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我国最难做的事是农村娶媳妇难工作.你怎么认为?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你认为农村工作难在哪里?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你认为农村工作难在哪里?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11:25: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你认为农村工作难在哪里?.DOC
官方公共微信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16:35:03
【农业部:承包地确权登记不让农民掏一分钱】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农业部:承包地确权登记不让农民掏一分钱已报错(0)次,打不开请
收录查询:
数据统计:
今日点入:0 总点入:0 总点出:1
网站简介:
农业部2月27日召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等情况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关情况。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这项工程非常浩大,确实是需要花钱。我们政府也郑重承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花再多的钱也不能从农民口袋里拿,要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就要使确权变成农民要确权。  以下为实录:  人民日报记者:  刚才张司长介绍了我们试点的进展情况,从2009年开始,我想问一下在试点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要做好登记颁证工作,还有哪些难题必须得解决?谢谢。  张红宇:  刚才给大家报告的都是正常的、顺利的、健康的一面。但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在我们国家2.3亿承包农户面前,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百分之百的,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这项工作需不需要搞就是一个大的问题,实践中也提出了很多的疑问,特别是基层干部,在最早开始试点的时候,我自己也在想,你搞这项工作的现实意义何在?事实上就是把睡醒的孩子给拍醒了。比如成都搞得很早,成都当时搞确权登记颁证的时候,周边的很多市县说我们不学成都,为什么学成都?把这个权确认以后,以后我们干什么事都不方便了。有这个情况吗?农民会给你较真,尤其是城市郊区的地,现在本身就有很多的冲突性,确权后就更难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有一些问题,首先是认识问题。到底有没有必要搞这个事?但事实证明,早搞比迟搞好;搞得清楚比搞粗好,越精细越好。  我们一再强调,时间服从质量,早搞把它搞细、搞透。总书记讲抓紧抓实,就是给农民颁一个铁证,让农民心里踏实,让农民对党的基本政策,对他拥有的土地承包关系更加放心,同时也为我们自己这个国家拥有多少耕地、拥有多少土地、拥有多少山林、拥有多少资源,一样把家底搞清楚。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现在我们经过了四个大的阶段,我们是一步一步从试点开始走过来,每一步都是政策事先要制定好。我们最早从2009年开始,全国搞8个村,范围很小,目的就是摸经验。到2010年、2011年、2012年我们搞了50个县,2013年搞了105个县,2014年在全国才搞了3个省的整省试点,安徽、山东和四川。步子应该说是非常谨慎的,就是因为这项工作事关重大,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关系到“四化”同步。  第二,在确权颁证登记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或者说在全国来讲是一个特殊在当地又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中国这么大,黑龙江遇到的问题绝不可能和贵州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发达地区遇到的问题和中西部地区遇到的问题肯定不同。事实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如原来合同里面是8亩,量出来以后是10亩,多出来2亩怎么办?