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中战场太平洋战役下载场,在中国指是那场战役

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练习题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练习题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陈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标题: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场空前规模遍及全球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20世纪人类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奴役的殊死战斗。在那场战斗中,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始终是反抗法西斯邪恶势力的亚洲主战场。中国人民团结在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下,为最终战胜法西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开辟了人类正义力量抗击法西斯邪恶势力的战场,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法西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一股邪恶势力。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组成法西斯&轴心国&,妄图以侵略战争为手段,把法西斯黑暗制度推行于全世界。在整个世界面临危难、人类面临法西斯暴政统治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为反抗法西斯侵略而战,就具有了双重的历史涵义:既是为国家主权、民族解放而战,也是为人类避免法西斯暴政统治而战。
   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法西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并迅速侵占东北的一些大中城市。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从10月份开始,东北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打击日寇。11月,黑龙江省驻军抗击日军对齐齐哈尔的进攻,进行了嫩江桥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先后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坚持长期的极其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使日本侵略者处处遭到打击。1932年1月,日本法西斯又在上海挑起战争。中国第十九路军面对日军三次增兵总数约10万人的疯狂侵犯,血战30余日,进行了英勇的淞沪抗战。月,日军侵犯长城一线,中国军队用劣势装备在长城各口与日军展开激战。为抗击日军进占察东,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进行察东作战,收复失地。1936年11月,中国绥远驻军抗击日军向绥东的进攻,取得收复重镇百灵庙和大庙的胜利。
   从1931年到1937年上半年,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国际上,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采取短视的&中立&或&不干涉&的政策。这客观上姑息纵容了德日意法西斯,致使法西斯集团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中国人民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用自己的血肉抗击日本法西斯征服中国、征服亚洲、控制世界的图谋。这固然是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而战,但同时更是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战。中国人民最早负担起反抗法西斯的重任,中国抗日战争开辟了人类正义力量抗击法西斯邪恶势力的战场,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二、历时14年的中国抗日战争规模宏大,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中国胜利结束,历时14年之久。特别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法西斯向中国发起全面进攻,把战火扩大到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中日战争在长达5000公里的正面战场和130余万平方公里的敌后地区进行。中国与日本法西斯交战的兵力最高时达1000余万,其中中国军队近500万,民兵200万,日军近200万,伪军100多万。在旷日持久的战争期间,中国军队进行会战20多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其中仅八路军、新四军歼敌千人以上的战役就达7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毙伤俘日军150余万,歼伪军118万。战争结束期间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投降伪军146万人。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使日本损失124万多人(内含印缅作战时美英中共同歼敌16万余人)、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歼、俘敌67万余人。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事实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是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合作的结果。中国抗日战争牵制打击了日本陆军的主力精锐兵团,同时也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在亚洲开辟反法西斯邪恶势力的战场,与中华民族的敌人血战到底,就是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在反抗法西斯邪恶势力。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给人类的正义事业和前途带来了光明,给当时欧亚遭受法西斯暴政统治的人民带来了希望。
   三、中国的持久抗战和人民战争困住日本法西斯,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瓜分全球、称霸世界、实施暴政的侵略图谋
   德意日法西斯&三国军事同盟条约&提出了控制世界、瓜分势力范围的全球战略。但是,法西斯集团军事图谋的实现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在欧洲它必须打败苏联,在亚洲它必须打败中国。苏联和中国分别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欧洲、亚洲的中流砥柱。苏联的抵抗和反击像一把大铁钳掐住了德国的咽喉,使其无力顾及其他战场;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使日本法西斯的太平洋战线先天不足。假如中国不能困住日本,日寇北进攻打苏联,或全力南进攻打英美;苏联不能抵住德国,德国回头进攻英美,战争结局将不堪设想。这一点,无论是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还是总统罗斯福和首相丘吉尔都有清醒客观的认识。
