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政府网人民医院书记 院长任免由哪个部门决定,是市政府还是区政府,是市卫生局还是区卫生局?谢谢

研究报告:• • • • • • • • • •
相关阅读:
• • • • • • • • • •东营市政协领导简历
&吕雪萍,女,1955年3月生,汉族,山东广饶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1972年3月参加工作,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东营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1972年3月至1972年12月广饶县广饶镇弓手刘小学教师;1972年12月至1974年7月广饶县大路中学教师、团支部书记;1974年7月至1981年3月广饶县朱家中学教师、校长;1981年3月至1983年2月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干部专修科政治系学习;1983年2月至1984年7月广饶县委组织部干事;1984年7月至1985年12月广饶县人事局副局长;1985年12月至1989年2月广饶县纪委副书记;1989年2月至1990年1月广饶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广饶县政府副县长;1992年12月至1993年10月广饶县委副书记;1993年10月至1995年10月广饶县委副书记、县委党校校长;1995年10月至1997年12月东营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1995年2月至1996年2月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4年9月至1996年12月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班学习);1997年12月至2007年1月东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东营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东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东营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12年3月起任现职。
王少飞,男,1956年6月生,汉族,山东广饶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1976年5月参加工作,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
  1974年5月至1976年5月广饶县花官中学民办教师;1976年5月至1979年9月广饶县花官公社团委书记:1979年9月至1981年9月共青团广饶县委常委;1981年9月至1983年4月共青团惠民地委学少部副部长;1983年4月至1984年8月共青团广饶县委副书记;1984年8月至1984年10月广饶县稻庄镇党委书记;1984年10月至1986年6月山东大学科社系政治学专业干部专修科学员;1986年6月至1986年10月广饶县农委副书记:1986年10月至1989年1月广饶县广饶镇党委书记;1989年1月至1989年10月广饶县政府副县长;1989年10月至1992年3月河口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1992年3月至1992年10月河口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河口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1993年3月至1997年12月河口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其间:1995年2月至1996年3月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1997年12月至2001年1月河口区委书记(1995年7月至1998年12月省委党校业余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1年1月至2003年2月东营市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2003年2月至2003年3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市政府市长助理;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2008年3月至2008年4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市总工会主席;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2012年3月起任现职。
&陈胜,男,1952年4月生,汉族,山东利津人,在职大学学历,1968年月12月参加工作,2001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东营市政协副主席。
1968年12月至1979年4月浙江省衢州市知青;1979年4月至1979年12月利津县陈庄公社知青;1979年12月至1985年1月利津县百货公司营业员、采购员;1985年1月至1987年7月利津县法律顾问处律师;1987年7月至1991年3月利津县司法局副局长兼县公证处主任;(其间: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华东政法学院函授大专班法律专业学习);1991年3月至1992年2月利津县政协副主席、县司法局副局长;1992年2月至1995年6月利津县政府副县长(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华东政法学院函授本科班法律专业学习);1995年6月至1998年2月东营市人民检察院正县级检察员;1998年2月至2001年12月东营市政府副市长;2001年12月至2002年5月东营市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东营市委主委;2002年5月至2005年3月东营市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省委常委、市委主委;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东营市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省委常委、市委主委,市红十字会会长;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常委、市委主委,市红十字会会长;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东营市委主委;2011年12月起任现职。
王景春,男,1953年7月生,汉族,山东利津人,大学普通班,高级工程师,1969年10月参加工作,无党派,现任东营市政协副主席。
  1969年10月至1970年10月黑龙江省嫩江铁道兵农场知青;1970年10月至1976年9月利津县农业机械厂工人;1976年9月至1979年7月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专业学习;1979年7月至1985年6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85年6月至1986年11月东营市经委经贸科科员;1986年11月至1989年11月东营市经委经贸科副科长;1989年11月至1992年1月东营市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业务科科长;1992年1月至1992年6月东营市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6月至1997年6月东营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6月至2001年12月东营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12月至2003年2月东营市政协常委,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山东省工商联合会常委;2003年2月至2012年3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2012年3月起任现职。