又比如发达地区,特别是城市郊区,能不能确权确股不确地呢?又比如,新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到哪一年,管到二轮承包还是管到哪一年?还有,在这期间增加的人是不是确权以后要调地?减了人是不是要减地?在确权登记颁证的时候能不能同时调调土地,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比如多出来的土地怎么办?事实上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原来在一轮承包特别是二轮承包已经明确到一家一户的承包地,原则上就应该归这个承包农户拥有。特别是在人地资源相对均衡的,比如像山东、河北、四川这一类地方,事实上测出来的土地,原来是8亩可能是10亩、9亩,多出10%、20%。我陪韩部长到湖南去调研,普遍是多10%、20%,就是这种情况。但是如果在黑龙江、内蒙古,这几年开荒开了很多地,原来是10亩现在可能是20亩。比如在宁夏,我们在平罗实验区调研,增加的开荒地很多,对第一种情况,原则上就应该确到原承包农户,因为原来就这么大块地,因为那会儿要交税,村里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农户也不愿意多交了,8亩就8亩,现在是10亩。多出2亩要多承包费,转出去的话要多收承包费。其次,如果补贴的话,不管是平摊也罢还是增加也罢,这新增的2亩是不是要重新拿?这种情况原则上应该确到原承包农户。  第二种是增加了很多特别是开荒地,这就要“一村一策”,各个地方采取的办法不一样。我们在平罗调研,平罗多出来的土地很多,村里面达成共识,多出来的土地20%增加到原承包农户的承包面积之上。比如原来10亩,那么其中多出的2亩承包地归你。剩余的80%,村里面作为机动地或者作为新增人口的分配或者重新流转的土地。农户相应的一年交10块钱的承包费,老百姓很愿意。对第二种情况,实施的前提一定是所在村民小组或者所有制单位村民小组或者是所有制单位村民委员会全体村民共同决定的结果。所以第二种情况基本上采取“一村一策”,强调更多的是怎么样尊重农民的意愿。  第三,这项工程非常浩大,确实是需要花钱。我们政府也郑重承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花再多的钱也不能从农民口袋里拿,要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就要使确权变成农民要确权。中央决定这项事情,中央财政和各级财政都要承担相关的责任,中央确定一亩地补贴10块钱,去年已经开始这项工作,事实上去年包括试点的省份、试点的县,比如山东各级财政拿出了17个多亿。  当然各种问题也很多,但是我们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所有的问题只要找老百姓一商量,这个事情就一定能够得到圆满解决。谢谢。  我补充两句话:第一,花再多的钱,不让农民群众掏一分;第二,花那么多的钱,要管好。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文章关键词: 承包地确权登记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888导航以上所有广告内容均为赞助商广告提供,对其经营行为本网站恕不负责。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聚光灯下“最难做的县长”
11:06:39 来源: 南都周刊 浏览量: 5345 
过去的一年,北川县长经大忠和北川,就像他在援建项目交接仪式上频频被抓拍一样,始终处于公众的聚光灯下,似乎每走一步,都要经受全国人的打量,都要经历一番风雨。
南都周刊编辑 罗灿 记者&谢海涛& 绵阳、北川报道& 摄影&孙炯
  震时: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
  现在:在地震中,经大忠最为全国熟知的话是&干部留下,学生先走&。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后,他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被中组部表彰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入选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今年4月,经大忠(前排右一)陪同四川省领导视察灾后重建工作。
  经大忠太忙了。在北川重建管委会大院里,他的板房办公室,经常是大门紧闭。像大多数前来寻他的记者一样,你看不见他的时候,他在路上。
  4月25日上午9点多,他在前往通口镇的路上。这一天,山东临沂市援建通口场镇项目竣工,这是四川震后第一个全面竣工和整体交付使用的场镇援建项目。经大忠与绵阳市领导,同山东省援川办、临沂市领导一行,在警车开道之下,直奔通口。
