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现发展成新冷战?

您的位置:>>>正文
波士顿爆炸嫌犯传有车臣背景 美俄关系成新焦点
波士顿爆炸案公布的嫌犯照片。
19日,在美国波士顿,特警全副武装搜捕马拉松爆炸案嫌犯。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媒体昨天宣布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告破,一名嫌犯被打死,一名被锁定搜捕,4月15日的爆炸案造成170人受伤,3人死亡,是&9&11&之后美国本土遭受的最严重恐怖袭击。美国多家媒体引述不具名官员的话说,两嫌犯是兄弟俩,来自高加索地区,可能有车臣背景。
  19日的波士顿处于封城状态,学校停课,公共交通暂停,40万人被要求&待在家里&,配合警方缉拿嫌犯。此前一天,奥巴马飞赴波士顿发表演讲,鼓励受伤的波士顿&重新站立起来&。过去几天来,美国社会和媒体上弥漫着不安。世界更关心的是,遭受恐怖袭击后的美国将如何反应,&波士顿爆炸效应&会不会溢出美国国界。
  印尼《雅加达邮报》说,&波士顿爆炸,全世界的穆斯林屏住呼吸。&随着嫌犯身份&被证实&,国际媒体的目光昨天迅速转向车臣,美俄关系成为新的焦点。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19日题为&车臣恐怖主义与普京的清白&的文章说,美国曾惹恼了一个本来可以帮助避免波士顿遭受爆炸的国家。人们可以想象,普京看到车臣恐怖分子在美国大城市波士顿制造了大破坏之后会作何感想。过去几个月中,美国国会还频频对俄罗斯做出不友好的举动。报道称,奥巴马政府应该研究,到底出什么错了,这种研究应该包括重新评估美国同俄罗斯的关系。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吴成良 王刚 陶短房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刘畅 汪析 柳玉鹏】&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任编辑:朱马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终点发生连续炸弹爆炸事件。中国女留学生吕令子在爆炸中遇难。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媒体警告勿逼俄至墙角 坠机或成新冷战开始
&& 09:02:53
  中评社香港7月24日电/虽然发表情绪激昂的讲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政治家们也需要应对现实,这就意味着要估算后果。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报道,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欧亚项目主任安德鲁·库钦斯说,完全没有证据表明,制裁将能够改变俄罗斯的行为。相反,它们将只会鼓励普京和俄罗斯人民绝不妥协。
  历史学家马克·阿尔蒙德写道:“西方需要避免将俄罗斯逼入困境。”
  他说,普京在俄国内将自己打造成人民的保卫者,恢复了国家的自豪感。“将他(普京)和爱国的俄罗斯人一起逼入绝境势必会导致灾祸的发生。”
  《莫斯科时报》网站7月22日报道,乌克兰危机越朝全面战争的方向升级,普京总统的支持率越是持续上升。事实上,在执政14年后,普京现在比以往更受欢迎。
  这主要是由于普京做出了吞并克里米亚这一广受欢迎的决定以及俄罗斯在与乌克兰对抗过程中增强了爱国宣传力度。
  西方加强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威胁不太可能改变俄罗斯人的这种态度。鉴于俄悠久的极权主义传统,制裁甚至有可能有助于让人民团结一致对抗外部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施加的压力越大,反西方情绪就会越强烈,普京的支持率也会越高。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7月22日报道,一直试图保有回旋余地的普京现在左右为难。因为抛弃乌克兰东部的战士是不太可能的。他鼎力支持他们,现在也牢牢成为他们的人质。即便分离分子应为击落飞机负责,但从俄的角度看,这也只是个悲剧性的错误,而非转折点。因为按照莫斯科的观点,俄必须延续这场旨在抵制北约东扩和美国统治世界企图的乌克兰之争。
  7月17日的坠机有可能变成另一种转折点:不是俄罗斯让步,而是新冷战真正开始。在最近遭到西方国家元首的激烈抨击后,普京的反应只会是变本加厉。
  (消息来源:《参考消息》)
&相关新闻:
( 01:03:46)
( 18:04:55)
( 09:25:20)
( 09:20:50)
( 09:17:58)
( 09:04:28)
( 08:52:22)
( 00:53:59)
( 15:45:39)
( 17:28:38)布什坦承美俄关系遭遇问题
 您的位置:
布什坦承美俄关系遭遇问题
日 10:08:27
 来源:文汇报
】 【】 【】&
