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的赫赫战功主要取得了什么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的胜利

汉武帝派谁去抗击匈奴并取得了什么战役的胜利?_百度知道
汉武帝派谁去抗击匈奴并取得了什么战役的胜利?
提问者采纳
  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青年将领卫青率3万骑出云中(内蒙托克托县),西至陇西(甘肃东部),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 卫青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于是,汉武帝在那里设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万屯垦,又重新修了秦代的旧长城,派兵驻守。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骑兵赶走了匈奴的右贤王,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凯旋而归。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县东南胭脂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军短兵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泽(内蒙古居延海),攻到祁连山,大破匈奴军,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 同年,匈奴贵族内部分裂,浑邪王率四万人降汉。这次战役后,汉在这里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历史上称“河西四郡”。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规模最大。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分别从定襄郡(内蒙呼和浩特东南)和代郡(河北蔚县)出发,共击匈奴单于(匈奴首领)于漠北。漠北之战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抗击匈奴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卫青 霍去病两元大将啊 取得了河西战役 漠北战役的胜利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帖子主题:[原创]攻击牧区:卫青、霍去病取胜之道(参赛)
共&8703&个阅读者&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攻击牧区:卫青、霍去病取胜之道(参赛)
文章提交者:老军士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领军二出定襄,攻击。虚十八岁的第二次跟从出征(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军)。任命为嫖姚校尉,带领八百,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数百里奇袭,打击的软肋。(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赴利:奔向有利之处,以消灭)此仗斩敌2028人,杀匈奴单于祖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为表彰霍去病的功绩,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功冠诸军。有不少人以为霍去病率800深入敌境,与数千相遇,一场大战,斩杀匈奴两千,自己几乎没什么损失,以此赞叹汉军威武、霍去病无敌!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要想了解卫青、霍去病对匈奴作战取得的赫赫战功,就必须要了解匈奴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方式,了解汉军在匈奴境内打击匈奴有几种作战模式。一。匈奴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方式:匈奴人是民族,由大大小小许多部落组成,每个部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牧区范围。匈奴全民皆兵,十几岁至四五十岁的精壮男子平时放牧、射猎,战时集结成集团开赴作战。成年男人开赴前线作战后,由老弱妇孺在后方牧场看管牧群。二。汉军在匈奴境内(注意:不是境内)打击匈奴的三种作战模式:1.与集结起来的集团作战,往往是匈奴人预先设定的。2.汉军深入敌境,攻击只有匈奴老弱妇孺放牧的牧场。3.汉军进攻处于正常游牧生活状态的匈奴部落,这种情况下,匈奴成年男子没有集结成军,都在各家各户分散放牧,作战准备不足。霍去病率800骑深入敌境斩敌2000余人,属于第二种作战模式。杀匈奴单于祖父,单于祖父肯定是个老头;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单于叔父也是老头无疑。霍去病斩杀的那2000匈奴人肯定包括许多老弱妇孺。(未完待续)本文内容于
10:12:15 被老军士编辑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攻击牧区:卫青、霍去病取胜之道(参赛)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9398
/ 排名:7707
左箭头-小图标
不知道这个帖子还能不能顶上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许多网友还是不明白,汉朝军队与匈奴作战,并非两支职业军队在作战。匈奴没有职业军队,匈奴的成年男子平时放牧,战时集结成军进行作战。汉朝军队如果与集结起来的匈奴骑兵部队作战,占不了太大的便宜。但是,汉朝的骑兵如果出其不意地攻击处于正常分散游牧状态的匈奴部落,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战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汉朝与匈奴之战并未在西汉结束,到东汉时仍有延续。但是,东汉时,由于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归附汉朝,在长城一线地区(漠南)游牧,为汉朝守边;而北匈奴在漠北游牧。所以,北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威胁不大,汉朝打击北匈奴也不需要出动大批军队,主要靠征调南匈奴骑兵为主力,越过大漠打击北匈奴。后来北匈奴就是被东汉政权以这种模式打垮赶跑的。迁徙到欧洲的匈奴人是北匈奴人,而南匈奴则留在汉朝北部边地继续游牧生活。在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后,南匈奴人趁乱南下,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马踏阴山
在第83楼的发言:霍去病17岁任骠姚校尉,由于年轻 未被传统思想所束缚,数年内多次深入匈奴腹地,杀灭匈奴绝不眨眼,大量破坏了匈奴赖以生存的根基,使得匈奴远遁漠北,相对卫青的思想比较保守注重道义为先,之所以在此后两人还为此产生嫌隙。
由于霍大司马杀戮过重,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后世文人史家之对他的功绩一带而过,而没有大书特书。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是对霍大司马功绩的最好评价。 在宋以前从来都没有讲什么仁义。宋前的军人是有特权的犯军法将军可直接处死而不用审问。连有军功在身的都可杀,典型的如霍去病射杀李敢,何况没军功的文人。宋前的朝代无不是打不过先低头,找到机会就狠揍打残。对匈奴如是,对鲜卑盟主如此。对柔然如此。对突厥回纥也如此。但至宋开始全变了,变为了唐僧,对敌慈悲对友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43463 工分:2062
左箭头-小图标
霍去病17岁任骠姚校尉,由于年轻 未被传统思想所束缚,数年内多次深入匈奴腹地,杀灭匈奴绝不眨眼,大量破坏了匈奴赖以生存的根基,使得匈奴远遁漠北,相对卫青的思想比较保守注重道义为先,之所以在此后两人还为此产生嫌隙。由于霍大司马杀戮过重,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后世文人史家之对他的功绩一带而过,而没有大书特书。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是对霍大司马功绩的最好评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49922 工分:576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蝮蛇不咬人
在第63楼的发言:最正确的打法 到草原上开赌场烟馆妓院以及建设寺庙
把染缸文化的恶习传过去 不出百年 敌人自己就腐败了 然后变成染缸的一部分兄台这招釜底抽薪深得孙子兵法精髓!灭其历而异其族,兵不血刃,美国人现在就是这招对付我们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7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vf4500
在第7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76楼的发言:......
卫青夺取河套之战、奔袭匈奴右贤王之战,匈奴方面可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集团。
骑兵军团是进攻而不是防御,汉匈之战就是互殴对方的后方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汉专对匈奴牛羊动手,匈奴对汉的产粮区动手,匈奴放牧地在移动,但他能放牧的地方都是固定的,只是相比汉人的城市难找而以,而放牧也是有弱点的,他在放牧时无防护可言,只要找到无论有无军队他的牛羊都跑不了,而汉是有长城预警的,通过预警人口资源可退入城市,顶住一定时间无问题,而汉时是有驰道的通过驰道快速反应的车兵可迅速增援,卫青的漠北之战就是车兵与骑兵通行,以车兵防御,以骑兵在外待机。
你对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不了解。
匈奴没有职业军队,匈奴成年男子平时放牧,战时集结成军。匈奴正常游牧时,可不是几万人、十几万人赶着几十万、上百万牲畜一起放牧。而是各个部落分散放牧,每个部落人数并不多。匈奴首领要想把这些分散放牧的匈奴部落集结成军是需要时间的。
当汉军骑兵集团突袭这些分散放牧的匈奴部落时,由于匈奴人没有集结成军,根本无力抵抗,只有逃跑或挨宰两种结局。
匈奴骑兵集结成军也并非都是为了进攻,漠北大战时,匈奴单于和左贤王都集结了骑兵集团,但并不是用于进攻汉境的,而是用于防御汉军进攻的。他是被逼的,汉军只冲匈奴的牛羊去,牛羊的转移速度比不上骑兵的速度,而匈奴在漠南漠北的放牧点大致的位置汉军是知道的,你草原上有水放牧的地点就那么多个,汉军沿水扫荡有很大的几率会碰上,一但碰上匈奴的牛羊就会被灭,匈奴的主力不得已只能在放牧点防御,由原先的飘忽不定变为在水源地防御,广大的草原不在是匈奴军队的躲藏地,和游牧民族打怕的是游牧民族主力不和你打,但你不和他主力打专找他的牛羊下手,游牧民族比农耕民族还要伤不起,农耕民族居住地虽然固定,但农耕民族有城墙保护,只要不是像南宋那垃圾被围城也不敢去救,游牧民族根本摧毁不了有准备和有援军的农耕民族城市。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95764 工分:39396
左箭头-小图标
游牧当然只有打击牧点的人口,因为他们并无城市这样明显的目标可以进攻,而决战的主动权也在对方,有效的方法就只有游骑袭击牧点人口,然后筑城寨控制周边,逐步压缩其活动空间,同时也可以强迁其人口入占领区内从事农耕予以同化,延续2-3代人的努力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37422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说的没错,对付游牧民族的唯一办法就是釜底抽薪,清朝最后剿灭准噶尔就是攻击牧区,把准噶尔部落的人都杀光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vf4500
在第7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76楼的发言:......
