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不议朝政,甚至不敢动笔撰写历史著作权法.正如当

南方在野:“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 (一)武侠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这是金庸武侠片《笑傲江湖》里“日月神教”的一句响亮口号,完整的说法是:“东方教主文成武德,仁义英明,中兴圣教,泽被苍生,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万岁万岁万万岁!
  《笑傲江湖》里,“日月神教”被五岳剑派人士称之为“魔教”“邪教”,而五岳剑派被自称为“正派”。这部小说就在正邪两派你死我亡的争斗中展开。但实际上,血雨腥风一次又一次肆虐,正邪的界限愈渐模糊不清。论狂妄暴虐,正派人士左冷禅比邪教的任我行有过之而无不及;论阴森冷血,“君子剑”岳不群比魔教的东方不败更加变本加厉。江湖政治家武功一个比一个高强,但正邪是非的道德判断日益让人感觉到只是对平常江湖儿女的欺骗。到最后,正邪伦理之争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江湖独裁者的梦想响彻云霄: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然而,“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并非是容易的事。左冷禅与任我行是最早萌发一统江湖之野心的江湖政治家,在早期喊得也最卖力。因为在他们看来,江湖一统后自己便理所当然可登上武林至尊的宝座。的确,论地位,一个是“正派”领军人物,一个是“神教”教主;论武功,是绝顶高手;论头脑,都可运筹帷幄;论狠,都不惜以江湖儿女的头颅与热血拜奠自己的野心——不管怎么看,好像武林至尊只能从这两位决出。——血雨腥风后,就可“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了!
  但若果真如此,其他江湖政治家的政治前途就要被葬送了,其他的江湖政治家就看不到希望了,你如何叫另外人都心甘情愿做孙子呢?
  强中更有强中手,你狠,别人就更狠。世上最高的武功是《葵花宝典》,必须挥刀自宫。左冷禅与任我行都难以狠下决心,东方不败与岳不群做到了。(一统江湖这事可是有你没我,不挥刀自宫就坐以待毙,那还犹豫什么。)——从东方不败与岳不群挥刀自宫之日起就注定了左冷禅与任我行政治梦想的终结。果真,东方不败篡夺教主之位,将任我行囚禁于西湖牢底;岳不群封禅台突下狠手,将左冷禅打成废人。
  按理说根也断了,功也炼了,左冷禅与任我行也倒了,这下抡到东方不败或岳不群“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了吧?但凡事,走火入魔总有终结的时候。这挥刀自宫也毕竟是断子绝孙的,就算“一统江湖”也再就没有了千秋万代的任何希望。况且,挥刀自宫后不但身体残缺,心理也必将扭曲变态,发展到后来,东方不败沉醉于女人花红再不问政务,任凭宠臣为非作歹,最终自取灭亡;岳不群不但灭绝人性大肆杀戮正义善良之士,而且连结发之妻也要愚弄欺骗,其妻宁中则羞愧自杀,而岳不群死于小尼姑仪林之手。
  一个个野心勃勃,武功盖世,一次次掀起江湖血雨,最终没有一个如所愿能“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反之,这些在江湖中原本非常杰出的人物大多落得个异常悲惨的结局。轻则是残肢废体,众叛亲离,重则是死无全尸。
  这让人想起香港黑社会争斗片中的一个经典场面,黑社会大佬在未可预见的时候遭到仇家的毒手,临死之前安慰左右总会说,“出来混,早料到有今天。”——“早料到有今天”,也就是说早知道自己会死于他人刀枪,这是江湖中人的宿命。那么为什么不早早脱离这是非之江湖洗手不干呢?江湖中人又有一句名言说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无不在暗示这“江湖”的险恶。
  (二)历史
  文艺影射了社会现实,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就象江湖旋涡周而复始般运动,转一个圈,回到原点,又转一个圈,回到原点……中国人的头颅与热血一次又一次在“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迷梦与虚幻中抛洒,希望一次次再生又破灭。
  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开“家天下”之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一直统治到公元前16世纪,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百姓十分怨眼。夏桀却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百姓咒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为“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夏桀为商汤所灭,“太阳”终归陨落。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灭六国而立,“一统江湖”后,秦王嬴政称始皇,意图将来二世三世及于“千秋万代”,但以秦之暴虐无道二世而亡,千秋美梦成泡影。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出奇招,分封刘氏宗亲为王,希望用分封制以永保刘氏江山,但不料西汉亡于外戚王莽,还是没能世代相传。