  这是北川县长经大忠一周内接待的第二个山东代表团,前一天,是日照市委书记一行,接下来两天,还有东营和济宁代表团。5&12周年之际,北川重建紧锣密鼓,作为对口援建单位,山东各地代表团频繁来川。而自地震以来,北川就是车轮滚滚,这个以前来过的最高领导仅为四川省省长的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过去一年接待的客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各地政府官员、文艺团体、社会组织,比过去十年还多。
  接待工作,要占去经大忠三分之一的时间。《齐鲁晚报》曾这样描述他接待客人时的场景:一车车从北川老县城离去的官员向他挥手,他站在路旁,用鞠躬的方式送别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作为县长的他懂得权力的重要,他向每一位到来的官员索要名片,以备日后北川重建时,这些曾经到过北川,并表示哀痛的官员能给予真正的援助。
  当天上午10点,一行人在羌族歌舞的欢迎声中到了通口。参观援建项目时,经大忠总是走在后面,让客人与领导先行,显得谦和,并不多话。他似乎还是老样子:神情凝重,黑衣,平头,两鬓略白。
  只是在经过一块石碑时,看到碑上写着&512汶川特大地震&字样,他用手指轻轻敲了下:&512特大地震就行了&。似乎只有这时,才让人感觉到他内心的沉痛。在那场大地震中,震中在汶川映秀,而北川实为第一极重灾区,一万五千六百余人遇难,四千三百人失踪。
  11时10分,在沂蒙广场举行的援建项目交接仪式上,经大忠代表北川感谢临沂市的无私援助。他的声音洪亮:&今天,必将是北川灾后重建进程中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 对于山东,经大忠像所有北川人一样,满怀感激,他曾说:&北川就是山东的第141个县。&
  2009年,是北川恢复重建的开局之年,全县将实施新建、续建、恢复重建项目399个,其中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地震遗址博物馆、投资10亿元的北川工业园、投资2亿元的北川中学。经大忠和山东人的担子都不轻。
  而重建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过去的一年,经大忠和北川,就像他在交接仪式上频频被抓拍一样,始终处于公众的聚光灯下,似乎每走一步,都要经受全国人的打量,都要经历一番风雨。
&死城&记忆
  每隔一段时间,经大忠就要回老城一次。参观县城新址,祭奠老县城遗址,成为一些来访代表团的活动内容之一。
  当天下午4点左右,车队从三倒拐进入老县城,经大忠神色凝重。对于老城,很多人不愿回来,那些惨烈的场景时隔一年之后,仍让人们噩梦不断。经大忠说,这些对自己没什么大影响。&到老县城去,我也需要调整心态。活着的人,要克服伤害,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明天。&
  但在一些场合,经大忠还是难以控制感情。清明节时,万人坑公祭仪式后,他掩面而去。他对同行的杨澜说,在公祭前打定主意不哭的,可是一站到那里,喉咙就被堵住了似的,半分钟没说出话来。
  经大忠不愿多谈内心的真实感受,他对南都周刊记者说,清明节前一天晚上,他就开始调整心态。公祭仪式,本来说的是省里四套班子前来,当天是市里四套班子来看望北川的父老乡亲,他很感动。
  下午4点多时,车队行至北川大酒店,一行人步行到万人坑前,献花,默哀。接下来,经大忠陪着客人参观地震遗址。在县政府广场前,一旁的县政府大楼仍往后倒着,无头大禹像孤立杂草中,荒凉之极。地震的当天晚上,这里聚集了4000多名幸存者,到处是人叫,风响,水响,地在摇&&
  经大忠点燃一支烟,缓缓地说:&地震时,我在县委礼堂开会&&&他没有向客人介绍当时的具体情景。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王发明,当时用摄像机记录了地震发生20多秒后,北川的真实情景。在这部录像里,北川暗无天日,废墟如山,灰头土脸的经大忠带人四处查灾&&
  经大忠说,地震当天,他在新老县城来回跑了5趟,跟着他跑的人,砸死了好几个,当天往外转移了4000人。他主要是统筹安排,只要有时间就去救人。他和绵阳市副市长左代富,当天在曲山小学,救出一个男娃娃,第二天下午,又和左副市长、赵秘书长一起救了4个人。而地震时,经大忠有5位亲人遇难。他不愿意向人提起,当时他的父母妻子在哪里,只是说&他们都是自己爬出来的&。
  在废墟前,来自临沂的一名女记者被惨状震撼,流下了眼泪。经大忠说,他&当天甚至来不及难过,救人是最要紧的,先救出来,再找医生&&&
  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怕过,就是&蒙&了两次。&从县委礼堂跑出来,把人带到安全地方,看到县城基本上被埋了,感到脑子&蒙&了一下,大概就是几秒钟。然后从县委大院往老城一看,万径人踪灭,这时,又&蒙&了一下,大概又有几秒钟,不知道羌族人还剩下多少。&
  而北川之劫,并不止于地震。日泥石流扑向县城的那天晚上,经大忠正从贯岭乡赶回来,当时雨如瓢泼,雷就像在头顶上一样,泥石流淹到膝盖以上,把车子丢在路上,从晚上九点走到次日凌晨两点,走到桂溪凤凰坝。