卫青夺取河套之战、奔袭匈奴右贤王之战,匈奴方面可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集团。
骑兵军团是进攻而不是防御,汉匈之战就是互殴对方的后方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汉专对匈奴牛羊动手,匈奴对汉的产粮区动手,匈奴放牧地在移动,但他能放牧的地方都是固定的,只是相比汉人的城市难找而以,而放牧也是有弱点的,他在放牧时无防护可言,只要找到无论有无军队他的牛羊都跑不了,而汉是有长城预警的,通过预警人口资源可退入城市,顶住一定时间无问题,而汉时是有驰道的通过驰道快速反应的车兵可迅速增援,卫青的漠北之战就是车兵与骑兵通行,以车兵防御,以骑兵在外待机。你对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不了解。匈奴没有职业军队,匈奴成年男子平时放牧,战时集结成军。匈奴正常游牧时,可不是几万人、十几万人赶着几十万、上百万牲畜一起放牧。而是各个部落分散放牧,每个部落人数并不多。匈奴首领要想把这些分散放牧的匈奴部落集结成军是需要时间的。当汉军骑兵集团突袭这些分散放牧的匈奴部落时,由于匈奴人没有集结成军,根本无力抵抗,只有逃跑或挨宰两种结局。匈奴骑兵集结成军也并非都是为了进攻,漠北大战时,匈奴单于和左贤王都集结了骑兵集团,但并不是用于进攻汉境的,而是用于防御汉军进攻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7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vf4500
在第7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56楼的发言:
总之,我们不要以为汉军出击匈奴就是与匈奴军队作战,这种理解太片面。也解释不清楚一些重要战役汉军获胜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漠北大战后,汉军与匈奴作战很难象前期那样大获全胜。
古代汉匈大规模骑兵军团作战就像是现在打核战只要把核弹朝对方国土内丢,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就够了。双方比的是双方谁的承受力比对方高谁就算赢了。
卫青夺取河套之战、奔袭匈奴右贤王之战,匈奴方面可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集团。骑兵军团是进攻而不是防御,汉匈之战就是互殴对方的后方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汉专对匈奴牛羊动手,匈奴对汉的产粮区动手,匈奴放牧地在移动,但他能放牧的地方都是固定的,只是相比汉人的城市难找而以,而放牧也是有弱点的,他在放牧时无防护可言,只要找到无论有无军队他的牛羊都跑不了,而汉是有长城预警的,通过预警人口资源可退入城市,顶住一定时间无问题,而汉时是有驰道的通过驰道快速反应的车兵可迅速增援,卫青的漠北之战就是车兵与骑兵通行,以车兵防御,以骑兵在外待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vf4500
在第7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56楼的发言:
总之,我们不要以为汉军出击匈奴就是与匈奴军队作战,这种理解太片面。也解释不清楚一些重要战役汉军获胜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漠北大战后,汉军与匈奴作战很难象前期那样大获全胜。
古代汉匈大规模骑兵军团作战就像是现在打核战只要把核弹朝对方国土内丢,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就够了。双方比的是双方谁的承受力比对方高谁就算赢了。卫青夺取河套之战、奔袭匈奴右贤王之战,匈奴方面可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集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56楼的发言:
总之,我们不要以为汉军出击匈奴就是与匈奴军队作战,这种理解太片面。也解释不清楚一些重要战役汉军获胜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漠北大战后,汉军与匈奴作战很难象前期那样大获全胜。古代汉匈大规模骑兵军团作战就像是现在打核战只要把核弹朝对方国土内丢,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就够了。双方比的是双方谁的承受力比对方高谁就算赢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从这次汉朝联合乌孙进攻匈奴的作战情况看,汉军10万骑兵,但斩杀匈奴不过一千人,缴获牛羊马等牲畜不过2万。而乌孙骑兵5万,斩杀匈奴三万九千人,缴获各类牲畜70万。乌孙骑兵难道都是特种兵?还是乌孙领兵将领是盖世无双的军事家?都不是!乌孙骑兵大获全胜的关键就是趁匈奴只防备汉军、没防备乌孙之际,从侧翼攻击了匈奴的牧区。当时,匈奴右谷蠡王的部众正在远离汉军的后方放牧,青壮年男子并没有集结成军。当乌孙5万骑兵突然冲入匈奴牧区时,匈奴人根本来不及集结军队组织有效抵抗,被乌孙骑兵斩杀数万,来不及转移的牲畜70万成了乌孙的战利品。本文内容于
8:40:11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西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宣帝即位之第二年),汉朝应属国乌孙的再三请求,派五将军率十余万大军,联合乌孙军,进击匈奴。汉军编组如下: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率四万余骑出河西。度辽将军范明友,率三万余骑出张掖。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率三万余骑出酒泉。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率三万余骑出五原。前将军韩增,率三万余骑出云中。另外,以校尉常惠为使者(监军)至乌孙,发乌孙兵五万骑,由西向东夹击匈奴。匈奴闻汉军大举北上,不敢迎战,将部众、畜群、辎重远远迁徙到后方,躲开汉军。因此,汉朝五路大军都没有像样的斩获。祁连将军田广明率部出塞一千六百余里,至鸡秩山,匈奴皆遁走,仅斩首虏十九级,获牛羊百余。度辽将军范明友率部出塞一千二百余里,至蒲离侯水,斩首虏七百级,获马牛羊万余匹而还。后将军赵充国出塞千余里,进击至侯山,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获马牛羊七千余匹而还。前将军韩增出塞一千二百余里,至乌员,追击匈奴残部于侯山,斩首虏百余级,获马牛羊二千而还。虎牙将军田顺出塞八百余里,至于丹余水,即停兵不动,慌称斩首虏一千九百余级,获马牛羊七万余而还。校尉常惠与乌孙兵五万骑由西向东进击,至匈奴右谷蠡庭,匈奴未料到乌孙会发兵夹攻,右部仍处于正常游牧状态,没有集结军队备战,被乌孙军轻易击败,乌孙军获单于父行,名王,千长将以下三万九千余级,马牛羊七十余万而还。匈奴另因逃遁及牲畜转移而死者,不计其数。本文内容于
12:28:28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eafefads
在第6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5楼的发言:由于没有构筑城墙,游牧民族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卫、霍的打法正好打击了匈奴的弱点。
可惜,卫、霍之后再无人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怯。
想当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救北京,全军直扑清军后方,失去妇孺的后清将元气大伤,明朝则可一举扭转败局,可是,袁崇焕既无这样的胆量也无这样的才能,他循规蹈矩地率军回救,也循规蹈矩地败于清军,再循规蹈矩地被皇帝剁成肉酱。
当时袁崇焕如果出击的话,事先没有准备,大军出击,没有大量的谋划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粮草还是路线敌情,没有详细的准备是不可能处罚的,当然出了赌徒。不过袁崇焕明显不是赌徒你以为袁崇焕带的明军是明初冯胜,蓝玉横扫漠北的那支明军?袁崇焕从不主动在野外和后金作战,不是不敢,而是连一点取胜的希望都没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徐七品
在第64楼的发言:除非有足够的证据,否则不要轻易攻击没有太多争议的东西。
华夏历史上能够让国人在世界上自豪的也不过是是那么1,2场战争。
1.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
2.抗美援朝。我这个帖子不是主帖一篇文章,而是后续不断补充的。目前为止,一直到第56楼,都是续文补充。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天津老哥
在第6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36楼的发言:
为什么漠北大战霍去病的战果远远高于卫青呢?这与匈奴左贤王排兵布阵失误有关。
战前,匈奴单于、左贤王都将部属撤到了大漠以北,但是单于在战前将其部众畜群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部属在沙漠北边(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单于在赵信城积蓄了大量粮草,作为供应前线的兵站。所以,单于本部的部署是:沙漠北边的匈奴精锐骑兵,其后200里的赵信城兵站,老弱妇孺及畜群在更远北方的牧区。
所以,单于军队战败后,没有波及到牧区的部众及牛羊畜群。汉军追了200多里,到赵信城获取粮草补充后就......