 张作龙,男,1954年4月生,汉族,福建仙游人,大学学历,工学硕士学位,教授,
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加入民革,现任东营市政协副主席,石油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民革山东省委委员、东营市主委。
  1974年12月至1978年3月甘肃省平凉地区汽车运输公司驾驶员;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华东石油学院矿机专业学生;1982年1月至1986年9月华东石油学院矿机教研室助教;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学员;1987年7月至1992年12月石油大学机械系矿机教研室讲师;1992年12月至1995年9月石油大学机械系副主任;1995年9月至1996年11月石油大学机械系矿机教研室副主任;1996年11月至1997年7月石油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1997年7月至1998年2月石油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民革山东省委委员;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东营市政协常委,石油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民革山东省委委员、石油大学支部主委;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石油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民革山东省委委员、石油大学支部主委;2010年12月起任现职。
&王新红,男,1964年5月生,汉族,山东莱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11月加入民盟,现任东营市政协副主席,胜利石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民盟中央委员、山东省委常委、东营市委主委。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勘察地球物理专业学生;1986年7月至1990年10月胜利油田物探研究所西部室干部;1990年10月至1996年5月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科技办公室工程师;1996年5月至1998年10月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规划计划科副科长(1993年5月至1996年7月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10月至2001年12月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科技办公室主任;2001年12月至2002年5月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科技办公室主任,民盟东营市委主委;2002年5月至2002年9月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办公室主任,民盟省委委员、东营市委主委;2002年9月至2003年2月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总工程师,民盟省委委员、东营市委主委;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总工程师,民盟省委常委、东营市委主委(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在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4月至2006年2月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总工程师,民盟省委常委、东营市委主委(其间:2005年5月进入南京理工大学火炮与弹道工程技术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工作);2006年2月至2006年5月东营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山东省委常委、东营市委主委,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总工程师;2006年5月起任现职。
张惠,女,1958年10月生,汉族,山东平度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1975年12月至1984年7月垦利县科委办事员、会计;1984年7月至1985年9月共青团垦利县委副书记;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东营分校党政干部专修科学员;1987年7月至1988年6月垦利县妇联副主任;1988年6月至1992年11月垦利县妇联主任;1992年11月至1995年6月垦利县委常委、妇联主任(1990年8月至1992年12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1995年6月至1995年8月垦利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5年8月至1997年9月市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1997年9月至1998年1月市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其间: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在省委党校第九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在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2008年1月至2008年2月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2012年3月起任现职。
韩吉顺,男,1957年2月生,汉族,山东广饶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1978年10月参加工作,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1978年10月至1982年1月广饶县李鹊公社团委书记;1982年1月至1984年7月广饶县李鹊公社党委宣传委员;1984年7月至1985年9月广饶县赵咀乡党委副书记;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广饶县丁庄乡乡长、党委副书记;1986年7月至1988年4月广饶县丁庄乡党委书记;1988年4月至1990年4月广饶县陈官乡党委书记(1989年9月至1990年6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管理专业大专班学习);1990年4月至1991年11月东营市南郊畜牧场党委书记、场长;1991年11月至1994年2月东营市南郊畜牧场党委书记;1994年2月至1997年2月东营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其间:1994年9月至1996年12月在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1997年2月至2001年1月东营区委副书记、区长;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河口区委书记;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河口区委书记,区委党校校长;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东营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副市级),河口区委书记,区委党校校长;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东营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副市级);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滨州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副市级);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东营市政协党组成员;2012年3月起任现职。
