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两岸关系面临哪些机遇和2015挑战杯报名时间

电大闽台经济与文化试题(字母排序整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7页免费7页免费7页免费41页2下载券24页免费7页免费7页免费11页2下载券5页免费6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7页免费10页1下载券41页2下载券6页1下载券12页免费
电大闽台经济与文化试题(字母排序整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国的发展 世界的机遇(组图)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 [中国的发展 世界的机遇(组图)]
  2012年9月,为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而举办的“2012感知中国?韩国行吉林文化周”在韩国首尔举行。    在今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观众在联想公司展区参观。Gartner数据显示,联想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脑制造商。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本版今日推出本报驻外记者对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政要、专家、学者的采访摘编,希望能有助于读者了解世界对十八大后的中国的期待。  【经济建设】  中国定能实现宏伟目标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关系中心副主任乌亚纳耶夫:在经济领域,中国下一个10年将更注重有质量的发展,将着力于创新发展。中国今后在经济发展中将更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着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这些表述显示中国政府不再只是重视高速发展,而是将重点放在努力改善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几次提出宏伟目标,不仅顺利达成,有些还是提前实现的。现在中国已经拥有雄厚的经济发展基础,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完成新的任务。  俄罗斯战略研究院亚洲与中东中心高级研究员芙罗洛娃: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经济方面面对许多挑战,其中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实行有效的经济政策。由于世界出口市场不景气,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和消费者购买力。  比利时中国现代研究所经济学专家傅立门:我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重点和长期的工作重心将继续集中在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中国人民的福利这些问题上。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对欧盟产生重要影响。十八大强调继续改革开放,以及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将不仅使中国国内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重新平衡与欧盟的关系,特别是中欧经济关系。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中国的崛起对东南亚邻国的经济发展及地区合作具有积极影响。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经济不断为周边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副秘书长玉木林太郎: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增长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经济最近虽在放缓,但已经筑底。未来10年,如果中国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东南亚将受益更多,中国和东南亚其他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都将提高。  阿根廷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豪尔赫?卡斯特罗:当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贸等领域,已处于优势地位。中国应通过加强完善金融体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举措,实现与华尔街、伦敦、法兰克福等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良性互动。  美国印、中、美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室主任丹?斯坦博克: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会进一步推进改革,以经济增长为己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政治民主化建设,加强反腐败力度,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共领导集体会注重在改革过程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不过,在一个不确定的国际大环境中,任何改革都需要“硬手腕”。  《今日中国》杂志社埃及分社副社长、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侯赛因:十八大的成功召开,进一步确定了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方式,那就是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向以科技基础为支撑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是致力于科学发展、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和依靠科技发展。  【政治建设】  中国发展道路影响世界  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秘书长阮曰通:中共十八大回顾总结了过去10年国家发展道路的落实情况,并为未来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提出要加强自身建设,指出中国共产党目前正面临的困难。我对腐败可能导致党失去对国家的领导这一论断表示认同,支持提出反腐的主张。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关系中心副主任乌亚纳耶夫: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中俄关系、对地区发展、对整个世界都将产生显著影响。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给人的明显印象是,中共准备在未来10年有计划地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同时确保这一进程平稳进行,避免造成社会动荡。可以看出,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未来发展有周详的考虑,谋划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路线、社会政治改革的设计和对外政策走向。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别尔格尔:十八大成功地完成了两个相互关联,并对未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全世界都有最重要意义的任务。第一个是,最高领导层换届正常进行,第二个是提出了党与国家未来10年发展方向与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俄罗斯国家战略委员会理事会成员、莫斯科大学莫斯科经济学院社会人文教研室主任库瓦尔金:中共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和表述是非常正确的。苏共改革的教训值得汲取。苏共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新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之前,便过早地摧毁了党原来的组织体制。当年苏共进行政治改革,实施进程过于激进,对于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最终对改革失去控制,结果亡党亡国。希望中共在政治改革的过程中,在设计时考虑更周全,推行时更谨慎。  埃及集团党发言人纳比勒?扎齐: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反腐工作的重要性,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文化建设】  中国文化媲美“中国制造”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汉学家塔里克教授:中国过去10年里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是紧密相连的,文化成就根源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学作品本身也反映了经济蒸蒸日上的态势。