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水云烟陌陌是什么么意思

&&&&&&&&&&&
腾讯公众号
热线电话:
字母检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区检索:
酒香亭-中国书画艺术.中国
14:24:46浏览次数:0
汉武好神仙,为觅长生酒。
方朔妙诙谐,早润滑稽口。
至今湖上亭,酒香渺何有?
大龙湫之瀑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过苏禄东王墓
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
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
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
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注释】:
苏禄国东王墓: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今菲律宾)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巴都葛叭苏里和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340多人访问中国,受到明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的热情接待,在北逗留27天。在取道运河回国途经德州时东王不幸遭疾,病故德州。明成祖朱棣派礼部郎中陈世启带祭文赶运至德州为东王举行了隆重葬礼。王妃及两个儿子留居德州守墓,后改为温、安二姓入籍中国。苏禄国东王墓成为我国唯一的一座外国王陵,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长水竹枝词
蚕种须教觅四眠,买桑须买枝头鲜。
蚕眠桑老红闺静,灯火三更作茧圆。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八朱彝尊
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
水底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
【注释】:
注:城西南金铭寺有范蠡祠,旧并塑西子像,湖中产螺皆五色。范蠡祠:在范蠡湖畔,今嘉兴一中校园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也曾糜太仓粟,夜间邪许泪滂沱。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遗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霜豪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咏四面云山
珠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
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
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
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
湖平无涌浪,雾净少多歧。
脉脉金明液,溶溶积翠池。
常忧思解愠,乐志余清悲。
素学臣邻老,耆年自不知。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已亥杂诗 182
秋风张翰计蹉跎,红豆年年掷逝波。
误我归期知几许,蟾圆十一度无多。
以下十有六首,杭州有所追悼而作
已亥杂诗 214
男儿解读韩愈诗,女儿好读姜夔词。
一家倘许圆鸥梦,昼课男儿夜女儿。
时眷属尚留滞北方,近人郭频伽画<鸥梦圆图>,予亦仿之
已亥杂诗 215
倘容我老半锄边,不要公卿寄奉钱。
一事避君君匿笑,刘郎才气亦求田。
俭岁,有鬻田六亩者,予愿得之,友人来问此事
已亥杂诗 216
瑰癖消审结习虚,一篇典宝古文无。
金灯出土苔花碧,又照徐陵读汉书。
沪上徐文苔得汉宫雁足灯,以拓本见寄,乞一诗,是时予收藏古吉金星散,见于<羽典宝记>
已亥杂诗 217
回肠荡气感精灵,座客苍凉半酒醒。
自别吴郎高咏减,珊瑚击碎有谁听。
曩在虹生座上,酒半,咏宋人词,呜呜然。虹生赏之,以为善于顿挫也。近日中酒,即不能高咏矣
已亥杂诗 220
皇初任土乃作贡,卅七亩山可才众。
媪神笑予无贫法,丹徒陆生言可用。
吾友陆君献,著种树书,大旨言天下之大利必任土,&货殖&乃&货植&也,有土十亩,即无贫法,昔年曾序之
已亥杂诗 221
西墙枯树态纵横,奇古全凭一臂撑。
烈士暮年宜学道,江关词赋笑兰成。
羽之西有枯枣一株,不忍斧去
已亥杂诗 222
秋光明媚似春光,重九尊前草树香。
可记前年宝藏寺,西山暮雨怨吴郎。
丁酉重九,与徐星伯前辈、吴虹生同年,连骑游西山宝藏寺,归鞍骤雨。重九前三夕作此诗,搁笔而雨
已亥杂诗 228
复墅拓墅乞墅了,吾将北矣乃图南。
无妻怕学林甫独,有子肯为王霸惭。
料理别墅稍露崖略,将自往北方迎眷属归以实之
已亥杂诗 229
从今誓学六朝书,不肄山阴肄隐居。
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数此权舆。
泾县包慎伯赠予<瘗鹤铭>,九月十一日,坐雨于羽山馆,慢题其后
已亥杂诗 230
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
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再跋旧拓<瘗鹤铭>,谓北魏兖州刺史郑羲碑,郑道昭书
已亥杂诗 232
诗谶吾生信有之,预怜夜雨闭门时。
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出都时,有空山夜雨之句,今果应。今秋自淮以南,千里苦雨
已亥杂诗 236
阻风无酒倍消魂,况是残秋岸柳髡。
赖有阿咸情话好,一帆冷雨过娄门。
从子剑塘送我于苏州
已亥杂诗 237
杭州梅舌酸复甜,有笋名曰虎爪尖。
芼以苏州小橄榄,可敌北方冬菘醃。
杭人捣梅子杂姜桂糁之,名曰梅舌儿
已亥杂诗 238
拟策孤筇避冶游,上方一塔俯清秋。
太湖夜照山灵影,顽福甘心让虎丘。
上方山在太湖南
阿咸从我十日游,遇管城子于虎丘。
有笔可橐不可投,簪笔致身公与侯。
剑塘买笔筩乞铭之
已亥杂诗 240
濯罢鮫绡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
新诗急记销魂事,分与胭脂一掬汤。
重过扬州有记
已亥杂诗 244
停帆预卜酒杯深,十日无须逆旅金。
莫怨津梁为客久,天涯有弟话秋心。
从弟景姚,以丹阳丞驻南河,予到谱,馆其廨中
已亥杂诗 245
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提。
牡丹绝色三春暖,岂是梅花处士妻。
己亥九月二十五日,重到袁浦,十月六日渡河去,留浦十日,大抵醉梦时多醒时少也,统名之曰<寱词>
已亥杂诗 246
对人才调若飞仙,词令聪华四座传。
撑住东南金粉气,未须料理五湖船。
此二章谢之也
已亥杂诗 250
去时栀子压犀簪,次第寒花掐到今。
谁分江湖摇落后,小屏红烛话冬心。
诗词注释:是夕立冬
已亥杂诗 272
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诗词注释:渔沟道中题壁一首
已亥杂诗 273
欲求缥缈反幽深,悔杀前翻拂袖心。
难学冥鸿不回首,长天飞过又遗音。
渔沟道中奉寄一首
已亥杂诗 274
明知此浦定重过,其奈尊前百感何。
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诗词注释: 众兴道中再奉寄一首
已亥杂诗 278
阅历天花悟后身,为谁出定亦前因。
一灯古店斋心坐,不似云屏梦里人。
顺河道中再奉记,仍敬谢之,从此不复为此人有诗矣。寄此诗是十月十日也,越两月,从北回,重到袁浦,问讯其人,已归苏州闭门谢客矣。其出处心迹亦有不可测者。附记于此
海上燕云涕泪多,劫灰零乱感如何?
