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十六字要求儿童头痛是什么原因意思

习总书记16字为好教师画“标准像”
日16:39&&&来源: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在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习总书记谈到,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9月9日新华网)。习总书记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对教育的深切期待,广大教师应对照“标准像”,照一照“理想信念”、照一照“道德情操”、照一照”扎实学识“、照一照“仁爱之心”,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应把稳“方向盘”,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能糊里糊涂沦为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公知”,还自诩“学术自由”。
始终坚持道德情操。爱国爱民、敬业奉献、正直诚信、友善宽容等道德情操,书本灌输、口头说教总是苍白的,关键要靠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入眼入心,上行下效,潜移默化。教师品德高尚,才能教导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教师如果自私自利、圆滑世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教出的学生自然少不了品行不正之徒。
始终保持扎实学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教师的“术业有专攻”,体现在专业上有更丰富的知识、实践上有更深切的体验、思考上有更明白的见解,有了这样的“底子”,才敢“学高为师”。知识日新月异,科技一日千里,学习稍有松懈,便要落后,教师不仅要做教育者,更要做学习者,走在学习的前沿,走在学生的前头、再前头。如果自己都没有扎实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方向,如何授业解惑?只能以己昏昏使人昏昏,误人子弟。
始终秉持仁爱之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中国有一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两句话都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只有热爱学生,才可以教好学生。正确认识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乐于宽容学生的过错,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到循循善诱;教导学生学而不厌,激励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到谆谆教诲,总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收获教育的成功和成功的教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中国水利网站&-&新闻&-&第一时间
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
&&&-&&正文
网友评出2014年度水利十大新闻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十六字重要治水思路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十六字重要治水思路,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今后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水利工作的科学指南。节水优先,是针对我国国情水情,总结世界各国
发展教训,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关键选择。空间均衡,是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审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关系,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路径。系统治理,是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根本出路。两手发力,是从水的公共产品属
性出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提高水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2.李克强总理亲临水利部考察调研
  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晶在百忙之中来到水利部考察,与水利部的同志座谈,就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重大水利
工程、加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等工作作出部署,并与广大干部群众面对面亲切互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和国总理首次亲临水利部机关考察指导
工作。总理充分肯定了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从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精辟阐述治水兴水的重大意义,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水利重点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对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寄予殷切期望,对新形势下治水兴水做了全面动员部署,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3.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21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
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和农业节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使我国骨干水利
设施体系显著加强。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对加快工程建设进行部署、督促、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年度重
点水利建设任务。水利部提出要通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打造廉洁水利工程,尽快建成一批打基础、管
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截至目前,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48项。
  4.科学抗旱保供水安全粮食丰收
  我国北方冬麦区以及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今年发生了冬春旱,东北南部及黄淮海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夏伏旱,8月全国受旱面积一度达8395万
亩,246万人因旱饮水困难,辽宁、河南、内蒙古等地旱情较重,河南平顶山市等城镇一度供水紧张。国家防总、水利部及时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拦洪削峰错峰,抓
好汛期水量调度和汛后蓄水,组织实施平顶山抗旱应急调水、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以及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请求的伊犁河应急调水,三峡水库连续5年蓄至175
米,丹江口水库水位创历史新高,小浪底水库蓄水仅次于2012年同期。全国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5亿亩,解决了999万人的临时饮水困难,有力保障了人民
群众生命安全、城乡供水安全,全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一连增”。
  5.今年又解决6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民生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
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今年年初,水利部等五部委即联合印发了《农村饮水安全工
程建设管理办法》,促进农饮工程长效运行。在国家财政投入的强力支持下,水利部党组与有关各方密切协作,今年解决了6600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
水安全问题,最近4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406亿元,解决了2.46亿农村居民和34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例由
2010年的58%提高到2014年的78%。
  6.我国全面启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问责
  水利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审计署和统计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实行最严
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由水利部等十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对象为各省级行政区人民政府。考核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水利部,承担考核工作组的日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各省级行政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
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两部分。目标完成情况主要考核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4项指标。制度
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包括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建设及相应措施落实情况。
  7.有序应对强台风暴雨洪水减灾措施扎实有效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平均降雨量592毫米,共发生23次强降雨过程,华西秋雨持续时间长达20天,嘉陵江、汉江、黄河中游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3~1.6倍,共有343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62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21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纪录大洪水。超强台风影响突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0个台风,其中海贝思、威马逊、麦德姆、海鸥、凤凰5个台风登陆,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时风力达17级,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沿海的最强台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及时加密会商,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精心组织,广大军民团结奋战,从预测预警、水库调度、巡堤查险、山洪灾害防御、应急值守、转移避险等方面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工作,防汛防台成效显著。全国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与2000年以来均值相比,因灾死亡人数减少66%,为历史最少。
  8.成功处置红石岩堰塞湖险情
  今年我国云南盈江、鲁甸、景谷和四川康定先后发生地震,次生灾害频繁发生,地震造成水库、水电站、堤防等工程震损严重,其中8月3日鲁甸地震形
成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同时,云南大理、湖南安化、贵州习水等地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国家防总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
力协作,妥善处置了云南盈江、鲁甸、景谷等地震次生灾害以及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险情。
  9.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编制完成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治水思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以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基础,
突出节约用水和优化配置;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突出用水总量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以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突出山区水源涵养和地下
水超采治理;以创新流域区域水管理体制机制为抓手,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价改革和水权水市场建设。规划提出了2020年、2030年京津冀水利建设
目标与控制性指标,制定了节约用水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建设任务。
  10.中国大运河及四项古代灌溉工程申遗成功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
长、连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个年头,连通了我国东部六个流域的五条主要江河。“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
(2524公里)、京杭运河(1860公里)、浙东运河(225公里),此次申遗涵盖运河水道、水工遗存、附属遗存、相关遗存等,纳入遗产的河道总长度达
1011公里。9月16日,在第22届国际灌排大会上,中国浙江通济堰、福建木兰陂、四川东风堰、湖南紫鹊界梯田等4项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成功入选第一批世
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同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系列。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日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主办: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
编辑部电话:010-- 业务联系:010-
&&&&京公网安备13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即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书记16字要求,即 “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创编童谣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即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书记16字要求,即 “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创编童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即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书记16字要求,即 “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创编童谣:童谣的内容可以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理解,也可以围绕如何落实总书记16字要求.
