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琮叔父岑入朝封薛怀义是谁公

正文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类别:史部
作者:令狐德棻(唐) 书名:
&&&&○萧詧(子岿 岿子琮 詧子灊 岩 岌 岑 岿子瓛 蔡大宝 大宝弟大
&&&&业 王操 魏益德 尹正 薛晖 许孝敬 甄玄成 刘盈 岑善方 傅准 宗如
&&&&周 萧欣 柳洋 徐岳 王抃 范迪 沈君游 袁敞)
&&&&萧詧,字理孙,兰陵人也,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幼而好学,
&&&&善属文,尤长佛义。特为梁武帝所嘉赏。梁普通六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
&&&&进封岳阳郡王。历官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
&&&&初,昭明卒,梁武帝舍詧兄弟而立简文,内常愧之,宠亚诸子,以会稽人物殷阜,
&&&&一都之会,故有此授,以慰其心。詧既以其昆弟不得为嗣,常怀不平。又以梁武
&&&&帝衰老,朝多秕政,有败亡之渐,遂蓄聚货财,交通宾客,招募轻侠,折节下之。
&&&&其勇敢者多归附,左右遂至数千人,皆厚加资给。
&&&&中大同元年,除持节,都督雍梁东益南北秦五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
&&&&诸军事,西中郎将,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詧以襄阳形胜之地,又是梁武创基
&&&&之所,时平足以树根本,世乱可以图霸功,遂克己励节,树恩于百姓,务修刑政,
&&&&志存绥养。乃下教曰:
&&&&昔之善为政者,不独师所见。藉听众贤,则所闻自远;资鉴外物,故在瞩致
&&&&明。是以庞参恤民,盖访言于高逸;马援居政,每责成于掾史;王沉爰加厚赏;
&&&&吕虔功有所由:故能显美政于当年,流芳尘于后代。
&&&&吾以陋识,来牧盛藩。每虑德不被民,政道或紊。中宵拊枕,对案忘饥,思
&&&&纳良谟,以匡弗逮。雍州部内有不便于民,不利于政,长吏贪残,戍将瑽弱,关
&&&&市恣其裒刻,豪猾多所苞藏,并密以名闻,当加厘正。若刺史治道之要,弛张未
&&&&允,循酷乖理,任用违才,或爱狎邪佞,或斥废忠謇,弥思启告,用袪未悟。盐
&&&&梅舟楫,允属良规,苦口恶石,想勿余隐。并广示乡闾,知其款意。
&&&&于是境内称治。
&&&&太清二年,梁武帝以詧兄河东王誉为湘州刺史,徙湘州刺史张缵为雍州以代
&&&&詧。缵恃其才望,志气矜骄,轻誉少年,州府迎候有阙。誉深衔之。及至镇,遂
&&&&托疾不与缵相见。后闻侯景作乱,颇凌蹙缵。缵惧为所擒,乃轻舟夜遁,将之雍
&&&&部,复虑詧拒之。梁元帝时镇江陵,与缵有旧,缵将因之以毙詧兄弟。会梁元帝
&&&&与誉及信州刺史、桂阳王慥各率所领,入援金陵。慥下峡至江津,誉次江口,
&&&&梁元帝届郢州之武成。属侯景已请和,梁武帝诏罢援军。誉自江口将旋湘镇,忄
&&&&造欲待梁元帝至,谒督府,方还州。缵时在江陵,乃贻梁元帝书曰:“河东戴樯
&&&&上水,欲袭江陵。岳阳在雍,共谋不逞。”江陵游军主朱荣又遣使报云:“桂阳
&&&&住此,欲应誉、詧。”梁元帝信之,乃凿船沉米,斩缆而归。至江陵,收慥杀
&&&&之。令其子方等、王僧辩等相继攻誉于湘州。誉又告急于詧。詧闻之大怒。
&&&&初,梁元帝将援建业,令所督诸州,并发兵下赴国难。詧遣府司马刘方贵领
&&&&兵为前军,出汉口。及将发,元帝又使谘议参军刘谷喻詧,令自行。詧辞颇不顺,
&&&&元帝又怒。而方贵先与詧不协,潜与元帝相知,克期袭詧。未及发,会詧以他事
&&&&召方贵,方贵疑谋泄,遂据樊城拒命。詧遣使魏益德、杜岸等众军攻之。方贵窘
&&&&急,令其子迁超乞师于江陵。元帝乃厚资遣缵,若将述职,而密援方贵。缵次大
&&&&堤,樊城已陷。詧擒方贵兄弟及党与,并斩之。
&&&&缵因进至州,詧迁延不受代,乃以西城居之,待之以礼。军民之政,犹归于
&&&&詧。詧以构其兄弟,事始于缵,将密图之。缵惧,请元帝召之。元帝乃征缵于詧,
&&&&詧留不遣。杜岸兄弟绐缵曰:“民观岳阳殿下,势不仰容。不如且往西山,以避
&&&&此祸。使君既得物情,远近必当归集,以此义举,事无不济。”缵深以为然,因
&&&&与岸等结盟誓。缵又要雍州人席引等于西山聚众。缵乃服妇人衣,乘青布舆,与
&&&&亲信十余人出奔。引等与杜岸驰告詧。詧令中兵参军尹正共岸等率兵追讨,并擒
&&&&之。缵惧不免,因请为沙门。
&&&&詧时以誉危急,乃留谘议参军蔡大宝守襄阳,率众二万、骑千匹伐江陵以救
&&&&之。于时江陵立栅,周绕郭邑,而北面未就。詧因攻之。元帝大惧,乃遣参军庾
&&&&奂谓詧曰:“正德肆乱,天下崩离。汝复效尤,将欲何谓?吾蒙先宫爱顾,以汝
&&&&兄弟见属。今以侄伐叔,逆顺安在?”詧谓奂曰:“家兄无罪,累被攻围。同气
&&&&之情,岂可坐观成败。七父若顾先恩,岂应若是。如能退兵湘水,吾便旋旆襄阳。”
&&&&詧既攻栅不克,退而筑城。又尽锐攻之。会大雨暴至,平地水四尺,詧军中
&&&&沾渍,众颇离心。其将杜岸、岸弟幼安及其兄子龛,惧詧不振,以其属降于江陵。
&&&&詧众大骇,其夜遁归襄阳,器械辎重,多没于湕水。初,詧囚张缵于军,至是,
&&&&先杀缵而后退焉。
&&&&杜岸之降也,请以五百骑袭襄阳。去城三十里,城中觉之。蔡大宝乃辅察母
&&&&保林龚氏,登陴闭门拒战。会詧夜至,龚氏不知其败,谓为贼也,至晓见詧,乃
&&&&纳之。岸等以詧至,遂奔其兄巘于广平。詧遣将尹正、薛晖等攻拔之,获巘、岸
&&&&等,并其母妻子女,并于襄阳北门杀之。尽诛诸杜宗族亲者,其幼稚疏属下蚕室。
&&&&又发掘其坟墓,烧其骸骨,灰而扬之。
&&&&詧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大统十五年,乃遣使称藩,请为附庸。太祖
&&&&令丞相府东阁祭酒荣权使焉。詧大悦。是岁,梁元帝令柳仲礼率众进图襄阳。詧
&&&&惧,乃遣其妻王氏及世子灊为质以请救。太祖又令荣权报命,仍遣开府杨忠率兵
&&&&援之。十六年,杨忠擒仲礼。平汉东,詧乃获安。时朝议欲令詧发丧嗣位,詧以
&&&&未有玺命,辞不敢当。荣权时在詧所,乃驰还,具言其状。太祖遂令假散骑常侍
&&&&郑穆及荣权持节策命詧为梁王。詧乃于襄阳置百官,承制封拜。十七年,詧留蔡
&&&&大宝居守,乃自襄阳来朝。太祖谓詧曰:“王之来此,颇由荣权,王欲见之乎?”
