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葬礼在陇西来过没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2014级陇西菜鸟招募,招募QQ】&【李氏故里】陇西人,陇西情。出陇西,念故乡。&各位陇西的【陇子】,欢迎关注咱陇西小站!&欢迎全世界的李家人来陇西寻根,共同分享故土的精彩故事。&【本站右边有话题导航栏,欢迎查看,喜欢就分享】&【本站大学生交流群】&一群:(500人群可加,推荐)&群里美女帅哥多多,禁止发广告!&【站长认证微博】/hyh121hyh&【站长认证QQ】&&&&【如果你喜欢本站,请帮忙点击右上角推荐。白富美】&&【如果你喜欢本站,请帮忙点击右上角推荐。高富帅】&&
&&&&&& 作者&& 张志强&&& 当我定下这个题目,准备用自己笨拙的笔去描述时,心里并没有多大的把握。因为,我虽与四十八万多陇西人相处了三、四个春秋,但由于工作性质所限,与众多的陇西人民群众接触不是那么广泛。可陇西人留给我值得回味和学习的地方很多,让我不得不鼓足勇气,把陇西人的勤劳、朴实、聪慧、勇敢写出来。奉献给我的第二个故乡。&&& 小时候,就听甘肃有个陇西。二十年前参军途经这里,火车在陇西车站作短暂的停留,在站台上初次见到陇西人。那时,正是国家百废待兴时期,陇西人的穿着打扮与我们 北方人其他地区人没什么两样。正值隆冬季节,男女老少,服装颜色大都为黑、兰色,也夹杂着穿黄棉衣的人。女人都头裹绿色头巾,男人们多数头戴棉帽,一只耳扇下垂,另一只耳扇顽强地上翘着。这是对陇西人初步的印象。并说明不了实质的东西。&&& 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百业发展的步伐。二十年后的我已走上领导岗位,对陇西人的了解还得从到陇西工作后谈起。&&&& 如果你踏上陇西北部丘陵山区,有点历史知识,带着考古的眼光去审视的话,见到那平缓起伏的塬头,你一定会想到,这里古代是天然牧场,依山傍水,曾经林草丰茂,蓝蓝的天空下牛羊成群,是戎羌人错居之地。由于这块特定的地形地貌,在军事上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故秦人依靠铁骑征服这里后开始设郡,成为军事战略要地,曾几度狼烟四起,刀光剑影腥风血雨,英雄豪杰辈出。英雄的土地造就了陇西人的勇敢顽强性格,培育了爱军尚武精神,曾为驱逐日寇,获得民族独立解放,有四十九位陇西儿女血洒疆场;为建立新中国和巩固新生政权,有数十名陇西儿女英勇献身。特定的战略地位和勇于献身国防事业的陇西人,尊定了陇西驻军大县和兵员大县的地位。你瞧,每逢征兵时节,出现不少父为子报名,姐为弟报名参军的动人场景,参军报效祖国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广大应征青年在部队建功立业,涌现出了像扎根高原边防,被树立为全军典范的丁德福同志等值得我们陇西人骄傲的先进人物。陇西人民把浓浓的拥军情化作实际行动,慰问驻军官兵,为部队排忧解难;驻军官兵视驻地为故乡,人民群众有困难就解决,有危险就上。陇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手挽手,共同维护斐然成就。&&& 陇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素有早码头之称自古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今天,陇西人民迎着拳世纪的曙光,在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蓝图指引下,焕发出了新的青春和活力。陇西人脚踏实地,敢于思考,科学地划分三个经济带,农业调结构,工业增规模,城建上水平,民营求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区位经济优势。陇西人依靠便利的铁路、公路运输,解放思想,大胆走出家门,将自己的中药材、洋芋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蹦出了不少致富状元。从而也使陇西人名气大增,远播一方,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被省上确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乡镇企业示范区,招来了四海宾客。陇西人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围绕&洋芋蛋&作文章,办起了淀粉、纺织、食品等加工实体,使&洋芋蛋&变成了&金蛋蛋&,已呈星火燎原之势。陇西人不落俗套,有科学头脑,建温棚种蔬菜、栽花卉,选取优质籽种种药材,搞杂交发展畜牧,使种植、养殖事业蓬勃发展。农民人均收入由二十年前的几十元,发展到今天的一千多元,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家盖新房,人人添新衣。&&&& 陇西像一片竹海堂叶,镶嵌于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属艰苦的&三西(定西、河西、西海固)地区,这里干旱少雨、雹灾多、植被少、资源匮乏,人民生活还比较困难。但陇西人信奉一句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深深地热恋着这块养育他们的黄土地,艰苦的生活锻造了陇西人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他们不门缝看人,更不以&独&活人。你瞧瞧,谁家遇难,众乡亲帮助,谁家有红白喜事,左邻右舍齐上阵。他们把这种热心、爱心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捐资帮扶失学儿童,修建希望小学已成为每个人的自学行动。&五好&家庭、&文明&单位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更加反映了陇西人的精神新风貌。正如陇西人把你、我、他,叫做&牛(niu)坳(gao)、叨(tao)、的方言一样,陇西人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既传统而又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历史上,陇西的&三绝&(腊肉、腌驴肉、金钱肉)在西北地区享有盛名。今天,陇西人不墨守陈规,与时俱进,将历史传统小吃加工特产罩上了耀眼的光环。如果你到陇西人的独特的小吃;你看酸饭系列的散饭、杂面条、粉面儿,使你胃口大开,炎热的夏天吃上那一碗,能解渴防暑;荞面系列的 2 面、油圈圈、荞麦凉粉,更是保健食品,早上吃上一碗 2 面,保证你一天回味无穷,身心荡然。洋芋系列更能体现陇西人在饭食上的粗粮细作,巧夺天工,什么洋芋搅团、洋芋饼子、洋芋面、洋芋疙瘩,吃上它,你不仅不觉粗粮维吞咽,更能吸取足够的热量,充分反映着陇西人对饮食研究的深度。到了晚间,你散步到小夜市,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那时高时低,时远时近,时粗时柔,时说时唱的各种叫卖声,简直就是一支丰衣足食的优美赞歌。&&&& 历史上,陇西文人墨客云集,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底蕴,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陇西人创作的经云阳板为代表的群众文化作品更是绚丽璀璨,走进省城兰州,走出了甘肃。陇西文化界人才颇多,历史上唐代传奇小说家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明代散曲家金銮、清代著述家杨庆、书法家王了望就出自陇西,名震陇上;当代以莫建成、张君义为代表的荷花、牧丹、画有着独特的创意,为陇西的文化艺术增添了新的光彩;老百姓也十分喜爱书画艺术,都有非常喜爱收藏字画,几乎每家都有一副画配字的中堂,这不仅反映着陇西人的一种时尚,更体现着对先进思想文化的追求。&&&& 巍巍陇山,泱泱渭水,蕴育了李氏文化。天下李氏源出陇西:李氏&郡望&是陇西,李姓的&根&在陇西。李耳、李广、李渊、李世名等李姓后裔均自称祖出陇西。现派居海外的李姓均自为陇西李氏望族后裔。国内沿海部分省市的李姓人士均挂&陇西堂&堂号,以祭祀祖先。两千年来,李氏俊杰辈出,根深叶茂,彪炳史删,至为煊赫,构成了特有的李氏文化,融入到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这中,为陇西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登上代表陇西久远历史的明代古建筑&&威远楼,可以鸟瞰全城,昔日的青砖矮瓦房已被今日高耸的楼堂馆所所替代。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平直,绿树成行,车水马龙,人群涌动,霓虹闪烁,不由使人感到,陇西似出水芙蓉般风姿绰约,生机盎然。&&&& 阳光普照,古郡生辉。在西部大开发的战鼓声中,在县委提出的&重振巩昌雄风,再造陇西辉煌&的号召下,陇西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选自《陇西文化》
陇西--红色足迹
陇西在古代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地方。
一直致力于宣传陇西文化,倡导陇西公益,我们从未止步,我们在路上~~
欢迎各界人士参与我们,共同服务家乡,服务那片热土!
