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社会文化领域发生了什么信息技术五次重大变革革

中西方文化都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的需要_名人网>>中西方文化都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的需要&&&& 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兴趣逐渐淡漠,甚至开始动摇。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各种外来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人们有可能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中来选择自己的文化和信念,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挑战,马克思主义能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表现出比五四时期更加复杂的局面。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的需要,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共同要求,而这两种文化本身之间存在的大量相通之处,又使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结合点。第一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是近代以来的无数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革命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都不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最终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主题,并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中西方文化都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的需要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曾经有过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在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严复说:中国自甲午一创于东邻,庚子再困于八国,海内憬然,始知旧学之必不足恃。为了挽救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兴趣逐渐淡漠,甚至开始动摇。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各种外来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人们有可能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中来选择自己的文化和信念,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挑战,马克思主义能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表现出比五四时期更加复杂的局面。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的需要,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共同要求,而这两种文化本身之间存在的大量相通之处,又使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结合点。第一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是近代以来的无数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革命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都不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最终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主题,并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责任编辑:论文代写)123456123456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国入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国入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部原因。材料二: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1)变化趋势:①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围观念逐渐瓦解”);②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③对西学的认识经历 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外部原因:①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逐步加强,中外交流日益加强;②列强侵华不断加剧;③西方近代文明显示出其先进性。(2)衰落原因: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②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③虚骄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说明:形式相似,都借助古代(古典)文化;内容(性质)相同,都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江苏省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练专题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冰点文库
当前位置: >>
专题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2?衡阳六校联考】20、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 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 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国民政府的这一做 法在当时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解析】D 材料中并未涉及抵制洋货、爱用国货内容,排除 A 项;B 项不是材料产生 的影响,排除 B 项;C 项在材料中也未涉及到,排除 C 项;材料主要叙述的是国家充实 银行资本为发展工商业提供贷款,这就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D 项符合 题意。 2.【2012?东城期末考】13.右图是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 B、C 两个时 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解析】B B、C 两个时期分别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时期。A 项只是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C 、D 两项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只有 B 项的 “实业救国” 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两个时期发展的共同 原因,B 项正确。 3.【2012?安徽名校模拟】12.某历史研究著作中有以下插图,这张插图反映出A.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扩大 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B.政府完全放弃抑商政策 D.洋务运动进入全盛时期【解析】A 图片反映的是宣统年( 年)清朝为举办大清国南洋劝业会发行的 公债。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 19 世纪中后期,20 世纪初盛行,插图反映了当时实业 救国思想的影响扩大,A 项正确。 B 项的“完全”说法太绝对,可排除; C 项出现于 1912 年至 1919 年,与“公债”的时间不符。 D 项发生在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1 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本题选 A。 4.【2012?太原调研】22.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 世纪六七 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 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解析】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A 项错误;B、D 两项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的作用;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兴起发展,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 项正确。 5.【2012?徐汇一诊】34.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近 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解析】C 同治光绪至宣统时期,一方面由于外来的侵略,外来文化广泛传入,另一方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中国近代化开展,即由于近代社会发生 剧烈变革导致了题干现象的发生。C 项符合题意。 6.【2012?济宁期末考】1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20 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这 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得益于 ①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 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政治体制的变革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C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 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的热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①②③符合题意;政治体制的变革发生在 1912 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④。答案为 C。 7.【2012?莱芜期末考】 1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 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 里康有为提出应 A.剪辫易服 B.实行君主立宪 C.发展近代交通 D.采用机器生产 【解析】A 从材料中的“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辫发与机器不相容”及当时用机器生产, 可知康有为提出应剪辫易服, 项符合题意。 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 项材料中早已实行。 A BC D 8.【2012?莱芜期末考】14.创刊于 1861 年 11 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 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 创办目的是 A.报道重大时事 C.宣传政治主张 B.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 【解析】D 材料指出了报纸的功能。从“商贾贸易” “生意价值” “船货往来”可知,创办 报纸的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D 项正确。ABC 三项材料无从体现。 9.【2012?黄冈期末考】33.阅读右边的示意图,造成 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2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 “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解析】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 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B 项符合题意。 10.【2012?枣庄期末考】10.右图反映的是鸦 片战争后, 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 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B 从图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洋行的数目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90 年代迅速 增长,洋行的设立,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列强 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①②④正确;洋行是外国人设立的,日益腐朽的清政府不能够对外 贸进行控制,排除③;B 项正确。 