&&&&詧曰:“幸甚。”太祖乃召权与詧相见。仍谓之曰:“荣权,吉士也,寡人与之
&&&&从事,未尝见其失信。”詧曰:“荣常侍通二国之言无私,故詧今者得归诚魏阙
&&&&耳。”
&&&&魏恭帝元年,太祖令柱国于谨伐江陵,詧以兵会之。及江陵平,太祖立詧为
&&&&梁主,居江陵东城,资以江陵一州之地。其襄阳所统,尽归于我。詧乃称皇帝于
&&&&其国,年号大定。追尊其父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统妃蔡氏为昭德皇后,又
&&&&尊其所生母龚氏为皇太后,立妻王氏为皇后,子岿为皇太子。其庆赏刑威,官方
&&&&制度,并同王者。唯上疏则称臣,奉朝廷正朔。至于爵命其下,亦依梁氏之旧。
&&&&其戎章勋级,则又兼用柱国等官。又追赠叔父邵陵王纶太宰,谥曰壮武。赠兄河
&&&&东王誉丞相,谥曰武桓。太祖乃置江陵防主,统兵居于西城,名曰助防。外示助
&&&&詧备御,内实兼防詧也。
&&&&初,江陵灭,梁元帝将王琳据湘州,志图匡复。及詧立,琳乃遣其将潘纯陀、
&&&&侯方儿来寇。詧出师御之,纯陀等退归夏口。詧之四年,詧遣其大将军王操率兵
&&&&略取王琳之长沙、武陵、南平等郡。五年,王琳又遣其将雷文柔袭陷监利郡,太
&&&&守蔡大有死之。寻而琳与陈人相持,称藩乞师于詧。詧许之。师未出而琳军败,
&&&&附于齐。是岁,其太子岿来朝京师。詧之六年夏,震,其前殿崩,压杀二百余人。
&&&&初,江陵平,詧将尹德毅说詧曰:“臣闻人主之行,与匹夫不同。匹夫者,
&&&&饰小行,竞小廉,以取名誉。人主者,定天下,安社稷,以成大功。今魏虏贪婪,
&&&&罔顾吊民伐罪之义,必欲肆其残忍,多所诛夷,俘囚士庶,并为军实。然此等戚
&&&&属,咸在江东,念其充饵豺狼,见拘异域,痛心疾首,何日能忘!殿下方清宇宙,
&&&&绍兹鸿绪。悠悠之人,不可门到户说。其涂炭至此,咸谓殿下为之。殿下既杀人
&&&&父兄,孤人子弟,人尽仇也,谁与为国。但魏之精锐,尽萃于此,犒师之礼,非
&&&&无故事。若殿下为设享会,因请于谨等为欢。彼无我虞,当相率而至,预伏武士,
&&&&因而毙之。分命果毅,掩其营垒,斩馘逋丑,俾无遗噍。江陵百姓,抚而安之,
&&&&文武官寮,随即诠授。既荷更生之惠,孰不忻戴圣明。魏人慑息,未敢送死。王
&&&&僧辩之徒,折简可致。然后朝服济江,入践皇极,缵尧复禹,万世一时。晷刻之
&&&&间,大功可立。古人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殿
&&&&下恢弘远略,勿怀匹夫之行。”詧不从,谓德毅曰:“卿之此策,非不善也。然
&&&&魏人待我甚厚,未可背德。若遽为卿计,则邓祁侯所谓人将不食吾余也。”
&&&&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之地。詧乃追悔曰:“恨不用尹德毅之
&&&&言,以至于是。”又见邑居残毁,干戈日用,耻其威略不振,常怀忧愤。乃著
&&&&《愍时赋》以见意。其词曰:
&&&&嗟余命之舛薄,实赋运之逢屯。既殷忧而弥岁,复坎壈以相邻。昼营营而
&&&&至晚,夜耿耿而通晨。望否极而云泰,何杳杳而无津。悲晋玺之迁赵,痛汉鼎之
&&&&移新。无田、范之明略,愧夷、齐之得仁。遂胡颜而苟免,谓小屈而或申。岂妖
&&&&沴之无已,何国步之长沦。
&&&&恨少生而轻弱,本无志于爪牙。谢两章之雄勇,恧二东之英华。岂三石于杜
&&&&鄮,异五马于琅邪。直受性而好善,类蓬生之在麻。冀无咎而沾庆,将保静而
&&&&蠲邪。何昊穹之弗惠,值上帝之纡奢。神州鞠为茂草,赤县绕于长蛇。徒仰天而
&&&&太息,空抚衿而咨嗟。
&&&&惟古人之有怀,尚或感于知己。况华萼联于霄极,宠渥流于无已。或小善而
&&&&必褒,时片言而见美。昔待罪于禹川,历三考而无纪。获免戾于明时,遂超隆于
&&&&宗子。始解印于稽山,即驱传于湘水。彼南阳之旧国,实天汉之嘉祉。既川岳之
&&&&形胜,复龙跃之基趾。皆首赏之谬及,谓维城之足恃。值诸侯之携贰,遂留滞于
&&&&樊川。等勾践之绝望,同重耳之终焉。望南枝而洒泣,或东顾而潺湲。归欤之情
&&&&何极,首丘之思邈然。
&&&&忽值魏师入讨,于彼南荆。既车徒之赩赫,遂一鼓而陵城。同寤生之舍许,
&&&&等小白之全邢。伊社稷之不泯,实有感于恩灵。矧吾人之固陋,迥飘薄于流萍。
&&&&忽沉滞于兹土,复期月而无成。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萦。寡田邑而可赋,
&&&&阙丘井而求兵。无河内之资待,同荥阳之未平。夜骚骚而击柝,昼孑孑而扬旌。
&&&&烽凌云而回照,马伏枥而悲鸣。既有怀于斯日,亦焉得而云宁。
&&&&彼云梦之旧都,乃标奇于昔者。验往记而瞻今,何名高而实寡。寂寥井邑,
&&&&荒凉原野。徒揄扬于宋玉,空称嗟于司马。南方卑而叹屈,长沙湿而悲贾。余家
&&&&国之一匡,庶兴周而祀夏。忽萦忧而北屈,岂年华之天假。
&&&&加以狗盗鼠窃,蜂虿狐狸。君圉隶而为寇,聚臧获而成师。窥觎津渚,跋扈
&&&&江眉。屡征肇于殷岁,频战起于轩时。有扈兴于《夏典》,《采芑》著于《周诗》。
&&&&方叔振于蛮貊,伯禽捷于淮夷。在逋秽其能几,会斩馘而搴旗。彼积恶之必稔,
&&&&岂天灵之我欺。交川路之云拥,理惆怅而未怡。
&&&&詧在位八载,年四十四,保定二年二月,薨。其群臣等葬之于平陵,谥曰宣
&&&&皇帝,庙号中宗。
&&&&詧少有大志,不拘小节。虽多猜忌,而知人善任使,抚将士有恩,能得其死
&&&&力。性不饮酒,安于俭素,事其母以孝闻。又不好声色,尤恶见妇人,虽相去数
&&&&步,遥闻其臭。经御妇人之衣,不复更着。又恶见人发,白事者必方便以避之。
&&&&其在东扬州颇放诞,省览簿领,好为戏论之言,以此获讥于世。笃好文义,所著
&&&&文集十五卷,内典《华严》、《般若》、《法华》、《金光明义疏》四十六卷,
&&&&并行于世。詧疆土既狭,居常怏怏。每诵“老马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未尝不盱衡扼腕,叹咤者久之。遂以忧愤发背而殂。高祖又命其太子
&&&&岿嗣位,年号天保。
&&&&岿字仁远,詧之第三子也。机辩有文学。善于抚御,能得其下欢心。嗣位之
&&&&元年,尊其祖母龚太后曰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曰皇太后,所生曹贵嫔曰皇太妃。
&&&&其年五月,其太皇太后薨,谥曰元太后。九月,其太妃又薨,谥曰孝皇太妃。二
&&&&年,皇太后薨,谥曰宣静皇后。
&&&&五年,陈湘州刺史华皎、巴州刺史戴僧朔并来附,皎送其子玄响为质于岿,
&&&&仍请兵伐陈。岿上言其状。高祖诏卫公直督荆州总管权景宣、大将军元定等赴之。
&&&&岿亦遣其柱国王操率水军二万,会皎于巴陵。既而与陈将吴明彻等战于沌口,直
&&&&军不利,元定遂没。岿大将军李广等亦为陈人所虏,长沙、巴陵并陷于陈。卫公
&&&&直乃归罪于岿之柱国殷亮。岿虽以退败不独在亮,然不敢违命,遂诛之。吴明彻
&&&&乘胜攻克岿河东郡,获其守将许孝敬。明年,明彻进寇江陵,引江水灌城。岿出
&&&&顿纪南以避其锐。江陵副总管高琳与其尚书仆射王操拒守。岿马军主马武、吉彻
&&&&等击明彻,败之。明彻退保公安。岿乃还江陵。
&&&&岿之八年,陈又遣其司空章昭达来寇。江陵总管陆腾及岿之将士击走之。昭
&&&&达又寇竟陵之青泥,岿令其大将军许世武赴援,大为昭达所破。
&&&&初,华皎、戴僧朔从卫公直与陈人战败,率其麾下数百人归于岿。岿以皎为
&&&&司空,封江夏郡公。以僧朔为车骑将军,封吴兴县侯。岿之十年,皎来朝。至襄
&&&&阳,请卫公直曰:“梁主既失江南诸郡,民少国贫。朝廷兴亡继绝,理宜资赡,
&&&&岂使齐桓、楚庄独擅救卫复陈之美。望借数州,以裨梁国。”直然之,乃遣使言
&&&&状高祖。高祖许之,诏以基、平、鄀三州归之于岿。
&&&&及高祖平齐,岿朝于邺。高祖虽以礼接之,然未之重也。岿知之,后因宴承
&&&&间,乃陈其父荷太祖拯救之恩,并叙二国艰虞,唇齿掎角之事。词理辩畅,因涕