一群:(高级群可加)
二群:(可加)
官方新浪微博;/lxdxs
站长新浪微博:/hyh121hyh
站长QQ咨询:
陇西总投资额28.35亿元的重大加工项目火热开工
4月5日,陇西县涉及铝加工、中医药、科技孵化园和食品加工领域,总投资额28.35亿元的12个重大加工项目举行集中开工奠基仪式。陇西县在项目建设方面的&大手笔&,将对该县乃至全市铝产业和中医药产业的加快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副省长虞海燕出席开工奠基仪式并宣布12个重大加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仪式。
  市委副书记、市长常正国在开工奠基仪式上致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郑红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中林,市政协副主席吴丙申及市政府秘书长金钟出席开工奠基仪式。
  副市长刘富春主持开工奠基仪式。
  常正国致辞时表示,中盛铝业25万吨铝加工暨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重大加工项目集中开工奠基,标志着定西市精研政策、深谋项目、大抓发展已经迈出重要一步。他说,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铝产业,打造&中国药都&,是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战略、实施&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的具体行动,更是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转型跨越的直接抓手,对于壮大区域经济总量、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这12个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对陇西县乃至全市铝产业和中医药产业的加快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常正国在致辞时还要求,各县区和各部门、各单位要不断强化发展意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抢抓各项利好政策机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招商、招大商,推动全市工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当天的开工奠基仪式上,共有12项总投资额28.35亿元的重大加工项目集中开工。其中铝加工项目2项,分别是总投资5亿元的中盛铝业25万吨铝合金建筑型材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中铝西北铝特殊挤压材生产线建设项目;中医药加工项目8项,分别是总投资5.06亿元的奇正药材公司无公害特色饮片及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普尔康药业黄芪等道地药材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8800万元的亚兰特种饮片有限公司装源100万居里钴-60辐照加工装置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一方制药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388万元的正大药业年产5000万袋黄芪党参颗粒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扬子江药业饮片加工提取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江能集团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总投资8502万元的圣大药业首阳地产药材加工园项目;科技孵化园及食品加工项目2项,分别是总投资5025万元的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清吉公司年产3亿桶无矾方便粉丝生产线建设项目。
  陇西县县委书记鲁泽在开工奠基仪式上表示,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县铝冶炼及加工能力将达到80多万吨,实现产值160亿元;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将达到13.5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科技孵化及食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为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切实保障。
  出席开工仪式的省市领导为项目开工剪彩并培土奠基。开工仪式前,虞海燕还听取了市县关于这些项目的介绍。
(责任编辑:陇西网)
(转自陇西网)
从陇西古郡追寻汉唐文化印记
在甘肃的诸多地方中,陇西在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
&&&&陇西县在古代也称襄武,一度为省会。在公元1669年以前,甘肃军政文化的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是西出长安的第一大军政文化重地。
&&&&从秦人发祥到陇西郡的设置;从三郡分立到李氏兴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陇西一直站在时代的中心点上,在战乱纷扰、戍边忧患中被历朝的史学家一次次提及,又一次次被忘却。
&&&&古老的陇西郡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遥远而苍凉的背影。
&&&&从地域上来说,今天的陇西已经不是古时的陇西了,但我们从众多的文史典籍中,从陇西随处可见的文化遗存中依然能够清晰的看到:陇西,依旧是秦陇大地上最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1、三陇之地
&&&&打开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就无法回避随处可见的&陇西&二字。因为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两千多年厚重的人文历史。
&&&&据《陇西县志》等相关史料记载,&陇西&一词最初指的是田埂,在古代&陇&与&垄&相通的。最早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乘势起于陇亩之中。&其中的陇就是田埂的意思。 
&&&&据有关专家介绍,古代人们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之为陇山。《辞海》中说:陇山是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北走向,绵延约120公里,是渭汉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界线。
&&&&陇西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陇山在甘肃古代地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将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后来陇就成为甘肃的简称。它们的命名同陇山密切相关。古人自然而然就将陇山以东划为陇东,陇山以西划为陇西。现在的陇南市和天水市以及甘南的部分地区就成为陇南。
&&&&这也是甘肃被称为三陇之地的主要原因。到了后来,人们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又统称为&陇右&。
2、古陇西郡
&&&&陇西有2000多年的悠久筑城史。早在公元前384年,陇西地方就建立了县一级行政组织&&道。其故城在今陇西文峰镇渭河北岸原三台王家新庄以东的二级台地上&这是史书有记录的最早的陇西古城肇始之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陇西&作为官方正式定名的时间,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和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秦人就是在以礼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发展壮大起来的。《陇西史话》记载:远在夏朝时,秦人为夏王室&调鸟兽,鸟兽多驯服&,于是&赐姓嬴氏&。夏亡商兴之际,秦人去夏归商,因军功使&嬴氏多显&。至周朝时,秦人为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因功封于秦(今甘肃天水)号嬴秦,周王室让他们&以和西戎&。至秦襄公时,他们护送周王室东迁有功,被周王室分为诸侯,并且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攻灭狄族,设置狄道。
&&&&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研究人员认为,战国秦长城就是将秦人的发祥地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围在了里面,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自然就成陇西郡的郡治。
&&&&西汉时,陇西郡管辖今天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汉水上游的广大区域。所有的史料证明,陇西郡政府所在地狄道就是在今天临洮县,由于岁月久远郡治的具体方位已不可考,《辞海》中也只是笼统地记述为&临洮县南&。
3、陇西县变迁
&&&&陇西县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另一说,唐为辟废陇西郡,郡治所在地襄武继承郡名)至宋置陇西县。
&&&&陇西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的陇西县不能完全代表古之陇西郡,但属古代陇西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一度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甘肃最早的&省会&(1665年清设甘肃布政司(巩昌布政司)驻地巩昌即今天陇西,1668年移至兰州,虽时间短暂,但实际上起到了省会的过渡作用)。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设立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置陇西郡,到公元1669年前历来都是西出京都长安的第一大军事、文化重镇。一直在陇右行使中央政权下的一二级军政权地。陇西郡初期辖地为现兰州市、定西地区、天水市、陇南地区之总和,后因辖地太大,先后从中分割,成立了天水郡:金城郡(现兰州市)、武都郡、安定郡。清朝分置陕甘总督,后成立甘肃省,省会驻地先设在陇西,公元1669年才迁至兰州。
