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朝有484年的2015年国运预测

[转载]《推背图》预言中国年国运(zz)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推背图》不同的解释,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虽相信国运,命理之说,但不能盲目乐观,坐等其成,我们需要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活在当下,不要考虑太多,国运的事情不是咱们这些蝼蚁考虑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别活得太累。
《推背图》预言中国年国运
&&&&&实话实说,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夺未来三至五年内不会落幕。但遗憾的是,每一轮的争斗,日本人总会依靠美日联盟的支撑和
“无赖”小动作“取胜”或占上风。中国的表现吗,会克隆近两三年的股市走势,每一次反弹之后都会创出新低,还会继续伤透爱国愤青们的心。直到有一天,朝廷出现一位胆识勇气过人,雄才大略的掌门人,反美攻日,振臂一呼,万众响应,日本最终亡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独立恢复琉球国,中国也一战成名,随后也当上世界的新霸主。
&&&&以上并非本人胡乱猜测,而是根据唐朝流传已1400多年的预言奇书《推背图》的预测。《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文星相术士奇人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人合力作法推演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朝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
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之名由此而来。传说此两人精通阴阳八卦奇门术数,道术高深,并具有洞察未来的天眼神通。
&&&&&现在我们中国的国运正运行到《推背图》预言的第四十二象与第四十三象之间,处在第四十三象的初期。第四十二象预言是:
&&&&&&&&&&&&&&&美人自西来  朝中日渐安
&&&&&&&&&&&&&&&长弓在地   危而不危
&&&&&&&&&&&&&&&颂曰
&&&&&&&&&&&&&&&西方女子琵琶仙 皎皎衣裳色更鲜
&&&&&&&&&&&&&&&此时浑迹居朝市 闹乱君臣百万般
&&&&此第四十二象的解读详见本人博文《唐朝国师术士李淳风和袁天罡预言中国今日的局势》。预言大意是美国人从西方而来,天朝中国政局却日渐安定。具有天眼通的李淳风和袁天罡在唐朝时代利用天眼神通穿越过1400多年历史时空,看到我们现在中国很多地方部署有长弓阵地,也就是导弹基地(长弓是指导弹竖立就像很大很长的古代弓箭一样,因为古有弓箭,不知现在发展为防御导弹叫什么名称,就用长弓来称呼),因为有了这些长弓导弹和核武器导弹,成为克制美国等敌国有效的武器,天朝中国面临的局势看似危险或有危机,但最终有惊无险。而美国人带来西化之风侵蚀天朝中国,打扮新潮开放的西方美人(指西方女人,游客)在中国随处可见,还有西方歌舞流行文化,自由民主思想等,天朝中国西化严重,流传了数千年的古代三纲五常等君臣礼仪也被西化打乱,世风日下。
&&&&接着中国国运将进入《推背图》预言的第四十三象。
&&&&&&&&&&&&&&&君非君  臣非臣
&&&&&&&&&&&&&&&始艰危  终克定
&&&&&&&&&&&&&&&颂曰
&&&&&&&&&&&&&&&黑兔走入青龙穴 欲尽不尽不可说
&&&&&&&&&&&&&&&惟有外边根树上 三十年中子孙结
&&&&此第四十三象预言显示中国还会经历一段与美国争斗的艰难与危险时期,现在中国国运正运行到这段时期的初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是暂时既当不了世界的霸主,也做不了美国的臣子。中国不愿接受美国的领导和摆布,必然受到美国的围堵与打压。中国有点像灵敏而略带惊慌的“黑兔”走入“青龙穴”是守势,而且这个战略上的守势持续时间曲曲折折,“欲尽不尽”表明战略守势阶段很磨人,就像钓鱼岛争夺一样,(许多人)明明看到(中国)可以转守为攻,最后偏偏还是转为守势,继续“”战略。国运虽然艰危,但有惊无险,最终能克制美国,保证自己的安全与稳定。“黑兔走入青龙穴”这句话还暗喻中国这段时期是“黑龙”,只是深藏不露潜伏的“黑龙”。
&&&&还有就是台湾在这个时期回归中国。“惟有外边根树上 三十年中子孙结”这句预言暗示了长期漂泊在外的台湾岛的回归。台湾回归中国时间推算有三种解读。(1)从黑兔(兔年,2011年)或青龙(壬辰龙年,2012年)算起,十三年(预言算法“三十年中”可以解读为三加十等于十三年)即公元2014年或2015年台湾回归中国。(2)从2011年或2012年算起,三十年中即在2013——2042年之间完成回归祖国。(3)三十年也可以读作30年,即2030年台湾浪子回归祖国,中华民族大团圆。
&&&再往下,就是《推背图》第四十四象。
&&&&&&&&&&&&&&&日月丽天  群阴慑服
&&&&&&&&&&&&&&&百灵来朝  双羽四足
&&&&&&&&&&&&&&&颂曰
&&&&&&&&&&&&&&&中国而今有圣人 虽非豪杰也周成
