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一个70D 小白 拍的时候用什么档位拍好 还有 我是手动70d对焦系统好 还是自动70d对焦系统好 手动怎么玩

1关键词一:半按快门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从前看似遥不可及的单反已经越来越平民化,如今5000元左右的价格就能购买一台不错的入门级单反相机。可是当我们将一台崭新的相机拿到手中后,如何使用却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去翻看枯燥无味的说明书?还是去专业摄影论坛潜水?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首先阻碍在你面前的都是那些难懂的专业词汇,诸如感光度、RAW格式、调节焦距等。记得笔者刚开始玩摄影时,也被这些专业词汇困扰了好久。今天笔者就将为大家解释一下摄影中最常出现的十个基本词汇,希望能给摄影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一:半按快门
  相信只要是用过相机的人都知道“想拍照,按快门”,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按快门动作,却不是人人都懂得它的奥妙。在按动快门时,通常被分为“半按快门”与“全按快门”,二者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半按快门是摄影师必备的操作
  半按快门是最基本的操作功能,当我们慢慢地往下按相机快门,按到大约一半时手指会明显地有一种阻滞感觉,这时快门并没有释放,也就是说还没有拍照,这就叫做半按快门,只有将快门按到底听到“咔嗒”一声响后,拍照才算完成,这时就叫全按快门。
第一步:半按快门对焦
第二步:移动画面重新构图
  那为什么要将简单的按动快门分为两个步骤呢?简单的说,所有的相机在拍摄前都需要进行对焦,尽管现在的相机非常智能,但是它还没有聪明到能猜到我们要拍什么,如果它把拍摄目标搞错了,那就会造成拍摄主体的不清晰。因此当我们半按快门时,实际上就是开启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这时相机会对取景器中对焦区域内的物体作为对象进行光圈、快门设置和开始自动对焦,如果我们保持半按快门状态不放,相机就将这些设置进行锁定直到你按下快门为止。所以,设置光圈大小,快门速度以及对焦,这都是在半按快门时完成的,这就是半按快门的主要作用。
  一句话总结:半按快门让相机对焦,全按快门完成拍摄。
2关键词二:对焦
·关键词二:对焦
  正如上文所说,半按快门的目的是进行对焦,那什么又是对焦呢?如果将我们手中的比作人眼,那么当人眼想要观察某件物体时,首先需要做的是“集中注意力”,这个集中注意力的过程就是对焦。也就是说,对焦就是将拍摄物体变清晰的过程。
红点亮起,自动对焦完成
  对于专业的数码单反相机而言,对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手动对焦(MF),还有一种是自动对焦(AF)。手动对焦就无需多言了,使用者只要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即可,一般而言,除非你是极有经验的资深摄影师,或者是拍摄特定题材的作品,很少有人会尝试手动对焦。相比之下,自动对焦就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了,相机会根据我们设置的对焦点自行进行对焦,并且对焦的速度也相当快。
AF为自动对焦,MF为手动对焦
  当然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自动对焦也被分成了很多种,最常见的是以下3类。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以及人工智能自动对焦(不同品牌相机的叫法可能有所不同)。单次自动对焦就是相机只在半按快门的一瞬间进行一次对焦,一旦对焦完成后,只要半按快门不放,对焦点将被一直锁定,这时用户可以随意的进行二次构图,不会破坏对焦点的清晰。&
一般的单反自动对焦分为三种模式
  与单次自动对焦不同的是,连续自动对焦在处理器“认为”对焦准确后,自动对焦系统继续工作,焦点也没有被锁定。其目的在于当被摄体移动时,自动对焦系统能够实时根据焦点的变化驱动镜头调节,从而使被摄物一直保持清晰状态。当然,相机的对焦框也要实时的对准被摄体,这样在完全按下快门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被摄物对焦不准确的问题了。
& 相机中可以对连续自动对焦进行更详细的设置
  最后是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它的出现实际上是集合了单次对焦与连续对焦的优点,更加适合在被摄物动静不断切换的场景下使用。当被摄物体静止不动时,它就是单次自动对焦;当被摄物体连续运动时,它就是连续自动对焦。由于切换工作交由处理器来完成,因此我们只需要按动快门就可以了。
  一句话总结:对焦是为了让拍摄主体变清晰。
3关键词三:焦距
·关键词三:焦距
  对于摄影初学者而言,很容易会将调焦和对焦弄混淆,对焦是将拍摄物体变清晰的过程,而调焦则是通过调节镜头焦距来改变的视角范围。焦距和镜头有着直接的关系,你购买了什么样的镜头,就决定了你拥有什么样的焦距。
长枪短炮们最主要的差异就是焦距
  我们通常所说了18-200mm、18-55mm都是指的镜头焦距,变焦镜头的焦距是可以变化的,而定焦镜头的焦距则是固定不变的。接下来笔者通过一组实拍图片来给大家演示下不同焦距的区别。
焦距24mm样张
焦距240mm样张
焦距1200mm样张
  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焦距数值越小,所获得的视角就越宽广,更适合拍摄距离近且范围大的景物。而焦距数值越大,视角范围就越窄,更适合拍摄远处的景物。
  说到焦距,就不得不提一句等效焦距与焦距转换系数。上文中我们说过,所谓的18-55mm以及18-200mm都是指的镜头焦距,而在实际拍摄时,同样的镜头安装在不同的相机上,可能得到的视觉效果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相机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引起的。