&&&&历史上陇西古城因其建置沿革的变化几易其址。今天的陇西城坐东北朝西南,南北两山遥相对峙,西河、南河、渭河三水环绕城郭,是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上柱越公汪达镇守陇右,当时陇右道(驻地就是现在的陇西),将县城从东面迁移5000米,筑于今天县址。所以民间还有俗语:&先有汪家人,后有巩昌城。&
&&&&据乾隆版《陇西县志》记载&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79年)指挥刘显重修周九里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一尺,壕深三丈七尺,阔三丈,门四:东曰永安、南曰武安、西曰静安、北曰清安&&
&&&&1938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察西北教育时在陇西日记中写道:&四月二十五日&&下午重上仁寿山,观大殿及诸庙&&太白故里碑&&此间城墙及鼓楼等建筑高伟,颇有省会气魄&&&
4、&陇西三李&
&&&&陇西名下的历史文化名人,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据研究人员考证,&仅唐一代近三百年间进入朝仕的陇西文人才士就难以记数,可以说像陇西这样在历史上给国家直接或间接输送众多人才的地方,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陇西文史稿》称之为&陇上文化鼎冠中华&。
&&&&中国文学史上的&陇西三李&&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都是陇西县人。在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称&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唯《莺莺传》及李朝威《柳毅传书》而已&&&对陇西籍传奇作家的文学成就有很高的评价。
&&&&据《陇西史话》记载: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杂曲话本。这个诞生于中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代表了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的最高成就;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形象地揭示了月下老人的来历。
&&&&以讽世小说著称的作家李公佐,元和中曾任江西从事。他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等。其中《南柯太守传》记述了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被邀入&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内大治。不料与邻国发生战争,紧接着公主去世,国王将他遣返故乡。这时他被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人生原来不过如此而已。
&&&&除了&三李&以外,今陇西地还曾经出过众多名人,如汉医术方士封衡,与华佗齐名,著几本医书等。汉右将军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战功赫赫,都是著名军事人物。
(责任编辑:陇西网)
陇西人打造的央视电影《蝶舞青山》
《蝶舞青山》剧照&
导演王旻极和编剧田世荣在一起讨论剧情
导演与编剧相关资料
王旻极,甘肃省陇西县人,198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多年来在兰州电影制片厂从事影视创作工作,现为甘肃敦煌影视文化中心副主任和兰州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十几年来,他参与拍摄了《歪打正着》、《大话西游》、《小村无故事》、《这女人这辈子》、《男婚女嫁》等10余部电影故事片,其中《男婚女嫁》荣获1996年度华表奖。此外还参与拍摄了《小屋的主人》、《黄沙下边是沃土》、《望子成龙》、《走过海岸线》等8部64集电视剧。他每年都参与1至2部影视剧的拍摄工作,在多年的专业实践中积累了策划、创作和运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田世荣,甘肃省陇西县通安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曾在甘肃农垦工作10余年,现供职于甘肃某媒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诗刊》、《星星诗刊》、《飞天》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出版有诗集《红柳花开》《钟声与记忆》和长篇小说《生死魔谷》。《蝶舞青山》是其第一部被搬上荧幕的作品。
主演陆特丹(饰林水蝶)
电影故事片《蝶舞青山》根据田世荣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主要讲述了林水蝶和刘山菊两名农村妇女在生育、致富、人生价值等观念的强烈反差和由此引发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到最终实现和谐相处的故事,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情节曲折,故事感人,时代感强的主旋律影片。
高清数字;声音制式:5.1&;幕幅:16:9
2006年4月2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核通过《蝶舞青山》电影剧本,同时下发该片立项通知书和摄制许可证;2006年5月8日,北京鼎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兰州电影制片厂签订投资拍摄协议,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资协拍;2006年5月10日,由北京电视台、兰州电影制片厂等影视单位相关人员及北京、青海、甘肃、内蒙等地演员组成的摄制组进驻甘肃徽县农村进行前期拍摄;2006年7月在北京完成后期制作;2006年10月18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核发国内外公映许可证;2006年第12期国家《电影》杂志&权威发布&台发布,该片正式在全国各地电影院线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及各地电视台播映。
首次播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HC影院2007年4月17日21:00黄金时段首播,之后在CCTV-6及全国各地电影院、电视台播出。
2006年6月以来,电影《蝶舞青山》引起中央及省地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口报》、《中国电视报》、《电影》杂志、《大众电影》、《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农民报》、《西部发展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兰州晨报》、《甘肃人口》、《西部商报》等23多家报刊及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广播网、中国人口网、原创中国网、电影社区、网易、新浪、西北网、甘肃政府网、甘肃新闻网、甘肃人口网、甘肃文学网等近百家网站给予宣传报道,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该片被列入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2006年十件大事之五。
2007年荣获甘肃省人口学会第五届甘肃省人口文艺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12月荣获甘肃省文联、甘肃省电影家协会第二届甘肃电影&锦鸡奖&最佳数字电影奖。
被《甘肃日报》等媒体誉为&市场买账,群众叫好&的优秀影视作品。
影片名称:蝶舞青山(英文名称:A Butterfly Mount)
公映许可证号:影映数字[2006]第082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
影片排次号:
来源:陇西网
陇西人打造的央视电影《蝶舞青山》
《蝶舞青山》剧照&
导演王旻极和编剧田世荣在一起讨论剧情
导演与编剧相关资料
王旻极,甘肃省陇西县人,198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多年来在兰州电影制片厂从事影视创作工作,现为甘肃敦煌影视文化中心副主任和兰州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十几年来,他参与拍摄了《歪打正着》、《大话西游》、《小村无故事》、《这女人这辈子》、《男婚女嫁》等10余部电影故事片,其中《男婚女嫁》荣获1996年度华表奖。此外还参与拍摄了《小屋的主人》、《黄沙下边是沃土》、《望子成龙》、《走过海岸线》等8部64集电视剧。他每年都参与1至2部影视剧的拍摄工作,在多年的专业实践中积累了策划、创作和运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田世荣,甘肃省陇西县通安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曾在甘肃农垦工作10余年,现供职于甘肃某媒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诗刊》、《星星诗刊》、《飞天》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出版有诗集《红柳花开》《钟声与记忆》和长篇小说《生死魔谷》。《蝶舞青山》是其第一部被搬上荧幕的作品。
主演陆特丹(饰林水蝶)
电影故事片《蝶舞青山》根据田世荣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主要讲述了林水蝶和刘山菊两名农村妇女在生育、致富、人生价值等观念的强烈反差和由此引发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到最终实现和谐相处的故事,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情节曲折,故事感人,时代感强的主旋律影片。
高清数字;声音制式:5.1&;幕幅:16:9
2006年4月2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核通过《蝶舞青山》电影剧本,同时下发该片立项通知书和摄制许可证;2006年5月8日,北京鼎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兰州电影制片厂签订投资拍摄协议,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资协拍;2006年5月10日,由北京电视台、兰州电影制片厂等影视单位相关人员及北京、青海、甘肃、内蒙等地演员组成的摄制组进驻甘肃徽县农村进行前期拍摄;2006年7月在北京完成后期制作;2006年10月18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核发国内外公映许可证;2006年第12期国家《电影》杂志&权威发布&台发布,该片正式在全国各地电影院线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及各地电视台播映。
首次播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HC影院2007年4月17日21:00黄金时段首播,之后在CCTV-6及全国各地电影院、电视台播出。
