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理论自信信

广西日报数字报刊
006版 理 论
广西日报社主办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广西日报&& &&&& &&&&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校委理论中心组  核心阅读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进之路;必须始终坚持并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国富民强和民族振兴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作为一整套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科学制度体系,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和根本方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在深化认识中坚定信念,在坚定信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仍不明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渐趋明显,我国周边战略压力有所增加,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很艰巨。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迫切需要我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以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赢得事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1 始终坚持并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逐步开辟出来的一条引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基础就会更加坚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更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开拓。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借鉴当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历经艰辛探索,终于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在探索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意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进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基础。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实践依据。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政治建设方面,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建设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我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建设方面,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得以确立,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产业得到空前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逐步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取得重大进步。社会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断探索保障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个社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更加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旗帜指引方向,道路铸造辉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民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结构调整压力更加凸显,改善民生责任更加重大,国际形势变化更加复杂。要清醒认识世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时代变化脉搏、始终顺应人民殷切期待,必须增强自觉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一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学发展道路。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始终掌握战胜前进道路中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武器,有效解决前进道路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要始终团结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三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先例、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开拓复兴之路新天地,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的伟大舵手。  2 始终坚持并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在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主题,着重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性课题。这些课题体现着显著的时代精神,表达着强烈的时代声音,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答好的重要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首先破解的一个基本问题。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对此进行了长期思考和积极探索,邓小平理论正是通过解决这一根本问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江泽民等中国共产党人对之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全过程的重大问题,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思考了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勾画出符合当代中国实际、适合当代世界客观条件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总起来讲,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实现了三大方面的伟大觉醒,三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境界,创立了三大理论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三大理论新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国富民强和民族振兴的科学理论体系。赋予一个理论体系以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历史进程的实践来决定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就此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不仅在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超大型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还在于为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是凝聚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的思想武器,是我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振兴的根本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更加灿烂。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现出无可置疑的真理性、科学性,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和回答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然而,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一个固定的体系,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体系。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反复出现,内容不断展开,思想不断深化,体系不断完善。也就是说,这个理论体系还将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丰富、完善和拓展。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同时,这个理论体系并不拒绝而且必须继续汲取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必须着眼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沿,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中学习借鉴不同文化的有益成果,吸纳百家之长,内不失自己固有的血脉和气度,外能适应世界浩荡之潮流,使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不断达到新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责任。  3&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形成并确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也是党和国家事业从理念走向实践,从理论变为行动的关键。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自信,不仅是熟悉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科学制度体系。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次重大飞跃。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中人民群众集体智慧而不断形成并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丰富的内涵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历经数十年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形成为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法律体系等,又有在其基础上保障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协调运行的各种具体办法。这些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制度体系,各司其职、互相关联,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凝练,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成功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快速发展,妥善解决了一系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又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普遍性价值,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障,也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越性。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既是基于实践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的高度概括,也是基于自觉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坚定信念。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制度是经验的凝结,经验是实践的升华。但社会实践永无止境,时代步伐永不停顿,因此,制度确立并不等于制度定型,必须与时俱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具有内在统一的多层次有机整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要注重单体性制度建设,也要注重整体性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实体性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程序性制度建设,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二要积极稳妥地完善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性质的重要体现,是整体制度体系的重要源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其他各种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的建设成效。三要下大力气完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制约并规范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是制定各种具体制度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在整个制度体系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下大力气不断充实和拓展。四要全力以赴完善具体制度。具体制度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具体化和实施载体,只有具体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完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制度体系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各版主要新闻
&| | | | | | | | &| | | |&|
                      广西新闻网版权所有  | 关于广西日报社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而自信?
日14:15&&&来源:
原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而自信?