11. 【2012?蚌埠一模】 “直到??1820 年 , 13. 中国的总产出 (GDP) 仍占世界总份额的 32.9%, 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 12%,更遥遥领 先于美国(1.8%)日本(3.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解析】B 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没有开始工业化进程,洋务运动才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 步,A 项错误;材料数据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B 项正确;C 项未考虑 中国国情,理解有误;D 项说法错误。答案选 B。 12.【2012?蚌埠一模】14.1932 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 亚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 月,他将毛纺厂的制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 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解析】C “抵羊”即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体现的是实业救国思想,C 项符合题意。 13.【2012?蚌埠一模】17.读右表,从表中信 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 息,我们可以看出 数量 57 篇 80 篇 37 篇 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比例 33℅ 67℅ 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 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解析】C 表中数据和比例体现不出“政论性” 错误;B 项错,因为从表中得不出“开 ,A 始” ;全国和国外的比例占 67%,说明《申报》乡土意识淡化,C 项正确;D 项中的“发3 行量最大”表中体现不出来。所以本题选 C。 14.【2012?中山期末考】8.1845 年,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 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 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 而且 , “其势日就增加, 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解析】A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因此 A 项正确。 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是在鸦片战争以前,B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鸦片战争以后,中 国已开始进入半殖民地社会,排除 C 项;1845 年中国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排除 D 项。 15.【2012?海淀期末考】清末有人说: “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 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 ”依据材料分析,影 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D “乘电车”说明近代工业的发展,①正确; “心有不忍”说明人权与平等思想 的影响,②正确; “光阴宝贵”说明③正确;④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④;D 项正确。 16.【2012?嘉定区调研】26、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 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 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 B. 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C. 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 “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解析】 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 A 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 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A 项正确。 17.【2012?嘉定区调研】31、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 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 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惊叹表明当时 A. 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 B. 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 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 D. 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 【解析】A 仔细阅读材料,题干说明的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侵略,清末中国的社会 生活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A 项正确。B、C 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 项错在“全盘 西化” 。 18.【2012?衡水质检】16.1894 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 “当 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 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 ”由 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 ( ) 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 B.允许私人兴办企业 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 D.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 【解析】B 从材料中的“惟赖于商”及这一时期中国状况,可知是张振勋建议清政府允许 私人兴办企业,即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以此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答案为 B4 项。 19.【2012?衡水质检】20.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 不少士绅仍 “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 。 “保辫会” 、 “复古会” 认为 , “剪 辫即系投洋” ,以致 20 世纪 20 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 ( ) 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 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 【解析】 社会革命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 A 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 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A 项符合题意。B 项说法错误;C 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 项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故选 A。 20.【2012?石景山期末考】9.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 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 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 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 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解析】C 该规定属于正当的外交礼仪,不能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 视,A项错误;材料是对外交礼仪的规定,而不是规定“平等的权利” ,B项错误;该规定明 确了双方的礼节等级,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C项符合题意;该规定反 映不出《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D项错误。故C项正确。 21.【2012?石景山期末考】13.《放足歌》 :“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 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 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 A. 鸦片战争之后 B. 洋务运动之后 C. 戊戌变法之后 D. 辛亥革命之后 【解析】D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而且允许女孩进学堂学习, 由此可知《放足歌》中的现象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D 项符合题意。 22.【2012?聊城五校联考】17.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 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 ··· 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解析】C 电灯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说明在西 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对待电灯的态度也由恐惧到认同。 项正确。 C 23.【2012?金华十校联考】10.下表反映了
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 (注:1936 年为 100)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5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从 1936 年到 1937 年再到 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①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②错 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③错误;1936 年到 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是 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④正确。故选 B。 24.【2012?开封一模】26.《大公报》载:1906 年 1 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 “婢膝 奴颜,有伤气节” ,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解析】C 1906 年还未开始辛亥革命,排除 A 项;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既不属于封建等级制 度也不属于儒家传统礼仪,因此 B、D 两项错误;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属于社会习俗的改革, C 项正确。 25.【2012?三明联考】9.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 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 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 正确的是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 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解析】D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始终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 项说 法错误;A、B、C 三项都可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答案为 D。 26.【2012?石家庄质检】13. 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 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 8%以上,l936 年,工 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 A.一战期间 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解析】D 从材料中的“l936 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可知,中国民族工业 的“黄金时代”应在 1936 年。A 项是指