2006年6月以来,电影《蝶舞青山》引起中央及省地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口报》、《中国电视报》、《电影》杂志、《大众电影》、《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农民报》、《西部发展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兰州晨报》、《甘肃人口》、《西部商报》等23多家报刊及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广播网、中国人口网、原创中国网、电影社区、网易、新浪、西北网、甘肃政府网、甘肃新闻网、甘肃人口网、甘肃文学网等近百家网站给予宣传报道,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该片被列入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2006年十件大事之五。
2007年荣获甘肃省人口学会第五届甘肃省人口文艺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12月荣获甘肃省文联、甘肃省电影家协会第二届甘肃电影&锦鸡奖&最佳数字电影奖。
被《甘肃日报》等媒体誉为&市场买账,群众叫好&的优秀影视作品。
影片名称:蝶舞青山(英文名称:A Butterfly Mount)
公映许可证号:影映数字[2006]第082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
影片排次号:
来源:陇西网
24岁房地产老板遇害案陇西开庭
本报讯 就因为一只打火机,今年刚满20岁的康云纠结两个老乡将24岁的陇西某房地产老总李昇用刀捅伤后致其死亡。日,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陇西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最后,合议庭认为本案案情重大,需要提交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审判长宣布此案将择日宣判。
  凌晨发生命案
  日凌晨2时许,康云、刘斌、康明三人在陇西县一足浴城消费完准备结账时,康云发现自己的打火机还在刚才消费的包厢内,就在康云返回包厢拿打火机时,与已经在包厢内消费的李昇发生口角。
  随后,康云叫来刘斌和康明,将李昇堵在包厢内进行殴打,李昇夺门逃避殴打后,康云、刘斌、康明继续追打,在追打的过程中,康云掏出随身携带的单面刀将李昇左大腿处捅伤。李昇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李昇系锐器致左股动脉破裂失血死亡。随后,康云、刘斌、康明先后被警方抓获。
  在当日的庭审上,公诉人就此案向法庭提交公诉:被告人康云、刘斌、康明无视国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致人死亡,后果严重,其行为违反《刑法》规定,3被告人系共同犯罪,均应数罪并罚。
  受害人父母要求重判
  在庭审前夕,记者在法院门口见到了死者李昇的父亲李俊。说起儿子,李俊泪如雨下。李昇是李俊唯一的儿子,前几年从部队复员回家。2004年创办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正在事业发展时,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对于李俊来说,中年丧子的悲痛让李俊无所适从。在法庭上,李俊夫妇数次痛哭。
  李昇的父母及其代理人认为,康云等3名被告实施连续殴打追杀受害人的行为,主观方面就是要剥夺受害人的生命,其出发点就是为了杀人抢劫。应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并向3名被告提出了100万元的经济赔偿。
  最后,主审法官宣布合议庭认为本案案情重大,需要提交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因此,审判长宣布此案将择日宣判。
敬老院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策划书1. 活动背景:&&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全身心的爱着我们,教会我们做人做事,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和温暖,步入老年之后,年迈体弱,孤独多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他们,应得到我们及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关爱老年朋友,更是义不容辞的。2. 活动名称:暖冬之旅----走进陇西敬老院3. 活动主题:&心连心&弘扬中华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和老人们心连心!4. 活动主办方:陇西大学生志愿者5. 活动地点:陇西敬老院6. 活动时间:1月14号下午12点鼓楼处集合,敬老院活动时间为1点到4点7. 经费来源:各部门志愿者集资(1月13号上午10点鼓楼处集合并商议集资)8. 活动的目的及意义:(1)为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们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大学生的朝气和社会的温暖。(2)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家了解社会,关注这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3)唤起社会的老龄意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对老人尊敬关爱意识。二、活动的具体内容1.前期组织:&&& (1)提前联系好敬老院,取得对方负责人的信任和工作上的支持和相互配合,以便于定期开展活动。(已经商议好)& (2)志愿者招募:进行培训 。(3)制定出时间安排计划,为每一位志愿者划分责任,形成系统的志愿流程。&& 去敬老院前一天由各部门负责人联系志愿者,到下午5点确定好志愿者人数,以及各部门人员会才艺表演的提前说明早上10点个部门骨干需再次确定志愿者人数,下午12点所有参与活动的人员鼓楼处集合 12点30出发前往位于南门处的陇西敬老院2.时间安排。(暂定为1月14号下午1点到4点)3.活动项目:打扫卫生(具体由实践部负责),陪老人聊天(具体由秘书处负责),文艺表演(具体由外联部负责),为老人拍照,最后合影结束(具体由宣传部负责)(1)志愿者2人为一组为老人做家务(具体听清洁阿姨分派),陪老人聊天回忆美好的往事和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注意倾听,与老人聊天时避免一些有碍老人情绪的话题,另外,主动开启话题,避免冷场。(事先挑选有这方面潜质的志愿者)(2)与老人们下棋、打牌等娱乐活动。(依照不同老人的性格组织相关活动)(3)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表演节目、开联欢,进行一些适合老年人朋友的小游戏。(4) 每个同学去收集一些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笑话。收集一些冬天的健康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介绍一些方便实用生活小窍门和健康知识。(5)谈谈最近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内和国际的新闻及有趣的新闻 。 &(6)全部活动结束后,活动参加者和老人告别,并合影留念。5.活动经费:为老人买些新鲜水果,牛奶,水果糖等。(100元)冲洗照片等(50元)活动后的心得记录成册以供宣传(50元)合计200元。6.事后总结记录:(1)每次活动都要记录下进程和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调整。(2)将进行志愿者的考核,奖惩和优秀志愿者的选拔,使志愿活动规范化。7.成果展示:&(1)制作本次活动的照片集锦以供宣传。(2)将活动照片和优秀文章上传至陇西人人小站。三。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人员必须准时在指定地点集合,必须服从安排,有特殊原因无法参加者,请及时转告所属部门的负责人员。(2)各项活动开展落实到具体人,分工明确。(3)实践活动人数为十到二十人。若有文艺节目表演人数不定。(待定)(4)与敬老院的负责人协商好各项工作的开展所需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老人的平时爱好,习惯,性格,有什么病情或者需要机会的。(5)进入敬老院,见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与老人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要引导老人多讲述他们的往事。 清扫房间时一定要将物品放回原处,不要改变它们的原来布局。(6)有些老人年纪比较大,会有老年痴呆的症状,老人可能会说些听不懂的话,大家只须答应。老年人可能会有耳背的,大家注意说话速度。(7)文艺演出中老人安全问题以及天气变化情况要注意。(8)对于天气情况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带伞),若天气恶劣而改变计划,将会及时通知。对于突发事件(比如老人昏倒,或者感觉不舒服)等,能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需要志愿者有基本的医疗常识。&& 注意:我们不仅仅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中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点头就能表达出意思、意愿或想法。对待老人,我们更要真诚地、耐心地、热情地服务他们。 && 1、表情。时刻保持面带微笑。初次见到老人,亲切的招呼:&爷爷、奶奶们好!&&& 2、身体语言。身体与老人保持平衡或弯下腰交流。说话时,眼睛要看着老人(建议看鼻尖),或时不时的点头,表示认同老人说的话,不要冒然的打断,还可握住老人的手、拍拍老人的肩等等。 && 3、聆听。老人的性格也不一样,有的忧郁,有的沉迷往事,有的唠叨,有的爱发号司令,有的爱交际&&要耐着性子去听老人说话,理解老人想表达的意思。注意老人的表情、语气、身体语言,要多听,少发表意见。 & 4、话题。如何展开话题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义工不知道开口去说些什么,认为很难。根据个人经验,我觉得有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易于大家学习。也就是要多问!先问些简单的问题。问问老人姓什么,怎么称呼?在这里生活习惯么?在这里生活多长时间了?然后问深入一些。比如,每天都做些什么?平时有哪些人来看您?喜欢看电视么,哪些频道?&&由浅入深,慢慢发现老人的喜好。比如有老人爱说自己的孙子如何可爱调皮,那我们可以多问问老人孙子的一些情况,这时老人会很兴奋的。要&投其所好&的问,避免问一些老人比较敏感、不喜欢的话题。(陇西具体有4家敬老院,陆续会联系好,希望回陇的大学生会积极参与)
陇西网两岁啦!
【陇西网】求素材,求投稿,求文学创作,求……
不要视为广告贴,因为稿源是网站生存的依靠,有了稿源,才有咱们小站转载的东西啊!哈哈哈!&来稿只要与陇西有关,文体不限,字数不限。&联系QQ:&&
陇西ROOM乐队贺岁档-结局
拥有梦想,就拥有希望,陇西一中room乐队!
