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有哪些困难

&&您当前的位置:&>&&>&
近期,下站街道办事处召集各社区干部共同探讨如何构建&一委一居一站&工作模式。会上,街道办事处主任阐述了&一委一居一站&机构组建、工作职责,以及下一步社区服务站运行模式,随后社区干部各抒己见,谈疑虑、提建议。经过讨论,街道办事处冯利民主任指出,当前各社区要结合自身特点,百花齐放,因地制宜制定&一委一居一站&实施方案,同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各社区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区干部之间要服从调配、相互配合,争取为推进&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摸索出典型经验。
会后,由下站街道办事处主任牵头,各包建社区领导干部一同深入到各社区和各类社会组织中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帮助社区理清&三社联动&工作思路,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指明方向,鼓励社区通过摸底、征求意见,找准项目策划切入点,积极争取各类资源支持,使社会组织可以更好的承接项目,为辖区居民尤其是特困群体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
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 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城区经济信息中心制作管理
联系我们: Tel:
地址:中国山西省阳泉市南大街300号 邮编:045000
晋ICP备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基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基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顶&&&&荐&&★★★
基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5:41:24
&&& && 社会管理创新,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大举措;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利用各种载体开展新时期群众教育,以寻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和途径,这为基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这个舞台上的作用,是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必须认真面对、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
&&& 一、我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成效
&&& 近年来,区总工会针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职工维权帮扶、职工素质教育、社会事务参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 1、立足“建设”,在素质提升工程中发挥作用。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十二五”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结合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区总工会动员全区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首善之区”建设中。今年以来,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为主题,以深入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为载体,在全区深入开展百岗万人劳动竞赛,推动了各系统、各行业(产业)、各企事业职工劳动竞赛的纵深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4个行业、65家企事业单位、15600万名职工参与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中来,在全区掀起了“百岗万人显身手、我与巴州同发展”的竞赛热潮。同时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到“我为巴州发展献计纳策”活动中,共收到来自全区890名职工的1120条合理化建议。今年5月华兴建筑有限公司李宗军钢筋班组获得“201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 2、立足“提升”,在传播先进文化中发挥作用。工人阶级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力量,为广大职工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是工会的职责所在。今年3月,区总工会举行了“庆‘三八’‘展巾帼风采、促巴州跨越’”女职工演讲比赛,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30多名女职工参加了比赛;4月,成功承办了巴州区第二届职工运动会,来自全区34个区直机关、乡镇、企业的332名职工参加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同时通过文艺会演、电影进企业、培训进企业等,已有5600多人参加了艺术类业务技能类的各种培训,大大推动了职工文化建设。
&&& 3、立足“和谐”,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作用。劳动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发挥工会协调利益作用的关键。一是加强宣传。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之机,在江北车站等地搭台宣传,已免费发放《农民工维权口袋书》、《走进农民工》等宣传资料11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二是健全机制。建立完善了工会维权服务中心制度,积极构建城际联动维权网络,创新法律服务方式(腾讯法援微博、农民工飞信普法),延伸法律服务触角,为职工和农民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半年来,共接受职工来信18件,来访56人次,来电154人次,成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起。三是力促调解。坚持组建与规范同步进行,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劳动法律监督等制度,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有123家企业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创建率达65%以上。四是注重协商。通过开展“共同约定”集中行动,进一步巩固集体协商制度,上半年新签订集体合同和各类专项协议34家,全区累计签订集体合同(工资协议)202家。五是加大帮扶。规范职工帮扶中心管理,加大对困难职工的统计调查摸底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持续深入开展“四季送”活动,不断实现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同时在城区社区建立了帮扶窗口,实现帮扶工作的经常化和及时性,今年2月,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同志来我区调研工会等群团工作,对西城草坝社区工会帮扶窗口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五是开拓创新。针对目前职工群众面临强大竞争和压力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在草坝社区首创建立了职工心灵驿站,聘请专家、学者接待职工群众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态,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巴州改革发展中去,目前,该站已接待职工咨询20人次,建立定点联系单位5个。