关于霍去病的军队比卫青的战斗力强。是因为数万大军卫青是主帅。卫青统帅大军是战略决战层面的。霍去病是卫青手下的将是战术方面的指挥官,其军队是卫青军队中的精锐。其军队据说是由阵亡将士后代组成,从小以战争编制,马背上长大,但是不同于匈奴在马背上从事游牧,而是从小学习搏杀长途奔袭,他们有汉朝花重金购买的乌孙,大宛良马。用引进国外先进冶炼技术制作的精良装备。实际上他们就是草原上的特种部队。漠北大战,霍去病的骑兵都是汉军精锐,而且霍去病没有配置象李广、公孙贺这样的副将,而是挑选了一批年轻有为、能征惯战的青年军官随从出征,如李敢。另外,霍去病军队中还有不少投奔汉朝的匈奴人,这些人熟悉匈奴地理、民情。这对于霍去病击败左贤王有很大帮助。但是,霍去病军能斩杀匈奴7万,追击敌军深入敌境,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与霍去病军的精锐并无完全关系。完全是匈奴左贤王排兵布阵失误造成的。所以,后来汉军深入匈奴境内与匈奴作战时,匈奴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老弱部众远徙到后方安全地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89041 工分:4007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36楼的发言:
为什么漠北大战霍去病的战果远远高于卫青呢?这与匈奴左贤王排兵布阵失误有关。
战前,匈奴单于、左贤王都将部属撤到了大漠以北,但是单于在战前将其部众畜群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部属在沙漠北边(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单于在赵信城积蓄了大量粮草,作为供应前线的兵站。所以,单于本部的部署是:沙漠北边的匈奴精锐骑兵,其后200里的赵信城兵站,老弱妇孺及畜群在更远北方的牧区。
所以,单于军队战败后,没有波及到牧区的部众及牛羊畜群。汉军追了200多里,到赵信城获取粮草补充后就......关于霍去病的军队比卫青的战斗力强。是因为数万大军卫青是主帅。卫青统帅大军是战略决战层面的。霍去病是卫青手下的将是战术方面的指挥官,其军队是卫青军队中的精锐。其军队据说是由阵亡将士后代组成,从小以战争编制,马背上长大,但是不同于匈奴在马背上从事游牧,而是从小学习搏杀长途奔袭,他们有汉朝花重金购买的乌孙,大宛良马。用引进国外先进冶炼技术制作的精良装备。实际上他们就是草原上的特种部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4480 头衔:伏波将军 工分:39648
左箭头-小图标
说的有道理,但是易不完全如此!史载卫青革新战法,步骑协同作战,是屡败匈奴的关键......楼主所说,无非卫霍作战,不但符合《孙子》的仰仗兵势,同时符合《孙子》:“水之形,逼高而下;兵之形避实击虚”的用兵原则!霍去病第一次随舅父卫青出征,阵斩单于右大将,是典型的“斩首行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4316 工分:13203
左箭头-小图标
一句话:将战场放在敌人的土地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左箭头-小图标
汉匈之战只要接战无论输赢,都是汉胜了,汉军弩机,马和人3者相加,等于能快速量产的弩骑,汉弩骑远程武器有优势,近战有人命,只要有马就能把弩机和人口优势完全发挥,汉人多死的起,匈奴人少死不起,单次战役只要接战哪怕匈奴胜了也要死大半的人,匈奴死的起几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6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vf4500
在第58楼的发言:......
退到漠北后匈奴再不是草原霸主了,其他的游牧民族根本不听匈奴的了,你当乌桓和鲜卑是吃素的哟,他们看到搞掉虚弱匈奴成为新的草原霸主的希望了,匈奴自己草原都搞不定了,那还有余力来南下。
这里主要说的是汉军如何进攻匈奴的问题,不是匈奴南下的问题。桓和鲜卑去找匈奴的麻烦了,这样省省人力,汉后强大的朝中原朝代几乎都一样是先打后拉,打一派拉一派。匈奴北退后汉削弱匈奴的目地以达到,没必要再深入,汉也改变了打法,不再亲自去打,改而唆使原匈奴手下的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52442 头衔:老板 工分:638
左箭头-小图标
除非有足够的证据,否则不要轻易攻击没有太多争议的东西。华夏历史上能够让国人在世界上自豪的也不过是是那么1,2场战争。1.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2.抗美援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64657 工分:1053
左箭头-小图标
最正确的打法 到草原上开赌场烟馆妓院以及建设寺庙
把染缸文化的恶习传过去 不出百年 敌人自己就腐败了 然后变成染缸的一部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76649 工分:7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5楼的发言:由于没有构筑城墙,游牧民族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卫、霍的打法正好打击了匈奴的弱点。
可惜,卫、霍之后再无人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怯。
想当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救北京,全军直扑清军后方,失去妇孺的后清将元气大伤,明朝则可一举扭转败局,可是,袁崇焕既无这样的胆量也无这样的才能,他循规蹈矩地率军回救,也循规蹈矩地败于清军,再循规蹈矩地被皇帝剁成肉酱。当时袁崇焕如果出击的话,事先没有准备,大军出击,没有大量的谋划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粮草还是路线敌情,没有详细的准备是不可能处罚的,当然出了赌徒。不过袁崇焕明显不是赌徒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汉军在匈奴境内(注意:不是汉朝境内)打击匈奴的三种作战模式:1.与集结起来的匈奴骑兵集团作战,战场往往是匈奴人预先设定的。2.汉军深入敌境,攻击只有匈奴老弱妇孺放牧的牧场。3.汉军进攻处于正常游牧生活状态的匈奴部落,这种情况下,匈奴成年男子没有集结成军,都在各家各户分散放牧,作战准备不足。抱歉,由于此帖不是一次完成的,后来写的回帖,把第二种、第三种作战模式给搞颠倒了,不如索性将第二种作战模式改为:2.汉军进攻处于正常游牧生活状态的匈奴部落,这种情况下,匈奴成年男子没有集结成军,都在各家各户分散放牧,作战准备不足。将第三种作战模式改为:3.汉军深入敌境,攻击只有匈奴老弱妇孺放牧的牧场。本文内容于
18:29:53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vf4500
在第5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4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5楼的发言:由于没有构筑城墙,游牧民族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卫、霍的打法正好打击了匈奴的弱点。
可惜,卫、霍之后再无人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怯。
想当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救北京,全军直扑清军后方,失去妇孺的后清将元气大伤,明朝则可一举扭转败局,可是,袁崇焕既无这样的胆量也无这样的才能,他循规蹈矩地率军回救,也循规蹈矩地败于清军,再循规蹈矩地被皇帝剁成肉酱。
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霍、卫之后由于匈奴已经完全退到大漠以北,霍、卫惯常使用的大迂回包抄已经不可能,长途奔袭由于路途遥远也功效大减。如果领兵将领的水平再低一点,军队的素质再差一点,汉军获胜就更难了。
退到漠北后匈奴再不是草原霸主了,其他的游牧民族根本不听匈奴的了,你当乌桓和鲜卑是吃素的哟,他们看到搞掉虚弱匈奴成为新的草原霸主的希望了,匈奴自己草原都搞不定了,那还有余力来南下。这里主要说的是汉军如何进攻匈奴的问题,不是匈奴南下的问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6075 工分:232
左箭头-小图标
犁庭扫穴,就是要让他灭种亡国的打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4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5楼的发言:由于没有构筑城墙,游牧民族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卫、霍的打法正好打击了匈奴的弱点。