&&&&&&&&&&&&&&&四夷重译称天子 否极泰来九国春
&&&&此第四十四象预言显示中国会(时间大约在年)出一个治国有方,雄才大略可与唐皇汉武比肩的杰出领导人,此人可能姓周,名字或有一个字或偏旁与“成”字有关联。此时,中国国力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他不但使中国经济,科技,军事武力等会成为天下第一,而且会以他的文韬武略征服世界。&“日月丽天群阴慑服”暗示日本被征服并归顺天朝中国,同时其他对中国怀有敌意的西方国家也被中国天威镇服。“百灵来朝”暗喻世界各国争先恐后来天朝拜会国君与中国结交。“双羽四足”从世界地图来看,中国龙出海,四足是指海南岛,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群岛。这四个地方构成出海龙的四个足脚非常神似。同时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也很像中国龙的一对翅膀即“双羽”。这句预言也就暗示了朝鲜,韩国,日本都归顺天朝中国,成为中国龙腾四海的有力帮手或盟国。“四夷重译称天子”说明最后世界所有国家都对中国俯首称臣,中国重登世界霸主舞台,同时开创了中国领导世界和统治全球的新时代。
&&&&《推背图》预言结尾有诗曰“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国运兴衰亦如个人命运,冥冥茫茫之中自有天数安排。既然天数与国运未到,钓鱼岛争斗只是中国走向世界霸主舞台过程中的一段插曲,我们不必看得太重。就算是愤怒的爱国派,现在也只能对国运之事空有余恨亦无法解愁,耐心等待吧。从世界地图看,日本群岛就像横在中国大陆前面的一把弯刀,不把日本弯刀打碎,中国龙就无法龙腾九天跨四海。所以将来要么日本投靠中国,要么中国用武力去征服日本,并将日本肢解成两三个小国,使分裂后的日本小国永远对中国不会构成威胁。同时,原日本地区(古称琉球国)也脱离日本而独立,并恢复琉球国号,这才是中日争斗的结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中国古代影响和改变国运的十大谋士
中国古代影响和改变国运的十大谋士
☆☆☆☆☆贾诩☆☆☆☆☆
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贾诩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注:《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裴矩☆☆☆☆
裴矩,是个贾诩似的人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西域图记》3卷。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裴矩是今之山西省人,起初他担任了一些次要职务,之后他被派往广州地区平定叛乱,他远征告捷,并在战后的安抚工作中表现突出,因而得到赏赐和擢升。从此他开始负责隋帝国北部和西部边境事务,在这里他面对帝国的最大外部威胁——极盛时期的突厥帝国,他奉命计划和执行遏制突厥人的军事和外交活动。裴矩不愧是出类拔萃的外交家和战略家,他仅仅运用传统的计谋,而不是庞大的军事行动,就让突厥实质上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这个盛极一时的草原帝国在内耗中被严重削弱了。这一成就被证明是扎实和持久的,东西突厥之后再没有统一,并在大部分时间确实处于敌对状态,很多年之后唐朝的辉煌胜利便直接得益于裴矩的成就。裴矩还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地理学家和人种学家,炀帝即位后,裴矩成了他在边境问题和国外民族方面的主要顾问,在履行职责时,裴矩前往今甘肃省的边境贸易站,在那里收集关于亚洲腹地的情报;经过认真研究,他向主公呈献《西域图记》,书中描述了中国西面约40个“国家”的特点,同时概略地叙述了通往“西洋”的主要贸易路线。《图记》附有详图。在对待西域问题上,他的政策性建议是使用和平方式——主要是中国的财富和威望——以尽量争取这些民族或尽量影响它们的代表人物。裴矩的一大失误在于他推动了炀帝对高丽进行军事冒险的野心,这之所以说是失误,是因为它的结果是灾难性的,被认为是造成隋帝国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宋朝历史学家司马光等遍著的《资治通鉴》对裴矩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矩之唱导也。”。然而把责任都推到裴矩头上是有失公正的,作为一个对外战略制定者,裴矩的理论是合理的,高丽地区是农耕地区,其国民是“开化”的,是容易并入帝国的。但军事上的低能,组织上的混乱,让远征高丽变成一场灾难;另一方面,炀帝杀掉了被证明是隋朝最能干的大臣高颖(高颖是个天才型的人物,他的才能丝毫不逊色于管仲和商鞅,是隋文帝开皇之治的实际执行者,初唐的官员对高颖推崇备至,唐太宗也称赞他“公平正直,尤识政体”)帝国已经没有坚强实干的行政工作负责人,国家行政已经失控,国家的资源被浪费和滥用以致过度消耗,对外实行积极干预扩张政策的基础已经失去。裴矩只是对外战略的制订者,他专长是外交,他把时间都花在帝国西,北部的地理、民族问题的研究上,而的对帝国内部状况的急转直下是不甚了了的,因此裴矩的失误仅在于他低估了高丽的反抗力量。而高丽的抵抗力量之强是值得钦佩的,伟大的太宗皇帝在位时期发动的意在征服她的战争也未尽全功。对于裴矩的人品,透过模糊的史料我们可以说,他似乎是一个比较正直的官员。隋书评价他“学涉经史,颇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诸古人,殆未之有。与闻政事,多历岁年,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美矣。”因为裴矩才能卓越,成绩斐然,他所制定实施的外交政策影响深远,竟也引起外国学者的关注,甚至出现了一些介绍他生平的外文专著。反倒是国人对他知之甚少。
