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规划为什么没有安徽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特色数据:
所属概念:
未来大事件
意见反馈回到顶部当前位置:&&&专家揭秘长江城市群规划五热点:为何此时获批
专家揭秘长江城市群规划五热点:为何此时获批
/house/8584895.html
日 20:07:56
  “中三角”的地理范围涵盖了湖北武汉“8+1”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圈、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家建议,武汉(图1)可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中心,南昌(图2)、长沙(图3)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副中心。        4月5日,国务院批复  给长江中游城市群简单画个像就更能理解它的重要性: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日本面积的85%、德国面积的89%;总人口超过1亿人;去年经济总量超过4.5万亿元,仅次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这三地用约4%的国土面积产生出约1/3的GDP,被视作中国经济“前三极”。  早在2012年2月,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已在武汉签署了  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表态,希望与湘赣等地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建&中三角&、打造&第四极&。  热点问题1  “中三角”为何此时获批?    事实上,该规划从2013年启动编制到获批,历时三年,如果算上前期三省份的互商、研讨,则历时五年之久。  湖北是牵头编制规划的省份。据  对于规划出台的背景,该负责人认为,“既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又是长江中游地区加快发展的现实之需”。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2011年就开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他对  “李克强总理曾用‘下围棋’来比喻区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先从‘金角银边’开始。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金角银边’是比较容易做活的。现在沿海地区发展充分了,下一个阶段就要‘决战中部’,使中部地区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对  陈耀认为,在区域战略中,空间尺度越大,可操作性越弱,推进时间就越长。“长江经济带覆盖东中西部11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40%。宏大的战略实施起来,还是要有具体的抓手。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中游城市群规划首先抛出来,可见其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在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电力、能源等方面,预计会有很大的投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刘勇在接受  热点问题2  “中三角”一度为何变“中四角”,最后又回归“中三角”?  魏后凯介绍,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概念、范围,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有人主张,以安徽省会城市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也应纳入其中。不过,当长江中游城市群盖头揭开,合肥未在其列。  很多人并不清楚,“中三角”曾经还有扩大为“中四角”的一段经历。  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初是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联手提出。2011年4月和7月,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分别考察湖南和江西,向两省倡议共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得到湖南、江西两省积极响应。  日,三省正式签订  日,在江西九江召开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上,有关方面建议,把安徽也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2013年,由于安徽省会合肥的加入,武汉、长沙、南昌由“中三角”变为“中四角”。同年,湖北牵头开始编制  但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把合肥都市区划入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由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组团。  “安徽到了‘长三角俱乐部’,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又开始调整,从‘中四角’重新回到‘中三角’。”一位接近规划编制的人士告诉  上述人士表示,事实上,安徽本来想“脚踏两只船”。该人士透露,今年2月7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市党政一把手齐聚合肥,签署了  魏后凯告诉  首先,从地理空间上看,长江中游是指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一带,安徽处于长江下游。更重要的是,在四省范围内,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之间,以及鄂湘赣三省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要远大于与合肥和安徽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  而且,在四省现有四个城市群中,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之间联系相对密切一些,而江淮城市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经济联系方向更倾向于长三角。近年来,安徽省与长三角已有一定的合作基础。  在刘勇看来,区域合作应当是多方位、宽领域的,“脚踩几只船”是合理的。合肥虽然没有进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但也不影响合肥与武汉、长沙和南昌等地在区域层面的合作。  比如,近日,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市共同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院前医疗急救联盟”,旨在提升长江中游地域院前医疗急救整体水平。  <img alt="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上游地区已有  热点问题3  “中三角”怎么建设?  4月8日,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获批3天后,湖北省政府与中国社科院在武汉共同举办了“长江论坛”。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论坛上表示,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岸线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肩负重要责任。下一步,将借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的东风,按照建设“文化长江、生态长江、经济长江”的思路,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湖北段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江西的表现也同样积极。  此前,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也表示,长株潭城市群,要继续巩固和发挥核心增长极作用,依托两型社会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平台,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与建设,努力打造全省转型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引领区。  事实上,三省在规划获批前,就已经在区域合作上迈出步伐。据统计,三省已在产业、交通、科技、文化、旅游、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签订30多项合作协议。