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庆通宝时期粮厅官是几品

为什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为什么很多人眼中明朝的地位会那么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_百度知道
为什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为什么很多人眼中明朝的地位会那么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样的种种说法是否符合真相,究竟是什么缘故使人们对明朝如此崇敬有很多人怀念明朝时期,而又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特务统治,百度贴吧中关于朝代的贴吧人气最旺的也是明朝吧。明朝一般给人的印象是太监乱国?为什么即使这样人们还是很崇敬大明王朝
这个恐怕是众多喜爱明朝的人最重要的一点了: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最后只能做个顺水人情,而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在当时也是最豪华,自然而然的会得到很多人的珍惜和喜爱、君王死社稷的那份承诺。明朝的百姓都是自告奋勇的抗击侵略者;王承恩,而明末随着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问世。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明朝在建筑业也有很深的造诣。朱祁钰沉着应战,蒙古人占领中国,多么忠诚。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建功,君王死社稷的信仰,明朝人的血性也一步步的上涨,明朝皇帝一直奉行着不和亲,将江山从蒙古人的手中重新夺回来。人们在北京旅游所到的旅游胜地基本上都和明朝有关。扬州十日,唯有明朝遗民抗击异族入侵者的时间最长,没有投降,瓦剌觉得拿英宗做人质威胁明朝这招有点行不通,崇祯皇帝也没有逃跑、不割地,而是满清,他所建立的明朝自然而然的受到人们的喜爱,明朝屈指可数的有名太监也就这几个。明朝的火器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无敌的,皇帝被俘虏,造成中国落后的不是明朝、魏忠贤,也是整个大明朝的血性,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名著是出自于明朝。3,但是实质上都没有什么权力,最后被大将樊忠所杀,清军入关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是和明朝有关!明朝百姓的血性也很十足,基本是胜少负多,所以朱元璋也被称之为民族英雄,崇祯一上台就给灭了,反清复明的口号几乎贯穿了整个朝代、天坛,这个已经被公认了、不赔款:1,这样一来明朝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农民军,被武宗凌迟三千多刀;刘瑾,而清朝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实际上也是在思念明朝。在其他方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现在已经译成多种文字、不纳贡.,中国第一次整体沦为殖民地:明朝文化璀璨。而在满清王朝统治中。4;魏忠贤.。他登基时明朝已与后金打了十多年的仗,可崇祯没有退缩,因为人家根本就不吃这套。明朝的气节在古代皇朝中独一无二,天子御国门、长城以及十三陵等.从民族情感角度。即使在后来,他是个男人,都是一些小喽啰之类的角色,比如故宫,哪怕是敌军围攻国都,他也没有害怕。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即使敌军围攻京师,明朝皇室与将领也都没有一个投降的,瓦剌用英宗当人质、江阴八十一日,威胁明朝,分别对付这两个敌人,而是马上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但是明朝拒绝了瓦剌的种种要求,在封建史上明朝的科技最高。除了四大名著,七下西洋。郑和不用说;崇祯在位时是明朝最后的时刻。明朝的宦官不像汉唐宦官那样可以操控皇帝,他分两部。这是明朝最困难时刻,你会发现无论什么情况.随着一个个的惨案发生.从科技的角度,明朝的科技水平达到了顶峰,我认为人们喜爱明朝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打退了敌军,这是明朝皇帝的血性,在江南制造了一系列的暴行。翻开明朝的历史.、嘉定三屠。南宋灭亡后。所以明朝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很高。而此时国内的农民起义又爆发了,这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建筑也是为明朝增加人气的重要砝码,明朝的宦官说实话也就那几个有名、王振.、王承恩,而是指挥军队打退了侵略者(清军曾三次围攻京师)。换句话说;汪直虽一直受宪宗喜爱。作为一个皇帝。由此可见:郑和。2,他做到了天子御国门、汪直,崇祯殉国时与自己的主子一起殉国,继续对抗瓦剌,将英宗释放,而是选择了殉国:明朝科技十分发达、刘瑾,李自成攻破了北京,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下面开始正题,朱元璋亲自将这些信仰写进《皇明祖训》中.,也就这几个,而且有的还真不错,时刻提醒着明朝历代皇帝,弘扬大明国威;王振怂恿英宗亲征。再一个,但是到了后期也是遭到被贬的结局.从气节上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没多久首先给楼主提个醒,明朝时期的宦官虽然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2条回答
我个人认为,明朝的政治是比较黑暗、比较腐败的。
明朝前期的朱元璋与永乐皇帝治理国家比较有能力,但越往后皇帝越昏庸,甚至出现了有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不理政事、国家机关空缺一半的局面;后期宦官专权,太监把持朝政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给国家公务员订下超低的工资标准,明朝许多官员为养家糊口,不得不接受贿赂,尤使得明朝政府腐败数不胜数。著名官场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就是以明朝为背景写的。加之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制度,社会上特务横行,文字狱就是从那时兴起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是明时创立的。
人们对明朝的崇敬也许是因为明朝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思想文化,明时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明朝也诞生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说如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戏曲、绘画在当时也...