马兵营外萧萧柳,梦雨斜阳不忍过。
三青高岭峙东西,岭上风光一望齐。
千顷绿畴平似掌,蒙蒙春雨动春犁。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的故事在正史中都没记录,《史记》中记载勾溅卧薪尝胆终灭吴;范蠡泛舟,化身为陶朱公都没提到有西施这样的美女为伴。西施留给人们却有一段发人深思的传说,以倾城之姿被送入吴宫,在吴亡后又被范蠡携入江湖,过完后半生。先苦后甜,是为可欣。
这首诗的大意是:西施禀有倾城的容貌,沉鱼的姿色,却不得不孤寂地住在远离家乡的深闭的吴宫,怀念着家乡的山水,怀念着家乡的一切。时人都只记得东施效颦的可笑,却没看到东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到老,仍然可以自在地在溪边浣纱,这不也正是西施本来应该拥有的生活呀!
这首诗可以说是黛玉对自己现在所处境地的愁闷,同情西施实际实在可怜自己。父母双亡,不得不远离老家寄住在外祖母家,一切生活都要仰人鼻息。通过反思东施效颦,也抒发了自己向往平静而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通过小说中贾雨村所论述的正邪两气说,并结合黛玉的身世,要是黛玉托生为男子身,一定会是逸士高人,陶渊明一类人。这种思想从书中的赋诗是很明显能看出来的,所谓&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菊花诗可说是黛玉寄托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诗作。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鳌山临水一青螺,避寇曾传玉趾过。
牡蛎滩回春后雨,飞龙纛映夕阳多。
此时万乘唯航海,何日三军更渡河。
野寺仙题诗句在,侍臣谁赋式微歌。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写醉流霞。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得闲愁在鬓华。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座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解救。置此札,只怀袖。
【注释】:原题注: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北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
&&&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薄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行成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悲歌赠吴季子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 ,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 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近来无限伤心事
谁与话长更
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阑看月晕
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
心期便隔天涯
黄昏只对梨花
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
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
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
莫教泪洒英雄
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
今夜相思几许。
一半西风吹去。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解道醒来无味
纤月黄昏庭院,
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
旧恨新欢相半。
珊枕泪痕红泫。
惆怅彩云飞,
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
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
那得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
数尽厌厌雨。
短焰剔残花,
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
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
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
远梦轻无力。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
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1]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2]
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注释】:
[1]个人,犹言那人。画眉同,西京杂记:&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
[2]水沉,即沉香。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
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
未是诉愁时节。
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背立盈盈故作羞
手挪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
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
断岸垂杨一叶舟
别绪如丝睡不成,
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
却忆红楼半夜灯。
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对题处,
偏到鸳鸯两字冰。
雁贴寒云次第飞,
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
又到西风扑鬓时。
更无芳树有鸟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
持向今朝照别离。
何事沉吟?小窗斜日,立遍春阴。
翠袖天寒,青衫人老,一样伤心。
十年旧事重寻,回首处,山高水深。
两点眉峰,半分腰带,憔悴而今。
旧向长堤缆画桡,
秋来秋色倍萧萧,
空垂烟雨拂横桥。
斜倚西风无限恨,
懒将憔悴舞纤腰,
离思别绪一条条。
灭渡桥回柳映塘,
南风吹郭不胜香。
湖田半种紫芒稻,
麦笠时遮青苎娘。
人人要结后生缘,
侬只今生结目前。
一十二时不离别,
郎行郎坐只随肩。
一家女儿做新娘,
十家女儿看镜光。
街头铜鼓声声打,
打着中心只说郎。
【注释】:
最后两句意为:街上的锣鼓热闹非常,一声声敲在锣心,又仿佛敲在奴心中,那声音听起来就象是:&郎&&郎&&郎&&&
坐催中门鸡乱啼,
送人离别水东西。
挽水东流想无法,
从今不养五更鸡。
邱圆漫揾英雄泪,
相离处士家。
剃度在莲台下。
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注释】:
觱篥:音&毕历&,一种少数民族乐器。
偶然作屈复
百金买骏马,
千金买美人;
万金买高爵,
何处买青春?