可惜,卫、霍之后再无人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怯。
想当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救北京,全军直扑清军后方,失去妇孺的后清将元气大伤,明朝则可一举扭转败局,可是,袁崇焕既无这样的胆量也无这样的才能,他循规蹈矩地率军回救,也循规蹈矩地败于清军,再循规蹈矩地被皇帝剁成肉酱。
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霍、卫之后由于匈奴已经完全退到大漠以北,霍、卫惯常使用的大迂回包抄已经不可能,长途奔袭由于路途遥远也功效大减。如果领兵将领的水平再低一点,军队的素质再差一点,汉军获胜就更难了。退到漠北后匈奴再不是草原霸主了,其他的游牧民族根本不听匈奴的了,你当乌桓和鲜卑是吃素的哟,他们看到搞掉虚弱匈奴成为新的草原霸主的希望了,匈奴自己草原都搞不定了,那还有余力来南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汉朝时边郡地名与现在地名大致对应表:右北平---辽宁义县西;渔阳-----北京密云;上谷-----河北怀来;代郡-----代县(也有说是大同、蔚县)定襄-----山西定襄;雁门-----山西雁门;云中-----内蒙托克托。另外,匈奴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之地)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外蒙古某地(这种说法不对),还有说是内蒙多伦或赤峰。另外就是没有长久固定之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总之,我们不要以为汉军出击匈奴就是与匈奴军队作战,这种理解太片面。也解释不清楚一些重要战役汉军获胜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漠北大战后,汉军与匈奴作战很难象前期那样大获全胜。本文内容于
9:05:26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5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50楼的发言:
韩安国的说法,同样把汉军在汉朝边关及汉朝境内与匈奴作战,与在匈奴境内与匈奴作战的对象混淆了。
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绕,简单说吧,匈奴并无常备的职业军队,而是全民皆兵,成年男子平时放牧,战时集结成军。匈奴进攻汉朝边关或进入汉朝境内的都是集结好的军队,所以,汉军此时的作战对象是匈奴军队。
但是,汉军进入匈奴境内作战,作战对象还是匈奴集结好的军队吗?显然不是,因为匈奴平时并无军队,难道匈奴人放牧时,汉军不能去打吗?匈奴境内没有城市、乡镇,只有牧区,汉军深入匈奴境内作战,选择的作战对象......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曹操北征乌桓就是用这种方法取胜的,当曹操出其不意出现在乌桓面前时,措手不及的乌桓王仓促集合部队来与曹操作战,结果因准备不足被曹操打得大败。
《三国演义》对北征乌桓说得很简单,其实这是一次相当重要的战役,重要性不亚于赤壁之战,此战落败,“五胡乱中华”的局面就会提前上演,此战胜利之后,匈奴为之丧胆,之后,中原再乱也无人敢出来混水摸鱼。其实汉以后中原政权北上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作战,都存在这一情况。唐太宗灭东突厥也是长途奔袭,攻击突厥可汗牧场营地,打了突厥可汗一个措手不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通过战争获得利益。。。。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 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觽不足以为强,)韩安国的上述说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也不全面。卫青收复河套地区的作战、出高阙奔袭右贤王之战,两次都缴获各种牲畜一百万以上,汉军损失轻微,做到了以战养战、以战获利。但是卫青二出定襄之战、漠北大战就没获利。所以,能否获利关键看怎么打及战场情况。攻击正常游牧的匈奴人就能获利,与匈奴集结起来的大军作战就不获利。战场距汉境近就易获利,距汉境远获利就难。汉军收复河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近在咫尺的威胁,使河套地区成为出击匈奴的前进基地;汉军占领河西,设四郡,打通了西域通道,具有了与匈奴争夺西域的基地。这些都不能说是“得其地不足以为广”。另外,将战争引向敌方境内,打乱的是敌方的生产生活,可以通过战争消弱敌方实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汉军用第三种作战模式与匈奴作战,实际上也并不容易。典型的、真正成功的战例只有一个,就是霍去病带八百骑深入敌后的那一次。漠北大战,霍去病是以第一种作战模式击败匈奴左贤王大军后,追击败兵攻入匈奴牧区,其实不能算是真正采用第三种作战模式。汉军真正采用第三种作战模式进攻匈奴的,还有一次,不过那是绝对惨败的一个战例。李广利指挥的第二次漠北大战中,因李广利家族卷入汉朝上层政治斗争获罪,为了邀功赎罪,李广利驱军深入匈奴后方至郅居水,想攻击匈奴辎重妇孺,但匈奴人早已闻风遁走。匈奴单于率大军在预设战场等待李广利军,一直没有等到,听说汉军已经进击到后方去了,急忙率大军回救,李广利大军被截断退路,全军覆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7660 工分:396899
/ 排名:13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50楼的发言:
韩安国的说法,同样把汉军在汉朝边关及汉朝境内与匈奴作战,与在匈奴境内与匈奴作战的对象混淆了。
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绕,简单说吧,匈奴并无常备的职业军队,而是全民皆兵,成年男子平时放牧,战时集结成军。匈奴进攻汉朝边关或进入汉朝境内的都是集结好的军队,所以,汉军此时的作战对象是匈奴军队。
但是,汉军进入匈奴境内作战,作战对象还是匈奴集结好的军队吗?显然不是,因为匈奴平时并无军队,难道匈奴人放牧时,汉军不能去打吗?匈奴境内没有城市、乡镇,只有牧区,汉军深入匈奴境内作战,选择的作战对象......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曹操北征乌桓就是用这种方法取胜的,当曹操出其不意出现在乌桓面前时,措手不及的乌桓王仓促集合部队来与曹操作战,结果因准备不足被曹操打得大败。《三国演义》对北征乌桓说得很简单,其实这是一次相当重要的战役,重要性不亚于赤壁之战,此战落败,“五胡乱中华”的局面就会提前上演,此战胜利之后,匈奴为之丧胆,之后,中原再乱也无人敢出来混水摸鱼。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卫青率三万铁骑出高阙,长途奔袭六七百里,到达匈奴右贤王牧区时,难道还要派人通知一下右贤王,让他起床集结好军队,双方再开打吗?那不成宋襄公了!?卫青肯定是先展开骑兵,建起一定程度的包围圈,然后发起进攻。右贤王自己带爱妾率骑兵数百突围逃走,其部众男女老少一万五千余人及贵族十余人被俘,汉军同时缴获数十百万牛羊等牲畜。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汉军在匈奴境内进攻没有集结成军的匈奴人有什么不合适,这是由匈奴人的生产、生活及作战方式决定的。本文内容于
18:52:23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韩安国的说法,同样把汉军在汉朝边关及汉朝境内与匈奴作战,与在匈奴境内与匈奴作战的对象混淆了。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绕,简单说吧,匈奴并无常备的职业军队,而是全民皆兵,成年男子平时放牧,战时集结成军。匈奴进攻汉朝边关或进入汉朝境内的都是集结好的军队,所以,汉军此时的作战对象是匈奴军队。但是,汉军进入匈奴境内作战,作战对象还是匈奴集结好的军队吗?显然不是,因为匈奴平时并无军队,难道匈奴人放牧时,汉军不能去打吗?匈奴境内没有城市、乡镇,只有牧区,汉军深入匈奴境内作战,选择的作战对象只能是在某个牧区放牧的匈奴部落。如果汉军已经出现在匈奴牧场了,匈奴人还在放牧,那汉军肯定占便宜。如果匈奴人早早集结成军,在预设战场等待汉军,那汉军损失就会大(不一定战败)。这就要看汉军领兵将领的水平了。举个例子,卫青进攻河套平原,他的作战目标是白羊王、楼烦王集结起来的军队吗?肯定不是,其作战对象是在河套平原放牧的匈奴部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但是,如果战场转移到匈奴境内,情况就变了。首先,匈奴人是要放牧生活的,匈奴的牧区是按部落划定的,对于某一个或几个匈奴部落,其牧区范围是相对固定的,并不能随便到处迁徙。比如,白羊王、楼烦王的牧区在河套平原;浑邪王、休屠王的牧区在河西地区。其次,某个部落的匈奴人在一两个月或几个月这种较短的时间内,会固定在某个牧场放牧,并不会到处迁徙。比如,龙城奔袭战时那个匈奴小部落在龙城附近的牧场放牧;高阙奔袭战时匈奴右贤王部众在距高阙六七百里的牧场放牧。第三,匈奴没有职业常备军队,匈奴成年男子平时放牧,战时集结成军。集结起来的匈奴骑兵,也主要是在自己部落所管辖的牧区范围内作战,如:左贤王的军队主要在现内蒙东部、东北三省及以北区域作战,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在河西地区作战。匈奴军队集结起来后,由于老弱部众及牛羊畜群不能迁徙太远,为保卫老弱部众及牛羊畜群不被汉军攻击,匈奴军队也不会到处乱跑。所以,匈奴人在匈奴境内,反而不像韩安国所说的“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另外,由于没有城墙保护,匈奴人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本文内容于
