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墙涂鸦竖起的五大伟人像

2012 德国行知之旅(七座城,一双人,乘着火车游德国)
本帖最后由 攻城略地 于
09:43 编辑 我们的下一站是会议的旧址——萨西林霍夫宫。从无忧宫花园出发,我们穿过波茨坦的街巷,骑行至新花园(Neuer Garten),从花园的西面入口进入,折向北。沿路大树参天,绿荫成阵,空气里有一种森林和湖水交织在一起的清新气味。向北骑行5分钟,就看到了标牌,我们已经到了萨西林霍夫宫(Schloss Cecilienhof)。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74/QkhRRR4Ca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74/QkhRRR4BY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74/QkhRRR4Ca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74/QkhRRR4B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座宫殿,看上去实在是有点莎士比亚故乡的味道,是一座极具英式田园风格的建筑,建成于1917年,是皇储威廉和他的妻子Cecilie建造的,并且以Cecilie的名字命名。这座房子的一部分现在仍然是一座酒店,对外营业。让这里世界闻名的历史,就是1945年7月至8月,由美、苏、英首脑与会的波茨坦会议。会议继会议之后,讨论了战后分区管制以及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问题,并且讨论了西太平洋战场战势以及的投降条件。会后发布了《波茨坦公告》,该公告则是由美、英、中三国政府联合发布的,因为当时苏联尚未对日宣战。
我们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日本游客会不会前往波茨坦会议举办地萨西林霍夫宫参观。事实上我们也确实见过来到这里参观的日本人,扛着相机呼啦一下就冲进去,喀嚓一番,没几分钟就又从门口冲出来了。LG还模拟了一下导游,对假想的日本游客说:嗯,这里就是签署了敦促你们国家无条件投降的宣言的地方。也对,不会有这样的导游。我也无法猜测日本国民会如何看待这一历史。只不过我还是认为,只要是能够诚实地对待历史的人,一定能够带着一颗敬畏的心来到这里。日本所遭受到的战败是日本对他国的侵略造成的。同样,德国遭受长达四十年的分裂,始作俑者也根本就是德国人自己。如果他们没有发动世界大战,也就不会有战后国际体系的重组。
萨西林霍夫宫很小,即使是仔细参观于波茨坦会议相关的介绍和馆藏也不用太久。我们在这里歇了歇脚,喝了一杯茶。在英式花园里喝茶确实是一个好选择。
萨西林霍夫宫的参观导览图。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74/QkhRRR4CZ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本帖最后由 攻城略地 于
12:03 编辑 接下来我们继续在新花园里骑行,沿着Jungfernsee湖的南岸向东,享受无人的自行车小径和风从耳畔呼啸而过的感觉。这里已经是新花园最北面了,左手边是湖水,右手边是大片大片的绿地。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78/QkhRRRIAZ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沿着小径继续往前,远远地看见一座钢结构的大桥,从一片狭窄的水域上空横架而过。这是著名的Glienicker Bridge。它桥下的这条狭窄的水道,是连接Jungfernsee和Glienicker Lake的通道。而这座桥,则是鼎鼎大名的“间谍之桥”,是冷战时期极少的两个超级大国在德国的领土上直接对峙的地方。
这块位于西境内的信息牌很清晰地划出了一道线,这是不仅在德国,而且是在整个欧洲的“铁幕”。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78/QkhRRRIAY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座桥之所以被称为“间谍之桥”,是因为这里曾是美苏交换间谍的地方。在历史上,两个超级大国曾经在这里举行过四次俘获的间谍交换仪式。并且这里也曾多次出现在传奇式的文学作品里,进而被搬上银幕。在这里,在下午的艳阳的斜照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媚。然而,我们闭上眼,就能想象当时对峙的情景,苏联么,总是要出动坦克的,桥上还堆放着路障和铁丝网;对岸则是荷枪实弹的大兵。需要交换的俘虏在同一时间分别向己方阵营走去。只是不知道他们这么走着心情如何,是重获自由的喜悦大过接受己方质询甚至清洗的恐惧,还是反之。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这些人的间谍生涯算是完结了,或许这也不失为一种解脱。