年,B 项是指
年,C 项是指
年,D 项是指
年,根据题意可知 D 项符合题意。6 27.【2012?石家庄质检】14.1912 年 8 月 20 日《时报》刊载的《苏州之士煞》一文,对 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 “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 “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 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传统服饰很受苏州人的喜爱 B.苏州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C.西方的时装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 D.苏州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解析】B 材料中服饰的变化,并非中国的传统服饰,A 项不正确;材料描述的主要是女 界学生、少年学生,C 项表述有误;苏州是 1895 年《马关条约》开放为通商口岸的,D 项明 显错误;材料现象只是说明苏州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即进入民国时期,B 项符合题意。 28.【2012?石家庄质检】15.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 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 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 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 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 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 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B.传统的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D.民国政府维护传统婚姻 【解析】 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 C 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A 项不正确;B 项错在“开始” ;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 化” ,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C 项正确;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 立,D 项错误;答案为 C。 29.【2012?西城区期末考】11.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 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 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 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解析】D 材料中的“户户织棉”说明自然经济还未解体,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经 济和民族工业,排除 B、C 两项;材料主要说明苏北地区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D 项 符合题意。 30.【2012?泰安期末考】8.1912 年 1 月 1 日, 《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 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①女性要处 于社会主导地位 ②男女平等的观念 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 ④救国不必依靠女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 “匹夫” 换成“匹妇”,说明男女平等的观念以及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②③正确;女性要处于社会 主导地位与时代不符,救国不必依靠女性明显错误,排除①④;C 项符合题意。 31.【2012?潍坊期末考】27. (13 分)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 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 (1)材料一中。中西方“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具体表现是什么?对本国经济的发展 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 分) 材料二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7 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 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 天贵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 分) 材料三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外经济结构。第(1)问的?差别?直接回忆教材即可归纳出 来, ?影响?主要回答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和对西方的积极影响。第(2)问要联系教材鸦片战 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等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 ?特点?可直接从图中得出: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主要因素?要从中国的 社会性质、列强的侵略考虑。 【答案】 (1)差别:中国:重农抑商;海禁。西方:鼓励商业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 分) (4 影响: 中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逐渐脱离世界。 西方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分) (2 (2)现象: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原因: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分) (4 (3)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主要因素:列强侵略(半殖民地的杜 会环境)(3 分) 。 32.【2012?卢湾区期末考】35.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伴随着战争与流血,都伴随着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 都伴随着国家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 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近 代中国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问题: (13 分) 1)近代中国 “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事件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它们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 分) (9 2)请从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嬗变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中国社会向现代的转型。 (4 分)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13 分)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第(1)问举例时要注意事件要?具有里程碑 意义? ,不能随便举例,回答意义时要注意限制语?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 。第(2)问 属于开放性题目,举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 分)事件: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9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 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奠定了民主共和的始 基,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社会结构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4) 新文化引动:批判传统礼教,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主科学”推动了中国人的思 想解放(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 2) 分) (4 教育:新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制的建立等 科技: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唐胥铁路等) 文化:商务印书馆与西书的翻译和出版、申报与报刊业的繁荣、李善兰与近代数理知识的传 入等 社会生活:社会习俗的变化(握手礼等) (以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3.【2012?徐汇一诊】 “国际政治与国家贸易” 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 探讨两者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 分)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 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 ,对他们携带的货物, ?皆倍偿其 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 ,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 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 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 二是纺织品。1885 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 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 明显。1886 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 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 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 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分) (4 (2) “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3 分)9 (3) “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 原因主要有哪些?(3 分) (4)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1885 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 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分) (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从 ?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对他们携带的货物, ‘皆倍偿其价’ ?可概括出特点,进而回答 原因即可。第(2)问的?变化?可从贸易顺差还是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及土特产品(茶叶) 出口增加还是减少等方面回答。第(3)问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主要有自然经济解体情况、 通商口岸数量变化、列强获得的特权等原因。解答第(4)问要联系同时期西方工业革命这 一主要因素。 【答案】 (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进行国际贸易; 分)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 (1 的回报。 分) (1 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大国的观念, 分)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 分) (1 (1 (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分)棉纺织品进口增加, 分)土特产品(茶叶) (1 (1 出口减少。 