【注释】:
黄金是好的,但能买到青春吗?年轻人,要珍惜青春年华,去不再来啊!
琼帘入夜卷琼钩,
谢女怀香倚玉楼。
风暖月明娇欲堕,
依稀残梦在扬州。
扬州西去真州路,
万树垂杨绕岸栽。
野店酒香帆尽落,
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
零露浮云魏帝台。
此夕临江动离思,
白沙亭畔笛声哀。
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注释】:
这首诗,着重写旅途所见,于荒芜肃杀的景物描写中,反映了清初战乱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象床宝帐悄无言,草得降书又几番?
两表涕零前出塞,一官安乐老称藩。
祠官香火三间屋,大将星辰五丈原。
异代萧条吾怅望,斜阳满树暮云蘩。
歌残杨柳武昌城,扑面飞花管送迎。
三月水流春太老,六朝人去雪无声。
较量妾命谁当薄,吹落邻家尔许轻。
我住天涯最飘荡,看渠如此不胜情。
舟过山塘闻笛
红穗疏灯水上楼,
笛声纤远指痕留。
定知吹笛人双髻,
可惜湘帘不上钩。
【注释】:
轻薄公子哥心中无限绮思,可惜她就是&不上钩&&&
月去疏帘才数尺,
鸟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
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
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
方伊遮掩窗儿黑。
疏星耿耿逼人寒,
清漏丁丁画角残。
客泪久从悉外尽,
月明犹许醉中看。
栖乌绕树冰霜苦,
哀雁横天关塞难。
料得故园今夜梦,
随风应已到长安。?
老屋柴门树打头,
青山屋后水自流。
受书十日九逃学,
恨不先生命牧牛。
【注释】:
好一派天真之气!
诗歌格调清新,文笔流畅,读来颇为亲切!不禁开怀!
来船桅竿高,去船橹声好。
上水厌滩多,下水惜滩少。
查慎行桥坏笮系绳,水浅牛可跨。
牛背度溪人,须眉绿如画。
溪女不画眉,爱听画眉鸟。
夹岸一声啼,晓山青未了。
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
日暮并舟归,鸬鹚方晒翅。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崖门谒三忠祠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化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注释】: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明清易代之际,陈恭尹尚年少,父亲陈邦彦即因抗清而殉难。年长后,他曾任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佥事。永历政权失败后,避迹隐居,誓不事清。他的诗激昂盘郁,沉挚恳切,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他的诗多写亡国之痛、黍离之悲,这首诗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内容评析]开头两句苍凉沉郁,感慨遥深,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诗人登上崖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陆秀夫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南宋的这一幕在几百年后,南明又再次重演,怎能不使诗人悲恸万分?「至今悲」三字,点明了诗人不是在单纯吊古,而更是在伤今,语极浑厚有力。
第三句诗人借望帝的传说抒写亡国之痛。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下句「十载愁人拜古祠」,大殿只有杜鹃声,而无人声,可见人们已久不来祭拜了。他们或是忘却了这三位英烈,或是迫于高压不敢来此。从清兵入关(顺治二年)到本年,正好是十年。在这十年中,诗人时时刻刻是个「愁人」,是为故国忧愁的人。这句将诗人谒祠的用心昭示于读者:正是为了一释十年的愁苦,使愁怀有一恸之处啊!
五六句变客观叙事为主观抒情。「海水有门分上下」,是说波涛汹涌、横无际涯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江山无地限华夷」紧对上句,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这两句即景成对,表现了对清朝统治者的极大义愤,又能属对工切,是诗中警句,后世多重视和称誉。
最后两句,诗人以三位忠烈的事迹激励自己,永葆节志。永历帝失败之后,陈恭尹曾避于江汉一带,现返回广东,故曰「停舟」;虽然结束了避难逃离的亡命生涯,但生活依然充满了艰难险厄。即便如此,诗人也决不改变初衷。「畏向苍苔读旧碑」是说自己惧怕去诵读表彰三位英烈的碑文。言下之意,对自己未能像三位英烈那样舍身明志,却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但苟活尚且不安,屈节当然更不可能,所以,这句也表明了诗人誓不与清统治者合作的决心。
这首诗在韵脚的使用上很有特点,韵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恳挚的语境,再加上诗人那沉重压抑的情感,使全诗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难词注释]①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南宋末年为抗元的最后据点。三忠祠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②望帝:又名杜宇,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后国亡身死,化为杜鹃鸟,每逢暮春便作哀啼,其声令人痛楚酸恻。
帘幕风微日正长,
庭前一片芰荷香。
人传郎在梧桐树,
妾愿将身化凤凰。
三鼓出门乌夜飞,
五更还家星宿希
水晶楼角几时暖?