从波茨坦一侧看西柏林。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81/QkhRShsGZ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也是波茨坦侧,这里有一个码头,可以停靠游船巴士。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81/QkhRShsF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波茨坦侧的桥廊。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81/QkhRShsGZ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西柏林侧的桥头则是疾驰着的马人雕塑。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4/81/QkhRShsGZ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1/QkhQQhsCZ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1/QkhQQhsCY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过了Glienicker 桥,我们就进入了以前西柏林的领土。在这里,我们的路线是沿着Tiefer See的岸边,在巴贝尔斯堡公园骑车。这时候,时针已经悄悄接近了五点,然而光线还是那么的好,在公园里的人们都在进行各种运动,免得辜负如此难得的阳光。我们骑着车,追逐着落日,偶尔会见到一群孩子在放风筝,或者是一只小狗汪汪叫着上前凑个趣。公园里的气氛极好,对面来的每一个人都和我们大声的说Hello,我们也是这样,情绪越来越高,当我们把车推上最后一个斜坡的时候,LG对我说,真是舍不得走。我在那一刻的心情也是一样,所谓依依不舍,便是如此吧。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1/QkhQQhsC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说来那天我正巧还穿着一条很大裙摆的长裙子,按照LG的话,穿这么长的裙子还可以骑车真是厉害的不得了。而我,我的感觉是,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那个可以让大裙摆在脚踏车两侧飞扬的年代,那个每天把作业一推就溜出去打球的年代。波茨坦对我来说绝对不仅仅是无忧宫的美景,它或许真的在试图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我所领会的并不多,但是我在这里领会到的是,一份诚心烹饪的美食,一份亲近自然的心情,一片自由呼吸的蓝天,还有一起牵手旅行的那个人。
下面贴一张LZ自己远远骑车而来的图片,并且隆重感谢这幅图片的作者,LZ的LG。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1/QkhQQhsCY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在归还自行车的时候,那位爽利的车行大哥爽利的把押金还给我们,然后问我们:Did you enjoy?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临去之前,大哥又开口说,See you next year,我们看看他,他特别认真的重复,说:Hey, come here next year!Sure,爽利大哥。
买city card还是可以节省不少门票的,两天的city card 才25欧。除了历史绿穹门票不包外,其他的基本都可以的,当然Tram更加不用说。
关于波茨坦的其他
我们在波茨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上午11点左右抵达并且,然后再去吃饭并且游览,大约在下午五点半左右完成了波茨坦的绕城骑行,估计骑行的距离在12公里左右。被我们略去的几个我认为还比较有价值的景点是:
新宫殿 Neues Palais:在无忧宫花园的最西端,是腓特烈大帝在世的时候修建的最后一座宫殿。但是这位老国王从未认真地在这里居住过,他的挚爱一只是无忧宫。倒是德国的末代皇帝威廉二世一直把这里当作住所。
桔园宫 Orangerieschloss:典雅而幽静的文艺复兴式宫殿,同样坐落在无忧宫花园之中。另外还真的得吐槽一下,这座公园太大了,当年普鲁士的国王们是真的把这里当作太阳王的来修建的吧。
楼 Chinesisches Haus:和这座亭子相比,的那座中国亭子简直什么都不算。这里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反映了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东方,而且十分精美。据说那里还有一尊猴子的雕塑非常像伏尔泰。这座亭子也在无忧宫花园里,我们当时只是远观,没有上前细细观赏,憾甚,所以等来年罢。
巴贝尔斯堡 Babelsberg:在我们尽兴游玩的巴贝尔斯堡公园南侧,是著名的巴贝尔斯堡电影制片厂的所在地。为这里在电影史上打下不朽烙印的是——20世纪20年代出品的《大都市》。现在还是可以去参观那里的巴贝尔斯堡电影公园,不过貌似门票很贵的样子。
另外,今天为了去波茨坦,我们特地买了柏林ABC区的当天通票,其他两天我们都只买了AB区的票哦。
& & 哇,要是早点知道这个就好了,我俩门票一共花了60欧,再加上Tram ticket……
如果我俩用City Card,就会花70欧(我仔细看了眼brochure,貌似历史绿穹是真的没有折扣的哎),但是包含了Tram ticket,而且还可以再多看几个博物馆,而且可以游船打折……看来真的有必要广而告之啊!
