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全文变 善思童子怎么找到他

推荐到广播
6974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舍利越摩)
第三方登录:佛教美术中的维摩诘题材释读
维摩诘,梵语Vimalakirti之音译,也作“毗摩罗诘”,译曰“净名”、“无垢称”,意即以洁净无染污而著称者,俗惯以“维摩”略称之,是大乘佛教中一位颇为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经典所记,维摩诘是一位精通佛法的“长者”,古印度的所谓长者是指具备“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势,五智深,六年耆,七无失,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2] 等十德的人,汉译大乘佛典通常以“居士”一词为对应,在信仰者眼中他常被作为真实的人物看待,藏译《维摩诘经》[3]中即称他为古印度离车族人,与其妻儿家眷等居于离车族的首府毗舍离城[1],《大藏》中另有《维摩诘子问经》、《大乘顶王经》、《善思童子经》等皆述维摩诘之子事;《月上女经》则纪其女月上事,如此是维摩长者实有子女妻室,应是确有其人的,但史家则以为“诸如此类,皆维摩诘故事在印度本土自然演化滋乳所致”[2]。后继的经典,如《发迹经》等,则称维摩诘是“金粟如来”的化身[3],与《维摩经·阿佛品》所记维摩诘来自妙喜...&
(本文共15页)
权威出处:
日,王圆箓打开了藏经洞的封门,数以万计的珍贵写卷在尘封近九百年后重见天日,这一发现使莫高窟成为各国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围绕藏经洞写卷、莫高窟龛像及壁画遗存研究的敦煌学随之诞生。作为中古最重要的佛教信仰之一,维摩信仰的盛传在敦煌、洛阳、大同、天水、永靖、太原等地留下极为丰富的变相遗存。由于维摩变产生较早,延续时间较长,序列清晰,故较早引起敦煌学界的关注,松本荣一、金维诺、藤枝晃、贺世哲、巫鸿等学人均对其作过研究,迄今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成果。一1937年,松本荣一所著《敦煌画研究》由东京法藏馆出版①,该书以斯坦因所摄莫高窟壁画照片为图像资料,结合佛典进行考释研究。松本氏认为莫高窟维摩变共有9品,并就其内容作了考证。此书不仅遗5品,且由于作者未赴敦煌实地考察,而仅以照片为据,难免有失,但今天看来,该书虽不乏欠妥之处,却以其所具有的开创性贡献在敦煌学史上熠熠闪光。在《敦煌画研究》出版的同一年,秋山光夫发表专论就北魏永熙...&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在我国宗教艺术作品中,佛教美术占据统治地位,而在佛教美术琳琅满目的题材中,维摩经变以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所起的独特作用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经自印度译传中国后,便以切合中国士大夫心理的出世哲学获得了广泛的信仰和推崇、与那些气氛悲壮、自甘屈辱的佛本故事与佛传故事以及那些充满天堂的诱惑和虚幻梦想的净土变、药师变相比,维摩经变是通过充满人间气自、的生活画面,以其世俗世界的实用性,充当调和中国士大夫理想和矛盾的精神武器这种题材成为艺术物态化从东晋、南北朝、隋唐一直持续至宋代。艺术家们竭尽其能加以表现渲染,并使其更多地融人了中国本土的宗教思想,在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是石窟、造像与壁画中最动人的篇章〔〕因此维摩经变与其他佛教题材相比更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发展和演变本文从社会审美意识形态和审美风尚的不同对维摩洁人物形象的塑造、经变内容的选择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和审美理想的追求,从而...&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名《维摩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也是汉译佛经文学影响较大的佛经之一。《维摩诘所说经》是以主人公维摩诘之名而立为经名的,是“一部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整部经以维摩诘现身有疾,佛陀先后派遣十大弟子和众位菩萨前去问疾,由于众弟子和菩萨都曾受到过维摩诘的呵斥或问难,且慑于其智慧辩才,故都谢绝前去。最后只得派遣以智慧著称的文殊菩萨。虽然文殊也觉得维摩诘“难以酬对”,但仍遵承佛旨前去探病。于是二人反复论说佛法,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其中的论辩过程既充满曲折,又富含趣味性。全经故事性很强,既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语言精彩、描写细腻,文学感染力极强,受到世人的广泛推崇和喜爱。究其原因,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维摩诘这样一个在家修行的菩萨形象。他那非凡的智慧、雄辩的口才、超脱的境界、高深的佛学修养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即以鸠摩罗什译本《维摩诘所...&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维摩诘经》属于印度早期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关于维摩诘信仰在中国的普及是以此经的翻译流布为前提的,它的翻译情况现存三种译本,其中罗什译本《维摩诘所说经》[1],最为精义流畅,颇为盛行,云冈雕刻中的维摩诘经变,就是依据此译本雕刻的,据目前统计大约有30余幅[2]。维摩诘梵名译为“毗摩罗诘”,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即以洁净无污染而著称者,俗谓之“维摩”。据佛家的说法,维摩本是妙喜国无动如来世界的一位菩萨,并且曾经成佛,是东方无垢世界的金粟如来。为了化度众生,来到释迦牟尼治理的裟婆世界的毗耶离大城,化身为在家修行的居士。其虽身为居士,但已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在信仰者心目中常被作为真实的人物看待,他的“辩才无碍、游戏神通”的形象,成为魏晋南北朝清谈名士所崇拜的偶像。因此维摩诘作为一个最为流行的佛教题材的主题人物形象,而频繁地出现在佛教艺术作品之中,乃至形成了“诸经变相以维摩诘为最多”的历史事实,所以维摩诘题材是中国佛教美术中最为重要且常...&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伴随着大乘佛教在中土的弘传及迅速兴盛,中古中国的维摩诘信仰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1)魏晋时期,般若空宗和魏晋玄学的论旨若合符契,而《维摩诘经》和般若类经典渊源甚深,所宣教理深合当时文化思潮,故为清谈名士所激赏。而佛教僧侣为寻求佛教与中国文化之契合,亦极重视该经典。在中国佛教史上,该经凡经八译,有七个汉译本和一个藏文译本;基于该经的注疏讲说更是不计其数,敦煌发现的数量庞大的关于该经及其注疏讲说的写卷可资证明。(2)由于经典的弘传与讲说,维摩诘信仰迅速渗入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阶层,无论是上层士大夫皇室贵族,还是下层缺少文化知识的普通民众,都对维摩诘趋之若鹜。信仰的弘传导致造像的热烈展开,从文献记载的公元四世纪顾恺之首创维摩诘像,到传为公元12世纪李公麟所作《维摩演教图》(3),维摩诘图像的持续创造和流传长达800多年。除了文献记载,现存于世的维摩诘造像亦不在少,从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现存最早的维摩诘居士像,到云冈龙门的浮雕维摩...&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一、记载维摩诘王氏说的经典齐梁以还,南朝除了维摩诘别称“金粟如来”在流传以外,几乎与此同时,很多与维摩诘之家庭、父母及妻室儿子有关的传说亦在中国民众中传播。其中,引发我们兴趣的是有关维摩诘王氏及其眷属的传说。吉藏法师在其所撰《净名玄论》、《维摩经义疏》此二部《维摩诘经》注释中向我们透露了当时记载维摩诘王氏说的经典。如《净名玄论》卷二即云:如《佛喻经》说:净名姓硕,名大仙,王氏。《别传》云:姓雷氏,父名那提,此云智基。母姓释氏,名喜,年十九嫁。父年二十三婚,至二十七,于提婆罗城内生维摩。维摩有子,字曰善思,甚有父风,佛授其记,未来作佛。别有《维摩子经》一卷,可寻之也①。《维摩经义疏》卷一亦说:旧传云:《佛喻经》说:净名姓王氏。《别传》云:姓雷氏,祖名大仙,父曰娜提,此云智慕。母姓释氏,字喜,年十九嫁。父年二十三婚,至二十七,于提婆罗城内生净名,净名有子,字曰善思。甚有父风,如来授记未来作佛。吉藏未得彼经文也②。可知维摩诘王姓说、雷...&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维摩诘经变》
《维摩诘经变》&-&简介
《维摩诘经变》
&维摩诘经变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是研究佛教艺术中国化的重要资料,然而记载的维摩诘经变多已佚失,现有遗存主要集中在敦煌,莫高窟不仅保存了极大数目的维摩诘经变,并且经变内容品类齐全,是全面研究维摩诘经变的最为珍贵的资料。&&&&&&
对于此课题,国内外虽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图象内容的考释和对经变风格流变的描述上,对经变创作中反映出来的文化选择、时代心理等方面仍缺少较深入的研究。&
