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自信

频道头部广告调用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 杨河: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总结十年来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的经验,概括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八个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问题上,提出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根本原则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在社会主义本质属性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在社会主义国际关系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在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论断,将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和时代高度,对于坚定全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继续,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 相关文章
·····
&& 发表评论
右侧调用-广告
右侧调用-本站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日09:47&&&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十八大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丰富内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界定为“最鲜明特色”;首次向全党鲜明强调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凸显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这个成果、这些创新、这份自信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什么样的制度、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些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这个成果、这些创新、这份自信来自于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来自于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来自于对世界发展的独特贡献;这个成果、这些创新、这份自信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愈加成熟、愈加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强和非凡底气。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受历史条件限制,他们只是在批判旧社会中发现了新社会,对未来社会做了原则的论述,勾画的仅仅是一个远景,一个目标;而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给将生活于该时代的人们去发展、去探索。这以后几近百年,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中,都有实践、理论、制度三种实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风展红旗如画。它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之上的,是由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将“旗帜”概括为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和“7?23”重要讲话中,对“旗帜”内容又做了进一步深化,增加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凸显出来了;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在这面旗帜上写上三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论述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对30多年来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三大成果给予了浓墨重彩的阐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科学阐述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作为实践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作为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作为制度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从实体内涵上,它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从表现形式上,它特就特在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四个“关乎”,将道路的重要性说到了极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历经风雨、艰难探索开辟出来的现代化正路、大路、好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和赞誉。实践证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要实现国家现代化,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受到世人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短短30多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普通老百姓分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性和活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生动诠释。中国的发展给全世界带来机遇,世界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是中国道路造就了中国奇迹。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不仅经历很长时间,而且伴随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野蛮的殖民侵略乃至残酷的战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还积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成分,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经验。我们的这条道路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一条新路。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态度非常鲜明,立场非常坚定。重申的誓言里,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自信、深厚的基础以及可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底气。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其他方向可以选择,没有其他路径可以取代。
这是一条艰辛而辉煌的富强之路,每一寸道路的延伸都凝结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
一个政党也好、民族也好,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重视理论思维、理论创新、理论武装,是我们党优良的传统特点和优点之一。为什么我们党如此重视思想理论武装?如此强调中国特色?因为照搬别国经验行不通,所以每一个决定性胜利都得益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表明这一理论体系吸收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最鲜活的实践结果,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植根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个理论体系的最可贵之处,是不单纯阐述和搬用前人的学说,而是发现了前人的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在前人理论精髓的指引下,勇敢地总结人民群众的新实践,然后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理论,并用这个新的理论去系统回答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符合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统一全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理论体系”表明这一理论是一个整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连,相互贯通,是一个有着严密内在逻辑的完整开放的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有一个总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总的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一个总的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发展;一以贯之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同时,它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上层层推进,一脉相承: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这些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既保持根本上的一致性,又在新的起点不断有新的进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理论是探照灯,比知识更高一层。理论拨开事物现象而揭示规律,因此在本质上更切合实际。许多在现象上打圈子转来转去的事,在理论上一句话就可以立判分晓。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是这种理论成熟的标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除了看是否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还要看其作出怎样的制度安排,提供什么样的制度保障。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还是制度靠得住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形态,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有三个层次,即根本层面的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包括建立在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不同层面的制度,从宏观到微观,从框架到细部,打好基础,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厦,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还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切合中国实际的制度设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我们无论是摆脱危机还是创造发展奇迹,都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绝不是偶然的幸运。它的所有“奥秘”都在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由制度产生的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我们的制度特色鲜明、富有效率,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这些,十八大报告毫不回避,讲得很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其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要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原则、好措施制度化、保持住。这就是辩证法,也是自信的体现。在自信中保持清醒,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好。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变革,归根结底是制度的更新与重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最终也必然归结和落实在制度自信上。这三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擎天砥柱。
从1921年至2012年,我们党先后召开过18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既是一部中共党代会史,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一部中共诞生、发展、壮大、成熟史。民主革命阶段召开的7次党代会,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求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11次党代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了4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召开了7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历次党代会,都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了民主革命阶段的前半部,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投身中国革命奋斗之艰难、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之曲折、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之不易;读了社会主义阶段的后半部,能加深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50年前,毛泽东高瞻远瞩,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果然,中国共产党在半个多世纪执政的紧要关头,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坚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通走好,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意气风发,我们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历史选择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实践锤炼的理论就会越来越丰富,符合国情的制度就会越来越完善,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作者系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2012年第24期)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当前位置: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三个自信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日分享到: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解读十八大党章修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网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一并写入党章,该如何解读?将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产生什么影响?
