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中学初中部提出"新人口论"是在哪一年

&>&&>& > 正文
再来用事实探讨一下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的历史地位问题
作者:中国人口信息网
发布时间: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再来用事实探讨一下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的历史地位问题
  中国人口信息网,主办者: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成立于1980年,是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是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收集处理和政策咨询研究的基地,是从事人口研究和人口信息服务的学术部门,是为国家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事业服务和政策咨询研究机构。
  四川省的计划生育工作(摘录自:中国人口信息网)
  1. 酝酿准备和局部试行阶段(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
  四川省计划生育工作始于1953年。1955年,四川对计划生育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努力向全省群众宣传避孕节育知识,对有节育要求的人开展技术指导。1963年四川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成立了有卫生厅、商议厅、省妇联、团省委等机构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同年省委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开展计划生育的意见》。1964年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开展节育技术指导的业务机构--成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计划生育工作陷于停顿,全省人口生育再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2. 从点到面,阔步前进阶段(年)(真奇怪,刚说了放任自流,马上又说从点到面,刚说了陷于停顿,马上又不得不说阔步前进,有意思呀有意思)。
  1971年四川成立了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员列入编制,从1972年起,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正式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75年省委强调"两种生产"一起抓,提出把农业、轻纺工业生产搞上去,人口增长率降下来,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并先后成立了计划生育技术干部培训中心、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以及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以加强西南地区和全省计划生育干部的培训、宣传教育和对外交流及科研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广东省的计划生育工作(摘录自:中国人口信息网)计划生育的酝酿阶段(年)。
  1956年,省卫生厅制定了《妇幼卫生工作十二年远景及七年规划》,同年,修改了人工流产及绝育限制和掌握的标准;拟定了《广东省避孕工作实施方案》,对避孕节育的意义、目的以及避孕方法、实施步骤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1957年,避孕节育宣传工作首先在城市有计划有领导地开展,并逐步向农村扩展。为了适应群众节育避孕要求,大中城市医院及部分县医院设立了避孕技术门诊。
  计划生育初步推行阶段()
  1962年,广东在度过了三年困难之后,经济恢复较快,生育出现补偿性回升,全省人口出生率骤升至43.31‰,自然增长率升至33.93‰。人口急剧回升,重新引起了省委和省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的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再次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首先,恢复建立计划生育组织机构。其次,初步制定了计划生育的政策规定。第三,开展了宣传活动。第四,开始组建计划生育技术队伍。第五,在部分农村试行人口规划。这一阶段的后期(年),"文化大革命"使计划生育工作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各级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计划生育工作无人抓,人口生育又回复到无政府状态。
  计划生育大力开展阶段(年)
  1969年广东省重新成立了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看来有人写东西的时候不骂文革就不舒服或者过不了关,1969年不就是九大召开那一年嘛?)各地恢复和健全了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县一级设计划生育办公室,公社一级设置专职干部。1979年成立省革委会计划生育办公室。从1970年起省委、省革委会多次召开会议,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1971年制定了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提出每对夫妇一生中最好生两个孩子,生育间隔期4-5年;提倡晚婚,男女双方最好在23周岁以上结婚。年,颁布了《广东省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和《补充规定》。1973年把人口规划纳入国家计划,1978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室和广东人口学会相继建立。
  上海市的计划生育工作(摘录自:中国人口信息网)
  上海自50年代中期开始提倡节制生育,计划生育工作大体经历了酝酿准备、开始实行、广泛推行、深入发展和巩固提高五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年)
  1954年,上海市卫生局按照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在有妇产科医师的医疗单位设立节育指导门诊,医药公司供应避孕药具,医院或门诊对要求节育者进行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1957年起,在全市开展了宣传试点。日市卫生局组建节育技术指导委员会,在全市开设159处节育指导门诊。但计划生育刚起步就遭到了挫折。
  2、开始实行阶段(1962年-1969年)
  1962年3月,中共上海市委批转市妇联、市卫生局党委、市总工会和团市委《关于进一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请示》。市妇联、市总工会选择了几个单位进行计划生育工作试点。(58年刚挫折,62年就搞出这样的成绩,开始试点了,不容易呀。具体的挫折是什么呢?不清楚呀)1963年4月,成立了上海市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12月30日市委批转同意市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和改进意见》,要求在农村中大力提倡晚婚,女子在23岁左右,男子在25岁左右结婚。1964年,成立了上海市避孕药科研领导小组,加强对避孕药的研制和临床试用。1964年以后,上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1967年,全市出生率12.54‰、自然增长率7.45‰,人口过快增长基本得到控制。
