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什么都知道但现实中却28岁了一事无成成

感觉有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但却在现实中一事无成。最原始的问题描述:我感觉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但我却现实中一事无成,有人有同感吗?
“而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一直被罗永浩当做理想的终极目标。他曾设想过,如果当年他没有去新东方做老师,上课的内容没有被当成语录发到网上,他一生是否会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很寂寞地死掉。他拿韩寒的事例来回答自己的疑问:假设韩寒没有成名,没有赚很多钱,而只是有一天,你偶尔路过上海郊区的一个小镇,碰到一个籍籍无闻的年轻人,但如果有幸和他坐下聊聊天,仍然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牛逼的年轻人。”我们只是碰到了一事无成的罗永浩与韩寒,类似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就好像奥运比赛,制度限制了金牌只有一个,但能有夺金实力的人可能一百,生活中遇到那99个没拿到金牌的牛逼人,再正常不过;而那个拿到金牌的,无非也就只是运气好。^_^
在我20岁的时候,我所做和所想的无非一件事: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我的生活非常丰富,我总是很忙,社团,恋爱,交友,上网,学习,开店,整天上蹿下跳。我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一长串的形容词。跟朋友们吃饭,我吐槽学业:“学建筑就是苦逼,上回交图我熬夜了整整一礼拜。上节课老师把我方案改得面目全非,这节课你猜怎么着?他都不认识自己改的方案了,还让我再改!别的专业还老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闲!我靠你去画个图试试看?……唉不说了我赶紧回去突击方案了。”在同学面前,我吐槽社团:“尼玛新来的小孩能不能行了?什么都不会还拽得跟二五八万一样,就这水平,还不经说呢!你要是一说他,立马就给你白眼!想当年我们刚来的时候,哪敢这样?学校也不靠谱!布置点儿任务都等到来不及了才说!就这,还总不满意!就给我们这么点儿时间怎么可能有好的成果!……唉不说了我得跟他们开会去了。”跟社团的友人,我吐槽男票:“还是你俩好,我跟那谁总吵架,我明明就那么忙,他还老让我生气!我每次跟他倾诉一些事,他都不能理解,我不爽了他非但不哄我,居然比我还不爽,还跟我讲理,最后还得我哄他!……唉不说了他给我打电话了,我先跟他吃饭去了啊。”和男票约会,我吐槽室友:“那谁整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还不许人出声,我敲个键盘都得蹑手蹑脚的!凭什么啊,宿舍又不是她一个人的!晚上睡得还特别晚,看个美剧一直在那儿笑,毛病啊!怎么这么以自我为中心,就不能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吗!……唉不说了要熄灯了我先回宿舍了啊。”回到宿舍卧谈,我吐槽淘宝店:“开淘宝太累了真的,你们别看好像赚了点儿生活费,那帮极品买家就知道占小便宜还价,上回给我一个差评,非得讹了我50块钱,我在电话里都快哭了,还得给她陪着笑脸……唉不说了明天要发的货我还没打包。”每次吐槽,我得到的却是大家的包容、理解,甚至赞赏和崇拜:哇你好厉害哦!学建筑肯定分数很高吧!将来会赚大钱吧!我看你们学院的人都有种特别的艺术气质!听说你还参加社团经常去国外交流?还上过电视?好羡慕你~这么年轻就去过这么多国家~还在社团当干部吧,能力很强呢!我看过你做的那些海报宣传单,你拍的照片也很好看,你这么高的水平完全可以出去接私活儿了吧?还这么有经商头脑,是遗传你爹吧?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多谈几次恋爱体验一下,唉,我就特别宅,都没什么人追!我就真把这些客气话当真了,越发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是一个精力充沛、能力拔群、聪明过人的年轻人,也确实有很多人被我给唬住了,觉得我挺厉害的,好像说起什么我都能插上话。但现在,我充分意识到当年的我是个什么货色:合唱团里最会画画的,建筑学院里最会唱歌的,朋友圈里谈过最多次恋爱的,淘宝店主里学历最高的,同年级里年龄最小的,同龄人里去过最多国家的,游客里最会拍照的……而当我:在合唱团里比唱歌,在建筑学院比画画,在淘宝店主里比生意,在同年级里比绩点,在驴友圈里比经历,在摄影论坛比水平,我 什 么 都 不 算。空桶总是响得最厉害。有很多人,不正是在做着和当年的我类似的事情吗?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当周围听我说话、给我鼓掌的人渐渐离去,剩下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我才惊醒了,我开始问自己,我活得这么热闹,我到底做了什么?20岁时的我,付出30%的努力,就能得到70%的效果,并以此为荣。甚至有点儿看不起,那些付出了100%,才能得到70%的人。