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淮南市公安局第二煤矿关井回收期间又出事故了,谁知道死亡几人吗

淮南的煤矿历史
&淮南的煤矿历史
建国前的淮南矿路
  淮南,是一座由煤炭立市、能源兴城的重工业城市,也是我国大型的能源基地之一。淮南煤矿及其配套工程淮南铁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淮南煤矿是旧中国的四大煤矿中,唯一没有外资、洋人插手,而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开采的大型煤矿;淮南铁路是当时世界上造价最低、建设速度最快的铁路之一。
  据《汉书.地理志》载:淮河以南的寿县、凤台和怀远3县之间有一东西绵亘60余里的山峦,其主峰因传说舜曾在此耕种,故名为舜耕山。据当地民间传说,此地每遇暴雨,就会有黑色的山洪流出,人们因此推测可能是地下蕴藏着煤炭的缘故。
  淮南煤炭的开采利用,可上溯到13世纪初的南宋和元代。据《方舆纪要》、《安徽通志》、《凤阳府志》等记载:舜耕山、洞山、上窑山(今均属淮南市)等地皆储藏有大量煤炭,当地人开掘土窑,采煤取暖炊煮和煅造农具。南宋嘉泰年间,浙江商人陈运成为便利运输,从煤窑到淮河岸边码头,修筑坦道,舟车运载百里不绝。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其家乡凤阳与今淮南毗邻的韭山一带屯兵数万,因打造兵器之需“命中都留守司属土卒,于洛河山采取煤炭”。1930年4月,淮南煤矿局开凿九龙岗矿井时,曾挖出一块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碑上镌刻有煤窑开采的经过当事人的姓名等。
 淮南煤炭较成规模的开采,始于清朝末年。光绪年间,寿春镇游击(清代地方武官)杜兴远以“货弃于地”未免可惜,遂生发出投资采煤、发财致富的念头。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他投资3000银元雇佣100余名工人,来到赵家大山北麓的倪家瓦房前面动工开采。由于缺乏科学常识,又没有任何采矿的经验,他们把井筒挖成平坡,巷道虽伸进很远,但纵向挖掘不深虽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仅挖掘到浅层的煤渣,不能用作燃料。迨至次年夏春之交,将筹措的经费用尽,不得不宣告开采失败。寿春镇营务处兼巡防营统领(清代地方武官)徐吉忠认为杜兴远半途而废十分可惜,于是又筹措2000银元,雇来数十名工人,在原坑上以土法采掘,结果不到1年,也因资金耗尽、仍无收获,导致计划再次落空。
  民国初年,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局势趋于和缓。林文瑞等发起集资,恢复大通矿生产,并建成了第一座近代化矿井;还聘请了颇有经验的矿学专家陶运仓(日本留学生,曾考察过欧美各矿)到舜耕山复行查勘,在100余里地区进行测绘、预算,并作出了详细的记录、图表。林文瑞胞北林庚臣赴江南游说,吸引江浙沪民族资本家集资八股,开办了大通煤矿合记公司。
日,合记公司得到北洋政府农商部的正式批准,领取了采矿执照。矿区范围东起陈家巷,西至安顿铺,东西长计20余里。初创时期困难重重,因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只能小规模探采,且不时间断,产量不高,年产约1.4万吨。后来,由于应邀加盟参股的段书云又从烈山矿调来近300名工人,很快就开始出煤,且煤质很好,前途一派乐观。为了将采出的煤炭销往蚌埠、南京、上海等地,公司购买2丈宽10里长的地皮,修筑了一条由矿区通到淮河岸边的路基,以便由水路将煤运到蚌埠等地销售。这条路的终点是淮河南岸的一个渡口,附近没有人家,仅有一对田姓夫妇在岸边搭有一座茅庵,男的摆渡,女的卖些茶水零食。过往行人都爱在此坐候渡船。天长日久,人们说到这个渡口时,就称之为“田家庵”。
  在大通矿开采之前,蚌埠等地的用煤,都由山东枣庄煤矿和淮北烈山煤矿供应。大通矿虽已可生产优良的煤炭,但因成本高,仍难以与枣庄、烈山两矿竞争。于是,大通矿的经营者,希求在经济和技术上得到山东枣庄中兴煤矿的支持。中兴煤矿总办戴理庵祖居安徽寿县东乡,与大通矿相距很近,并且早有插手的企图,因此一经接洽,立即承股5万元。戴理庵又偕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大通矿,做了进一步的勘查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大通矿的煤炭蕴藏量极丰,有利条件很多,只要肯投入,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双方经过一番磋商后,决定土洋方法结合,并且利用中兴煤矿的一批旧器材,重新修整,在大通矿使用。接着,戴理庵又介绍柳江矿总为夏履平来任总经理,总揽一切经营大权;任董玉山为矿师,负责生产;任张子彦为经理,负责内部管理;又派顾松龄为蚌埠办事处经理,负责对外销售。