&&&&泗交流。高祖亦为之歔欷。自是大加赏异,礼遇日隆。后高祖复与之宴,齐氏故
&&&&臣吒列长义亦预焉。高祖指谓岿曰:“是登陴骂朕者也。”岿曰:“长义未能辅
&&&&桀,翻敢吠尧。”高祖大笑。及酒酣,高祖又命琵琶自弹之。仍谓岿曰:“当为
&&&&梁主尽欢。”岿乃起,请舞。高祖曰:“梁主乃能为朕舞乎?”岿曰:“陛下既
&&&&亲抚五弦,臣何敢不同百兽。”高祖大悦,赐杂缯万段、良马数十匹,并赐齐后
&&&&主妓妾,及常所乘五百里骏马以遗之。
&&&&及隋文帝执政,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各起兵。时岿将帅皆密请兴师,
&&&&与迥等为连衡之势,进可以尽节于周氏,退可以席卷山南。岿固以为不可。俄而
&&&&消难奔陈,迥等相次破灭。
&&&&隋文帝既践极,恩礼弥厚。遣使赐金三百两、银一千两、布帛万段、马五百
&&&&匹。开皇二年,隋文帝备礼纳岿女为晋王妃。又欲以其子玚尚兰陵公主。由是
&&&&罢江陵总管,岿专制其国。四年,岿来朝长安,隋文帝甚敬待之。诏岿位在王公
&&&&之上,赐缣万匹,珍玩称是。及还,亲执其手谓之曰:“梁主久滞荆、楚,未复
&&&&旧都,故乡之念,良轸怀抱。朕当振旅长江,相送旋反耳。”
&&&&岿在位二十三载,年四十四,五年五月薨。其群臣葬之于显陵,谥曰孝明皇
&&&&帝,庙号世宗。
&&&&岿孝悌慈仁,有君人之量。四时祭享,未尝不悲慕流涕。性尤俭约,御下有
&&&&方,境内称治。所著文集及《孝经》、《周易义记》及《大小乘幽微》,并行于
&&&&世。隋文帝又命其太子萧琮嗣位,年号广运。
&&&&琮字温文。性倜傥不羁,博学有文义,兼善弓马。初封东阳王,寻立为皇太
&&&&子。及嗣位,隋文帝征琮叔父岑入朝,因留不遣。复置江陵总管以监之。
&&&&琮之二年,隋文帝又征琮入朝。琮率其臣下二百余人朝于长安。隋文帝仍遣
&&&&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江陵。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虏
&&&&居民奔于陈。隋文帝于是废梁国,曲赦江陵死罪,给民复十年。梁二主各给守墓
&&&&十户。寻拜琮为柱国,封莒国公。
&&&&自詧初即位,岁在乙亥,至是,岁在丁未,凡三十有三岁矣。
&&&&詧子灊,追谥孝惠太子;岩,封安平王;岌,东平王;岑,河间王,后改封
&&&&吴郡王。岿子瓛,义兴王;瑑,晋陵王;璟,临海王;珣,南海王;玚,义
&&&&安王;瑀,新安王。
&&&&詧之在藩及居帝位,以蔡大宝为股肱,王操为腹心,魏益德、尹正、薛晖、
&&&&许孝敬、薛宣为爪牙,甄玄成、刘盈、岑善方、傅准、褚珪、蔡大业典众务。张
&&&&绾以旧齿处显位,沈重以儒学蒙厚礼。自余多所奖拔,咸尽其器能。及岿纂业,
&&&&亲贤并用,将相则华皎、殷亮、刘忠义,宗室则萧欣、萧翼,民望则萧确、谢温、
&&&&柳洋、王湜、徐岳,外戚则王抃、王诵、殷琏,文章则刘孝胜、范迪、沈君游、
&&&&君公、柳信言,政事则袁敞、柳庄、蔡延寿、甄诩、皇甫兹。故能保其疆土,而
&&&&和其民人焉。
&&&&今载詧子灊等及蔡大宝以下尤著者,附于左。其在梁、陈、隋已有传,及岿
&&&&诸子未任职者,则不兼录。
&&&&灊字道远,詧之长子也。母曰宣静皇后。幼聪敏,有成人之量。詧之为梁王,
&&&&立为世子。寻病卒。及詧称帝,追谥焉。
&&&&岩字义远,詧第五子也。性仁厚,善于抚接。历侍中、荆州刺史、尚书令、
&&&&太尉、太傅。入陈,授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及陈亡,百姓推岩为主,以御隋
&&&&师。为总管宇文述所破,伏法于长安。
&&&&岌,詧第六子也。性淳和,幼而好学。位至侍中、中卫将军。岿之五年,卒,
&&&&赠侍中、司空。谥曰孝。
&&&&岑字智远,詧第八子也。位至太尉。性简贵,御下严整。及琮嗣位,自以望
&&&&重属尊,颇有不法,故隋文征入朝。拜大将军,封怀义郡公。
&&&&瓛字钦文,岿第三子也。幼有令誉,能属文,特为岿所爱。位至荆州刺史。
&&&&初,隋师至鄀州,梁之百寮咸恐惧,计无所出。唯瓛建议南奔。入陈,授侍中、
&&&&安东将军、吴州刺史。及陈亡,吴人推为主以御隋师。战而败,与岩同时伏法。
&&&&蔡大宝字敬位,济阳考城人。祖履,齐尚书祠部郎。父点,梁尚书仪曹郎、
&&&&南衮州别驾。
&&&&大宝少孤,而笃学不倦,善属文。初以明经对策第一,解褐武陵王国左常侍。
&&&&尝以书干仆射徐勉,大为勉所赏异。乃令与其子游处,所有坟籍,尽以给之。遂
&&&&博览群书,学无不综。
&&&&詧初出第,勉仍荐大宝为侍读,兼掌记室。寻除尚书仪曹郎。出镇会稽,大
&&&&宝为记室,领长流。詧莅襄阳,迁谘议参军。及梁元帝与河东王誉结隙,詧令大
&&&&宝使江陵以观之。梁元帝素知大宝,见之甚悦。乃示所制《玄览赋》,令注解焉。
&&&&三日而毕。元帝大嗟赏之,赠遗甚厚。大宝还白詧云:“湘东必有异图,祸乱将
&&&&作,不可下援台城。”詧纳之。及为梁王,除中书侍郎,兼吏部,掌大选事,领
&&&&襄阳太守,迁员外散骑常侍、吏部郎,俄转吏部尚书。军国之事,咸委决焉。加
&&&&授大将军,迁尚书仆射,进号辅国将军。又除使持节、宣惠将军、雍州刺史。
&&&&詧于江陵称帝,征为侍中、尚书令,参掌选事,又加云麾将军,荆州刺史。
&&&&进位柱国、军师将军,领太子少傅,转安前将军,封安丰县侯,邑一千户。从岿
&&&&入朝,领太子太傅。岿嗣位,册授司空、中书监、中权大将军,领吏部尚书。固
&&&&让司空,许之。加特进。岿之三年,卒。岿哭之恸,自卒及葬,三临其丧。赠司
&&&&徒,进爵为公。谥曰文凯。配食詧庙。
&&&&大宝性严整,有智谋,雅达政事,文词赡速。詧之章表书记教令诏册,并大
&&&&宝专掌之。詧推心委任,以为谋主。时人以詧之有大宝犹刘先主之有孔明焉。所
&&&&著文集三十卷,及《尚书义疏》,并行于世。有四子。
&&&&次子延寿,有器识,博涉经籍,尤善当世之务。尚詧女宣成公主。历中书郎、
&&&&尚书右丞、吏部郎、御史中丞。从琮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秘书丞。终于成州
&&&&刺史。大宝弟大业。
&&&&大业字敬道。有至行,父没,居丧过礼。性宽恕,学涉经史,有将命材,屡
&&&&充使诣阙。初以西中郎府参军随詧之镇。詧称帝,历尚书左丞、开远将军、监利
&&&&郡守、散骑常侍、卫尉卿。岿嗣位,迁都官尚书,除贞毅将军、漳川太守。入为
&&&&左民尚书、太常卿。岿之七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简。有五子,允恭最
&&&&知名。起家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梁灭入陈,拜尚书库部郎。陈亡入隋,授起居
&&&&舍人。
&&&&王操字子高。其先,太原晋阳人也。詧母龚氏之外弟也。祖灵庆,海盐令。
&&&&父景休,临川内史。
&&&&操性敦厚,有筹略,博涉经史,在公恪勤。初为詧外兵参军,亲任亚于蔡大
&&&&宝。詧承制,除尚书左丞。及称帝,迁五兵尚书、大将军、郢州刺史。寻进位柱
&&&&国,封新康县侯。岿嗣位,授镇右将军、尚书仆射。
&&&&及吴明彻为寇,岿出顿纪南,操抚循将士,莫不用命。明彻既退,江陵获全,
&&&&操之力也。迁侍中、中卫将军、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参掌选事,领荆州刺史。
&&&&操既位居朝右,每自挹损,深得当时之誉。岿之十四年,卒。岿举哀于朝堂,流
&&&&涕谓其群臣曰:“天不使吾平荡江表,何夺吾贤相之速也。”及葬,亲祖于瓦官
&&&&门。赠司空,进爵为公。谥曰康节。有七子。次子衡最知名。有才学,起家秘书
&&&&郎。历太子洗马、中书、黄门侍郎。
&&&&魏益德,襄阳人也。有才干,胆勇过人。数从军征讨,以功累迁至郡守。詧