&&& 4、立足“基础”,在完善机制建设中发挥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机制,是工会深入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今年,区总工会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四项制度,即:一是党工共建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有力地推进了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目前全区已建工会组织968家,组建率92%以上。二是先进评创制度。包括“工人先锋号”、“双爱双评”、“创争活动”、“工会规范化建设”等,形成比学赶超热潮。三是工会组建制度。通过在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联合工会的试点,打通了制约工会发展的瓶颈,理顺了管理机制,今年我们在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建方面又实现了新的突破,1―4月新建工会组织61家,新发展会员865人。四是委员、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制度。通过开展“面心实”和“下基层、转作风、争一流”活动,39名区总工会委员和机关干部分成五组下基层开展调研,蹲点指导,并与企业和困难职工建立定点联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形成了工会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整体合力。目前,委员和机关干部已与36家企业定点联系,与125名困难职工实行了定点帮扶。
&&& 二、当前我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新职业、新行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大批农民不断涌向城市,职工人数大幅增长,社会群体不断增加,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争端、矛盾冲突时有发生,这给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我区基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对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 一是农民工队伍庞大和其分散性、流动性,对我们组织动员的能力带来新挑战。
&&& 二是劳资纠纷和劳动争议呈上升态势,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对我们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新挑战。
&&& 三是区域发展瓶颈制约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对我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带来挑战。
&&& 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首善之区”,职工群众素质提升更加迫切,对我们加强职工培训和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 五是全区困难职工、农民工基数很大,对我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职工民生带来新的挑战。
&&& 三、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优势
&&& 基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履行工会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减压维稳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
&&& 一是政治优势。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在职工群众心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公信力,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人民团体。
&&& 二是资源优势。工会是我国最大、最有影响的群众团体,这使工会工作的触角得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 三是工作优势。在长期的实践中,各级工会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履行职能较为完善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调处机制。
&&& 四是载体优势。近年来,工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劳动竞赛、“创争”、“送温暖”、“金秋助学”、“面心实”等各项活动,涵盖了职工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最好载体。
&&& 五是组织优势。工会组织有一批专兼职工作者活跃在工会工作战线上,植根于广大职工群众中,他们热心工会工作,致力于工运事业,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在长期的工作中,工会已经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
&&& 四、基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 基层工会应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找准定位,拓宽渠道,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建全机制,创新方法,发挥职能作用,争取党政赋予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不断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 (一)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找准角色定位。社会管理与工会组织的关系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工会组织担当着重要角色。党委领导,工会在党委领导下参与社会管理是中国工会的性质决定的。政府负责,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通过源头参与政府各项社会政策的制定,代表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最直接方式。社会协同,工会与其他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管理,既是工会自身职能所规定的,也是党政和其他社会组织所盼望的。公众参与,职工群众是公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强化“四个观念”。一是群众观念。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保障和改善民生,帮助困难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群众情绪,就是最重要的群众工作。二是服务观念。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好人的管理和服务。不但要搞好管理,更要搞好服务。要端正服务态度,拓宽服务渠道,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三是基层观念。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抓基层打基础。必须按照胡总书记要求,“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四是创新观念。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手段和方式。