魏后凯建议,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大力推进一体化;二是形成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  刘勇也提出,应当在交通物流、产业分工协作、要素市场、社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一体化。  他建议,长江中游城市群尝试向民间全面放开金融市场。此外,在土地市场也可以有所突破,比如,在不触及所有权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永久化,可以抵押、可以转让,解决“小而散”的问题,进行规模经营。  “比如说,湖北人号称九头鸟,敢想敢干,长江中游城市群当前有这么好的政策,应当寻求改革、突破,对此我们寄予厚望。”刘勇说。  热点问题4  武汉能成 “中三角”的 “带头大哥”吗?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获批后,有学者提出,武汉应当发挥“龙头”作用。如果没有“龙头”,可能会导致发展不聚焦、过于分散,从而影响城市群的形成和竞争力。  采访中,魏后凯、刘勇等专家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刘勇认为,合作也许比“争龙头”更重要。武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地位不可取代,但能否成为“龙头”还要在合作发展中来看,还要靠实力匹配。  魏后凯不提议武汉成为“龙头”。“整个长江经济带,只有一个龙头,就是上海,这是大家公认的,也是有实力的。”  但魏后凯也十分看好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功能和地位,他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应该以武汉为主中心、长沙和南昌为副中心,共同打造多中心、复合型极核。  他同时支持把武汉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从全国战略布局来看,整个中部地区没有国家中心城市;从长江经济带建设来看,下游的上海、上游的重庆都是中心城市,武汉成为中心城市是有必要的。”魏后凯告诉  热点问题5  竞争“第四极”,“中三角”的对手都有谁?  继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之后,谁能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多个地区曾经提出“争当第四极”的目标。比如,2011年,国务院批复  “‘中三角’的竞争对手可能有成渝、山东半岛、辽宁中南城市群等。但从发展情况看,‘中三角’成为‘第四极’的可能性最大。”刘勇表示。  而在魏后凯看来,其他可能的竞争对手,在面积、人口、经济总量上,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没法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目标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我们预计,到202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到203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能进入这个行列,它们四个是一个级别的。”魏后凯告诉  “按照现在增长趋势预测,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总量将超过珠三角,到2020年将超过京津冀都市圈,仅次于长三角。因此,有的学者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不是争‘第四极’,而应当是‘第三极’,或者‘第二极’。但我觉得不能这么看,不能光看经济总量,应当看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均水平低,要赶上珠三角、京津冀,还是需要狠下一番功夫的。” 魏后凯说。
延伸阅读:日 05:43:37
日 03:42:14
日 03:42:13
日 03:42:12
日 12:24:36
日 11:24:38
日 11:24:35
日 11:24:34
日 11:24:33
日 11:24:32中部城市群新竞合: 抱团争取国家城镇化试点 南昌市长陈俊卿表示 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四省联合提交报告 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规划。_财经频道_同花顺金融服务网
  本报记者 宋江云、何苗、周慧  南昌、合肥、武汉报道  5月27日,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对本报称, “现在我们四个城市抱团在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如果争取到了试点区,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会比其他地方享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这个方面我们四个城市都是比较积极的。”柳华说。  27日,南昌市长陈俊卿也坦承城市群建设需要国家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陈说,长江中游城市群横跨中部四省,涉及面积20.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其中包括四大城市圈以及众多的中小城市,统筹协调难度非常大。  陈介绍,目前,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四省已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请示》,力争早日纳入国家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期待能够尽快从国家层面编制和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纲要”。  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四地部分主导产业的雷同,却令不少观察人士担忧,希望有更加审慎的合作路径和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此前在博鳌论坛透露,国家发改委正进一步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相关问题研究,并会同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机制建设、政策安排等方面给予四省积极支持,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联动走向深入。  旅游协同  “过去四个城市相互比较更多,竞争也比较多,现在更多讲竞争合作。” 柳华说。  具体到合作,步子较大的是旅游业。  “四地的民俗、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相近,涉及的利益博弈最少。”5月22日,南昌市旅游局局长陈清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此前四省会城市11部门分别签署协议时,都认为旅游方面是九个方面最有条件率先开展合作的。  今年2月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省会城市签署《武汉共识》,提出在九个层面深入开展协作:包括工业分工合作、区域开放市场体系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共享区、共享社会保险平台等。  5月19日,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市旅游局联合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旅游发展合作组织章程》、《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旅游发展合作实施纲要》,这是四省会城市九层面合作,最先出台的合作细则。  具体而言,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旅游局,推出城市群旅游优惠联票,四城市民互游8大景区(每个城市推出两个主要景区),享8折优惠。  这只是四城旅游联动的第一步。按照合作细则,四省会合作的远期目标是:四城居民只需持一张卡,即可享受四城主要景区、酒店、购物及餐饮场所的打折优惠。  本报从南昌市旅游局了解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旅游发展合作组织采用峰会机制,峰会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设轮值主席1名,轮值主席由四市相关市领导轮流担任,每届任期1年。  合作组织下设秘书处,秘书处下设若干工作组,根据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开展旅游市场促销、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区域旅游合作。  除了旅游文化业外,在交通基础设施合作进展缓慢。  本报记者从南昌市交通局了解到,四城市大交通合作细则的制定主要由武汉牵头为主,其他城市配合武汉做好对接工作。但实质性进展甚少。  