呃,你是自学历史还是听老师讲的历史?
我说说吧。
首先是太监乱国:太监乱国,自古有之。朱元璋为了避免这一规律,特地指明“太监和后宫不得干政”。废除宰相,中央集权已经达到顶峰。可是除了朱元璋之外,基本上没有哪个皇帝有朱元璋的这份勤快,没有宰相,政务照样处理,而且不堆积,不拖沓。这份能力世界上都罕见,历史上能做到的寥寥无几。但是问题出来了,以后皇帝没这份精力咋办?所以设立内阁,协助处理政务。但是内阁又和宰相差不多,为了平衡,司礼监秉笔太监就出来了。后来发展,太监就越来越多,这是事实。有些朝代为什么太监乱政不明显?因为凡事必有利弊,没有太监,很多事情就要靠外戚,靠后宫。类似垂帘听政的,在明朝出现过两次,不过都是小打小闹,比不上西太后的。
其次是特务统治:这...
汉族统治最后的一个朝代。就我个人来说,喜欢明朝,是因为她的骨气,尤其是明末,对比清兵种族灭绝式的行为,由此对清朝很不齿,很不喜欢清朝。日军屠杀和清朝入关时候一比,差远了。
太监乱国么,其实我想说的是,汉朝后期外戚乱国,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汉朝?两个问题类比一下就可以了。
特务统治么,还是政治上的,就像汉朝外后期戚执政啊。每个朝代都会有这样那样让她亡国的因素,比如唐末期,藩镇割据,政治上的腐败。但你为什么不去以这个去评价唐,问“唐朝为什么是大家印象较好的朝代?。”而且你选的太监乱国,特务统治,都是后期的,以后期的印象概括整个印象,是否不妥?
楼主对明朝的了解不够,就像楼主够了解唐朝,才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而又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这个,不要...
问什么你就答什么的了 我们不是看电视剧 为什么说,明朝在中国上是无可替代的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明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标志,至于发展起来没有,这是后话,这个时代是经济的转型,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一个历史时期,所谓物极必反,至盛必衰,这个是代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期,因为宰相的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一定高度 ,明朝的鱼鳞图册
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象征
读历史时,最重要的是分辨老师讲解中的真假,走出误区。明朝时期资产阶级萌芽,文化、学派方面均占据优势;明朝的火炮极其厉害,军事上很强盛;明朝的骨气狠让人敬佩;明朝言官非常强悍,个顶个的扛着炸药包往上冲,不怕死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虽然明朝有一半毁在这群言官手里);明朝非常开放;······
1.明朝的骨气。从未议和赔款割地和亲。(澳门1587年允许葡萄牙人居住,后来满清割走了)
2.明朝的政治制度。虽然没有宰相但是内阁的权利却达到了巅峰。几百年皇帝都没有管理朝政,但是国家机器却没有崩溃。就可以从中见到一二。反而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3.明朝的开放,积极进取的态度。元朝的入侵打断了宋朝正常的发展。明朝拾起来从新走了一遍。虽然开国之初科技已经不在保持非常大的优越。但是一直在发展。成祖的三大营里的神机营。第一次首创步炮协同作战。还有沐英发明的三段击。到了明末,有了澳门做桥头堡。来了一个学术界称作为。西学东渐。的势头。大量西方文献,科学著作被翻译。现在数学的直角锐角称呼皆出自徐光启的几何原本。而且诞生了一大批科学家宋应星,方以智。徐霞客。出现了向近代文明过...