结果怎样?结果我真想呵呵我自己。我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块地,地里埋着很多人参让我们挖。别人都挖十米,我聪明,我会使巧劲儿,四两拨千斤,我挖了三米,就能顺势把人参给起出来。别人继续挖的时候,我就转而挖别的人参去了。过了几年,我身边堆了一大堆人参,地上满是坑;而别人只挖出来几个。沾沾自喜的我当时并没发现,别人的人参都是全须全尾的,而我的都有一小半儿断在地里了。更要命的是,别人地下的坑有十米,几年过去,早就成了一口井,量变引发质变,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水分。而我的坑太浅,只是个坑而已。为什么很多事作为兴趣爱好可以做得很好,但一旦变成职业就没那么喜欢了?因为作为兴趣,你只要付出30%的努力做到70%就已经很好了,而作为职业,你必须付出150%的努力来达到100%。我喜欢现在的自己,现在的我已经没有那么狂妄了,我接受了人生的设定:面子和里子,你只能先要一个;真正“什么都知道”的人,反而更懂得自己的无知。人生没有投机取巧的路,脚印多深,只有你自己清楚。不知道我这答案算不算扣题,我想说,越是那些看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的人,越可能是半瓶子晃荡的样子货,真有料的人不会到处得瑟的。说得多了,做得反而可能越少。什么时候学会闭嘴了,可能就能开始告别“一事无成”的境地了。----------------------------------------------------------------------------------------------------------我打定主意不回复评论,不过还是忍不住 QAQ 我如此详细地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什么大家还会觉得我是在反对所谓“丰富的生活”?从始至终,我只想说,生活同时需要深度和广度,但“广度”往往比“深度”容易做到。我希望自己是T字型的人,但以前只是个一字型。应该深入挖掘的东西,我没有钻进去。而且还为自己的“丰富”而沾沾自喜。多样性很重要,我直到现在,也不觉得自己是个乏味的人,那些爱好我还依然保留着(除了淘宝店已经不开了&&)。似乎看问题只有两个极端,我批判了从前那个“涉猎颇广,但鲜有钻研”的自己,并不代表我现在就走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做好女博士”的路。我也并没说涉猎广泛不求甚解就不好。我觉得“不好”的是“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而且,就算我现在啥都不干了,一门心思钻研我的本职工作,我也不见得就能NB……&&
(我猜题主的意思不是“一事无成”,而是“不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厉害”)一个人的缺点决定了他的发展前景。题主说的这种人,一般有这几个重大缺点:浮躁,没毅力,擅长偷懒。过度分散的精力让他们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他们能在你不懂的地方显摆,而在真刀真枪的竞争中却抱头鼠窜。————————利益相关:我就是这种人。————————仔细看看周围就不难发现,那些被我们暗地里嗤之以鼻的“笨蛋”,他们已经默默积累了不少东西——学习,职业规划,职称晋级,建立家庭,孩子出生。而“机灵人”如我,正在面临正面战场上的全线溃败。 最近我意识到,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减少一个缺点远比增加一个优点更实惠。 我为改变自己而做的努力是:确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并每天为它做点什么。。。不想着走捷径,方法蠢笨一些,然后尽量坚持得久一些吧。。。
热爱美食的程序员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什么都知道但现实中却一事无成?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什么都知道但现实中却一事无成?
但他个人的追求不一定在于物质,或许追求的是心安,但不代表能影响全世界。个人风格能影响到你,但相对于实际来说他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如果是他自己表达的,还是他向你表达了这个意思的,只是你单方面的认为他有能力,那么我想可能是他的个人风格影响到了你,或许他追求的是知识,没事业?如果是你认为的,那么或许他穷你说的这个一事无成是你认为的。如果你觉得都不是,请你追问
其他类似问题
一事无成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这种人是典型的的想的多、做的少~
高调做人,低调做事,原则问题
没有实际行动而已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感觉有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但却在现实中一事无成。最原始的问题描述:我感觉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但我却现实中一事无成,有人有同感吗?