所有《维摩诘经变》主要部分都是画维摩居士凭几坐在榻上,和前来问候的文殊师利遥遥相对,在他们四周,围满了随文殊而来的菩萨、天王和人世间的国王、大臣等。这个构图在当时是有粉本的,和“净土变”的构图也有粉本一样,都有一个基本程式。基本程式确定后,各个画师根据自己的不同水准再进行具体地描绘,在形貌(开相)造型及笔法表现、形色处理诸方面都会有各自的特点。
《维摩诘经变》&-&主题
《维摩诘经变》是很能反映中国阶层精神面貌的壁画,如魏晋时期所绘“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的维摩诘画像,代表了当时以“清谈”、“思辨”为时髦的玄学名士的审美观和人生观;而敦煌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和盛唐第103窟的《维摩诘经变》,则反映了一批乐观自信、潇洒随意的大唐帝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面貌。&
《维摩诘经变》是莫高窟中较重要的经变图,现在保存下来的有30&多壁,都是根据《维摩诘经》而画的。《维摩诘经》有14&品,其中《弟子》、《问疾》、《佛国》、《方便》、《不思议》等9品有变相。唐代的《维摩诘经变》壁画,多以《问疾》为表现中心,围绕“问疾”而概括其他诸品的相关内容,使画面人物众多、情节丰富,构图饱满。《问疾》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维摩诘原是一得道菩萨,转世后到毗邪离城,成为一位颇具神通智慧、非凡辩才的居士。他虽然拥有万贯资财,但不乐意在家,常出入大街小巷,以种种方便接近群众宣扬大乘佛学。一天,维摩诘自称有病,于是,佛派大菩萨文殊师利前往问疾,维摩诘遂与文殊展开辩论。诸菩萨弟子、帝释、天王及国王大臣等都前来观看。由于维摩诘能言善辩、聪慧过人,具大神力而折服了文殊师利。
《维摩诘经变》&-&内容
维摩诘经变画
&大约绘制于年间的第103窟东壁的《维摩诘经变》,其构图和内容与第220窟大致相同,但内容更为丰富,且色彩保存更好,人物形象更清晰。&
在第103窟东壁门南,绘“维摩示疾”,即维摩诘故意装病让人来看望,借此和人辩论说法。图中维摩诘手握羽扇坐于胡床上,探身向前,扬眉启唇,目光炯炯有神,已经完全脱离了“清羸示病之容”,变得形体健壮,精力充沛,也不再是“隐几忘言之状”,而是倾身凭几,滔滔雄辩,显示出非常的乐观自信。&
“维摩示疾”的上方,绘许多须弥宝座从天空飘下来,这是“借座灯王”,即维摩诘在舍利弗面前展现神通力,请东方须弥灯王送来“三万二千狮子座”,而舍利弗等弟子因道行低,下跪请须弥灯王帮助他们升上高座。&
&维摩诘帐前与东壁门北文殊座前,分别各绘一天女和一比丘,这是表现维摩诘属下的天女戏弄舍利弗的场面,即“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女自化如舍利弗”。&
&“维摩示疾”的下方,绘“诸王子问疾”,图中10个装束打扮各异的人物,实际上是来唐朝贡的国内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领和外国使臣的写照。这些人物前来维摩处问疾,一是借此抬高维摩诘的地位,二是烘托维摩和文殊辩论的激烈场面。&
&东壁门北,与“维摩示疾”相对称之处,绘“文殊问疾”。文殊在众菩萨、弟子和天人的簇拥中,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右手握如意,左手伸出二指,这是表现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而维摩诘默然不言。文殊于是认输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文殊伸出的二指,就是表示“不二法门”,据说这是佛教独一无二的修佛法门,是《维摩诘经》的主旨,所以这场辩论至关重要。维摩诘机智地以沉默来回应文殊的提问,赢了。&
《维摩诘经变》
“文殊问疾”的下方,绘“国王大臣问疾”,画一广额丰颐、浓眉大眼、隆鼻美髯的中年汉族皇帝,在群臣侍从的簇拥下,头戴冕旒,身着衮服,踌躇满志,挺腹阔步。&
&&在其他洞窟壁画中,“文殊问疾”的前方,绘一菩萨将从香积世界请来的一钵香饭倒在地上,众人闻到香味皆饱。这是维摩诘在文殊等人面前展现的神通力。&
&第103窟东壁靠近墙脚的位置,还绘维摩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力其志”、“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等“通达方便”的内容。但这部分壁画接近地面,已严重漫漶。不过,在中唐第159窟东壁北侧下部绘维摩诘在赌场的情景:四人围几赌博,维摩诘坐在左侧观看;中间一赌棍穿蓝色衣服,双手叉腰,满脸凶相;右侧一赌棍身穿灰色衣服,正举手掷骰,神情惶恐,生怕掷输了。又晚唐第12窟东壁门北绘一学堂,维摩诘手持羽扇正和老师在交谈,两侧厢房内学生们正在朗朗读书。又如晚唐第9窟北壁绘有一妓院,绘有几个花枝招展的女子或迎客,或陪酒,而有几个男人或进院,或围桌喝酒,而维摩诘正进入院内。又如晚唐第12窟东壁门北绘一酒店,内有数人,围桌对坐;桌上置酒瓶、酒碗,维摩诘立于桌前,手摇麈尾,正高谈阔论。&
正是这样一个潇洒游戏于人间的维摩诘居士,却是中国文人们引以为荣的榜样、楷模、偶像。魏晋时期,与释门相攀附,名士颂《维摩》,高僧读《老》、《庄》;诗人,生前要求死后将自己美须“施为南海祇洹寺维摩诘须”;顾恺之所画“清羸示病之容”更是传为千古。到了唐代,唐太宗曾视玄奘为大唐的维摩诘,还设法逼玄奘还俗,但被玄奘婉言谢绝;诗人李白自诩为维摩诘的转世;杜甫则把自己比作东晋清谈名士许询,渴望和名僧支遁一起探讨《维摩诘经》;王维更是干脆,名维,字摩诘;此外,吴道子、王维、阎立本、杨庭光、卢楞伽、杨慧之等人皆绘塑过维摩诘像。&
&唐代文人之崇拜维摩诘,他们是一批依靠自身的政能与文才,步入政界和文坛的庶族文人。要求在政治上施展报国才能,生活上追求自由与适意。如李白叫高力士脱靴,叫杨国忠磨墨,与维摩诘装病让众人探视的情况颇有些类似。特别是维摩与释迦的大体并列的地位,更是反映了唐代文人不安分的思想。
《维摩诘经变》&-&风格
《维摩诘经变》
&《维摩诘经变》以"异品同构"的构图方式出现,将多品的内容由一个故事互相穿插起来,为早期经变画(始于隋,盛于唐)向大型经变画演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画面采用特有的以线的技法,吸收了南朝崇尚的"秀骨清像"式的造型风格,以形传神;细节处理上富于变化,动静结合,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气韵生动.
这幅局部图描绘的是维摩诘侧坐于床上,身体前倾,眉峰微挑,似正辩到激烈处。虽面有病容但精神矍烁,涵容兴奋、激昂的活力,表现出他善于辩论、以词锋制服对手的特点。画家以流利刚健的铁线描一气呵成,人物生动传神,个性鲜明,富有张力,属吴道子一派的画风,是唐代描绘同一题材的作品中,最生动传神、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旧传为吴道子所作。
《维摩诘经变》&-&维摩诘
《维摩诘经变》
&维摩诘是白衣,也是大。但这个大菩萨很特别,佛说的贪絈痴三毒,他全部都有,完全不远离世俗,做大生意,赚大钱,妻妾满室,甚至出入妓院、赌场、酒肆,见罗汉骂罗汉,见菩萨骂菩萨,真是一个奇人。&
他全身都是污泥,但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可见道行极高。他有两大本事,其一是「善于智度」,精通空宗,连佛陀弟子也怕他三分;其二是「通达方便」,可以随心所欲阐述佛理。&
维摩诘生了病,问候他的人,上至国王、富商,下至平民大众,数千人之多,明他深入民间,受欢迎。在《方便品》中,他乘机向问病的大众说法,从身有病说到身无常,大讲三法印之一的「诸法无我」,谓若厌人身,当乐佛身。&
笔者对维摩诘心仪已久。最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像,是魏晋时大画家顾恺之的杰作。家中藏品,则有祖父遗下明末画的《维摩诘居士像》,从来没有给人鉴证,但我怀疑多半是假画,否则就很名贵了。&
虽然维摩诘的样貌,已深植笔者的脑海,但莫高窟壁画所绘画的维摩诘,就显得颇为粗豪,不像个知识分子,更像个饮大碗酒、吃大块肉的好汉,其神情总是慷慨激昂,目光炯炯,神思飞扬,显现其辩才无碍的特点。&
《维摩诘经》共分十四品,但主要内容以「文殊师利问疾品」展开。此品是《维摩诘经》的中心和高潮。文殊师利是众多菩萨中最有智慧和最具辩才的,释迦派他往假装生病的维摩诘处问疾,等于是安排两大高手对垒,所以即时有八千菩萨、五百闻声、百千天人,跟随文殊前往,观看这场好戏。&
果然,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展开了一场极为激烈的辩论。高手过招,不同凡响,其对话自是极深奥的哲理。例如文殊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又问:空何用空?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又问:空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六十二见中求。&
这样的对答,惊世骇俗。因为六十二见是系缚生死的,诸佛解脱则是了脱生死的,因此六十二见都是邪见,而从邪见中见空性,自然是最上乘的修行了。&
《维摩诘经变》&-&绘制
在的莫高窟看《维摩诘经变》,第四二0窟绘于隋代,是最具代表性和艺术形式最美的《维摩诘经变》,以《问疾品》为主要内容,画中的维摩诘居士手执尘尾,双眉紧锁,与问疾的文殊激辩,而堂内、廊间和台阶下,就挤满了僧俗听众。问疾的文殊,举手论道,姿态从容,与慷慨激昂的维摩诘形成强烈对比。&
第二二0&窟所绘的壁画,则属初唐的《维摩诘经变》,是划时代的巨幅经变画,也是公认的高水平,绘制最多,历时最长,在莫高窟中延续了三百年。东壁南侧的「维摩示疾」,奠定了这个经变的基本格局。画面以维摩示疾为中心,下面画前来听法的异族番王大臣,他们面貌各异,肤色与服饰都不相同,可说是唐代画师对来唐朝贡的各少数民族使臣的写实。&