温龙亭,男,1958年1月生,汉族,山东东营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0年1月入党,现任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东营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1974年6月至1975年12月六户镇供销社职工;1975年12月至1978年2月广饶县磷肥厂职工;1978年2月至1980年1月北镇师范专科学校政治专业学习;1980年1月至1984年4月广饶县一中教师、团委书记、党校支部委员;1984年4月至1984年7月广饶县委宣传部干事;1984年7月至1988年1月广饶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88年1月至1989年2月广饶县西营乡党委副书记(挂职);1989年2月至1990年3月广饶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90年3月至1992年12月广饶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1992年12月至1994年2月广饶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4年2月至1997年1月东营市东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4年6月至1996年12月山东省委党校业余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7年1月至1997年12月东营市东营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1997年12月至2000年3月东营市东营区委副书记;2000年3月至2001年4月东营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局长;2001年4月至2001年8月东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2001年8月至2004年4月东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东营市政府市长助理、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2006年3月至2010年1月东营市政府市长助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东营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市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东营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12年3月起任现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记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谢明均-宜宾市卫生网,宜宾市卫生局,宜宾新闻网
&您的位置:宜宾卫生网 - 文章正文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记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谢明均
 来源:宜宾日报
近年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立潮头、业绩斐然。特别是在市委提出的在省次级突破战略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中更是走在了医疗行业的前例。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个凝心聚力的职工团队,更得益于有一个敢于开拓、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带头人。他就是该院的院长兼党委书记谢明均博士。近期,谢明均博士被推荐参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度医院服务&“改革创新人物”,《健康报》(日)刊登了介绍其事迹的文章,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为此,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在持续推进的公立医院改革浪潮中,谢明均院长带领着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全体职工,对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形式进行了积极的多元化的探索;充分发挥大医院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在柔性引进国家顶级医疗机构和专家的智力与技术资源,加强医院内涵能力建设的同时,通过医院数字化建设和集团化发展模式,将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伸向基层,服务基层百姓,大大带动了宜宾市八县两区和云南、贵州、凉山等周边地区基层医院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从城市到乡村高效对接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体系。他担任宜宾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三年来,医院业务每年均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职工待遇稳步增长,团队凝聚力极大增强。
加强学科建设促发展
2009年医院新班子成立,为了全面推进医院事业跨越式发展,谢明均院长确立了“科教兴院,人才立院,管理强院,文化荣院”的发展战略,以“内强素质强基础,外树形象谋发展”为基本方针,狠抓学科建设,从2010年开始,以“学科建设年”活动为载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积极争取与国家一流医院联手,另一方面,大量外派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培训,柔性引进国内一流专家,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专家到床旁,病人不跑路”等思路,培养人才,打造学科,发展医院。
打造“专科发展平台”,实施“专科团队培养”新模式。2010年,医院制定了“站在巨人肩上,实现跨越发展”的发展思路。即,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医疗机构中寻找一流优势学科,主动上门求助,争取将医院各专业与之逐一对接,寻求合作,以专业对专业、科室对科室的方式,形成友好合作伙伴;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团队形式,整体外派学习培训,进行密集的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与合作,以迅速提升临床各专业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如医院心脏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等科室,按照业务技术需要分别组成专业协作团队分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进修学习,开创了“专科团队培养”新模式,使医院新技术、新项目顺利和安全地开展。