顺手查了一下德累斯顿City Card的网站,果断马克之,以备下次再用。
本帖最后由 攻城略地 于
08:36 编辑 关于回到柏林后的大快朵颐
我们乘坐S7从波茨坦回到了动物园,下车后在附近就地觅食,最终去了LP上推荐的一家餐厅,叫做Moon Tai的。这家小餐馆是LP编辑在柏林西部的最爱(泰餐中的最爱)。在寻找这家小餐馆的路上,我们途经一家据说很红火的中餐馆,叫做老友记。这家餐馆看起来也确实非常红火,不少人在门口排队,餐厅里看起来也还真是高朋满座。各桌坐得满满的,德国人居多。我俩不免有点小动心,但是看到菜单上15欧一份的宫爆鸡丁以后就毅然决然地掉头走了。以前在偶尔打个牙祭下个馆子的时候,宫爆鸡丁都是7-8镑左右的水平,而且不好吃。不过这家店门口的玻璃柜台挂着许多烧腊,看上去很不错。
在我们执着的寻找下,终于找到了这家叫做Moon Tai的小店。店面很小很小,只放了七八张桌子。我们坐下来,点了招牌菜——一份烧鸭肉和一份炸鱿鱼。这里鸭肉的做法有点像伦敦馆子里的香酥鸭,但是略炸过之后加上酱汁,放在铁板上盖上盖烧,连铁板一道端上桌来,再掀开盖,刺啦啦一声,满桌香气四溢。鸭肉很软嫩,没有伦敦做法那么柴。我点的鱿鱼也很好吃,鱿鱼圈当中夹了很多肉,也是略炸后在铁板上烧。
我们在德国这么些天,总体感觉上是德国人的口味与中国人比较接近(我是指菜肴的咸度、鲜度和辣度等等),纯粹的炸(deep fry)比较少见,炖、烤、烧这些做法都很常见。在南部的时候德国人对香肠的热情令人印象深刻,而在柏林,不愧为一个首都,各式各样的餐饮集体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来了福音。
不过,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我从起就信誓旦旦地要带LG去吃烤肉,结果一直都没有兑现。我们在柏林的时候,在动物园附近有好多卖土耳其烤肉的快餐店,还有人站在大街上发传单,都因为我觉得店面看上去不够干净而放弃了,所以我说到底还是个以貌取店的吃货啊。
Moon Thai的点评和信息链接:
本帖最后由 攻城略地 于
09:54 编辑 10月10日,天公不作美,一早就开始下小雨,空气中漂浮着水汽。我们看到这种天气都非常庆幸昨天在东边画廊和波茨坦的户外游览赶上了好天气,尤其是我,还为昨天那个聪明的临时变阵得意了好半天。我们在博物馆岛附近下车,在这里,S-bahn在高高架起的铁轨上行进,高架桥下的涵洞又是可以走Tram的。这样的天气里,柏林浓重的秋意下,颇添几分诗情。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28/QkhQQBIDY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柏林博物馆岛(Museumsinsel)
博物馆岛是Spree河上一个小岛,这里是13世纪柏林最早的居民点。这座小岛的北端,坐落着五座博物馆,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宝库。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博物馆岛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让我们先来看看博物馆岛的地图(红色部分)。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28/QkhQQBIDY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座岛上一共有五座博物馆,分别是:
老博物馆 Altes Museum:申克尔的建筑杰作,以展出“古典”艺术,即古古艺术珍品为主
新博物馆 Neues Museum:拥有博物馆并展出一些史前及早期艺术藏品
老国家画廊 Alte Nationalgalerie:展出19世纪欧洲的画作和艺术品
伯德博物馆 Bode Museum:展出从拜占庭时期到1800年前后欧洲的画作和艺术品
佩加蒙博物馆 Pergamon Museum:拥有以之为名的佩加蒙神坛,主要展出古代建筑和伊斯兰艺术
我们在柏林锦囊上读到说:如果你时间有限,只能游览一个博物馆,那无疑就应该是佩加蒙博物馆。所以,佩加蒙博物馆是我们当日参观的首选,其次是新博物馆,对Nefertiti的半身像我们也非常感兴趣。
本帖最后由 攻城略地 于
15:29 编辑 靠近博物馆岛,我们看到了长长的排队的人群,这毫无疑问,肯定是佩加蒙博物馆了。我们急忙赶过去,加入他们。博物馆门口树立着一个大油桶一样的建筑,上面是环幕电影的广告。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31/QkhQQRsOZ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31/QkhQQRsOZ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环幕电影的赞助商名单里面找到了老东家的名字,立马决定怎么也得支持一下。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31/QkhQQRsOZ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排队排了15分钟,终于排到了,回首望去,队伍更长了。
