从《独坐敬亭山 李白》中,李白在敬亭山前面独坐,他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赏读李白《独坐敬亭山》随笔
诗曰:&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明&王思任《游敬亭山记》&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真乃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宣城县志》:&敬亭山自谢李相继赋诗,遂有名天下。&等。
史载:山麓周长六十多公里,连绵峡山、九连、珩琅三山,环绕有宛溪、句溪、澄江三水。长蛇、龟山二岭镇锁西南和东北,磨盘山随石坊团落其中,山势典折,回环相扣,林壑深幽,响泉宗鸣,云烟雾霭。自古以来,为邑人踏青揽景胜地,无数文人骚客多临于此,吟颂连云,歌唱不绝。宣城自古诗人地,实地是绵绣敬意之功。敬亭山所在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郡太守。李白浪迹一生共七游宣城,皇妹玉真公主也来敬亭山,陪伴李白共渡美好时光。这首五绝《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官情纸薄,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增添了孤寂聊赖之感,然而他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真实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访友的方式排遣苦闷、寄寓未来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诗人把山人格化,何等绝妙!正是这千古绝唱,使敬亭山殊荣无尽。
前二句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言简意赅,看似写眼前之景状,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片刻,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嘎吱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素描写法,能给读者赋以丰富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巧妙铺垫。 诗人笔下惜墨,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雾霭、烟树,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色可餐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她的媚丽。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淘冶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尽&&闲&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出彩,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世间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悲凉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百无聊赖的诗人把视线转向眼前的青山,忽然发觉敬亭山是那么妩媚多姿,那么灵秀可爱,只见她长久地伫立在那里,默默等待着与自己情感交流。这一发现使诗人感慨激动不已,他凝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仿佛也注视着他,彼此相对而视,心神契合,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了却心中的不爽。诗人心中只剩下一座敬亭山,别的事物都不存在了,久而久之,甚至连自己也仿佛化为了山的一部分。人与山妙合无垠,情与景融为一体,这是多么超逸洒脱的境界,它使诗人寂寞的情感得到抚慰,苦闷的心灵得到解脱,爱的感悟得到升华。在薄云悠然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幽灵空间,诗人无奈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真空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众鸟高飞,游人散去。山色空朦,苍苍黛色之间,只有诗人兀自独坐山上。往事如烟涌入心头:早年仗剑腹文出川,志在报国。然严酷的现实使他&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政治抱负难以实现。《语文》四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都选的李白《独坐敬亭山》那真是一首孤独的诗:你看,敬亭山下除了独坐的诗人,连山间平时那么多的鸟儿也全飞&尽&了,连天空的浮云也是孤独的&&人的孤独与寂寞可想而知!那也是一首闲适的诗:你看那远去的浮云,虽然独自暗然飘去,但它的飘去是那么的从容悠闲&&在孤独中,最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和郁结、不安,并没有谈化诗人的忧国忧民思想。但是这儿只有悠闲与逍遥!诗人为什么孤独?因为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有生命的鸟、没生命的云都弃其飞走了;诗人为什么闲适?因为有一座敬亭山正用自己的美目与诗人对视着&&此时的敬亭山,哪里只是一座无生命的山啊,分明就是一个善解人意,具有思维的人!有这样的一座敬亭山整日厮守着,李白能不与她相濡以沫度余生吗?试问:能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相濡以沫的敬亭山,能不成为中国的&诗山&吗?