独坐待君归不归?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水窗低傍画栏开,
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
万荷叶上送秋来。
流苏空系合欢床,
夫婿长征妾断肠。
留得当时临别泪,
经年不忍浣衣裳。
海角收残雨,楼前散夕阳。
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常
骑马人如戏,呼鹰俗故狂。
白头苏属国,只合看牛羊。
题友人听雨舟
篷窗偏称挂鱼蓑,
荻叶声中爱雨过。
莫道陆居原是屋,
如今平地有风波。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他仕途蹭蹬而一事无成,此次离京无望重返,于是当听到马鞭抽响,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满怀愁绪的他,无心赏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会增加他的怅惘。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咏过的&薄命花&、&断肠花&!当他触景会心的一刹那,想必有一丝幽怨、几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象征着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么?如果诗人沉浸于感叹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那么他就不是龚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龚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他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著的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反复吟诵此诗,便会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龚自珍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漠漠春芜春不祝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
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
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
花开不合阳春暮。
西郊落花歌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犹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
【注释】:原序: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八九十本,花时车马太盛,未尝过也。三月二十六日大风,明日风少定,则偕金礼部、汪孝廉、朱上舍、家弟出城饮而有此作。
雾灵山上杂花生,
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
碛南犹筑受降城。
观田家收获
稻香秫熟暮秋天,
阡陌纵横万亩连。
五载输粮女真国,
天全我志独无田。
薄命司对联
曹雪芹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注释】:
[评介]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一年到头含悲饮恨,都是自寻自找;如花似月的容貌,为谁长得这般美好?
&孽海情天&、&薄命司&的对联都是用以隐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嘲顽石幻相
女娲炼石已荒唐,
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
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
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
无非公子与红妆。
【注释】:
[评介]曹雪芹笔下的&顽石&,是含有深意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而且曲折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块&顽石&,原是妇女娲氏补天之时所炼成,后来剩下未用的,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因为&无才补天&,便&幻形入世&。&顽石幻相&表面指的是&通灵宝玉&,实际指的是贾宝玉。&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女娲炼石补天的事情都是荒唐的,更何况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封建社会这个&天&,已经残破不堪,是无法再&补&了。&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这块顽石已经失去了它&补天&的真面目,贾宝玉已经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靠他来&补天&,更是荒唐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封建社会已到了末日,氯数衰败,时运不济,所谓&金玉良缘&只能破产,这是无法挽回的历史规律。在这样的环境中,&公子与红妆&又能有什么好的下场呢?结局只能是&白骨如山&,一切皆空。这样的结局,一方面无情地反映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明显地流露出了作者因找不到出路,而产生的悲观厌世的思想情绪。
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
【注释】:[评介]这是宝玉初入&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一支歌,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钩心斗角的一种否定,也是对大观园的儿女好景不长的暗喻。但诗中所表露的梦随云散,花逐水流的情调显然是虚无缥渺,荒诞不稽,充满了神秘色彩与佛老思想,在客观上起到一种劝人消极处世,及时行乐的作用。这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是有害的,消极的,应当加以识别,批判。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注释】:[评介]这首《好了歌》,是跛足道人给封建社会唱的一首挽歌。它揭示了地主阶级的全部生活理想_&功名&、&金银&、&姣妻&、&儿孙&的彻底破灭,预告了整个封建社会末日的即将来临,这是它的积极意义。但歌中流露了浓厚的消极厌世的虚无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是应该批判的。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
【注释】:[评介]这是宝玉初入&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一支歌,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钩心斗角的一种否定,也是对大观园的儿女好景不长的暗喻。但诗中所表露的梦随云散,花逐水流的情调显然是虚无缥渺,荒诞不稽,充满了神秘色彩与佛老思想,在客观上起到一种劝人消极处世,及时行乐的作用。这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是有害的,消极的,应当加以识别,批判。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注释】:[评介]这首《好了歌》,是跛足道人给封建社会唱的一首挽歌。它揭示了地主阶级的全部生活理想_&功名&、&金银&、&姣妻&、&儿孙&的彻底破灭,预告了整个封建社会末日的即将来临,这是它的积极意义。但歌中流露了浓厚的消极厌世的虚无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是应该批判的。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作者:陈秋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评介]这首《好了歌解》是对《好了歌》所表达的思想进一步具体、生动的阐发。它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崩溃前夕的种种衰败景象:满床的朝笏玉板不见了,只剩下空荡零落的厅堂;歌舞场长满了衰草枯杨;画栋雕梁结满了蜘蛛网;公子变成了乞丐,小姐流落为**;达官贵人扛上了枷锁,酸儒新贵反倒穿上了紫蟒。这个下台那个又登场,真是可笑而又荒唐。这就是所谓&&了&(断绝俗缘)便是&好&(得到解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的好景已到末日,统治者之间一切争权夺利,钩心斗角,正面临着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没落,道德上的败坏,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的严峻现实。作者用&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嘲讽这一阶级在垂死前权势利欲争夺的可笑。作者在歌中所揭露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和种种危机,以及他对统治者内部的权力斗争所持的否定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他无法找到现实的出路,所以这里所宣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就包含有浓厚的虚无厌世和宗教色彩,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消极因素曾被新、旧红学家所扩大渲染,用以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这也是应该避免的。