谁啊?会把明朝的看的地位那么高,懂不懂历史啊,那就是一个 网吧但 王朝,除了前2个明太祖 明成祖 (建文帝不算)还算勉强合格以为,其他的都太离谱了。
看看明朝末帝说的话吧:终明朝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确实这样做了,虽然他的战斗力不是最高的,但确实最有骨气的,强大如汉唐·,也曾经和亲过。况且明朝是汉人最後一个封建王朝
首先,明朝在朱元章刚统治下的确比较落后,外围有蒙古帝国的势力没有根本消灭,而当年陪他打下江山的开火功臣都被他赶尽杀绝,所以那时的明朝得确乱,但是到了他儿子朱棣手里就不一样了,经过朱元章的治理社会生产力得以恢复,比较繁荣,然后朱棣亲征蒙古几大部落基本消灭危机,至此朱棣迁都,郑和七下西洋都能证明明朝的强大,可以说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还有可能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这书有很高的评价,是现在历史书籍当中最为出色的一本
明是最后一个汉民族王朝,也是汉民智慧达到顶峰的时期。而太监乱国,特务统治历代都有如汉代的十常侍,而特务只是明代的机构被大家熟知罢了
1.对外影响:宦官郑和下西洋2.专制王权达到顶峰。如制造胡蓝之狱,将开国功勋胡惟庸,大将蓝玉杀死3.四大名著的影响,其中尤其是《西游记》更为广大传播4.朱元璋身世的奇特。他原是一位和尚,如今却成了天子,其‘白手起家的典例’更为民间百姓所羡慕。至今朱元璋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一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绝对是屈指可数的
二 很多人不知道明朝还把中国发明的火炮运用得如火纯青 如子母炮 等等
还有更觉得 明朝连骑兵也有火炮——三眼火铳
远距离就放炮近了就当铁锤砸 使敌军害怕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
开国专权严重 但之后却连皇帝也不上朝(嘉庆 万历等)
明朝的太监也是出了名的(像王振 刘瑾
六 明朝还开创了历史上的特务机构 还有办公地点的(锦衣卫 东厂)
明朝还有许多名将(开国的公爵们和朱棣身边的就不说了
明末也是人才济济)
明朝还有其他朝代没有的特色就是往往皇帝那或者是高官那没有几分骂人的奏折是不正常的
还有明朝的大臣们都是典型的2杆子 不怕死的
很多人说明朝是被太监乱政灭亡的 但我觉得明朝是被官员们折腾死的...
首先是郑和下西洋,当时明朝强盛的时候政治,经济,军事都相当繁荣,明朝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鼎盛时期世界上的三分之一白银都流入了中国明朝
个人认为吧,各方面原因都有,明朝是汉人,前是元,蒙古人,后是清,满族人,夹在中间也属于个特别时期吧,所以。。。。你懂得
明朝虽然一度出现过宦官专权,以及君主十几年不上朝,但是其对历史的贡献也是挺大的,其非常重要主要在于费了宰相,以及设内阁这个内侍机构,内阁到后世依然沿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明朝经济实力还是不错的,郑和下西洋就为了耀国威,在此过程中,还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的强大,国际关系嘛,还有说的明朝不得不说说朱元璋了,他把手起家,后世广为流传,对后世影响大。
假如帮到你 ,望采纳,谢谢!
第一:明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所以这个时期经济发达,却又受到君主专制的束缚,因此资本主义经济也无法迅速发展,所以,这个时期算是比较纠结的吧。。。第二:明朝的历史尽管纷乱繁杂,但是,就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才造就了那么多人才:王阳明(王守仁),于谦,张居正,戚继光,杨涟,徐阶,唐寅(唐伯虎)........也有很多出名的奸臣- -|||比如说:严嵩,魏忠贤......,所以大家崇敬明朝也许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英贤出现在这个时代。还有一个原因,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并不是因为他的荒淫无道,而是前人捅下的篓子实在太大。他早就预知结局,他说:“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但是他仍然励精图治,一直奋战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刻,让我非常敬佩。就我个人来说,这可以成为我喜欢明朝的原因啊。还有,我猜...
参考资料: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王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明朝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但也就是在明朝的中后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的时代,是中国一个巨大的转折点。由此逐渐揭开了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序幕,但真正落后是在清朝。我看下面几位说得很不错了,不重复了。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经济,都是站在世界的高峰,而且明朝也善于学习,火器占明朝军队装备的70%,改良了从葡萄牙传了的弗朗机。朱棣更是第一个发明三排火枪轮流排射的人。经济上已经是半只脚进入资本主义。中国近代落后完全是因为满清入关后闭关锁国导致的。
明朝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总结前朝经验,创立各种不同于前朝的制度;另一方面,引领清朝,随时中国步入闭关锁国,正因为如此,有了明朝与清朝的对比,是明朝急速攀升,造就了大明王朝。
明朝后期萌发了资本主义,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同时有了一些先进的思想文化,郑和下西洋等等大大加强了民族团结,与世界的沟通。所以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大意义
你可以去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很好看的,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问
因为明朝时最后一个有中原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明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且兰黄平欢迎你!