  后来,由于产煤量的不断增加,又将蚌埠办事处加以扩大,业务不断拓展。约在1916年间,为了增加水路运量,又自购了2艘轮船。经过不到1年的经营,不断产煤量骤增,并且越向下挖,煤质越好,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年终分红时,每元红利高达5元。
  大通矿的开采虽开始有过一段红火的时期,但由于技术人员多来自中兴矿,套用中兴的采掘办法最终失败,中兴矿与大通矿又产生资产纠纷,以致到了1922年就陷入停顿状态。是年底被迫改为保记公司,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才扭亏为盈。到1928年,大通矿日产煤约500吨。1930年,大通的投资合伙人,在上海银行家的支持下,再整旗鼓,共投资140万元,改组为华商大通煤炭公司。
  日军占领淮南期间,为加快掠夺煤炭资源,为侵华日军提供燃料补给,采取了野蛮式经营,乱掘乱采。哪里近就先采哪里,哪里煤层厚就先采哪里,完全不按采煤规程进行。巷道曲里拐弯,造成通风运输十分困难,给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大小事故不断,水灾、火灾、塌方、瓦斯爆炸、冒顶等时有发生。所采用的采煤方式是落后的落垛式,但又不严格按落垛式程序进行,回采率连一半也达不到。有的地方上部未采,下部就采完了,致使大量的煤藏浪费,登空、陷落等事故时常发生。在掘进上,无计划、无设计,完全是无目的地乱采乱掘。主要运输巷道大部分是沿煤槽掘进,故而弯曲不平,石门走向零乱不堪,完全没有章法。煤层掘进,见“压头”就丢,致使断层隔离,采煤面支离破碎。
 总之,日军统治时期,淮南的煤炭资源遭到掠夺性的开采和破坏。据统计,1938年6月至1945年9月,日军共掠取煤炭429万余吨,而断毁丢弃的煤炭资源竟达800余万吨。
1945年日本投降后,宋子文的建设银公司不仅接收了淮南煤矿和淮南铁路,后来还兼并了大通煤矿,恢复了战前的名称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宋子文的建设银公司握有2/3以上的股权。
  淮南煤矿恢复生产后,宋子文又从善后总署调来大批的发电机、绞车、锅炉等设备,提高了煤矿的生产能力,产煤量不断增加。1945年10月产煤8381吨,12月就增为26511吨,到1946年12月月产煤达62046吨。1946年产煤41万吨,1947年产煤83万吨,1948年产煤121万吨。
1946年开始,宋子文又决定投资在淮南建设新矿,请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长、地质学家谢家荣负责地质勘探,发现了八公山新煤田,认为储藏量约有4亿吨,并进一步测定整个淮南盆地是一个大煤田。次年在八公山下新庄孜开了一座矿井,当年12月日产煤200吨。
  兼并大通矿后组建的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上海,董事长霍亚民、总经理程文勋、协理徐韦曼。下设总务、材料、会计等处。在淮南的九龙岗设有煤矿局、铁路局、警察总所、电厂、面粉厂、煤球厂、地产处等。并在南京设有营运处,在蚌埠、田家庵等地分设营运所。
  淮南煤矿局专负煤炭生产之责,下设秘书室、采购室、矿务处、惠工处、会计处等处室,视工作需要再分置各课,以便分层负责业务管理。另外,煤矿局还设有1所医院,在大通等地设有分院及诊疗所。该局拥有3个矿场;原大通煤矿及分矿为第一矿场;原淮南煤矿西井及分矿为第二矿场;原淮南煤矿东井为第三矿场。八公山新矿设八公山工程处。全局拥有职员500余人,工人1万余人。另还办有5所中小学,学生3000余人。
  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淮海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国民党军刘汝明部开进淮南,还运进1车皮炸药(30吨),企图破坏淮南煤矿。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淮南煤矿的工人、职员及矿警,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破坏矿山及企图将机器物资拆运台湾的阴谋,保护了矿山、机器。日拂晓,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淮南矿区,整个煤矿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3月初,淮南煤矿全面复工。3月底,淮南煤矿局正式成立。此后,淮南煤矿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建设基地。
....................................................................