☆☆☆☆☆伊尹☆☆☆☆☆
伊尹,商朝大臣,名阿衡,尹为官名。一说名挚,阿衡为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是有莘氏在一个叫空桑的地方拾到的弃儿,因在伊水边上,遂以伊为氏。商汤娶有莘氏女,为陪嫁媵臣。当时夏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弄得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并以“调味”比喻治国安邦的道理,很受商汤赏识,擢为宰相,综理国政。《史记》中说“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力量开始壮大。不久,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讨伐夏桀,汤联合诸侯之师在有戎之虚打败夏桀的军队,在鸣条活捉夏桀,并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建立商朝。商汤听取伊尹的建议,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受到百姓的爱戴。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中任治理国家。中任死,商汤的嫡孙太甲继位,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以朝诸侯。帝太甲在桐工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把太甲迎接回来,还政于他,自己告老还乡。太甲返位之后,修德爱民,诸侯归附,社会安宁。史称“太宗”。伊尹逝世后,帝沃丁(太甲的儿子)以天子之礼葬于亳。孟子称他为“圣之任者”。
☆☆☆☆☆姜太公☆☆☆☆☆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系东海人,炎帝的后裔。因其先人曾封于吕,因此以吕为氏,所以历史上也称为“吕尚”。殷朝末年,隐于渭水之滨,遇周文王,载与具归,任为太师。之后他与周文王姬昌结为儿女亲家(即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祖父),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助文王“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史记.齐太公世家》)。文王崩,太公辅佐武王完成翦商大业,建立周朝。姜尚是建立西周王朝第一位功臣,周王朝在分封宗室贵族和异姓功臣时,以功封于齐国,因此也称他为“齐太公”。太公至齐,“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管蔡作乱后周王室还给齐国专征伐的特权。姜太公的谋略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太公钓鱼”、“文王拉辇”、“斩将封神”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管仲☆☆☆☆☆
管仲,春秋时齐国的大臣,政治思想家。名夷吾,字仲,一字敬仲,上颖人。与鲍叔牙为友。为齐公子纠太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争位,曾箭射小白,中带钩而幸免于难。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推荐,齐桓公捐弃前嫌,任为上卿,相桓公,称“仲父”。他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改进宗周制度,把齐国置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都鄙五,分设官吏管理,改革赋税,发展农业,控制山海之利,从庶民中选拔贤能,使齐国民富兵强。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主。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著有《管子》八十六篇。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大臣。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有谋略,具胆识。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建的太傅。楚平王七年(前522),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乃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荐著名兵家孙武于吴王阖闾,并助吴王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自吴王阖闾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内)击败楚军,攻占居巢。