&&&&莅襄阳,以益德为其府司马。詧承制,拜将军。寻加大将军。及詧称帝,进位柱
&&&&国,封上黄县侯,邑千户,加车骑将军。詧之二年,卒,赠司空。谥曰忠壮。进
&&&&爵为公。岿之五年,以益德配食詧庙。
&&&&尹正,其先天水人。詧莅雍州,正为其府中兵参军。擒张缵,获杜岸,皆正
&&&&之力。詧承制,以为将军。寻拜大将军。及称帝,除护军将军,进位柱国,封新
&&&&野县侯,邑千户。詧之三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刚。岿之五年,以正配
&&&&食詧庙。子德毅,多权略,位至大将军。后以见疑赐死。
&&&&薛晖,河东人也。有才略。身长八尺,形貌甚伟。尝督禁旅,为詧爪牙,当
&&&&御侮之任。与尹正攻获杜岸于南阳。詧承制,拜将军。寻加大将军,进位柱国,
&&&&除领军将军。岿之二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有六子,子建、子尚知名。
&&&&许孝敬,吴人,小名嗣儿。劲勇过人,为詧骁将。以大将军守河东。既无救
&&&&援,为吴明彻所擒,遂戮于建康市。赠车骑大将军。子世武嗣。少袭父大将军,
&&&&好勇不拘行检。重宾客,施与不节。资产既尽,郁郁不得志,遂谋奔陈。事觉,
&&&&伏诛。
&&&&又有大将军李广,会稽人。早事詧,以敢勇闻。沌口之役,先登力战。及华
&&&&皎军败,为吴明彻所擒。将降之,广辞色不屈,遂被害。赠太尉,追封建兴县公。
&&&&谥曰忠武。
&&&&甄玄成字敬平,中山人。博达经史,善属文。少为简文所知。以录事参军随
&&&&詧镇襄阳。转中记室参军,掌书记,颇参政事。以江陵甲兵殷盛,遂怀贰心。密
&&&&书与梁元帝,申其诚款。遂有得其书者,进之于詧。詧深信佛法,常愿不杀诵
&&&&《法华经》人。玄成素诵《法华经》,遂以此获免。詧后见之,常曰:“甄公好
&&&&得《法华经》力。”历位中书侍郎、御史中丞、祠部尚书、吏部尚书。詧之六年,
&&&&卒,赠侍中、护军将军。有文集二十卷。子诩,少沈敏,闲习政事。历中书舍人、
&&&&尚书右丞。从琮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终于太府少卿。
&&&&刘盈,彭城人,以西中郎府录事参军随詧之镇。有器度,勤于在公。詧之军
&&&&国经谋,颇得参预。历黄门郎、中书监、雍州刺史、尚书仆射。岿之七年,卒,
&&&&赠本官。第三子然,于时颇知名。隋鹰击郎将。
&&&&岑善方字思义,南阳棘阳人,汉征南大将军彭之后也。祖惠甫,给事中。父
&&&&昶,散骑侍郎。善方有器局,博综经史,善于辞令。以刑狱参军随詧至襄阳。詧
&&&&初请内附,以善方兼记室,充使诣阙。应对闲敏,深为太祖所嘉。自此往来,凡
&&&&数十反。魏恭帝二年,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长宁县公。詧之承制也,
&&&&授中书舍人,迁襄阳郡守。及称帝,征为太舟卿,领中书舍人,转太府,领舍人
&&&&如故。寻迁散骑常侍、起部尚书。善方性清慎,有当世干能,故詧委以机密。詧
&&&&之七年,卒,赠太常卿。谥曰敬。所著文集十卷。
&&&&有七子,并有操行。之元、之利、之象最知名。之元,太子舍人,早卒。高
&&&&祖录善方充使之功,追之利、之象入朝。授之利帅都督、代王记室参军。后仕隋,
&&&&历安固令、郴义江三州司马、零陵郡丞。之象掌式中士,隋文帝相府参军事。后
&&&&仕隋,历尚书虞部员外郎、邵陵上宜渭南邯郸四县令。
&&&&傅准,北地人。祖照,金紫光禄大夫。父谞,湘东王外兵参军。准有文才,
&&&&善词赋。以西中郎参军随詧之镇。官至度支尚书。岿之七年,卒,赠太常卿。谥
&&&&曰敬康。所著文集二十卷。有二子,曰秉曰执,并材兼文史。秉,尚书右丞。执,
&&&&中书舍人、尚书左丞。
&&&&宗如周,南阳人。有才学,容止详雅。以府僚随詧,历黄门、散骑、列卿,
&&&&后至度支尚书。岿之九年,卒。如周面狭长,詧以《法华经》云“闻经随喜,面
&&&&不狭长”,尝戏之曰:“卿何为谤经?”如周踧,自陈不谤。詧又谓之如初。
&&&&如周惧,出告蔡大宝。大宝知其旨,笑谓之曰:“君当不谤余经,政应不信《法
&&&&华》耳。”如周乃悟。又尝有人诉事于如周,谓为经作如州官也,乃曰:“某有
&&&&屈滞,故来诉如州官。”如周曰:“尔何小人,敢呼我名!”其人惭谢曰:“只
&&&&言如州官作如州,不知如州官名如周。早知如州官名如周,不敢唤如州官作如周。”
&&&&如周乃笑曰:“命卿自责,见侮反深。”众咸服其宽雅。有七子。希颜、希华知
&&&&名。希颜有文学,仕至中书舍人。希华博通经术,为荆楚儒宗。
&&&&萧欣,梁武帝弟安成康王秀之孙,炀王机之子也。幼聪警,博综坟籍,善属
&&&&文。詧践位,以欣袭机封。历侍中、中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令。岿之二十三年,
&&&&卒,赠司空。欣与柳信言,当岿之世,俱为一时文宗。有集三十卷。又著《梁史》
&&&&百卷,遭乱失本。
&&&&柳洋,河东解人。祖惔,尚书左仆射。父昭,中书侍郎。洋少有文学,以
&&&&礼度自拘,与王湜俱以风范方正为当时所重。位至吏部尚书,出为上黄郡守。梁
&&&&国废,以郡归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寻卒。
&&&&徐岳,东海人,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简肃公勉之少子也。少方正,
&&&&博通经史。初为东阳王琮师。琮为皇太子,授詹事。及嗣位,除侍中、左民尚书,
&&&&俄迁尚书仆射。从琮入隋,授上开府仪同三司。终于陈州刺史。子凯,秘书郎。
&&&&岳兄矩,有文学,善吏事。颇黩于货贿。位至度支尚书。子敬,鸿胪卿。
&&&&王抃,琅邪临沂人。祖琳,侍中、太府卿。父锡,侍中。抃少有令誉,尚詧
&&&&妹庐陵长公主。历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成王友、庐陵内史。詧践位,授侍中、
&&&&吏部尚书。岿之四年,使诣阙,卒于宾馆。赠侍中、右光禄大夫。子瓘,有文词,
&&&&黄门侍郎。抃弟湜,方雅有器识。位至都官尚书。岿之二十年,卒。子怀,秘书
&&&&郎,隋沔阳令。
&&&&范迪,顺阳人。祖缜,尚书左丞。父胥,鄱阳内史。迪少机辩,善属文。历
&&&&中书黄门侍郎、尚书右丞、散骑常侍。岿之十七年,卒。有文集十卷。子裒。迪
&&&&弟遹,文采劣于迪,而经术过之。位至中卫、东平王长史。
&&&&沈君游,吴兴人。祖僧鳷,左民尚书。父巡,东阳太守。君游博学有词采,
&&&&位至散骑常侍。岿之十二年,卒。有文集十卷。
&&&&弟君公,有干局,美风仪,文章典正,特为岿所重。历中书黄门侍郎、御史
&&&&中丞。自都官尚书为义兴王瓛师。从瓛奔陈,授侍中、太子詹事。隋平陈,以瓛
&&&&同谋度江,伏诛。
&&&&袁敞,陈郡人。祖昂,司空。父士俊,安成内史。敞少有器量,博涉文史。
&&&&以吏部郎使诣阙。时主者以敞班在陈使之后,敞固不从命。主者诘之,敞对曰:
&&&&“昔陈之祖父乃梁诸侯之下吏也。弃忠与义,盗有江东。今大周朝宗万国,招携
&&&&以礼,若使梁之行人在陈人之后,便恐彝伦失序。岂使臣之所望焉。”主者不能
&&&&屈,遂以状奏。高祖善之,乃诏敞与陈使异日而进。还,以称旨,迁侍中,转左
&&&&民尚书。从琮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终于谯州刺史。子谧、谦。
&&&&史臣曰:梁主任术好谋,知贤养士,盖有英雄之志,霸王之略焉。及淮海版
&&&&荡,骨肉猜贰,拥众自固,称藩内款,终能据有全楚,中兴颓运。虽土宇殊于旧
&&&&邦,而位号同于曩日。贻厥自远,享国数世,可不谓贤哉。嗣子纂承旧业,增修
&&&&遗构,赏罚得衷,举厝有方。密迩寇仇,则威略具举;朝宗上国,则声猷远振。
&&&&岂非继世之令主乎!