  【石仲泉】:这也是十八大的一个亮点,十七大呢,这要回顾历史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它作为一个很明确的梳理,这是十七大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得比较早,在十三大,也就是1987年就已经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的时间很长。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管什么东西,长期以来没有做梳理和归纳。所以,十七大那时候有很大的功劳,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给明确了。有一大段话,十八大把这话又重申了,又扩展了。按照十七大的说法,道路那段话实际上是三个意思,一个是包括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再一个,坚持四方面的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四方面的建设,然后是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富强、民主、文明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强国,也讲了八个字。这是十七大讲的。 这一次,因为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们讲社会主义里头的内涵扩充了,过去讲四位一体,现在变为五位一体,不仅要有经济方面的发展,要有政治方面的发展,要有文化方面的发展,要有社会方面的,还有生态方面的发展。所以,提出来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去有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文化文明。现在是五大内容,社会主义道路多了,我们要由四位一体变为五位一体,在社会主义道路里把它重视进去了。道路还充实了两个内容,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有一个是要逐步实现人的共同富裕。这是在十七大没有讲的。这次在十八大充实进去了。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内容加进去呢?我想,应该说这两个内容都很重要,因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作为一个指导思想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然是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道路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要体现以人为本。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因为我们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讲的,先一部分富起来,这只是一个手段,一个过程,最终也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在当前这段时间的发展,贫富差别扩大化的趋势相当的明显,因此促进共同富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加以突出出来。所以,在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相比较十七大来说,它加了三句话,都是说我们对社会主义内涵的认识更加完整、更加全面,也更加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性。你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促进人民群众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以这是十八大一个亮点。这是讲道路问题。 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也是十七大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概括。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践创新很突出,相应的,理论总结也日新月异,一个一个的先进理论,都不断地提出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理论提出来的。还有没有提升到一个高度的,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核心价值、创新国家,也都是现在不断涌现的一些东西、一些理论。理论的创新很多,但是作为指导思想来说,我们要把它规范化。讲指导思想而言,过去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从全体的整个指导思想。从指导工作层面来说,我们往往在这些年,从指导工作层面来说,主要是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但是实践还在发展,理论也还会创新的。所以,指导思想还会不断地增加。那怎么办呢?所以,在十七大就提出来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把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提出的创新理论都把它框进去了。而且还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因此这就意味着以后还要提出的创新都可以把它框进去。所以,十八大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头,把科学发展观,也把它框进去了。以后发展,可能还要加一些东西进来。 我过去讲这是大集装箱,都往里面装,就可以比较好的表述、宣传,这样就比较好,否则一大堆,不好表述。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述,对十七大来说,就变了。十七大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这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理论体系。也就是说,它把由过去讲的战略思想变成了一个行动指南,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框框里头,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具有同等指导作用的一个地位。 从我们党整个指导思想来说,这五个都是同等重要的,具有同等地位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的表述。
  【石仲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十七大没有讲。去年庆祝90周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第一次提出来的。总结我们党90年的经验,经过积累、创造,我们所取得的一些成就,都归结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然后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说,今后我们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继续坚持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所以,在七一讲话,把这三者并列了,做一个根本的经验来提出的。 这一次十八大报告,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了一个更加规范的表述,在去年七一讲话中,讲了它的作用、它的意义是什么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保障,这是对它的一个意义和功能的一个重要定位。但是,去年的七一讲话,没有讲道路,没有讲它的定位是什么,对理论体系的定位是什么,没有明确讲。这一次就把问题讲全了。就说,道路问题,我们明确了是我们实现的一个途径,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的一个途径。理论体系呢?这次我们明确了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呢?是我们一个根本的保障。所以,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核心。 关于党章决定里头,也指出这次党章的一个重要修改,也就是在十七大党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要写进去,而且把三者的作用都写得更加明确。所以,这样强调,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所以,我写文章,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主要内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擎天砥柱。为什么这样说呢?擎天,把天撑起来了,砥柱,以前是洪水冲不垮的,既能顶得起天地,又经得起狂风巨浪的冲击,是个方位,都抓住了。社会主义发展,要坚持和发展,重点是要把握好这三个东西。一个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个是根本制度,所以放进去太重要了,因为作用就是这么一个作用,过去长时间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不是很明确,经过十八大以后,内涵就很明确了。 这是从内涵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表现形式来说,就是7.23讲得比较多的,它有理论特色,有实践特色,有民族特色,有时代特色,这是从表现形式而言。它最根本的特色,就是这个,一个是道路,一个是理论体系,一个是制度,这是两个层面来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不断坚持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我们不断坚持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要我们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就更加充分体现出来。所以,这个内容,在修改党章当中,把它写得很充实,我想对于我们今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正因为这三个很重要,这是我们的根本经验、根本成就。所以,十八大报告对这部分,就说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有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想这三个自信,正好是由于有了三根擎天柱,所起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对未来我们肩负历史重任,因此要充满三个自信。