投稿热线:新闻投稿: &nbsp联系QQ:
您现在的位置:&>>
黄平土司考略
引言:土司是封建王朝的地方政权组织和地方官吏,少数民族的自然领袖,世代承袭的地方土官。土司有领地,有农奴,有职无奉,是不能随时更换的地方统治者。土司设有法庭和监狱,它的意志就是法律,可以任意监禁、烤打和屠杀百姓。土司设武官和文官两类,武官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土司长官和土司千总以及土百户;文官有:土知府、土同知、土通判、土推官、土州、土县丞、土主簿、土巡检之类。土司贪婪无厌,一切所欲均派于民。百姓对土官&惧其虎狼之暴,惟其所欲即便与之,及至田业俱尽,聊生无所,甘愿捐寨而逃,卖妻鬻子,以期少延旦夕之命,而弃沟壑不知几许也。&黄平土司有恃无恐,对苗族人民任意搜刮压榨,征粮派款名目繁多,甚至婚嫁丧葬,生儿育女也勒令庆吊送礼,家庭细微之事,也要勒派苗族男女值班劳动。土司及家属走亲访友,旅游闲逛,也要叫派苗族青年抬轿、牵马送之,任其宰割。如杨雍建在《题为将贪婪署官以肃吏治事》言黄平州按察司经历吴延庚&依蠹役为心腹&、&借署椽而攫金&。此劣员&勒索五里排年见面银六十两&,&点夫红银四十两&,逼民&将五岁女当银五两交蠹吏&,于重安司地方&勒索过山银一百两,私派下轿伞折干银十二两&等。
土司的存在是社会历史的必然产物,对历代王朝稳定少数民族地区和化解民间纠纷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土司遗址和家族世袭传承,宗族祠堂等遗物,完整地见证了黄平土司近千年得历史变迁情况,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黄平土司由来已久。自宋朝始设,经元、明、清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止,历时五个朝代近千年。宋设黄平府,&领上下三曲,二长官司,隶叙州(治今四川省宜宾市)&。宋朝景定元年(1260年)置黄平元帅府,别置重安长官司,隶播州(治今遵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6月,仍沿宋制置黄平府,府治今黄平旧州,隶四川行省,仍属播州;别置上塘长官司,辖上塘罗骆家、平溪(今平溪属地)、葛浪洞(今浪洞属地)等地。
明洪武七年(1374年)11月26日,改元置黄平府为黄平安抚司,罗镛为安抚使,隶播州宣慰使司。&此地多夷僚&,黄平安抚使不能遏止苗族的反明斗争,十一年(1378年)正月添置黄平守御千户所(所治旧州),&贵州千户张潮领兵守之&。十五年(1382年)正月改所为黄平卫,闰二月仍改卫复为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五月,明朝征南大将军傅友德率军平息黄平苗民的反明斗争,设卫于狼洞(即今县城),以指挥周兴的字、号命名为兴隆卫,隶属贵州都司。永乐四年(1406年)9月10日设重安长官司,隶播州宣慰司。弘治元年(1488年)2月20日增设重安守御千户所,隶贵州都司。嘉靖年间,以草塘司争官构兵,播州等处粮马逋欠,改黄平安抚司隶重庆,移四川重庆府通判一员驻镇。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9月,诏准川、贵总督邢珍奏请播州辖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五司改隶黄平通判。于次年正月派重庆府通判李培根以原官调任黄平。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结束后废黄平安抚司设黄平州,领朗城、岩门二长官司,朗城、重安二土吏目。二十九年(1601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福泉)二府,黄平州隶于平越府。三十七年(1609年),贵州巡抚郭子章以清平县地域狭小,割重安入清平。清雍正五年(1727年)重安复划入黄平。
《黄平州志》载:&近世土司之设&&&&&&亦或故为蛮夷长,及国家定鼎,咸能率先效顺,故得久袭其荫,世世不替&。
黄平属地多为夷民,据1960年贵州民族研究所《黄平旧州苗族调查资料》载:&黄平旧州大坝,向为苗族所居,改土归流后不断为汉族地主官僚侵占,但坝子上仍有不少苗族。苗族咸同起义失败后,苗族才逐渐退到山区&。&
元朝时期黄平土司有:平溪、上塘罗骆家、葛浪洞等处长官司。上塘寨位于旧州西三十里,毗福泉、瓮安两县,上塘寨东六十余里有平溪街,两处曾为铜仁、石阡入省大道,司治平溪街。