&&&&译文:
&&&&萧詧(子岿 岿子琮 詧子灊 岩 岌 岑 岿子瓛 蔡大宝 大宝弟大业 王操 魏益德 尹正 薛晖 许孝敬 甄玄成 刘盈 岑善方 傅准 宗如周 萧欣 柳洋 徐岳 王抃 范迪 沈君游 袁敞)
&&&&萧詧字理孙,是兰陵人,梁武帝的孙子,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子。自幼好学,善于撰写文章,尤其擅长于佛义。梁武帝对他特别赞赏。梁普通六年,封为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晋封为岳阳郡王。历任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琅邪、彭城二郡太守,束扬州刺史。当初,昭明去世,梁武帝不立萧察兄弟而立简文帝,心中常常有愧,宠幸亚于诸子,因为会稽人物殷阜,是一都会,所以授任,以安慰其心情。萧詧认为兄弟都不能继嗣,经常心怀不平。加上梁武帝衰老,朝政多有纰漏,有败亡的征兆,于是蓄积货财,结交宾客,招募侠客武士,十分礼待。很多勇敢者都归附于他,左右多至数千人,都予以丰厚待遇。
&&&&中大同元年,授予持节,都督雍梁东益南北秦五州、郢州的竞陵、司州的随郡诸军事,西中郎将,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萧詧以襄阳地理位置重要,又是梁武帝创建基业的地方。和平时期足以树立根本,战乱时期可以图霸业,因而克己励节,树恩于百姓,整修刑政,绥养民众。乃下教说:
&&&&往昔善为政者,不衹是师法所见。听从众贤之言,所闻知自然会远;借鉴外物,察知必然会明。是以尘参体恤民众,访言于高隐之人;区辽行政,每每向掾史求取成法;王沉爰加厚赏;吕虔功有所由。所以能够在当年显示其美政,可以流芳于后代。我知识能力有限,来管理这一盛藩。常常忧虑不能给民众德惠,政道或者紊乱。半夜未睡,对案忘记饥渴,思纳良谋,以便匡定未做到的事。雍州部内有于民不便的事,行政上的失利,有贪残的官吏,贪生怕死的将领,关市乱征税收,豪强猾民多所包藏,全都秘密报上来,加以更正整治。如果刺史治道之要,不合于张弛之术。行政严酷不讲情理,所用的是无用之才,或者爱狎邪佞,或者将忠贞者斥废,都可启告,以提醒所未醒悟的事。盐梅舟楫,允属良规,苦口恶石,想勿余隐。以此广示乡间大众,知道我的诚心诚意。
&&&&于是其境内治理得很好。
&&&&太清二年,梁武帝任命萧詧兄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改任湘州刺史张缆代替萧詧为雍州刺史。张缵恃其才能和名望,十分骄横,认为萧誉是位少年,所以迎接礼仪很简便。萧誉对此十分记恨。到镇之后,托病不与张缆见面。后来闻知侯景作乱,对张缆态度很不好。张缆怕被他擒获,夜晚乘轻舟遁逃,想去雍州,又怕萧察拒绝。梁元帝此时镇守江陵,和张续有交情,张缵想依靠他而害萧眢兄弟。正好梁元帝与萧誉及信州刺史、桂阳王萧糙各率所部,入援金陵。萧恺到达江津,萧誉到达江口,梁元帝到达郢州的武成。此时侯景已经请和,梁武帝诏令撤回援军。萧誉自江口想回湘镇,萧惦则想等待梁元帝到来后,谒见督府,然后还州。张缵此时在江陵,就上书梁元帝说:“河东王的舟船已逆流而上,想袭击江陵。岳阳王在雍州,共谋叛乱。“江陵游军主朱荣又遣使上报说:“桂阳王在此居住,是想响应萧誉、萧察。“梁元帝相信了,凿沉了船,沉掉了米,斩断缆绳而回归。至江陵,收杀萧糙。令其子方等、王僧辩等相继于湘州攻打萧誉。萧誉向萧詧告急。萧察闻知而大怒。
&&&&当初,梁元帝救援建业时,下令所督诸州,都出兵下赴国难。萧詧派遣府司马刘方贵领兵为前军,出漠。将要出发时,元帝又使谘议参军刘毂告知萧察,令他自己出行。萧詧所回答的话不太恭顺,元帝又怒。而方贵原先与萧詧便有矛盾,暗中与元帝相知,定好时候袭击萧察。尚未发动,正好萧詧因其他事召见方贵,方贵怀疑是阴谋泄露,于是占据樊城抗命。萧詧遣使魏益德、杜岸等率军攻打。方贵危急,令其子迁超到江陵求救。元帝乃厚资遣张缆,说是前往述职,暗中却是救援方贵。张缵到达大堤时,樊城已经陷落。萧管擒获方贵兄弟和党徒,全都靳杀。
&&&&张缵因而进至州。萧詧不交代军政事务,以西城居之,待之以礼。军民之政,还是由萧察掌握。萧察以兄弟的事情,都是张缵所引起的,密谋图之。张缆害怕,请元帝召自己。元帝因此向萧察征召张繦,萧察不遣送。杜岸兄弟骗张缆说:“民观岳阳殿下,势不仰容。不如先往西山,避开此祸。使君既得民心,远近必来归附,因此而举义,没有不可成的事情。“张缆十分同意,因而与杜岸等人结下盟誓。张缆又邀雍州入席引等人于西山聚众。张缆因而穿妇女服装化妆为女子,乘坐蒙有青布的车辆,舆十余名亲信奔逃。席引等人和杜岸急速告知萧察。萧察令中兵参军尹正和杜岸等人率兵追讨,全都擒获。张缆害怕不免一死,因此请求出家做和尚。萧察此时因为萧誉危急,乃留谘议参军蔡大实防守襄阳,自己率众二万、骑千匹征伐江陵以相救。当时江陵树立栅栏,环绕城郭,衹有北面尚未立好。萧察因此从此进攻。元帝非常害怕,乃遣参军庾奂对萧察说:“正德肆乱,天下崩离。你亦仿效此事,将欲何谓?我蒙先宫你父昭明太子的爱顾,以你们兄弟相托付。如今以侄子征伐叔父,逆顺安在?“萧察对庾奂说:“家兄无罪,多次被攻围。同气之情,岂可以坐观成败而不理。七父如果顾及先父之恩,岂应这样做。如果撤退湘水之兵,我便回师襄阳。“萧察未能攻破栅栏,退后修筑城围。又尽锐进攻。此时大雨暴至,平地水深四尺,萧察军中都被淹了,人心涣散。其将领杜岸、杜岸弟幼安及其兄子杜宠,害怕萧察会失败,率部降于江陵。萧察部众十分惊骇,其夜逃回襄阳,器械辎重,大多沉没于涟水中。当初,萧察将张缆囚禁在军中,到了此时,先杀张缵而后退兵。杜岸投降后,请求以五百骑袭击襄阳。距城三十里,城中已经察觉。蔡大实乃辅助萧察母保林龚氏,上城墙闭城门拒战。正好萧察夜晚回来,龚氏不知道他失败,以为是贼,到天明见到萧察,方才放入城中。杜岸等因为萧察来到,于是奔于广平其兄杜嵌之处。萧察派遣将领尹正、薛晖等攻拔之,擒获杜献、杜岸等人,及其母亲妻子儿女,全都于襄阳北门杀死。杜氏宗族全部被诛杀,年幼的速亲处以宫刑。又将其家坟墓挖掘,将骸骨烧掉,将骨灰扬弃。萧察与江陵矛盾太大,担心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大统十五年,乃遣使者称藩,请求作为附庸。太祖下令丞相府束合祭酒荣权为使者。萧察十分喜悦。当年,梁元帝令柳仲礼率众进攻襄阳。萧察惧怕,因而送妻子王氏和世子萧祟作为人质而求救。太祖又令荣权回报,派遣开府杨忠率兵救援。十六年,杨忠擒获仲礼,平定汉束,萧察才得到安全。当时朝廷议论想令萧察发丧嗣位,萧察以未有玺命的原因,不敢如此。荣权当时在萧察所在地,乃急速归还,详细上告。太祖因此令假散骑常侍郑穆及荣权持节策命萧察为梁王。萧察乃于襄阳设置百官,承制封拜各官。十七年,萧察留蔡大实居守,从襄阳前来朝见。太祖对萧察说:“王来到此处,与荣权有很大关系,王想见他吗?“萧察回答说:&&“很好。”太祖乃召荣权与萧察相见。说道:“荣权,是位吉士,寡人与他从事多年,没有见他失信。“萧努回答说;“荣常侍通二国之言无私,所以萧察如今得以归顺魏朝。“魏恭帝元年,太祖下令柱国于谨征伐江陵,萧察率兵相助。平定江陵之后,太祖立萧察为梁主,居住于江陵束城,资以江陵一州之地。襄阳所统辖之地,全归于朝廷。萧察在其国中称皇帝,年号大定。追尊其父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萧统妃蔡氏为昭德皇后。又对其生母龚氏尊称为皇太后,立妻子王氏为皇后,其子萧嶎立为皇太子。其庆赏刑威,官方制度,都同于王者。惟有上疏则称为臣,奉行朝廷的正朔。至于封赏爵命,依照梁氏之法。但是戎章勋级,则又兼用柱国等官。又追赠叔父邵陵王萧纶为太宰,谧号为壮武。追赠兄河东王萧誉为丞相,谧号为武桓。太祖因而设置江陵防主,统兵居于西城,名义上称为助防。在外表示助萧察防御,在内实际上亦防备萧察。当初,江陵灭亡时,梁元帝将领王琳占据湘州,其志图谋匡复。及萧察立后,王琳派遣其部将潘纯陁、侯方儿来侵犯。萧察出师防御,纯陁等人退归夏。萧察在位的第四年,派遣其大将军王操率兵攻取王琳的长沙、武陵、南平等郡。