说的太多,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在我20岁的时候,我所做和所想的无非一件事: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我的生活非常丰富,我总是很忙,社团,恋爱,交友,上网,学习,开店,整天上蹿下跳。我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一长串的形容词。跟朋友们吃饭,我吐槽学业:“学建筑就是苦逼,上回交图我熬夜了整整一礼拜。上节课老师把我方案改得面目全非,这节课你猜怎么着?他都不认识自己改的方案了,还让我再改!别的专业还老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闲!我靠你去画个图试试看?……唉不说了我赶紧回去突击方案了。”在同学面前,我吐槽社团:“尼玛新来的小孩能不能行了?什么都不会还拽得跟二五八万一样,就这水平,还不经说呢!你要是一说他,立马就给你白眼!想当年我们刚来的时候,哪敢这样?学校也不靠谱!布置点儿任务都等到来不及了才说!就这,还总不满意!就给我们这么点儿时间怎么可能有好的成果!……唉不说了我得跟他们开会去了。”跟社团的友人,我吐槽男票:“还是你俩好,我跟那谁总吵架,我明明就那么忙,他还老让我生气!我每次跟他倾诉一些事,他都不能理解,我不爽了他非但不哄我,居然比我还不爽,还跟我讲理,最后还得我哄他!……唉不说了他给我打电话了,我先跟他吃饭去了啊。”和男票约会,我吐槽室友:“那谁整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还不许人出声,我敲个键盘都得蹑手蹑脚的!凭什么啊,宿舍又不是她一个人的!晚上睡得还特别晚,看个美剧一直在那儿笑,毛病啊!怎么这么以自我为中心,就不能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吗!……唉不说了要熄灯了我先回宿舍了啊。”回到宿舍卧谈,我吐槽淘宝店:“开淘宝太累了真的,你们别看好像赚了点儿生活费,那帮极品买家就知道占小便宜还价,上回给我一个差评,非得讹了我50块钱,我在电话里都快哭了,还得给她陪着笑脸……唉不说了明天要发的货我还没打包。”每次吐槽,我得到的却是大家的包容、理解,甚至赞赏和崇拜:哇你好厉害哦!学建筑肯定分数很高吧!将来会赚大钱吧!我看你们学院的人都有种特别的艺术气质!听说你还参加社团经常去国外交流?还上过电视?好羡慕你~这么年轻就去过这么多国家~还在社团当干部吧,能力很强呢!我看过你做的那些海报宣传单,你拍的照片也很好看,你这么高的水平完全可以出去接私活儿了吧?还这么有经商头脑,是遗传你爹吧?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多谈几次恋爱体验一下,唉,我就特别宅,都没什么人追!我就真把这些客气话当真了,越发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是一个精力充沛、能力拔群、聪明过人的年轻人,也确实有很多人被我给唬住了,觉得我挺厉害的,好像说起什么我都能插上话。但现在,我充分意识到当年的我是个什么货色:合唱团里最会画画的,建筑学院里最会唱歌的,朋友圈里谈过最多次恋爱的,淘宝店主里学历最高的,同年级里年龄最小的,同龄人里去过最多国家的,游客里最会拍照的……而当我:在合唱团里比唱歌,在建筑学院比画画,在淘宝店主里比生意,在同年级里比绩点,在驴友圈里比经历,在摄影论坛比水平,我 什 么 都 不 算。空桶总是响得最厉害。有很多人,不正是在做着和当年的我类似的事情吗?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当周围听我说话、给我鼓掌的人渐渐离去,剩下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我才惊醒了,我开始问自己,我活得这么热闹,我到底做了什么?20岁时的我,付出30%的努力,就能得到70%的效果,并以此为荣。甚至有点儿看不起,那些付出了100%,才能得到70%的人。结果怎样?结果我真想呵呵我自己。我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块地,地里埋着很多人参让我们挖。别人都挖十米,我聪明,我会使巧劲儿,四两拨千斤,我挖了三米,就能顺势把人参给起出来。别人继续挖的时候,我就转而挖别的人参去了。过了几年,我身边堆了一大堆人参,地上满是坑;而别人只挖出来几个。沾沾自喜的我当时并没发现,别人的人参都是全须全尾的,而我的都有一小半儿断在地里了。更要命的是,别人地下的坑有十米,几年过去,早就成了一口井,量变引发质变,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水分。而我的坑太浅,只是个坑而已。为什么很多事作为兴趣爱好可以做得很好,但一旦变成职业就没那么喜欢了?因为作为兴趣,你只要付出30%的努力做到70%就已经很好了,而作为职业,你必须付出150%的努力来达到100%。我喜欢现在的自己,现在的我已经没有那么狂妄了,我接受了人生的设定:面子和里子,你只能先要一个;真正“什么都知道”的人,反而更懂得自己的无知。人生没有投机取巧的路,脚印多深,只有你自己清楚。不知道我这答案算不算扣题,我想说,越是那些看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的人,越可能是半瓶子晃荡的样子货,真有料的人不会到处得瑟的。说得多了,做得反而可能越少。什么时候学会闭嘴了,可能就能开始告别“一事无成”的境地了。