  "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的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干扰,工作停顿,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我查了一下,1971年属于文革。中国人口出生率,1985年比1984年回升,1986年比1985年回升,1987年比1986年回升,不知为啥)
  3、广泛推行阶段(1970年-1978年)
  1971年1月,中共上海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明确提出"做好计划生育和提倡晚婚的工作"要求。1975年9月,市委扩大会议专门讨论了计划生育和晚婚工作的情况,并同意成立人口问题和节育研究室。1973年建立了上海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县和各基层单位也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同时组建了一支20万人的计划生育宣传队伍,送避孕药具上门。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1972年-1978年,连续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稳定在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5‰左右,较好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四五"、"五五"期间的人口增长指标。
  湖北省的计划生育工作(摘录自中国人口信息网)计划生育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大致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年,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就实行计划生育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从此,全省宣传和卫生部门,开始在群众中宣传计划生育。但是,从1958年起,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上1959年到1961年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计划生育被搁置下来。
  计划生育工作的兴起与受挫(年)
  1962年,湖北省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口增长速度上升很快。这一年全省出生率高达42.52‰,自然增长率达到33.75‰。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同年10月,湖北省委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日,湖北省委发出《省委、省人民委员会批转省委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开展计划生育的意见》,对有关生育政策作了规定。1965年,计划生育工作在湖北省城乡先后开展起来。当时工作的重点在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是抓宣传教育,培养推广典型。全省各地、市、县都相继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受挫是指文革,同前边的说法一样,一文革就受挫了)  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开展阶段()
  1971年7月,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向国务院写的《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湖北省随即就计划生育工作发出文件,向各地、市、县部署工作。同年8月11日,湖北省决定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同年10月,湖北省召开了各县领导人参加的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县把计划生育和青年晚婚工作搞好,并明确提出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生育政策。从1973年起,全省人口发展正式纳入全省国民经济计划。1974年,湖北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4.36‰,提前一年实现了国家"四五"期间人口增长控制在15‰的要求。
  从70年代初期开始,湖北省的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新疆的计划生育工作(摘自:中国人口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人口迅速增加,到1960年人口由1949年的433.34万增长到686.33万,年递增率高达42.7‰。1954年新疆卫生厅转发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关于改进避孕及人工流产问题的通报》,取消了对节育采取严格限制的做法,明文规定"对已婚男女避孕节育一律不加限制"。新疆才开始公开销售避孕药具,医院开始施行人工流产和输卵管结扎手术。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的10年,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的面积很小,所以全疆人口出生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汉族人口集中的乌鲁木齐市,1965年人口出生率下降明显,比1964年下降了10.35个千分点。(就是说汉人实施了,对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工作暂时以宣传教育为主,这样做行不行?您说?) ...华岳论坛 - ""
  60年代中期,新疆计划生育工作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而被迫中断,人口增长处于无政府状态。1966年到1975年的10年间,新疆人口由789.1万,猛增到1154万,增长了43.6%。(光算总人口有啥用?新疆是人口净流入地区嘛,全国人民来支边嘛,又不都是本地生出来的,这一段,真有意思呀)
  恢复和发展阶段
  1971年全国恢复计划生育工作,在这一形势的推动下,新疆计划生育工作逐步恢复和发展。
  70年代新疆实行免费供应避孕药具(真不会创收呀),提倡晚婚,一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数最好不超过两个,生育间隔4至5年。各级党委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按照晚、稀、少的要求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江苏省的计划生育工作(来源:中国人口信息网)1956年开始介绍避孕节育知识,宣传节制生育,开设避孕指导门诊,但工作重点在城市。1958年,成立省节育工作委员会,各县市普遍建立节育组织。1957年,县以上医疗机构先后建立避孕门诊,开展避孕指导和节育手术,并代售避孕工具。在农村,一些有条件的联合诊所开设了避孕门诊。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人口出生与增长大幅度下降,节育工作随之停顿。
  试点推行阶段()