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如有人以为&转眼乞丐人皆谤&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贾雨村等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指的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点像,其实未必是作者的意图。既然是概括地预示全书内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简单地把每句和书中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就无法解释通。如以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柳湘莲,有什么根据?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么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就近乎痴人说梦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据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砚斋批语对研究《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脂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时,错讹之处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弃,与《红楼梦》原书显然悖谬的地方;就不应该盲目信从。
作者:陈秋月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注释】:
[评介]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时也是这十二支曲子的总括和提示。
这首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缘。在这里,作者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但这种爱情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并不是&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排遣作者的&愚衷&,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而又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红楼梦曲-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
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注释】:
[评介]这首曲子写巧姐。巧姐是《红楼梦》中,众我的贵族子女中,唯一走向自食其力的人。作者并没有把巧姐的这条生活道路,当作悲剧来写,而是以庆幸的口吻予以肯定,这是所有的判词和曲子中仅见的例子。
我们通观《红楼梦》对王熙凤的描写,就可以推知作者在这里并不是赞颂王熙凤的&济困扶穷&而&积得阴功&。在第十五回中王熙凤曾对铁槛寺老尼静虚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我说要行就行。&所以曹雪芹这支曲子中,只不过是借题发挥,反话正说。王熙凤是一个心机用尽,坏事做绝,一点也不留余地的人,她放高利贷,盘肃穷人,逼人毙命,完全是一个&爱银钱,忘骨肉&的人,我们还可以由此想到,贾府以至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不正是由于作恶多端,欺压人民,而濒于崩溃的么!作者反复咏叹&留余庆&,是含有深意的。曹雪芹迁居北京西郊旗地,虽处于贫困之中,不为贫困所屈服,而以贫困骄人。他对穷苦人非常关切,竭诚救助。邻居白媪,贫病交迫,孤苦无依,曹雪芹照顾她的生活,医治她的疾病。及白家瞳新屋落成,分给她一间,使她不致于流离失所。(见敦敏《瓶湖懋斋记盛》)这样的环境和生活,使曹雪芹逐步地接近于人民。作者在写贾府衰败之后,一方面写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一方面又写农村劳动妇女--刘姥姥把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既是对虚伪的封建道德的揭露,也是作者&劝人生,济困&的思想表现。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注释】:
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
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命运的概括,也可以说是一首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主题歌。
作者一生由&饮甘餍肥&的贵族子弟跌落成一个&举家食粥&的落拓文人。他看到封建社会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一切都在运动,都在产生和消失。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印在作者头脑中,就形成了他朴素的辩证法观念。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过秦可卿之口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这就是说&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这个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拼命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都是注定要灭亡的。曹雪芹依据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忠实地描绘了大观园内外的社会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称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蹬迹,不敢稍加穿凿&,因而《红楼梦》所反映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始终,是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的。作者写他们的&极盛&,正是要反衬他们的&极衰&;写他们的&赫赫扬扬&,正是要反衬他们的&烟消火灭&。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写贾家最后又&沐天思&、&延世泽&、&兰桂齐芳&,安排一个不喜不悲的&团圆&结局,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曹雪芹设计的结局是&乐极悲生,人非物换&,&树倒猢狲散&。按照作者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荣国府并不永远&荣&,有荣必有枯,而且要枯得很惨;宁国府也不永远&宁&,有宁必有危,&终要有破家灭族的一天。从脂砚斋批语透露的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以后的部分情节看,贾家败落后,当年&金窗玉槛&、&珠宝乾坤&的大观园要变成&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一片凄凉颓败景象。被撵出大观园的宝玉和宝钗要有一段&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困苦生活;王熙风要有一个&身微远蹇&、&回首惨痛&的可悲下场;惜春要沿门托钵,&缁衣乞食&;贾赦、贾珍之流要被撤职罢官,扛上枷锁,或被杀头,或被流放充军。贾家如此,与他们有关联的其他史、王、薛三族也一样,得势时他们互相&扶持遮饰&,势败时也要一齐完蛋。他们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了去。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就是对他们下场的形象描绘。
曹雪芹毕竟是二百多年前封建贵族出身的一位作家,他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他对他出身的贵族阶级充满厌恶和愤慨,但又和这个阶级难解难分地联在一起;他清楚地看到这个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但又不知道谁是历史的主人;他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但又提不出超出封建主义范畴的政治思想。他看到了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迁,但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循环,如认为&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就是错误的&历史循环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曹雪芹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他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注释】:
[评介]探春在贾家诸姊妹中是比较头脑清醒、眼光敏锐的一个。《红楼梦》中许多很有分量的话都是从探春口里说出来的,她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把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内部鸡争鸭斗的丑态表露无遗。她早就预料,这样的人家是定要&一败涂地&的。
探春的远嫁不是偶然的。这一方面说明封建贵族家庭的分崩离析,另一方面也是这个&精明志高&的三姑娘理家失败后的必然结局。从这支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探春远嫁的矛盾心情。她舍不得抛开至亲骨肉,舍不得远离自己的家庭,所以有悲痛的哭泣;但她也预料到家势必败,怀着&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忧虑,所以有&离合岂无缘&的自慰。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探春有远嫁避祸的意思。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注释】: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统治者,在她身上渗着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她有心机,有权术,可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管家婆&。她为支撑贾府这一座封建大厦,也确实煞费了心机,使尽了气力,可谓&机关算尽&,&心已碎&。但结果仍然免不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果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这说明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衰败是必然的,它的这种危机是不能克服的,更不是一两个&志士能人&所能支撑得起的。王熙凤的失败,贾府的崩溃,也就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的末日来临。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注释】:
这支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也是大观园里众多女子悲剧命运的概括。它宣告了四大家族的彻底崩溃,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这里写到了十二个女子的各种生活遭遇、各种性格、各种结局。史湘云是贵族之家的千金小姐,但家业已经衰败;薛宝钗家资巨富,但已挥霍殆尽;巧姐临难遇恩人,得以死里逃生;妙玉冷眼看人世,落得身陷泥淖中;贾迎春抵债嫁给孙绍祖,被活活折磨而死;林黛玉叛逆封建礼教,为宝玉泪尽丧身;秦可卿饮辱自缢;贾探春避祸远嫁;元春身封贵妃而不得善终;李纨因子得贵也实侥幸;贾惜春看破红尘,削发为尼,遁入空门;王熙凤执迷不悟,机关算尽,结果送了性命。凡此种种,形形色色,哪一条路也不通,哪一条命运也不佳。这是封建社会穷途末路彻底崩溃的前兆,所以作者的结论就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十二曲&&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
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
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注释】:这支曲子写秦可卿。秦可卿原来是&养生堂&中的孤儿,出身低下,养父也只是个&营缮司&的&郎中&。她虽然在贾府时间不长,却看得比较深刻,她托梦给王熙凤,让她早想办法,留条后路:&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可见她早就预料到家势要败落。可惜贾府的统治者是不会接受这种劝告的。
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注释】:贾元春被封为贤德贵妃,似乎是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一个&喜&字,却表明了她实在是强颜欢笑,她把宫廷看作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内心满怀着寂寞凄凉的痛苦。她&恨无常又到&,不是留恋宫闱生活,而是牵挂着她那个家族的命运。贾元春生活在皇宫多年,她深深感到最高统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风云,她的荣辱沉浮,关系着宁、荣二府的生死存亡,她的死就是贾府衰亡的前兆。所以她从自身的突变,预感到了家族的末日,不惜&芳魂销耗&,也要向爹娘托梦:及早&退步抽身&,以避免覆巢之难。不难看出,贾家衰亡,尽管元春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直至死后,魂魄仍念念不忘,也挽救不了贾府的败落,以及整个封建大厦的必然崩溃倒坍的局面。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中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
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注释】:
史湘云是既不同于薛宝钗,也不同于林黛玉的另一种封建贵族小姐。她出身名门,身居绮罗丛中,但幼年孤苦,无人娇养。她没有林黛玉那种见风落泪,赏月伤怀的愁肠;也没有薛宝钗那种温柔敦厚,幽娴贞静的女德。她豪放开朗,在姐妹群中堪称豁达大度,不拘小节的&女丈夫&。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好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她心直口快,不像薛宝钗那样口是心非。随着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斗争的发展,她的思想性格也在发展变化,她由赞助宝钗转为同情黛玉。她以乐观的精神与命运搏斗,希望&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但这样的心愿在封建末世也难实现。作者把史小姐的命运纳入四大家族之中描写,通过她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变化,从侧面描写了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的衰败过程。曲子最后把史湘云的不幸际遇说成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宿命论思想的流露。
红楼梦十二曲&&留馀庆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以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注释】:
这首曲子写巧姐。巧姐是《红楼梦》中,众多的贵族子女中,唯一走向自食其力的人。作者并没有把巧姐的这条生活道路,当作悲剧来写,而是以庆幸的口吻予以肯定。作者在写贾府衰败之后,一方面写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一方面又写农村劳动妇女---刘姥姥把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既是对虚伪的封建道德的揭露,也是作者&劝人生,济困扶穷&的思想表现。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注释】:
在《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她出身于&读书仕宦之家&,从小便舍给寺院,由小姐变成了尼姑;但她并不与一般女尼为伍,过的还是小姐生活,摆的还是小姐派头,是&尼姑式&的小姐。她的这种生活道路以及这种生活形成的那种孤僻娇情的性格,是封建末世贵族统治阶级崩溃瓦解的一种产物。像妙玉这样的贵族小姐,由于家势衰落,在统制阶级队伍里丧失了立足之地,但从小娇生惯养,又不能在社会上自立。于是&遁入空门&便成了他们最后的一条道路。但社会上并不存在着真空地带,&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空门&并没有能够保护她&清身静心&,&出家&也没有割断她与&尘世&上的联系。她不甘心投靠权贵,却又不得不依附权门。,受贾府的供养,她的命运也是随着贾府大树的摧倒,同这个阶级一起没落。&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作者通过妙玉这个特殊的人物,表现了他对出世哲学的否定,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同时,也说明封建阶级这个大厦的崩溃,必然要波及到所有的角落,出家遁世,回避现实是不可能的。这在当时,也是颇有见地的认识,是作者民主进步思想的表现。
红楼梦十二曲&&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注释】:这支曲子,写李纨的遭遇和命运。在李纨的一生中,她遇到的两次&幸福&都是很短暂的,而漫长的岁月是在寂寞空虚苦闷中度过的。美妙青春年华,&去之何迅&,留下的只是&镜里恩情&和&绣帐鸳衾&的回忆;后半世&望子成龙&,刚刚&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之际,却突然一转,&昏惨惨,黄泉路近&!希望全然破灭。李纨的这条生活道路,在封建末世年轻的寡妇中是很有代表性的,有多少寡妇怀着同样的希望,遭到了同样的结局。尽管她们都博得了&贞节&、&贤淑&的美名,但又有什么用呢?