以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历程为基础,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里极为重要的工作;而推动财政与金融领域的改革,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新阶段、新境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主心骨”加强、改善党对于意识形态和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事业胜利的保证。
文化领导权与新的世界共识
目前,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第一,目前,中国遇到的发展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市场问题。发展的问题,也不是仅仅通过经济和市场的手段就可以克服和解决的,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新发展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部署。第二,今天遇到的发展问题并不是用西方的那一整套话语、包括发展经济学的话语就可以解决的。西方的道路和经验值得参考,但那种认为中国只不过是处于它们发展历史上的某一个阶段,照抄一下它们的道路和经验就可以的思路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强调要坚持、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这些年来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一言以蔽之,就是空前地增强了自身的硬实力。历史和残酷的现实都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硬实力是不行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位居第一。不过,中国也存在不足和危机,很突出的一点就是:硬实力讲得多,软实力重视得少,经济方面讲得多,政治、社会、文化乃至生态文明讲得不够,导致的结果是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和政治方面的自信和自觉反而有所下降,最终暴露出经济发展的合法性的问题。
当然,若没有硬实力作基础,软实力就是虚的。但是,如果在今天中国有了硬实力和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情况下,还不重视政治合法性和软实力建设,长此以往,就不仅仅是丧失文化自觉和政治自信的问题了。当前流行的一本书《旧制度与大革命》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法国大革命就发生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但是正如马克思在同时期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所揭示的,当时主导法国的上层利益集团相互之间已经发生了裂隙,大地产商与金融集团之间存在矛盾,而中小企业主与大地产商和金融集团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而法国的政治领导人却没有注意从协调各阶层矛盾的角度,去抓住文化和政治建设的领导权,更遗憾的是:法国的社会精英和文化精英不但没有战略眼光去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一门心思去做那些破坏法国文化合法性和政治合法性的事(包括在沙龙和媒体上散布极端情绪,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所以有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文化人掀起的革命” 的说法,是因为法国实际上是在沙龙和媒体掀起的革命中倒下的,经济发展的势头也是这样被终止的。这也说明了当年的法国为丧失文化领导权所付出的代价。
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是:中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美国总体实力相对下降,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有利于我们。但是,在人类历史即将发生大转变的关头,我们尤其需要以警醒的目光和警觉的心态注视着世界格局的变迁。与当下美国相比较,就会发现中美两国在同一时期工作、建设的着力点是不太一样的,这就警醒我们:在总体实力即将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尤其要保持头脑清醒,更不能小看了奥巴马的“价值观战略”,奥巴马上台的时候,美国正面临着金融危机并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泥潭,美国的形象一下子变得很糟。奥巴马上台之后,转变了思路和战略,一改美国一贯提倡实力和经济总量的做法,开始大讲西方政治和文明的先进性,努力占领世界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总体来看,奥巴马上台之后打了四张牌:第一,环境牌。这就使他站在了“全人类根本利益和人类未来”的制高点上,哥本哈根环境峰会是美国由金融危机之后的全面被动转向主动的第一步,通过这一步,奥巴马把人类发展的根本困境,由严重的贫困问题、严重的世界不平等和经济差别转到了“地球变暖”上来,并进一步把“温室气体排放危害全人类”的大帽子扣在了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头上。第二,东亚牌。东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增长点,美国经济要恢复发展,就必须主导东亚并从东亚经济增长中捞取最大的“便宜”,所以他的这张牌就是挑动亚洲各国之间以及某些国家与中国之间的领海和领土争议,然后再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秩序维护者”角色,从而一改美国一贯的以强凌弱的战争贩子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东亚地区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乃至小国利益的保护者。日本右翼政权就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重回“脱亚入欧”的“明治道路”,成为美国“价值观外交”的积极“拥趸”。第三,贸易牌。他不是把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归结为美国高收入、高负债造成的企业外包和外逃,更不是归结为美国长期通过发行国债维持的高消费,而是归结为所谓的“贸易不公正”――即他所说的:美国的贸易伙伴是通过剥削劳工方才实现了廉价产品的出口以及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这样一来,只有3亿人口的美国却几乎无偿地消费着世界最廉价的商品这种不公正现象就被掩盖了,美国人均占有并消费的资源是中国的20倍这个巨大的不平等被掩盖了,而奥巴马倒是因为假惺惺地“同情劳工处境”,反而成为被一些左派人士热捧的“社会主义者”,风头出尽,人情作足。正因为今天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打着“劳工神圣”的旗号,于是他便由不劳而获者成为了公平正义的代表者,甚至成为了弱势群体代言者。第四,金融牌。他不是把美国金融危机归结为以高债务驱动高消费的资本主义发展痼疾,甚至不是归结为华尔街金融骗子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的投机诈骗,而是归结为中国等国家的高储蓄造成的高流动性,引起了金融泡沫,最终使美国受害。