我国矿床学的主要奠基人——谢家荣
(1898—1966)
中国贫油,几乎是外国地质学家和石油学家一致的结论。这个结论影响和禁烟了几代中国地质学家。在东三省沦陷时,日本占领军曾花过很大力气在北满找油,实际、的勘探一个接一个的失败了,中国贫油的论调更加甚嚣尘上。而谢家荣都坚决地指出:“将来的勘测工作,要特别注意北满。”谢家荣作此番科学预见时日本人冈侧投降。他的科学预见不再有帮助日本人的嫌疑。这个说明并非多余。谢家荣在一九四六年发现淮南八公山大煤田并且亲自组织实胁并且一钻成功被时人称为“丰功伟绩,永垂千秋”,但到了反右的一九五七年,他的这个千秋伟绩却变成了千秋罪孽。理由是现存的,可信手拈来;淮南大煤田的发现和开发在客观上为国民党反动派输了血,延缓了蒋家王朝的覆灭。这的确很逻辑,很富想象力。但遗憾的是,这些人没有一直逻辑下去想象下去。大庆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是比淮南煤田更重要的发现,经济和政治意义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为什么不说谢家荣在客观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输了血”呢?一九五七年大庆、胜利还没有出现,没可能说,一九五七年以后大庆、胜利出现以后还是可以说的,但他们不说。
----------------以上文字节选自&沉 重 的 崇 高
&(报告文学)
                 作者:文乐然
...............................................................
奔行在淮南大地,仍旧大队车马忙碌的,只有淮南煤矿运输队,煤商和脚夫们顶着凛冽的北风,用牛车和骡马运送着宝贵的煤炭,送往裕溪口,再装船送往江南的南京、马鞍山、铜陵等工厂,这些地方的工厂已经具有相当强大的冶炼加工能力,可惜受限制于煤炭供应不足,江南的煤炭产量和品质越来越不能够满足日益增加的需要,刚开始开发的淮南煤矿没有多长时间就成为主要的煤炭供应地,淮南的国防保卫工作成为四川西路、襄樊中路、淮南东路中的重中之重。
------------------------------铁血文学 -&
中华之英雄无敌
.................................................................
1927年,张静江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他虽已成为国民党核心决策人物,但从本质上讲,他是位商人,更富有经商才能。毛泽东曾说:“张静江帮助蒋介石搞‘清党’,但他有经济眼光,经济头脑活络!”张静江竭力主张按孙中山遗志,转入建设,得到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张继、于右任等元老的支持。1928年2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议,成立建设委员会,直属国民政府,由张静江任主席。据说,他是经过一番角逐才获得这个职位的。他直言不讳地说:“总理(指孙中山)提过的,革命就要建设,不建设,革命就要失败。因此,我党政军都可不管,惟有建设,我是一定要干的。”
  他显然以经济干才自居,大有施展一番抱负的雄心大志。他从发展基本建设着手,以铁道、电气、通讯和水利等为主,积极筹备。他集人才、定计划、设机构、筹经费,强调勤俭快速办事。先发展电力,接办首都电厂,解决城市用电,工业随之兴起。继办戚墅堰电厂,为发展工业和农田水利刨造条件。接着发展通讯,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建设委员会筹建全国无线电台,还创办了国际无线电台,使电讯不再操纵于外人之手,挽回了损失。又着手解决了煤炭开采问题,与开发地方资源结合,接办长兴煤矿和馒头山煤矿,创办了淮南煤矿公司等。他还兼顾交通运输,创办了江南汽车公司、淮南铁路公司等。建设委员会自1928年开始至1938年结束,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张静江仅领公款十余万元,而为国家创造财产达5000万余元,为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