   为实施法西斯国家控制世界的全球战略,日本军方一直想尽快打垮中国,终止中日战争,以抽兵&南进&或&北进&。但是,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大本营不仅不能从中国撤出军队,相反于1940年4月又向中国派遣两个师团参战。同年8月&10月,八路军展开百团大战,使日军在华北遭到沉重打击,日本更无法抽走军队。日,日本法西斯终于冒险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这种两面作战的局面,埋下了日本法西斯彻底失败的种子。正面战场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使日军深深陷在中国战场,也不敢轻易抽兵。由于中国军民坚持艰苦抗战,日军不得不在太平洋停下进攻的脚步。这有力说明,制约日本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战场。美军之所以在太平洋战场步步得手,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无疑起了重大的战略支援作用。在苏联与德国法西斯在斯大林格勒进行决战期间,斯大林曾经3次致电毛泽东,建议调若干部队部署在长城内外一线。中共中央从全局考虑,把部分八路军主力部队部署在长城内外一线,并在整个华北地区加强对日作战。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在苏联军民与德国法西斯的决死搏斗中,苏联的生力军才可以从容西调打击德国军队,苏联才可以执行其&军事经济计划&,生产出强大的武器装备并源源不断地支援前线。
   在为人类正义和进步而战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军队还直接承担抗击侵入北部日军的任务,并在仁安羌地区解救被围英军7000余人。中国军队的精锐之师反攻缅北,开辟了摧毁日本法西斯的新战场,有力打击和消耗了侵缅日军。这与太平洋、中国大陆等战场紧密配合、遥相呼应,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四、中国人民14年的持久作战沉重打击并拖垮了日本法西斯,是其最后灭亡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持久抗战拖垮了日本经济。任何战争都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是否能保证前线的需求,是战争胜负的关键环节。日本法西斯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如意打算是速战速决,然后巩固和掠夺占领地区,将其建成进行战争的战略基地,充实国力,再进行新的战争。但是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特别是敌后强大的抗日游击战争打乱了日本的企图,其国力不但未能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得到充实,反而给其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困难。1937年日本的直接军费占国民收入的17.6%,到了1941年,直接军费已占国民收入的34.9%。日本高额军费严重影响了国民生活与生产,民众收入下降,劳动时间延长。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政治方面的打击也是严重的。中国军民把日本法西斯拖进持久战,使它迟迟不能结束战争,这又造成了日本政界矛盾重重,各方互相指责,导致内阁频繁更迭。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内阁共换了15届,尽管如此更替,但哪一届政府也找不出扭转中国局面的办法。日本侵华头目冈村宁次大将曾表示:&在事变中内阁几度更迭,其本身就是向世界暴露了日本的虚弱。&中国的持久抗战,对日本的军心、民心影响甚重。比如,由于担心动摇军心,冈村宁次曾对来军慰问的日本政界、财界、教育界、舆论界人士向一线官兵诉说国内情况非常不满。日本外相重光葵也曾说:&自满洲事变以后,已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大家都已精疲力竭极盼停战。&这表达了当时民的心态。他还认为:&尽管军部怎样地宣传玉碎战之说,但不能不看到那是国家表面的、假装的现象。&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和打击,对日本政局的影响和打击,对其军心、民心的影响和打击,使日本法西斯陷入军事面临失败、经济疲软衰退、政局动荡不安的困境。随着中国战局的变化,这几个方面终于形成恶性循环,使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灭亡。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早开始、持续时间最长、规模巨大的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亚洲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束缚了日本法西斯向苏联进攻的手脚,也削弱了它对太平洋战区的进攻,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更直接参与盟国军队的反攻。中国长达14年的持久抗战拖垮了日本法西斯的经济,导致其政局动荡、民众厌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为创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完全可以说,中国自始至终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坚力量。中国抗日战争不仅使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了难以磨灭的重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_百度知道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李鸿章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材料二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简要评述。(10分)(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4分)
提问者采纳
(1)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评述: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2)变化:由不重视到充分重视。依据: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支持了欧洲、太平洋等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远东的侵略。(3)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反省;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复交三原则”。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简单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5分)
(2)    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 认识变化的依据。(5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4分)
(1)李的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奋发图强,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2分)评: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变化:由不重视到充分重视。(1分)
依据: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主力,有力地支持欧洲、太平洋等地区的反法西斯...