  以后的朝代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台,从来就没有谁可以一统江湖至于千秋万代。而这迷梦,不仅从未实现,反而导致了独裁者或其子孙悲惨的结局。
  正如前所言,秦始皇是强烈希望一统江湖至于千秋万代的,但其死后,宦官赵高及权臣李斯篡改遗诏立幼子胡亥为帝,赐长子扶苏死,胡亥继位后为赵高所操纵,秦亡于农民起义而胡亥死于赵高之手,时年24岁。专制者千秋独裁的梦想原本以为可造福自己的子孙,不料往往反受其害。历史有惊人的相似,独裁者死后有几个其子孙不自相残杀的例子?唐朝的玄武门之变算是一个典型,兄弟手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明成祖血洗皇宫,夺其侄建文帝之位又是一个典型。有目共睹,兹不累述。独裁专制必定带来血腥,独裁者本人也不能保证可免受其害,这其中最惨的要数隋文帝,其子杨广在权臣宇文化及操纵下用毒药亲手提前结束其生命,隋文帝众多“龙子”也被杨广杀戮,隋朝二世而亡,杨广亡于宇文化及之手。
  人们并没有从独裁者及其子孙的悲惨命运中得到警醒。反而前赴后继地搅动这“江湖”浊水,悲剧周而复始的上演,以致于悲哀逐渐上升为民族的屈辱。
  专制者的手段一个比一个精致。宋太祖赵匡胤已不相信任何人,把兵权从功臣手中收回,又把地方上的权力人为划分为行政,财政,分派不同的官吏掌管。在朝廷,则设副相(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的权力。——对手下重重设防,一个环节套着一个环节监督,导致官僚机构臃肿,效率底下,积贫积弱。宋朝(包括北宋与南宋)这个汉人主导的政权,在与辽,西夏,金,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躲躲藏藏苟延残喘,先是被金从北驱逐到南,后终为蒙古族所灭。明朝,独裁者对内部的防范愈加阴险毒辣。明太祖功成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戮功臣,消灭一切将来可能阻碍其“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势力。明朝的特务机构就有三个,东厂,西厂与锦衣卫,严密监视官民言行,可随意逮捕官民,有生杀大权,直接听命于皇上,搞得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明朝还有一件厉害的法宝,用来对付国人的肉体,就是继承和创新了许多酷刑,明朝的酷刑最多,凌迟、腰斩,下油锅等等。最惨不忍睹的莫过于“剥皮揎草”。既将一个活人的皮剥下来,再塞上草。明初的几代皇帝对此都乐此不疲。剥皮就剥皮吧,如果让被剥皮者早死也就算了,明王朝竟规定:“有即毙者,行刑之人坐死。”酷刑令人毛骨悚然,百官们竟然用鸩血染衣带,一有捕拿,即吮带死,以免受折磨。——这样的一个朝代,两百年后在农民起义的怒火中灭亡,又被少数民族政权所取代。清朝的专制手段表面上看较明朝不那么阴毒,但实际上更加切中要害。一则皇上牢抓住兵权,以暴力防范官民,军机处在名义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实际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大臣并没有丝毫独立行动的权力,只能跪着做做笔录,军机处只能做皇帝的附庸,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是皇帝独裁得心应手的工具。二则施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用严酷的文忌文网禁锢思想,用血腥的屠杀手段控制文化,使知识分子动辄得咎,无所适从。为免触犯禁忌,罹罪惹祸,他们纷纷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烦琐的考据工作,闭眼不看现实,闭口不议朝政,甚至不敢动笔撰写历史著作。——结果再一次重蹈宋朝的悲惨命运,为外族所凌辱宰割;又像明朝一样,亡于人民的怒火。
  而普通民众,仿佛只剩下隐藏在心中的愤怒不满,以及对独裁者难以言说的羡慕。这两种情绪交错混杂,注定了“江湖”世界只能堕入轮回的宿命。观中国历代起义与造反,充斥着草莽山大王的逻辑,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意恩仇是这些绿林好汉的标志,改造江湖却不是他们所能胜任的事情。有一种观点认为起义与造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可是中国的绿林造反农民起义,除了破坏生产力以一个人的独裁取代另一个人的独裁,可曾促进中国社会的哪怕一点点进步?陈胜吴广喊了一句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不过引发了后来者以一种独裁代替另一种独裁的冲动。黄巢自称“天补齐平大将军”,只不过促成了国人平均主义的愚昧幻想。李自成嚷了几下“均田免粮”,只不过让人清楚的看到造反者愚弄于民的虚伪伎俩。而从另一个靠农民起义发家的独裁者——朱元璋身上,我们更加清醒的发现被压迫者翻身后心理的扭曲与变态。
  就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的掌心,中国政治始终在“江湖”的险恶旋涡中运动。在一场“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巨大磁场中,独裁者或其子孙必定不得善终,平常官民必定遭受肉体与精神的残害,民族必定在偷生中堕落。人民在压抑中沉没,在怒火中破坏,等到改朝换代,又一个新的独裁者在偷笑中重新把玩“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游戏……
  (三)宿命
  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那里?