早年有幸游敬亭山距今有些日子了,那美妙时光虽逝,但在那里的所见所闻所悟,感受却深埋脑海,久久不能忘怀。:&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水,如天落镜湖。&诗人以简明俏丽的句子,包含感情黑水,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妙趣天成的山水画。难怪当地人说:&到宣城不到敬亭山就等于没到宣城&,在结伴游览过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的鳄鱼湖后,我便来到素有诗山与山美誉的敬亭山下。久仰敬亭山很得古代文人雅士的青睐,自南齐诗人谢眺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世称&谢宣城&在任宣州郡太守时的大力宣扬之后,此地便成了名盛江南的著名诗山,一千多年间,名人相邀齐聚,挥毫作诗,留下近千的美好诗篇,这其中尤以诗仙李太白为最,在他留下的描写敬亭山风情的45篇诗作中,其中的《独坐敬亭山》诗最为著名,成为咏颂敬亭山诗篇中的千古绝唱。以成熟的身姿,艳丽的色彩迎接我的来访,我们一行是步行上山的,在穿过山门牌坊后,一路观光慢行,留连在山色溪水风光之中。我虽常独自出远门,大自然的造化一切在我的眼里,婀娜多姿,充满了无比的新奇与幻觉,一路上漂洒着一串串姑娘花蝶般身影和银铃般笑声,让人心旷神怡。敬亭山上历来就种植了很多树,历史上曾出产过名茶&敬亭绿雪&,虽然因为历史的某些原因,中间曾经中断过一段时间,但经过媒体的关注,众多茶人、茶商的努力,这个历史名茶再次得以恢复了青春。敬亭山是黄山余脉分系,现在已经修建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整座山峰峦叠嶂,遮天蔽日被绿色植被覆盖着,到处是茶树行行,茶歌飘扬;花簇丛丛,随风飘香;修竹片片,曲径通幽;苍松莽莽,参差交错;古树葱葱,青翠欲滴;绿水潺潺,层林尽染;林涛呼呼,鸟鸣壑谷。眼前这山风徐徐,山雨跃跃欲试,孤云乘机而走景况,敬亭山上人文景观并不是很多,只留存有谢公亭、太白楼等不多的几处旧迹。我行走在苔藓鲜活的林荫山路上,呼吸着远离城嚣的清新空气,倦意顿消,人也清爽了很多。小有遗憾的是,因为时节的不对,我没有欣赏到梨花如雪的绝妙盛景。下山的时候,我们专程造访了建于北宋时期的广教寺双塔,虽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古色馨香的双塔东西对峙,宛如华表,巍峨挺秀,令人瞩目。那塔中苏轼的墨迹碑刻让我久久不肯离去。天色渐晚,不得不归,我等三步一回头依依作别,相约来年春日,再临此山,观赏如雪梨花盛开的诱人美景。
邮编:545300 通讯地址:广西融水镇福星路154号门
作者:姚伟林 笔名:姚老庚
工作单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电话: qq号
(责任编辑:覃酬乐)
------分隔线----------------------------
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
木塔寺始建于隋仁寿三年(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
汉城湖,位于西安市西北,原为团结水库。右岸紧邻北二环、朱...
化羊庙在西安算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寺院,地处西安市户县东南...
凯里位于贵州省东南,是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这里居住...
青云寺位于榆林市榆阳区东南6公里的青云乡青云山上,是合道、...浅析李白《独坐敬亭山》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赴到海不复返”雄伟的意象凸显李白的豪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清照又显李白豪放之外的孤寂与凄清。唯此情此景可表此情,诗之形象意象展现诗人不同的情怀,是诗的艺术手段。因此,我们不仅可读到他
“飞流直下三千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也读到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与凄清。而《独坐敬亭山》正是他深情中的一首。短章隽永灵妙,情思深邃。《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仅二十个字,就给人无数的遐想,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空灵的意境。其中充斥着孤独感和失落感,却又自有一种沉稳与超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这首小诗,先不论其内容,只读其题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冷冷的“独”与“敬亭山”
一座拥有着如此美妙的名字的山相伴,当然还有诗人。一座山,一个失意诗人,简单地交代一个地点与人物。此情此景,山是主角亦或是这位失意的诗人是主角。还是在这样一个时空中他们都是主角。
&&意象是融入诗人真情实感的艺术形象。诗中出现了三个意象,分别是“鸟”,“云”和“敬亭山”。
简单而又空灵的三个意象筑造了这首小诗独特的魅力。第一二句诗人描写了“鸟“与“云”的意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登山有鸟,空中云飘。而此刻李白的鸟是什么样的鸟,而云又是怎么样的云呢?诗人精妙地用了一个“众”字和“孤”字在诗篇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副孤绝高远的图画。山中有“众鸟”应是热闹的,但所有的鸟儿都飞得无影无踪。“云”本是飘忽不定的,易给人以不羁之感,却不易让人觉着孤独。然而“云”字前加了一个修饰词“孤”,这个“孤”字往往能使本无孤独含义的意象,转而表达难以排解的孤寂之情。抬头看天,天空不曾留下鸟儿飞走的痕迹。就连那曾经停留在山头的一抹孤云也悠闲地不知飘往何方。而这时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而“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众鸟飞走了,孤云飘走了,这世间的万物似乎都不存在了。诗中所有画面陪衬的的景物都被省略掉了。唯独一个放大无数倍的敬亭山和同样放大无数倍的诗人立在天地之间。时空凝固了,只有敬亭山与诗人在那彼此对视,彼此欣赏,相互接触,而联系他们的正是孤独。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长期漂泊的生活、政治理想的难以实现使诗人饱尝了孤苦和辛酸,这种难以被理解的孤独与寂寞,只有到了大自然才能寻到一点安慰。“尽”“孤”“独”“闲”
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读这两句我们似乎就能看见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燎原苍茫的山间游览观望。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接下来的第三、第四写“山”和“我”。好一个独坐的“孤我”形象。众鸟飞尽,孤云飘逝,茫茫大地之中唯有敬亭山与诗人默默厮守,相互欣赏不已。在大家都离我而去之时,只有你还念着我,伴着我!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形象且动情。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与“两”的重复使用,表明作者此时已与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只有”表明了作者对敬亭山那种对自己不离不弃真情的感激。然而“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厌恶之情,在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诗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达。此时已分不出何者为诗人,何者为敬亭山,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崇高境界。这两句诗,俞陛云认为“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诗境浅说续编》)。这里表现的是诗人精神上自我放逐的孤傲。在诗的深层意象中,有诗人与敬亭双峰并峙于天地之间的崇高境界,于飘逸中暗蕴着孤崛超拔的精神力量。