九年(前506),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霸,成为一方霸主。伍子胥以功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伍子胥谏诤,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后因伯?进谗陷害,吴王夫差赐他属镂剑自刭。他临死前叮告舍人,死后抉其眼悬于姑苏城东门,以观越国灭吴。后来,越王勾践果然灭掉吴国。吴国人怜他之死特立祠于江上,命名为胥山,以示怀念。
☆☆☆☆☆李斯☆☆☆☆☆
李斯,秦朝的大臣。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从学于荀子,后西仕于秦,向秦王嬴政献《论统一书》,秦王接受其建议,先任命其为长史,后拜为客卿,命其制定并吞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秦宗室提出逐客主张,他上《谏逐客书》书劝阻,秦王深受感动,立即取消逐客令,并升任廷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任宰相。他主张废除封建设立郡县,并提议焚诗书,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均得到始皇的采纳实行。又变仓颉籀文为小篆。多次陪同始皇巡游郡县,著文刻石。始皇死,听赵高计矫诏废太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赵高居中专权,遭忌被诬陷谋反,腰斩于咸阳。但他所主张的废封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等国家机制一直被后世所沿用
☆☆☆☆☆张良☆☆☆☆☆
张良,西汉初大臣,高祖谋士、功臣。字子房。其先为韩人,祖与父相继为韩国五个世代之相。秦灭韩后,他挟仇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以铁椎刺秦始皇,惜误中副车未遂。为避祸,更姓改名逃亡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陈涉起义,他聚众归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入咸阳,还军霸上,在“鸿门宴”上,使刘邦逃过一劫。楚汉之争时,刘邦采用张良的计谋,联合英布、彭越,笼络韩信,最后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张良深受刘邦器重和赞赏,被刘邦赞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家。曾与韩信一起整理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初封成信侯,高祖六年,高祖请他选择齐国境内三万户为封邑,它不接受,自请封于留,因称留侯。晚年好黄老之术,习神仙辟谷之事。死后又追称文成侯。
☆☆☆☆☆徐茂功☆☆☆☆☆
徐茂功(594~669):名世绩,字懋功,后赐李姓,又避李世民讳,改单名李绩,离狐人(今山东东明东北)。17岁随翟让在瓦岗起义。瓦岗军采用他的计谋,击斩张须陀,屡败宇文化及,声威大振。瓦岗军失败后归唐,深受李渊赞赏。随李世民迫降王世充,击灭窦建德、刘黑闼等,累迁左监门大将军。又从李孝恭攻灭反唐的辅公?。李世民即位后,任并州都督。后任通汉道行军总管,率军大败东突厥军于白道。后与李靖合谋,趁东突厥颉利可汗懈而不备,以精骑奔袭并从背后堵截,歼其部众于阴山。后又击败薛延陀,其余众逃至漠北,薛延陀屡被唐军所败后请降,徐世绩受命招降薛延陀军。消除了东突厥、薛延陀对唐的威胁。累功晋封英国公。他驻守并州16年,令行禁止,李世民誉其胜于长城。从李世民征高丽,用其计巧渡辽水,攻克玄菟、盖牟城和重镇辽东,又随李世民攻取白岩、安市等诸城。因天寒粮将尽,李世民决定退兵,他又和李道宗共同顺利完成了殿军的任务。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师。666年作为主帅再征高丽,唐军大胜,高丽全部平定。669年十二月病卒。《新唐书》说他“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善,抵掌嗟叹。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既没,士皆为流涕。”徐世绩从不讳言自己的过去,他常说:“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刘伯温☆☆☆☆☆