  经大忠说:&一行11个人,最后走出来5个人。有个同志差点滑下悬崖。我的手机也丢了,剩下6个人,过了一周才接出来。&
明星县长的无奈
  在经大忠参加的活动中,他尽可能低调,低头,不多说话,但明星县长的效应,仍使他不断被记者认出来,以至于屡次抢了领导的镜头,这让他很无奈。
  在通口镇交接活动中,临沂援川指挥部一个年轻女队员看见经大忠,连忙跑过来,&经县长,我能和你合个影吗?&
  在震后北川第一次集体婚礼仪式上,当新人进场时,他和县领导静静站在一边。但很快就有记者发现了他,他的面前瞬间聚集了一堆镜头。
  对于贴身采访的记者,他感到很不理解。他说,自己接受采访,有一种负罪感,&我们想平平淡淡地工作,不想去表达什么东西。&在外地记者中,他对山东记者格外客气,谈到山东援建话题时,他会让山东记者上他的越野车,边走边谈。
  这一年,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经大忠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县长,成为四川抗震救灾中政府官员的象征。他参加全国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被中组部表彰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入选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上春节晚会,他略显阴柔的声音,凝重的表情,让无数人印象深刻。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称: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在广受赞誉的同时,经大忠也频遭质疑。多次上电视之后,就有人质疑他想出名。他说:&我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也没时间去想这些。&在关于&出名&的争论中,上春晚引起的议论较多。经大忠说:&一开始是他们直接跟我联系,我说不去。后来他们通过宣传系统活动,市委说需要去,这就不是个人的事情了。&
  质疑并不止这些。后来,网上甚至有帖子质疑经大忠地震中的表现。有人抱怨经大忠当天把北川伤亡情况报小了,也有人说他只是指挥救灾,没有直接救人。
  在地震中,经大忠最为人熟知的话是&干部留下,学生先走&。这个报道最早出自华西都市报日09版《县长高呼:&党员留下,学生先走!&》,报道称,当时&经大忠猛地站了起来,大声吼道:&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在网络上,该场景又被演绎为&经大忠想也没有想,就用麦克风最后的扩音,喊出&干部留下,让学生娃先撤&。&文章一经刊载,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为经大忠的振聋发聩的一声大喊而叫好,而随着经大忠成为感动中国人物,这句话经央视荧屏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然而不久,就有人说经大忠当时并没有讲过这句话,或者是这句话经过了艺术化拔高。网友西北汉子在博客中称:&干部留下,学生先走&是谎言,真正感动中国的应该是在现场的三位老师,大会还没开始,就地震了,大人全跑了,仅三位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后来是保安和其他人把他们救出来。
  对此,经大忠在英模事迹报告团报告中是这样说的:&5月12日下午,我正在县委礼堂参加全县青年创业表彰大会。会议刚要开始,突然,大地强烈震动,玻璃破碎,天花板掉落&&&地震了!&所有人都慌乱起来,惊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情急之中,我一边打着手势,示意人群赶快疏散,一边大吼:&大人留下,学生先走&!200多名学生很快撤了出去。我担心学生出来是否安全,随即从垮塌的侧墙跑了出来。先撤出来的孩子都好,稍后撤离和抢救出来的人,有60多人受伤。我迅速将大家带到前面县委大院&&&
  参加会议的武警北川县中队副指导员贾达国当时看到,主席台上的县领导冲着前几排的学生一个劲地挥手。对此,经大忠说:&开始不敢对着学生喊,怕大人都踩过来了,就打手势,逼得没办法才喊的,喊了不是一句,而是好几句话:大家不要慌,不要着急,不要踩着学生,让小孩先走,有序地撤离。&
  针对网上的质疑,经大忠说:&我不看这些东西,我们忙得不得了。历史不是谁说几句话就怎样的。实际上这些事情,说不说对我来说,都不是很重要。因为当时不是我一个人在上面,主席台上就是8个人,现场有那么多人,我没有必要去解释。我需要做的就是安抚老百姓,发展经济&&&
  而在过去一年,被质疑的对象并不仅限于经大忠。如一位县领导所言,北川因震出名,变成了全国的北川,全世界的北川,工作稍有不好,外界就会品头论足。北川的干部压力很大。
  2009年,先是网友炮轰北川,以110万采购豪华越野车是否有必要;再是质疑花23亿建地震博物馆,是否在搞形象工程?