  (来源:人民网)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未来自信
【浏览字体:   】
发布时间:
来源: 《光明日报》日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未来自信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小丛书发布暨帝国主义新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实践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王伟光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资本主义正在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现代资本主义更具财富贪婪性;现代资本主义更具市场掠夺性;现代资本主义更具军事攻击性;现代资本主义更具政治欺骗性。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仅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看法,相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新变化中更趋复杂化和尖锐化。
  有人问我:美国和中国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发展,美国的制度优势何在?中国的制度优势何在?哪种制度有优势,关键是要对两国发展做现实的对比分析,从对比分析中才能看出中国制度的优势何在。美国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只养活了3亿多人口,从独立战争到现在搞了两个多世纪。而中国,自然条件、资源条件远不如美国,我们搞了前30年建设,又搞了后30年改革开放,不掠夺别人,靠自己独立自主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养活了13亿多人口。特别是美国引发了时间如此之长、危害如此之大的世界金融危机,而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中国成功地顶过去了。我们一靠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二靠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中国成功的秘诀所在,也是中国道路的本质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生机活力,是因为这条道路能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因为这条道路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大变动大变革中经受暴风雨的洗礼,能不断赢得竞争新优势;是因为这条道路能从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马克思主义的全新内涵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鲜明的共产党人的要求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未来自信。增强这些自信,需要我们社科工作者加倍努力。
  专家学者要有历史责任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慎明
  苏东剧变和西方赢得冷战的优势,确实使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的挫折,并由此跌入空前的低潮。但如果由此判定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制度及价值观念终结性的胜利,这当然是对历史的误读误判。苏联亡党亡国,失败的决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苏联共产党,失败的恰恰是赫鲁晓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背离直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最终背叛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假马克思主义、假社会主义和假共产党所致。这恰恰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而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特别是背叛。赫鲁晓夫直到戈尔巴乔夫这些领袖人物丧失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放弃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全盘照搬西方的理论和制度模式,最终导致了苏共74年执政地位的丧失。这就催育着“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一重大结论的诞生。苏联的亡党亡国,也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极好的“反面教材”。从这一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的中国,正是在冷战和“苏东剧变”的废墟上重新开辟出了自己的道路,进而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比光辉灿烂前景的。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人民和历史衡量任何政党、政治家和学者对苏联亡党亡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所作结论对与错的天平。任何有良知的专家学者,应该具备这一起码的历史责任心和责任感,这也就是说,都应敬畏历史和人民。学者今天的所言所著,如同领导干部今天的所作所为,必将接受明天历史和人民的评说。宋太祖怕史官的道理,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应该明白的道理,而且也是专家学者特别是那些有着大名声的专家学者同样应该明白的道理。
  顺应国际环境变化 全力推进和平外交&
  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于洪君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关系变幻莫测,热点问题久拖不决,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各种突发事件令人始料不及。党的十八大重申,中国将继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这是中国对外战略方针和外交布局的总宣示。这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新时代作出的不二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样的选择和承诺,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源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根基,源于华夏文明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也源于我们对时代主题、时代潮流、力量对比及世界大势所作的科学分析。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埋头苦干,积极有所作为,努力做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有可为。
  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 李力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可以从四个方面系统来论述: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有一种,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理论,是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但发展必须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础上进行。“两个必然”让我们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两个彻底决裂”带给我们前进的勇气。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顺应世界大势的选择。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很清楚地说明我们的理论从哪里来,我们要坚持什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选择。是历史、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
  靠什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首先要靠理想信念,其次要靠党的正确领导,第三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