&&& (三)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创新“五种机制”。一是要创新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逐一作出解答并帮助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企业工会和基层工会要积极向上级工会或有关部门反映。地方总工会要发挥办公室、法工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部门的作用,认真接待和处理职工群众的来信来访,并及时回复,让职工群众有意见能找到地方说,有困难能找到地方帮。二是要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健全重大涉稳问题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度,由各级工会主要领导跟踪解决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防止矛盾堆积、激化。基层工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保平安、促和谐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问题不出企业、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三是要创新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严密、指挥有序、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的应急管理机制,对突发性职工群体事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党委、政府相关政策规定,坚持依法解决问题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既要妥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又要依法办事,尽快平息突发性职工群体事件,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四是要创新网络管理保障机制。坚持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并用,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网上舆论引导和重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要规范上报程序,加强考核考评,进一步办好工会网站。要完善网上技术手段和网络基础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强与互联网管理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相互支撑,形成高效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五是要创新源头防范治理机制。切实保障和改善职工生活,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基础,努力帮助职工解决好收入分配、工资拖欠、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和困难职工生活救助等突出问题,为广大职工、农民工体面劳动创造更好的环境。大力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培养法制理念,提高法律素养,弘扬法律精神。
&&& (四)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采用“五种方法”。一是健全组织。夯实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使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优化队伍。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培养一支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会队伍,把工会干部培养成组织发动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三是丰富载体。搭建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把普遍开展工资协商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硬任务,采取硬措施,实行硬考核,确保工资协商成为职工收入倍增的有效载体。四是强化阵地。营造参与社会管理的氛围,运用好互联网、心理咨询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润物无声中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夯实思想基础。五是整合资源。形成参与社会管理的合力,把工会融入到政府社会的大平台之中,实现工会工作与政府社会工作的互联、互补、互动。
&&& (五)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发挥“五大职能”。一是要发挥权益维护职能。工会要更加立场鲜明地立足于维权,充分借助于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厂务公开、职代会、劳动争议调解等手段和载体,把维权做得更主动、更规范、更到位,使工会从福利型、活动型的社会组织,真正回归到维护型、服务型的利益组织,在推动社会的均衡发展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二是要发挥民主管理职能。工会要用足、用活、用好现有的各类民主管理手段,动员广大职工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同时引导督促企业负责人树立管理互动、成果共享的经营理念,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职工的民主参与,共同塑造企业以职工为本,职工以企业为家的文化环境,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要发挥思想教育职能。要真正深入职工,了解职工,倾听职工,做职工的贴心人,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来疏导群众情绪,既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职工的合理诉求,真心帮扶职工,又要引导教育职工以正面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客观理性的心态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差异和不均衡,培育宽容平和、互助友爱、诚信共赢的社会心理,使社会和谐稳定有更牢固的心理基础。四是要发挥困难帮扶职能。要充分利用好帮扶中心这个平台,为职工解决法律援助、创业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大病救助、金秋助学等这些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积极对接党和政府有关民生政策的落实,放大政策和资源上的优势。同时也要善于整合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做强帮扶能力。五是要发挥维护稳定职能。工会组织要时刻关注舆情、网情、职工群众诉求和基层实际情况,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化解人和第一帮扶人,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 && (作者系中共巴州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区总工会主席)
