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以及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_百度知道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主要矛盾主要有两对.另一对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二怎么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这是最主要的矛盾,因此.一对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的民族矛盾.由于这两对矛盾又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民主革命、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由于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就是在这些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对矛盾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之间
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之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二、近代中国由于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因此,主要矛盾主要有两对.一对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的民族矛盾,这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对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对矛盾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这两对矛盾又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与"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相关文章
历史说课稿推荐内容
历史说课稿热门排行榜怎么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怎么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看清题目阿,急求!!!!!!!!!!!!!!!!!!!!!!!!1
补充: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被剥削工人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存在于我国近代的两大阶级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是伴随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要的民族矛盾。事实证明,旧民主主义革命并不彻底,虽然它主张推翻封建主义制度,可是却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中国的广大的和最先进的工人阶级之间有不可协调的阶级矛盾。所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务就是彻底的推翻封建制度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而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都不可逃避的要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利益。只有解决了主族矛盾,才能真正的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实求得民族独立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利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要想实现国家的复兴和强盛首要摆脱的就是殖民地位。而实现人民解放也就是要推翻封建主义制对人民大众的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阶级自由。第二个任务,就更加明确了,一个国家实现了独立和和民解放,还要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前者也就是空话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体就是人民得到解放的更高形式,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就杜绝了阶级分化,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因而,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的时期。 总之,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两大矛盾地位的变化则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少有的
其他回答 (2)
首先 ,近代中国社会是从184年到1949
中国面对的主要矛盾有两个,分别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即广大无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该矛盾由来已久,属于内部矛盾,该矛盾与封建制度同在,封建制度不消失,该矛盾也不会消失,该矛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的阻碍。所以,随着历史的发展,该矛盾会越来越激化,最后爆发冲突。
民族矛盾即中华民族与西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此矛盾是由于中国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之间冲突所产生的,干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存亡,该矛盾从客观上讲导致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使中华民族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在于该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中国逐渐地摆脱了落后的封建制度,并一定程度地与西方融合。所以,我们应正确地看待这一点,帝国主义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他们给了我们反击他们的武器和思想,
两大历史任务即是与两大矛盾斗争,反帝反封建,矛盾与任务是同生共体的,所以看待方式并无多大区别
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自古那里有剥削那里就有反抗。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的繁荣与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根据年中国近代历史实际,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看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考试,别抄重了,南七的_百度作业帮
根据年中国近代历史实际,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看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考试,别抄重了,南七的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民族的,又有阶级的.
在这所有的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因为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以中国封建势力作为其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中国封建势力则以帝国主义为靠山,二者相互勾结,共同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中华民族备受凌辱奴役的总根源.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者是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二者之间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与归宿.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社会责任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这些探索中不乏有想在保存现有统治秩序的前提下,通过改良来摆脱危机、走上独立富强道路的种种尝试.如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这些言论主张和社会实践,或多或少地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都无法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事实证明:不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要想求得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幸福富裕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外摆脱帝国主义压迫以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对内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建立民主制度的暴力革命,就成为了中国近代革命的主旋律.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又决定了革命的主要任务.因此,革命之所以发生和以什么方式进行,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来决定的,而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当前位置:
>>>下列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华民族与帝国..