在时开凿的第一五九窟,其东壁也有一组《维摩诘经变》,同样出现了少数民族前来问疾,为首一人头戴红毯高帽,发辫结于两鬓,身穿大翻领长袍,腰束革带,项下挂着串珠,右手握香炉。这是吐蕃人的装束,从画中已可推知中唐时的敦煌已有吐蕃人的势力了。看壁画,也学习了历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善思童子经》求财法比较灵验
1、南么三曼多,波驮南,合览。(7遍)
2、随力在佛前准备一些贡品(案台上有各大财尊的佛像更好,没有就必须要有一本至少是打印的《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3、南无三曼多,母馱南,唵,波罗破,啰达尼,社里三曼多,阿驮阿驮,阿豆阿豆,比里底皮比里底皮也,刷合。(3遍)
4、一心归依顶礼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南无宝生佛
南无三昧胜奋迅佛&&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佛 南无宝积佛
南无月光佛 南无阿閦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多伽罗香佛 南无常照曜佛 南无栴檀德佛 南无最上佛 南无莲华幢佛 南无莲华生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阿伽楼香佛 南无大精进佛 南无栴檀德佛 南无娑伽罗佛 南无巨海佛 南无幢德佛 南无梵德佛 南无大香佛 南无大生佛 南无宝网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施德佛 南无大金柱佛 南无大念佛 南无言无尽佛 南无常散华佛 南无大爱佛 南无师子香胜佛 南无养德佛 南无帝释火焰佛 南无常乐德佛 南无师子华德佛 南无寂灭幢佛 南无戒王佛 南无普德佛 南无普德象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优波罗香佛 南无大地佛 南无大龙德佛 南无清净王佛 南无大爱佛 南无莲华德佛 南无舍华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华聚佛 南无香象佛 南无常观佛 南无正作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尼瞿嚧陀王佛 南无无上王佛 南无月德佛 南无栴檀林佛 南无日藏佛 南无德藏佛 南无须弥力佛 南无摩尼藏佛 南无金刚王佛 南无威德佛 南无无坏佛 南无善见佛 南无精进德佛 南无大海佛 南无覆婆罗树佛 南无跋蹉德佛 南无佛天佛 南无师子幢佛 南无毗头德佛 南无无边德佛 南无德智佛 南无厚德佛 南无华幢佛 南无象德佛 南无精进德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德生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德婆瑳子佛 南无论议佛 南无普见佛 南无宝多罗佛 南无普舍佛 南无大供养德佛 南无大网佛 南无断一切众生疑王佛 南无宝德佛 南无普盖佛 南无大盖佛 南无胜德佛 南无千供养佛 南无宝莲华奋迅佛 南无厚德佛 南无智旙佛 南无宝月德佛 南无尼瞿嚧陀婆瑳王佛 南无常德佛 南无普莲华佛 南无平等德佛 南无龙护救济佛
南无宝髻如来&&南无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南无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无法海雷音如来 南无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虚空藏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金刚手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牛王神珠天及诸天财神护法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摩诃萨
5、施食咒(21次)
6、唵,阿某嘎,布惹么尼,波特么,瓦惹利,打它格得,尾楼基地,三门得,波啰社啰,吽。(7遍)
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此则是名真忏悔。
8、唵,瓦日啰节里末,我修驮也,萨里瓦瓦啰奴尼,普陀萨帝也曩三么也,吽。(7遍)
7、善哉见善人,善哉见佛陀。善哉闻法者,善哉能敬僧。善哉此法门,灭除一切恶。
9、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归命妙吉祥,所说最胜义。金刚掌菩萨,降伏诸魔众,身涌遍三界。秘密王自在,目若青莲叶,面如莲华敷,执持金刚杵,以手掷复掷,现大忿怒相,威振十方界。金刚手菩萨,亦持金刚杵,精进相微妙,勇猛降诸魔,大智利群生,化亿数金刚,或踊跃欢喜,或现忿怒相,顶礼佛世尊,合掌心恭敬:愿令法久住,作众生依怙。常于幻网中,引接菩提路。无智愚痴人,困苦烦恼者,救护令解脱,皆获最上果。世尊调御师,常住大三昧,能了诸法性,根境亦如是。如来智慧身,乌瑟腻沙相。文殊大智者,智观善出生,甚深微妙义:大~法无等伦,于初中后善,名义为最胜。过去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三世皆如是,于大幻网中,能度诸群品。金刚掌菩萨,欢喜伸赞叹:佛说真密语,我今能受持,决定心坚固,至成等正觉,演说秘密法,引导诸众生,起无漏智慧,烦恼尽无余。金刚手菩萨,合掌住佛前。尔时释迦佛,最上两足尊,舌相真实语,清净微妙音,普流于世间,四种魔不现,遍满三界中,梵音美赞叹,如来秘密王,宣说大~法要:善哉金刚掌,善哉金刚手,为作利益故,大智得成就,最上大义利,灭除诸罪垢。文殊大智者:愿听如是义,善哉大导师,方便为宣说。尔时释迦佛,开示秘密法,摄持大明咒,谓持明咒部,世出世间部,周遍世界部,大印诸法部,乌瑟腻沙部。
六种大咒王,相应无有二,出生伽陀法,我今故宣说:
遏阿(引)壹翳(引)嗢汙(引)伊爱(引)邬奥(引)暗恶 
安住心智观,如来三业转。唵字金刚利,能断诸苦恼。文殊大吉祥,智慧妙观察,宣说秘密门,自在王神咒:
阿啰钵左那(引)野谛曩莫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天龙夜叉鸠盘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盘,我皆往诣而亲近。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服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善思童子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毗耶离城。在庵婆罗波梨园内。与诸声闻八千比丘一万菩萨。如是大众一切悉皆变化形服作诸天身。尔时世尊于晨朝时著衣持钵。将此化众前后围绕。入毗耶离大城之中次第乞食。渐渐行至毗摩罗诘离车之家。当于是时毗摩罗诘离车家内。有一童子名曰善思。是时善思在于自家重阁之上奶母抱持。时彼童子手中秉执一茎莲华玩弄嬉戏。而彼童子以其宿植众善所熏。又佛世尊神通力故。令此童子忽然以偈白其奶母。作如是言:今有响微妙
翳诸音乐声 愿奶放我身 舍置于楼上 而此光明照 决是大丈夫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微妙令意喜 诸鸟鸣唤声 我耳未曾闻 诸鸟如是唱
决定是调御 为利益世间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如服诸璎珞 遍体震鸣声 其响妙铿锵 闻者皆欢喜 决定千轮足 威福庄严身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犹彼大地震 亦如打铜钟 诸如是等声 无有不闻者 决定彼人日 大圣之身光 欲入此大城 令众生无畏 如诸林树木 种种华庄严
各闻微妙香 众生随所乐 决定善安住 与愿大龙王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如虚空光照 大地普皆明 日彩曀不彰 此世尊金色 决定喜观察
大威放焰光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阿奶今观此 天众在虚空 欢喜歌啸声 弄诸衣服等 决定利益世 最胜诸众生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今此大城内 相向起慈心 各各共欢喜 如父母爱子 决定大福聚 众德庄严身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又男夫妇女 将种种香花 满掬四面飘
心生大欢喜 决定大自在 福德华庄严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天人华所散 悉遍满虚空 处处雨众香 微妙甚可喜 决定世善逝 大智慧入城
为利益众生 所以今来到。
&&&&尔时善思怀抱。奶母闻其童子自口所说如此偈已。心生恐怖身毛悉竖。支节颤掉不能自持。安彼童子于楼阁上置已。即作如是思惟。此子何也。为天为龙?为是夜叉为是罗刹?为鸠槃茶?为毗舍遮?为紧那罗?或复为是摩睺罗伽?如此之言非是世间婴孩所说。时彼奶母即一定住不敢动移。亦不起行不敢大语。细喘低头默然察听。
&&&&尔时世尊渐渐行近善思离车童子之家。入彼街巷至于其家门前止住。而是善思离车童子。遥见世尊在于阁下。见已即便从高楼上投身向佛。是时善思离车童子。以佛神力在于空中嶷然而住。即以偈颂而白佛言:世尊住智中
最胜者住此 利诸众生故 愿受我莲花。
&&&&尔时世尊即还以偈。报于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我所住实际
非众生境界 彼际无所有 是际如实相。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离车童子复更以偈。而白佛言:世尊云何住