淮南,一座横跨淮河两岸的城市,拥有淮河以北的凤台县、潘集区和淮河以南的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2121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淮河,几千年来,不仅养育了淮南河两岸的人民,而且也托起了坐落在它岸边的古老城池,让这些城池在历史的长河里时隐时现。今天,这条河也将淮南与其他城市缠绕在一起,上游紧系着文化名城寿县,下游串连着淮上明珠蚌埠;东与凤阳、定远毗邻,南与长丰接壤。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日淮南矿区解放,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边辖区。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至此,全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区和凤台县。由于独特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淮南的交通就很便利。一条淮河波浪翻,舟楫往来航运忙。淮河虽然是淮南几千年主要的交通航道,但这里还拥有过世界历史上最早有明确、系统、完整文字记载的陆路交通线——鄂君启节大道,它比著名的公元前321年修建的古罗马亚平大道还早11年。  1957年4月,在寿县东津乡出土的鄂君启节,是战国时楚怀王发给他的至亲在这条路上的通告符节(通行证件),持此符节,不仅可以免税,还可享受沿途的接待。“鄂”是楚国的代称,楚在迁都寿春之前在湖北。鄂君启节大道从今天的凤台河东经寿唐关、郝家圩孜然后进入淮南,经李郢孜,园艺场入长丰到合肥。  如今,淮南的陆路交通线四通八达;铁路建设始于世纪30年代淮南煤矿开采期间,1936年淮南铁路(田家庵—裕溪口)的建成通车,成为沟通淮河与长江之间陆路运输的最例捷形式。
...................................................................
侵华日军铁蹄下的淮南煤矿
淮南煤矿矿区地处华东腹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淮南煤矿,为实现"以战养战"的策略,立即开始了对淮南煤矿的疯狂掠夺。
日,日本铁道省调查团、三井和三菱调查班等对淮南煤矿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详细调查;9月21日,确定由三菱饭冢炭矿经营大通煤矿,由三井矿业公司经营淮南煤矿局(九龙岗矿)。日,日本兴亚院在华联络部将两矿合并改为"日华合办淮南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受侵华日军军部控制。总公司设在上海,并在淮南设立"淮南矿业所",所长川口忠,大通矿长井上诚,九龙岗矿长藤义魂。
"日华合办"完全是欺世盗名,对淮南煤矿的掠夺几乎全部是以原有设备为基础的,所谓的合办不过是将大通煤矿和淮南煤矿合并,加进日本的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三井株式会社、三菱株式会社、华中矿业株式会社四家企业的名字,就成了"日华合办淮南煤炭股份有限公司"。
为加速掠夺中国的煤炭资源以满足侵略战争的军事需要,淮南矿业所所长川口忠制定了"增产计划",规定:淮南煤矿的煤炭生产要从1939年的年产21.5万吨,增加到1946年的235.2万吨。为实现短短七年内增加11倍生产量的计划,日本侵略者就实行了掠夺式开采,开采时既没有计划,也不管生产秩序,而是取易弃难,拣肥丢瘦,乱挖乱掘,到处开井,任意破坏,结果把一个蕴藏丰富的淮南煤矿糟蹋成"矿场险象丛生,井筒走动,下风道时断,水仓淤塞,巷道坍塌"的百孔千疮的局面。尽管在日本侵略者经营的七年中,实际掠走的煤炭资源为429万多吨,可由于强盗式的掠夺,被毁弃的煤炭资源竟达800多万吨,接近前者的两倍,而且严重破坏了淮南煤田,给以后开采造成极大的困难。
在日军占领期间,淮南煤矿只是在提绞方面改用了蒸汽绞车,加强了运输系统的能力,而采煤工具仍沿用笨重的手镐,井下运输用人力推,掌子面出煤用大筐抬,采煤工人照明还是几人合用一盏小油灯。由于设备简陋,生产工具落后,加上工人饱受奴役和压榨,劳动情绪和生产效率极低,因而至1945年最高年产量也不过80多万吨,还没达到战前100万吨的水平。