求关注,求投稿
陇西家乡站期待大家的来稿。。。。
陇西站期待大家的投稿——韩亚宏
人啊!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故乡山水,最想吃到的是故乡饭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想做到的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 近几年来,我家乡的诸城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美好家园,道宽楼列,交通井然,厂繁商荣,,成为镶嵌在黄土大地上的一颗耀眼明珠,经济腾飞的一条巨龙,改革开放的一块样板,引来全国各地无数人来参观、访问、考察、研讨、学习。
&&& 人说:&陇西能人多&。陇西历来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文化大县,李氏故里。李白、李世民、李广、李贺等一大批文人志士,在提高了陇西知名度的同时,也为陇西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离家有千里之遥,但是心是和家乡息息相通的,陇西在中国的文化边疆地位,使我们在外的人引以为荣。家乡各行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们每个在外游子的骄傲。
我期待这更多陇西人的投稿。家乡站需要你们。。。
本土品牌 大胡子腊肉
陇西腊肉历史悠久。据《陇西县志》记载,陇西腊肉腌制约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制作陇西腊肉宰杀的生猪主要来自漳县、岷县一带的蕨麻猪,加上盐、花椒、小茴香、姜皮、桂皮、大香等 10 多种佐料腌泡和太阳暴晒而成的肉,色美味鲜、风味独特。 一般家庭在腌制的时
  陇西腊肉历史悠久。据《陇西县志》记载,陇西腊肉腌制约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制作陇西腊肉宰杀的生猪主要来自漳县、岷县一带的蕨麻猪,加上盐、花椒、小茴香、姜皮、桂皮、大香等10多种佐料腌泡和太阳暴晒而成的肉,色美味鲜、风味独特。
  一般家庭在腌制的时候是把肉晾去水分之后,放上各种调料,挂在屋檐下,让太阳晒晒,等差不多了收到屋子里,挂着慢慢吃。而专门做腊肉的大户就不是这么做了。他们都有很大的窖,大约要7-8米深,把生肉在窖里整整齐齐地摆一层,然后把调料撒一层,当然撒调料也是有讲究的,而不是随便撒在肉上。如此反复,直到把窖装满。
  在做腊肉的时候,煮肉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艺。首先,这腊肉不是煮的,而是蒸。要用一种特殊的锅&&&带锅(在陇西外很少看见过),放上蒸笼,整块肉放在上面蒸。等肉熟了,就摆在木案上出售。这时的腊肉看起来非常好看。用刀割一片,看起来是透明的,口感特别好。
  历史上,陇西腊肉就驰名陇上,远销兰州、新疆、西安等地,经久不衰。改革开放以来,陇西腊肉得到了突破性发展。如今,在陇西县的大小街道和市场上,腊肉如遍地珠玑一般,那时高时低、时远时近、时粗时柔、时说时唱的叫卖声,合成了美妙动人的叫卖曲。腊肉摊上食客满座,生意兴隆,处处香味喷鼻买,撩人胃口,令人垂涎欲滴,在陇西及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的&大胡子&腊肉,便是其中的一家。
  &大胡子&腊肉的主人叫郭陇陇,今年39岁的他已经有了20年经营腊肉的历史,其实这样的历史在他家还不算长,从他爷爷经营腊肉时算起,他家腌、煮、卖腊肉的时间已超过百年,从那时到如今,已经有很多经营作坊销声匿迹或改做其他经营,但&大胡子&腊肉却越做越大,从摆摊买卖到有了自己的铺面、有了自己的品牌。在位于陇西县巩昌镇的陇西风味小吃城,虽然有众多的腊肉经营摊点,但&大胡子&腊肉铺前总是人最多,卖得也最快,常常是不到上午11点,当天蒸煮的腊肉就已销售一空,他经营的腊肉,和他的&大胡子&品牌一起,从陇西走向了大江南北。当问起成功的秘诀时,郭陇陇对&秘诀&二字不置可否,他说,除了&诚信&之外,他也说不上自己有什么秘诀。
  从他爷爷经营腊肉开始,这两个字就成了他家的传家宝,每年从收购生猪到屠宰,从选肉到腌制一直到精心蒸煮,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正是凭着这样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他家的腊肉经营才能这样一路走来。对于先人的经营方式,郭陇陇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说,要卖给别人吃,首先心想的就是做给自己吃,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赢得更多的回头客。每天人来他这儿,卖肉多一二两,夹馍多夹一两片肉,表面上看虽然吃亏了,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不短斤少两的诚信,换来的是人心,赢来的是市场。他经过多方考查、引进设备,将火腿切割成食用方便条,在保持原样的基础上,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人们的火腿不好切割的难题。他的腊肉生意已越做越大,年销售量已超过10万斤。
  今年以来,郭陇陇两上浙江金华,考察包装技术,为自己的腊肉开发出了全新的包装,更方便远行的人携带;眼下,他已着手将自己的&大胡子&作为商标注册,使这一陇西民间的腊肉品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陇西腊肉的一大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天下李氏寻根陇西 李家龙宫烁古耀今
在中国鼎盛的大唐时期,「李」姓贵为国姓。从古至今,李氏英才济济,文臣武将、大儒名士不胜枚举。李耳、李斯、李广、李渊、李世民、李白、李商隐等这些古代贤能早已名垂千古,但千年之后,李氏俊杰依然根深叶茂:近现当代世界各地的李姓政治家,有目共睹,
在中国鼎盛的大唐时期,「李」姓贵为国姓。从古至今,李氏英才济济,文臣武将、大儒名士不胜枚举。李耳、李斯、李广、李渊、李世民、李白、李商隐等这些古代贤能早已名垂千古,但千年之后,李氏俊杰依然根深叶茂:近现当代世界各地的李姓政治家,有目共睹,海内外的李姓实业家更是多如繁星。今年初,更有李姓港商豪投13.5亿元,开发天下李姓发祥地─甘肃陇西的李氏文化产业,本报记者日前即走访了这座位于陇西县的李家龙宫(即李氏祠堂),一探李家传奇。
据考,甘肃陇西为天下李氏的发祥地。陇西,指陇山以西,而陇山即今日宁夏的六盘山。李家龙宫(即李氏祠堂)遗址位于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据史书记载,李家龙宫始建于唐初,为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笔亲书而闻名天下。
食李活命遂改李姓
史载李氏血缘始祖为皋陶。相传黄帝五世孙皋陶出生在曲阜偃地,得偃姓,帝尧时担任国之刑狱大理,因断案有方而子孙世袭大理职务,以官名命族,是为理氏。商末理氏后裔理徽,因执法刚正不阿,被纣王处死。其妻契和氏带幼子利贞出逃避难。母子俩钱粮不继,饥渴交困,幸逢李树果熟之季,二人摘李充饥,得以活命。因不忘活命之恩,于是改理氏为李姓,并在今日甘肃陇西县定居。理利贞遂为李姓之得姓始祖。从此李氏世代繁衍,以至成为中华第一大姓。
陇西李氏的始祖为李崇,乃秦国陇西首位郡守,住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从此以后,李氏在广大的陇西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天下李氏的堂号,多称陇西堂。
李家龙宫几度哀荣
唐太宗李世民很重视在李氏的发祥地陇西建立宗祠庙,意在光显祖宗、威镇远方,并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匾额,钦准皇家子民及当地官员前来祭拜。李家龙宫坐北朝南,建筑面积广达2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宫廷式建筑,不但规模大,且规格高。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根深叶茂。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陇西李氏曾多次大举渡江南迁,遍布各地。李家龙宫几经战祸动荡,数度遭毁,化为废墟。其中最早的一次毁于唐末,明朝万历年间,陇西知县李汝相倡导集资重建,以后又数度遭毁,清末民初,李氏子孙陆续增建,但均未能恢复旧貌。时至今日,李家龙宫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上一片瓦砾,有的地方竟厚达十米,当地人称为「瓦碴坡」,但当年的辉煌和鼎盛仍可窥一斑。
李满天下贡献不凡