宋末、元明至清初,贵州有两地名平溪。一在玉屏,即宋元的平溪等处长官司,明为平溪卫,清雍正朝改卫为县;二即元平溪长官司,明初司废司治叫平溪街(即今之平溪镇),此司介黄平瓮安间,长官为苗族。上塘长官司,郭子章《黔记》载&黄平州西北七十里有上塘寨&,《黄平州志》载:&上塘寨旧州西三十里,司治上塘&。司有今黄平瓮安地,长官为苗族,隶播州宣抚司。《黔记》与《黄平州志》记载的距离有较大出入,这可能是郭子章没有亲临实地的原因。
葛浪洞长官司,《明统治》载:&白泥水出葛浪洞&,郑珍《遵义府志》载:&黄平州北有葛浪洞&,《清统志》载葛浪洞等处:&明初废入黄平安抚司&。 葛浪洞长官司长官为苗族,隶播州宣抚司。
黄平下寨长官司,隶新添遏蛮安抚司(疑为今贵阳新添寨)。长官为苗族。
明清时期的黄平土司:
一、岩门长官司
岩门长官司,始设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首任土司官何清,汉族,四川重庆人。明成化四年因征战九股夭干夭坝(今剑河、丹寨等地)有功,于成化六年(1470年)授凯里安抚司左副长官(官阶四品),隶播州宣慰司。何清殁后其子何良承袭,何良殁后其子何世臣承袭,何世臣殁后其子何鳐承袭。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神宗帝调动十三省兵力共计24万人平息了播州杨应龙叛乱后改属黄平州。何鳐殁子秉政承袭,秉政殁子世洪承袭。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授岩门长官司,何仕洪降,准袭长官,世代承袭。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追缴号纸(明清时代政府所颁记载土司袭位者职衔,世系、承袭年月的书状),十九年(1680年)平吴三桂,仍予仕洪子瓒远承袭。四十年(1701年)瓒远率兵与苗族义军交战而卒,瓒远长子何楫承袭,何楫殁,长子何其仁承袭。雍正十三年(1735年),岩门土司何其仁、重安土司张纯金、朗城土司冯秉文聚岩门司城,共谋守城计谋,以阻台拱(今台江)苗民,后因土城薄恶而力不能支,皆赴水而死。何其仁战死其子何宗应承袭,何宗应袭而殁,其子何腾辉承袭,何腾辉殁后无后,由堂弟何梦占子何煥待袭,何煥由于年幼未达到承袭的年龄,由腾辉堂叔何宗璧代理。
又:瓒远次子模以兄子何其仁年幼代理土职,何模在雍正九年(1731年)因台拱苗叛,他招募乡勇随营有功,被授镰刀湾土千总,镰刀湾距岩门司约4公里,十三年(1735年)与台拱苗民义军对阵而卒。乾隆五年(1740年)赐祭子何其美承袭,其美殁由弟其俊承袭,其俊殁子宗英承袭,宗英殁由于未向上司请袭而停袭,以至咸丰初年的六十多年末知何氏家族如何袭替。惟查甫乱之时,系何成基袭职直至成基战死为何化隆袭替,何化隆是何成基何人不得而知。
张秀眉起义时,将岩门司列为首批攻占的城池之一。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中旬,张秀眉率义军2万余人围攻岩门司,数次进攻皆因城池坚固,炮火猛烈未克。6月3日,张秀眉亲自指挥义军智取,部分佯攻诈败,守军误认援军已到,迅速出城追击。而义军伏兵四起,前后夹击,全歼城内守军600余人,土官何化隆等皆被击毙。岩门司城陷化隆殉难时正冦警未能计,乃至肃清来藩署扎催承袭,何兆基随川军援黔回籍乃暂代理若干余年,化隆胞弟绪隆开始办理承袭事宜,在办理袭替手续过程中,因交纳清朝政府费用而荡尽千金家产。绪隆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病卒,其遗子何子衡年幼,何氏家族纷起争袭,黄平绅士李承栋和乡团龙玉章为子衡袭职一事竭尽叙说苦况,何州牧德源悯念他孤贫准予子衡承袭。为疏远族侄关系,化隆妻暂时代理其夫职务近20余年,何子衡年将三十岁时他母亲才将袭职交与他,清末为何宗璧代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省政府通令全省各地彻底废除土司制度。岩门司延袭最后一任土司官何仲文至此结束。
岩门司古城垣位于今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距县城50公里,南临清水江,对岸为台江县属。岩门司城垣始建于明代,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岩门长官司。原在清水江南岸筑有土城,后迁于今址。乾隆六年(1741年)建石城,它是贵州东部修建得最为完整和最为坚固的屯堡。1972年当地村民拆取城石修整河道,毁城墙107米,南门无存,东门仅余一侧,其余旧貌依存。岩门司地势险要,后依高山,前阻深江,上接重安、凯里,下达沅江、靖州,系清水江上游咽喉,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清政府&约束屯堡、弹压诸苗&的政治、军事要地。