文章录入:巴中工会&&&&责任编辑:巴中工会&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主办:巴中市总工会 版权所有 地址:巴中江北新区白云台市委办公楼投稿邮箱: 联系电话:3 网站维护:巴中市总工会办公室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理论研究-安徽社会组织信息网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日期:日 浏览: 次
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霍山县民政局 项学文)
&&&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得到了全面发展,影响范围也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功能和作用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和了解。但由于主客观因素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组织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基层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和发展中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一些较突出的问题。笔者调研并结合工作实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登记管理机关机构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基层登记管理部门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是:一些地方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而是和其他股室合署办公,每名工作人员身兼多职。无论是人员配备,工作能力,还是管理手段都有所欠缺。尤其是近年来,社会组织数量迅速增长,登记管理工作日趋繁重,一些地方工作人员仅能勉强应付一般的日常登记工作,面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及监督检查、执法查处则无暇顾及,这在发展和管理之间就会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 “重登记,轻管理”制约社会组织发展
&&& 登记管理机关侧重于日常登记和宏观管理,业务主管单位则注重于社会组织的日常业务活动指导,这样往往会导致两种倾向:
&&& 主管单位前置审查不严,草率审批。业务主管单位在审查申报材料时草率行事,签个字,盖个章,走形式,甚至违规出具相关证明文件和材料,不能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要求,导致部分“三无”组织的产生。同时,由于执法查处手段和人员力量的不到位,给民政部门审批带来困难。如果不审批,往往给登记机关带来行政不作为的不利后果。
&&& 对双重管理体制认识不到位。由于对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不熟悉,很多业务主管单位认为社会组织的登记和管理都是民政部门的职责,自己只是在审批成立时下个文、签个字、盖个章,开会时到个场,表个态,没有认识到其在社会组织日常业务活动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对社会组织的日常活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加之执法查处大多局限于一年一度的年检,手段单一,力度不够,使得双重管理体制在基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社会组织内部和外部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规范
&&& 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社会组织都要按照规定的示范文本制定适合自己的章程,并经该组织的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最后报民政部门核准;社会组织都应有自己的章程,建立组织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落实情况还不尽人意,一些社会组织的重大活动报告制度、按时换届、变更注销登记等无法按章程要求规范进行。
&&& 财务状况混乱。在基层,一些社会组织的活动资金达不到法定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先将活动资金打入相关帐户,在完成验资注册后,就将资金抽走,造成“空壳”组织。财务制度也不尽完善。有些社会组织的财务制度建设参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或者是和行政、事业单位混在一起入帐。除了一部分社团收取少量会费外,大部分社团组织根本没有也无法收取会费,有些社会组织甚至连银行帐户都没有,更谈不上有组织开展活动的独立资金。
&&& 档案管理不规范
&&& 一些基层社会组织档案管理普遍存在分类不准、排序不规则、备案材料不完备、归档不及时、缺少专人整理保管等现象。因相关管理人员调动,使得一些社会组织的档案遗漏、丢失,有的组织档案甚至只有一页批文,其他基本信息和状况得不到如实反映,这将给日后登记管理机构对其资料的留存、备查带来不便。
&&& 针对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的登记与管理工作。
&&& 加强登记机关队伍建设
&&& 设立专门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民政部门要选派政治性强、理论素质好、工作作风正的干部从事登记管理工作,使登记管理机构和人员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组织工作相适应。
&&& 加强宣传培训
&&& 通过新闻媒体、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做好登记机关工作人员和社团负责人、专职人员及业务主管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党和国家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保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
&&& 以年检审查为监督机制的总抓手,完善年检方式,开展上门年检、会合年检、“一站式”年检等,创新年检方法,充分发挥年检的作用。同时,加强与业务主管单位、司法、工商部门的联合执法。加大对非法组织及社会组织违法行为的清理整顿力度。另外,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
&&&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引导其自律
&&&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确保社会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倡导社会组织开展自律、诚信活动,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和影响力。全面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引导其逐步做到自主、自立、自律、自强,使管理步入规范化,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造福社会的积极作用。
安徽省民间组织管理局
安徽省社会组织联合会
联系电话:2 E_mail:
联系电话:9 E_mail:
地址:合肥市濉溪路99号
邮编:230041
技术支持:合肥晶奇科技
服务电话:5浅议基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位置: >
浅议基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自《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颁布实施后,有力地推动和加强了基层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仅桃源县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达141家,备案的社会团体828家。登记注册的141家社会组织中,社会团体10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8个。取缔非法社会组织2个,撤销不合格社会组织6个,查处社会组织违法活动23人次。但是,由于社会组织发展迅猛,而法规政策相对滞后,制约了基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问题及原因