刘基刘伯温(年)明朝的谋臣,开国元勋。名基,字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元统元年(1339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因其建议不被朝廷的采纳,才能受到朝廷的压制,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潜心著述。著有《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请他出山,经过深思,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向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从此视其为的心腹和军师。出山之后,首先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朱元璋依计而行,不久削平江南群雄,而后挥师北上,攻入大都,消灭了元朝政权,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刘基作为开国元勋,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中国古代影响和改变国运的十大谋士
☆☆☆☆☆贾诩☆☆☆☆☆
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贾诩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注:《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裴矩☆☆☆☆
裴矩,是个贾诩似的人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西域图记》3卷。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裴矩是今之山西省人,起初他担任了一些次要职务,之后他被派往广州地区平定叛乱,他远征告捷,并在战后的安抚工作中表现突出,因而得到赏赐和擢升。从此他开始负责隋帝国北部和西部边境事务,在这里他面对帝国的最大外部威胁——极盛时期的突厥帝国,他奉命计划和执行遏制突厥人的军事和外交活动。裴矩不愧是出类拔萃的外交家和战略家,他仅仅运用传统的计谋,而不是庞大的军事行动,就让突厥实质上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这个盛极一时的草原帝国在内耗中被严重削弱了。这一成就被证明是扎实和持久的,东西突厥之后再没有统一,并在大部分时间确实处于敌对状态,很多年之后唐朝的辉煌胜利便直接得益于裴矩的成就。裴矩还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地理学家和人种学家,炀帝即位后,裴矩成了他在边境问题和国外民族方面的主要顾问,在履行职责时,裴矩前往今甘肃省的边境贸易站,在那里收集关于亚洲腹地的情报;经过认真研究,他向主公呈献《西域图记》,书中描述了中国西面约40个“国家”的特点,同时概略地叙述了通往“西洋”的主要贸易路线。《图记》附有详图。在对待西域问题上,他的政策性建议是使用和平方式——主要是中国的财富和威望——以尽量争取这些民族或尽量影响它们的代表人物。裴矩的一大失误在于他推动了炀帝对高丽进行军事冒险的野心,这之所以说是失误,是因为它的结果是灾难性的,被认为是造成隋帝国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宋朝历史学家司马光等遍著的《资治通鉴》对裴矩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矩之唱导也。”。然而把责任都推到裴矩头上是有失公正的,作为一个对外战略制定者,裴矩的理论是合理的,高丽地区是农耕地区,其国民是“开化”的,是容易并入帝国的。但军事上的低能,组织上的混乱,让远征高丽变成一场灾难;另一方面,炀帝杀掉了被证明是隋朝最能干的大臣高颖(高颖是个天才型的人物,他的才能丝毫不逊色于管仲和商鞅,是隋文帝开皇之治的实际执行者,初唐的官员对高颖推崇备至,唐太宗也称赞他“公平正直,尤识政体”)帝国已经没有坚强实干的行政工作负责人,国家行政已经失控,国家的资源被浪费和滥用以致过度消耗,对外实行积极干预扩张政策的基础已经失去。裴矩只是对外战略的制订者,他专长是外交,他把时间都花在帝国西,北部的地理、民族问题的研究上,而的对帝国内部状况的急转直下是不甚了了的,因此裴矩的失误仅在于他低估了高丽的反抗力量。而高丽的抵抗力量之强是值得钦佩的,伟大的太宗皇帝在位时期发动的意在征服她的战争也未尽全功。对于裴矩的人品,透过模糊的史料我们可以说,他似乎是一个比较正直的官员。隋书评价他“学涉经史,颇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诸古人,殆未之有。与闻政事,多历岁年,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美矣。”因为裴矩才能卓越,成绩斐然,他所制定实施的外交政策影响深远,竟也引起外国学者的关注,甚至出现了一些介绍他生平的外文专著。反倒是国人对他知之甚少。
☆☆☆☆☆伊尹☆☆☆☆☆