在怎么买票这个问题上,我把困难一股脑儿扔给了卖票的阿姨,我告诉她:我想参观佩加蒙博物馆、新博物馆以及任何一座其他三座博物馆之一,并且十分想看佩加蒙博物馆的环幕电影。卖票阿姨反应神速,立刻告诉我,我应该买一张博物馆岛的四馆通票(新博物馆除外),并且再加4欧买一张新博物馆票,最后再加5.5欧买一张佩加蒙环幕电影票就可以了。我当即拍板,揍这么办,于是我俩以每人二十欧出头的价格搞定了当天所有的参观,之后再没有为买票而烦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博物馆的门票是限时入场的,我俩安排了下午3点入场。
把一大堆票踹在兜里,我俩开始了今天的参观。第一个去的就是佩加蒙的环幕电影。
佩加蒙的环幕电影是一位名叫Yadegar Asisi的艺术家,与柏林的艺术家一起合作,再现一座希腊古城的全景的视觉艺术。这座环幕高达25米,长103米,建筑在佩加蒙博物馆的中庭。环幕电影也是限时入场的。
我们一进入环幕电影厅,就在标志牌的指引下,一直往上往上攀登,感觉上爬了很多级台阶,登上了环幕电影的观影平台。在这里,我们得以从高处欣赏整个环幕电影所再现的历史画面。伴随着耳畔精心谱就的音乐,我们仿佛穿越历史时空,回到了公元129年,来到那个地中海边叫做佩加蒙的城市。
环幕电影所描绘的,是古城的一天,从寂寂深夜开始,逐渐天色开始泛白、透亮,天空里的星星消失。渐渐地,人声和喧嚣代替了鸟鸣,古城苏醒了。我们环视这座城市,见到的是城市中的剧院、酒神的神庙、娜的神庙、向罗马皇帝真的献祭、国王的宫殿。在这些宏大的建筑之后,是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的区域,有采石匠在敲打着石块、有小商小贩在贩卖瓜果蔬菜。人民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逐渐西斜,娱乐场所——也就是剧院和角斗场开始灯火通明。剧院外的侧廊上挤满了人,他们大声说笑着,不时举杯。夜色深沉下来,这种欢笑声逐渐散去,满城的灯火逐渐黯淡,渐渐地,不闻人声,星空笼罩四野,城市沉沉地睡去。
我们在高处看了一圈并且经历了两个白天黑夜之后,就随着人群慢慢下楼,回到地面上。站在地面上看这座环幕电影,视角和刚才大不相同,仿佛从一只飞翔在天空中的鸟儿,降落到了城市的一个谷地里,但是在这里,看到的建筑和人物细节更多,也十分有趣。
看完环幕电影,我俩都觉得不错。只要在电影的基础上,再加一点想象,就可以见到一个几乎真实的,或者说,完全逼真的古老城市,体验一把穿越。
这是在我家书架上搁着的环幕电影小册子,小册子上的图示和真实看到的绝对不能同日而语哦。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31/QkhQQRsOY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看完环幕电影,时针指向10点。我们开始了对佩加蒙博物馆日常馆藏的参观。
佩加蒙博物馆是博物馆岛上五大建筑中最为年轻的一座,它在设计和修建的时候就已经被赋予了承载佩加蒙神坛的使命,因此可以说,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因佩加蒙得名,而且就是为佩加蒙神坛而生的。
我们大约用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参观了这座博物馆(由于博物馆的右边一翼正在修缮,我们看到的内容大约是整个馆藏的三分之二),博物馆中最具看点的藏品包括:
佩加蒙神坛:
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占据了佩加蒙博物馆正中整个宏大的展室。佩加蒙神坛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是小亚细亚王国佩加蒙的国王Eumenes二世下令修建的。这座神坛在公元7世纪基督教开始盛行的时候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1878年,德国工程师Carl Humann开始了对佩加蒙神坛遗迹的发掘,这项发掘工作一直持续了8年,到1886年才完成。遗迹的碎石在被运到柏林之后,落户到新建的佩加蒙博物馆中,由请来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协助重新组装。
以上寥寥数言,就概括了1878年至1930年间,几乎是一代人、一辈子所完成的事业。在此其间,德国还发生了1918年至1919年的革命,和s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崩溃,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佩加蒙博物馆于1930年开幕。
1930年博物馆开幕的时候,佩加蒙神坛就几乎安置在和现在一样的位置上。佩加蒙大厅中,神坛的大殿和廊柱在大厅的东侧,一排长长的台阶逐级而上,通向放置在高层的祭坛的位置。许多游客都坐在台阶上,一边听着语音导览,一边欣赏着整座大厅。大厅的西、北和南面墙壁上,陈列着神坛四周雕饰的浮雕。以其中一幅描绘着宙斯率领的众神与盖亚率领的巨人作战的浮雕最为传神——战神雅典娜,正在把一个巨人提起来,免得他从大地母亲盖亚那里获得力量。难以想象,这些浮雕在19世纪都仅剩碎片,后来的考古学家像解谜和拼图一般将这些浮雕再现,成为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沿阶而上,大厅东侧的上层,陈列的是祭坛核心部分关于Telephus的生平的浮雕。Telephus据说是佩加蒙王国的建立者,是大英雄赫拉克里斯的儿子。浮雕中间,围绕着铺设精美克图样的祭坛。
除了佩加蒙神坛以外,博物馆南面大厅里还藏有在当时同样建筑在佩加蒙城里的雅典娜神庙的大门。