13:14:12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韩安国的上述说法,显然是把匈奴军队在汉朝边关及汉朝境内作战,与在匈奴境内作战混淆了。匈奴军队进攻汉境,都是先集结好军队,在数千里汉境寻找有利的地方突然攻击。汉军人马少,匈奴就攻击甚至包围汉军,汉军大部队集结前来,匈奴就利用骑兵高速机动的优势,迅速转移或撤退。韩安国所说的“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汉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匈奴派使者前来请求和亲,汉武帝让朝臣讨论。大行(官名)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发表意见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
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通过战争获得利益。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找到并制服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汉武帝便同意与匈奴和亲。(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觽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髃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5楼的发言:由于没有构筑城墙,游牧民族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卫、霍的打法正好打击了匈奴的弱点。
可惜,卫、霍之后再无人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怯。
想当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救北京,全军直扑清军后方,失去妇孺的后清将元气大伤,明朝则可一举扭转败局,可是,袁崇焕既无这样的胆量也无这样的才能,他循规蹈矩地率军回救,也循规蹈矩地败于清军,再循规蹈矩地被皇帝剁成肉酱。你说的有道理。但是,霍、卫之后由于匈奴已经完全退到大漠以北,霍、卫惯常使用的大迂回包抄已经不可能,长途奔袭由于路途遥远也功效大减。如果领兵将领的水平再低一点,军队的素质再差一点,汉军获胜就更难了。本文内容于
11:59:39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关于霍去病率800骑深入匈奴境内数百里、斩敌2000余人这件事,最原始的历史记录是这样的:“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这句话告诉我们三层内容:1.霍去病率领的是一支小部队,800骑兵。2.远离卫青大军数百里3.霍去病的任务是"赴利",简单说就是讨便宜。由于当时匈奴单于大军与卫青大军对峙,霍去病率八百骑远离卫青大部队,同时也就避开了匈奴的大部队。深入匈奴境内几百里只能是寻找匈奴老弱妇孺放牧的牧区,并攻击之。被霍去病击杀俘虏的匈奴单于的祖父、叔父,应该都是在牧区营地生活。霍去病只能是在牧区营地斩杀、捕获他们。本文内容于
19:48:40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85856 工分:167548
/ 排名:5782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对历史成名人物没有敬畏之心,写的东西很多都是想当然耳。你在哪里看到的霍去病斩杀的两千多人中肯定有很多事妇孺了,难道是当年你躲在牛粪堆里面的时候偷偷看到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而汉武帝对于汉军采用第一种作战模式与匈奴作战,则很少封赏。卫青率大军二出定襄与匈奴单于大军作战,第一次出击斩匈奴数千,第二次斩匈奴一万。因此次作战采用第一种战法,汉军损失了苏建、赵信部三千骑。汉武帝没有给卫青封赏。漠北大战,卫青击败匈奴单于大军,斩一万九千,但因未能完成歼灭单于之目的,故无封赏。采用第一种作战模式而得封赏的,只有霍去病第一次出击河西之役,汉军斩首八千九百余级,匈奴折兰,卢侯二王被杀,汉军损失7000人。霍去病被武帝加封二千二百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当时汉朝的最高统治者汉武帝对于汉军采用第二种、第三种作战模式与匈奴作战极为赞赏,往往封赏有加,但对第一种作战模式则极不欣赏,很少封赏。卫青奔袭龙城小胜,斩匈奴700,获封关内侯。卫青长途迂回奔袭,收复河南地(河套平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卫青出高阙长途奔袭右贤王大获全胜,汉武帝接到战报,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诸将都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汉武帝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卫青率大军二出定襄与匈奴单于大军作战,第一次出击斩匈奴数千,第二次斩匈奴一万。因此次作战采用第一种战法,汉军损失了苏建、赵信部三千骑。汉武帝没有给卫青封赏。而霍去病在此次作战过程中,率800骑深入敌后,攻击牧区,斩2000余匈奴人,被封两千五百户冠军侯。霍去病第二次出击河西,千里迂回,从侧后攻击河西匈奴,大获全胜。霍去病以此役之功,增封五千四百户,其属将,皆封侯。漠北大战,卫青击败匈奴单于大军,斩一万九千,但因未能完成歼灭单于之目的,故无封赏。而霍去病因追击匈奴左贤王败兵攻入牧区,斩获颇多,大受封赏,汉武帝置大司马位,以大将军与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又加封霍去病五千八百户,随霍去病出征之部属将领,皆有封赏。本文内容于
18:34:06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汉军采用第三种作战模式,进攻只有匈奴老弱妇孺放牧的牧区的战例有:1.卫青二出定襄与匈奴单于主力在漠南作战时,霍去病率800精骑远离汉军大部队,深入匈奴境内几百里,斩2000多人。2.漠北大战,霍去病率骑兵击败匈奴左贤王军队后,追击败兵攻入匈奴牧区,共斩匈奴七万人,获敌牛羊补充军粮,“卓行殊远而粮不绝”,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军队只损失了十分之二。本文内容于
6:34:38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汉军采取第二种作战模式,即进攻处于正常游牧状态的匈奴部落的战例有:1.卫青长途奔袭匈奴龙城,攻击在龙城附近游牧的一个匈奴小部落,斩首700.2.卫青出云中千里迂回奔袭高阙,再南下陇西,逐匈奴白羊、楼烦二王,斩匈奴数千,获牛羊一百万,夺取河套平原。3.卫青出高阙长途奔袭六七百里,夜袭匈奴右贤王牧区,斩获一万五千人,或牛羊一百万。右贤王带一爱妾及亲骑数百逃走。4.霍去病第二次出击河西,千里迂回,从河西匈奴侧后发起进攻,斩获匈奴3万, 匈奴2500人投降,浑邪王、休屠王率残军逃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十.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指挥的两次漠北大战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春正月,汉武帝发天下罪人及勇敢之士编为四路,再击匈奴.其编组详情如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骑兵六万,步兵七万,出朔方.强弩将军路博德,将步兵万余人负责护卫李广利军之辎重.游击将军韩说,将步兵三万,出五原.因杆将军公孙敖,将骑兵一万,步兵三万,出雁门.汉四路大军进击,已为匈奴单于所获悉,于是将老弱妇孺及辎重远撤于余吾水(今外蒙古鄂浑河)以北,而集结其本部及左部兵共十万,待于水南以待汉军。汉军会师于涿邪山,得知匈奴主力位于余吾水南,于是进而决战。