2012年,医院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合作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宜宾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同年,在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帮助下,医院又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合作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宜宾市规范化手术技术培训基地”。之后,医院还成功创建了“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万里行骨质疏松症科普教育基地和诊疗技术协作基地”。近日,医院还将建成“中华医学会华南地区尿石症病因学预防与治疗基地宜宾分中心”等。这些中心成立之后,在国家顶级医疗机构专家的参与下,各科室技术与服务水平立即提升,业务范围迅速拓展。
2012年12月医院开通了北京301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中心”开通以后,凡在医院就诊的患者,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只要诊断、治疗有疑难或患者要求,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实施人才培养“双百人计划”。2011年,医院开始实施人才培养双百人计划。即将100余名中层干部和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按专业或岗位分批次分别送到武汉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进行为期3~6月的跟班轮训,学习先进的理念、技术、管理、文化和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轮训16批次,轮训归来人员累计开展新技术100余项,借鉴管理措施20多项,推动了医院的发展。
组建“百人专家团”。从2012年年初开始,医院在全国各地聘请108名27个专业的国内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进行义诊、查房、手术、诊治疑难重症疾病等。随时帮助解决临床中的难题,提高了诊疗水平,保障了医疗安全,在老百姓与专家之间建立了“就诊绿色通道”,免去了他们到处求医的颠簸之苦。
培训基础性人才队伍。从2012年开始,医院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合作,建立了基础性人才规范化委培基地。目前,医院已选派24名优秀本科生前往协和医院进行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走出国门谋未来。2013年初,医院提出“走出国门谋未来”的发展思路,并开始通过省市外专局,邀请外国专家来院讲学、义务咨询和技术交流。3月份,法国专家咨询协会会员、人力资源顾问、临床心理学家、电子工程师Michel Weill先生及人力资源顾问、临床心理学家Arlette Weill女士应邀来院,进行了为期2周的义务门诊心理学咨询服务,并在医院管理和心理干预两个方面,为医务管理人员举办讲座,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
今年3月,医院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协议议定,从2013年开始,医院每年派出两批年轻骨干业务人员到阿伯丁大学医学院学习深造,英方每年派四批专家到医院讲学和学术交流。这样,既为年轻医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深造平台,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3月5日,医院成功举办了“中英法医院管理与临床高峰论坛”,为医院管理能力的提升开辟了新的途径。
今年6月,医院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中美(四川)全科医学/家庭医学教育学术报告会,为宜宾市基层全科医生创造了一个极好的交流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培训和与国外全科医学领域的专家直接交流,不仅使大家了解了国际全科医学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知识,也对宜宾市未来基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打造人才团队固基础
2010年,医院制定了人才新政策,简化了人才引进手续,提高了引进人才的福利待遇。3年间,医院重点引进硕士、博士、高级职称以上临床急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0多人。目前,医院共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近200人。在人才工作中,医院把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有机结合,为引进和本土人才搭建了宽阔的事业平台,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
近几年,医院与泸州医学院联合开办了两期在职研究生学习班,为年轻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极好的学习平台,使之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深受年轻人欢迎。医院与成都医学院联办了麻醉和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班。现已毕业4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为了实现“走出国门谋未来”的发展目标,医院还为医务人员开办英语口语班、英语提高班和职称英语培训班,全方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学术科研水平。教学相长原理在医院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促进了人才队伍的成长和业务工作的规范。
2012年,医院成功申报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和“四川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医院将逐步建立一支具有开阔视野、开放思维、开局能力的管理、经营和技术和师资队伍,以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在人才工作中,医院以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人才,鼓励现有人才继续学习深造,并制定在职攻读更高级别学位的奖励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和事业发展空间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营造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探索医院改革谋发展
2012年,医院在宜宾市委、市政府和宜宾市卫生局的领导下,突破旧体制的限制,对宜宾市的屏山县人民医院(二甲)进行了深层次的体制与经营机制改革,按照经营权与所有权“管办分离”方式对其进行全面托管。即屏山县人民政府将县医院人员、设备、房屋及所有财产全部移交给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管理和经营,并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托管期为10年。
