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艇部队的关于好人好事的文章

登录后才能保存观看记录哦^-^
登录后才能上传哦^-^
我陆军船艇部队的发展与变迁
安装安卓手机APP即可下载本站视频
分享给站外好友:
HTML代码<input type="text" class="share_input" id="playUrl_3" type="text" value=''>
通用代码<input type="text" class="share_input" id="playUrl_4" type="text" value=''>
扫描二维码 随心看视频:
手机瞄准我,惊喜不间断,您可以:
1.在手机或平板上继续观看本视频
2.发送给您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正在观看:我陆军船艇部队的发展与变迁
更新时间:
我陆军船艇部队的发展与变迁
大家都在看&#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船艇部队基层管理实务研究以广东船艇部队基层管理为例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船艇部队基层管理实务研究以广东船艇部队基层管理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7:10:51|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船艇部队基层管理实务研究以广东船艇部队基层管理为例.PDF
官方公共微信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Powered by Discuz! X3.1&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Powered by Discuz! X3.1 Design by最新播报:
一切为了登陆:南京军区某船艇大队锻造能打胜仗能力写真
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船艇大队
新华网消息:编制不在海军,“战场”却在海上;身穿陆军军服,却要与海交锋。
这,就是曾以“陆军海战队”享誉全军的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船艇大队。
他们感受过破冰前行的北国风光,欣赏过天高崖远的南海浩渺,四海都留下了他们绚丽的航迹;泥滩沙丘、悬崖陡岸,只要有需要,他们就要登陆,登陆,一切为了登陆!
一切,为了部队装得上
这是一场千里奔袭的好戏,这是一路充满艰难险阻的征途。
2013年夏,“红军”按照导演部指令,长途摩托化机动至千里之外的联合训练基地。第二天,原有机动方案实施调整,部队必须弃陆就海,通过船艇部队输送至“战场”。但该地域河海汇集、浅滩密布,既无码头又无渔港,能装载得上吗?
“坚决完成任务!” 某训练基地船艇大队大队长王平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部队迅速集结,该大队组成的船艇编队也如期而至。船艇编队指挥官——参谋长陈跃峰对此胸有成竹。被称为“活海图”“数据通”的他,早已选定了海岸线平直、地处海湾内侧海浪较小的区域。
“左满舵,前进一!”漆黑的夜空下,神秘而深邃的大海之上,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摆弄着船艇编队,一个漂亮的神龙摆尾,所有的船艇船头已调整好方向,直直地对准岸滩打开了大门。不到50分钟,各战斗分队、配属分队及其所属的装备、物资已按照突击上陆编成,找到了各自海上的“家”。
“倒车!倒车!”随着陈跃峰浑厚的男中音从无线电高频中传出,装载行动取得成功。由于此次海上机动突然而迅速,打了“蓝军”一个措手不及。
随时拉得出、装得上,这看似很平常的要求,对于船艇部队来说其实并不简单。每艘船艇的开动都要涉及人员的储备和调配、动力导航信息指挥等系统战技术性能的保持、对当前海情气象的熟练掌握,缺一不可。
这些年,为了拉得出、装得上,大队不放过一切锤炼摔打部队的机会,在抓紧搞好自身各项战备训练的同时,还表现在和友邻部队拼命“抢”任务上,大队成了全军名副其实的新装备海上“试验田”。
一切,为了部队过得去
2013年9月,某跨区战役演习拉开序幕。就在演习进入组织实施关键阶段,超强台风“天兔”也正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向演习海域正面袭来。
演兵场就是战场。“天兔”虽来势汹汹,但导演部丝毫没有停止演习的意思,照常按计划进行装载和海上航渡。
凌晨4点,满载人员装备的船艇编队裹着夜色挺进波浪翻滚的大海,海上航渡准时发起。
风力9级,浪高3米,受台风外围影响,海面风急浪高,而且还在不断加强,船艇在波峰浪谷间上下起伏。出港不到2小时,短波电台陆续传出有船艇被裁决损毁的消息,全部是100吨以下的登陆艇。
王平说,船艇的吨位越小,抗风浪能力越弱,那些战损的船艇返航时,原本只需2小时完成的航程,顶风顶浪足足花了7个小时。
夜色再次降临,航渡编队进入锚泊集结地域,等待第二天最后冲锋时机的到来。整整16个小时的航行,官兵们疲惫不堪,可偏偏天公不作美,再出难题:这片锚泊地域海底情况复杂,锚根本抓不住海底。
锚抓不住,船艇就会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一旦操控不稳,便会发生碰撞危险。抛锚——脱锚——起锚,再抛、抓住、过一会又脱锚……
这一夜,风不停、浪汹涌,艇不停机、人不合眼,官兵个个铆在岗位上紧盯死守。
第二天曙光刚现,编队再次拔锚起航,穿越万顷波涛,按战斗队形依次成功抢滩,登陆兵杀声震天,装备火炮吐着火舌冲向“敌”阵。
虽是和平年代,但他们把每一次练兵都当做打仗——
一次远航训练,途中天气骤变,眼看暴风雨即将来临,此时在附近找个港口停泊最为安全。然而,参谋长陈跃峰却下令:继续航行!
编队犹如一条大虫在海上蠕动,整整摸索航行6个小时,才从暴风雨中穿越出来。这次冒险,为大队积累了暴风雨航行第一手宝贵资料。
翻开大队此次远航训练总结报告,里面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30天,1800余海里,2次200海里夜航,经历了雾航、狭水道航行、岛礁区航行、大风浪航行等多种复杂条件下的航行,探索了远航训练新模式。
“如今,对于大队来说,战区没有陌生海域,作战中没有险难课目。”大队林政委的话彰显着自信。
一切,为了部队登得上
仲夏的东海某海域,怒涛拍岸,一场对抗演习激战正酣。
岸滩一线,一艘船艇开足马力,劈波斩浪穿越“敌”层层火力拦阻,按战斗编波队形撕开通道全速抢滩,并使用艇载、装载火力支援巩固一线阵地,帮助登陆一梯队迅速开展进攻。
变数!难局!正当第一波编队船艇完成卸载开始退滩时,一个拍岸浪猛地袭来,一艘登陆艇控制不及,搁浅在岸滩,所处通道被迫关闭。
此时,艇长郑昱正驾艇随第二波编队接近该通道。见此情形,所有人倒吸一口气,怎么办?
正当编队指挥员异常着急的时候,郑昱迅速通过电台向指挥员发电:建议转换航线,在原通道西侧500米处的岩石岸滩登陆!
抵岩登陆既能解通道关闭之急,又有利于登陆部队隐蔽机动,但也面临侧风横流、暗礁浅滩等风险。
“有把握吗?”编队指挥员考虑到行动风险,反复征求郑昱的意见,“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最终,编队指挥员采用了他的建议,抵岩登陆获得成功,并顺利打乱了对手部署,帮助主力部队夺取了胜利,郑昱所在艇也因此被演习联合指挥部表彰为“演习先锋艇”。
“船艇作为基本作战单元,一人过硬不算硬,全艇过硬才是硬。”这是大队官兵的共识。他们把提高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组织指挥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开展“精准训练、精熟操作、精细组织、精确指挥”训练,提高单艇协同保障能力;每年两个月海上驻训雷打不动,通过设危局、迷局、难局,提高单船艇防搁浅、防触礁、防横滩等特情处置能力。
大队组建14年来,他们组织跨战区跨海区保障,跨军兵种协同,出色完成了60余次重大保障任务,输送参演官兵8.5万余人次,成为作战部队海上训练的重要支撑。(姚宏春 刘小军 翁一舟)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身边党员的好人好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