  我们不难发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这个万恶的专制思维,乃一切罪恶的根源。因为它独裁者父子成仇手足相残,沦丧人性;为了它独裁者酷刑于民制造恐怖,横蛮暴虐。这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独裁者一相情愿的虚妄,不但导致了独裁者及其子孙悲惨的结局,也导致优秀政治家的无妄之灾,更导致民众在偷生中沉没,怒火中破坏,最终导致民族的奇耻大辱。
  专制带来残暴,又引发以暴制暴,带来仇恨,又令众人在仇恨中遭到毁灭,这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原本,“天下为公”,国家的最高领导自然是有能德者居之,但自从“家天下”以来,独裁者贪欲无限膨胀,荒唐野蛮地要“千秋万代,一统江湖”,这是必然严重违背优胜劣汰的倒行逆施。当上了最高领导人就一辈子赖着不肯下来,老年痴呆了病入膏肓了也一定要硬顶着;而且,他的子孙也一定要千秋万代的继承下去,不管他的儿孙是白痴还是神经病偶或三岁儿童,别人都一定不得取而代之,这不是放狗屁吗!这“劣胜优汰”的算盘能不自取灭亡?首先,另外的政治家是不答应的。历史上众多无能的皇上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又被权臣结束小命,就是明证。实践证明,“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专政体制,让其他所有的政治家都丧失了和平成为最高领导人的机会,大大挫伤政治家报国的积极性,这不人道不科学的体制,也从来都是逼政治家暴力造反的罪魁祸首。其次,人民也是不认同的。中国人最是良民了,但“劣胜优汰”之下的“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往往昏庸无道令人忍无可忍,所以中国历史上造反与起义数不胜数,人民仇恨的怒火一爆发,往往只剩下毁灭。最后,人类社会进化的滚滚潮流更是无情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规律不会为某一个族群某一个国家而改变。独裁者为了保证“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往往采用灭绝人性的酷刑和严厉的思想钳制。而在专制独裁之下偷生的民族,必将因为“劣胜优汰”的泛滥成灾而遭致凌辱,甚至毁灭。这已经被世界近代史所明证。
  那么有没有出路呢?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如果没有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遭受的民族之奇耻大辱,如果世界各国至今都同中国一样充满江湖暴虐,也许我们还不会讨论这个问题。但民族之辱是这样的刻骨铭心,足以使我们条跳出中国这狭隘的“江湖”世界来拷问历史。当放眼于世界,我们的思路顿然清楚起来。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国家用和平取代战乱,用文明代替野蛮,用民主人权替换专制残暴的方法和过程,也惊奇的发现还有另一种“江湖”世界,在那里没有酷刑,不再让人时刻铭记自己只是一种生理性的存在;在那里无思维的禁忌,人们可以自由的呼吸与言论;在那里没有战乱杀戮,人们走上街头示威就可以把无道的政府赶走下台;——这在中国人听来多么像是天堂!原来还有一种东西不叫造反叫做革命,她可以令“江湖世界”变得这样和蔼可亲。原来大家都抛弃“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专制思维,有这样美妙的效果。
  历史仿佛已露出曙光,革命先贤抛头颅洒热血,一个新中国终于建立……
  (四)突破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已经跳出了这险恶的“江湖”生态圈。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说到底是是一种专制独裁的思维。从世界潮流来看,这种思维已经是一辆破旧的老爷车。但老爷车虽破,已经开了那么多年,其惯性不可低估。偏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但人多,到处是山路,这老爷车一开,不撞死几个人是停不下来的。
  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必须要澄清一下。第一,帝制已除,独裁专制者是否还沿用“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思维?第二,孙中山已逝,民主主义者改造江湖生态的宏伟目标是否日落孙山?
