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中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描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景色,有什么作用_百度作业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描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景色,有什么作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描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景色,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仲夏八月时节的景色.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前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百度作业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东京,这两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东京,这两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这首诗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东京》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语文S版八下古诗文填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_百度作业帮
语文S版八下古诗文填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
语文S版八下古诗文填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3 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5. 诗中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诗句:端居耻圣明.6.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7. 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8. 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9. 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0《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唢呐特点的句子是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11《朝天子•咏喇叭》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12《朝天子 咏喇叭》一曲中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的句子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我要题!
1.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尤清澈的文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高洁志趣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语句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洁,箪瓢屡空,晏如也.”文中与“不慕荣利”相呼应的评论性赞语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我们读书学习很有启示.3.韩愈《马说》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文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乎,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写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人们常用“千里马”来比喻人才,用“伯乐”比喻发现人才的人.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有关刻苦读书的故事还有:“程门立雪、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孙康映雪、王冕僧寺夜读”.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6.杜牧的《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过零丁洋》中用比喻抒写国破家亡悲哀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表明文天祥誓死报国的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表达作者想逃避现实,又担心恐惧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9.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用“聚”和“怒”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诗的主旨,表达诗人忧民思想.10.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鱼无忧无虑的样子的句子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写迁客骚人以物悲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以物喜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后被用来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蓬勃发展.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人民公仆要像范仲淹一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1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名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描绘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描写四时变幻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13.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写雪后初晴的水之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之景:“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14.《饮酒》中表达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闲适、超凡脱俗(体现作者爱菊)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点晴之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传达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人生感悟.15.李白的《 行路难》中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或表明远大的志向和勇于胜利的信心)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即欲行无路,心绪茫然)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用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1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忧国忧民,扶济苍生的伟大抱负.17.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借“愁云”来暗示对友人离别的担忧.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写法意境有同工之妙.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被誉为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后代甘于自我献身的千古佳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9.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爱情忠贞,表达无私奉献精神(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时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0.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了真挚的惜别之情,成为写离愁的名句.21.李煜《相见欢》中抒了诗人的离愁的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2.刘桢的《赠从弟》诗中表现松柏的苍劲,渲染谷风之凛烈的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23.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24..《登出州台歌》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5..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写“愁”的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在《相见欢》中用比喻写“愁”的名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已亥杂诗》26..《早春呈水帝张十八员外》中韩愈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春雨的珍贵,春草初出的情态.27..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哲理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28.弃辛疾的《清平乐,村居》写人间亲情句子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临洞庭湖赠张丞相_百度百科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的作品。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⑵。
气蒸云梦泽⑶,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⑷。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⑸。[1]
⑴张丞相:指,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宋代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⑷“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⑸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1]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2]
此诗旧注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所作。时张九龄为相,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史期间。”[3]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想得到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把洞庭湖写得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洞庭湖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匐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1]
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
《王孟诗评》:
刘云:托兴可伤。又云:起得浑浑,称题。“蒸”、“撼”偶然,不是下字,而气概横绝,朴不可易。“端居”兴感深厚。末语意长。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为法。
《唐诗镜》:
浑浑不落边际。三、四惬当,浑若天成。
《唐诗归》:
钟云:此诗,人知其雄大,不知其温厚。
周敬曰:起便别。三、四典重,句法最为高唱。后托兴可伤。
《诗源辨体》:
浩然“八月湖水平”一篇,前四句甚雄壮、后稍不称;且“舟楫”、“圣明”以赋对比,亦不工。或以此为孟诗压卷,故表明之。
《唐诗从绳》:
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兴出之,幽婉可法。此前后两切格。前叙望洞庭,后半赠张,故名两切,五、六呼应句,又是正呼反应法。
《唐诗归折衷》:
唐云:气势在“蒸”、“撼”二宇。
《唐风定》:
孟诗本自清澹,独此联气胜,与少陵敌,胸中几不可测(“气蒸”一联下)。
襄阳律其可取者在一致,而气局拘迫,十九沦于酸馅,又往往于情景分界处为格法所束,安排无生趣,于盛唐诸子,品居中下,犹齐梁之有沈约,取合于浅人,非风雅之遗音也。此作力自振拔,乃貌为高,而格亦未免卑下。宋人之鼻祖,开、天之下驷,有心目中当共知之。
孟浩然以“舟辑”、“垂钓”钩锁含题,却自全无干涉。
《诗辩坻》:
襄阳《洞庭》之篇,皆称绝唱,至欲取压唐律卷。余谓起句平平,三四雄,而“蒸”、“撼”语势太矜,句无余力;“欲济无舟楫”二语感怀已尽,更增结语,居然蛇足,无复深味。又上截过壮,下截不称。世目同赏,予不敢谓之然也。襄阳五言律体无他长,只清苍酝藉,遂自名家,佳什亦多。《洞庭》一章,反见索露,古人以此作孟公声价,良不解也。
《唐风怀》:
南村曰:起得最高。当时皆惊“云梦”二语为名句,其气概故自横绝,不知“涵虚”句尤为雄浑,下二语皆从此生。
《然灯记闻》:
为诗须有章法、句法、字法……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字、“撼”、字,何等响,何等确,何等警拔也!
《唐诗成法》:
前半何等气势,后半何其卑弱!
起法高深,三、四雄阔,足与题称。读此诗知襄阳非甘于隐遁者。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此诗脍炙止在三、四,未尝锤炼,自然雄警,故是不易名句。后半述意正得稳婉。
冯舒:通篇出“临”字(按诗题一作《临洞庭湖》),无起炉造灶之烦,但见雄浑而兼潇洒,后四句似但言情,却是实做“临”字。此诗家之浅深虚实法。冯班:次联毕竟妙,与寻常作壮语者不同。纪昀: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无名氏:三、四雄奇,五、六道浑又过之。起结都含象外之意景,当与杜诗俱为有唐五律之冠。
吴曰:唐人上达官诗文,多干乞之意,此诗收句亦然,而同意则超绝矣。[5]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三卷,今编诗二卷。[6]
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1-82
.中国华文教育网[引用日期]
霍雷.唐诗总评.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289
.语文月刊
.搜韵网[引用日期]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