  如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忘记老祖宗,要多读马克思的书;要善于总结新经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要加强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的研究。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张全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成功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正确的道路、理论和制度。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局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的政治保证。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党的历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四项基本原则,不能怀疑、不能动摇,从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的全面的胜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研究员 刘国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我国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最近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对这一改革方向进行歪曲,其实质仍是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其核心思想有三:
  一是把我国现行的有国家宏观调控和计划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成是“半统制、半市场”的混合经济。这完全是扭曲事实。据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测算,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如北师大《2010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市场化程度已达76.4%,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已达87.5%,产品市场化程度已达95.7%。这已远非“半市场”,而是市场化在国民经济中早已过了“大半”。至于国家的计划导向与宏观调控也绝非“半统制”,而是涵盖了经济运行必要的范围。所有这些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二是有人说我国国有经济仍牢牢掌握国民经济“一切”制高点,近些年存在大规模“国进民退”。这个说法是不对的。2010年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27%∶73%,而2006年为37%∶63%。国有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1998年为28.2%,2011年为7.9%。由此可见,宏观上并不存在“国进民退”;微观上国有经济“有进有退”,但更多的是“国退民进”。
  三是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所产生的经济问题、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政府干预过多,收入两极分化主要是由于政府权力过大、贪腐太过严重造成的。这明显也是错误的。30多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所有制结构上和财产关系中的“公”降“私”升和化公为私,导致一些财富积累集中于少数人。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做优做强做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经济的主体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从所有制结构和财产制度、从强化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等方面入手,实现改善民生,逐步解决财富和收入两极分化问题。
  满怀信心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防大学原副政委 李殿仁
  社会主义新实践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并始终不渝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三位一体构成的。它们是在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百余年的艰辛探索,包括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战得来的,是在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经验教训中不断完善发展的,也是在吸取苏东剧变惨痛教训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中发展壮大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需要把握的关键点很多,最重要的还是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实践角度讲,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着重解决好收入差距过大、消极腐败和民生三大问题。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解决社会的问题,社会是人的社会,因而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实践效果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改革开放的优越性。
  关于改革的若干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周新城
  第一,我国改革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落实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但从学术界的讨论情况看,我国的改革确实存在一个朝什么方向改的问题。从长远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和改革可以有两种方向、两条道路,其结果是两种前途:一个是改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步一步朝着共产主义方向走;一个是退回到资本主义去,像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那样。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这样两种方向的改革观的斗争一直存在。
  第二,决定改革方向的是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不可否认,改革也受到了各种错误思潮、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的干扰。深化改革必须排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干扰,保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
  第三,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讨论改革时,首先要把不改什么定下来,然后再讨论改什么。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必须坚持,这是不能改的。在政治领域,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等政体的基本制度;在经济领域,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机制;在文化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些基本制度,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事实证明这些基本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此,应该有制度自信。
  第四,一切改革措施都必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把群众路线同顶层设计结合起来,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系统的、完整的改革方案。不能一面讲坚持基本制度,而在设计具体改革措施时却削弱以至破坏基本制度。
  促进经济改革理论科学化&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何干强
  党的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革的根据、对象、方向、性质和目的都有科学的规定,尤其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渗透着唯物史观,是科学的改革理论。只要把它们具体化为政策措施,就一定能促进科学发展和共同富裕。现在一些人试图用“西化”改革论即用西方经济学来指导改革,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行不通的。须知,原苏东国家就是在所谓的“改革”的喧嚣声中亡党亡国的。因为“西化”改革论迎合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要改掉的是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促进党的改革理论落到实处,就必须走出迷信“西化”改革论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一些人以“改革”的名义搞新自由主义、推行私有化的极大危害性。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自信,促进改革理论科学化。