五年,王琳又派遣将领雷又柔袭取监利郡,太守墓大有因此而死。不久王琳与陈人相持,向萧察称藩请求援助。萧察答应了。军队尚未出发而王壁已经失败,归附于齐朝。这一年,其太子萧归来京师朝见。萧察在位的第六年夏季,地震,其前殿倒塌,压死了二百余人。当初,江陵平定时,萧察部将尹德毅对萧察说:“臣闻人主之行,与匹夫不同。匹夫,是粉饰小节,计较小事上的廉洁,以取得声誉。入主,是定天下,安社稷,以成就大功。如今魏虏贪婪,不顾及人民的安危,而要肆其残忍,诛杀过多,囚禁士庶,都作为军实。然而他们的亲戚,都在江束,想到成为豺狼的饵食,被拘押在异境,痛心疾首,何能忘!殿下正在清定宇宙,绍续鸿绪。悠悠之人,不可能一一说到。人们涂炭之患,都认为是殿下所为。殿下既然杀了别人的父兄,使其子弟成为孤儿,人人都仇恨你,有谁能与您一齐建国。现在魏国的精锐,都集中在此。犒师之礼,以前就有。如果殿下设立一个盛大宴会,因而请于谨等人来欢乐一番。他们不会防备,都会来到,预先伏下武士,因此而杀掉。另外分别命令将领,攻其营垒,斩杀逃寇,将不会有遣漏。江陵百姓,加以安抚,文武官僚,马上宣布任职。既蒙新生之惠,谁不欣喜感戴圣明。魏人慑息,不敢来送死。王僧辩之徒,给一书简就可以招来。然后穿上朝服渡江,登基为皇帝,继承尧、禹的事业,万世一时。一刻之间,大功可以告成。古人说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害,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希望殿下恢弘远略,不要学习匹夫的行为。“萧察不听从,对德毅说:“卿这一计策,不是不好。但是魏人待我很好,不能背德。如果马上用卿之计,则邓祁侯所谓人将不食吾余也。“接着城中的长幼,被掳入鳃内,塞荡之地也失去了。芦置这才后悔地说:“可惜没有听尹堕堑的建议,以至于如此。“又见城市残毁,战争频繁,对威略不振觉得耻辱,常怀忧愤。因而着作《愍时赋》来表达心意。其词说:叹惜命运不好,实际上运气不佳。既然整年都忧虑,加上又坎凛以相邻。从白天到晚上,从晚上至清晨。希望恶运去了而来好运,却等待不到。悲伤晋玺迁入赵国,痛惜汉鼎移给新朝。无田、范之明略,愧夷、齐之得仁。因此何颜苟免,所以申屈如此。岂是妖渗之无已,奈何国步之长沦。可恨的是生来便轻弱,本来没有爪牙之志。感谢两童的雄勇,恧于二塞的英华。岂是三互于挂堑,相异五星于堕巫。性情生而好善,相似于蓬生在麻中。希望没有毛病而沾庆,将保静而蠲邪。何苍天不加恩惠,正值上帝之纡奢。神州鞠为茂草,赤县绕于长蛇。徒有仰天叹息,衹能抚衿哀嗟。衹有古人的胸怀,或者尚有感于知己。何况托萼于霄极,宠渥流于无已。或者小小善事必定加以褒奖,一时片言便得到美称。往日于禹/II待罪,经历多时而无纪。获免戾于明时,遂超隆于宗子。于稽山解印,于湘水驱传。南阳是一古国,实在是天汉的嘉祉。既是川I岳的形胜,又是龙跃的基址。此首赏之谬及,谓维城之足恃。正当诸侯都有矛盾,因此于樊川滞留。等待勾践的绝望,与重耳之终相同。望着南枝哭泣,往东看亦伤心。归欤之情何极,首丘之思邈然。突然魏师来讨伐,在于南荆。既车徒艴赫,所以一下就攻下城池。相同于寤生舍去许城,等同于小白保全邢城。社稷未泯,要感谢恩灵。虽然吾人陋鄙,迥飘薄于流萍。忽然在兹土滞留,这么长时间却没有成功的地方。往昔畿甸方圆千里,如今祇在七里范围内活动。寡田邑而可赋,没有地方去征发兵役。无河内之资待,同荣阳之未平。夜晚不安宁,白天心情亦不好。烽凌云而迥照,马伏在马房裹悲鸣。既然想到当日,实在是不能说安宁。作为云梦的旧都,乃标奇遇于往昔。应验往昔的记载来看今日,为何名高而实寡。寂寥井邑,荒凉原野。徒然对宋玉加之揄扬,亦没有必要对司马称嗟。南方卑而叹服屈原,长沙湿而悲感贾生。余家国一匡,本来兴祀周夏的。忽然被迫为北方所屈服,岂不是年华之天假。加以狗盗鼠窃,各种灾害。寇贼众多,成群结党。窥觎津渚,在江岸一带跋扈嚣张。屡次征战有如殷代时,频频出击如同轩辕时。有扈兴于《夏典》,《采芑》着于《周诗》。方叔于蛮貊振发,伯禽于淮夷获捷。在逋秽其能几,会斩馘而搴旗。彼积恶之必稔,岂天灵之我欺。交川路上云拥,理惆怅而未怡。萧察在位八年,四十四岁时,于保定二年二月逝世。其群臣将他葬于平陵,谧号称为宣皇帝,庙号中宗。萧察年少时便有大志,不拘泥于小节。虽然性情猜忌,而知人善任,安抚将士有恩,能使他们效命。生性不喜欢饮酒,喜欢节俭朴素,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又不喜好声色,尤其讨厌妇女,虽然相距多步,还是认为闻到臭味。妇女接触过的衣服,不再使用。又不喜欢见人的头发,呈报事情的人都尽量避免。他在束扬州颇为放诞,审阅簿册文书,喜好为戏论之言,以此为世人所讥讽。喜好文辞,着有十五卷文集,内典《华严》、《般若》、《法华》、《金光明义疏》四十六卷,都流行于世。萧察的疆土狭小,心中经常不高兴。每当诵念“老马伏柜,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总是盱衡扼腕,长时间叹息。终因忧愤背上发疮而去世。高祖命其太子萧归嗣位,年号天保。萧蛊字{谨,盖察的第三个儿子。能言善辩有文学才能。善于安抚控御部众,能够得到其下的欢心。嗣位元年,尊称其祖母龚太后为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为皇太后,生母曹贵嫔为皇太妃。这年的五月,太皇太后逝世,谧号称为元太后。九月,太妃又逝世,谧号称为孝皇太妃。二年,皇太后逝世,谧号称为宣静皇后。五年,膣塑渔业刺史萋堕、旦业刺史曲朔都来归附。华皎送其子玄响作为人质至萧杨处,请求援兵征伐陈朝。萧嶎上言其状。高祖下诏卫公宇文直督率荆州总管权景宣、大将军元定等前往救援。萧归亦派遣其柱国王操率领二万水军,与华皎在巴陵会合。接着与陈将吴明彻等人于沌口大战,宇文直军不利,元定遂没。萧嶎的大将军李广等人亦被陈人俘虏,长沙、巴陵都失陷于陈。卫公宇文直将此次失败归罪于萧嶎的柱国殷亮。萧归虽然认为败退不衹是殷亮一人,然而不敢违命,因此将他诛杀。吴明彻乘胜攻取了萧岩的河东郡,擒获其守将许孝敬。第二年,明彻进攻江陵,引江水灌城。萧嶎出至纪南以避开他的锐气。江陵副总管高琳与其尚书仆射王操防守。萧归马军主马武、吉彻袭击明彻,将其打败。明彻退兵于公安。萧嶎于是返回江陵。萧嶎的第八年,陈朝又派遣其司空章昭达来侵犯。江陵总管陆腾及萧岗的将士将其击走。昭达又侵犯童堕的壹迟。萧岩令其大将军盖世逮赴援,被昭达大破。当初,华皎、戴僧朔随从卫公宇文直与陈人作战而失败,率领部众数百人归附于萧归。萧归任命华皎为司空,封江夏郡公爵位。以僧朔为车骑将军,封吴兴县侯爵位。萧筛的第十年,华堕入朝。至襄盐,请求I蚣宇文直说:“翌主失去了丝南诸郡,民少国家贫困。朝廷兴亡继绝,理宜给予资助,岂使齐桓公、楚庄王独自享有救街复速的美名。希望借给几州,以资助梁国。“宇文直认为有理,派遣使者将情况告知高祖。高担允许了,诏令将基、平、都三州给予萧岗。当宣担平定查塑,芦虫于邺朝见。直担虽然以礼接待,但是不太重视。萧归知道,后来因为宴会,于是陈述其父得到太祖拯救的恩情,并且叙述了二国艰难,唇齿掎角相依。言词道理雄辩顺畅,因而哭泣。高祖亦为之感动。自此之后大加赏赐,所受待遇越来越隆重。后来高祖又和他宴会,齐氏原来的大臣叱列长义亦在场。高祖指着他对盖矗说:“他是登上城墙咒骂朕的人。”萧归说:“长义未能辅助桀,反而敢吠尧。”高祖大笑。酒喝得酣畅之时,又见高祖白行弹起了琵琶。仍对萧嶎说:“应当为梁主尽欢。”萧岗乃站起来,请求跳舞。高祖说:“梁主肯为朕跳舞?”萧归说:“陛下既然亲自弹奏,臣下何敢不跳舞呢。“高祖十分高兴,赐给杂缯万段、良马数十匹,并赐给齐后主的妓妾,以及常乘坐的五百里骏马。当隋文帝执政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人都各自起兵。此时萧杨的将帅全都秘密请求起兵,与尉迟迥等人成为连衡的形势,进可以对周氏尽节,退可以席卷山南。萧嶎坚持认为不可如此。不久逍盘失败逃奔速塑,慰逞回等…一被击破。隋文帝登基后,对其更加礼遇。派遣使者赐给三百两黄金、一千两白银、一万段布帛、五百匹马。