27日,南昌市长陈俊卿坦言,交通仍是中部城市群合作发展的瓶颈,四市之间的高铁仍没有“畅通”,目前只有长沙与武汉之间有高铁。  备受关注的共建共享社会保险平台方面,建立医疗服务共享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跨市结算方面,目前已有合作构想框架方案,但具体启动尚未明确。  22日,南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本报称,“医保实现跨市结算,南昌已经有经验,去年8月份南昌-广州两地医保已实行联网异地结算,两地账户互认,南昌、广州分别在对方城市设立一个专用账户,南昌到广州看病刷医保资金结算,直接从专用账户划结”。  “我们也准备与武汉、长沙、合肥沟通商定四城市间医保跨市结算的具体细则”。  产业博弈  与GDP、税收密切相关的工业分工合作等方面合作细则进展缓慢。  23日,南昌市工信委主任詹水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旅游、大基础设施的衔接互通互联推动得快一点,因为大家都有需求,而产业方面合作做实很难。  “相互之间都面临发展问题,不可能出现有些项目你们南昌更合适,有些项目你们长沙更合适,你们去搞我们这不搞这种现象。” 詹水发说。  詹举例称,“四个城市都有汽车产业,并且都是各自的支柱产业,南昌汽车产业有江铃、合肥江淮;武汉有二汽,长沙有广汽菲亚特,像这种情况怎么协作呢?产业与社会公共服务不同,大家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发展压力,这方面合作方面确实很难做实”。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湘赣鄂皖产业趋同度高且存在激烈竞争。就城市群内省会城市来看,合肥已形成六大主导产业,分别是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及光伏。  武汉的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及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食品烟草5个行业销售产值超过千亿元。  长沙拥有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制药、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其增加值总规模和合肥相近。  南昌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且排名靠前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医药制品、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非金属矿物制造等六大行业。  由此可见,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要城市的主导产业存在相当程度的“同质”。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也面临激烈竞争。有合肥不便具名的知情者称,以合肥和武汉为例,作为中部两个重要的省会城市,两地在招商中曾面临多次交锋。如两地都发展家电产业,TCL近期在合肥投资70亿的家电产业园,其曾笑称在合肥动工后将专程去武汉向湖北高层“负荆请罪”。  湖南省社科院前院长张萍在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他曾和同事去湖北做过一周的调研,并未发现湘鄂两省有明显互补的资源,在产业发展和招商方面,两省明显是竞争大于合作。  升级冲动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吴传清直言,长江中游城市群现在处于概念宣传造势阶段,四省目前主要是想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寻求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更多的应称为“区域营销”。  本报从安徽发改委一位官员处了解到,同当年中原经济区规划一样,各地都希望能纳入到国家战略的城市群“版图”内,因此目前湘赣鄂皖四省都希望尽可能大范围纳入。  “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江淮地区、甚至皖北的一些区域,都要求加入。江西方面则延伸到了赣南的赣州,实际上已经到了江西的最南边”。  但这位官员坦陈,目前还只是各省单方面的想法,最终这个城市群会有多大,目前为止国家层面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采访中也有区域经济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区域规划特别是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都面临的问题,就是一旦有国家战略,各地都想尽量大范围地纳入,最终只能是“都扶持就等于都不扶持”。  上述专家举例称,不光是省际间的区域规划,包括一省之内的区域规划也是如此。例如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安徽本省内经过一轮争抢后纳入了9个城市,包含了全省一半的人口,一大半的经济总量。  其结果是,由于大量的土地指标下放,皖江9市每个市都忙于建设自己的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各市之间在产业协作上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而安徽省政府重点打造的两个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成了省级政府在地市的两块“飞地”。  “由于各地都有自己的示范区,因此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愿意支持,致使集中区发展陷入困境而不得不改革体制,由省直管变成地市代管,才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上述专家说。  “这个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太大了,而且中间存在很多空白地带,不能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城市群概念,个人认为从现实基础和发展方向来看都不客观。”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经济研究院区域所所长徐振宇认为。  徐建议,可将此城市群范围缩小,且不一定要以四省会为支点,因为其初衷是沿江发展,而合肥和南昌并不沿江,且距离较远,从区域经济角度来讲,已经不在一个区域辐射范围。  徐说,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确定一些城市,而不是确定一个大范围。应根据各个城市的产业特色做一些产业上的协同和分工安排,形成类似于苏南城市的链条发展。  湖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称,合作后或许能带来要政策方面的共赢,“在一般层面上的政策,大家都能享受到,但是特殊政策,要不到都要不到,通过三省跨省跨地区大的经济区,或可以要到。‘长株潭’要不到的,可能‘长江中游城市群’可以要到”。  另一名接近政府的观察人士称,最近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编制城镇化规划纲要,或许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抱团的重要时机。
52418人问过
48179人问过
40187人问过
28871人问过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安徽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 2月21日刘健副主任主持召开安徽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编制会议后,皖江办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组织精干力量,在委相关业务处室及委属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及时完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安徽研究报告》。近日,经委主要领导审定,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
&&& 研究报告分十章。立足安徽区位、特色和诉求,提出了皖江五市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了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对内对外开放、区域大市场、生态环保、社会公共服务等七个一体化发展研究。特别是在促进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补、生态共建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高了报告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 下一步,皖江办将加强跟踪衔接,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总体部署,继续做好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