双方激战数日,公孙敖部在左贤王攻击下渐感不支,为避免出现上次那样的惨败,汉军在整体形势尚佳之时南撤,匈奴也得以全身以退.是故此役双方皆无所得。注意:匈奴战前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就是将老弱妇孺及辎重远撤于余吾水(今外蒙古鄂浑河)以北,而集结其本部及左部骑兵共十万,待于水南以待汉军。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九十年)一月,匈奴两路侵汉,一路入五原,一路入酒泉,杀汉都尉两人以还。于是,三月,武帝再次发兵进击匈奴.汉军分为三路,其编组如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城,将三万余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将四万骑出酒泉.匈奴得知汉军大举北上,单于悉徙其辎重于赵信城以北之郅居水(今外蒙古哈内音河),其左贤王亦迁其部众渡余吾水六七百里居于兜御山。然后,单于亦分其军为二分别迎击汉军:单于及左贤王率精骑五万五千,南渡姑且水以待汉军;另使大将及李陵率三万骑,迎击马通。注意:匈奴此次战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依然是“单于悉徙其辎重于赵信城以北之郅居水(今外蒙古哈内音河),其左贤王亦迁其部众渡余吾水六七百里居于兜御山”。这显然是为了避免汉军攻击老弱妇孺及牛羊畜群。作战过程中,李广利为了立功赎罪,率军深入至郅居水,而匈奴辎重妇孺,皆已闻风遁走。此役贰师将军李广利战败投降匈奴,近十万汉军全军覆没,实为汉朝开国以来所未曾有过之惨败。匈奴单于以此次战胜之威,遣使于汉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药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本文内容于
9:58:39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漠北大战,是汉军骑兵战斗力达到顶峰的标志,同等数量的汉军与匈奴交战,汉军必胜。但是,由于匈奴已将主力完全撤到漠北,先前卫青、霍去病最拿手的迂回包抄已不可能,长途奔袭因路途遥远已效力大减。汉军在漠北大战中都是沿正常路线行军,双方完全是军队与军队的交战,拼的完全是军力、国力。所以,漠北大战之后,由于汉军马匹损失严重,骑兵减少,再加上霍、卫相继去世,汉军对匈奴的作战便胜少败多了。直到后来匈奴内部发生分裂。本文内容于
11:51:24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漠北大战示意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为什么漠北大战霍去病的战果远远高于卫青呢?这与匈奴左贤王排兵布阵失误有关。战前,匈奴单于、左贤王都将部属撤到了大漠以北,但是单于在战前将其部众畜群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部属在沙漠北边(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单于在赵信城积蓄了大量粮草,作为供应前线的兵站。所以,单于本部的部署是:沙漠北边的匈奴精锐骑兵,其后200里的赵信城兵站,老弱妇孺及畜群在更远北方的牧区。所以,单于军队战败后,没有波及到牧区的部众及牛羊畜群。汉军追了200多里,到赵信城获取粮草补充后就返回了。单于损失的只是19000军队。而左贤王没有赵信城这样的兵站,因此,他尽管也集结了大军严阵以待,但是为了大军的补给,他只能将牧场选在离战场不太远的地方。左贤王的这个部署,有个致命缺陷,就是他与霍去病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利,必然波及牧区的部众及牛羊畜群。两军交战后,左贤王与单于一样,中途逃跑,左贤王大军溃败,汉军追击匈奴败军冲入牧区,一边斩杀匈奴人,一边获得牛羊补给。因而能够“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霍去病军才能够远追敌军,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所以,左贤王损失的7万人可就不只是他集结起来的军队了。(既皆还,上曰:“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本文内容于
18:32:11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九.漠北大战霍去病战果远超卫青的原因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单于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单于军遭遇了。汉军与匈奴激战,单于逃走,汉军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经过激战,左贤王逃走,汉军追击匈奴败军,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斩匈奴七万多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本文内容于
18:28:59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第二次河西之战,匈奴惨败的原因有两点:、1.没料到汉军会间隔这么短时间,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进攻。2.没料到霍去病会千里大迂回,绕到匈奴的背后发起进攻。所以,浑邪王、休屠王的部众当时处于游牧状态,军队没有集结起来,面对霍去病的进攻,很快就一败涂地,部众大量被杀、被俘。而霍去病的骑兵损失不大(十分之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第二次河西之战第一次河西之战胜利后,汉武帝决心乘河西匈奴惊魂未定之时,再次发动攻击。同年夏,汉武帝命令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分领数万骑第二次出击河西;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出右北平,进击左贤王,牵制匈奴。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在西北方向,霍去病率部自北地出塞,是为北路;公孙敖率部自陇西出塞,是为南路。霍去病所部是侧翼进攻,应从北侧插入敌后,断其退路,而公孙敖所部则负责正面进攻,同时又负有吸引敌方注意力,掩护北路汉军之迂回包抄的任务。霍去病率领一部“常选”即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骑,先由今宁夏灵武渡过黄河,向北越过贺兰山,涉过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转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进,经小月氏(今甘肃酒泉一带),再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进至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的黑河(今弱水上游)地区。然而,公孙敖所部却因迷失方向而未能如约与霍去病军会合。霍去病果断地率军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发起猛攻。匈奴军很快就一败涂地,30200人战死,单桓、酋徐二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另有五王及王母、单于阀氏、王子共59人和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63人被俘。汉骑则付出了“大率减什三”的代价。浑邪王、休屠王率残军逃走。本文内容于