伊尹,商朝大臣,名阿衡,尹为官名。一说名挚,阿衡为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是有莘氏在一个叫空桑的地方拾到的弃儿,因在伊水边上,遂以伊为氏。商汤娶有莘氏女,为陪嫁媵臣。当时夏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弄得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并以“调味”比喻治国安邦的道理,很受商汤赏识,擢为宰相,综理国政。《史记》中说“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力量开始壮大。不久,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讨伐夏桀,汤联合诸侯之师在有戎之虚打败夏桀的军队,在鸣条活捉夏桀,并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建立商朝。商汤听取伊尹的建议,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受到百姓的爱戴。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中任治理国家。中任死,商汤的嫡孙太甲继位,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以朝诸侯。帝太甲在桐工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把太甲迎接回来,还政于他,自己告老还乡。太甲返位之后,修德爱民,诸侯归附,社会安宁。史称“太宗”。伊尹逝世后,帝沃丁(太甲的儿子)以天子之礼葬于亳。孟子称他为“圣之任者”。
☆☆☆☆☆姜太公☆☆☆☆☆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系东海人,炎帝的后裔。因其先人曾封于吕,因此以吕为氏,所以历史上也称为“吕尚”。殷朝末年,隐于渭水之滨,遇周文王,载与具归,任为太师。之后他与周文王姬昌结为儿女亲家(即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祖父),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助文王“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史记.齐太公世家》)。文王崩,太公辅佐武王完成翦商大业,建立周朝。姜尚是建立西周王朝第一位功臣,周王朝在分封宗室贵族和异姓功臣时,以功封于齐国,因此也称他为“齐太公”。太公至齐,“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管蔡作乱后周王室还给齐国专征伐的特权。姜太公的谋略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太公钓鱼”、“文王拉辇”、“斩将封神”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管仲☆☆☆☆☆
管仲,春秋时齐国的大臣,政治思想家。名夷吾,字仲,一字敬仲,上颖人。与鲍叔牙为友。为齐公子纠太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争位,曾箭射小白,中带钩而幸免于难。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推荐,齐桓公捐弃前嫌,任为上卿,相桓公,称“仲父”。他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改进宗周制度,把齐国置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都鄙五,分设官吏管理,改革赋税,发展农业,控制山海之利,从庶民中选拔贤能,使齐国民富兵强。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主。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著有《管子》八十六篇。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大臣。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有谋略,具胆识。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建的太傅。楚平王七年(前522),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乃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荐著名兵家孙武于吴王阖闾,并助吴王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自吴王阖闾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内)击败楚军,攻占居巢。九年(前506),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霸,成为一方霸主。伍子胥以功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伍子胥谏诤,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后因伯?进谗陷害,吴王夫差赐他属镂剑自刭。他临死前叮告舍人,死后抉其眼悬于姑苏城东门,以观越国灭吴。后来,越王勾践果然灭掉吴国。吴国人怜他之死特立祠于江上,命名为胥山,以示怀念。
☆☆☆☆☆李斯☆☆☆☆☆
