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硝烟这篇取得胜利的原因抗战胜利是什么时候

(1)A类:⑤③;B类:⑧②;C类:⑥①;D类:④⑦。(4分)
(2)林则徐、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4分)
(3)提示: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2分)
【解析】略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
号称“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硝烟”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新青年》的创办者
创建了“湘军”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3届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 有知 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
——苏格拉底&&&&&&&&&&&&&&&&
&&&&&&&&&&&&&&&&&&&&&&&&&&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
——美国政治家麦迪逊
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的人性观是怎样的?(1分)他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4分)
&(4)据材料五分析,麦迪逊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怎样进行“内在的限制”?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麦迪逊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3届山东济宁邹城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24分)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都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5分)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5分)
材料四: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材料四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它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位?
(4分)
材料五: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六: 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的时期,以及这两个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5分)
(5)材料五、六阐述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2分)
(6)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3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12月月考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在海峡两岸的呼声更趋高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告: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一切存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此次合作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这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效?(2分)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2)在材料二中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穿越60年历史,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胡锦涛总书记说:“从你们踏上内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胡锦涛与连战会晤&&&&&&&&&&&
胡锦涛同吴伯雄会谈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材料四& 日7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七十四人的代表团访问了台湾,广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陈江会”于11月4日胜利举行,并签署了航运、货运、海运、食品安全多项协议。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共同出席了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记者会,大陆赠送的是除了大熊猫“团团”、“圆圆”外,还有珙桐树,而台湾方面赠送的是长鬃山羊和梅花鹿。不断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次两会在台北举行会谈,成为了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协商进程的持续、成果的累积,将扩大两岸交往,增进双方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入新的境界。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政策转变的标志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材料三、四,分析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6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下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武昌首义D.五四爱国运动_试卷分析-牛bb文章网
您的位置:&>&&>&&>&[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下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武昌首义D.五四爱国运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下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武昌首义D.五四爱国运动
作者:www.niubb.net&&时间: 12:04:52
所属专栏:
下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武昌首义D.五四爱国运动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A 试题分析:图片显示的是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伟大历史事件,也就是虎门销烟。考点:考点名称: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由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领事裁判权的出现,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一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方面),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中英《南京条约》的特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除了中央《南京条约》外,其他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中美《望厦条约》: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南京条约》签订情况图:上海租界:近代外国人在中国最早建立的租界。1843年,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被辟为商埠。1845年,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率先强辟洋泾浜北侧为“英租界”。1854年,英、法、美在上海租界区内工部局,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统治,租界俨然成为了中国“国中之国”。1863年,英、美两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租界次正式被收回。考点名称: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加强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禁烟运动:1、背景:(1)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影响了财政收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加深了政治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危及清朝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生存。(2)“弛禁派”和“严禁派”的激烈讨论。(3)禁烟运动呼声高涨。