  【中华】儿女雄赳赳,  中国价值数一数.  富强就是富又强,  民主就是民做主.  文明花开遍城乡,  和谐团结幸福路.  我是祖国正能量,  努力学习不怕苦.   【社会】自由久奋争,  人民权利谋平等.  公正无私心比心,  依法治国是精神.   【人人】爱国我当先,  爱岗敬业做贡献.  诚信正派人格强,  友善有爱平凡愿.&&& & 正文
正确把握民生工作“十六字要求”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简称“十六字要求”)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以“一个计划、六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幸福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下更大功夫、花更大力气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六字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一、守住底线,织紧织密基本生活安全网&
  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必须解决好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织紧织密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安全网”,把社会各个阶层生存、生活、生计的底线兜住兜好,使每个社会成员生活都有基本保障。多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基本,正确处理民生和基本民生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把基本民生服务和保障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保证群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以及群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能力,不仅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等面向特困群体基本生活的“网底”越来越牢固,而且基本收入、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住房等保证群众维持体面、有尊严生活的最低需要也得到较好满足。&
  随着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不断提高,基本民生保障的内涵、外延和对应的水平也在发展变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在民生事业新的起跑线上,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把“守住底线”摆在民生工作优先位置,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着力提高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基本民生保障的网眼更密、网底更实。特别是要围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最基本的民生建设,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倾斜力度,努力解除群众在失业、疾病、教育、生育、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困难群众,切实保障老弱病孤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底线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紧迫问题&
  民生建设要实现新的提升,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发展阶段特征和各行业发展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条件最成熟、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补齐民生短板,补足民生欠账,努力以重点突破之功、收整体推进之效。&
  从江苏情况看,民生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民生保障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心理期待和现实需求还存在差距,部分领域民生问题仍比较突出。当前要继续坚持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基础和核心,以完善终身教育等六大体系为重点,找准和主攻薄弱环节。&
  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目前要着重抓好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同时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普遍较快增长,为实现倍增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终身教育体系要继续突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重点,着力解决“入园难”、“上好学难”、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就业服务要针对重点群体,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和农民种地增产不增收等问题。社会保障体系要积极扩大覆盖范围,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加强统筹衔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医疗卫生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住房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和供应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健全保障房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努力使更多群众得到住房条件改善的实惠。养老服务体系要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养老服务业,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强化社区居家养老基础性地位,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与此同时,还要下决心解决好其他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努力创造更加和谐宜居的居住生活环境。&
  三、完善制度,大力推进民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制度建设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最近几年,江苏着力构建终身教育等“六大体系”,明确提出立足当前办实事、着眼长远建机制,目的就是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
  通过近几年的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和集中推进,当前我省民生建设需要巩固扩大成果,进一步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更加注重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持久地惠及全省人民,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真正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过程。&
  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勇于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破解影响民生幸福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性问题,及时将工作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面上工作具有广泛促进作用、对长期工作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大政策,充实到各项民生事业相关制度中去,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着眼于全面有效落实各项制度,完善民生工作机制,在强化整体推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管理考核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让广大人民群众多得益、广受惠。要通过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政府责任和科学决策,切实把群众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通过完善财政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财政分配格局,切实提高民生建设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通过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效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通过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实行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使民生建设每年都有目标、有抓手、有措施、有成效。&
  四、引导舆论,努力营造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良好氛围&
  民生保障是民生幸福的前提,民生幸福是民生保障的结果,是群众的直接主观感受。保障水平可以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推进不断提高,但投入越多、现代化程度越高并不完全代表群众的幸福感就越高。&
  加强舆论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追求,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既有利于营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府工作环境,也有利于激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创造性。&
  从政府角度讲,要把追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受和社会认同作为最大目标,不仅持续加大对民生保障的投入,而且重视群众的认同和感受;不仅关注群众的物质需求,而且关注群众的精神需求,努力使民生建设更加符合群众意愿。要加强舆论宣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推动民生事业、办好民生实事,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最大限度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为群众办好事、谋福祉,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健全民意征集机制,注重从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中找准着力点,积极发挥群众“主人翁”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把每位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努力形成共建幸福江苏、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省政府办公厅)&
作者:李一宁 张 泰&&编辑:刘慧&&
&&&&推荐新闻
&&&&专题萃揽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苏ICP备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七一视频频道闪亮上线
[江西]强卫: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十六字方针新内涵和新要求
日20:50&&来源:&&关键词: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新闻热词]
1.2.3.4.5.6.7.8.9.10.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口臭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