十八大报告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展望未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会像“中国制造”一样突出。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嵇辽拉:中国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正在迈向共同富裕。现在中国社会强调道德,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中国正在进行道德建设,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道德不可缺失,否则就会产生腐败。报告还用很大篇幅讲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继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文化问题后,再次如此关注文化不是偶然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好的提议。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关系中心副主任乌亚纳耶夫: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各个民族在这个国家和睦相处,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中国文化进入世界主流位置。  比利时根特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教授巴得胜:文化传播润物细无声,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西方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仍停留在传统文化产品比如京剧、武术、书法等等,鉴于此,中国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时候,应尝试带给西方民众更多的新东西,平衡欧洲民众已知的和未知的中国元素。  蒙中友协秘书长、孔子学院蒙方院长其米德策耶教授:我从事蒙中友协工作近20年,到过中国很多省份。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别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希望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把更多具有强大感染力、影响力和震撼力的精品力作拿到蒙古国来,越多越好。  【社会建设】  中国认真解决民生问题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关系中心副主任乌亚纳耶夫:中国在过去快速的经济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差距、东西差距、贫富差距等都明显扩大。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今后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提高普通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机制。由此显示,中共对发展中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并准备认真解决。  比利时布鲁塞尔圣路易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让―克里斯托弗?德弗雷涅教授:为应对社会不平等与环境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这与欧盟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缩小地区差别等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做不仅对推进中国社会的均衡发展、包容性增长与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也有利于欧中关系的发展。  埃及亚非人民团结集团主席、前卫生部长赫勒米?哈迪迪:中国在过去10年中,在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但是,中国也面临着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国际政治事务,以及打击腐败和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  埃及新月出版社前董事长阿卜杜?卡迪尔?谢哈卜:我认为,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外记者时的讲话中可归纳出三大要点:一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二是强调反腐工作的重要性,三是要发展与民生相关的领域。这些将大力促进中国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促全球可持续发展  俄新社在以《不封闭僵化不改旗易帜》为题的述评中指出,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至“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层面,成为各方关注的又一焦点。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意义重大。  瑞士日内瓦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董事成帅华: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也与全球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将对中国对外经贸政策走向产生影响,并将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环境能源议程中的作用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而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望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一是抓住绿色经济带来的新的贸易机遇,比如在生态农业、可持续的森林产品、环保产品制造业、可再生能源、生态旅游等方面。二是深化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和对外经济结合起来,防止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贸易行为。加强地方层面环境治理的可信度和执行水平,不能为了经济增长和地方税收而牺牲生态、破坏环境。需要加强民间机构和媒体的监督,也需要通过教育和研讨活动,提高地方决策者、企业家和普通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水平。三在国际层面,更加积极地参加有关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对话,主动参与制定国际贸易、投资和环境规则。当前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活动的再平衡,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不确定性增强。从中国自身利益和全球公共利益出发,中国提出“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至于如何“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还需要以全球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提出或者支持一些新的国际规则。比如,就可再生能源贸易问题,积极主张新的贸易谈判,从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能源安全的角度制定新的透明的规则,来遏制愈演愈烈的贸易战。  【国际角色】  中国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柬埔寨国务兼商业大臣占蒲拉西:中国是东盟的主要经济伙伴,中国非常支持东盟的经济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获益匪浅。中国对东盟的更多投资有利于促进东盟经济发展,东盟人民非常希望中国能够给亚洲和世界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关系中心副主任乌亚纳耶夫:十八大报告表明中国的政策将是稳定的,可预见的。中国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以确信,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续执行中俄睦邻友好方针。未来10年中俄友好关系将沿着现有轨道进一步发展深化。  美国印、中、美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室主任丹?斯坦博克: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在欧洲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变得举足轻重。这不仅体现在中国日益增多的对欧投资,而且也体现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  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会抓住新的机遇,进一步拓宽与欧洲在各领域的合作。