为加强对淮南煤矿的控制和掠夺,日本侵略者在煤矿推行的是血腥的法西斯统治。据《淮南煤矿志》记载:当时仅一个矿警队就有自卫队员154名,配备迫击炮两门、重机枪两挺、步枪152支。整个矿区戒备森严,大通矿场四周布满电网,矿场内外还设置了监狱、刑场。日本侵略者使用屠杀、监禁、拷打等野蛮手段统治和迫害工人,常用的刑罚有:电刑、刀刺、火烧、活埋、狼狗咬、站立笼、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特务爪牙经常以企图逃跑、破坏矿山、闹罢工等罪名,将工人逮捕治罪,严刑拷打、逼供。1941年冬,日本侵略者一次就把矿工阎希洞、谢兴才等260人装入麻袋,用刺刀捅死后投入了淮河。
日本侵略者处心积虑地想掠夺煤炭,却又不增加设备、改革开采技术,而是企图单凭增加工人数量和劳动强度来加大对煤炭的掠夺。因此,他们采取了骗、派、抓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强化对劳工的募集。据当时不完全资料统计,仅从1941年3月至1944年6月的三年多中,被强行征集到淮南煤矿的劳工就达7万多人。日本侵略者只顾要煤,而不管工人死活,肆意延长劳工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并且没有安全措施,塌方、冒顶、瓦斯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在强盗淫威下干着牛马活的劳工们,冒着生命危险终日劳累所换得的报酬却低得可怜,当时平均每天挖的煤按市价可卖45元,日平均工资则仅有0.5
元,只能以野菜和麸子面充饥。营养不良,劳动强度大,加上卫生条件差,致使劳工患病率很高,特别是1942年秋天,矿工中传染病流行,大批大批的劳工含恨而终。日本侵略者见死人太多,怕影响工人采煤,就采取了"防疫措施"--设立"大病房",把患病的工人强行拖走,集中在一起关起来。所谓的"病房"不过是临时搭的席棚,四周设有电网,门口安排岗哨,不准病人出门,不准亲人探望。里面既没有医疗护理,伙食更差。工人都说:"名曰大病房,就是停尸房,进了大病房,十人九人亡"。大病房里天天死人,一天要死七八人,最多一天死了21人。死者都被扔到南山一带,第二年春天,日本人侵略者为掩盖虐杀中国人的罪行,逼着工人在南山挖了三条长20米、宽深各3米多的大坑,把满山遍野的尸骨全抛入坑内,形成了白骨累累的"万人坑"。据日伪档案统计的资料,仅1943年的半年多的时间内死亡矿工就达1.3万人。
日本侵略者在淮南煤矿的罪行,是其在侵华期间掠夺中国煤炭资源、残酷奴役中国劳工的一个缩影。
..................................................................
火山喷出的这些东西,清楚地表明不是山在燃烧。地球上倒是有一些真正在燃烧的
山。我国山西省大同七峰山从前长期冒烟,就是山里的煤层燃烧造成的。淮南煤矿解放
前有多处着火,解放后才被扑灭。中亚细亚有一座山,据调查已经燃烧了大约3000年。
照理说,把这些燃烧的山叫做火山才名实相符。但是,我们已经把火山这个名字给了那
种由于岩浆冲出地面而形成的山,结果真正着火的山反而不能叫做火山了。
.................................................................
19世纪末,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寿州统领徐吉忠(凤台人)来此开办官窑谋利。
清宣统二年(1910年)萧县人段书云等来区境筹建煤矿,次年正式注册"大通煤矿公司",是为"大通"之名的由来。
  民国19年(1930年)3月27日,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来投资,在九龙岗成立淮南煤矿局是为官办淮南煤矿的源头。
  民国27年(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大通,攫取大通、九龙岗煤矿。
  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大通矿、九龙岗矿再次被国民政府和宋子文财团接管。
  日,大通地区获得解放。大通地区在隋、唐、宋时期属寿州管辖,元、明、清至解放前夕,属怀远县管辖。民国期间,随着淮南矿区的形成,在实际管辖中,洛河、上窑地区属怀远管辖,而大通、九龙岗地区属于矿区管辖。
  日大通获得解放后,在大通、九龙岗两地分别设立了乡政府隶属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同年11月,改设为大通镇和九龙岗镇,隶属淮南矿区行政办事处。1950年9
月至1953年5月,属淮南市人民政府所辖。
....................................................................