于此真实际 此际既无有 无有何所住。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是语已。佛复以偈而更报言:如际实际者
彼际是如来 如彼实际住 我住彼亦然 如实际诸佛 其体一无殊 如彼真实际 我作如是住。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善思童子复更以偈。重白佛言:非际非非际
此际有何相 作何等方便 得名为实相。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是语已。佛复以偈。而更报言:不可执际际
故言为实际 彼际如虚空 虚空亦无相。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善思童子还更以偈白于佛言:希有真实处
住处最上住 愿众生住此 如诸佛所住。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此偈已。一心合掌而白佛言。惟愿世尊。慈愍我故受此莲华。尔时世尊为欲怜愍善思离车孩童子故受彼莲华。佛受华已。是时善思离车童子。欢喜踊跃发是愿言:藉此善根我于来世。若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如今世尊为于一切众生说法。然其法中诸凡夫法及阿罗汉。一切圣法皆不可得。尔时长老舍利弗同在集会闻是语已。于大众中即问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离车童子。汝向所言我当证彼如是法已。为诸众生说于彼法。云何说法彼法云何?尔时善思离车童子。即以偈答舍利弗言:彼法无有佛
及诸声闻等 我当证是法 为诸众生说 彼法无处所 亦复无去来 智者如是知 法之本体性 过去一切佛 现在无上尊 无不如是知 入无余寂灭
彼中无法界 众生界亦无 如是之边际 世间无入者 法界唯名字 字从分别生 分别无分别 究竟不可得。
&&&&尔时长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于众中还以偈问善思童子。作如是言:童子汝云何
能学解此法 甚深无譬喻 诸智者所迷 汝今身未行 已作如是辩 能对最第一 智慧大声闻 汝体如真金 遍皆巧知解 显赫此城巷
如月处虚空。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即还以偈。答于长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作如是言:尊者今言生
此生无有处 诸法无生故 当生此是何 诸法既无生 何者名真体 此我说本性 一切诸法无 法及法本性 二俱不可得 二既不可得 此法诸佛说
是名最上轮 鹿苑中前转 虚空搦拳已 令觉多声闻 惟鸣于法声 众生多诳惑 乘方便及智 当说如真实 言生及死者 是名凡夫境 此之颠倒见
富楼那未尽 生死及彼此 世间人言语 无言语法中 假以语言说。
&&&&尔时长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闻此偈已欢喜称赞。即便白佛作如是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此之善思离车童子。乃有如是甚深智慧难可度量。是时佛告富楼那言:如是如是。汝富楼那如汝所说。
&&&&尔时世尊。问于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善思童子。汝今欲为阿谁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善思离车童子。即以偈颂而答佛言:佛最胜世尊
知而故问我 欲为谁著铠 今当真实宣 我无所为人 亦无著铠者 甚深上法内 无受化众生 众生非众生 一切皆无有 此处不迷惑 彼名为世尊
如是生解知 如实际常处 非一非无异 此甚深最上 我当令觉众 彼众生亦无 众生体既无 彼中何有智 智慧及众生 性毕竟非有 若能如是解
彼名世智人。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是偈已,而白佛言:大圣世尊。我若当来自觉了知如是法已。为诸众生作如是说。是时长老阿难比丘。于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此之善思离车童子乃能如是宣说甚深微妙法句,不染著句无倚著句,此深法中天人世间恐怖迷没。世尊,如是实性甚深法中谁不欲行。惟有昔于甚深法中有因缘者乃能生信。尔时阿难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犹如聚真金
遥观妙显赫 此善思童子 处在大众中 譬如须弥山 安住于海内 如是善说法 弥覆此世间 无有及非无 善思童子说 如是彼实际 实际亦空无
汝今说此时 不曾生恐怖 善思汝如是 我云何得知。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闻是语已,即还以偈报阿难言:我已誓舍身
著此无为铠 无望故求道 多闻如是知 为五欲所迷 堕于可畏狱 今见无上尊 我云何不喜 世尊大慈愍 化度诸众生 我身不坠伤 今在佛前住
虚空及我体 此二悉是无 身及空既无 云何当畏坏 佛身及空体 真实不可分 能有此忍心 彼中无怖畏 虚空及大地 真如中悉无 我今真实知
是故无恐怖 虚空遍大地 毕竟不可得 无真无生故 真实无惊畏 虚空无有高 下处亦无有 如是法知者 彼无处可惊。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是偈已。佛即问言:善思童子。汝不畏耶?是时善思即答佛言:善哉世尊,我实无畏。佛复更问善思童子:汝不恐耶?善思答言:善哉世尊,我实无恐。佛复问言:善思童子。汝不怖耶?善思答言:善哉世尊,我实不怖。尔时世尊赞善思言:善哉善哉!善思离车。真实善哉!今乃能如是不畏不恐不怖。佛因此事即为善思而说偈言:有有故怖生
彼有不可得 能定此忍者 彼即近菩提 取相言众生 而众生无有 能如是了达 彼即住真乘 菩提无得人 不得得不得 离是得不得 恐怖心则无
若能如是知 有无皆不住 善思汝当识 此路趣菩提。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善思作如是言:善思童子,是故菩萨摩诃萨等,若欲速疾安乐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应须念常相乐相我相净相及众生相寿命养育福伽罗相。此相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正直路。善思童子。我于往昔发心行于菩萨行时,常念此路。以是义故我乘此路得至菩提。然其此路无有一法而可得者,此即是我无上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虽说常相
其常非是有 既知无有常 即无有诤竞 有著乐相者 乐亦无真实 此是颠倒见 分别福伽罗 若知诸法真 各各无集处 彼等不作相 命及福伽罗
路非是菩提 非路亦复尔 我说此本性 诸法无处所 本性及众物 智者不分别 善思汝当知 此路向菩提 若著如是路 彼佛非行道 若著有相者
彼不知诸法 亦不能乘乘 诸佛所怜愍 无有人能行 此寂甚深处 一切处无物 彼物不可得 既无有物故 彼乐无处生 诸乐及诸苦 此路如虚空
能得如是觉 彼心得解脱 我虽说我相 此法亦无有 既无有我所 亦复无有智 既无有智知 此即智境界 寿命分别有 其相毕竟空 无有言知者
小智即迷惑 我相及寿命 本性非是有 本性及诸物 此愚痴境界 彼等不能近 不思议佛乘 不闻深经典 复不读诵持 此经典不说 无有诸法相
我不得诸法 说处亦复无 我昔坐道场 无一智可证 此智我如是 菩提不可得 菩提及道场 此二无证者 凡夫辈分别 诸佛说诸法 此是假名字
诸佛甚深处 甚深及诸佛 此是魔境界 不闻此经典 佛世尊所说 彼等不知味 诸法利益处 菩萨行苦行 其行无知故 言佛及菩提 此二不可见
如是思惟已 妄言诸佛说 称有诸境界 倚之而生著 既有染著处 彼等不见我 若有诸众生 成就甚深智 彼等大唱说 诸佛不思议 是故汝善思
欲知甚深法 精勤当用心 即知法真实 彼法实无碍 故名为甚深 如是说之时 名为不可得 众生颠倒见 此非彼境界 非以禅定求 可知真实义
三昧非三昧 空中不可得 此非智境界 无智亦复然 虽令觉彼际 亦非智境界 此法从缘有 甚深即能入 若有乐寂静 则无有彼此 若心能信乐
正说此经处 彼非一佛边 昔种诸善根 于多诸佛所 乃能受持此。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善思童子,以是义故,诸大菩萨摩诃萨等,一切应当著如是铠。于世间中所有恐怖惊畏之处,应于彼中不生惊畏恐怖之意。发于此心如是著铠。是时善思即白佛言:大圣世尊,我信如是而世间中所不信处。
&&&&尔时世尊复告善思童子:有诸菩萨摩诃萨等行于甚深。有如是相有如是瑞有如是形:彼等一切诸善丈夫。观于世间无有诸法可优劣者。既见一切诸法平等无有优劣。如是知已而心不畏不怖不惊。