过去,中国大量吸收包括来自欧洲的直接投资,而现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在起飞。一般来看,欧盟可以为中国提供高科技产品、先进的管理和创新方式,以及战略性资产,中国则可以提供欧洲最想要的就业岗位、税收和投资。随着欧元区债务危机蔓延,欧洲经济不断恶化,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攀升态势。从地理分布看,中国的投资主要分布在德国、英国、法国等,同时投资领域也十分宽泛。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国将实现从投资驱动型增长到消费驱动型增长的转变,扩大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推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这些转变对于欧洲来说也意味着难得的机遇,中欧可以在贸易和投资、清洁能源技术合作,以及全球治理上有更多的合作。  埃及新月出版社前董事长阿卜杜?卡迪尔?谢哈卜:希望中国能够将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实力,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力量。  肯尼亚外交学院院长穆万齐亚:世界需要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非洲国家希望中国在建立世界新格局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外交中坚持平等互信、相互尊重、互利共赢,通过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联系与之携手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包容的大国,同西方国家不同,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在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经济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中非关系在健康发展,中非友好合作的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UN628)
主演: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庭/周海媚/张钧甯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钟汉良/唐嫣/谭凯/杨W/菅韧姿/米露
主演:Behrouz Vossoughi/莫妮卡?贝鲁奇
萨姆 •沃辛顿 / 拉尔夫 •费因斯
baby套狮子头露笑脸卖萌
周立波揭露国人仇富心理
准妈妈突发恶性肿瘤
未播-许顺哲医疗事故遭起底
韩红抱团排挤李荣浩
郭晓东自曝平凡出身
女星潜规则男演员
匆匆那年大结局
赵奕欢自曝拍AV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为啥二人如此色胆包天……[]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09-02-10 & 发布
和谐世界”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西方国家对华采取敌对封锁政策,周边国家对新中国心存疑虑,如何实现中国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友好交往,突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成为新中国领导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准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1954年6月底,周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联邦总理吴努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了会谈,并在会后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双边关系的原则。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了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少数代表发言攻击新中国。周总理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的;是来寻求共同的基础,不是制造分歧的。“求同存异”就是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放在一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找共同点。周总理的讲话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同。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入万隆会议公报。   自那时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中国还积极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核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   中国领导人根据形势发展,不断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邓小平同志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与时俱进,提出了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张,强调既要着眼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利益。他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以及通过“一国两制”解决一个国家内部某些问题的伟大创举。   “和谐世界”理念注重国家间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强调国家间的平等、相互依存和遵守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体现了和平共处的意愿。它实际上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对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在冷战时期,由于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通过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采取与一些大国结盟或准结盟的策略,反对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冷战结束后,中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推动自身和世界的发展放在维护自身安全与世界和平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陆续提出了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在追求自身发展和强大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和平共处、共享繁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新理念的目标──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对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的继承和升华。在和谐世界中,各国内部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上。“和谐世界”新理念的这些主张,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   “和谐世界”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由于各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游离于国际制度之外,并对战后国际秩序抱有批判、反对的意识。在外交实践中,中国扮演着革命者的角色,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秩序。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现有国际机制,特别是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参与多边机制的增多,中国对多边机制及其运行规则逐步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国际秩序的认识也逐渐发生变化,从现有秩序的批判者向有保留的认同者、建设性的融入者转变。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尽管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包含着大国政治、维护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合理成分,但也存在尊重各国主权和人权、照顾发展中国家及对大国力量进行制约等积极因素。当前国际秩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合理的一面正在受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冲击,而不合理的一面未能得到改变。