  (一)法规政策不配套,制约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是法规政策不配套。国务院颁布的两个《条例》基本上是一部程序性行政法规,作用主要在于规范社会组织登记行为,而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缺乏一定力度和深度,执行起来力不从心,监督管理形同虚设,处罚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如社会组织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收费管理、年度检查、重大事项报告等还不十分健全,有的甚至没有,给监督管理工作造成了漏洞。我们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和处罚,所依据的主要是《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两个《条例》。前两者为基本法,是设定和实施各类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基本依据,缺少对社会组织监督的具体规定。后者虽有社会组织监督的内容,但却非常不全面、不具体,内容太少,且和两个法的内容还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在对违法活动的查处中,可依照执行的内容非常少,大多数情况下都靠个人理解去找依据,这是社会组织监督中处罚难和不敢处罚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对社会组织的撤销登记处罚在两个《条例》中没有具体的规定,同时对撤销登记的社会组织能否重新登记没有明确,我们认为根据社团《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四条和民非《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条规定的内容,被撤销登记的社会组织不能再进行登记。仅是这样,两个《条例》也没有具体明确不予重新成立登记的期限。如果我们对撤销的社会组织立即予以成立登记的话,就失去了处罚的意义,更不能体现出法律的严肃性;如果我们永久不予成立登记,对社会组织发展不利,以多长的处罚时间为宜,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规定。二是法规政策滞后。两个《条例》出台近20年,虽然经过了1998年的修改实施,但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两个《条例》仍缺乏可操作性,已不适应现行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如规定登记时间过长,不符合现行工作提速度的要求等等,而各级地方政府又未出台与社会组织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或政策,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随着新社会组织的出现,有关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出现了法律空白,新社会组织涵盖范围远远大于民间组织所涵盖的范围,仅仅依据两个《条例》对新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组织发展要求,而国家至今尚没有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法规政策,我们将依据什么法律程序进行登记管理,这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监管机制不健全,影响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开展。
  两个《条例》规定,社会组织必须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管理,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在当时条件下对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双重管理”体制确立的业务主管单位及其职责,有些方面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管理体制上的混乱。如:社会组织年检,按照条例规定,每年的3月初至5月底应对符合年检登记的社会组织进行一次年度检查,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社会组织对年检的积极性并不高,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的连续二年或三年以上未检,有的甚至自登记之日起就从未参加过年检。究其根本原因是“双重管理”体制不协调而导致,具体可分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组织自律性不强。大部分社会组织相对松散,自我规范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不能主动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主要表现在社会组织机构内部人员变动经常,在法人(负责人)或经办人变动的情况下,不进行选举、换届、变更,导致中间环节脱节。桃源县篮球协会就是个典型的实例,该协会在负责人、办公场所变更后,没有及时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而且从成立开始一直没有到登记管理机关接受年度检查,使登记管理机关和篮球协会不能取得的正常联系,不能对其正常管理。今年3月份我局通过多条途径终于与该协会取得联系,并对他下达了处罚告知书后,他们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年检手续,我们对该协会限期整改,在整改合格后,才给予年检。二是业务主管单位不认真履职。业务主管单位主要工作限于成立之初的审查、成立后的指导,未能在社会组织建设上进行全程管理。特别是个别业务主管单位因注重本部门利益或怕承担管理出问题后可能带来的责任,不认真履行其应尽的管理职责,行政不作为,致使社会组织“双重管理”形同虚设。他们对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不重视不督促,在年检工作表上,随意做出了年检合格结论。在筹备成立时审查不规范不严谨,在行文时出具的不是审查意见而是成立批复,导致部分社会组织在登记变更程序上的失误。如桃源县马宗岭柑橘协会,在更名时,由于业务主管单位把关不严,引起了该协会与登记管理机关的行政纠纷。三是社会组织只注重业务主管部门和上级对口管理,忽视登记管理机关的存在。某些社会组织本身就是根据上下对口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而成立,一些附属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成立的社会组织,为了得到更多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往往就只依赖于本部门的工作和管理,普遍认为他们的工作只要取得上级和主管部门认可就可以。对登记管理机关不理不采,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无视登记管理机关的管理。四是行政掌控牵制了社会组织的正常工作。由于政府职能没有彻底转变,许多应由社会组织来完成的社会工作仍掌控在政府手中,从而牵制了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空间,无法进行正常业务工作,导致社会组织的名存实亡。
  (三)执法环境不畅通,限制了社会组织监管工作的开展。