  1963年7月,决定成立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此后,计划生育工作有点带面,迅速铺开。到1965年,全省已在占总人口五分之三的地区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1966年下半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计划生育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华岳论坛 - ""
  全面开展阶段()
  恢复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充实计划生育机构,把人口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推行"晚、稀、少"人口政策,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过快的人口增长得到控制。
  附:河南计划生育工作(来源:郑大计生网):
  1. 计划生育的提出和推行阶段(年)。河南省计划生育工作起步于1956年,由卫生部门主管。1957年7月至8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节育宣传月,进行了广泛的深入宣传。1963年7月,成立了河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各市、县也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或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年,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城市,对农村只进行若干试点。在工作上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二是对带头节育者实行奖励,三是开展节育技术工作。
  2. 计划生育的全面推行阶段(年)。1971年,成立了河南省计划生育办公室,与卫生局合署办公。1973年8月,重新成立了河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这一阶段,计划生育政策更加明确,提出"晚、稀、少"的原则,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两胎间隔4~5年,要求广大青年自觉地实行晚婚。对避孕药具的管理发放工作有了新进展,先后制定了保证质量、疏通渠道、合理供应、科学使用等项制度。
  --大家看到了没有?全国城系的计划生育政策都是1956年有的甚至在1954年就搞起来的了。下面介绍一下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来源:人民网
  "日,正当全国反右派运动迅猛开展的时候,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发表了他的《新人口论》,这无疑给当时的批判又树立了一个目标。
  马寅初的文章共分十个部分,集中表达了他对我国人口状况的看法和建议。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我国人口增长太快,但我国资金积累不够快,不但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速积累资金;我国早就应该控制人口;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错误的,但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从工业原料方面着想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就粮食而论亦控制人口不可。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指出,人口多、资金少是我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为20%,以此推算,如果保护控制人口,5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他说:"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然,以上是主要观点,还有另外的一些-- 在一次人口论讲演中,马寅初先生有几句失当的话:"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八亿一千万,五十年后多少?吓死人!二十六亿一千九百万。吃的东西怎么办?上山去开荒?向外发展嘛,那就不能和平共处"。(这一段的来源是中国药科大学党委统战部网站的一编歌颂马先生的文章,文章也说到,马先生在1955年在浙江一个省的人大的小组会上作过一个人口问题的发言,建议控制人口,但距他1957年正式系统发表新人口论还有两年多。)
  结合以上材料,总的看法,马寅初不发表他的新人口论,国家在1953、54年、55年特别是56年,已经有步骤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了,他不发表,政府也要实行计生。是先有政府实行计生,再有马寅初的什么新人口论,而不是反过来,先有新人口论,再有计生。难道马寅初在中国农民中能有这样的威信,他一发什么人口论,中国农民思想就通了,就不想多生了?第二,在58年批了他的新人口论之后,59~62年中国的人口增加并不快,而到62~63年,政府对计生的力度又加大,全国城乡都是如此。并不是说批了马先生,计生连提都没人敢提了,江苏省节育工作委员会,还是在1958年成立的呢。到了文革,又说计生受了冲击。但71年全国对计划生育的力度就极大了。人口出生率开始显著下降了。当然,这一回与马先生更没有关系了。所谓错批一人,误生三亿,依据不足。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yewn
无相关信息#歷史上的今天#【馬寅初提出「新人口論」】日,《人民日報》刊載了馬寅初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發言——「有計劃的生育和文化技術下鄉」。他說,我向大會提出「新人口論」,其目的,在一面控制尚未出生的人口,一面提高現有人口的物質文化水平。 http://t.cn/SUoLtj
同時轉發到微博
微博廣場:
認證合作:
關於微博:
關注我們:
聯絡我們: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
李培林 韩秀记 | 20:05
马寅初(),浙江嵊县人,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无党派爱国人士。1899年马寅初进入上海“育英书馆”,190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3年前往美国公费留学,1910年在耶鲁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论文《纽约市的财政》,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1915年回国,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1916年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任北京大学首任教务长。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初,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因撰文抨击“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机大发国难财遭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监禁,先后被关进息烽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最后被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人身自由。