  越野车的事情,一度让经大忠很恼火,他接受各地记者采访,称车子不是领导座驾,而是配给公安局用的抢险指挥车。曾有朋友打电话问这车是不是他买的,经大忠说,&我只是笑了笑,啥也不说。&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3月在全国两会上,对此的回复是:北川是重灾县,基于它自己的理由购买了一辆超标的汽车。尽管购汽车没有使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但省委省政府明确认为它是不符合规定购买的超标车。超标车已经被企业原价购走,政府作出检查,并将购车责任人调离。
地震博物馆,同样使经大忠心情很复杂。高兴的是,这么多人关心北川;复杂的是,北川的事情,容易引起误解。他解释:&这个项目,不仅是地震博物馆,还有唐家山、湔江河的治理,地震遗址的保护。&
  北川县政府办副主任陈远迁对此的理解是:北川受到太多人的关注,它就像全国人民的儿子一样,很多人希望它有一个好的发展,但父母也有误解子女的时候。有时,过分的关注,在没有弄清真相的时候,会给灾区添乱。目前北川的主要领导三分之一的时间接待,三分之一的时间开会,很多事情都要晚上去做,有时就担心宣传解释的工作不到位,给工作造成被动。
干部自杀的压力
  而经大忠乃至北川的压力,并不止于这些。
  4月20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缢身亡。这是继去年10月,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自杀之后,北川自杀的又一名官员。
  在地震中,北川遇难干部多达464人,占全县干部的22.6%,另有13.7%的干部子女遇难,19%的干部成为单身,90%以上的干部有亲人遇难。而地震后,抗灾重建工作非常繁重,精神压力也非常大,两位年轻干部的自杀,无疑是雪上加霜。冯翔博客里透露出的信息: &告诉您,不要逼我&,一时引发各种解读,满城风雨。
  经大忠不愿意回顾听到噩耗时的场景,他反复说,&记不得了,就是接受不了,肯定难过了,肯定是睡不着了。&事发当天,经大忠陪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看望了冯翔的家属。吴靖平离开后,经大忠又陪家属坐了一小时,两度落泪。
  经大忠印象中的冯翔,和董玉飞一样,两个人都比较朴实,做工作都比较扎实,对自己要求严格,而且他们都有一定学历,比较专业。经大忠说:&大家都是朋友,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还是很多??&言谈间,经大忠神色越发凝重,声音很细。
  董玉飞自杀后,北川为保护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对基层干部进行异地轮训。冯翔自杀之后的第四天,在全县关爱干部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陈兴春提出关爱措施20条,包括建立受灾干部名单,解决夫妻分居、家庭重组等问题。经大忠没有出席会议,他在国家发改委汇报工作,发改委领导也提到精神家园建设问题。
  至于个人的心理创伤,经大忠说:&我主要是靠自己调节,没时间疗伤。&他并不讳言,曾经有那么一夜,他半夜三点突然醒来,独自走到室外,哭了一小时。他说:&这也是发泄的一种方式。你不能不调节自己,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不停地工作,是经大忠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清明节时,他对杨澜说:一年来最折磨他的念头,就是有些人或许还有活的机会,但他救不过来了,包括自己的妹妹、妹夫和外甥女。一年以来他要求自己坚强,用工作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挤掉。
  于是,高强度的工作,使他每天最多能睡五六个小时,没有多少失眠的机会。他说,只要有时间就睡得着,下乡时,在越野车上睡觉,&效果很好&。
  副县长吴和政、县府办副主任陈远迁对此深有体会:经县长是个工作狂,做事情就像玩命。经常凌晨1点还在看文件,年轻人都要打瞌睡了,他的精神却越来越好;下乡时,很多人走路走不赢他。
  经大忠说:&我们一般出差,都是下午五点走,第二天就要回来,有时赶上飞绵阳的飞机就早一点,有时晚上12点多才回到成都,再回到北川,就凌晨两点了,这些都很正常。&
  经大忠不愿意谈论个人生活,只说自己住在乡下,作息时间没准。他说:&当干部,各种环境都要适应。&然而,这种快节奏工作作风,却常常使身边的工作人员受不了。他的司机王勇,就因此累出了胃病,被迫调换工作。
  曾有人感慨,北川县长可能是目前中国最难做的县长。经大忠说,他倒没有这种感觉,压力当然有一些,而且是各方面的:受灾以后,群众有各种诉求;重建工作人手少,工作量大??但是,做干部就是要做事情,&面对压力,你能说你不做了吗?&
  记者问他,很累的时候,会不会想:我要是个老百姓,该有多好?经大忠说,有时候也想过,一种很朦胧的假设,就像开玩笑一样:如果怎么怎么样,可能会轻松一些。但是如果真不要你做了,你又会觉得你要做。比如说,上级组织关心北川的干部,很多人提出调动,但大家也会说,我就是没被选中也没关系,我就看着北川慢慢变好。
  震后,北川干部享有申请调离的机会。去年六七月,北川先后有十几个科级,乃至县级干部调离。也不断有传言说,经大忠要走了。
  在北川政界,45岁的经大忠是土生土长的羌族人。他从一般的招聘干部起步,由南华乡武装部长,而璇坪乡长、党委书记,到北川乡镇企业局局长,34岁时,已做到了常务副县长。有说法称,当年,他本有&扶正&的可能,却因为一次不在分管范围的塌桥事故,而耽搁下来。直到2005年9月,代理县长,2006年当选县长。