佩加蒙神坛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84/QkhQSh4DZ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佩加蒙神坛浮雕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5/84/QkhQSh4Da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本帖最后由 攻城略地 于
10:09 编辑 比伦的伊什塔尔城门:
伊什塔尔城门是巴比伦城内城的第八座城门,建于公元575年前后,是敬献给伊什塔尔女神的城门。与佩加蒙神坛一样,这座城门也是从原有遗址上发掘后在佩加蒙博物馆重新组装的。伊什塔尔城门分为外城门和内城门,两座城门之间是一条长长的甬道。不过,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城门只是规模较小的外城门和行进甬道,内城门由于过于宏大,被保存在博物馆的库存中,没有能够展出。
城门使用烧制的宝蓝色彩砖筑成,砖墙上装饰着金黄色的纹样和金色的雄狮,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肃穆同时又兴奋的气氛。据考证在古巴比伦时期,每年元旦来临之时,众神的雕像会被抬着通过城门和甬道。整个城门气势恢宏,人行进在其中,仿佛也能体会巴比伦古城新年行进的时候的那种欢乐雀跃的气氛。
这座城门,也与当时的巴比伦城一起,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39/QkhTQRMCZ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39/QkhTQRMCZ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39/QkhTQRMCY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39/QkhTQRMCZ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Mshatta Facade: 穆沙塔立面:
这是佩加蒙博物馆中的伊斯兰艺术馆中所藏的早期伊斯兰教艺术珍品,是从沙漠中挖掘出的穆沙塔宫殿的外墙。穆沙塔宫殿位于现在的首都以南30公里的地方,大约建于公元744年前后,是哈里发的冬宫,但在那位倒霉的哈里发遇刺之后,宫殿就被荒废了,并毁于地震之中。现在在佩加蒙博物馆中被重建的宫殿外墙,只有地面以上大约一半的高度,被围成了两个塔的形状,长约30米,高5米。
从宫殿外墙繁复的雕饰中,是不是看出了一点后世阿尔罕布拉宫那些雕饰纹样的影子了呢?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39/QkhTQRMCY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39/QkhTQRMCY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Aleppo的房间:
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藏品。这是叙利亚城市Aleppo的一个商人的会客室——的壁板。是的,所有的看点都汇聚在木制彩绘的壁板上。为此,博物馆准备了一个保持恒温恒湿的玻璃大罩子,将整个会客室罩在其中。不多说了,大家看图。
另外,这件伊斯兰商人定制的会客室壁板上,也能够看到很多基督教故事的遗迹。最近看到的一本书上曾经说过阿拉伯人、基督教、犹太教的宗教传承,其实是一个祖宗。这种说法可能也有些道理吧。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39/QkhTQRMC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39/QkhTQRMDa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本帖最后由 攻城略地 于
11:51 编辑 看完了佩加蒙博物馆之后,看看离下午参观新博物馆的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在老博物馆先转转,顺便在博物馆餐厅吃点东西。
老博物馆是柏林博物馆岛五大建筑中最先修建的一座,是由普鲁士伟大的建筑设计师申克尔设计建筑的新古典主义杰作。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45/QkhTRh8OY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45/QkhTRh8OY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位于老博物馆中心的,是一个罗马万神殿式的圆殿,由20根立柱支持,天光从圆顶顶部的圆洞中落下来。圆殿中央,被众雕像所环绕的,是设计师申克尔的雕像。