高鹗的续书没有写出贾兰&昏惨惨,黄泉路近&的结局,反面美化成什么&兰桂齐芳&,团园复初,这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也削弱了《红楼梦》一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注释】:作者在这支曲子中,进一步抒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真挚的爱情。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都是心地纯洁,聪明善良的青年。这样一对有情人,能不能结合呢?作者用两个设问,怀着含蓄而又诚挚的感情,把人们带到现实世界里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在封建宗法制度的统治迫害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只能空自嗟,枉牵挂。接着应用&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化的比喻,对造成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最后用眼泪的控诉作结。整个曲子婉转深沉,发人深思。当然作者不会认识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但他写出这种悲剧,明白而响亮地发出呐喊,提出控诉,也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这部伟大的作品发出反封建的思想光芒。
红楼梦十二曲&&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娇奢淫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注释】:这首曲子写贾迎春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从字面上看,迎春是被丈夫折磨摧残而死的,实际上作者是给我们揭开了统治阶级内部帏幕的一角。透过贾、孙两家的婚姻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统制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情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转变,从而进一步认识迎春悲剧的社会意义。在孙绍祖考获官职前,他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但是,在他考获官职,而贾府家势衰败时,他却恩将仇报,把两家的关系倒转过来,成了债户和债主的关系了。正是由于这种整个家庭社会地位的变化,才带来了迎春个人地位的变化,由昔日的&侯门艳质&、&公府千金&变成了今日的&蒲柳&、&下流&,而孙绍祖也才敢于露出&中山狼&的真面目去作践她,凌辱她。所以说迎春的悲剧命运并不单纯是她个人的问题,与其说迎春是被&中山狼,无情兽&吃掉,不如说是被封建的宗法制度和人吃人的社会所吞噬。
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
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注释】:&虚花悟&实际上就是&惜春悟&。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她认为人就如花一样。花不论是满园的&夭桃&,或遍山的&杏蕊&最终都捱不过秋霜;人不管贫穷或富贵,都逃不脱&生关死劫&,又何必空自忙碌受折磨?因此,她年纪轻轻,就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扑灭了自己青春的火焰,去&觅那清淡天和&的生活,出家当尼姑去了。
红楼梦十二曲&&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注释】:这支曲子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它明确地抒发了对钗、黛的不同思想感情。贾宝玉和林黛玉虽不得结合为夫妻,却终生互相怀念,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反对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利禄;贾宝玉和薛宝钗同床异梦,冷漠无情,说明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志趣。贾宝玉敢于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安排的&金玉良缘&,而永远忠于&木石前盟&,说明他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民主自由思想。他不满意命运的摆布,尽管贾母给他安排了锦衣玉食,尽管薛宝钗对他&齐眉举案&,百般顺从,但他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懑&,&到底意难平&!他认为,&金玉良缘&,不仅是&美中不足&,而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悲痛地感叹人生,控诉社会,恨不能把积郁在内心的深沉感情统统发泄出来!