1947年5月南京中央大学学生集会请他讲演,他不顾特务机关放出加害于他的流言,写下遗言,如约到会讲演。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回到嵊州老家居家赋闲。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81年任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和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日因病逝世。1993年8月被授予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他的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1944)、《战时经济论文集》(1945)、《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1958)、《中国国外汇兑》(1925)、《中国银行论》(1929)、《中国关税问题》(1930)、《资本主义发展史》(1934)、《中国经济改造》(1935)、《经济学概论》(1943)、《新人口论》(1957)、《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1981)等。一、马寅初人口研究的背景马寅初是我国最早留学美国的经济学博士之一,其对人口问题的研究是从经济学角度展开的。马寅初与刘大钧、何廉、方显廷一起,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称为“中国四大经济学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国外接受过严格、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训练,同时又都怀着强烈的救国救民意识,努力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当时的中国本土经济问题。20世纪前半期,马寅初从国外归来后,引进和传播了大量西方经济学著作与理论,关注中国现实问题。比如,马寅初出版过研究中国银行业等方面的专著,曾主导30年代币制改革讨论,对民国财经立法也有所贡献。其所著的《经济学概论》多为引进的知识,曾再版多次,是解放前流行的经济学原理著作。此外,1923年,马寅初和刘大钧等发起中国经济学社,当选首任社长。20世纪前半期,许多留学欧美的学者,一方面,接受了系统的西方经济学的训练,回国后积极传播欧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旧中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也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迅速地在中国传播。前苏联在较短时间里迅速取得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工业化成就,这样的事实对中国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当时在国内的以西方经济思想为主要理论倾向的学者,在其研究工作中,也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种社会和思想背景也体现到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人口问题的研究中。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看来,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直言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强调控制人口。譬如,陈达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研究系统地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品质的理论,柯象峰强调中国人口的愚弱是造成中国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潘光旦从优生学的角度强调优质人口的再生产问题,而吴景超则认为中国实施工业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控制庞大的人口问题,等等。在学者看来,当时社会问题的解决无论怎样都绕不开庞大的贫穷人口。马寅初也积极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早在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四期上,就曾发表《计算人口的数学》一文,表明他很早就关注中国特殊的人口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曾专门设课讲解人口和资源问题,一方面介绍马尔萨斯和汤姆逊等的人口理论,另一方面提出了“适宜人口”的观点。新中国成立后,马寅初和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人口普查。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的结果,至日止,中国的总人口达到人,出生率为37‰,估计自然增长率为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这是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一个书面发言。实际上,这个发言稿最初在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准备提出。当时在浙江小组上讨论时,很多代表并不同意马寅初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人口论者马尔萨斯的一套。当时,由于整个政治氛围并不适合提出这个问题,于是马寅初便暂停发表新人口论的观点。直到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关于人口控制的政治舆论才得以改善。其中,这个纲要第二十九条第三项规定:“除了少数民族的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使家庭避免过重的生活负担,使子女受到较好的教育,并且得到充分就业的机会”。二、《新人口论》的主要内容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太快”的命题。根据1953年政府在部分地区的调查估算,当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20‰,且城市的增长率要高于农村地区。以此来估计全国人口增长大概每年达万人。但马寅初认为,20‰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53年时可能是正确的,但来估计此后的人口增长状况,会存在很大的误差。因为,随着新国家的建立,社会趋于安定,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都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具体说来,(1)就业情况要比原来有很大改善,经济状况相对稳定,结婚人数增加,并且政府照顾已婚夫妇,原则上分配到一个城市内工作,这样,生育的机会也就增加了。(2)政府对于孕妇产妇和婴儿的福利照顾,使得婴儿的死亡率大幅下降。(3)政府对老年人的照顾,社会死亡率大幅降低。(4)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内战逐渐停止,社会秩序空前安定,盗匪绝迹,凶杀案件减少,人民死于非命的大幅减少。(5)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善,尼姑和和尚大半还俗结婚,同时,娼妓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大量妓女改良结婚,这都潜在地增多了社会的生育人口。