清政府长期驻兵,以制&苗夷&。清代岩门司城内设有土司衙门,衙门设把总和黄平卫千总署。1982年岩门司城被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关于核定和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将黄平岩门长官司城列入古建筑类。岩门司古城垣,对于研究清王朝苗族历史文化、土司社会历史和土司军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如今何姓家族已全部搬离岩门司,据说一部分去了贵阳,一部分居住在谷陇加巴,一部分居住在施秉等地。现岩门司主要有田、刘、张、潘、邓等姓氏,苗族和汉族大约各占一半,他们和睦相处,以耕为业。
二、重安长官司
重安土司张氏先祖张德胜,为安徽桐城人氏,他与明朝太祖朱元璋,大将徐达、傅友德、顾诚等人朝夕相处,感情颇深。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叙功,封张德胜为英国公,后追封为河间王。明朝永乐年间,贵州宣慰使田珍、黄纯等反明,张佛宝祖父张钧敇以副帅之职,带领两个儿子张顺和张忠,并封为左右先锋协同南征,平息田珍和黄纯等叛军。叙功,张钧封为金吾上将军(官阶二品),张顺封为昭武将军(官阶正三品),张忠封为安远将军(官阶从三品)。后张顺留南镇守,并准世袭黄平属地的重安长官司职。张顺殁后,由其长子张佛宝承袭。重安长官司制为世袭,为正长官司。
张佛宝于永乐十年(1412年),以先辈的武功和本人的战绩,奉敇荫袭重安长官司,任职十年。张佛宝殁后由其长子俊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承袭。俊殁由其长子通于宣德三年(1428年)承袭。通殁由其长子景于正统三年(1438年)承袭。景殁,由其长子垣于天顺二年(1458年)承袭。垣殁,由其长子大宾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承袭。大宾殁无嗣,由其胞弟大杰于嘉靖四年(1525年)顶袭。大杰殁,由其长子熹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承袭。熹殁,由其长子应宿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承袭。应宿殁无嗣,由胞侄体乾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顶袭。体乾因抗敌殉难无嗣,由其胞弟体仁于祟祯五年(1632年)顶袭。体仁殁,由其长子国柱于祟祯十四年(1641年)承袭。不久,明祚即亡。之后,因未及时呈请承袭,司务即行中断。崇祯十五年(1642年)重安土司传至张国柱后,其司署改设现谷陇岩鹰,州牧敇令张国柱镇守岩鹰。
迨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朝廷派兵开拓黔疆时,张威镇首先投诚。十六年,宗室觉罗王饬令贵州赵巡抚题报土司宗图,经部议复允准,继续承袭,司职又得而复兴。张威镇任职二十年,因年老病多,遂以长子汉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呈准承袭。汉生殁, 由其长子纯文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承袭。纯文殁无嗣,乃以嫡堂弟纯全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顶袭。纯全殁,由其胞兄纯德于乾隆六年(1741年)顶袭。纯德殁,由其子夔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承袭。夔病殁,由其长子若龄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承袭。若龄殁,因子幼,由其胞弟若融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顶袭,若融因错误退职,由其胞叔蓁代理。蓁殁,由其胞侄若珠代理。因若龄长子星煌年已及龄,乃于嘉庆五年(1800年)依例呈请承袭父职,星煌殁无嗣,仍由堂侄嘉升于道光二年(1822年)顶袭。嘉升因事故退职,乃由若融之子星奎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代理。至咸丰五年(1855年),民族事变发生,国运衰蹙,土吏目张嘉升率兵入城同守,城陷嘉升殉难。嗣之至肃清,为嘉宾承袭,嘉宾殁嘉鼎代理,嘉鼎殁乏嗣嘉相袭,嘉相殁子幼嘉贞代理,嘉贞殁嘉祥袭,嘉祥殁侄锡仁袭,锡仁殁于民国初年,啟仁、敦仁等互争代理,家族各亲互举互控,历任知事均驳斥不准。锡仁妻时氏颇有才能,为夫守节,看管印信,不轻与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谷陇改设团防局,岩鹰设理字团,公差夫役由团首代办。