18:26:57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两次河西之战示意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八.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第一次河西之战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汉武帝命霍去病为膘骑将军,率万骑自陇西出塞,进攻河西匈奴。由于当时汉廷对河西的地理和敌情了解不多,所以只以万骑出征,显然是带有为日后的大规模出兵进行侦察与试探的性质。汉军过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令居(今甘肃永登西),沿乌鞘岭北坡的草地而行,又渡狐奴河(今石羊大河),尔后转战6日,接连扫荡了隶属于匈奴的5个小部落王国,拒战者诛之,归附者赦之。随后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的大黄山,又称燕支山),向西北挺进干余里后,与浑邪、休屠二王主力接战。汉军擒获恽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大小头领,斩首8900余级,还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浑邪、休屠二王败走,汉军取得了祁连山北麓的第一次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师率减什七”,万余汉骑,只剩下3000余,霍去病只好引残兵而回。行至皋兰山下(今兰州南),遭到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的阻击。霍去病指挥士卒与敌展开短兵交战,杀二王而败敌军,胜利回师。这一仗,汉军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几乎贯穿整个河西走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由于采取正面推进式进攻,使匈奴易有准备,汉军与浑邪、休屠二王集结起来的骑兵集团作战,虽取胜,自己也损失了7000余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03672 工分:2711
左箭头-小图标
与其杀掉老弱妇孺还不如直接烧掉草场,杀掉牛羊给牧民来的有效果啊。明朝的时候每年都会派少量的骑兵出去烧草场,防止游牧民族发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汉匈河南之战(包括收复河套、出击高阙)示意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七.卫青高阙奇袭战元朔5年(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领骑兵3万进攻匈奴右贤王。当时右贤王庭居于今狼山以北。卫青得悉右贤王不备,其部属仍处于正常放牧状态,于是率军出高阙,急行军六七百里,趁黑夜突袭右贤王部,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饮酒醉”,遭到汉军突袭后右贤王部大乱,右贤王携爱妾及亲骑数百向北遁去,汉军俘获匈奴男女部众一万五千人、贵族十余人、牛羊数十百万。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统领全部汉军,并加封八千七百户侯。高阙奇袭战大获成功,就在于卫青打击的是仍处于正常放牧状态的匈奴右贤王部,卫青长途奔袭的目的就是出其不意、不给右贤王集结部队的时间。本文内容于
18:24:58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作为一名军队高级将领,必须善于总结,打一仗进一步。汉军第一次反击匈奴的四位领兵将领中,卫青毫无疑问是最善于总结经验的。他的成功,绝非靠天幸。反观老将李广,几次出击匈奴,都没有解决行军路线问题,第一次被匈奴单于3万大军包围,第二次被匈奴左贤王4万大军包围,第三次漠北大战时在沙漠中迷路,根本没有到达作战地点。说汉武帝偏爱卫青,刁难李广,不是这么回事。汉军第一次反击匈奴时,李广威望冠诸侯,而且担任过雁门太守,理应由他率军出雁门。后来李广任右北平(在辽西)太守,匈奴畏惧,避之,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公元前121年,由他率军出右北平,应该是考虑到他熟悉当地情况吧。但是李广呢,显然没有认真收集敌情,总结经验。最终,数次出战,次次无功,落得自杀身死的结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六.卫青收复河南之战元朔二年春,匈奴左贤王部攻击汉之东北部上谷(河北怀来),渔阳(北京密云)二郡。而汉武帝为巩固关中并争夺战场主动,决计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河南地,即现在的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是夹在贺兰山,阴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一块平原。大河贯穿其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草丰美,秦朝时蒙恬率军占据河套,楚汉战争时,又被匈奴夺取。此地距长安不足千里,匈奴骑兵一二日便可直入关中,屏蔽长安的北地,上郡因而长时间成为匈奴游骑袭扰的对象,长安也一直处于匈奴的威胁之下。对汉来说,战争前线离国都如此之近,是不能容忍的,匈奴占据河南地,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面前,让人寝食难安。因此,汉反击匈奴,首先想到的,就是收复河南地。如何收服河套地区呢?从正面直接进攻?河南地是匈奴白羊王、楼烦王的地盘,楚汉战争时,楼烦骑兵威震中原。彭城之战,汉武帝的老祖宗刘邦被项羽的3万楼烦骑兵打得屁滚尿流,几十万大军顷刻瓦解。因此,汉军从正面进攻河套,很难占到便宜。而且,白羊、楼烦二王还会得到匈奴右贤王的支援,汉军从数量上也无优势。卫青决定采取大迂回作战方针,从侧后进攻河套。就在匈奴攻击渔阳上谷二郡的同时,卫青、李息率汉精骑五万急出位于河套东面的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在匈奴境内向西迂回运动。汉军先沿黄河北岸向西北迅速挺进,在秦长城掩护下迅速推进至高阙塞。高阙是阴山西北的一个山口,位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是连接河套地区与匈奴右贤王辖地的咽喉要道。卫青攻占高阙,就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白羊王、楼烦王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卫青立刻率兵南下,沿黄河直驱陇西(今甘肃临洮),完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此时,河套地区的匈奴人还处于正常游牧状态,白羊王、楼烦王发现汉朝大军后已经来不及集结骑兵,只能仓皇逃跑。汉军斩匈奴人数千,获牛羊一百多万。汉朝从此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此次收服河朔之战,卫青孤军深入,大胆地从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右贤王辖区中间的缝隙(黄河北岸至秦长城之间)穿过,行军干余里,切断了白羊、楼烦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迂回包抄,直达陇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充分体现了另辟蹊径、长途奔袭、因粮于敌的作战特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五。卫青龙城大捷所取得的经验1.尽量避免与匈奴大规模骑兵集团正面交锋,而应攻击处于正常游牧生活状态的匈奴部落。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两点:1)不能按部就班地在匈奴境内沿着正常的固定路线进军,必须想办法另辟蹊径。2)要充分发挥骑兵高速机动的优势,长途奔袭,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处于正常游牧生活状态的匈奴人面前。2.要想不按部就班行军,要想在匈奴境内长途奔袭,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靠后方供应粮草、靠自身携带粮草的后勤保障观念,改为因粮于敌,靠缴获匈奴人的牛羊补充军粮。在后来卫青指挥的收复河朔、奔袭高阙两次辉煌的作战中,充分体现了上述另辟蹊径、长途奔袭、因粮于敌的特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85376 工分:1799
左箭头-小图标
文过足以饰非,诬陷足以惑人。自古奸贼必出于文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10909 工分:1003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vf4500
在第1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凤凰1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5楼的发言:由于没有构筑城墙,游牧民族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卫、霍的打法正好打击了匈奴的弱点。
可惜,卫、霍之后再无人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怯。
想当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救北京,全军直扑清军后方,失去妇孺的后清将元气大伤,明朝则可一举扭转败局,可是,袁崇焕既无这样的胆量也无这样的才能,他循规蹈矩地率军回救,也循规蹈矩地败于清军,再循规蹈矩地被皇帝剁成肉酱。
李如松就是用这种方法打击蒙古察哈尔部的,但最后兵败身死!