  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罗文东
  冷战后兴起的“新帝国主义”或“新帝国”论,为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控制和盘剥广大第三世界、攻击和颠覆社会主义提供了一套理论和政策的依据,因而一经提出就受到欧美学界和政界的重视和效法。所谓“单边主义”“丛林法则”等,已成为它们向所谓“失败国家”发动武装侵略的借口。“新帝国主义”不仅割裂了第三世界贫穷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控制、盘剥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掩盖了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干涉、侵略的真正意图。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本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反而使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给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造成的危害,更加充分地暴露在世人的面前。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体系既互相并存,又互相斗争。只要社会主义还只是在少数国家取得胜利,帝国主义包围社会主义的态势就仍然存在;只要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等方面还相对落后,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就不会改变。邓小平告诫人们:“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我们只有既积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又自觉防范新帝国主义的威胁和侵蚀,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早日走向复兴和高涨。
  两制国家竞争共处促进文明进步&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原秘书长 姜述贤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希望有一个和平与开放的环境搞建设,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还着眼于人民,着眼于世界和平发展力量。社会主义力量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忽视世界和平发展力量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共同利益增加。涉及全球的经济、安全、环境等各领域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解决。面对全球性问题都需要同舟共济,以邻为壑最终也要损害自身。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武力对抗和冲突结果都是灾难。建立互利共赢、公平正义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彼此的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利益。两制国家长期竞争相处,需要世界和平发展力量的共同努力。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长久
  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全球性的大变革和大调整为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阶段步入国际垄断阶段创造了条件:
  其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统一大市场仍由西方国家主导。
  其二,金融资本的全球性扩张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金融衍生品恶性膨胀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加强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其三,跨国公司异军突起,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基本特征和强大力量。全球跨国公司已从1980年的1.5万家增至2012年的10.3786万家,其子公司已从10.4万家增至89.2114万家,其产出占世界产出的40%以上、贸易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控制全球技术转移70%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90%。跨国公司仍具有两重性,东道国应采取有效政策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值得警惕的是,要防止两极化加剧从西方国家向全球蔓延,新兴经济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要推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有力抵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负面冲击和影响。
  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教授 宋萌荣
  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从生态文明角度倡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是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当代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一个新生长点。生态文明不仅是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呼唤,更是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本质要求和重要标识。所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中国化有机结合,将生态文明纳入自己的核心理念和纲领之中,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和具有历史意义的选择,生态文明也就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代表的新文明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和重要时代标记。
  从这个意义上看,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里所提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也就不仅仅具有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联系的意义,而且具有同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同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联系相比较的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的意义。只有从这个意义、从这个理解出发,才能将建设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和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开创性内在结合起来。
  金融危机后西方意识形态输出的特点与应对&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房广顺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美西方国家的对外战略发生了转变,除了继续展示硬实力,更多依赖软实力,加强意识形态的对外输出。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引起美国加速战略东移,并通过输出意识形态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反美情绪激增的背景下,美国把输出意识形态和所谓民主制度作为化解外来冲击的有效手段。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通过对外输出意识形态提升国际影响,进而为其称霸世界筑牢思想文化根基,是西方国家的既定战略;充分利用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成果为对外输出意识形态服务,并根据形势的发展演进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惯用手法。对西方意识形态输出保持高度警惕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关注西方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策略转变是我们夺取意识形态斗争制高点、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当代发展新趋向&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 聂运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新多样性、渐进性和大众性的新发展趋向。这表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进入到一个与以往有着很大不同的新的发展时期。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当前的低潮发展阶段,与列宁所说的巴黎公社失败后的“和平”准备阶段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就是运动长期处于“低潮”;发展带有“和平”的性质;“没有发生革命”。如果说巴黎公社失败后没有发生革命的原因,是“西方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东方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那么,苏东剧变后“没有发生革命”的原因则有些不同,这就是:东方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已暂告一段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正在深入发展,而西方却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运动正进入“为未来变革的时代作‘和平’准备的阶段”。