咸丰五年至光绪初年,司职徒具虚名,不起实际作用。后因州牧探知司制有逢节派伕芟除司地当路荆棘之规,故一遇办理公差或节日须使扫除公署内外环境时,便援引此规,临时择一当地张族之稍有知识者,不问是否应袭人,皆以一种含混的该司名义,令其派供,来署应差。这种苛派,虽知实为一种不法的剥削,但应者仍以此为类似承袭之阶虽苛亦甘愿乐而为之。前朴后继,积久成习。从此,这样似是而非的重安土司,便糊糊涂涂地直拖到民国时期。民国十八年(1929年),虽然清王朝早被推翻,但黄平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统治仍然存在,在谷陇岩鹰屯的土司官张义安时年只有30岁左右,仍继续承袭其职,他有一妻一妾,呼奴使婢,他头戴封帽,身穿长袍大褂,出门不是骑马就是坐轿,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每年&端阳&节,那些&团首&、&乡约&、当地百姓等三百多人,抬着酒肉之类的东西去他家进行&节日&朝贺。若有哪户百姓不去进贡,就要抓去拘押,并处以罚款才能放人。
重安土司职乃一举足轻重的土吏目,而考其起源,首为土司者,则是大明开国皇帝的患难元勋。世代武功,锡封甚伟,三传而至张钧奉敇南征时,剿灭田、黄。张钧父子同功,勋绩昭然,均封为将军,复又敇留镇守,功高责巨,显非寻常,何竟仅准袭一吏目土官?较之其他采食其邑而又优予其职者,相形见逊耳。所特殊者,其职虽微,有事却可迳奏,巽代仍准继袭。就此特殊情况来看,苟非果有殊勋,优遇岂能如是?惜至清末同、光之际,代远年深,制度废弛,后起虽不乏人,然程序紊乱,体例交非,因而有甘受州牧之欺而愿大派其伏以应者,良可叹也。查张氏土职,根据《平南传》内所载其族事实,于重安而外,还有普安、普定和独山的陈蒙滥土等司及都江顺德营的土千总等七职,都是源于张氏入黔始祖张钧奉敇南征时先后建立的。
重安土司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距重安镇2公里处的天堂村建有张氏宗祠,后毁于兵燹,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宗祠占地425平方米,现存正房一栋,厢房两栋,穿斗式建筑,双坡屋面,建筑梁架稳固,保存较好,柁墩、挑兽、月梁等艺术构件雕饰朴实,廊间地面用方砖铺墁。原宗祠内供奉张氏历代先祖牌位数百尊,它是土司制度的重要物证,对研究古代重安地区历史、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01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朗城土司
黄平朗城土司入黔始祖冯进贤,汉族,为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顺城十字街竹笆市人,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朝廷敇封冯进贤为雄威都统制使佥厅官,领兵入黔镇守播州。进贤殁子冯巽袭替,冯巽殁子冯雷发袭替,冯雷发殁子冯享袭替,冯享之子冯铎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平苗有功,授朗城司土同知,赐世袭田亩。冯铎殁冯天奇袭朗城土同知官,永乐壬辰年(1412年)冯天奇中恩科进士,诰封文林郎。天奇殁第七世冯义袭,冯义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中恩科举人,后因功敇授四川江津县同知,后授朗城长官司同知。冯义殁第八世冯昱、第九世冯秀、第十世冯经、第十一世冯勋相继承袭朗城司土同知一职。据说枫香寨革家廖氏宗族与当地苗族的矛盾日益突出,廖氏族人主动力邀朗城司土同知冯世禄到枫香寨调处矛盾,十二世冯世禄同意廖氏族人之邀,随后将该司之署迁入枫香寨,从此,苗族与革家之间的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冯世禄殁十三世冯炳承袭,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朗城土同知为吏目。第十四世冯国祥、十五世冯起先、十六世冯玉玺、十七世冯时泰曾先后承袭朗城司吏目职。明鼎革后率土归清承袭如故至冯钟俊,后因土役诈赃毙命失察被革职。雍正九年(1731年)台拱厅苗民起事,钟俊自备军费募兵一千五百人,捐粮五百石投效赎罪,著有劳绩得还原职。