(6)农业合作化以后,人民生活改善,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便愈发强烈起来,只要经济上许可,老年人就忙着给儿子娶媳妇,成家立业。(7)政府对于一胎多婴的家庭,除了奖励以外,还有经济上的补助。诸如此类,都是增加出生率,减少死亡率的因素。因此,马寅初认为,年这四年中国人口增长率很可能在20‰以上。如果仍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长率估算,“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面对人口的快速增长,却是严峻而迫切的现实形势,即我国各行业的生产发展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这表现在,(1)在积累资金方面,人口增长太快与资金积累的太慢之间的矛盾是当时我国最大的矛盾,要改善人民的生活,一定要扩大生产和再生产;要扩大生产和再生产,一定要增加积累;要增加积累,一定要增加国民收入。我国国民收入在1956年将近900亿元,其中消费部分约为79%,积累部分约为21%。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只有多积累了资金,获得了原始发展资金,工业才能搞起来。(2)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人口增长与科学技术的提高与使用存在矛盾。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实际上,人口的过度增长也造成了生产领域中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低廉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使得新技术的改良缺乏动力。此外,落后的劳动生产率也降低了资金的积累速度。(3)在工业原料方面,人口增长与工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因为轻工业的特点是投资少,建设易,获利多且快,可以更有效地积累资金,用来更多更快地发展重工业。但是人口的过度增长却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与改善。因为,扩大轻工业的建设,必须在资金和原料足够的条件下进行。在资金方面,人口增长导致消费增多,削减资金积累比例,不得不推迟整个工业化的进程。在原料方面,作为轻工业发展原材料来源的农业部门,却遭遇了各种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土地的困境中。因为人口的无限增殖必然要求粮食生产扩大,相应地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就要缩小,这直接影响到轻工业、间接地影响到重工业的发展。(4)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口过快增长会拖住科学研究的后退。科学技术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各行业产出具有积极作用。虽然当时我国科学工作的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受工业水平和国家财力的限制,科学研究仍面临着很多社会困难,其中,最关键的便是资金缺乏问题。因为,人口的过度增长,会严重削弱资金的积累,造成对科学研究投入的不足。(5)在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方面,我国地少人多,灾害频发,粮食的问题从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国人均不到3亩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形势之严峻和迫切,让人不得不关注人口过度增长问题。对此,马寅初提出在采用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上,要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的根本解决之路。具体包括三条建议:第一,要定期举行人口普查,做好人口登记,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以增强计划的准确性;第二,要加大宣传,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有序推进,以男子25岁、女子23岁结婚是比较适当的年龄;第三,要普遍宣传避孕,切忌人口流产。在马寅初看来,其人口论之所以称其为“新”,是因为其区别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思想。马尔萨斯认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而粮食则按算术级数增加,结果导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粮食的增速。要实现人口与粮食的平衡,就需要产生疾病、瘟疫,甚至战争,人民大批死亡。马寅初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理论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府,掩盖英国政府的错误措施。而自己的人口论在立场上与马尔萨斯是根本不同的,他是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出发的。于此同时,马寅初将人口的质量问题予以特别强调。好的人口质量才能处理好生产关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但遗憾的是,马寅初这些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社会和政治的关注,反而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对待,被扣上“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国的马尔萨斯”、“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等帽子和罪名。由此,我国人口政策又脱离了1956年地控制人口的阶段,继续高速增长。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才得到贯彻实施。三、简单评价《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它分析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新人口论》发表后,引起全国强烈的反响。但马寅初却因此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被批判为“中国的马尔萨斯主义”。马寅初对让他检讨的要求坚决拒绝,他于1959在《新建设》第11期上刊登《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并在该文的附带说明中发出誓言:“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沦》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人们用“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来形容这段惨痛的学术冤案。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幅挽联写道: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上一篇:下一篇:
||||||||||
新民学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罪人马寅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