  关于第一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历来的专制主义者都是一脉相承的,想当初德国法西斯专制的时候,希特勒并没有当皇上,也没有提出将来由自己的儿孙世袭德国总统。希特勒是用自己的那套“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的歪理邪说来“一统江湖”的,当然也是希望“千秋万代”的。可以想象,一个不管多么美妙的理论,如果在美国“千秋万代,一统江湖”,那将视为末日的开始。而现代的独裁者,动辄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强迫别人与其“统一思想”,这就是新形势下专制的典型形式。在这里,南方在野总结了一切专制主义者必备的两个特征,以供参考:(甲)宣扬自己的先进性,为永久独裁制造借口。过去的皇上都称自己是“真命天子”,意思是说别人都是凡人,而自己是上天的儿子,是上天派他来治理人间的。又说自己是“龙”(其实这种动物是根本不存在),得天地只之精华。还说什么“内圣而外王”,自己无比仁德。——所有这些都是骗人的。(乙)禁止别人与其搏弈竞争,甚至于禁止别人有与其搏弈的念头。你看有那一个专制者同意别人与其公平竞争呢?封建王朝里你不准想当皇上,想了被皇上知道了要满门抄斩的。想公平竞争?门都没有。过去有两个形容朝中大臣的词,一个叫“忠臣”,另一个叫“贰臣”(有时也叫“奸臣”),实际上“忠臣”就是那些一辈子不想当皇上的大臣,“贰臣”往往就是那些有政治抱负,想当最高领导人的大臣,象曹操这样的人就是“贰臣”,人人都骂。但是实际上有什么好骂的呢,不想当最高领导人的政治家肯定不是好的政治家。所以,现代西方就设计了一些通过公平搏弈竞选国家总统或是首相的制度,比较人性化,“贰臣”再也没有了。而专制主义的国家还是有“贰臣”的,要想避免别人误会你为“贰臣”,你必须高喊“伟大的主席万岁!伟大的社会主义万岁!”
  专制主义者的这两大特征,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既然你是天底下最先进的,你为什么害怕别人与你公平竞争呢?美国的小孩子在课堂上讲“我的理想是当国家总统”,大家都说这孩子有志气。而在专制的国家,人家都笑他神经病。日本的议员累次于公众场合发表言论“我的目标是推翻小泉政府”,日前,日本民主党在饭店开会,批评小泉的言论和做法影响了中日关系,并号召国民推翻小泉政权。也未见日本有国之将亡的论调。真正自信而内心坦荡的民主政府,是从来不怕别人与其竞争的。而现在有些自称先进的政党,一说到民主选举与公平竞争就讳莫如深。到底是你真的先进别人不敢与你竞争,还是你假先进害怕别人与你竞争呢?这的确耐人寻味。深想一下,专制主义者嘴上讲自己先进,实际内心是惶恐的,如果真的公平竞争,这狐狸尾巴就怕藏不住了,所以它们千方百计是要禁止别人与其竞争上岗的。谁要有这个“野心”扣个“颠覆社会主义”的罪名还是容易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回答是否定的。孙中山,这个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我国几千年才出一个,他为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四处奔走,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一生参与和主导中国十几次革命,具有常人不备的坚忍不拔之意志和强烈的革命信念,其无钱无枪,但振臂一呼响者云集,是真正民主主义者的风范。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促成国共合作精心策划的北伐一扫封建军阀,可惜英年早逝,没有能领导革命直到最后成功。后来的国共两党都自称是孙中山的继承者,但实际上蒋介石和毛泽东后来都严重背叛了孙中山民主主义的精神。还有一种言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论据是不足的,论点是武断的。综观世界革命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一个不是历经曲折与反复的呢?凭什么中国的革命遭到曲折就说“走不通”呢?中国反动势力更凶残,更盘根错节,只能说明中国的革命会更曲折而已。武断的把民主主义的道路划分为“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然后又凭感情色彩说出如此武断的结论,除了葬送民主主义的前途,还有什么益处呢?唯有真正的民主主义道路才能破解中国万恶的“江湖”生态,让“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虚妄做一个彻底的终结。
  满纸荒唐言,期有识校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杨烨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杨烨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上传于||文档简介
&&岳​麓​版
大小:6.0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哪个朝代文字狱最多?_百度知道
哪个朝代文字狱最多?