李斯,秦朝的大臣。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从学于荀子,后西仕于秦,向秦王嬴政献《论统一书》,秦王接受其建议,先任命其为长史,后拜为客卿,命其制定并吞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秦宗室提出逐客主张,他上《谏逐客书》书劝阻,秦王深受感动,立即取消逐客令,并升任廷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任宰相。他主张废除封建设立郡县,并提议焚诗书,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均得到始皇的采纳实行。又变仓颉籀文为小篆。多次陪同始皇巡游郡县,著文刻石。始皇死,听赵高计矫诏废太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赵高居中专权,遭忌被诬陷谋反,腰斩于咸阳。但他所主张的废封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等国家机制一直被后世所沿用
☆☆☆☆☆张良☆☆☆☆☆
张良,西汉初大臣,高祖谋士、功臣。字子房。其先为韩人,祖与父相继为韩国五个世代之相。秦灭韩后,他挟仇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以铁椎刺秦始皇,惜误中副车未遂。为避祸,更姓改名逃亡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陈涉起义,他聚众归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入咸阳,还军霸上,在“鸿门宴”上,使刘邦逃过一劫。楚汉之争时,刘邦采用张良的计谋,联合英布、彭越,笼络韩信,最后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张良深受刘邦器重和赞赏,被刘邦赞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家。曾与韩信一起整理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初封成信侯,高祖六年,高祖请他选择齐国境内三万户为封邑,它不接受,自请封于留,因称留侯。晚年好黄老之术,习神仙辟谷之事。死后又追称文成侯。
☆☆☆☆☆徐茂功☆☆☆☆☆
徐茂功(594~669):名世绩,字懋功,后赐李姓,又避李世民讳,改单名李绩,离狐人(今山东东明东北)。17岁随翟让在瓦岗起义。瓦岗军采用他的计谋,击斩张须陀,屡败宇文化及,声威大振。瓦岗军失败后归唐,深受李渊赞赏。随李世民迫降王世充,击灭窦建德、刘黑闼等,累迁左监门大将军。又从李孝恭攻灭反唐的辅公?。李世民即位后,任并州都督。后任通汉道行军总管,率军大败东突厥军于白道。后与李靖合谋,趁东突厥颉利可汗懈而不备,以精骑奔袭并从背后堵截,歼其部众于阴山。后又击败薛延陀,其余众逃至漠北,薛延陀屡被唐军所败后请降,徐世绩受命招降薛延陀军。消除了东突厥、薛延陀对唐的威胁。累功晋封英国公。他驻守并州16年,令行禁止,李世民誉其胜于长城。从李世民征高丽,用其计巧渡辽水,攻克玄菟、盖牟城和重镇辽东,又随李世民攻取白岩、安市等诸城。因天寒粮将尽,李世民决定退兵,他又和李道宗共同顺利完成了殿军的任务。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师。666年作为主帅再征高丽,唐军大胜,高丽全部平定。669年十二月病卒。《新唐书》说他“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善,抵掌嗟叹。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既没,士皆为流涕。”徐世绩从不讳言自己的过去,他常说:“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刘伯温☆☆☆☆☆
刘基刘伯温(年)明朝的谋臣,开国元勋。名基,字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元统元年(1339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因其建议不被朝廷的采纳,才能受到朝廷的压制,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潜心著述。著有《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请他出山,经过深思,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向朱元璋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从此视其为的心腹和军师。出山之后,首先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朱元璋依计而行,不久削平江南群雄,而后挥师北上,攻入大都,消灭了元朝政权,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刘基作为开国元勋,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我的更多文章:
( 17:09:59)( 15:01:51)( 11:00:32)( 21:49:26)( 20:34:37)( 12:03:02)( 08:44:25)( 08:44:16)( 20:35:39)( 13:50:4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未年国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