----------------------------------------------------------------------------------------------------------我打定主意不回复评论,不过还是忍不住 QAQ 我如此详细地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什么大家还会觉得我是在反对所谓“丰富的生活”?从始至终,我只想说,生活同时需要深度和广度,但“广度”往往比“深度”容易做到。我希望自己是T字型的人,但以前只是个一字型。应该深入挖掘的东西,我没有钻进去。而且还为自己的“丰富”而沾沾自喜。多样性很重要,我直到现在,也不觉得自己是个乏味的人,那些爱好我还依然保留着(除了淘宝店已经不开了&&)。似乎看问题只有两个极端,我批判了从前那个“涉猎颇广,但鲜有钻研”的自己,并不代表我现在就走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做好女博士”的路。我也并没说涉猎广泛不求甚解就不好。我觉得“不好”的是“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而且,就算我现在啥都不干了,一门心思钻研我的本职工作,我也不见得就能NB……&&
(我猜题主的意思不是“一事无成”,而是“不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厉害”)一个人的缺点决定了他的发展前景。题主说的这种人,一般有这几个重大缺点:浮躁,没毅力,擅长偷懒。过度分散的精力让他们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他们能在你不懂的地方显摆,而在真刀真枪的竞争中却抱头鼠窜。————————利益相关:我就是这种人。————————仔细看看周围就不难发现,那些被我们暗地里嗤之以鼻的“笨蛋”,他们已经默默积累了不少东西——学习,职业规划,职称晋级,建立家庭,孩子出生。而“机灵人”如我,正在面临正面战场上的全线溃败。 最近我意识到,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减少一个缺点远比增加一个优点更实惠。 我为改变自己而做的努力是:确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并每天为它做点什么。。。不想着走捷径,方法蠢笨一些,然后尽量坚持得久一些吧。。。
有些旅程,注定单枪匹马。感觉有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但却在现实中一事无成。最原始的问题描述:我感觉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但我却现实中一事无成,有人有同感吗?
如果你去考公务员,你也会天上知道一半,地下全知道。这点在酒桌上可以用一用。
在我20岁的时候,我所做和所想的无非一件事: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我的生活非常丰富,我总是很忙,社团,恋爱,交友,上网,学习,开店,整天上蹿下跳。我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一长串的形容词。跟朋友们吃饭,我吐槽学业:“学建筑就是苦逼,上回交图我熬夜了整整一礼拜。上节课老师把我方案改得面目全非,这节课你猜怎么着?他都不认识自己改的方案了,还让我再改!别的专业还老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闲!我靠你去画个图试试看?……唉不说了我赶紧回去突击方案了。”在同学面前,我吐槽社团:“尼玛新来的小孩能不能行了?什么都不会还拽得跟二五八万一样,就这水平,还不经说呢!你要是一说他,立马就给你白眼!想当年我们刚来的时候,哪敢这样?学校也不靠谱!布置点儿任务都等到来不及了才说!就这,还总不满意!就给我们这么点儿时间怎么可能有好的成果!……唉不说了我得跟他们开会去了。”跟社团的友人,我吐槽男票:“还是你俩好,我跟那谁总吵架,我明明就那么忙,他还老让我生气!我每次跟他倾诉一些事,他都不能理解,我不爽了他非但不哄我,居然比我还不爽,还跟我讲理,最后还得我哄他!……唉不说了他给我打电话了,我先跟他吃饭去了啊。”和男票约会,我吐槽室友:“那谁整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还不许人出声,我敲个键盘都得蹑手蹑脚的!凭什么啊,宿舍又不是她一个人的!晚上睡得还特别晚,看个美剧一直在那儿笑,毛病啊!怎么这么以自我为中心,就不能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吗!……唉不说了要熄灯了我先回宿舍了啊。”回到宿舍卧谈,我吐槽淘宝店:“开淘宝太累了真的,你们别看好像赚了点儿生活费,那帮极品买家就知道占小便宜还价,上回给我一个差评,非得讹了我50块钱,我在电话里都快哭了,还得给她陪着笑脸……唉不说了明天要发的货我还没打包。”每次吐槽,我得到的却是大家的包容、理解,甚至赞赏和崇拜:哇你好厉害哦!学建筑肯定分数很高吧!将来会赚大钱吧!我看你们学院的人都有种特别的艺术气质!听说你还参加社团经常去国外交流?还上过电视?好羡慕你~这么年轻就去过这么多国家~还在社团当干部吧,能力很强呢!我看过你做的那些海报宣传单,你拍的照片也很好看,你这么高的水平完全可以出去接私活儿了吧?还这么有经商头脑,是遗传你爹吧?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多谈几次恋爱体验一下,唉,我就特别宅,都没什么人追!我就真把这些客气话当真了,越发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是一个精力充沛、能力拔群、聪明过人的年轻人,也确实有很多人被我给唬住了,觉得我挺厉害的,好像说起什么我都能插上话。