托管后的医院,承担原屏山县人民医院的全部义务,接受屏山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其与屏山县人民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公立性质、非营利类别、医院等级、财政补助、税费减免等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公立医疗机构的一切待遇和政策不变;并享受原屏山县人民医院同等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策。托管实行终末目标管理,托管结束后,屏山县人民医院在科室设置、编制人员、设备设施、医院管理和业务技术等方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水平。
医院托管后,医院以三甲医院的服务二级医院的收费惠及百姓,业务量成倍增长,职工收入稳步提高,成为宜宾市医改亮点。
屏山县医院的托管,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尝试。它将过去传统的医疗机构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各自为阵的横向分散式管理转变为纵向专业化集团式管理。即以集团化模式纵向整合不同层次医疗资源,把分散式利益格局整合在一起,把城市卫生高端技术和智力资源完整地伸向基层,大大降低了病人就医的经济、时间和距离成本,使过去难以实现的许多医改目标(双向转诊,检查报告互认,分级别医疗,远程查房,远程教学、保持医疗服务连续性等)得以实现。同时,过去难以避免的因为利益驱动,个别基层医疗机构强留病人、医务人员超范围和能力执业,转诊病人重复检查,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技术壁垒,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的保守与敷衍,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工作效果不尽人意,高端医疗资源稀缺与浪费并存,找专家看病难等在医改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与难题,在新托管模式中迎刃而解。
构建医疗航母利百姓
2012年初,谢明均带领医院领导班子,按照市委、市政府“在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向市里提出,在宜宾市择地亩,规划建设一座集医疗、养老、康复、健康管理、医药研发与展销为一体的覆射川滇黔的现代化智慧型国际医疗产业园的建议。宜宾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考察、评估和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支持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并将其列为全市“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该项目将所有医疗保健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可大大节约运行成本、就医时间和距离成本。建成后,既可为全市老百姓提供一个高效、便捷、完整和廉价的医疗、养老、康复和保健服务,又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有利招商引资和筑巢引凤;吸纳川滇黔地区巨大的市外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机遇,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探索医药卫生改革新路,变“以药养医”为“引商养医”,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解决目前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等问题;增加大量就业岗位,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目前,医疗健康产业园预可研报告已经完成,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明年年初,大型国际医疗中心项目将开工建设。
原文链接:
(实习编辑 李清凌 责任编辑 庞依依)当前位置: >
> 详细信息
马海民拜访深圳市委常委、福田区委书记张文
时间:&&&&作者:《铁路建设报》通讯员
刘帅&&&&来源:
日上午,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海民、副总经理王兴忠一行到深圳市拜访深圳市委常委、福田区委书记张文并进行了座谈。
马海民首先代表集团公司向区委、区政府领导及各部门对中铁一局福田区人民医院项目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接着马海民介绍了中铁一局的发展历程、业务领域、经营优势和未来规划等,是对市政、房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主要业绩进行了详细说明,特别是中铁一局在深圳的市场份额、业务领域和建设成果。
对于当前在建的福田区人民医院项目,马海民表示,中铁一局将严格履行合同,同时继续加强与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及工务局的相关要求,精心组织,保证安全质量,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张文首先强调了福田区人民医院建设项目的重要性,他说:福田区人民医院项目是福田区最大的建筑工程,总投资12亿,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建设目标是世界一流的医院,备受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广泛关注。
张文说:中铁一局是央企、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越是艰苦、越是国家需要的地方都有中铁一局的队伍,企业管理规范严格,施工组织科学,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相信能把福田医院项目铸造成中铁一局在深圳新的精品工程,新的形象工程和新的标杆工程,希望中铁一局在建设工程中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保成本、保廉洁,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同时表示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将会继续大力支持项目的推进。张文最后介绍了福田区后期的建设的规划,希望中铁一局能通过福田区人民医院项目进一步加深与区建设部门的相互了解,增进相互信任,积极参与福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地产开发项目。
陪同参加座谈的还有集团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刘玉贵、党委书记韩利斌、副总经理段保林、田伟,深圳办事处主任阮全刚;福田区副区长刘家宝、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吴晶和区建筑工务局局长陈叶军、区卫生局局长、福田医院院长等领导。
座谈会现场
马海民讲话
点击量:4623
】 & 【】 & 【】
&&|&&&&|&& &&|&&&&|&&
地址:陕西咸阳玉泉西路8号中铁大厦&邮政编码:712000&&&&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86)&&传真:(8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营区人事考试信息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