淮南礦區日寇暴行遺跡纍纍
■文/圖:本報駐安徽記者:張長城 實習記者:趙臣
 安徽淮南是華東重要的煤炭產地,抗日戰爭期間成為日軍掠奪資源的重點。1938年,日軍佔領淮南大通礦區,開始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大批礦工被迫害致死。走進淮南大通礦區,那些見證著日寇罪行的「萬人坑」、水牢、碉堡等遺跡立在眼前,無聲地訴說著日寇的纍纍罪行。今天,淮南地方政府正著手對這些遺跡加強保護,以讓後人永記歷史。
 據資料統計,僅1941年初至1944年6月的3年零6個月時間,被日寇、漢奸採用派、抓、騙等手段招收到大通周圍煤礦的勞工超過7萬名,被迫害致死者達一萬七千餘人。大通萬人坑、碉堡、水牢、神廟等歷史遺跡,以實物形態真實記錄日軍在佔領淮南期間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近日,記者深入到這裡遺址所在地逐一走訪,調查它們的保護情況。
「萬人坑」白骨纍纍
 大通「萬人坑」位於淮南市舜耕山北麓的南山腳下,長20米,深5米,寬3米多,共3坑,當地人稱「侉子林」。1960年代,萬人坑遺址被闢為展覽館。今天,這裡一片淒涼,偶有幾人前來憑弔。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侵佔淮南礦區,隨即吞併淮南煤礦、大通煤礦、九龍崗機修廠和淮南鐵路,由日本三井礦業會社和三菱礦業會社組成「淮南炭礦株式會社」,大肆掠奪中國煤礦資源。在日軍侵佔大通期間,礦工井下工作條件十分惡劣,重大事故不斷發生,導致大批礦工死亡。特別是1942年,礦工中傳染病流行,八道工棚有500多名工人,幾個月全部死光。從1942年至1943年的兩年中,因受害、傷亡、病死的礦工就達13,000多人。慘死的礦工都被日軍丟進「萬人坑」裡,更慘無人道的是,日軍把活著的重病礦工用蘆葦席捲起來,也拋進「萬人坑」裡。
現存兩座日軍碉堡
 越過雜草叢,記者走進昏暗的「萬人坑」內部,一股刺鼻的藥味撲面襲來。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幾天前剛剛噴灑的藥液的味道。原來,白骨暴露在空氣中容易風化,所以每年要進行兩次防腐維護。纍纍白骨靜靜地散落在坑中,無聲地訴說著日軍曾經犯下的罪行。
 抗日戰爭時期,日寇為了掠奪煤炭資源,在大通地區修建了許多碉堡水牢,一方面強制礦工為其採煤,一方面防禦游擊隊襲擊,僅「南公司」和「大兵營」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區內就修建了13座碉堡。現存兩座,一座名為站後碉堡,位於淮南市原大通火車站西面,建造於1943年間,高12米,面積28.27平方米,是日寇在大通修建的碉堡中最高的一座,主要用於控制東西交通的制高點,以防止游擊隊襲擊和工人造反。另一座名為碉堡水牢,位於大通礦南部,在現今大通第一小學的校園西北角,建造於1939年冬,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碉堡,地平以下為水牢,面積44.18平方米,直徑7米,深2.2米。
 秘密水牢偽裝嚴密
 在距離萬人坑不遠處,日寇修建的秘密水牢建築聳立在荒野中。遠遠望去,這不過是一棟帶有煙囪的普通房屋。但是,房屋地面以下正是秘密水牢。由於長期無人管理,這棟建築已經被遺棄。一把生鏽的鐵鎖掛在一扇破爛的門上。透過破門的縫隙,裡面一片漆黑。工作人員說:「裡面看上去就是普通房屋,但底下就是水牢。差不多二十多年沒有人進去過了。」
 1939年冬,日寇建造了這座長3.5米、寬2.5米、高3.2米的水牢。據介紹,水牢建立在一座房子的地下,上面偽裝成「辦公室」,靠牆有四個煙囪,這就是水牢的透氣孔。室內地面安裝鐵板,上面擺著辦公桌,這就是水牢的秘密出口處。在水牢建築時,日寇從蚌埠騙來18名瓦工施工。水牢建成後,日寇將18名瓦工一起關進水牢,四天後,被秘密裝進麻袋,拋入河中殺害。後來,這裡曾經關押過許多試圖反抗的礦工,不知多少人曾在這裡被迫害折磨而死。
加強保護迫在眉睫