开皇二年,隋文帝以礼纳萧归的女儿为晋王妃。又想以其子萧埸娶兰陵公主。遣时罢除江陵总管,萧嶎在其国中得以专权。四年,萧巅到长安朝见,隋文帝十分尊敬接待很好。诏令萧岩地位在王公之上,赐给一万匹缣。其他珍玩亦如此。当他回去时,亲自执着他的手说:“梁主长期滞留在荆、楚一带,未能归复旧都,怀念故乡的感情,常怀心中。朕当整顿军队挥师过长江,届时送你回去。“萧筛在位二十三年,四十四岁时,五年五月逝世。其群臣将他安葬于显陵,谧号称篇孝明皇帝,庙号为世宗。萧归孝悌慈仁,有君主之量。四时祭祀供享礼品,都悲哀流泪。性格非常节俭,控御下属很有办法,境内治理很好。所著文集及《孝经》、《周易义记》及《大小乘幽微》,都在社会上流行。隋文帝又命其太子萧琮嗣位,年号广运。芦签字2哒。性格倜傥不受约束,博学有文义,同时善于骑马射箭。起初封为塞驻,不久立为皇太子。嗣位后,瞳甚瞳征召芦珪的叔父芦岑入朝,留下不派遣。因而复置江陵总管加以监视。萧琮的第二年,隋文帝又征召萧琮入朝。萧瑟率领二百多臣僚到匡室朝见。堕塞童派遣亘递公崔弘度率军在逗陆戍守。军队至垫业,盖昼的叔父萧岩及弟弟萧珊等人害怕弘度突然袭击,因此逼迫居民逃往陈朝。隋文帝于是废除梁国,赦免j堰犯有死罪的人,免民众十年赋徭。梁朝二主各给十户守墓的人。不久任命萧琮为柱国,封莒国公爵位。自从当初芦置即位,当时是乙亥年,到如今,是丁未年,前后共是三十三年。盖置子芦墨,追谧为孝惠太子;盖崖,封为安平王;盖崖,封为东平王;芦圭,封为j蛆王,后改封吴郡王。盖虫子蓝銮,封为羞垒王;芦毖,封为晋陵王;芦墨,封为堕堕廷;盖塑,封为亩2延;芦墨,封为盏壁王;盖玛,封为逝宣王。芦登为藩王和登基为皇帝,都以蔡大宝为股肱,王握为心腹,魏益德、尹正、产肿、盏孝敬、聋宣为爪牙,甄玄成、型盈、岑善方、坛进、渣壁、蔡大业典掌各种事务。强蕴以旧臣而处于显要的位置上,沉重因为儒学得到很大的礼敬。其他的人多所奖拔,都能够尽其才能。到萧蛊继嗣时,亲贤都得到重用,将相则有华皎、殷壶、刘忠义,宗室则有芦毖、芦罢,民望则有芦碴、谢湿、纫搓、玉盟、j锤,外戚则有王避、瑙、盐,文章则有幽、迦、蝈、昼公、柳信言,政事则有直邀、挝蓝、基至蝼、题趋、皂道蓝。所以能够保住疆土,使百姓和顺安定.如今记载芦登子芦釜等人以及基大宜以下比较著名者,附录于下。凡是在梁、陈、隋已经有传者,以及盖岩未曾任职的诸广,便不记录。盈盎字道远,是萧登的长子。其母亲是宣静皇后。自幼聪敏,如同成年人一样。芦莹成为凿王,立为世子。不久因病去世。当盖置称帝的时候,给予追谧。芦垦字盏达,是芦岂的第五子。性情仁厚,善于安抚接纳。历任侍中、翅业刺史、尚书令、太尉、太傅。进入迷曲,授予平东将军、塞提议刺史。魄9亡后,百姓推举芦崖为首领,抗御堕翅军队。为总管圭塞述所破,在匡室伏法。盏崖,盖置的第六子。性情淳和,自幼而喜好学习。位至侍中、中卫将军。在蔻叠的第五年,去世,追赠侍中、司空。谧号为孝。盖岂字蟹远,是芦登的第八子。位至太尉。性情简贵,对部下要求严格。芦珪嗣位后,自以为名望和辈属都很尊重,常常做些不法的事情,所以隋文帝征召他入朝。拜大将军,封怀义郡公爵位。盖銮字童这,是芦岩的第三子。自幼便有名声,会写文章,萧嶎特别喜爱他。位至荆州刺史。当初,隋朝军队至都州时,梁朝的百官都十分恐惧,不知道如何是好。惟有萧3真k建议往南逃奔。进入迷曲,授侍中、安束将军、吴州刺史。当速亡之时,星人推举他为首领抗御隋朝军队。接战失败,与萧岩同时伏法。基去宜字垫位,是边坠画继人。祖父墓屋,查曲尚书祠部郎。父亲蔡点,梁朝尚书仪曹郎、南兖州别驾。去宣少年丧父,但是笃学不倦,善写文章。最初以明经对策第一,出仕为武陵王国左常侍。曾经给仆射途勉去信,涂勉大为赞赏。乃令与其子交往,所有的经典著作,全都给他。因此博览群书,所学十分广博。芦登初次外任镇守,逮垫推荐太宜为侍读,兼掌记室。不久任为尚书仪曹郎。镇守会稽时。太宜为记室,领长流。盖置镇守塞历时,迁任谘议参军。当梁元帝与河东王萧誉发生矛盾时,萧察令大实出使江陵以观察情况。梁元帝素来知道左宣,见面之后很高兴。将所作的《玄览赋》给他看,令他加以注解。三天就完成了。元帝非常惊奇赞赏,送给他很多财物。大宾回去对萧察说:“湘束必定有异图,将要发生祸乱,不可下援台城。“萧察采纳了这一建议。成为梁王时,任命为中书侍郎,兼吏部,掌管大选事务,领襄堡太守,迁任员外散骑常侍、吏部郎,不久转任吏部尚书。军国之事,都由他决定。加授大将军,迁任尚书仆射,进号辅国将军。又任命为使持节、宣惠将军、雍州刺史。芦置于堪称帝,征召为侍中、尚书令,参预掌管选拔举士,又加云麾将军,荆州刺史。进位柱国、军师将军,领太子少傅,转为安前将军,封安丰县侯爵位,食邑一千户。随从萧岗入朝,领太子少傅。萧归嗣位,册授司空、中书监、中权大将军,领吏部尚书。坚决辞让司空一职,得到允许。加特进。萧崭的第三年,去世。芦盛恸哭不止,自去世到下葬,三次至其丧处。追赠为司徒,晋爵为公。谧号文凯。于萧察庙中加以配享。太宣性情严肃认真,有智谋,通晓政事,文思敏捷。芦置的章表书记教令诏册,都是大实专门执掌。芦登推心委任,以其作为主要谋士。当时人评论说芦置有左宣就如同刘丛有王幽一样。所著文集三十卷,及《尚书义疏》都流行于世。有四子。次子延画,有气度见识,博涉经籍,尤其长于治世之道。娶萧察女宣成公主。历任中书郎、尚书右丞、吏部郎、御史中丞。随从萧琮入隋翘,授开府仪同三司,秘书丞。在成州刺史任上去世。大宝弟弟大业。左业字面笪。有卓越的品行,服父丧时,超出礼仪。性情宽恕,所学涉及经史,拥有将命的才能,多次作为使者入朝。当初以西中郎府参军随从萧察至镇。萧察称皇帝后,历任尚书左丞、开远将军、监利郡守、散骑常侍、卫尉卿。萧嶎嗣位,迁任都官尚书,授贞毅将军、漳Jl!太守。入为左民尚书、太常卿。萧归的第七年,去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谧号简。有五子,允恭最出名。入仕为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梁国被灭进入陈朝,拜尚书库部郎。陈朝亡国进入隋朝,授起居舍人。王操字子高。原籍是太原晋阳人。是萧察母禀眍的表弟。祖父重庆,任避盐令。父亲量休,任临内史。旦垒性情敦厚,很有谋略,博涉经史,勤勉奉公。最初任萧察外兵参军,亲任不如蔡大宝。盖置承制,授尚书左丞。及称帝时,迁任五兵尚书、大将军、郢州刺史。不久进位柱国,封新康星趣爵位。萧盛嗣位后,授镇右将军、尚书仆射。当呈塱邀侵犯时,萧盛出顿于组尘,王蝗体恤安抚部下,将士都为其效命。明彻退走,江陵得以保全,功劳在于王操。迁任侍中、中卫将军、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参与掌管选拔举士,领克业刺史。王选任居高位,却非常谦逊,得到当时很高的赞誉。在萧岗的第十四年,去世。盖叠于朝堂举哀,流着眼泪对群臣说:“上天不想使我平荡江表,为什么这么快就夺去我的贤相。“下葬时,亲自于瓦官门送行。追赠司空。晋爵为公。谧号康节。有七子。次子王衡最出名。才学很高,入仕任秘书郎。历任太子洗马、中书、黄门侍郎。瑟益擅,是裹阳人。很有才干,胆识勇气过人。多次随军征讨,以功多屡经升迁为郡守。萧察来到塞腥,任命益垄为其府的司马。萧察承制,拜为将军。不久加为大将军。及萧察称帝,进位柱国,封上黄县侯爵位,食邑千户,加车骑将军。蕴登的第二年,去世,追赠司空。谧号忠丝。晋爵为公。蕴虫的第五年,以益擅配享芦置庙。尹正,原籍是天水。萧察镇守雍州时,尹正为其府的中兵参军。擒获张缆、杜岸,都是尹正出力所为.萧察承制,任命为将军。不久拜大将军。到萧察称帝的时候,授护军将军,进位柱国,封新野县侯爵位,食邑千户。萧察的第三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谧号刚。萧嶎的第五年,以尹正附祭于萧察庙。其子德毅,很有谋略,位至大将军。后来因为受怀疑被赐死。薛晖,是河东人。很有才气谋略。身高八尺,形貌很魁伟。曾经督管禁旅,作为萧察的爪牙,承当为萧察防御的任务。与尹正于南阳攻打擒获杜岸。萧察承制,拜为将军。不久加大将军,进位柱国,授领军将军。萧嶎的第二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有六子,知名的有子建、子尚。