3月19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南宁文明网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铭记历史中砥砺民族复兴的坚强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本报记者围绕抗战史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近日访谈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步平、中国社科院党校副校长夏春涛三位抗战史研究专家。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记者: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奋起御侮的人民战争。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哪里?
  曲爱国:抗日战争,是攸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殊死决战,也是检验当时中国各党派和政治集团的试金石。决定这场战争走向、进程和结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紧要的,就是解决动员组织、力量聚合、战略指导、战略布局、发展方向这五个关键问题。之所以讲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其根本作用正体现于此。
  具体来说,一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有效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抗战,把人民群众抗战的自觉性能动性有效转化为坚持抗战、夺取胜利的战争伟力,从而解决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动组织问题。二是倡导并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担负起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责任,坚持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和孤立顽固势力,与中国社会各种抗日力量风雨同舟、戮力抗敌,从而解决了全国抗战力量的凝聚整合问题。三是提出实施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把抗战过程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突出战略相持阶段的地位作用,把持久战的基点放在“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实行人民战争之上,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战略指导问题。四是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创造出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形成内线外线相互支撑、正面敌后战略协同的有利态势,构建起中国抗战持久坚持、最后胜利的坚固支撑,从而解决了持久抗战、夺取胜利的战略布局问题。五是把坚持抗战到底与推进民主进程、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融为一体,把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建成了持久抗战的巩固基地和社会发展的示范新区,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全民族抗战最前列,以正确方针指导抗战,以卓越工作支撑抗战,以模范行动引领抗战,代表着抗战胜利的方向,体现着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旗帜和中流砥柱。
  记者: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曲爱国:两条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于,是打一场国家和民族的战争,还是打一场政府和军队的战争。其核心是如何动员、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抗战,这是国共两党指导抗战、实施抗战的分水岭,也是双方在抗战期间力量消长兴衰的根本原因。国民党虽然在退无可退的时候决定实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的全国抗战,并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但始终实行的是政府操控、军队主体的片面抗战路线。《大公报》记者张高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民众的军队准打败仗,没有民众的战场只能放弃”。而共产党实行的是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无论是在沦陷区还是游击区,共产党人都是播火者,都是动员抗战、组织抗战和坚持抗战的领导者。在敌后战场,共产党构建起主力军、地方军、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抗日武装力量体制,真正展开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有个评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这在国民党的中国是难以见到的”。其所以成功,是因为动员了最广泛的民众参战,而“这种全体动员的依据和可能性,是建筑在一种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革命运动之上的”。
  两条抗战路线的区别,还表现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国民党是让民众“共同担负”,共产党是与人民患难与共;国民党致力于控制民众,共产党致力于服务人民,把人民视为父母靠山和力量源泉,与人民是血肉关系、鱼水关系。这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观念,是不同政党和军队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
  记者: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的敌后战场,为什么会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曲爱国: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基本保持了正面战场的战线稳定。但随着战争推延,消极避战趋势日益明显,除在滇缅战场作战取得胜利外,其他作战乏善可陈。直到战争结束,国民党军始终无法扭转正面战场的被动态势。
  改变中国抗战进程的关键一招,是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的伟大贡献。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在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占区“麻雀满天飞”,“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开辟出广阔的敌后战场,使游击战“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战争样式。到1940年8月,抗日根据地发展到数十万平方公里,人民军队发展到50万人,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占区蓬勃进行。这就彻底改变了中国抗战走势,迫使日军不得不将大批主力调回后方对付陌生的游击战争。从1938年开始,日军把肃清后方的抗日武装作为“当前第一位的基础工作”。后来更是明确在华作战目的以“治安强化”、“肃正”占领区为主,把重点放在“剿共”上,最多将其在华兵力的75%(不含关东军部队)和几乎全部伪军投入敌后战场,力图摧毁抗日根据地。这样,在中国抗战的大棋局中,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主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坚持抗战的骨干力量。
  共产党和人民同生死、共命运,以党的一元化领导整合各种力量,以人民战争的整体战抗衡敌人的“总力战”,铸起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不但坚持了敌后抗战,而且在1943年夏秋率先转入局部反攻。1944年,日军在正面战场发动“一号作战”,国民党军一溃千里。但在敌后战场上,日军承认局面正“急剧恶化”。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攻势作战持续高涨。到抗战胜利时,抗日根据地已经达到19块,面积1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军队发展到了132万多人。