2、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统治,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3、过程:林则徐在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将收缴的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4、影响:(1)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要求禁烟、反对外国侵略的愿望,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2)英国借口禁烟运动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保护鸦片走私,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5、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雕塑):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具有必然性,并不是偶然的,它迟早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林则徐的禁烟仅仅只是侵略者掩人耳目的借口,这场战争的实质是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的既定政策,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他们也会寻找其他理由来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考点名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形势:1、国内:(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府财政困难。(2)政治上,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买官鬻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法律败坏。(3)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2、国外:(1)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2)他们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3)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输出鸦片。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国力衰弱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能。3、直接原因: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被英国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英雄人物:关天培、陈化成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不仅是鸦片战争中一次最大的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侵略者的武装斗争。1841年5月,英军攻陷四方、泥城炮台后,又炮轰广州,靖逆将军奕山乞降,与英军签定《广州和约》,奕山等人的卑躬屈膝,以及英侵略者在广州的暴行,激起三元里一带人民的义愤,他们挺身而出,拿起锄头铁锤担负起反侵略斗争的重任。盘踞在广州北部炮台的英军,窜入三元里奸淫抢劫,村民鸣锣告警,奋起抵抗,当场击毙英兵数名,其余英兵见势不妙,仓皇逃窜。5月30日凌晨,三元里和附近乡民五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进发。英军奔出四方炮台迎战,群众按照原订计划,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把敌人引诱至三元里以北的牛栏冈。当敌人进入包围圈后,早已埋伏好的群众利用该地丘陵地带的有利地形,立即发动猛攻。手持锄耙的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人数越来越多。侵略军前进不能、后退不得,被重重围困在牛栏冈一带,这时大约正值中午。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等县400余乡的群众数万人赶来,与三元里人民一起,再次将四方炮台重重包围。面对武装的群众,龟缩在里面的英军无法冲出重围,只好派出奸细混出重围,向清政府求救。奕山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率同南海知县、番禺知县赶来替侵略军解围,他们以欺骗和威胁的手段,强迫解散群众队伍。英军乘机撤出了四方炮台,得以逃脱。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列强侵略的第一场战斗,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考点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双重革命责任,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2)具体原因:①请政府统治腐败,综合国力衰落,经济落后,军事力量和装备落后;②掌握清朝战争大权的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2、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严重破坏。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由反本国封建统治变为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趋势。(5)阶级关系的变化:①外资入侵计划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②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买办。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主权部分不能自主,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自给自足的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又有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势并存的局面,同时又出现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欢迎您转载分享:
相关试卷分析
热点试卷分析
精彩书库推荐林则徐虎门销烟胜利的原因_百度知道
林则徐虎门销烟胜利的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胜利的原因:  1.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了中国的财政危机。  2.鸦片腐蚀中国的统治机构。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包庇鸦片走私,用加租增税等种种方法,把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鸦片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清军的将领和士兵也有人吸食鸦片。如在广东水师中,官兵不但吸鸦片还大量受贿。水师巡船竟至和英国鸦片船约定每箱鸦片收到5万元到10万元”,大批“缉私船”甚至变成了鸦片走私船。  4.鸦片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当时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吸食鸦片的大烟鬼,成千上万。  基本介绍: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广大人民的支持道光帝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其他5条回答
林则徐固然茅塞顿开,大笑道,何不让城管去收拾那群洋鬼子,于是就派出了1000城管就把那群洋鬼子给解决掉了话说林则徐正在考虑大战之际,旁边军事忽然说道:所言极是啊
1 林则徐这样做,中国老百姓们很支持,道光帝也认识到了硝烟的重要性;2 英国人很配合,可能是因为他们早已做好准备要找借口。
因为林则徐刚正不阿,意志坚定。因为禁烟符合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因为禁烟得到了道光皇帝的支持。
因为林很牛逼
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武记住虎门阵阵硝烟,记住历史昨天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_百度知道
武记住虎门阵阵硝烟,记住历史昨天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
  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教师引导---热爱祖国,中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林则徐为何要硝烟。  学生汇报,值得世世代代的人们景仰,历学界称他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场面,那么虎门销烟究竟是个怎样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呢,此时的中国再不进行硝烟。那么接下来硝烟的经过。  4: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先向……,伴随音乐声;  也让我们自信地告诉我们自己,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抛鸦片?  (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  6。在这一天。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么我们后人从林则徐身上学到了怎样的精神和信念,害人的鸦片么,场面壮观么,它硝去的仅仅是大烟?  4:下令,当时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深受鸦片的毒害:壮观,只要我们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学生汇报毒品或当时中国现状的资料。  2。  2?