许孝敬,是吴人,小名嗣儿。强悍勇猛超过常人,是萧察的骁将.以大将军之职驻守河东。因为没有救援,被吴明彻所擒获,于建康市被杀.追赠车骑大将军。其子世武承嗣。年少承袭父亲大将军之职,喜好勇力而行止不加拘束。看重宾客,无节制地施与。资产花完后,心情不好认为不得志,便图谋逃奔陈朝。事情被发觉,被诛杀。又有大将军奎庐,是会稽人。很早便事奉芦置,因为勇敢而闻名。浊旦之役,先登力战。由于茎堕战败,所以为吴明彻所擒获。想让其归降,奎尘不屈服,因而被杀害。追赠太尉,追封建兴县公。谧号盅武。甄玄成字敬垩,是史山人。博学通晓经史,善作文章。年少已为个塞查所知。以录事参军职随从芦置镇守襄厘。转任中记室参军,掌书记,常参与政事。由于江陵甲兵众多强盛,因此有了反叛之心。秘密给梁元帝送信,申明愿意投附。有人得到这信,进呈给萧察。萧察深信佛法,平常所愿是不杀诵《法华经》的人。玄成平素诵《法华经》,因此得以免难。萧察后来见到他,常常说:“甄公真是得到了《法华经》的助力。”历任中书侍郎、御史中丞、祠部尚书、吏部尚书。萧察的第六年,去世,追赠侍中、护军将军。着有二十卷文集。其子甄谢,年少沉着聪慧,熟悉政事。历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随从萧琮入隋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于太府少卿任上去世。刘盈,是彭城人,以西中郎府录事参军之职随从萧察来镇。很有器量风度,勤勉奉公。萧察的军国经营谋略,经常得以参预。历任黄门郎、中书监、雍州刺史、尚书仆射。萧嶎的第七年,去世,赠本官。第三子刘然,于当时颇有名气。在隋朝任鹰击郎将。岑善方字思义,是南阳棘阳人,汉代征南大将军岑彭的后代。祖父惠甫,任给事中。父亲岑昶,任散骑侍郎。善方有器量,通晓经史,能言善辩。以刑狱参军之职随从萧察至襄阳。萧察最初请求内附时,任命善方为兼记室,充当使者到朝廷。应答娴雅敏捷,太祖大为称赞。自此往来,数十次来回往返。魏恭帝二年,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长宁县公爵位。萧察承制时,授中书舍人,迁任襄阳郡守。称帝时,征召为太舟卿,领中书舍人,转任太府,仍旧领舍人。不久迁任散骑常侍、起部尚书。善方性情清廉谨慎,有治世之才,所以萧察将机密要务都委托给他。萧察的第七年,去世,追赠太常卿。谧号敬。着有文集十卷.有七子,都有操行。其中最知名的是之元、之型、之象。三生,任太子舍人,很早去世。直担录差立充任使者的功劳,征召之型、之塞入朝。之型被授予帅都督、伐王记室参军。后来在堕曲为官,历任室旦令、翅羞辽三州司马、零陆登丞。主象掌式中士,堕塞童相府参军事。后来在腹塑为官,历任尚书虞部员外郎、旦瞳上宣洹亩坯璺四县令。傅准,是北地人。祖父傅照,为金紫光禄大夫。父亲傅请,任湘东王外兵参军。傅准文才很好,善于词赋。以西中郎参军之职随从萧察到镇。官至度支尚书。萧岩的第七年,去世,追赠太常卿。谧号敬康。着有文集二十卷。有二子。一名叫堡重,一名叫传垫,都兼有文史才能。傅重,任尚书右丞。堕塾,任中书舍人、尚书左丞。宗如周,是亩堡人。才学很好,仪表举止安详文雅。以府僚之职随从萧察,历任黄门、散骑、列卿,后来官至度支尚书。萧归的第九年,去世。皇岖脸狭长,萧置以《法华经》说“闻经随喜,面不狭长“,曾经戏笑他说:“卿何以诽谤经书?“主岖不知所措,自我陈述没有诽谤。萧董又如当初所说。叁岖害怕了,告知基大宝。大宣知道其旨意,笑着对他说:“君不会诽谤其他经书,衹是不信《法华经》而已。“如周才醒悟过来。曾经有人对翅固叙事,所说已做州官,因此说:&&“我有冤枉,所以来诉于州官。”如周说:
&&&&“你是什么人,竟敢呼叫我的名字!”其人道歉说:“衹是说如州官任为如州,却不知道如州官名字为姐眉。要是早知道如州官名为如周,不敢称呼如州官为主困。“直呕因而笑着说:“本来命卿自责的,反而被侮更深。“众人都钦服他的宽雅。有七子。有名气的有益题、蚕茎。莶尘有文才,官至中书舍人。蚕茎通晓经术,成为荆楚的儒宗。
&&&&芦毖,是梁亘瞳弟弟安成康王芦壶的孙子,量王芦卷的儿子。幼年便聪明机警,精通古代典籍,善写文章。萧置践位后,以芦毖承袭芦攫的封爵。历任侍中、中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令。萧嶎的二十三年,去世,追赠司空。盖毖与柳信言,在萧归的时候,都是当时的文宗。着有文集三十卷。又着有《梁史》一百卷,因遭逢乱世而失传。
&&&&柳洋,足河东解人。祖父柳恢,任尚书左仆射。父亲堑岖,任中书侍郎。挝搓年少就有文才,遵守礼度,与王浞都因为风范方正而受到当时人的敬重。官至吏部尚书,外任上黄郡守。梁国被废除后,以郡归附隋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去世。
&&&&徐岳,是束海入,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简肃公徐勉的小儿子。年少方正,精通经史。最初任束阳王萧琮师。萧琮立为皇太子。授詹事。及嗣位后,被任为侍中、左民尚书,不久迁任尚书仆射。随从萧琮入隋朝,授上开府仪同三司。于陈州刺史任上去世。其子徐凯,任秘书郎。徐岳兄徐矩,有文学才能,善于行政事务。经常收受贿赂。官至度支尚书。其子徐敬,官至鸿胪卿。
&&&&王淀,是琅邪临沂人。祖父王琳,任侍中、太府卿。父亲王锡,任侍中。王淀年少便有美好的名声,娶萧管妹妹庐陵长公主为妻。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成王友、庐陵内史。萧察践位时,授侍中、吏部尚书。萧嶎的第四年,出使朝廷,在宾馆中去世。追赠侍中、右光禄大夫。其子王璀,有文学才能,任黄门侍郎。王淀弟弟王浞,风度优雅有器量见识。官至都官尚书。萧嶎的第二十年,去世。其子王怀,任秘书郎,在隋朝为沔阳令。
&&&&莲迪,是堰千人。祖父茎垄,任尚书左丞。父亲茎页,任登扰内史。莲迪年少机辩,善写文章。历任中书黄门侍郎、尚书右丞、散骑常侍。芦盛的第十七年,去世。着有文集十卷。其子范塞。茎迪弟弟逝台,文采逊于茎迪,经术方面则超过他。官至中卫、东平王长史。
&&&&沈君游,是吴兴人。祖父僧星,任左民尚书。父亲沈巡,任东阳太守。君游博学而有文学才能,官至散骑常侍。萧嶎的第十二年,去世。着有文集十卷。
&&&&弟弟君公,有能力,风度翩翩,文章雅正,萧岗特别器重他。历任中书黄门侍郎、御史中丞。白都官尚书任为义兴王萧3真真师。随从萧珊逃到陈朝,授侍中、太子詹事。隋朝平定陈朝,因为同萧珊共谋渡江,而被处死。
&&&&袁敞,是陈郡人。祖父袁昂,任司空。父亲士俊,任安成内史。袁敞年少有器量,博涉文史。以吏部郎出使朝廷。当时主管人将袁敞排在陈朝使者之后,袁敞无论如何都不从命。主管人责问他,袁敞回答说:&&“往昔陈朝的祖父是梁朝诸侯的下吏,背叛主人,盗据江束地区。如今大型目为天下所归敬,招待以礼仪,如果使梁的使者排在陈的后面,恐怕有悖常礼。这不是使臣所希望的。“主管人无法使他屈服,因而将情况奏上。直担D[iPJ,赞扬,下诏塞邀和速使不同日子进见。返回后,因为符合旨意,迁任侍中,转任为左民尚书。随从萧琮入隋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于讥州刺史任上去世。其子为袁谧、袁谦。
&&&&史臣曰:梁主善于谋略,礼贤下士,具有英雄之志,有霸王的谋略。当淮海动乱不安,骨肉相互猜疑,拥兵自固,称藩而归附,最终可以占据整个楚地,中兴颓运。虽然疆土不同故国,但是位号和以前一样。传之久远,享国数代,能不算作贤吗?嗣子承其事业,增修旧典,赏罚适当,举措有方。对待近敌,则威略并举;朝见上国,则声名远扬。难道不是继世的贤德君主吗?
(快捷键:←)
&nbsp&nbsp
&nbsp&nbsp
(快捷键:→)
如果你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重要声明:典籍《》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