 淮南曾被日寇長期佔據,留下大批罪證。由於多頭管理,關係不順,這些日軍遺址受損嚴重,保護乏力。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通萬人坑遺址紀念館許多壁畫已脫落,大多雕塑受損,館外雜樹叢生。據管護人員介紹,由於缺乏維護資金,這裡已面臨生存危機。淮南市政府在今年3月份已開始著手籌劃,準備從相關企業接手過來,由政府出面出錢,加以整合改造,力爭在抗戰勝利60週年紀念日以前部分修復並對社會開放,給廣大市民一個交代,也讓被日寇殘害而死的國人安息。另據了解,淮南市博物館等相關部門已編制出了該市城市歷史建築保護規劃,將對日寇侵佔淮南罪行遺址等的保護進行指導。
遺臭萬年 日寇墓上建廁所
 在淮南大通萬人坑教育館附近的一片雜草叢中,樹立著一座日本人的墓碑,墓碑後面則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廁所。工作人員介紹說,日軍佔領淮南大通煤礦後,為掠奪更多資源,派了大量日本人在礦上作為監工,強迫當地礦工勞動。其中一名為岡田源一的日軍監工,後來就死在淮南大通礦場,當地漢奸和包工頭便為其修墓立碑。
 閱讀碑文獲知,該墓碑建於民國37年,有「永垂不朽」、「工化淮南」等頌詞以及死者姓名等內容。但更讓人感興趣的卻是墓碑旁邊的一農家廁所,它依墓而建,並巧以墓碑為遮擋屏風。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座紅磚青瓦的廁所已有數十年歷史,但具體是何時所建,說不清楚。目前,該廁所仍在使用。對於在日寇墓上建廁所這事,當地人都稱這是日寇遺臭萬年的下場。
日軍建窯神廟 搾取礦工金錢
 建於1941年7月的淮南大通窯神廟,是一座灰瓦屋頂、斗拱飛簷的日式建築。這是日寇對礦工進行思想統治的最有力見證。據介紹,當年廟前有開闊的場地,廟內設有神龕,原供有三尊神像,中間是騎著毛驢、脖子上掛著一串銅錢的太上老君,左為火神,右為水神。
 今天,這裡已經變為普通民居,一戶人家在這裡居住生活並看管。院內遺篇雜亂,房頂的瓦片搖搖欲墜,室內雜物堆棄。據了解,淮南地方政府已經著手制定此神廟的保護方案,準備在9月份以前完成修復並對外開放。
 1936年6月,日寇侵佔淮南大通煤礦,為了掠奪煤炭資源,實行「以人換煤」的政策,強迫礦工在採煤方法十分落後、勞動環境極其惡劣、工人的生命全無保障的情況下工作,冒頂、透水、發火和瓦斯爆炸等重大惡性事故不斷發生。1941年農曆元月初三,尹耀山櫃上的十一名工人在井下刨煤,因井下透水,工人余月和、李富先被埋井下十九天未死。日本侵略軍為維護其統治,借此大肆宣揚稱之為窯神保佑,糾集各包工櫃頭,從每個工人身上扣除三個班的工錢,集資造起窯神廟,並從外地引來一姓李的老道和二名道徒住持廟內。從此,32家大小包櫃(即包工頭),年初年末或者櫃上有工人遇險不死,都要抬出盛滿香燭貢品,豬頭「三牲」集會敬窯神。窯神廟成日寇及其走狗,進行思想統治和搾取工人血汗的工具。
日本舊畫報再現侵華歷史
 在淮南市民蘇正禮先生家中,記者看到蘇先生收藏的關於日軍侵略中國戰況的雜誌和畫報。這10本雜誌由日本朝日新聞社等出版,其中昭和十三年(1938年)日文版的《支那事變畫報》5本、《支那戰線寫真》2本;昭和十六年(1941年)日文版的《興亞》雜誌3本。這些60多年前日本出版的畫報、雜誌,真實記錄了當時日軍侵華時的情形。
 這些雜誌和畫報印刷精美,圖片清晰,內容豐富。
 內容涉及日軍佔領中國南京、合肥、天津等城市的慶祝畫面,以及日軍高級將領會議和日軍士兵在中國的生活等情況。在這批資料中,涉及日軍侵略安徽的圖片有300多幅,分別錄著日軍侵佔淮南、安慶、蕪湖等地的大幅畫面和日軍在安徽的作戰地圖。記者注意到,在這些圖片中,日軍戰地記者還拍攝了中國抗日武裝在各地城牆等處刷寫的抗日標語,內容包括「抗日到底」、「殺光漢奸」等,客觀上真實反映了中國抗日力量的頑強意志,是非常難得的歷史資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南市公安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