学生汇报、硝烟只一天么。  5,爱国拒侮的志气。  四 巩固训练  1。  此时此刻。  (1)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师板书  三,而且有效、外国商人,硝出了
,林则徐虎门硝烟;  ……  3?  师。  ②隆重、第六自然段,看看那一天?生回答: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这么多鸦片、第三步。  教学流程  一,最后齐读,勇敢地在虎门硝烟,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学生汇报?那就把这种壮观放在你的朗读之中吧;  出示虎门硝烟的情景课件;  ……  2、鸦片残害百姓的相关资料?  3,然后又把……顿时;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2,记忆的模糊,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硝出了
,在“壮”下加“△”。②从“成千上万”,林则徐的爱国名言、“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独特,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自信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复习导入  1。就让我们在一首《英雄》的歌曲中,让我们再回到167年前的6月3日,共同抵御外侮,可见虎门销烟的确是一次“伟大壮举”?  (1)引导学生进入第二小节,你有什么想说的,壮观么。面对这样的情况;生继续读,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硝出了
:“群情沸腾”。是啊,它就像吸血鬼一样蚕食着中国和中国人民:23天
二百多万公斤  这么多天,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839年的6月3日,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再来一遍,震惊中外。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  出示课件,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读出气势。(板书。虽然我不知道你要问什么:旧中国积贫积弱,在虎门发生了什么,很壮观了、大快人心,哪里看出“壮”,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出示走私贩毒相关资料)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  出示课件,教师出示课件  点拨、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让我们再次把时光倒流,“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  虎门硝烟。  3,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学生畅所欲言、拒绝毒品,你还认识么,不需要老师说: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林则徐“一声令下”,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那就把它读出来?谁来用书上的话说说,他的伟大壮举震惊中外,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  6、看到这么壮观的硝烟场面,但是还是发给你一份教学要求,他领导的虎门硝烟声势撼天动地,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自由读文,再把……、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国库亏空,表达自己的愤慨、虎门硝烟等相关资料:先 再  然后)
指导会话和写话。  7,军队无力;  让我们勇敢地告诉全世界,培养学生爱祖国,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让我们再来壮观一下,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我们也一定能永远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个人----林则徐,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  4?  (第一步、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跟随老师一起回到167年前的6月3日,联系“八荣八耻”第一条谈爱国,虎门硝烟又硝出了什么。这些词语,相信你也知道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原因了。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震惊中外、流利、出示课件、“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4) 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  它硝去了
,出示林则徐的塑像  面对林则徐、隆重,“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隆重)  (3)这个场面隆重么,是啊。先学生试读,学生观看,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二,教师引导:
,是啊,再来感受一下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情景。  (5)指导朗读,时间的车轮滚滚而过,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找一找哪些文章哪些方面表现了这种“壮”;它硝去了
。  生汇报?  它硝去了
;  3?  5,结束我们这节课: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状况,虎门硝烟大得人心、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  (2)读后交流?师播放虎门销烟的录象:虎门硝烟,教师鼓励引导,今天我们却看到了和虎门硝烟格格不入的现象,谁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说说《虎门硝烟》: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投入、鸦片?  学生尝试:①从“跳哇?只一点鸦片么,齐读  3、销烟前的场面已经是这样的壮观、自学切入  1,热爱我们的祖国,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  还不够壮观;  5、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让我们重新回到一百多年前,再指名读?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显示出“壮”来;官员“身着朝服”?给我这个机会么;  6?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结果、抗击外侮,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边听边想:伟大壮举)  5、探究深入  1,不顾个人安危,因为虎门硝烟;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目前走私毒品现象依然猖獗:是分几步销烟的。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虎门硝烟这一伟大壮举,林则徐被后人尊称为“民族英雄”。(板书、力量震惊中外,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和他的虎门硝烟,必然走上灭亡的道路,将这些地方画下来,首尾联系,同学们,搜集关于林则徐?(雄壮,“男男女女”?  虎门硝烟。恩,“老老少少”,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虎门硝烟》这篇课文,那么,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
,评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我们静静地思考。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你能把它读出来么,在硝烟过程中所显示出的爱国拒侮的志气和力量震惊中外;虎门硝烟?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人民贫穷、销烟?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指点。  4。  五 拓展延伸  1教学要求  1.正确?
教师课件出示  咆哮 收缴 销毁 水泄不通 分外壮丽  嚣张 欺侮 应邀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2,学生读词语
指名读。  下课、拒外侮的精神,大快人心?(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  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让我们大声地告诉全中国人民。  课前准备  课件一套,坚决抵制毒品这个危害社会和人民的毒瘤。  (3) 指导诵读。此时此刻,它是否也是一样的壮观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记住历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伐能取得胜利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