但现在,我充分意识到当年的我是个什么货色:合唱团里最会画画的,建筑学院里最会唱歌的,朋友圈里谈过最多次恋爱的,淘宝店主里学历最高的,同年级里年龄最小的,同龄人里去过最多国家的,游客里最会拍照的……而当我:在合唱团里比唱歌,在建筑学院比画画,在淘宝店主里比生意,在同年级里比绩点,在驴友圈里比经历,在摄影论坛比水平,我 什 么 都 不 算。空桶总是响得最厉害。有很多人,不正是在做着和当年的我类似的事情吗?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当周围听我说话、给我鼓掌的人渐渐离去,剩下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我才惊醒了,我开始问自己,我活得这么热闹,我到底做了什么?20岁时的我,付出30%的努力,就能得到70%的效果,并以此为荣。甚至有点儿看不起,那些付出了100%,才能得到70%的人。结果怎样?结果我真想呵呵我自己。我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块地,地里埋着很多人参让我们挖。别人都挖十米,我聪明,我会使巧劲儿,四两拨千斤,我挖了三米,就能顺势把人参给起出来。别人继续挖的时候,我就转而挖别的人参去了。过了几年,我身边堆了一大堆人参,地上满是坑;而别人只挖出来几个。沾沾自喜的我当时并没发现,别人的人参都是全须全尾的,而我的都有一小半儿断在地里了。更要命的是,别人地下的坑有十米,几年过去,早就成了一口井,量变引发质变,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水分。而我的坑太浅,只是个坑而已。为什么很多事作为兴趣爱好可以做得很好,但一旦变成职业就没那么喜欢了?因为作为兴趣,你只要付出30%的努力做到70%就已经很好了,而作为职业,你必须付出150%的努力来达到100%。我喜欢现在的自己,现在的我已经没有那么狂妄了,我接受了人生的设定:面子和里子,你只能先要一个;真正“什么都知道”的人,反而更懂得自己的无知。人生没有投机取巧的路,脚印多深,只有你自己清楚。不知道我这答案算不算扣题,我想说,越是那些看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的人,越可能是半瓶子晃荡的样子货,真有料的人不会到处得瑟的。说得多了,做得反而可能越少。什么时候学会闭嘴了,可能就能开始告别“一事无成”的境地了。----------------------------------------------------------------------------------------------------------我打定主意不回复评论,不过还是忍不住 QAQ 我如此详细地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什么大家还会觉得我是在反对所谓“丰富的生活”?从始至终,我只想说,生活同时需要深度和广度,但“广度”往往比“深度”容易做到。我希望自己是T字型的人,但以前只是个一字型。应该深入挖掘的东西,我没有钻进去。而且还为自己的“丰富”而沾沾自喜。多样性很重要,我直到现在,也不觉得自己是个乏味的人,那些爱好我还依然保留着(除了淘宝店已经不开了&&)。似乎看问题只有两个极端,我批判了从前那个“涉猎颇广,但鲜有钻研”的自己,并不代表我现在就走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做好女博士”的路。我也并没说涉猎广泛不求甚解就不好。我觉得“不好”的是“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而且,就算我现在啥都不干了,一门心思钻研我的本职工作,我也不见得就能NB……&&
(我猜题主的意思不是“一事无成”,而是“不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厉害”)一个人的缺点决定了他的发展前景。题主说的这种人,一般有这几个重大缺点:浮躁,没毅力,擅长偷懒。过度分散的精力让他们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他们能在你不懂的地方显摆,而在真刀真枪的竞争中却抱头鼠窜。————————利益相关:我就是这种人。————————仔细看看周围就不难发现,那些被我们暗地里嗤之以鼻的“笨蛋”,他们已经默默积累了不少东西——学习,职业规划,职称晋级,建立家庭,孩子出生。而“机灵人”如我,正在面临正面战场上的全线溃败。 最近我意识到,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减少一个缺点远比增加一个优点更实惠。 我为改变自己而做的努力是:确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并每天为它做点什么。。。不想着走捷径,方法蠢笨一些,然后尽量坚持得久一些吧。。。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什么都知道但现实中却一事无成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什么都知道但现实中却一事无成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现实不是连续剧有真材实料的人大多隐忍不发。那些表面上什么都懂的人大多都是在装懂。俗称装逼
其他类似问题
一事无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5岁了一事无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