下列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解决B.国内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惟一的主要矛盾C.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矛盾仍然存在D.反蒋斗争表明中外矛盾仍然存在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抗战胜利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要考查你对&&挺进大别山,《双十协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解放战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挺进大别山《双十协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解放战争
内线作战:是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
外线作战: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统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战略反攻首选中原的原因:
1、该地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在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兵力深陷陕北、山东两战场,中原地区兵力空虚。 2、大别山是一个革命老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易于立足。 3、中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江河淮汉之间。挺进中原,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部队回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 4、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突进中原后,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全部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对战局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区转人战略反攻,呈现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趋势。 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全国性战略进攻的中心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跃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于日夜,从山东东阿至河南濮阳约一百五十公里地段上渡过了黄河。蒋介石企图把刘邓大军消灭在黄河与运河的三角地带或逼刘邓大军再过黄河去。刘邓乘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从7月7日到28日,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封锁线,歼敌五万六千余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指示,于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8月18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四十五公里,积水污泥没膝。8月23日,解放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河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指挥,终于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堵截,胜利渡过了汝河。26日,渡过淮河。27日,进入大别山区。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以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主力打运动战。至10月底,歼敌三万余人,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完全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1946年7月被迫撤离),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三军配合是指刘邓大军实施中间突破,直趋大别山,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为左后一军,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为右后一军。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两翼牵制是以西北解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以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引向海边。两翼牵制配合三军在中原的战略展开。1947年12月底,“三军”在豫南的遂平、西平地区胜利会师,它们的三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双十协定》:又称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1945年8月至10月重庆谈判的结果。内容: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新宪法。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领导地位。这样一来,两党实质上并没有解决两党之间的核心矛盾,未能改变分裂局面。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不久,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宣告第二次国共合作破灭。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
1.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2.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中共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的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灭。 重庆谈判:(一)时间:日——10月10日& (二)谈判目的:1、国民党:争取备战时间;借和谈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2、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争取民心;揭露阴谋、教育团结群众。 (三)谈判成果:《政府与中共代表谈判纪要》即《双十协定》 1、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2、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3、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4、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5、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等问题,中共虽然作出让步,但是仍未能达成协议,留待政协商议。(四)历史意义:1、中共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2、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重庆谈判: 日本投降后的军事形势对国民党是非常不利的。合众社记者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地位时说:“中共今日已统制华北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东部、东九省南部、华南五省之陬隅靠边沿的地方),长达6400千米,海岸线之3200千米,重要港口六,山脉七,丰腴平原四。”在这种形势之下,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援助,力图恢复其优势,便戴起“和平”的假面具,在日、20日、23日,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决定派代表毛泽东等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受到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机场发表书面谈话指出: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人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会见了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和各界民主人士以及宋庆龄、冯玉祥等人,向他们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用了历史上的一些典故,讲了“和为贵”,“君子动口不动手”,要摆事实,讲道理,反对内战。同时又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毛泽东等也会见了国民党政界要人陈立夫、戴季陶等,表明了我们党的态度。 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次谈判在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使国民党陷于被动,因而是成功的。11日,毛泽东回到延安。周恩来、王若飞仍留在重庆继续谈判。12日,“双十协定”发表。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之战役。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最终中国共产党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以及经济中心、当时世界四大都市之一上海。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解放南京: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
①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②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中共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的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1、中国人民彻底翻了身: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百万雄师过大江: 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下进军令后,等候在长江北岸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下,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500千米战线上,奋勇渡江作战。 渡江作战是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军进军。20日晚,中集团军在巢湖、无为一带的姚王庙、大套沟地段,利用敌二十军与八十八军换防这个弱点发起登渡,给敌人一个致命的打击。敌人苦心经营的所谓“天险防线”、“立体防线”,解放军只用了30分钟就给撕开了一个长达10千米宽的口子,先头部队向敌纵深勇猛地插进去。21日拂晓,七个主力团渡过了长江,占领铜陵、繁昌地区,并向纵深发展。中集团军登渡首战告捷。西集团军在贵池、湖口间突破敌人的防线,占领东流、彭泽、至德、殷家汇、贵池等南岸阵地。东集团军也在镇江、江阴间向敌的防线猛攻,在打退了英帝国主义兵舰紫石英号的挑衅后,争取了江阴守敌7000人起义,控制了江阴要塞,封锁了长江。解放军连克扬中、江阴、镇江等地。三路大军胜利渡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解放军投降。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一侦察队划一只小船偷渡过江,得知敌人防守南京的卫戍部队──暂编第四师已弃城逃跑。在南京地下党的帮助下,侦察队便从下关码头搞回一只渡轮。原包围两浦的解放军,于23日傍晚,分批从浦口渡江,南岸许多民船也划过来接应解放军渡江。当晚,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红旗插上了伪总统府。 5月14日,解放军的先遣部队,在九江至武汉地段,也进行了胜利的渡江作战。16、17日解放武汉三镇。解放战争:
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线索:按年来掌握,一年一个主题:1、第一年,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这是从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蒋介石采用反革命两手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一手是假和平,一手是真内战;中共则是革命的两手,一手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一手准备自卫战争。2、第二年,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这是战争的第一年。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3、第三年,1947年6月至1948年8月,这是战争的第二年。中共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4、第四年,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这是战争的第三年。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阶段,主要有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等;第二阶段是三年战争阶段。三年战争阶段又可分为三小段: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全面对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了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终于结束对抗共同走上抗日战场。八年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基本处于合作状态。抗日战争结束后,美蒋相勾结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关系再次破裂,由合作走向对抗。双方经过长达三年的内战,最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或者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这表现为: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致分裂的根本原因。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华民族与帝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1531275304973972342712411982523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要矛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