清廷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消刚阳之气,用血腥的屠杀手段控制文化,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甚至不敢动笔撰写历史著作,脱离现实,埋头于故纸堆中,畏避太甚,这是因为君主专制统治在清代的进一步加强,清政府放宽文网之后,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一涉笔惟恐触得于天下国家。”由于脱离实际,此于世道人心,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用严酷的文忌文网禁锢思想,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长柔媚之风,聪明才智也被扼杀,从事烦琐的考据工作,对广大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他们纷纷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直到19世纪初,许多知识分子仍心存余悸清代呀。为免触犯禁忌,遇鼠而以为虎:《迈堂文略·与杨蓉诸明府书》),知识分子的思想被窒息,严加镇压,使知识分子动辄得咎,这不是偶然的,从而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正如当时人所描述的,罹罪惹祸,闭口不议朝政,闭眼不看现实,实有关心”(李祖陶。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清朝施行文化专制政策,著书都为稻粱谋,无所适从。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首先。其次是由于民族矛盾的存在,即刀斧随之,……人情望风觇景:“避席畏闻文字狱。见鳝而以为蛇。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稍涉嫌疑:“今人之文,却是处处贯彻“首崇满洲”的原则!初中一年级会学的 大兴文字狱使中国人才减少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清朝大兴文字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上世纪的十年动乱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_百度知道
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
同志们!!快点告诉我!很急啊!
提问者采纳
手工业,其突出特点即为君主专制的强化。来对外关系:1、新疆地区的关系,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萌芽,设三司,在江南的丝织业等部门中,如葡萄牙占据澳门,以培养皇帝的忠顺奴仆。这也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清朝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
(5)资本主义萌芽。乾隆帝还周到地安置了回归的土尔扈特部;
(4)类书;
(2)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如明太祖奖励垦荒,废除了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稳定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转型与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
(1)科学技术。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此些他们调整统治措施;清朝统治者在中央设立军机处。 政治;
(5)西学东渐。自明朝郑和下西洋后;
(3)八股取士:本阶段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措施的出台。该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恰恰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在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基础上.明清专制主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减免租税。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1)郑和下西洋;
(4)文字狱。特别是清前期,紧密控制了西藏,毕竟可以反映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没落;
(3)改土归流,明朝由后期;
(3)戚继光抗倭。明清统治者均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以维护统治;清朝统治者则大兴“文字狱”,在地方废除省制:明清时期( 年 )。清朝前期有缓慢发展。但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1)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4)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与新现象。单元概述,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开始松弛考纲要求。来源民族关系,使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茫然无知;
(5)清朝的疆域。3。5.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时期。
(1)满洲的兴起和建国:本阶段中国封建王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清前期统治者效法之;
(2)华侨与南洋的开发。 (1)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本阶段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本阶段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早期殖民活动的骚扰,并使其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明朝统治者在中央废丞相,以缓和矛盾.明清时期的农业措施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清政府还通过册封西藏宗教首领和派驻藏大臣;
(3)明清小说,以上中央或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均加强了君主权力;
(4)商业、丛书的编纂,并以八股取士作为科举考试的形式,造成“万马齐喑”的恶劣局面,严密监视和控制官员;
(2)农业。6.明清时期的文化: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商业均达到繁荣;
(3)手工业。明清时期的农业、百姓,从而减轻了无地农民的负担;
(2)进步的思想家;
(4)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同时,使其为开发边疆作出贡献;
(3)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经济;
(5)郑成功收复台湾。
(1)和蒙古。2.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如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复习重点,是中国落伍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4。明清初年的统治者都比较注意恢复发展生产,但受到腐朽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4)台湾府的设置;
(6)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6)对外贸易,统治者即开始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2;
(2)和西藏地区的关系。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稳定小农,荷兰侵占台湾:本阶段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巩固时期,加强君主权威
提问者评价
谢谢!!!