这种荒唐逻辑一举把造成世界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美国,变成了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奥巴马上台后,在经济方面不是没有成绩(他在油页岩等新能源的开发方面就很有成绩),但他最主要的着力点却是放在了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生态和重新修复美国发展道路、美国制度和美国意识形态合法性这个“大窟窿”上。通过工作重心和着力点的转移,他几乎成功地把美国由一个反面典型,重新树立为“政治正确”的典范,起码是改变了他上台之初美国发展方式被全世界唾弃的极为被动的处境,重新为美国发展方式披上了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外衣,全力去掌握当今世界发展的话语主导权;而一旦有了这种政治正确的合法性外衣,他就可以合法地把美国的问题转嫁给中国和世界,可以变经济上的被动为主动。坦率地说,奥巴马上台后的一系列“组合拳”,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政治决定经济、政治引领经济,通过争取政治主动来改变经济被动的例证。
当然,美国从金融、外贸、环境和外交等四个方面做文章,其目的之一就是从意识形态上全面否定中国发展道路的合法性,否定中国发展的成就。概括起来说,美国今天的战略核心就是:在其硬实力不断下降的同时,转而通过掌握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和扮演公平正义化身的形象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以其所谓巧实力和软实力来打击中国的硬实力。关于这一点,大家可能都已经认识得很清楚了。
当今世界的发展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从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增强全社会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以从根本上改变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一手软、一手硬”的大问题――而在这个方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以清醒的自觉,为宣传、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必须承认,恰恰是这一方面的既有工作成效十分令人惭愧。必须直言不讳指出:第一,马克思作为研究资本主义的权威,曾经深刻地论述过信用与虚拟资本以及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反对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马克思本人从没有反对把生产资料以金融的方式组织起来,从没有反对资本为劳动和劳动者服务,马克思一贯倡导破除金融和资本垄断、不断创新金融民主化、资本为劳动服务的道路,但是面对今天空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试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中可曾有人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振聋发聩地揭示金融危机的根源,国家重点扶持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可曾对当今世界和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化作出了马克思那样的深刻揭示。毛泽东同志在《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曾经指出,经济学离开了哲学,就会成为“没有思想的经济学”,甚至流于统计;而哲学离开了经济学,就变成了教条和空话,这些话对于我们改造学风和文风,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第二,面对中国灿烂的历史、近代的屈辱、现代的复兴,中国可有李约瑟、宫崎市定那样的学者,以恢弘的视野和深刻的问题意识,提出并致力于回答“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何以走向衰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何以走向伟大复兴”这个根本命题。第三,面对中国持续发展和美国持续衰落的大趋势,建立在旧世界基础之上的旧的思想文化共识已不再适用,因此,只有立足于当今世界转变的现实,才能逐步建立起新的思想文化共识和普适价值,而中国的文化领导权,只有在积极参与制定新的世界共识的基础上才能确立――但我们今天可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与自信?可有这样的知识准备并开始付诸行动?
学术应该讲政治,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必须讲政治。而讲政治是指学术必须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目标,并深刻呼应当今世界和人类历史大转变这个政治背景。相反,我们的教学和研究长期存在着一种令人感到不满和忧虑的情况,并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泛滥。学风、文风败坏是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而这就是最大的不讲政治,因为它掩盖了根本的问题――文化领导权的失落。
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学面临的根本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费缺乏,因为绝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除了那些必须进行大规模基层调研的项目),其实是不需要大笔经费的。当然,这么讲绝不是反对给予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研究项目以国家资助,而是要在做出成果后,对那些确实引起社会反响、确实解决了问题的研究给予资助和奖励,但当前的机制却是相反。以行政下拨的方式运作大笔的科研经费,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易生腐败,长此以往,只能造成既得利益集团瓜分经费,而学者的精力都用在申请项目上、利用关系评奖邀虚名上,没有心思去做研究。
中央倡导要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这是面对危机和挑战作出的战略回应――但中国当前的研究和教学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时间紧迫、形势逼人,我们应该警醒起来。自省是形成自觉和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自省,就没有自觉。
相对于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而言,美国的学术更关心天下兴亡,比我们更讲政治。而关心天下兴亡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真正的士大夫精神的体现。古人说,士大夫之无耻谓之国耻,所以,要增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首先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对工作的自我批评做起,从改造学风与文风做起,从自省做起,甚至是从知耻做起,此所谓“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