分) (1 (3)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分)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 (1分)列强获得了 更多的特权(1分) 。 (4)工业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1 分) 。 34.【2012?宝山区期末考】41.社会转型。 材料一:材料二: 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 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 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 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 除虏俗,而壮观瞻。 ——《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 材料三: 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第一次转型时, 由于我们内部的社 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此次转型是从 封建到帝制……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 的。……此次转型为从帝制到民治时代。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 (25 分) (1)材料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颁布的?(4 分) (2)除了材料二的“剪辫令”外,民国政府“涤旧染之污”的内容还涉及哪些方面?(4 分)有何意义?(2 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看法?(15 分)1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转型。第(1)问,要回忆教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前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等相关内容作答。第(2)问的?内容?只要 是这一时期而且符合?涤旧染之污?即可, ?意义?可从社会平等意识的体现、社会礼 俗的进步趋向、女权的进步等方面考虑。第(3)问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 实进行论述。 【答案】 (1)1911 年 10 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之后,全国各地 纷纷响应,各省宣布起义或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临时参议院;3 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 (2)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 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称谓和礼节的变化,是社会平等意识的体现,反映了社 会礼俗的进步趋向;体现了女权的进步。 (3)本题采用 SOLO 评价法。 (15 分) 答案 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13--15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 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8--12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 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3--7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 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 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分) (0 35.【2012?佛山质检】39. (28分)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 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 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 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 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 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年代
26.611 28.8 12.661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学历30.5 10.623.5 11.715.1 12.613.9 25.3(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妇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要说明18世纪 以来妇女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 (10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6分)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人们择偶观念的变化?(2分) (2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第(1)问的?择偶标准?可直接从材 料中得出,要求合理或不合理都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第(2)问的?原因?主要是 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社会角色?主要从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政治活 动考虑回答。第(3)问可根据表中变化回答:择偶标准的多元化、重个人学历等。 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4分) 合理(2分)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性别分工,家庭稳定。 (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 分。 ) 不合理(2分) :偏向要求妇女,等级观念,从一而终。 (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分。 ) (2)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如能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回答也 可,每方面3分,不超过6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表述为参与的具 体社会劳动或者社会活动同样给分,每一方面2分,不超过4分。 ) (3)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男女双向性选择,政治色彩减弱,重个人能力。 (任一点2分,不 超过6分。 ) (4)言之有理给2分。 36.【2012?苏北四市联考】22.(14 分)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 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 “在那里, 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 ,这一类可以称 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 “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 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 ”第三类, “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 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 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 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 年上海共有工厂 48 家,占全国工厂总数 28.1%;1930 年上海共有工厂 837 家,占全国工厂总数 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 还不如说中国 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12 材料四 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 “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问答: (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 (4 分) (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并指出史实依据。据材料二,指出 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分) (3 (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 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分) (3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 分)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认识。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即可概括出 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是外国人权利的大小, 演变趋势从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 (2) 第 问主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即可。第(3)问?条约口岸?功能不难概括出是引进西 方文明的窗口。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不论同意或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外国人权利的大小。 分)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 分) (2 (2 (2)第一类。 分)有领事馆、租界等。 分)企业集中,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 (1 (1 成部分。 分) (1 (3)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 分)如:西服、西餐,婚俗变化等。 (1 (举出两例即可) 分) (2 (4)同意: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不同意:中国丧失国家独立;中西方差距加大等。 (选择同意或不同意,理由得当同等得分, 4 分) 37.【2012?德州期末考】28.(18 分)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2 分) 材料二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 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 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瀛环志略》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6 分) 材料三 1916 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 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 年 4 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 20 世纪 20 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5 分)。 材料四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 《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 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 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13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 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对比材料三,指出材料四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2 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妇女地位的提高。第(1)问根据材料可得出男尊女卑的观点。第(2) 问和第(3)问都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回答。第(4)问从材料四中的? 《共 同纲领》? ?《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可得出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 地位。第(5)问可从政治、经济、科技、人性进步等方面回答。 【答案】14
江苏省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练专题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