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46/QkhTRhwH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46/QkhTRhwHY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可以这么说,参观了老博物馆,可以对欧洲人所说的“古典”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与启蒙主义几乎在同一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试图拨开宗教所赋予的重重遮挡,重新辨识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所推崇的力与美。我们在馆中见到藏品,古罗马时期的为多,有一些甚至是古罗马时期对更为古老的希腊艺术的翻版。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45/QkhTRh8Oa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一尊九岁女孩的塑像,这是一尊古罗马时期仿造古希腊雕像而复制的大理石雕塑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45/QkhTRh8OZ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古典主义的力与美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45/QkhTRh8Oa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个是凯撒与埃及艳后克莱奥帕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45/QkhTRh8OZ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老博物馆的咖啡厅是一个很家庭化的地方。不大的咖啡厅里,一位阿姨在忙前忙后地准备咖啡和食物,另外一位在往一个高大的花瓶里插花。我们每人吃了一个蛋饼,喝了一点拿铁,然后就匆匆继续去参观了。
下一站是新博物馆。新博物馆最大的看点是它的埃及馆藏。在一个巨大的Egyptian courtyard以外,新馆中有很多展厅都用于存放和展出来自上下埃及的文物,包括那尊著名的半身像——王后Nefertiti的半身像。整个博物馆都能够看到这尊胸像的影子,但是Nefertiti的胸像的真品确是禁止摄影摄像的(整个馆中只有这一处是禁止摄影摄像的)。不过,我们在见到真品之前,就已经见到很多预演了。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64/QkhTRB4P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6/64/QkhTRB4Aa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然而,待到见到Nefertiti的真品的时候,我才明白为何这尊半身像如此的有名。
真的,简直就像是真的一样。仿佛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真的埃及法老王的妻子。她颈项修长,扬起头的姿态无比自然,清瘦的面庞使她的五官极为鲜明。她的肤色微黑,但是皮肤仿佛具有弹性。她带着高高的冠,冠上的缎带仿佛要飘动起来。她画着浓重的眼线,从左面看去,她的右眼中仿佛正在流动着光芒,稍微挪上两步,再看这位王后,她的眼神仿佛在随之移动。这恐怕就是这座半身像如此逼真的原因吧,只是从右侧看,Nefertiti的右眼眶中并没有镶嵌眼珠,说明这并不是一座成品。
根据语音导览里的介绍,这句Nefertiti的半身像是在埃及Amarna的Thutmose工匠作坊中发现,应该是一尊用于工匠指导学徒何艺术创作的“教具”。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用于制作这尊半身像的材料并不是十分珍贵——只是石灰石,连右眼的眼珠也只是石英石而已。一边听着语音导览中的介绍,我仿佛很够见到工匠正在为学徒讲解人像的构造,并且指导学生将不同的宝石,嵌入这尊塑像的左眼中,轮流观察不同宝石所产生的效果。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意大利还曾经拍摄过一部以Nefertiti为主人公的电影,作坊的主人Thumos 爱上了贵族姑娘Nefertiti,但是Nefertiti最终嫁与了法老。于是Thumos只能将对Nefertiti的感情全部寄托在一座塑像里。不过想想也对,能制作出这么逼真的塑像,想必雕塑家的内心,对于被雕塑者的感情应该也不止一点点吧。
这是一尊世界上被复制次数最多的古代女性塑像,被誉为一种“国际性”的美的代表。
不过,还是有些吐槽的冲动,为啥这尊半身像非得叫做“最美的胸部”啊,这应该也是从英文的&the most beautiful bust&翻译过来的,可是为啥就翻译成了“胸部”啊,真的,整座塑像和胸部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啊。
本帖最后由 攻城略地 于
11:58 编辑 新博物馆的另外一个看点是,由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主持重建的新博物馆建筑本身。David Chipperfield 并没有像世人所想象的那样修旧如旧,而是适度保留了遗址的样子和重建的痕迹。因此,在一些展室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褪色磨损的天顶画,旧日使用的马赛克,空白的墙壁,在廊柱的残片上填补的泥瓦色等等。Chipperfield的理念是,重建并不意味着完全复原,重建时建筑物历史的一部分,因此理应留下痕迹。据说Chipperfield的重建方案曾经遇到过很大的争议,不过我还是挺赞同他的理念——我们不仅仅欣赏这座建筑现在的面貌,我们也凭吊它因战争而毁坏的历史。