在李家龙宫中,一面铜制巨型家谱十分引人注目,凡到此祭祖的李氏后裔,必会仔细地从中查寻自己的根。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曾自豪地写出「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的诗句。记者发现港人「李嘉诚」也赫然谱上,他是李崇(家谱中可考的李氏第一人)第102代孙,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则为103代孙。
李唐王朝开疆拓土,影响遍及欧亚大陆。李氏父子分封神州各地,「陇西堂」从此遍布四海。于是出现了「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在中国可考的9,000多个姓氏中,李氏人口达一亿之多。在海外,李氏更是遍布全球。
13.5亿修复李家龙宫
在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中,李家龙宫中的塑像、壁画被破坏,龙宫所保留下来的建筑变成教室和办公室以及学校仓库。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如今的李家龙宫仍然被学校包围着。
几经变迁龙宫变学堂
2002年,陇西县对尚存的11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近年来,相继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美国、荷兰、印度尼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李氏组织、族人10万多人次到此旅游观光、寻根祭祖。中国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国家统计局长李德水等,也曾到李家龙宫寻根观光。在龙宫墙上,有一幅在「文化大革命」中免遭浩劫的壁画,记载着李家龙宫当初的兴旺。
近年来,港、台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到陇西寻根的李氏华人逐年增加。经过探根、认寻、他们均称根在陇西,共同尊陇西郡为郡望,唯一的堂号是陇西堂。部分李家子孙更出资修缮祠堂,如香港老人李炬能前来参观时,发现龙宫前的钟楼和鼓楼已经被毁,当即决定捐资20余万元修复,此工程将于近期完工。今年年初,福建籍实业家李龙官旗下的港资企业注入13.5亿元,做为陇西李氏文化产业综合项目的开发资金,其中项目前期3.5亿元用于修复李家龙宫,建设李氏文化博览馆、龙宫步行街和龙宫广场等,该工程定于明年下半年竣工。
曾贵为国姓李氏皆龙子龙孙
李氏的大发展,起于唐朝。唐朝李姓当权,把有功元勋诸将都赐为国姓&&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振兴百业,同时也十分关注姓氏传统。他在诏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编纂《氏族志》时,曾收集全国氏族家谱,鉴别世系。唐太宗将天下氏族分为上上、下下九等,李姓为上上国姓。与此同时,唐太宗又诏令天下,定李姓的郡望为陇西,举国上下李氏至尊为荣,同为陇西籍,共奉「陇西堂」。唐初,李渊为稳固江山,召令陇西李氏到全国各地任郡守、侯主等职位。唐末,因为战乱,为避祸端,李氏开始大规模南迁。
显赫一时声望远播
据史料记载,李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建有大成、西凉、唐朝、后唐、南唐等12个政权,称帝者58人。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贞观、开元之治,堪称中国封建王朝的极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声望远播的一个朝代。至今,世界各国的华人聚集地都被称为「『唐』人街」,可见其影响的深远。唐朝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巨大的政治影响,在中国史上唯有李氏一族。曾有人追溯李姓之源,不禁慨称:皆龙子龙孙也!
李家龙宫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有海外的李氏华人前来祭祖时,都令他们感叹非常。尤其是一些老者,他们会在先祖们的塑像前长跪不起,百感交集,磕破额头,老泪纵横。
08全球祭祖大典
甘肃省于1992年正式批准同意修复「陇西堂」,同年成立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因当初李家龙宫被学校所占,「陇西堂」选址在不远处的仁寿山。陇西堂依山附势、顺山而建,但因陇西县地处西北内陆的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李家龙宫的修复工程进展缓慢。
同样身为李氏子孙的甘肃省旅游局局长李文卿,亦十分热衷于促进李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他表示:陇西李氏是与甘肃「敦煌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天水伏羲文化」并列的甘肃四大名文化之一。陇西堂也是天下李姓的根基所在。陇西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甘肃省将着力打造陇西的李氏寻根文化游,将陇西李氏文化发扬光大,并热烈欢迎海内外的李氏同胞探访故地,寻根问祖。据悉,待2008年李家龙宫修复工程完工后,预计将于农历八月十五举办全球李氏祭祖大典。届时将邀请海内外李氏华人前来祭祖、观光。
龙根进龙宫龙官修龙宫
在李家龙宫,呈列着一根形态逼真的树根「龙」。据当地旅游局局长张国柱讲:这棵根雕浑然天成,未有丝毫的人为加工。一九九七年,在陇西县筹办「李氏文化旅游节」前期,当地一棵大树突遭雷击,一条长达八米的龙形树根破土而出。当地一村民发现后,将其运回家,但家中一月内连遭事故,此事一时在村民中广为流传。当地旅游局工作人员得知后,将树根送进了李家龙宫。当地民间传言:「龙根进龙宫,龙官修龙宫,天遂人愿。」
陇上奇人--“蝇头小楷”谢治国
谢治国先生与其15米微型楷书长卷《经卷集》 初见先生的 三毫米 微型书艺,除了惊诧还是惊诧。在放大镜之下,是经典之瑰宝,是微型之艺术,更是先生呕心沥血之结晶。寂静的书房只有一床二桌三凳,桌上墙上皆是先生的作品,诉说着对书艺的不懈追求和人生的信念
谢治国先生与其15米微型楷书长卷《经卷集》&&
初见先生的三毫米微型书艺,除了惊诧还是惊诧。在放大镜之下,是经典之瑰宝,是微型之艺术,更是先生呕心沥血之结晶。寂静的书房只有一床二桌三凳,桌上墙上皆是先生的作品,诉说着对书艺的不懈追求和人生的信念。榜书、行书、蝇头小楷、微型书法均是体力、脑力、勤奋三者结合之艺术,从先生执着不懈的追求,真正体现出是一位陇上兢兢业业的搞创作的奇人。
谢治国先生,字子平,1940年生于陇西城关大树巷。先前就读甘肃农业大学,因父逝而辍学,后凭刻苦自学,考取了中医师证,从此一生为乡村医疗服务。岐黄济世之余,握管弄墨,长醉于心。先生是农民的儿子,生活在农村,艰苦坎坷的农民生活,培养了他一生不嗜烟酒麻将之类的勤俭品德。&剑锋磨砺出,梅香苦寒来。&先生自幼爱书艺,自学其法。为今天的砚田硕果定下了良好的基础。
先生现已书艺为主,在书坛任中国书法家学会理事、西安于右任常务理事、中国文人书法家学会会员、华夏京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被评为特级书画师。先生五十年如一日,事岐黄济世,翰墨养年,蝇头、微型各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共600多万字。微型书《儒林外传》、《老残游记》各一部共六十多万字。蝇头、微型书《离骚》、《九歌》、《三希堂小楷八种》、《灵飞经》、《前后出师表》、《千字文》、《洛神赋》、《正气歌》、《朱子家训》、《三字经》、《兰亭序》、《滕王阁序》、《金刚经》、《道德经》、《菜根谭》、《论语》等名篇难知其遍。长卷累累,册页积车。龙虎榜书生气象,微蝇小楷见精神。心血之注,生命之系,诸病之良药,人生之寄也。先生现集《子平诗集》六百余首。正如先生诗云:&痴迷书艺五秩颠,古今圣贤岐翰缘;重度华甲八岁小,再书四部微型现,可叹逝者如斯远,昔日顽童已霜颜;每恨银丝乱点划,浮生不容半日闲,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勤学古人难;笑对水铁纳海砚,甘为热土书山牛,拙作期盼唤艺苑,诗书觅交何思远&。先生对中华书诗艺文化视为崇高理想,为之毕生不懈追求的精神,使我十分倾佩。特拙数句望先生赐教斧正。
先生勤于效先贤,悬壶济世昼夜间;闲暇勤于砚田趣,陋室挥毫自陶然。妙手回春四十年,皱纹风霜早呈现;两鬓苍苍醉书缘,扶犁老骥志弥坚;楷书行草兰亭妍,榜书龙虎神韵见;蝇头含羞带雨露,微型超凡意缠绵,声罄葷墨任君砚,启迪后学天地宽;襟怀坦荡却烦恼,名垂书苑晟永年。
谢先生榜书作品欣赏
陇西籍歌手吕金蔓 与音乐相伴的人
一双美丽聪慧的大眼睛,一腔明亮甜美的好嗓门,一帘不甘沉寂的艺术梦,一颗善良执著的上进心。这是著名曲作 家陶思耀 先生对吕金蔓的评价。热爱音乐的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今年的元月 28 日,吕金蔓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梦归汉唐》发布会在厦门