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使其更为公正合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希望作为一个建设性的合作者,通过积极参与制定、修改国际规则,参与国际制度建设,逐步改正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使之能够反映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近年来,中国在联合国改革、朝核六方会谈、东亚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反恐、防扩散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体系的建设性参与者、国际矛盾的积极协调者、周边秩序的务实塑造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 要] 中共十六大对刚迈进21世纪的作出了两个清晰而准确的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从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关键词] ; 国内外环境; 机遇和挑战刚迈入21世纪之时,在十六大清晰而准确地作出两个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人深刻地理解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必将在前进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记自己的历史任务,必将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动摇。从上述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有忧,对我国利多于弊。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历了56年的建设,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7位,中国进出口贸易居于世界第3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第7位),居世界第6位。从整体实力看,中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条件:(一)发展需求劲头足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老四件”(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持续了几十年,80年代逐步兴起的“新四件”(即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高级音响)现在已司空见惯,进入21世纪之初的“新新四件”(即商品住房、小汽车、通讯、旅游)正迅猛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逐年升级,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倍增。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开支只有2184元,到2004年达7180元,增长达3.3倍;2000年农村居民消费开支只有515元,到2004年达2185元,增长4倍多。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据2005年12月经济普查第三号公报发布,我国2004年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第一产业为13.1%,第二产业为46.3%,第三产业为40.7%。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未达到完全合理和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动作,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3年我国城镇化占40.53%,预计2010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5%。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二)发展基础较好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 16:25 jerry(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二、21世纪初期是中国各种矛盾的凸显期(一)两个基本情况1.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以2002年为例,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27个国家中排在第73名。美国等18个国家早已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即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现在美国等6个国家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的发展阶段,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进程;其他12个国家也迈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中国目前还在推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中后期。当今中国,农业社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0%,相当于1870年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比重水平。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很不平衡。年东部经济上升,中部西部经济下降。这说明我国地区发展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这个不协调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差距。(二)七大主要问题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这个问题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就提出来了,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1978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这样的结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4.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间,我国减少耕地达1亿亩。此外,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8.3%,天然气只有4.1%,铜是25.5%,铝是9.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5.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20多万元,全国贫困县592个。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十六大后党中央鲜明地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变动,产生的社会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7.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当前全党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尚未完成;要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大力加强。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16:25 jerry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和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的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制度。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第四,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者:陈雪薇(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教学目的:1、目的明确,能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适度的要求;2、更多地关注学生,注意面向全体及兼顾学生差异;3、突出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把方法、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纳入教学目标;4、教学重心定位于学生的发展。二、教材处理:1、能掌握课程标准,通过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科学;2、增强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需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具创造性的改组。