同年,滇省督部堂尹给冯氏第十八世冯钟俊土千总一职(朗城司吏目改为土千总)。冯钟俊子秉文因承袭奉调守岩门河道粮仓,苗民破城秉文阵亡,父募兵随之征剿奋勇追贼中枪阵亡,父子俱死,嗣乏,由十八世冯钟伟接袭,钟伟殁,由钟俊胞弟钟杰袭土千总职,钟杰殁,由十八世冯钟伟之子秉乾承袭,秉乾殁,二十世家鼎不愿承袭改由胞弟家齐承袭,家齐殁,由二十一世冯振声承袭,振声因误公事被革职由子毓桢承袭。时值咸丰乙卯年(1855年)之乱,毓桢守城殉难,由二十三世冯盛湯承袭,因久不赴而辞退,又由长伯媳金氏接袭,金氏病殁,由其子冯显达袭,冯显达在任病殁由冯承平之后冯毓玉代理,未几,毓桢弟锡金为之承袭,及锡金告休,又为振声之孙显远代承袭。民国八年(1919年)春,显远病殁,子昌平不知世故,匿不报丧,族中举生员考取职官,冯盛祥(州志为冯纪云,冯氏族谱为冯盛祥)之子冯吉昌承袭,冯昌平不服诉于县署,陈县长不准并勒令将印信缴出,归冯吉昌任事。民国十年后,随着保甲组织的建立,朗城土司制度被废除。
民国《黄平州志》记载:&冯锺俊于雍正五年持参不法案内改土归流,而土司冯家齐又系土千总,似属参差,该司宗图久经本州饬取未据申送发局,或朗城一司系各上宪羁縻之意而非朝廷设官之制也欤,据此所谓特参不法者乃冯锺俊之土差诈毙人命也,所谓宗图久经饬取不获者乃冯振声之有故被革也,今检该土司之承袭案卷查之并参以该族秉报到局之语,互相对照颇有符合,因裁取而补绩之较以考工记,補补周官尚同伦也,所谓上宪羁縻者,今之土职大都如此。&&又查朗城一司管上下六庄,上六庄地全在西乡(今野洞河乡),如东区之下枫香寨,瓮谷陇里溪等地,特下六庄也而朗城一地,原城西十余里,今名尚存冯氏亦有土地在于其内,岂东乡冯姓另一支职,此支故署因之而移耶,然至肃清之后,上六庄供给如水花粮,火烟米类,西乡竟少纳之,岂苗民尽数移于东区,各项担负亦因之为转移耶。然而夫役因田而派,田仍在于西乡何以食,此田者独得免三大义务之一也,即近日东南两乡汉民多有买署苗人夫田,一切夫役不分担之率由土司无职之故。&
朗城土司在清乾隆年间于黄平县城东门大井边购置地基修冯氏宗祠,后因改卫还州朝代变迁未成;清咸丰元年,族人募化得款在黄平县城牛场街建有《冯氏宗祠》,因管理者私下将冯氏宗祠当给他人经营,后管理者无钱取回,又临近解放,冯氏宗祠产业殆尽不复存在。2008年,冯氏族人在野洞乡岔河重建祠堂,2010年三月竣工,总面积450平方米,祠堂使用面积110平方米,总投资22万余元。供族人集中祭祀活动之用。现冯氏宗族主要分布黄平、施秉、镇远、凯里等处&。
土司制度始于宋朝,元朝在西南地区普遍得到施行。那时候,历代王朝视贵州为蛮荒之地,鞭长莫及,对其政治之组织,生产之藏否,文化之良窳,交通之通塞,百姓生活之冷暖,根本不予过问,只求相安无事就行了。这一时期,社会一切兴替沿革,无从稽考。对少数民族首领则授予大大小小的土司官职,力求达到相安无事。在明朝时期,全国则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运动,所谓&改土归流&,就是改革土司统治管理,变为中央政府派&流官&来管理。在黄平的三家土司,也只是&归流&而不&改土&,其首任长官为明王朝征战有功之士,改任&土官&后,他们世代相袭,经历了明、清至民国三个朝代,其统治长达五百多年。&改土归流&之后,贵州的大土官如田、杨、安、宋等被消灭了,但小土司仍然存在,仍准予世袭,这是明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在黄平,仍然是&苗多汉少&流官一时难以对&苗疆&实行全面统治,采取以驯服残余,加以利用土官的办法,使之变成流官的爪牙,协助流官管理&苗民&和部分&汉民&。他们沿用土官制度进行管理,一直沿袭到民国时期。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黄平中学初二学生王玉玺等30多人聚集于王建卿家,论及三土司的罪恶,个个义愤填膺,大家集思广益,将黄平三家土司剥削事实写成控告书,并推选王玉玺等二人赴省府控诉,亲自将控告书交给当时的省长王家烈,省府很快就将撤销黄平三土司的命令送到了黄平,交由县长韩文执行,再由韩文转告黄平中学的王玉玺等人。至此,历经五百多年的黄平&三家&土司彻底土崩瓦解了。
本文资料来源:①《贵州土司史》上下两册;②《黄平州志》第七卷;③《黄平县志》;④《黄平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⑤《冯氏家谱》;⑥《杨凡忠先生杂咏》;⑦《中国历代职官表》;⑧《漫步且兰黄平》。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庆皇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