这是保留修缮痕迹的新博物馆的廊柱。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7/82/QkhSShgHZ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博物馆还重建了标志性的大阶梯。这座阶梯在二战期间盟军对柏林的轰炸中完全被毁。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7/4/QkhSQh4PY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我们还在馆中看到一些启蒙主义时期所采集的小藏品被安置在一些可以自动伸缩的多层展柜里。这些展柜被安上了自动化的功能,只要按一个想看的藏品的指示按钮,这个藏品所在的整个一层展柜就会缓慢地弹出来。里面的藏品现在看起来都很普通,可能只是一个贝壳,一幅地图,一本旧书的残片,但是被精心地写上了标注,被编上了编码。这令我不禁想到——博物馆的意义是什么。人们最初是为了什么将这些日常生活中不为人所知所见的物品,分门别类地存放起来,又为了什么将这些来自时间和空间的远处的物品放置在这样的展馆中,让普通的公众能够看到。我想,这恐怕表现的是人们对世界和自身的一种认知。我们固然有自己熟悉的家园,可是,好奇心也不断让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而这种好奇心和认知是我们希望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
我很钦佩德国人的努力,博物馆岛上的建筑和馆藏,是在约100年间,德国人冒着各种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克服了无数经济困难一点点建设起来的。在这里很多馆藏在近几年都遇到了原来所属的国家的索回的请求,比如,埃及想索回Nefertiti的半身像,土耳其想索回佩加蒙神坛(只有穆沙塔立面不存在这种争议,它当时是被当做礼物送给威廉二世国王的。)我很能理解这种诉求,我也希望中国流失在海外的那些珍贵的文物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而德国人,现在也不断地在为二战后被转移至苏联的一部分文物的索回而奔走。但是如果脱离民族国家这一层面,从人类的角度看这些文物,从某种意义上十九世纪有这么一群人从不断侵袭的大自然手里,从未开化的愚昧无知手里,抢救了人类文明历史上最美丽的花朵,这一点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庆幸。
在柏林的最后一夜
当时针指向五点半的时候,我俩总算结束了对新博物馆的参观,今天一天的博物馆之旅快要终结了,这三天在柏林和波茨坦的游览也就要结束了。这样精彩的一座城市,怎能不以美食作为终结?于是我拉着LG去找一家LP推荐的小菜馆,据说那里有很便宜很好吃的三道菜晚餐。结果竟然转来转去没找到,算是我俩三小时“囧人囧事”的开端吧。但是夜幕已经降临,柏林人已经开始了热闹的夜生活。
这样的场景突然让我想到了几年前来柏林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灯光节。我跟着一群兴高采烈的德国青年从柏林大教堂出发,沿着菩提树下大街直奔勃兰登堡门。一路上欢歌笑语,伴随着处处可见尽情挥洒的彩色灯光。抵达勃兰登堡门的时候这里已经聚满了人,巨大的光柱照射在这座城市的象征上。我一直忘不了的是,这座城市用这样的灯光描述自己:
Be original, be honest, be Berlin.
Be different, be vision, be Berlin.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7/6/QkhSQhwEZ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317/6/QkhSQhwEZ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回想起这几天在柏林看到的点点滴滴,想起这座城市所背负的沉重历史,以及这座城市的人民诚实面对的那种勇气,我佩服柏林人。
作为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我也想大声地说:Ich bin ein Berliner。
需要登录才能回复
快速登录:
>" data-summary=' ' data-pic="/travelsimg-734085?rd=">
相关游记帖
回复 20 | 查看 5796回复 65 | 查看 4858回复 49 | 查看 26079回复 10 | 查看 6745回复 2 | 查看 3281
穷游大洋洲
/link?url=Mc8qZaQ02NXdxrUD-w-IpTJO5_3gBkLEodNb09dSm0qVoa9_TqATEXqdDS3nuQE3S4A3vE6pRprd9uDNbmnUw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柏林墙倒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