3、强调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处理教材,采用灵活且贴近学生实践的教法,设计出有创意、有新意的教案。三、教学过程:1、学生 态度积极:学习积极性高,情绪饱满,求知欲强;有竞争合作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无“死角”、无“闲人”。思维活跃:(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控制单向授课时间)课堂上较多的时间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通过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尝试探索等手段,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积极思维;为解决问题积极生动地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假设、观点。学生练习时间充分,能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提高。气氛和谐:(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民主合作气氛浓)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多边多向,互动性强的自主信息交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的习惯,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独特的感受的能力。2、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新,在教学过程等的设计中能体现当前教育教学中新的理念,注意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教学方法:①、注重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②、能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关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文化课教学的实践能力的培养);④、重视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分析,主动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提高素质;⑤、能恰当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价:从关注教师教的情况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和谐发展。课堂上老师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教学效果: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解决问题等方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合作、分享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学生的素质(如态度习惯、数学能力、语文素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实验实习动手能力等)得到培养提高。学习体会及反思:    教师的职业十余人的职业,其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上好每一堂可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的课才称得上好课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由于教育观念,教育评价目标和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会有不同的具体标准。但大体标准会有较强的一致性,有好多共同点。能达到以上几个方面的课,就是一堂好课,我今后一定严格按照以上标准,精心备课,争取每堂课是生均有较大收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早在1974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建交原则   中国外交原则   中国的对外政策    中国的对外关系   和谐世界   中国有关国际秩序的主张  中国对国际形势看法  中国对多极化发展的看法   中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看法    中国对南南合作的立场 中国的安全政策   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的原则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建交原则   中国外交原则   中国的对外政策    中国的对外关系   和谐世界   中国有关国际秩序的主张  中国对国际形势看法  中国对多极化发展的看法   中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看法    中国对南南合作的立场 中国的安全政策   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的原则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阐述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如何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国共两党关系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暨“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和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台港澳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近70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与会专家指出,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新世纪开始的2001年加入了WTO。这是中国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将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人的关注点,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会发生哪些变化,而我们在这里要分析的,是人们还没有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即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生活”可能发生的变化。那么,加入WTO将在社会领域给中国带来什么变化呢?或者换句话说,中国在社会领域可能发生的变化将会怎样影响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发展轨迹呢? 一、就业的变化前景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亚洲银行的测算,中国加入WTO后可使GDP增加2.94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新增加400万个就业机会,也就是说可新增约1200万个就业机会。而据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评估,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农工产品进口的放开,将导致增加1100万人失业,不过数年后,劳动和资本市场将再度充满活力。 其实,关于中国加入WTO以后就业情况的各种预测数据,都还只是一种静态的估计。事实上,加入WTO对于中国的就业来说,既不是“紫气东来”,也不是“洪水猛兽”,在短期内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可能比人们一般估计的要小。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其影响的指向性很强。 在农业就业方面,多数人认为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因为中国的小麦、大米、大豆、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配额都将大幅度提高,对美国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要降到14.5-15%,而且要取消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的补贴。但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的农业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大农业(农林牧渔)中,农作业的产值只占约55%,而在农作业当中,水果、蔬菜、油料、花草、烟茶等产品的比重又越来越大。农业受到冲击较大的可能是传统的粮棉种植业,而在养殖、蔬菜、花草、油料、烟叶等方面,会增加商机,从而增加这方面的就业。但总的来说,农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工业就业方面,情况比较复杂,中国目前工业产品的平均关税是17%,入世3年后要降到8-9%。