在明朝,李如松只有一个,而且只是他个人行为。而在汉朝以军功至上的时代,不难找到敢这样做的人。唐朝有李靖、李绩、侯君集、苏定方、高仙芝、封常清,明有冯胜、傅友德,李文忠、蓝玉,明成祖朱棣。这些是都不看书就可以数出来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90054 工分:448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看得出来平时好唆言喜内讧,战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带路人,华夏伤不起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42780 头衔:大皇汉永耀辉煌威武 工分:68940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你就这么喜欢抹黑汉人吗?(这篇帖子是通过手机发表,请参与手机体验 wap.tiexue.net)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左箭头-小图标
寇可往,我即可往有吗不好,你做初一,我就做15.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凤凰1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5楼的发言:由于没有构筑城墙,游牧民族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卫、霍的打法正好打击了匈奴的弱点。
可惜,卫、霍之后再无人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怯。
想当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救北京,全军直扑清军后方,失去妇孺的后清将元气大伤,明朝则可一举扭转败局,可是,袁崇焕既无这样的胆量也无这样的才能,他循规蹈矩地率军回救,也循规蹈矩地败于清军,再循规蹈矩地被皇帝剁成肉酱。
李如松就是用这种方法打击蒙古察哈尔部的,但最后兵败身死!在明朝,李如松只有一个,而且只是他个人行为。而在汉朝以军功至上的时代,不难找到敢这样做的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老军士
在第2楼的发言:三。汉军以第一种作战模式与匈奴军作战的战例主要有:
1.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李广、公孫賀、公孙敖、卫青四路,每路1万,进击匈奴。公孫敖出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南),被匈奴打敗,損失七千人;名將李廣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匈奴军臣單于集中三支主力騎兵合圍李廣所部,李廣部寡不敵眾全軍覆沒,李广被俘,在押運途中憑機智勇猛才隻身逃回。
2.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军二出定襄,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遭遇匈奴主力,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汉有人有马,有马就能用人口优势快速组建弩骑打消耗战拖垮匈奴,汉死的起人,匈奴死不起,匈奴胜几场,也要死人,汉军是以大伤亡换战略主动,不怕死人,敢拼命国战的精神吓倒了草原人,使草原人百多年不敢像匈奴一样大规摸南下,怕被汉人像对匈奴一样报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匈奴龙城是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 有人说龙城在外蒙古的某个地方,这纯粹胡扯。汉军第一次出击匈奴时,匈奴人主要游牧生活在漠南(包括河套、河西),第一次领兵独当一面、进击匈奴的卫青,当时根本没能力到达漠北。也有人说龙城在内蒙古的多伦或赤峰,还有一种说法是龙城没有固定地点。不管哪种说法,反正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匈奴人当时根本没想到卫青会打到龙城,没做防备。有可能龙城不在当时卫青的进军路线上,或者虽然在其进军路线上,但是距汉区太远,匈奴人认为卫青根本到不了那里。卫青了解到有一小股匈奴人在龙城附近放牧兼守卫,于是决定冒险长途奔袭龙城,消灭这股匈奴人,再夺取他们放牧的牛羊作为归途的军粮。卫青奔袭龙城成功,斩杀700匈奴人。取得了汉朝对匈奴作战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胜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43773 工分:3174
左箭头-小图标
相信中华民族的一代军神霍去病通过你口中的胡乱讲评都比不上电影中的李云龙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01414 工分:64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aaa1010
在第7楼的发言:
.......霍去病斩杀的那2000匈奴人肯定包括许多老弱妇孺。
楼主家史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想必当年是藏在牛粪堆里看到的吧。
其实楼主通篇说的那么多,只是为了最后面这句话。肯定啊大概啊也许啊,从一些人的嘴里冒出来就成学说论述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08464 工分:36
左箭头-小图标
人家官博都说了特么大漠谣里面才是战争史……别YY了楼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08464 工分:36
左箭头-小图标
擦特么,不是铁血的官博都说是靠女人的两只鸽子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汉军在匈奴境内行军路线问题匈奴境内没有城镇、乡村,只有山川、河流、森林、湖泊、草原、沙漠,但是汉军在匈奴境内行军,正常情况下还是要沿着一些固定路线行进的。举一个不太确切的例子(使用现代地名),北京密云汉代叫渔阳,驻守密云的汉军得到消息,有一股匈奴人在木兰围场一带放牧,汉军打算打击这股匈奴人,他们走什么路线呢?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出古北口,走山路到承德,再到木兰围场。这条古北口-承德-木兰围场的路线,就是刚才说的固定路线。当时汉军出击匈奴,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带一定数量粮草,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向预定目标推进。不管是否遇到敌人,粮草消耗过半后就要往回返,以免在敌境内断粮。而匈奴人对于汉军这些固定的行进路线了若指掌,又能根据汉军粮草情况大致估计出汉军推进的最远地域。所以,匈奴人便可以根据敌我双方情况决定对进入匈奴境内的汉军是打、是躲。此次汉军分四路进击,李广、公孙敖是中间两路,公孙贺、卫青各居两边。前面说过,李广、公孙敖进击的地域是匈奴主力所在地,匈奴可以迅速集结起数万骑兵集团,所以,匈奴单于对于这两路汉军采取“打”的方针,由于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李广、公孙敖,所以,对位居两边的公孙贺、卫青两军就采取了“躲”的方针。公孙贺军到达预定区域后,没有遇到匈奴人,便原路返回了。卫青的情况原本与公孙贺一样,但卫青没有回返,而是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奔袭匈奴龙城。本文内容于
16:35:34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86742 工分:2244
左箭头-小图标
汉朝军队想和匈奴正面较量匈奴肯吗??不还是抢完就跑吗。匈奴不也是袭击汉朝的生产地区抢物资吗。不这么打难道还追着匈奴骑兵满草原跑吗?那还不被溜达死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27964 工分:489
左箭头-小图标
卫青确实是个大将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四。卫青龙城大捷取胜的原因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武帝派四路大军进击匈奴,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这四路中,声名显赫的李广被匈奴军臣单于3万骑兵包围,全军覆没。公孙敖也被匈奴打敗,損失七千人。公孙贺未遇敌军,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率军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取得胜利。汉武帝封卫青为关内侯。为什么卫青胜利,而李广、公孙敖失利呢?两个原因:1.当面之敌强弱不同上谷以西至云中之间这一地区的阴山山脉诸山谷,乃是当时匈奴本部生息之地,匈奴主力亦在此。汉军李广,公孙敖两军以万骑之军力,遭遇优势之敌,失败在所难免。卫青出击之地,正是匈奴本部与其左贤王两地区的交界处;而且公孙敖与李广已将匈奴本部主力吸引住,卫青未遇强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90054 工分:448
左箭头-小图标
.......霍去病斩杀的那2000匈奴人肯定包括许多老弱妇孺。楼主家史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想必当年是藏在牛粪堆里看到的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10909 工分:1003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5楼的发言:由于没有构筑城墙,游牧民族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卫、霍的打法正好打击了匈奴的弱点。
可惜,卫、霍之后再无人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怯。
想当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救北京,全军直扑清军后方,失去妇孺的后清将元气大伤,明朝则可一举扭转败局,可是,袁崇焕既无这样的胆量也无这样的才能,他循规蹈矩地率军回救,也循规蹈矩地败于清军,再循规蹈矩地被皇帝剁成肉酱。李如松就是用这种方法打击蒙古察哈尔部的,但最后兵败身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7660 工分:396899
/ 排名:1354
左箭头-小图标
由于没有构筑城墙,游牧民族的后方比汉朝的后方更脆弱、更容易被摧毁,卫、霍的打法正好打击了匈奴的弱点。可惜,卫、霍之后再无人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是愚蠢还是胆怯。想当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直扑北京的时候,如果袁崇焕不救北京,全军直扑清军后方,失去妇孺的后清将元气大伤,明朝则可一举扭转败局,可是,袁崇焕既无这样的胆量也无这样的才能,他循规蹈矩地率军回救,也循规蹈矩地败于清军,再循规蹈矩地被皇帝剁成肉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左箭头-小图标
从以上战例可以看出,汉军在匈奴境内与集结起来的匈奴骑兵集团对阵,占不到大便宜。打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七千;如果被优势之敌在预设战场包围,则会全军覆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5.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率大军出定襄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单于主力军遭遇。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36195
/ 排名:76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三。汉军以第一种作战模式与匈奴军作战的战例主要有:1.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李广、公孫賀、公孙敖、卫青四路,每路1万,进击匈奴。公孫敖出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南),被匈奴打敗,損失七千人;名將李廣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匈奴军臣單于集中三支主力騎兵合圍李廣所部,李廣部寡不敵眾全軍覆沒,李广被俘,在押運途中憑機智勇猛才隻身逃回。2.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军二出定襄,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遭遇匈奴主力,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3.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4.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再次率大军出击河西。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策应霍去病。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带领的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率军与匈奴鏖战到第二天,博望侯张骞的救兵才赶到,解了围。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赏赐。博望侯张骞延误行程,当斩,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本文内容于
15:00:10 被老军士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86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攻击牧区:卫青、霍去病取胜之道(参赛)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赫赫战功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