&&&&断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断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怖。有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无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聚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散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和合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和合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嫌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嫌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思念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思念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造作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造作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境界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非境界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欢喜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非欢喜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世谛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非世谛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寂静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非寂静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解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解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持戒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破戒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明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无明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有名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无名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一切法出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不出如是知已而不畏。一切法怖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不怖如是知已而不畏。一切法生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不生如是知已而不畏。一切法死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不死如是知已而不畏。一切法菩提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非菩提如是知已而不畏。一切法涅槃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非涅槃如是知已而不畏。能作如是说法之时。是名菩萨不畏不惊不恐不怖。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欲为善思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一切法无有
真如不迷惑 诸法无有故 彼相即寂灭 诸法无优劣 此彼悉皆无 一切法无故 真实亦复无 诸法有优劣 此彼亦各无 诸法既悉空 则无有诤竞
一切法既无 本性何有物 其性无有故 云何有坏灭 诸法有断耶 智者无此念 但假有断名 求断处不得 欲断一切法 微细求觅无 毫末及众多
诸法皆无有 诸法无有者 此亦是言说 彼中如是无 但有中示现 一切法无形 但有相中现 有有及无有 一切皆假名 一切法有合 示现不合者
真如无合故 毕竟无有物 诸法无和合 无作无灭者 如是亦不得 诸法各各无 诸法不可得 彼等前际无 本际既无故 故名为实际 一切法欢喜
欢喜不可得 既无有诸法 彼亦不可说 诸法无欢喜 彼等二皆无 真如中无物 此是甚深相 一切法无嫌 真如中无我 真如无有故 彼无有嫌处
涅槃无赞叹 彼法不可得 诸法无有故 故名为涅槃 诸法无明者 真如中示现 此是假名说 是故名为思 诸法无思者 此法无定处 是故无众生
此是诸法体 一切法如幻 彼幻不可得 诸法不得故 说有为诸行 诸法既无为 此彼真如体 无有诸法处 故言无有边 虽言有境界 境界实无有
而凡夫所说 故名为境界 诸境界虚妄 故说无境界 说无有境界 是境界真相 言一切法体 彼等无有数 彼等既无有 寂定汝等知 无得言有得
示现有得处 得无得之处 示现故有得 彼处无持戒 及破戒亦无 无行及无戒 如是诸法相 一切法悉无 故名为无明 无有诸法故 汝当知是明
诸法名字者 彼名实无有 既无有法名 当知是涅槃 说有受名者 以受故是现 是处无有受 故言受示现 无有为有相 示现名为有 诸法中离有
故言常无有 如见幻化已 愚痴言有相 有有无有知 是处智无惑 法生处不知 此二不可得 愚痴人故言 说此为生处 诸法若有生 应说当有死
生处及死处 此二不可得 一切法皆空 诸法不可得 善思汝当知 我说如是法 菩提不可作 是处作者无 若当得菩提 应即见三界 若分别菩提
彼不行菩提 行行及菩提 彼等无分别 一切有真实 真实无有处 真实无得故 此是涅槃相 毕竟无出者 彼无处可得 无有诸物故 不生复不灭
若能知此义 诸法无真实 彼等无可生 即不相诤竞 说此甚深法 若无恐怖时 汝应知彼人 真实是菩萨。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善思童子复更以偈,重白佛言:世尊利益我
出现于世间 说此法相时 我无有疑惑 今者具足满 佛出不思议 我诸见网缚 今得脱魔网 我已断生死 已住道场内 如来说相时 断除我疑结
为我说得处 摧灭诸见等 无畏益世间 善去我心垢。
&&&&&&&&&&&&&&&&&&二
&&&&尔时世尊,复告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无虚妄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哀愍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无患行,能断一切诸过患故,慈怜一切诸众生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甚深微妙无有相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真实能离一切欲想。善思童子,此无欲行无爱憎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一切众生平等心行,其心毕竟无所得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大慈悲行。于一切法无有得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大布施行。无有施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不虚诳行,不受一切后身报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无恼忍行,现无诤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发誓愿行,舍懒惰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三昧行,以寂静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智慧行,于一切法无有得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无畏行,心无恐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无碍行,成就如来诸智力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增益行,入智慧门无有著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观十方行,无染著故。
&&&&尔时世尊,欲为善思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疑惑行者
为诸菩萨说 疑惑及诸行 此二不可得 为诸菩萨说 有行无行处 若知此行处 彼等无诤竞 摄受一切法 为诸菩萨说 无所有得处 此行最为上
我行此行处 彼则颠倒行 既住颠倒行 彼无有畏处 此虽名诤行 彼诤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彼行最上乘 此乘无有惊 佛乘最为上 惊及无惊怖
一切法假名 虽说诸行处 一切不可得 一切既不得 彼行最为上 此行甚深行 愍于一切法 愍及甚深行 皆从分别生 甚深及诸行 是处二俱无
若知此际者 彼于法无没 诸法无可染 非法亦复然 此诸法本性 当说无染处 无牢及无固 此但是有现 无有名字处 此句最为上 我虽说有爱
彼处无恐怖 以无有物故 彼处不生竞 此诸众生行 此处无有真 若有知此者 彼为善说行 此处无众生 故我说众生 众生法一等 此路最为上
心及有众生 毕竟不可得 此名为最慈 我前说大慈 世间大施主 亦名大众生 常乐行布施 故名大施主 法尚不可得 况复当有边 大智菩萨辈
故名为施主 佛既不可得 法亦不思议 此戒不缺犯 诸法无倚处 彼等不思议 佛戒不思议 不分别戒行 为诸菩萨说 忍向众生辈 众生毕竟无
此是最胜忍 我法行中说 心不可得故 诤竞无处生 此是最上忍 诸法不可得 菩萨无懈怠 不被他毁辱 此名最精进 名为不舍取 身心善质直
能办于此行 是名最精进 为诸菩萨说 菩萨能懒惰 不发诸行等 能不舍不取 彼住最精进 心界不可得 若外若在内 故名寂定心 其心无有处
攀缘及心行 真如中无有 不思彼三昧 示现如是定 我说此三昧 自在修伽陀 能行此行者 我说彼得定 不以智能知 有诸真如法 真如及智慧
此二边无有 此法不可得 此是识境界 法不以识知 真体此处寂 能知如是者 彼等名真念 菩萨真如行 世所不能行 彼胜一切众 为众生说法