  &一双美丽聪慧的大眼睛,一腔明亮甜美的好嗓门,一帘不甘沉寂的艺术梦,一颗善良执著的上进心。&这是著名曲作家陶思耀先生对吕金蔓的评价。热爱音乐的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今年的元月28日,吕金蔓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梦归汉唐》发布会在厦门举行,专辑的问世圆了吕金蔓的一个人生梦想。
  金蔓成长于书香门第,小时候,因为父亲在文化馆工作的缘故,使她从小受到了艺术熏陶,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她深深地喜爱上文艺,并且执著地走到了现在。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她本身的性格并不适合走歌唱道路,一路走来,只因为热爱。
  专辑耗时两年多
  2003年金蔓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的一年中收获很多,不仅在音乐的演唱方面得到了一些专家的指点,而且也参加了很多赛事。比如在第十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她获得民族组优秀歌手称号,第九届全国推新人比赛进入民族组全国十佳。2008年,金蔓参加了在日本神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音乐国际比赛,以一曲《昭君出塞》征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取得民族组二等奖的佳绩。
  《梦归汉唐》这张光盘共收录十三首歌曲,这十三首歌曲从不同角度、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全方位、立体感地展示了她演唱功底和驾驭各类声乐作品的实力。这张专辑从泉州策划、厦门设计、南京录音到北京出版,耗时两年多,实属不易。
  由于工作繁忙,金蔓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音乐上,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这张专辑就是她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慢慢做的,晚上或者假期,金蔓将一点一点业余时间拼凑起来,并请人创作词曲、录音、合成、出版审核、包装等。去年国庆假期,在老师的帮助下,金蔓到南京录歌,由于时间紧迫,在短短四天的时间内录了九首歌,这让当时负责录音的工作人员感到惊讶又佩服。
  两年多的制作过程,金蔓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资金也超出了预算,艰难的过程,让她萌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在家人、朋友、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她终究还是坚持下来了。金蔓一直说自己&太幸运了&,在专辑制作过程中,她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帮助和支持,整个过程充满了感动。
  多位名家支持鼓励
  老师告诉过金蔓,一个成功的歌唱者要具备三个力:亲和力、感染力、震撼力。金蔓说她现在只能做到亲和力,至于感染力和震撼力,她自己也不知道,还需要听众的评判。和一些专业的歌手相比,或许在唱功上还有一些瑕疵,但是她更注重的是歌曲的意境,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神韵飘香》赞美中华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金蔓说这首歌是她写给家人的。金蔓的父亲、姑姑等都是书法爱好者,写得一手好字,专辑封面&梦归汉唐&这四个苍劲有力、挥洒飘逸的字就是金蔓父亲亲笔题写的。
  上个世纪以《莫愁啊莫愁》、《中国的土地》享誉海内外的陶思耀老师,很少轻易将自己的作品授权给歌手演唱。面对曾获得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优秀奖、如今对演唱事业依然执著的金蔓,为了扶持和帮助基层的歌手,陶老师还是同意让金蔓试试。当作品《旗帜》在南京录音时,陶老师亲自去录音棚监棚,想听听金蔓究竟能唱到什么程度。作品开始缩混了,陶老师有些坐不住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大声地问录音师:&这是她唱的吗?&录音师告诉他&是的,没问题&。显然,陶老师对金蔓的演唱效果是肯定的。后面就有了陶老师的第二首作品《走向新辉煌》让她在录音棚里唱开了。不难看出,陶老师对金蔓今后的演唱生涯是充满殷切期待的。
  专辑在制作过程中,还得到了音乐制作人周宁川和策划熊初保的大力帮助。在录音过程中,周老师想方设法将歌手的演唱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对每首歌曲的情感处理,都提出创造性见解,从而为专辑精良的声音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追求真善美的心不会变
  光盘的成功推出,金蔓个人无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无数的心血。光盘的成功出版,与众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密不可分。
  艺无止境,在事业和工作中,金蔓都是佼佼者。在自己的心灵独白中,她写道:&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度过了近十个春秋,很享受这十年带给我的成绩,有音乐相伴,孤独已成习惯&&没有后悔自己在逝去的岁月里流过的汗与泪。经常会回忆起在音乐学院住地下室时的幸福、迎风骑单车去家教时的轻快、一次次比赛场上的进与退的抉择&&曾经懵懂,而今我感受到了真善美三个字的真谛,并且深深体会到融入人生的音乐,区别就在于游荡在尘世间的心是否依旧&&&
  阳光总在风雨后,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预备着的,&《梦归汉唐》专辑&只是金蔓歌唱生涯中一个已过的里程碑。我们期待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
陇西秦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为了防止北方匈奴族的南下,北方的赵国、燕国、秦国都修筑了长城。甘肃境内的长城是秦昭襄王时期,约在公元前 272 年前后开始修筑的。西端起自现在的岷县、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静宁进入宁夏,再到甘肃镇原、环县、华池与陕西的秦长城相接。
&&&& 战国时期,为了防止北方匈奴族的南下,北方的赵国、燕国、秦国都修筑了长城。甘肃境内的长城是秦昭襄王时期,约在公元前272年前后开始修筑的。西端起自现在的岷县、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静宁进入宁夏,再到甘肃镇原、环县、华池与陕西的秦长城相接。
&&& 陇西境内的长城是由渭源县郑家坪村段家岔进入陇西北方向的德兴阴山,经福星、高塄、云田、渭阳,从和平乡的沙川里入通渭县四罗坪,全长130多华里。遗址沿梁傍崖,蜿蜒起伏,断断续续,残缺不全。沟谷地带经多年水蚀风剥,遗迹消失;沿山梁地段遗迹明显,夯筑的土层清楚,走向脉络清晰可见。福星乡马莲岘到鱼家咀俗称长城梁,为战国时代筑的秦长城遗址,长约15华里,残垣高1&&2米,顶部宽约1&&4米,基部宽6&&9米,两侧有壕沟,共宽50米,遗址中有大量绳纹板瓦、筒瓦、盆、砖罐等残片。
&&& 距县城东北约百里的乌龙沟长城遗址,墙土呈黑褐色,犹如乌龙,翻山越岭,蜿蜒于山峦之间,雄伟壮观。
&&& 秦长城对防御匈奴的侵扰,保障边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象征。&&
陇西最耳熟能详的迷胡剧《怕老婆顶灯》
人 物 赌博汉(小丑)、四姐娃(小旦)、王 妈(妖旦) 赌博汉( 快板 ) 正月里,笑哈哈,缎小帽子一把抓,钱褡子搭上去赌博。 赌博汉,除了赌博没事干。 上街里跑,下街里窜,看见人家点灯盏, 咱在这里干撩乱。人家五百我一串, 人家的五百上串了,咱的一
赌博汉(小丑)、四姐娃(小旦)、王妈(妖旦)
赌博汉(快板)
正月里,笑哈哈,缎小帽子一把抓,钱褡子搭上去赌博。
赌博汉,除了赌博没事干。
上街里跑,下街里窜,看见人家点灯盏,
咱在这里干撩乱。人家五百我一串,
人家的五百上串了,咱的一串不见了。
乞而巧,巧而乞,拾了个狗骨头支成腰。
咱两个蹴下就过卯,今日个觉着事不巧,拾着起来往外跑。
一跑跑着华家岭,北风吹着冷的紧。
帽儿抹下当护心镜,打听马营远吗近。
马营山,多见烟雾少见天。
走路过了甘草店,狗把裤儿过咬烂。
大嫂子,借过下你的针和线,把我这裤儿撩红圈(缝补好)。
十八的姐姐儿门前站,白白的手儿纳鞋扇。
红红的嘴,捋麻线,她爱我,咱情愿。
叫着进去擀了一顿细溜溜的臊子面,一顿吃了七盆八瓦罐。
走了个州,跨了个县,肚子里的疙瘩还没散。
把我的裤带都挣断。
(白,叫板)说说话话,还是回家着好。还有两句小曲,就给他
唱上着走呀!