相关专业回答
明:1、废除丞相制,皇帝总揽国家大权;2、设立内阁;3、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清:1、设立军机处;2、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3、推行文字狱,钳制百姓的思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一、明朝的兴亡与清朝的建立
明朝的兴亡:结合所学过的内容讲述元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元朝统治,为朱元璋推翻元朝提供了条件。朱元璋利用有利时机,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势力。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为都城。明成祖时将都城迁到北京。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朱元璋》的图画,要求学生记忆此图。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人北京,明王朝的腐朽统治被推翻了。清朝的建立: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教师强调指出努尔哈赤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杰出人物。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军入关后,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清王朝对全中国的统治正式开始。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开始由顶峰转向了衰落。明朝一建立,便面临着错综复杂芦会矛盾。...
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大权统归中央军事上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制约另外还颁布《大明律》和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清朝:清初期沿用明朝官制,在中央设内阁(从皇太极设置的内三院而来)和六部,同时保留了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设置军机处,内阁开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死死亡,皇权大大加强。比较简单,不知是否是你需要的,但愿能给你帮助。
二、皇权的强化
(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①废除丞相制度。补充明太祖加强皇权的社会背景。明初,社会矛盾杂,政局不稳,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能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主要内容是在中央,废丞相制,职权分给六部。明初承袭元制,在朝廷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丞相权力很大。明太祖把中央大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止。小结:纵观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秦汉的三公制度,是以丞相为首,百官隶属于皇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隋唐的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明初,废丞相、权归六部,为减轻皇帝的沉重的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是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①废除丞相制度。补充明太祖加强皇权的社会背景。明初,社会矛盾杂,政局不稳,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能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主要内容是在中央,废丞相制,职权分给六部。明初承袭元制,在朝廷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丞相权力很大。明太祖把中央大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止。小结:纵观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秦汉的三公制度,是以丞相为首,百官隶属于皇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隋唐的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明太...
明:罢丞相,废中书省,分其权于六部,以内阁备咨询理政之事,设立东西厂、锦衣卫、内厂,实行特务统治。
清:设立军机处,负责处理军政大事,但只给皇帝提供意见和建议,真正的大权始终在皇帝手里,所有大事由皇帝处理。
明清两代加强专制统治的做法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来看:
明朝,中书省丞相制度废止,内阁制度产生,监察制度加强,地方都、布按三司实行分权管理,边区土司制度确立,改土归流政策推广,兵、刑、选举、礼法、田土、赋役等制度更加完备。
清朝:主要体现在康熙帝统治期间。措施有建立起包括议政王大臣会议、内三院、 八衙门、以及八旗制度等一整套满汉融合的政治体制;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驭;建立了以科举为主,学校选拔、捐纳为官等方式的官员选任制度;修订《大清律例》、完善司法制度;八旗军在冲要之地重点驻防,与汉人绿营兵各省普遍设置相结合的的军事制度,加强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控制。
钱穆对清代的一些评价
第四讲 明代
乙、明代内阁制度
然无论如何,在明代,一切事,总之是皇帝最后总其成。但皇帝一人当然管不尽这许多事,因此我们就得讲一讲皇帝的秘书处。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当时称为内阁。秘书便是内阁大学士。因为皇帝在宫里办公,他需要几个秘书帮他忙,这些人的办公地点在中极、建极、文华、武英四殿,还有文渊阁、东阁两阁。这些处都在内廷,所以这些人就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原本的官阶只五品,而六部尚书是二品,可见内阁学士在朝廷上地位并不高。上朝排班,大学士的朝位班次也在尚书的下面。今且说这些大学士做些什么事情呢?在太祖时,内阁学士不过像是皇帝的顾问,遇皇帝有不清楚的事,可以随时问他们,听他们意见,做皇帝之参考。奏章批答,从前是宰相的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软件著作权登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