彼无众生相 况复有徒众 众生如幻化 幻化亦无有 如是能说者 彼无有恐怖 若我若他身 此二俱无有 能有此智者 彼无有惊怖 诸内及与外
有相毕竟无 心无怯弱处 即胜一切世 诸法无有体 犹如虚空行 既如虚空行 法真如亦然 善能知此智 菩萨无所畏 巧解一切法 彼知众生行
既知无众生 一切法亦然 界智巧解知 彼界不可得 若入是法门 此路最为胜 有能从此道 即知众生行 境界及众生 此二无有物 欲识诸法门
须知此胜智 若内若有外 智慧无集处 无碍诸法中 故名为实际 诸法不思议 故名为佛法 彼无所有处 其处亦复无 若能如是行 世间无障碍
智既无有碍 故名为佛智 诸法不思议 彼辈无真正 诸法既无体 是觉诸佛法 佛及诸佛法 此二俱无有 菩提无有故 是名为佛道 乘此大乘者
到法安乐处 此世最为胜 人世不可得 凡世间所有 一切处众生 彼菩萨为胜 行此胜智者 能求此诸法 佛法不思议 能得此诸法 彼即近菩提
菩提及诸法 此二毕竟无 能作如是行 即近诸佛法 能行此行者 不染诸世间 既无有染心 彼去菩提近。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更重告善思离车童子如是言:复次善思,我今宣说若有菩萨摩诃萨等善著铠者,能于如是甚深经典能善说者,最妙微密善说之时,闻已其人能不惊怖不悔不没,如是菩萨摩诃萨等即得住于菩提道场,即得入于诸佛境界,即证无碍,即住无为解脱法门,又能巧住无得之行,即能观察一切十方,即能证得大慈大悲,即得诸佛十八不共法,即得无上最大灌顶。说此甚深微妙法时,能有信行能有思惟如是法者,诸佛已观彼等菩萨,一切诸佛已护持彼。若菩萨能信此行者,或有不信于此行者,亦为一切诸佛所知。若有能入此法门者,诸佛已知。若能信行此法门者,我当为于彼等作师,彼等则为随我出家。
&&&&尔时世尊,欲为善思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彼等证道场
道场者即空 若不取菩提 彼等即住智 诸法无有碍 毕竟不可得 法既不可得 解脱亦复然 诸佛智行者 一切诸法处 及于诸法行 世尊如是说
有碍无碍处 愚痴作是心 佛及大菩萨 不如是分别 虽观世间法 世间毕竟空 智能观世间 彼智亦无有 众生及诸佛 一种无分别 既无分别处
彼慈最为胜 法界广大性 众生界亦然 大智诸菩萨 不如是思惟 虽复欲起慈 彼慈实无体 慈体及无性 非众生境界 若五指量空 先无今亦无
诸世间亦然 此慈最为胜 诸法无上者 名为诸佛法 彼等无得处 此即是真体 世尊大慈悲 无有形与色 如是无色法 是行名世间 虚空无有边
境界不可执 诸佛如是法 智者行此顺 是即无上智 而智不可得 智既无得处 彼处实无有 此岸及彼岸 若思惟若见 彼等无此行 甚深是名相
若知此等法 一切处平等 于我法行中 不假求知识 若作取舍心 分别二见处 此事言有者 彼非善知识 有言此法成 或言此法灭 善思此比丘
非是我弟子 言证苦灭者 毕竟不可得 如是说法师 彼非说我法 诸法无起处 何言诸法集 无起处说灭 彼等远我法 如是寂法中 无有分别处
诸法既无有 灭处亦复无 若有诤竞心 岂名说寂灭 善思汝知此 彼不名真实 说道及与法 此是示现有 既示现有处 彼假现有路 我说诸菩萨
未来世大智 能作如是行 彼依此境界 能行此行者 诸佛说甚深 彼已供养我 利益诸含识 能持此经典 诸大智菩萨 彼于未来世 住持诸法故
我所说诸法 常住无分别 此即是菩提 离此无别道。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是时善思离车童子于诸法中即便证得无生顺忍。既得证彼无生忍已,远离一切世间忧喜得大欢乐,即更飞腾上虚空中,离地高于七多罗树。
&&&&尔时世尊当于彼时即便微笑,而诸世尊有如是法微笑之时,从其面门出种种光,其光杂色所谓青黄赤白红缥绿绀玻璃。彼之光明如是遍照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乃至有顶大梵天宫,照已还回至于佛所围绕三匝,绕已从于佛顶而入。当入之时,此之大地具足六种十八相动:动遍动等遍动,踊遍踊等遍踊,没遍没等遍没,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觉遍觉等遍觉。
&&&&尔时上界虚空之中,天雨种种细栴檀末、沉水末香及天华雨。天诸种种微妙音声自然而作。此之三千大千世界清净庄严,犹如北方郁单越国庄严华丽一种无殊。此之三千大千世界亦尔无异。
&&&&尔时长老阿难比丘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未审如来有何因缘微笑放光。诸佛世尊非无因缘而放光明。作是语已即便以偈而白佛言:诸佛世间最胜尊
微笑放光必有以 利益之处愿尊说 有此瑞相何因缘 虚空天雨华 供养世尊故 欢喜皆歌啸 称赞说此经 三千世界中 种种庄严净 犹如郁单越
光普照十方 如昔诸世尊 其中授记者 佛出光照讫 回入佛顶中 世尊所放光 其光种种色 从佛面门出 为我说此因。
&&&&尔时世尊即以偈告长老阿难,作如是言:此童子善思
宿植善根厚 当于未来世 成佛两足尊。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阿难言:阿难。此之善思离车童子,从今已去供养恭敬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诸佛如来,承奉不违彼诸佛教。又复供养彼诸世尊衣服、汤药、房舍、卧具四事皆足。彼诸如来灭度之后供养舍利:以种种宝而用作塔其一一塔各各皆高百千由旬。于彼一切诸宝塔中安置舍利。以诸名香供养彼塔。复将一切华鬘校饰、一切诸宝、一切诸幡、种种妙华及栴檀末、沉水末等。而以散上。复将最妙种种音声以供养之。供养彼诸多他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已,舍最后身而得作佛,名为净月多他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现于世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世尊欲为阿难及诸大众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满十方界
诸宝妙珍奇 布施佛世尊 及诸菩萨众 得闻此法相 如大圣所宣 校量财施功 此福多于彼。
&&&&尔时长老舍利弗闻佛世尊说此校量功德语已,即更以偈而白佛言:世尊说此经
甚深最微妙 而不说名字 我等云何持 此经典所明 诸法皆平等 无有得不得 希有佛善说 有漏及有为 无漏无为法 此经不分别 世尊善巧说
世间出世间 世谛第一义 二界无有异 此经如是说 佛所说诸行 方便为众生 真理皆悉无 世尊金口说 诸佛及诸法 彼等一切无 能所乘并空
希有佛善说 十方诸世尊 所说诸法相 彼等无真体 此经如是行 善哉大圣尊 善哉最胜智 此经名云何
为我等解说。&&
&&&&智慧此语已,今日决诸疑,八功德相圆,音声告于彼:欲知此经者
名为灌顶王 虽言灌顶王 灌顶亦无有 能持此经者 诸佛说彼人 于天人世间 当为如宝塔 我说是经处 听众有八千 多种诸善根 发无上道意
彼等于来世 决作无上尊 得闻此妙经 难思议福德 止住安隐处 甚深善根中 彼乃如是能 受持此经典 系念专读诵 此之灌顶王 彼等人辈于
诸法无疑惑 此不说初忍 第二忍亦无 诸法相既空 云何有说处 若人受持此 灌顶王经典 彼作如是等 诸法乘辩才 若有智女人 受持此经典
速舍女杂秽 罪业不净身 一智一切知 一切智一知 此是持诸法 此经中具说 此经所说法 入处如虚空 我说此入道 作诸法光明 即知种种名
处处有多种 虽复说诸法 彼法不可得 所有无言体 其相毕竟无 知是诸法门 是名受持法 言无诸法者 彼处有无无 此是法体相 名为陀罗尼
若人欲无边 一切光明照 当持此经典 善说灌顶王 欲求法界边 此中已说讫 彼界不可得 故名陀罗尼 一切法甚深 法者无得处 既无法得处
彼处无亦无 若成就辩才 智深远无碍 乃能知此义 是经无所有 如阿耨达龙 于空中降雨 彼无有心想 名不可思议 若欲广多宣 种种辩才说
依此经中学 无倚一切法 彼法无来处 善说如此经 诸法无有生 如此经所说 如日光明照 彼光无处来 此经如是明 法光常充满 来世善男子
欲无尽辩才 当学灌顶王 善说此法本 速得无碍辩 甚深不思议 若学灌顶王 世多作利益 若不修此法 无上灌顶王 彼人不受持 如是无譬喻
彼等四部众 远我法行中 不解此义人 无义可能义 若有四部众 能行此行时 无上诸法中 即为世间眼 如忉利宫殿 显现高巍巍 此经典亦然
世间最为胜 如立须弥顶 睹见世间人 如是住此经 观见一切法 如人暗夜中 秉高大火炬 彼人所行处 终无诸黑闇 此经光所照 明见一切法
能持此经者 彼无诸闇黑 譬如日光焰 一切处悉明 此经典亦然 能出多种法 又如虚空月 放光明流转 如是此经典 遍照十方界 此印诸法印
一切印中印 故遣住此印 为诸菩萨辈 如欲印虚空 本无亦不住 虚空及与印 此二是分别 如是佛及法 此经中所说 诸佛不可说 诸法亦复然
如王舍命时 殷勤善属授 敕诸大臣等 财付我诸子 如是圣法财 我昔修习得 阿难汝来世 付嘱诸菩萨 我已说此经 为诸菩萨辈 能持是经者
此人福甚多 能信受此经 依灌顶王说 彼人若致疑 我当不作佛 人欲自在辩 于诸法无碍 应当学此经 我善说灌顶 世间说诸法 彼是菩提道
知已莫应怠 此经当读诵 彼等正信人 于世间无惑 既读诵此经 复能为他说 此是诸佛法 为诸菩萨说 得闻此经已 甚深难思议 当说此经时
十方一切佛 微笑放光明 各言善说此 竖立大胜幢 法幢不思议 此经四句偈 为大众演说 巧行多方便 不思议法中 能持此经者 兼复为他说
彼人共佛语 证法无上尊 能持此经者 不思议灌顶。
&&&&尔时世尊说此偈报舍利弗已,复更重告长老阿难作如是言:阿难。若有比丘或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于当来世有能信心听此经典受持读诵,彼人当得最大福德。其福德聚不可称量无有边际。譬如空界,无有人能量知边际。如是如是。长老阿难,此法本中有能受持一四句偈,或自读诵或为他说,彼人所得功德善根,亦不可量亦不可说无有边际。
&&&&尔时世尊欲为阿难及诸大众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能读诵此
无边方便身 利益多众生 灌顶王怜愍 假使我今说 虚空可度量 欲比校斯经 不可得穷尽 十方一切佛 世中无上尊 若受持此经 悉皆供养彼
十方一切佛 断生死法王 能持此经人 名已供养彼 十方诸世界 除断十恶根 闻此经典人 能供彼诸圣 我未来诸佛 及过去如来 现在十方中