  一是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影响了社会组织的正常管理。由于有关社会组织法规政策宣传不深入、不到位,社会各个层面对此了解认识不够,其参与、配合执法的意识不强,个别新闻单位因不了解情况,有时出现为非法社会组织提供宣传阵地的现象。如在某县政府网站教育战线板块大力宣传的紫东幼儿园,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调查,该幼儿园只获得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证,未到民间组织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注册登记,严格来说属于非法社会组织,而政府网站在不知情理的情况下给予大力宣传,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二是现行执法体制束缚了社会组织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现行的体制下,对一个违法或非法社会组织进行执法,仅靠一个单独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是根本不能完成的事,执法工作的合理开展涉及到很多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联合执法才能将执法工作开展得具体到位。而做为同级别部门,根本无力将这种“特殊”工作协调得当,登记管理机关难以独立进行执法工作。同时,目前绝大部分基层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少,经费不足,办公条件相对较差,没有建立专门执法队伍,根本不具备有效的执法条件。这都与当前社会组织迅猛发展、监督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的形势极不适应。三是行政压力干扰了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部门局部利益滋长了社会组织的不规范行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未能真正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存在“权”大于“法”的现象,影响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个别单位为了本单位利益,打着创收旗号,将部分闲置房产租赁给非法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的开展。加上一些社会组织法制观念淡薄,内部管理制度和自律机制不健全,其依法开展活动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二、几点建议
  (一)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政策,实施依法监督管理。
  一是要加大社会组织管理的立法力度,明确指导思想,出台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或完善现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与完善相配套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着重完善和解决社会组织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收费管理,以及年度检查和违规处罚等问题,尤其在违规处罚方面赋予登记管理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实施查封场所、扣押物品和冻结银行帐户等权力,以强化管理手段,为实施对社会组织的有效监督提供政策依据,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组织执法监督操作规范,统一执法程序、执法文书、处罚自由裁量权限和相关依据标准,明确部门协同要求,全面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切实提高执法监督水平。去年,桃源县民政局制定了经县法制办审批的《桃源县民间组织管理局社会团体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和《桃源县民间组织管理局民办非企业单位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及《桃源县民间组织管理局基金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对规范基层社会组织执法操作收到了一定效果。
  (二)加大社会组织工作宣传力度,改善行政监管环境。
  要切实采取措施,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逐步强化社会各界对社会组织管理的认识,增强社会群众参与、配合执法和依法行事的自觉性,提高他们辨别真伪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要认真研究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活动的方式、特点及规律,及时总结监督管理工作的经验,利用新闻媒体,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大力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震慑和教育各种非法、违法社会组织,树立和提高民管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大力号召有关部门拒绝为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违法活动提供条件,对为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活动提供条件造成社会危害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相应处罚。要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宣传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及有关政策,使党政领导真正了解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取得党政领导对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减少来自于行政干扰的压力。要教育广大民管干部坚决克服怕麻烦、图省事的思想,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做到严格执法,大胆执法,善于执法,凡是不符合法规政策规定的行为,要敢于纠正,敢于查处。要在加强登记管理机关机构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尽可能地组建社会组织联合执法队伍,或由政府出面、协调设立专门的执法部门和配备专职的执法人员及配备必要的办案工具,进行联合执法。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要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全面实行行政执法法律文书制度,使监督管理程序化、法制化。
  (三)健全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组织依法活动的自觉性。
  依据法律法规,督促指导所有社会组织建立、完善以章程为主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代表大会、理(董)事会、监事会等制度,完善民主决策、财务、考核奖惩、重大事项报告和接受捐赠公示等制度,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大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力度,增强社会组织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社会组织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政策,自觉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它职能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真正使社会组织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上来。(县民间组织管理股)
【相关报道】
网站管理:常德桃源民政局
技术支持:民政部信息中心
地址:桃源县漳江南路00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