  各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严峻挑战面前并未却步,他们在低潮中奋进,勇敢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缓慢而持续地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思潮下拉美新左翼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研究员 徐世澄
  拉美和加勒比33个国家中,目前有10多个国家是左翼执政。其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口号或目标的有古巴、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西5个国家,其执政的左翼政党分别是古巴共产党、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厄瓜多尔主权祖国联盟、玻利维亚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和巴西的劳工党。古巴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无疑对拉美社会主义和左翼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除古巴外,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玻利维亚提出的“社群社会主义”或“印第安社会主义”、巴西提出的劳工社会主义一般可定性为“民族社会主义”“民众社会主义”或“第三世界社会主义”。
  今天,“社会主义”在拉美地区一些国家已成了一个时髦的字眼,社会主义运动和潮流在美国的“后院”兴起,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拉美一些左翼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从各自的国情出发,结合本国特点,明确提出建设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的既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也不是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而是带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虽然这些理论主张和实践措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尚处于发展之中,但其中不乏进步的思想和创新的火花,值得我们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拉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迭起,成为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热点。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讲师 薛金华
  我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中国人民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之后作出的共同选择,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国情之后的历史抉择,是中国社会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自觉认识而作出的理性选择。
  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大胆的探索和无数的曲折。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前辈们甚至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中国道路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迥然相异。在经济制度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中国都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也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诸多不同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和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具有无可争辩的示范性影响,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作用,丰富了当今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理念。这一切都让中国人有理由相信,我们选择的道路是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中国人民不需要别人告诉中国脚穿什么鞋才最合适。
  警惕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剥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遇荟
  跨国公司在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可以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剥夺东道国的利益,甚至发展前途。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对策,跨国公司的正常利润就会变为野蛮的剥夺,使东道国蒙受巨大利益损失,甚至丧失独立发展的可能。它们剥夺东道国的手段有:第一,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利用价格转移等手段,将利润调出东道国,规避东道国的税收,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从而损害东道国的利益。第二,跨国公司实施内部贸易造成东道国利益受损,致使跨国公司母公司所在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紧张,令东道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上左右为难,也不利于东道国的国际收支改善。第三,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降低了东道国引进外资的关联效应。
  因此,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东道国造成的利益剥夺不容轻视,可采取的对策包括:利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进一步加大东道国出口;监控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价格转移的运用;发展东道国本身的跨国公司以扩大对外贸易,等等。
  经济危机下全球青年抗议浪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宋丽丹
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青年的处境不断恶化,他们在还不起教育贷款、找不到工作、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不得不奋起反抗要使整个社会商品化并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进程。因而在全球出现了一个以示威游行、学潮甚至是骚乱为主要形式的青年抗议浪潮。其特点:一是短时间内(从2005年至今)在多国大规模爆发并迅速遍及发生国,对世界政治经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是英、美、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均连续爆发大规模青年抗议活动,成为全球青年抗议浪潮的热点地区。在此次抗议浪潮中西方国家一方面对本国“反对派”青年抗议者们进行新闻封锁、立法限制甚至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却对“阿拉伯之春”的青年抗议者们广为宣传,称之为“英雄”,还以金钱、武力、外交、情报等扶持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反对派,目标直指政权更迭。这深刻表明,所谓“民主自由”在西方具有虚伪性。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06月28日)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