全诗通过“众鸟”、“孤云”“敬亭山”三个意象共同构成了全诗阔达空灵的形象系统。描写了一个清幽孤静的山中景观,衬托诗人孤寂之意。以“独坐”透出诗人从现实回归到自然时对人生的深邃思考。“不厌”、“独坐”彰显诗人傲岸自得。
独坐敬亭山,是诗人豁达的情趣,也是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诗人把内心的思想感情和自然景物高度糅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寂静”的境界与宁静、淡远之间蕴含了深深的感情。同样是“独”,而却不同于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柳诗之“独”孤独中蕴含自得自乐之趣,而李白之“独”则是物我合一,有淡淡欣慰,与大自然融合的深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可见,诗人是孤独的又是欢快的。敬亭山与独坐的诗人的形象于诗中在没有喧嚣无限的延伸的空间里扩散,渗透。其失意亦豁达,孤寂以超然。全诗意境深远阔达,形象而深情。在失意中的宠辱不惊,如山之稳重、坚定。给人以深沉的力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孤独者的狂欢——谈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心境--《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孤独者的狂欢——谈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心境
【摘要】:正李白是唐代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往往被人冠以"仙"的称呼。如司马承祯以为李白有"仙风道骨",贺知章惊呼李白为"谪仙人",杜甫更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即酒仙,而以诗名世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2【正文快照】: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往往被人冠以“仙”的称呼。如司马承祯以为李白有“仙风道骨”,贺知章惊呼李白为“谪仙人”,杜甫更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即酒仙,而以诗名世的李白更是有着广泛的“诗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淑芳;;[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魏崇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汪龙麟;[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4期
李圣华;[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邓绍秋;[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倪晋波;[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梅;[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赵前明;[D];西北大学;2007年
毛咏雪;[D];内蒙古大学;2007年
熊浩莉;[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周丹;[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周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张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晓芒;[J];浙江学刊;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刀尔登;;[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08期
滕小艳;;[J];老年人;2011年07期
赵健;;[J];基础教育;2006年06期
杨浩楠;;[J];青少年日记;2009年03期
花布;小衣;;[J];男生女生(金版);2007年07期
杨玉山;;[J];华夏星火;2005年Z1期
李源;;[J];江苏地方志;2011年03期
陈思;;[J];学周刊;2011年22期
郝良善;;[J];快乐阅读;2011年22期
车延高;;[J];散文选刊;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建国;;[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李戎;;[A];中国李白研究(年集)[C];1992年
李浩;;[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杨栩生;;[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赵铭善;;[A];中国李白研究(年集)[C];1992年
周琦;;[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阎琦;;[A];中国李白研究(年集)[C];1992年
牛宝彤;;[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张瑞君;;[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松浦友久;张采民;;[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白峰;[N];天水日报;2010年
李子伟;[N];天水日报;2010年
马执斌;[N];中华读书报;2010年
刘雪枫;[N];人民日报;2002年
林牧;[N];人民公安报;2009年
肖复兴;[N];人民日报;2010年
肖业初 汕尾市广播电视大学;[N];汕尾日报;2010年
宋晓贤;[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何平;[N];文学报;2010年
子川;[N];文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吉文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杨冰郁;[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程美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杨国荣;[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姜赞洙;[D];复旦大学;2005年
海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朱大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胡振龙;[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谢建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王红丽;[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氏海河(VU THI HAI HA);[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张振;[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于春媚;[D];河北大学;2005年
范国岱;[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王宁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何岁莉;[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张敏;[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张怡;[D];西南大学;2008年