浮生着甚苦奔忙,
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
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
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注释】:
注:此诗的作者是否曹雪芹,现还在争论中。
偶因一着错,
便为人上人。
【注释】:
[评介]在封建社会,女子受礼都约束最严。作者写娇杏由于一次&越轨&行为,反而由一个罕了低层的婢女变成上流社会的贵夫人,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尖锐嘲讽。
娇杏因&错&而得荣耀,作了&夫人&,自然是&侥幸&:。作者通过这个人物的生平际遇,暗示了贾雨村、贾府以至整个封建贵州阶级处危荀且的历史命运。
另外,据&脂批&,这回有一首回前诗,系曹雪芹所作:&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这一回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从这首回前诗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写娇杏的&一着错&,是写贾府的&一局输赢料不真&的一个引子,以预示这个封建家族&兴衰&的兆头。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注释】: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评介]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出身于破落的中小地主阶级家族,后被拐骗、贩卖,沦落为婢妾。她既要受薛蟠的玩弄和蹂躏,又要受薛蟠正妻夏金桂的残酷虐待,最后被活活折磨而死,这就是她的&平生曹际&。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落入四大家族的统治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兼并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
但高鹗的续书却写成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成了大团圆的结局,宣传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老思想;违背了曹雪芹原来的&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的悲剧性结局的创作意图,损害了香菱的艺术形象,降低了《红楼梦》的思想意义。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注释】: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评介]册子上暗指晴雯的这幅画,&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ч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这比喻晴雯的处境十分恶劣与危险。
晴雯是《红楼梦》众多女婢中,性格极其鲜明的一个,她具有烈火一样的反抗精神。就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说,她是个&身为下*&的奴隶,她处于封建社会奴役压迫下的最底层,连籍贯姓名都不知道。但是,她并不自轻自*,保持了做人的尊严。她身为女奴,却&心比天高&,丝毫不屈服于封建统治者的淫威,也不受封建势力的收买,始终表现了大胆泼辣、宁死不屈、反抗到底的斗争精神。她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这是在封建宗法制度奴役下劳人民最富贵的性格。
晴雯蔑视礼法,偃蹇反俗,锋芒毕露,不向浊恶势力屈服,自然就成了封建卫道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主子容不得她,奴才们也容不得她,结果就会&招人怨&,&诽谤生&,最后被迫害致死,这是晴雯悲剧命运的客观必然性。她是《红楼梦》人物中,塑造得十分出色、非常感人的形象之一。她的这种可贵精神,为后来的评家、读者所赞颂。作者把晴雯安排在十二钗图册的首位,爱憎是很分明的。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富,谁知公子无缘。
【注释】:
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说,是对桂和兰的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的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的桂兰也寓花袭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了给曾是唱戏的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 公子&,宝玉无缘分。
[评介]袭人的画面上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暗寓&花&、&袭&二字。这首判词是对袭人俯首驯顺的奴才性格的嘲讽。
袭人和晴雯是两种思想品格截然不同的奴婢。她虽出身于劳动人民家族,但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对主子俯首贴耳,百依百顺。有时还不惜出卖同伴,到主子面前告密、领赏。她就是鲁迅先生所斥责的那种&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地地道道的奴才。
曹雪芹是带着憎恶和嘲弄的感情写这首判词的。他对袭人的所谓&美德&,冠以&枉自&、&空云&,对她的结局,冠以&堪羡&、&谁知&。本来袭人想凭着自己&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品貌,博得主子的欢心,第一个委身于宝玉,满有把握地想当个&姨奶奶&,但由于宝玉的出走,结果却事与愿违,在贾家难以安置的情况下,第一个卷起行李,恋恋不舍、凄凄惨惨地离去。
另处,根据&脂批&,袭人出嫁是在宝玉出家之前。高鹗的续书却写成在宝玉出家之后&不得已&才嫁了蒋玉函,这虽更合乎&人情世道&一些,但却与曹雪芹的原意不合,减轻了读者对她的厌恶,削弱了对她的批判。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评介]这首判词艺术地暗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思想品格以及所遭遇的不同命运。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她们代表着封建贵族家庭出身的女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林黛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薛宝钗则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林黛玉由于出身、遭遇等方面的些特殊原因,并没有受过严格的封建道德的教育与熏陶。相反地,她读了《西厢记》、《牡丹亭》一类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杂书&,便逐步形成了她鄙薄功名、厌恶世俗、追求爱情的自由与幸福生活的思想性格。她和宝玉的爱情是建筑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上的,所以这种爱情是趋势的、纯洁的、强烈的,但它显然是与那个家族、那个阶级、那个社会不相容的,这就决定了宝、黛爱情的悲剧性质和结局。
薛宝钗则完全是另外一种典型。她出岙于&金陵一霸&的贵族皇商家族,来到京城是为了待选入宫,&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的。她早已失去了少女的天真和热情,只知道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己,并使自己成了执行的楷模,从不敢也不愿越过雷池一步。这便逐步形成了她热衷功名,深于世故,温顺宽和的思想性格。她不止一次地劝宝玉功名上进,博得贾母、王夫人的欢心,终于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她的这种思想性格和宝玉和叛逆精神是水火不相容的,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思想、语言与生活基础,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爱情。因地,所谓&金玉良缘&实际上也是一场悲剧。
表现在宝、黛、钗三人之间的这一场悲剧性的爱情纠葛,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地主阶级意识形态方面面临的严重危机:千百年来统治人们精神世界的封建礼教道德,已经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残忍、虚伪,已经残破到了百孔千疮的地步,彻底崩溃的局面已经形成,决非人力__一切封建卫道士之流所能修补和挽回。
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幸福里E3区6号楼3-103室&&邮编:116031 &&
办公电话:8&&8
交易热线:
电子邮箱: /
展示中心:中国鸿缘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展示中心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鸿缘温泉旅游度假区
大连市中世书画艺术交流中心 中国书画艺术.中国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辽宁甘霖律师事务所 于永亲主任&&&&&
互联网企业名称:中国书画艺术.中国 中国书画协会.中国 书画艺术频道.中国
主管部门:大连市中世书画艺术交流中心
备案信息:辽ICP备号-1
技术支持:
本站工作时间: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六
早8:30——晚 17: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陌陌是什么东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