(唱〈岗调)〉
一去一去二三里,烟囱烟囱四五家。
亭台亭台六七座,八九八九十枝花。
唏哩哩,刷啦啦,转过湾儿到我家。
(白)喂,当家的开门来。
四姐娃(〈快板〉)
洗锅哩,抹灶哩,抹布遗着门道里。
听见门外人叫哩,尿尿憋得跳弹哩。
一奔子跳着停院里,手捂住着乱冒哩。
有人没人过尿哩,还说娃娃们胡闹哩。
(白)噢哟,原来是当家的回来了。
赌博汉(白)是,我回来了。
四姐娃(白)你把卖下鸡儿的钱呢?
赌博汉(白)你没过手巾,哪里装下盐哩!
四姐娃(白)我问你把卖下鸡儿的钱呢?
赌博汉(白)我见哩!
四姐娃(白)你见谁呢?
赌博汉(白)我见你大哩,还见谁哩?
四姐娃(白)你见我大,你给买了啥?
赌博汉(白)我把你大请着吃了一顿么。
四姐娃(白)你给我大请着吃了点啥?
赌博汉(白)白白的,圆圆的,中间一点红红的。
四姐娃(白)吾是个啥?
赌博汉(白)你猜?
四姐娃(白)点心。
赌博汉(白)不是的。
四姐娃(白)馒头。
赌博汉(白)难受,难受是难受,我才难受呢。
四姐娃(白)这么是个啥?
赌博汉(白)你猜不着,我给你说,唔,是婆娘家洗脸用的洋胰子。
四姐娃(白)你别胡说了,把卖下鸡儿的钱拿来。
赌博汉(白)我还见了个&&
四姐娃(白)你见了个谁?
赌博汉(白)我还见了你娘家里的哥哩。
四姐娃(白)你给我哥买了点啥?
赌博汉(白)你哥哥牙扳好,我给买了点一拧拧,一串串一把抓的吾个东西么。
四姐娃(白)吾是个啥?
赌博汉(白)你猜!
四姐娃(白)麻花吗?
赌博汉(白)不是的。
四姐娃(白)凉面吗?
赌博汉(白)不是。
四姐娃(白)到底是个啥吗?
赌博汉(白)你猜不着,吾是出鼻骡子带的裹梁子。
四姐娃(白)我哥是吃裹梁子的吗?你把我卖下鸡儿的钱拿来。
赌博汉(白)老实给你说,今天手气不好,给输光了。
四姐娃(白)输了,要过年哩,你给咱买点面哩吗?
赌博汉(说快板)
苞谷面粗白面细,豌豆面吃上爱放屁。
糜面谷面一样甜,荞面馓饭吃去黏。
四姐娃(白)你买点菜哩吧!
赌博汉(说快板)
菠菜灰性葱又辣,想吃豆芽费嘴巴。
今天的白菜卖了个完,苴莲吃时怪费盐。
四姐娃(白)你给咱买点肉哩吗?
赌博汉(说快板)
羊肉膻气牛肉丸,想吃猪肉没有钱。
家鸡贵,野鸡贱,鸡骨头把你的嘴扎烂。
四姐娃(白)给先人买几局纸哩吗?
赌博汉(说快板)
先人先人你休骂,今年输了着没有钱。
明年连本带利一起还。
四姐娃(白)你过咱请上门神和灶爷哩吗?
赌博汉(说快板)
门神小,灶爷大,贴上娃娃怪害怕,还是算了吧!
四姐娃(白)给娃娃买点炮杖哩吧!
赌博汉(说快板)
起火上天地老鼠窜,炮杖把娃的手迸烂。
四姐娃(白)你过咱买点香、蜡、表、纸哩吗?
赌博汉(说快板)
香怕忌风蜡怕泪,磕上个头了把觉睡。
四姐娃(白)你还睡不成哩。
赌博汉(白)还要做啥哩?
四姐娃(白)叫你顶灯哩!
赌博汉(白)昨晚刚顶过,还要顶哩?
四姐娃(白)你给我跪了,还强辩哩,顶上。
赌博汉(白)跪了就跪了(叫板)哎!
(唱〈哭五更〉)
怕老婆顶灯到一更,人家睡觉咱顶灯,头皮子顶的麻生生。
怕老婆顶灯到二更,顶得我脖子骨茹狠狠。
怕老婆顶灯到三更,红绫儿被子没粘身。
怕老婆顶灯到四更,顶得我浑身酸又疼。
怕老婆顶灯到五更,一直顶到太阳升。
叫一声大来叫一声妈,你把我拉扯到十七八。
你知道我是个褦襶货,你过我攀婆娘为什么?
(转唱〈看秧歌〉)
叫一声王妈妈,你听娃的话,
把我的老婆子劝呀劝过下呀!
王妈(说〈快板〉)
瞬着哩,涮着哩,案板上起下面着哩。
裤脚子,散着哩,裤带儿断着哩。
隔壁子赌博娃叫着哩。
(白)我当是谁着哩,才是咱的这赌博娃。我只说屁外来来,
外来来的,正月十五耍社火哩,屋里这么亮的,噢,才是赌博娃。
赌博汉(白)是我,王妈。
王妈(白你给咱做啥着哩!
赌博汉(白)我给人家顶灯着哩,王妈,你劝过下。
王妈(说快板)
王妈活了九十九,没见过地下卧死狗。
王妈活了八十八,没见过头上插大蜡。
一呼儿哈二呼儿哈,我把这大蜡取求子下。
四姐娃(白)王妈,你取不成,叫他定定儿地跪着。
王妈(接唱看秧歌)
叫一声四姐娃,你听王妈的话呀。
把你的顽荒男人,饶呀饶过下。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光耀观天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