&&&&分析人士指出:美俄总统有必要再次认真“注视对方的双眸” &&&&5月23日出版的俄罗斯平面媒体,几乎都在显要位置报道了美国总统布什5月21日在飞往华盛顿的空军一号专机上,就美俄关系现状发表的最新看法,即虽然他本人与普京总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但是美俄关系现在遭遇到严重问题。&&&&5月23日俄罗斯《生意人报》的文章标题是:一个冷布什;《消息报》文章的标题是:布什试图表示美国不是俄罗斯的敌人;《共青团真理报》的文章标题是:布什有问题要问普京。&&&&据此间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在空军一号专机上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本人准备在即将举行的八国峰会期间与普京总统就俄罗斯的民主发展方向问题交换看法。布什甚至认为,在普京总统身边围绕着一群不相信美国对俄心存善意的顾问人员――他们总在误解美国政府的立场,“我希望亲自向普京总统澄清某些疑惑……”&&&&布什认为,导致俄美关系不断紧张的原因,包括美国计划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问题、俄罗斯选择的发展道路是否符合欧洲的价值观念问题、由于俄禁运波兰肉制品而导致的俄欧关系紧张问题、北约东扩继续问题,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安全观问题等等。总之,令人头疼的问题一大串。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布什在讲话中对美俄关系的现状表示担忧,对美俄之间的政策立场存在“误解”、“误读”现象,但是美国总统依旧相信:非常复杂的美俄关系仍在可以进行调控的轨道上运行。&&&&5月23日中午,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在莫斯科的“国际文传电讯社”举行记者会,再一次就俄罗斯政府对某些导致俄美关系紧张的问题进行表态。伊万诺夫指出:俄罗斯无意就在欧洲部署美国的战略导弹防御体系与对方展开合作,“我们绝对不会就一个针对自己的项目展开合作,因为美国在捷克部署的雷达系统可以监控到俄境内至乌拉尔山脉的领空”;“如果对方政府坚持不批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话,俄罗斯也没有义务继续履行这一条约的相关内容。”伊万诺夫特别强调指出:“俄罗斯准备继续与美国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例如在联合反恐范围内的合作;俄美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冷战时期,因为时代已经变了,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不同于当年的苏联。”&&&&5月23日俄《生意人报》发表了该报评论员瑟索耶夫的文章,他认为美国总统布什日前就美俄关系日趋所紧张发表的看法,不单是表明了西方不赞同克里姆林宫制定的新方针,其实是在总结自“9?11事件”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建立的所谓战略伙伴关系现状。&&&&这位分析人士指出:当年积极主张建立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亲历人德国总理施罗德、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法国总统希拉克已先后离开各自政坛,现在就剩下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了。因此,6月初即将在德国的海利根达姆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上,俄美两国总统确实有必要再一次坐下来,认真注视一下对方的双眸,看一看是否能够找回“完全相信对方”的感觉――2001年布什总统在斯洛文尼亚会见普京总统之后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评论:“我在注视对方的双眸后得出结论,这个人是完全可以相信的。”(文汇报莫斯科5月23日专电 首席记者 姜辛) 美俄关系虽冷淡 不会成为“新冷战”新民晚报消息:美国国务卿赖斯在14日至15日访问俄罗斯,分别与俄总统普京、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外长拉夫罗夫等举行了会见或会谈。这是赖斯出任美国国务卿以来第七次访问俄罗斯。与前六次访问不同的是,这次访问正值俄美关系的“冷淡期”。 目前俄美在反导系统等问题上存在哪些分歧?双方的紧张关系会不会发展成新的“冷战”?且听专家为您分析。 “丛林法则”与美俄“困境”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今年年初以来,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急转直下,双方“口水战”不断升级,甚至有人担心美俄交恶将会把欧洲推向“新冷战”的边缘。回顾“冷战”结束以来的美俄关系,不难发现,两国始终处在“打摆子”的状态,阴晴不定、忽冷忽热。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一次次地将美俄关系导入“困境”呢?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
(责任编辑:
 国际热图
24小时国际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会不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