潘慧琼;[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毛咏雪;[D];内蒙古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靖安县双溪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上传: 尹明霞 &&&&更新时间: 8:17:43
&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南昌市阳明学校& 尹明霞 教材内容分析: 本案例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诗句优美,浅显易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又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进入诗的&境&,就等于圣贤晤面,开始进行对话。本诗教学,我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诗的语言美、韵律美,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来落实:一是让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寓欣赏于朗读之中,在读中了解诗的意境。其次还要抓重点词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诗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亭&字。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注解自学古诗。在朗读中欣赏、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 难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运用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中的画面的方法,理解诗句。再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句,谁来背一背?
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指导&亭&的写法,下面是&丁&,不是&子&。
指名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你了解了什么? [从复习旧知,营造出浓郁的学习古诗的氛围,激发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
初读本首诗,感知孤独 指名读诗,说说有什么感受?(要求读正确、流利,并且有诗的节奏)
探究诗意,理解孤独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首先把诗读正确流利,再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诗意,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通过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古诗,培养自学能力。]
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字义,逐句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学习)
生汇报学习情况。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此时的李白是一种什么感受? (板书: 孤独),也就是只有李白一个人,诗中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一句句的读,再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逐句理解 (1)课件出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飞尽、独去&体会到了什么?(板书:飞尽、独去) 师:是啊,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鸟,也听不见一声鸟鸣,连一片云都没有,这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呀?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画面吗?(沉静、死气沉沉)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一句诗。(指名读、全班读) (2)课件出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只有&&相看&又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只有、相看)指名说说对这一诗句的理解。 师:此时只有李白和敬亭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也看不厌,多么孤独啊!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课外资料: 本诗作于公元753年,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整十年,长期的漂泊让李白饱受了人间的辛酸,倍增了孤独之情。(指名读) 全班感情朗读诗句 [抓住本诗的诗眼&&孤独,让学生一句句品读,再引入相关写作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1.假如你是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此时你回对敬亭山说些什么? 面对孤独的李白,假如你是敬亭山,你又会对李白说什么呢? 生练笔,把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留白处。 2.师生交流。 [通过体会诗句,感受到作者内心孤独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李白,面对敬亭山会说些什么?再假设自己是敬亭山,面对孤独的李白你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通过读写的结合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 板书设计: 飞尽、独去 孤独&& 寂寞&&&& 只有、相看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李白《独坐敬亭山》注译赏析-第2页_名作鉴赏_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 > 
  
  
李白《独坐敬亭山》注译赏析
  
  点击:1452
点击浏览!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众鸟”、“孤云”这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如果长安招引他,他会不随众鸟高飞去?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然而风景如画又如何?我们也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本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诚如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沈德潜《唐诗别裁》 评曰:“传独坐之神。”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  2/3页
其他网友正在浏览...
※ ※ ※ ※ ※ 
我来说两句......
发表评论请登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坐敬亭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