  八年全国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包括日军52.7万余人,自身伤亡61万余人。由此可见,敌后游击战争是决定中国抗战进程的关键因素,敌后战场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固支撑。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记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分为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步平:1931年,日本率先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燃起世界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列强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展开全国性抗战,在世界东方首先开辟了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据资料统计,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被卷入战争的中国人口达4亿之多。
  抗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牢牢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东西对进、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中国还派出远征军开赴缅甸,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有力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的持久抗战不但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而且为保证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起了重要作用。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战场当之无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记者:为什么说中国抗战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
  步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斗争,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由于中国战场的存在与抵抗,日本陆军投入太平洋战场的仅有l0个师团,不及中国战场的1/3。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尽管投入海军主要力量,但无法抽调在中国战场的日本陆军配合作战,在中途岛战役后与盟军的逐岛争夺战中更处于劣势。日本海军提出攻占澳大利亚遏止美军反攻的作战方案,却因陆军兵力不足而被迫放弃。
  1943年初,日本240万陆军总兵力中,在中国战场为66万人,太平洋战场为48万人。可见陆军主力仍在中国战场作战,从而为美军在太平洋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同年6月,美军在新几内亚东部展开反击,日军由于地面兵力不足节节败退,深感中国战场牵制之苦。外相重光葵承认:“假若中国问题趋向解决,帝国的处境将会大大改善”。
  日本大本营参谋总长杉山元在给天皇的奏折中曾经提出首先迅速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即反过来从日本本土及太平洋战场调兵到中国战场,发起进攻重庆的作战,企图在取得中国战场胜利的前提下,再调中国战场的日本军队增援南方。然而,中国不仅表现出决不屈服的抗战意志,并且在本身承受巨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仍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考虑,派出远征军协助同盟国军队作战。在两次滇缅作战过程中,中国军队以牺牲13万人的巨大代价,延缓印缅战局恶化,有力支援了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
  1943年10月,日本大本营在太平洋战场兵力吃紧的情况下,决定从中国战场抽调5个师团到太平洋战场,另以5个师团为预备队,但由于在中国战场发动“一号作战”,所以实际上只抽调了3个师团到太平洋战场,但同时又向中国战场增加了8个旅团的兵力,导致在太平洋战场进一步被动。正是由于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互相支持,加速了战局向战略反攻方向转化,成为日本战败的决定性力量。
  为什么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记者:如何理解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
  夏春涛:抗战精神已经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而且历久弥新。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抗战精神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四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四句话不但准确地阐释了抗战历史的内涵,揭示了抗战胜利的原因,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抗战的基准,而且完整地体现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是我们传承抗战血脉、继承抗战传统的要义所在。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深刻体会蕴含其中的历史内涵,领悟激荡其间的意志气魄,激扬精神斗志,激发奋进力量,致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像我们前辈那样成就宏伟大业,再铸民族辉煌。
  记者: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赢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如何理解抗战精神在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夏春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爱国主义精神植根中国优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均有体现,抗日战争时期则得到升华,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依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内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纷纷投身抗战洪流,汇聚成排山倒海般的磅礴力量。尽管出现过暗流、逆流,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感召下,团结抗战、共御外侮始终是主流。正如我们国歌所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所谓“新”,主要是说这是一道精神长城。它是无形的,却坚不可摧、不可逾越。
  从力量对比上讲,近代以来敌强我弱的态势在抗战时期并无改变,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凝聚力发生显著变化,从而深刻影响了战局进展。抗战持续时间长达14年,如果没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作支撑,艰苦卓绝的抗战不可能坚持这么久。同一时期,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拥有“牢不可破”的马奇诺防线,却被德国闪电战击溃,仅一个多月就告败亡。而中国虽积弱积贫,但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作后盾,所以能在外援有限的困境下,独力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乃至最终以弱胜强。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大爆发,最终使日寇征服中国的险恶图谋化为泡影。(人民日报记者)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场 太平洋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