一方面,入世后中国传统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出口产业将会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中服装业、纺织业、建筑业、食品加工业等,加入WTO以后,由于出口配额的放宽和取消,就业会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资金和技术密集产业,如汽车、钢铁、机械、制药、仪器等行业,由于国际竞争力较弱,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就业机会可能会相应减少。而高科技产业和电信产业,加入WTO后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的进入,对这些产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就业会随之增加,但市场开放后此领域大量进口产品的拥入,也会影响到这些产业的成长和就业。在服务业方面,一般的商业和服务业会受到刺激而得到发展,就业也会增加,但金融、保险等行业,由于外资的参与竞争,国内相应行业会受到降低管理成本和劳动成本的巨大压力,就业前景很不乐观。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1年9月底,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共11367.6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484.9万人,主要集中在国有和集体部门;到2001年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近年来最高点618.7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53%,下岗职工仍有近700万人,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实际的城镇失业率约在7%。另外,据对59个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平均每个求职者具有0.65个就业岗位,但除了失业下岗人员,全国近几年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供给就达1500万人左右,当然多数在农村。 二、择业和社会流动的变化前景 加入WTO以后,在这方面总的趋势是,择业的取向将更加多样化,向与市场机遇相联系的知识技术岗位的流动趋势会明显加强,社会流动的频率会进一步加快,从城市到城市的工作流动会活跃起来。 从社会调查结果来看,近年来,人们的职业评价和择业取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社会声望有较大提高的职业有科学家(包括社会科学家)、教师、国有企业经理、私营企业家、演员和个体户,有微弱下降的职业是干部,而下降较大的是国有企业工人。就择业取向来说,尽管从总体上看,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仍然是择业的首选,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体的择业取向有明显的差别。36岁以上的年龄组,更加看重具有政治权力象征并且比较稳定和具有国家社会保障的职业,而16-35岁的年龄组,特别是其中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则更加看重高科技企业雇员、网络软件证券等新兴产业雇员、外资企业雇员等工作岗位。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现在的青少年和文化水准高的群体的择业取向,在加入WTO以后会越来越成为择业的领导趋势。 加入WTO以后,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以下的择业趋势: 一是各种中介机构或自己开业的自由职业者具有快速增加的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力,一些日常的资格和资质的将由社会中介机构去完成。通过中介机构或自己开业的会计师、精算师、信誉评估师、资质评估师、项目评估师、广告设计师、软件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律师、医生、自由撰稿人等等,将形成一个新的就业群体。 二是去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将会进一步增多。目前去外资企业工作几乎成为各大高校热门专业学生择业的首选,到2001年10月,全国已有2100万人在18万个外资企业就业,外资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是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1.5倍,而且越是级别高的职位,工资水平的差异越大。 三是高级经营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加入WTO以后,高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将成为争夺的对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的竞争性市场将逐步形成,社会上将出现一些专门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猎头公司”,“跳槽”将成为更加经常性的现象。 四是从城市到城市的就业流动将活跃起来。目前的就业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城市职工限于单位、住房、子女上学和配偶就业的限制,流动性较小。但中国加入WTO以后,会使投资环境较好的城市出现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出现一些需要有一定专业技术基础的就业机会,从而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城市职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从城市到城市的就业流动活跃起来,在某些地区,甚至会逐步成为就业流动的主流。 三、收入分配的变化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本来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提高效率的必然结果,但贫富差距在短时期内的快速加剧和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趋势,引起社会的担忧和不满。 据国内社会科学界的问卷调查,中国城镇家庭最高20%收入户与最低20%收入户年人均收入差距,从1990年的4.2倍、1993年的6.9倍增加到1998年的9.6倍。而且,由于中国在过渡期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收入,实际的贫富差距情况可能比调查数据所反映的还要严重得多。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80年代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28,1995年是0.38,90年代末是0.458,已超过合理区间。中国目前还没有全面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因此我们无法准确地了解财富差距状况,但根据一般的经验,财产贫富差距至少是收入差距的1倍。 影响目前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因素中,有两个特殊的因素,这就是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较大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大约可以解释中国收入贫富差距的70-80%。中国入世以后,原有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为从国外拥入的大量投资,将注定会集中在投资条件较好的城市和东部。 而且,一个新的因素将对收入分配产生更大的影响,这就是市场定价的工资制度。目前中国已经存在着国家定价工资制度和市场定价工资制度的差异,中国入世以后,这种差异会更加凸现出来。市场定价工资制度将越来越发挥示范效应,使组织内部的工资差异进一步扩大。 此外,就业状况的变化将会成为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2000年的调查,全国31.2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比上年减少,其中92.1%的家庭由于就业人口减少或工资及奖金等减少而减收。另据估算,到2005年,虽然城乡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会增加4.6%,但务农农民的收入还是会下降2.1%,从而进一步扩大城乡以及农和非农之间的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格局的可能变化已经在人们的心理预期上有所反映。据零点调查公司与前进策略公司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2000多名18-65岁市民的抽样调查和对北京、上海、广州300多名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负责人的调查,虽然认为“中国入世后对自己的生活有利”和“入世是一件好事或基本是一件好事”的分别占61.9%和81.2%,但一般来说,越是年纪大、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低的人,对中国加入WTO后的变化的评价也越低。 但问题还不在于初始收入差距本身,关键在于财政、税收、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机制能否对收入扩大的结果起到合理的调节作用。因为人们对初始收入差距的承受能力,因再分配机制的差异而有很大的不同。差距较大能够控制和调节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差距大了而又无力控制和调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奇挑战者201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