两足尊无上 能作师子吼 彼悉供养之 能受持此经 诸佛所宣说 持资财供养 此非正智人 若能持此经 供养中为最 一切十方界 满七宝行檀
以供诸世尊 劣持此经福 若学此经典 一如灌顶王 此敬诸如来 真实如中显 我所说诸法 诸佛不可得 彼闻不惊怖 即是供世尊 此供养甚深
世间无解者 不取及不舍 此供养最胜 诸佛及诸法 一切不取舍 此供养最胜 诸佛世尊叹 往昔锭光佛 我供养此法 此供最为胜 为诸菩萨说
于时彼佛边 我持此供养 彼佛授我记 汝当得作佛 若当欲作佛 复为众生最 应成就此路 是名供养佛 我如是供养 今得成佛道 洞达一切法
堪受天人供 所有诸佛法 世间无上尊 乘此最胜供 诸供养中最 证于佛境界 智慧不思议 能作师子吼 如我今无畏 作师子吼已 得诸法自在
解脱众生辈 入无漏涅槃。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善思童子及毗耶离,一切大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悉信受,欢喜奉行。①
归命佛世尊,出生菩提智,遏字一切中,为大最上义。出生大有情,离心离言相,及一切音声,一切光明相。此摩诃大贪,一切众生著。摩诃大瞋恨,一切苦恼因。摩诃大愚痴,众生心深入。摩诃大忿怒,是为大怨害。摩诃大爱乐,心种种见著。大欲及大乐,大喜及大染,大色及大身,大相及大貌,大名及大施,大圆满道场。持大智慧剑,断大烦恼网,大显及大称,大光及大明,大幻作幻师,大幻义成就,大幻化染欲,大幻化见网,大布施殊胜,大持戒摄受,大忍辱执持,大精进勇猛,大禅定安住,大智慧出生,大方便大愿,大力及大智,大慈法无我,大悲深妙行,大慧大勇猛,大施大方便,大神通智力,大威德勇健,大炽盛大力,大流转除断,大金刚秘密,大忿怒威猛,大怖畏能除,大最胜明王,大乘最上行,大乘法增长。
大毗卢遮佛,大寂默牟尼,出生大咒部,成就秘密法,依十波罗蜜,修习殊胜行。得十波罗蜜,清净妙法门,十种波罗蜜,如来本真智,十地自在行,十地安隐住,十智清净身,十智功德聚,十相十义利,牟尼十力尊,十相广大行,周遍悉圆满。如来清净身,非实亦非假,真语与实语,如语不异语,无二非无二,如实际安住,处于无我义,犹如狮子吼,威振诸外道,众魔皆惊怖。一切真空行,如来亲所证,勇猛破怨敌,是名为最胜。大力转轮王,最上尊重者,咸生恭敬心,了法无差别,演说大乘教,赞叹无边义。如来真实语,无实亦无虚,诱接诸群迷,皆得不退转。声闻及缘觉,佛乘菩提果,种种空无著,如实而了知。漏尽阿罗汉,离欲胜根境,尽诸烦恼结,无畏得清凉。如来无所著,明行足善逝,世间最上士,调御十号尊。无我慢贡高,真实心安住,远离于轮回。亿劫修胜行,所作皆已办,智慧心决定。世尊大~法王,演说微妙法,周遍于世间,教化诸众生,以最殊胜行,成就诸义利。作大引导师,令离诸疑惑,尽诸众生界,悉获安隐地。檀戒忍进禅,熏修为福藏,智慧波罗蜜,熏修为智藏。方便及愿力,随顺修二藏,圆满行众善,常普遍相应。禅定意微妙,示身相不动,法报化三身。五佛五种智,五佛严宝冠,五眼照世间,应现一切佛,令众善增长。所修智慧力,能断诸轮转。金刚坚固身,真实不思议。毗卢遮那佛,大智光炽盛,自然虚空中,涌出智慧光,遍照诸刹土。一切如来身,明王大神咒,胜义悉成就。大乌瑟腻沙,普放净光明,照一切佛身。彼佛咸恭敬,瞻仰心欢喜,威仪皆具足,供养伸赞叹。牟尼大金仙,安住三部咒,三昧咒现前,三宝最殊胜,三乘及引导。不空罥索部,执持金刚索,及持金刚钩。
示现忿怒相,降伏诸魔怨。大忿怒明王,六面现六眼,一身生六臂,口出大利牙,手执绀迦罗,臂缠百毒蛇。名焰鬘德迦,亦名除障王,现大怖畏相,执金刚利刃,种种相差别。化金刚眷属,遍满于虚空。大威德忿怒,不动尊明王,一髻发蓬乱,身挂大象皮,时发大笑音,呵呵呬呬声,草木皆摇动。现大笑明王,有大威德力。金刚大菩萨,金刚王大乐,金刚相大喜,金刚咒吽吽,金刚弓及箭,手持金刚剑,烦恼皆除断。坚固及利用,此金刚最胜,炽盛金刚焰,炽盛金刚眼。金刚大色相,金刚焰百眼,金刚毛铦利,示现斗战相。金刚现指爪,亿数锋坚利,金刚殊胜鬘,金刚妙庄严。金刚笑音声,字门有六种。文殊大音声,遍彻于三界,乃至虚空界,音声皆遍彻。
如实而了知,一切法无我。离文字语言,同真际法性。譬如大牛王,作大音声吼,吹于大~法螺,击于大~法鼓,建广大~法幢,作广大音声,不住于涅槃。悲愍诸众生,十方虚空界,无色非无色,种种色心中,能了一切法。犹如大圆鉴,遍照尽无余。化诸天人众,三界得自在。住平等圣道,涌现于法幢,普于十方界。示现童子相,或现沙门相,或现老人相,或三十二相,端严甚微妙。智慧德行者,阿阇梨法师,度一切众生,相应成正觉。了达虚空界,一切智智海,破坏无明网,摧灭流转轮,永离诸烦恼,速达于彼岸。以智水灌顶,庄严妙宝冠,断除三种苦,离一切缠缚,得三种解脱,成正等正觉。常于三界中,利益诸众生。圆满清净行,功德悉增长。离一切有著,安住真实际。持大如意宝,为最上导师。现大相相应,作最上贤瓶,饶益诸众生,护念如赤子。净通非净通,时分三昧通,了达正定通,众生根境通,功德通法通,得三种解脱。清净吉祥事,心欢喜踊跃,五面及五顶,五山严饰相。大喜及大乐,大庆及大欲,决定真实法。吉祥最胜尊,殊胜微妙行,利益诸众生,为降伏魔怨,消除诸惊怖,尸弃室【口龛】
呢,惹胝路垂髻,剃发及头陀,著大净行衣,持最上梵行。大婆罗门众,灰身乔答摩,修持大苦行,证清净涅槃,寂然得解脱。能持大净行,安乐无染著,决定断苦乐,尽远离诸欲,无失亦无得,无显亦无著。一切行无秽,是谓婆罗门。菩萨修正行,意识净无垢,离染无怖畏,善觉悟佛性,智解如来地,能知过去法,无智亦无色,亦无有疑惑。照见三世佛,法本来无著,觉法离系缚,慧眼照无碍。如来妙智观,说法自在王,以最胜法义,悉除诸诤论,犹如师子王,能伏于众兽。众生咸欣仰,如来尊重相,文殊妙智光,炽盛皆遍照。灌顶法王子,最胜名义师,能为大良药,消除诸病苦。舒白毫相光,照耀于三界,乃至十方刹,普建大~法幢,及张大伞盖,为慈悲道场。莲华大宝盖,遍覆诸如来,一切佛法性,一切佛相应,一切佛平等,为最胜尊重。金刚智灌顶,吉祥自在王,一切世自在,最胜金刚王,一切佛大心,一切佛智行,一切佛大身,一切佛妙辩。金刚日大光,金刚月大明,炽盛皆遍照,十方众生界。佛金刚坚固,佛胜义法生,佛莲华吉祥,成就一切智。佛持大幻法,佛持大明咒,金刚剑大利,断诸烦恼结。金刚法大器,金刚法最胜,金刚慧出生,圆满波罗蜜。佛地为庄严,清净法无我,正智心明了,幻网种种事,金刚能除断,烦恼尽无余。菩萨妙智身,出生诸善利。譬如大地中,生种种利益。一切佛智藏,流出大~法轮,一切法自性,一切自性生,于一刹那中,出生诸法义,即得大智慧。觉了一切法,深入诸三昧,安住平等理,诸法悉清净,成正等正觉。一切佛现前,欢喜义成就,大智焰光明。
灭除诸罪垢,一切众生中,作最上利益。苦恼为怨贼,智慧能战胜。精进殊胜相,微妙大吉祥。手臂长百肘,举足作舞蹈,一足按金轮,下至地绝处。一足覆梵际,但见指爪甲。最上胜自在,法义无差别,现种种色相。起于方便智,周遍十方界,利益无穷尽。已离轮回染,得三种大乐,犹如清净云,亦如秋皎月。如日离云翳,炽盛大光明,帝释大青宝,庄严色最上。及大如意珠,亦为妙庄严。所现神通力,震动百世界,住念处正勤。神足及根力,七觉妙意华,了知八圣道,趣正等菩提。如来功德海,诸众生蕴聚,犹如于虚空。诸众生心行,种种相差别,了知诸根境:五蕴悉皆空,五蕴义清净,诸行无亿数,了知诸行相,安住实际中。十二缘生法,体性皆清净。四无量真乘,八智从觉生。了内根外境,十二真实义,秘密十六分,觉道二十种,如是最胜义,诸佛皆了知。佛现无数身,常在于三昧。诸众生心行,刹那能了知。三乘方便门,清净行微妙,觉法无自性,住于一乘道。尽诸烦恼结,出流转苦海,离系缚稠林,种种诸苦等。方便智大悲,能普遍饶益,摄受诸有情,令悟无生忍。一切众生心,了境界清净。一切众生心,平等无差别。一切众生心,欢喜生爱乐,令离于散乱,成就诸功德。通达三世法,一切智慧义,五蕴性本空,三世皆如是。一念生信解,即见诸佛性,诸法自性生。佛身本无著,乐见诸佛身,种种庄严相,乐闻佛菩提,最上真实义。
大咒离文字,大咒三种性。泯睹离文字,出生一切咒。泯睹百字门,五字门大空。秘密十六种,从泯睹中生。葛罗非葛罗,过去有四种。禅义生亿数,一切作非作。通达一切禅,了知根本定。三昧身最上,报化身亦然。普遍十方界,化度诸众生。最后天中天,吉祥最胜者,为天人导师,降伏诸魔众。如帝释天王,能作大布施,度一切众生,出烦恼稠林。十方皆赞叹,唯一无有二。以大慈悲法,为精进甲胄。智慧为弓剑,灭除烦恼贼。最胜威神力,众魔皆怖畏。降伏魔怨已,兴广大供养。稽首最上师,诸佛护世者,顶礼伸赞叹。亲近而奉事,十方虚空界,供养亦如是。文殊大吉祥,菩萨摩诃萨,具六通三明,六念皆圆满,现大神通力,智慧到彼岸,远离于轮回,永得不退转。勇猛大精进,了知一切法,大补特伽罗,得超最上地。以智慧法雨,普润诸众生,宣示四法印,引导于三乘,清净最上义,能作大吉祥。菩萨所称赞,成就金刚尊。
众生无亿数,瞻仰归命礼:归命大空藏,赞叹大空藏;归命佛觉道,赞叹佛觉道;归命诸佛身,赞叹诸佛身;归命佛欣悦,赞叹佛欣悦;归命佛功德,赞叹佛功德;归命诸佛念,赞叹诸佛念;归命佛喜笑,赞叹佛喜笑;归命诸佛语,赞叹诸佛语;归命佛所爱,赞叹佛所爱;归命诸佛生,赞叹诸佛生;归命佛智生,赞叹佛智生;归命佛戏舞,赞叹佛戏舞;归命一切智,赞叹一切智;性空及幻网,归赞亦如是。
尔时金刚掌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智观一切智身甚深微妙。文殊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一切众生,说此清净最胜名义。若诸众生未净三业,令于佛地波罗蜜门福智藏中,摄持三业圆满清净。于最上义未了解者令得了解。乃至一切诸佛法藏,皆为开发令得悟解。出生众善为功德门。
复次金刚掌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言:此最胜名义出生一切净地波罗蜜法秘密神咒,圆满成就一切智智诸功德海。净身语意三秘密门,观想诸佛正等正觉。成就佛智大三摩地。一切如来清净法界,最胜十力破坏魔怨,具一切智一切种智。根本方便饶益众生。福德智藏清净圆满。出生菩萨、声闻、缘觉、三乘圣种、一切人天。安住大乘诸菩萨行,入正圣道皆得解脱。复能增长菩萨善根,摄受一切外道异论,威德摧伏四种魔怨。令诸众生同归圣道,解脱系缚离诸散乱。具足一切诸善事业,断除轮回得真圣道。以妙香、华、幢、幡、伞盖普遍供养一切如来,速得成就诸咒部门。于诸菩萨生爱乐想,相应般若波罗蜜多,了知菩萨空行无二,具足一切波罗蜜藏。圆满一切清净佛地。得四真谛圣智现前。一心安住四正念处。乃至具足诸佛功德。