  陈远迁称,看不出经县长想走的迹象,他对北川的老百姓念念不忘,在他当乡长的璇坪,人们仍亲热地叫他经乡长;每次去老县城时,他总默默地站在一边思考问题。让陈远迁印象深刻的还有,震后不断有人给经县长寄来汇款,有的一次就五万元,他都上交了;他获评中组部&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拿了1万元奖金,也捐了出来。
  记者就调动问题问经大忠,他说:&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再造一个新北川
  经大忠说他考虑最多的,还是投资与产业问题。他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但是&如果说说工作、聊一下经济研究还可以。为了宣传北川,我都愿意做。&
  下乡时,经大忠经常带着关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之类的书。这次接待临沂客人的时候,他还带了一本《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效益》。除了看书,他还写经济学论文。县府办提供的材料显示,经大忠是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经济师,在各大杂志发表经济类论文28篇,2008年至今发表4篇,2009年2月,还在全国人大民委《民主与法制》上,发表了《灾后重建与区域经济发展》。
  他说,现在做事,要靠你去把握经济规律,才能参与市场,靠同情是没有办法的。他平时到外地去,主要就是去吸引外地投资,目前北川已吸引2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经大忠认为北川重建,最大困难还是产业问题。震前,北川的主要产业是:水电、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度假产业等。重建以后,新增了一些产业,比如地震产业,围绕安全居住来研究防震减灾设施;玫瑰花项目,在震前就在试种,测试情况良好,原来准备2008年秋季大规模种植&&
  在经大忠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幅北川行政规划图、一幅北川工业园区规划图、一幅新县城规划图,那上面有北川的未来新世界。在这间经大忠称为&开放式&的办公室里,工作时间一长,他就不时双手抱头,休息一下。铁人经大忠,毕竟不是铁打的人。
  他的窗外,北川仍是百废待兴,28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2条地震断层、861处地质灾害发生地;随着5月的来临,汛期将至,去年泥石流的威胁仍让人们刻骨铭心。而各种建设也在热火朝天中,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今年完成114.76亿元。
  在他办公室所在的安昌镇,东南方向两公里处,一片拆迁过后的空地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写着&再造一个新北川。&那是日,总理温家宝考察北川时的嘱言,也是经大忠的愿望。今年5月1日,他接受绵阳电视台采访时说:我想北川的未来应该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任重道远,第二句话是大有希望。
                    电子报编辑:衡图
南都周刊读者
23:17:54 发表
向经县长致个敬吧
南都周刊读者评论仅供读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南都周刊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5个字以上400字以下)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都周刊"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肖曼丽(020-)、袁铮(020-)
南都周刊2011年第33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2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1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0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9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8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7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6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5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4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2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1期
南都周刊2010年第50期
南都周刊2010年第49期
十 大 热 门 文 章
封 面 报 道
品 牌 活 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工作难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