复次金刚掌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言:此最胜名义经能除一切众生身语意业不善罪垢,令得远离一切恶道,及得断除一切业障,八难怖畏皆得消除。离恶眠梦,获大吉祥,及离一切诸魔怨结,修诸善根福德利益。断除一切增上我慢。永离一切苦恼轮转。一切佛心了知如实,菩萨密行了知如实,三乘圣智了知如实,一切咒印了知如实。最胜法义生大智慧,住安乐行,色力自在,获得清净大吉祥事。欢喜踊跃以妙句偈称扬赞叹此名义经,亦能消除一切疾病及大恐怖。若众生心有所乐欲,至心诵持最胜名义悉得如意:欲得清净即得清净,欲得救护即得救护,欲得富饶即得富饶,如漂溺人得获济度。未得道者令得道果,乘般若舟到菩提岸。如大医王能除众病,以方便智救护众生,愚痴暗蔽悉得永离。犹如意宝随其所欲,利益一切皆令圆满。文殊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一切智智,具足五眼六波罗蜜,得四无畏安住十地,大福智藏三摩地门皆得圆满。如实了知法性无二,如实了知色相差别,如实了知种种亿数色相清净,如来自性悉皆空。故此名义经无二法义,若有受持开示显发,则能利益一切众生,令离邪见烦恼稠林。复次金刚掌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及一切如来,智观无二,此名义经最胜尊重,如佛顶中大摩尼珠。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此最胜秘密咒门句偈义理,每日三时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利益众生显示三乘普令悟入。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说此最胜名义,欲令众生一心信受,得胜解心了达一切最上法门,修无住行具足智慧,清净三业发菩提心。一切诸佛、诸大菩萨,普皆示现平等法门。令诸众生皆得悟入。大金刚掌菩萨现忿怒相,以大威力降伏魔怨,普皆利益一切众生令得安乐,显示秘密三昧道场、一切咒印,引导众生入正定聚圆满无余。大明咒王除诸障难,消伏魔怨具大威德,于昼夜中常当拥护。童真菩萨、梵王帝释、噜陀罗神、那罗延天、大自在天并子歌哩底计大黑天神、傩底计说啰大神焰魔天王、水界大神毗沙门天王、贺哩帝母,于昼夜中常当拥护。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时中,诸佛菩萨威神加护。一切诸佛及诸菩萨,饶益摄受彼诸众生,身意语业皆得清净。一切罗汉声闻缘觉,护念摄受彼诸众生,于一切法得无所畏。如是最胜名义圣法,于诸经中最为上首。若能于此信解受持,是人则为得菩提道。或处禅定,或居阓闹,或入王城聚落之处、江河园林一切住处,于昼夜中常当拥护令无怖畏。天龙八部人及非人,乃至毗舍遮女并诸眷属,常当拥护是诸众生,令离诸恼得大安隐。
复次金刚掌菩萨、金刚手菩萨言:此最胜名义经如佛顶珠最上微妙,功德殊胜不可思议。每日三时受持读诵,正念思惟精进无懈,于佛菩提速能趣入。复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菩萨色相具足,观察思惟以大愿力度脱众生:或于空中现一切佛一切菩萨种种化身,随顺众生所乐示现。演说微妙甚深句义,引导众生远离恶趣。不生卑贱不堕边境,生不丑陋不堕邪见,常生佛刹听闻正法,离无想处,不生饥馑斗战劫中,不生五浊及贼难处,不生贫穷及困苦处,不生非法妄说句偈为求名闻,生贤善家尊贵人中,圆满色相端严具足,见者欢喜无不爱乐,得宿住通大尊重相,具大威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具足圆满。及于一切工巧、技艺、赞咏、外书皆得了解。出家求道,于一切智心无散失,了达三乘诸法义利。此经功德出生无量智慧、无量善法。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解其义理为人演说,当知是人于如来藏中得佛功德,不久当证最上菩提,具一切智、一切种智,安住世间振大~法鼓,建大~法幢,作大~法王,演大~法咒。
即说咒曰:  
唵(引)萨哩嚩(二合)达哩摩(二合引)阿婆(引)嚩娑嚩(二合)婆(引)嚩尾秫驮嚩惹啰(二合)遏阿暗恶  
一切法相自性清净,所谓一切如来智身,文殊菩萨清净出生咒曰:  
恶萨哩嚩(二合)怛陀(引)誐多纥哩(二合)捺野喝啰喝啰唵(引)吽(引)纥哩(二合)  
文殊菩萨语自在王,广大宣说一切法性,犹如虚空圆满清净。
法界智藏咒曰:  
尔时金刚掌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欢喜踊跃恭敬合掌瞻仰如来、诸佛圣众大秘密王,随喜称赞广大道场。尔时释迦牟尼佛赞金刚掌菩萨、金刚手菩萨言:善哉善哉!汝能显示文殊所说诸佛秘密最胜名义,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汝等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解脱于幻网中作大导师,以大清净甚深妙义开发引导,令诸众生入佛境界。我今证明汝等所说最胜名义,此经于一万六千大秘密教智慧藏中,次第流出为三摩地轮,摧伏魔怨消除烦恼,度诸众生远离轮回到菩提岸。
10、唵,瓦日啰,萨多三么也,么耨波乐也,瓦日啰萨多对奴波帝色叉,涅里桌米破瓦,苏都沙于米破瓦,阿耨啰七都米破瓦,苏不十于米破瓦,萨里瓦西提云米波啰也车,萨里瓦且里么苏折米,之得十里也句路吽,合合合合乎,破且万,萨里瓦达他格多,瓦日啰么米母折,瓦日里破瓦,么合三么也萨多恶.
11、回向:无始所积铿吝业,愿尽忏悔得清净。贫穷匮乏悉消除,财宝富足广增茂。仅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佛刹,回向一切菩萨,回向一切如来,回向一切佛菩提,回向一切广大愿,回向一切出要道,回向净一切众生界,回向于一切世界常见诸佛出兴于世,回向常见如来寿命无量,回向常见诸佛遍周法界转无障碍不退法-轮。一切众生界无有众生,一切法无有寿命,一切法无有作者,一切法无补伽罗,一切法无有忿诤,一切法皆从缘起、无有住处,一切物皆无所依,一切刹悉无所住,一切菩萨行亦无处所,一切境界悉无所有。供牛奶的时候可在①处加念《佛说如意宝总持王经》,则进财更大。般若类经典求财,不求则已,一进必是大财。所谓大财是相对而言,相对于自己平时的收入。
经文如下:佛说如意宝总持王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睹史多天宫中,与大妙住等无数千菩萨摩诃萨俱。是诸菩萨摩诃萨皆得具足诸法转不退轮,一生当得无上正等正觉。是时复有无量天众并诸营从亦来集会。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处大宝座,顾视众会欲说妙法。时妙住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诣世尊前,五轮著地礼已,白言:世尊有彼善男子,得此如意宝总持章句一心受持,于过去现在未来世尊不见不闻亦不值遇者,是事云何?当有何因?惟愿如来普为我等一一开说。乃至未来一切众生使无疑惑。说是语已颙然而住。尔时世尊告妙住菩萨言:汝大方便能问斯事,汝当谛听为汝宣说。
佛言:妙住,彼善男子受持此如意宝总持章句者,而于过去现在及彼未来,虽行利益常住福业,又复于此总持章句疑未断故。妙住,此虽受持而非受持。所以者何?此人住有为心,无善巧智,无方便故。若彼善男子于此总持章句,心无疑惑,决定专注,是则名为真受持者。是则名为知过去未来及以现在说法师名,是则名为见过去未来及以现在说法师相,亦复得见过去未来及以现在正遍知者。何以故?妙住,是人于总持门而妙解故。又复于信不信而不住故,又复了知无去无来、不生不灭、非空非不空、无瑞相非无瑞相、无愿求非无愿求,亦复于如是法无取著故。妙住,彼善男子能如是积行,住无所住,是则名住是得涅盘,是名受持供养此如意宝总持章句,是名得无趣无坏之义,是名得无碍力,是名得尸罗清净,是名得一切法平等究竟成佛。见所说法,无自无他、非和合非不和合,妙住,彼善男子若恒修是行,即得自无染,若得无染亦得无缚,若自无缚令他无缚,若自他无缚亦不住解脱,妙住,若彼不染不缚、不住解脱,是则名为得如意宝总持,又于如来族名知过去佛最上之明,亦名知未来佛最上之明,亦名知现在佛最上之明。妙住,此如意宝总持章句。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佛母。何因缘故?为住过去未来现在得利益故。妙住,若菩萨摩诃萨受持此如意宝总持章句者,当知得名供养称赞无数诸佛,亦复得名于无数佛闻无上法,又复得无数佛称赞护念,亦得佛无量福智生故。妙住,若受持此如意宝总持章句者,凡有所求无不获得,求聪明得聪明,求总持得总持,求七宝得七宝。妙住,若善男子于如是事有人求者,当须于半月中,清净至心以乳为食,于我佛族作大供养,然持诵此如意宝总持章句,一心专注而无间断,凡所求事无不获得。妙住,若有受持如是总持章句者,以此总持章句威德之力,设使有恒河沙数世界之中,所有天、龙、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鸠盘茶乃至人、非人等,如是之众有极恶之心无能恼乱,以至星宿及尾也拏等亦不能恼害。何以故?以法力所加护故。又有贤爱菩萨大金刚手菩萨等而拥护故。而此菩萨于此知足天乃至色究竟天而常拥护。何况于人间持诵之者。妙住,非惟此菩萨等,诸佛之心亦恒护念。何以故?为受持此如意宝总持章句故。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妙住菩萨及会中无数千菩萨。及天众并诸营从等。得闻法已欢喜踊跃礼佛而退。虽繁杂,但是一般15天之内会进比较大的财,每天早晨念一遍1小时左右。进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很多师兄梦境也很殊胜。属于必效法门。此法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圆满福德资粮,成就报身佛。何况人间财富。,这个方法即使没有贡品,没有案台,直接念,进财也很猛!此法系蒋孜曲杰仁波切讲解经验,因经典都来自乾隆大藏经,无须传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摩诘经变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