相同镜头下,APS-C画幅视角比全画幅小
  在高端上,等效焦距就等于实际焦距,二者的转换系数为1。而在入门级APS-C画幅单反相机上,转换系数就不等于1,而是为1.5。也就是说,同样在镜头焦距为70mm的情况下,全画幅相机的等效焦距也为70mm,而APS-C画幅相机实际所表现的焦距为70×1.5=105mm。所以APS-C画幅的相机在长焦摄影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句话总结:镜头决定焦距,焦距越小视角越广,焦距越大越能“远望”。
4关键词四:取景器
·关键词四:取景器
  很多单反用户在刚拿到时,还是习惯于用以往的屏幕取景方式,呆呆的看着一片漆黑的显示屏,期待着上面显示拍摄时的画面。其实在单反相机中,已经很少有人还在使用屏幕取景,绝大多是人都是使用光学取景器取景。
单反相机取景器在屏幕上方
图为:取景器结构示意图
  顾名思义,光学取景器就是人眼通过一组相机上的光学机构来观测取景范围进行构图的。这是为了保证玩家在取景时看到的画面与将拍摄出来的画面完全相同,几乎所有的单反相机都采用了这种取景结构,通常它处在屏幕的正上方。那么,取景器除了进行取景外,还有哪些作用呢?其实对于一个资深的摄影师而言,通过它还能观察到绝大多数跟拍摄密切相关的参数设置。
取景器中的画面
  上面这张图就是我们眼中的取景器了,从这个里面我们能看见相机的光圈、快门时间、曝光提示、相机剩余拍摄张数、对焦点等信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单凭这些参数就可以完成艺术创作了。所以下次再使用单反拍照时千万别用屏幕取景了,以免落下“不专业”的口碑。
  一句话总结:专业摄影师都用光学取景器。
5关键词五:感光度
·关键词五:感光度
  如果你经常游走于各大摄影论坛,那么感光度这个词你一定不会陌生。感光度来源于传统的胶片,其量化标志为ISO。在还没有的时候,摄影师要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来选择适合胶卷,例如一般晴天环境可使用ISO100,阴天的环境可用ISO200,黑暗如舞台,演唱会等环境可用ISO400或更高感光度数值的底片。
感光度来源与传统的胶片
  到了数码时代虽然我们用CMOS或CCD取代了传统的胶片,但是ISO这个概念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我们现在依然使用ISO来代表相机感光元件的的感光速率。感光度ISO在相机中一般分为这些档位: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600等,有些相机还能作1/2或者1/的设置。
& 所有单反相机都可以进行感光度设置
  在数码相机中感光度的大小代表着感光元件对光线强弱的敏感程度,当ISO设置的越高,感光元件就对光线就越敏感。在相同光圈与快门环境下,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也就越明亮。通常在暗光环境下拍摄,我们都需要将相机感光度调高一些。
逐级感光度示意图
  但是一味的调高感光度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噪点。噪点是指那些画面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它会破坏我们照片的纯净度,降低画面的质量。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提高相机ISO的同时照片噪点数量也会随之增加。正是因为高ISO有着它的两面性,所以我们平时拍照时应当尽量选择合适的ISO数值,并不是ISO越高越好。一般来说在晴天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将相机ISO设置在最低档,因为相机在使用最低档ISO拍摄时所拍出的照片画面质量是最好的;当遇到阴天或者是在室内进行拍照时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相机ISO,来保证画面的明亮。如果实在把握不好那就选择自动ISO,将调节ISO的任务交给相机去完成。
  一句话总结:光线强,调低感光度;光线暗,调高感光度。
6关键词六:白平衡
·关键词六:白平衡
  白平衡(White Balance)这个词虽然称不上是“热词”,但是作为初学者还是很有必要知道的。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这就涉及到了一些色彩学的知识。
  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其反射光中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是相同的。
图为:白平衡原理
  在传统摄影里几乎没有这个概念,那时都是使用滤色片进行色彩的校正。只是数码并不是依靠换用滤色片来调整色温,而是利用电路改变不同色光所产生的电信号增益的方法来实现。相机内部有三个CMOS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使所成的像色彩显示正常。
相机中有多种白平衡选项
  相机中一般内置有白平衡设置选项,其中有自动白平衡、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荧光灯、闪光灯和自定义,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当前拍照环境的白平衡选项。当然相机内置的白平衡设置未必全面,在一些复杂光源环境下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定义白平衡,这就需要用到一些白平衡校正工具,常见的白平衡工具有白平衡卡,白平衡镜,白平衡滤镜等。
  一句话总结:决定画面的整体色彩,一般设置在自动即可。
7关键词七:光圈
·关键词七:光圈
  在所有的摄影玩家口中,“光圈”的出现频率绝对是最高的。光圈实际上是镜头内部的一个组件,它的作用是控制镜头的进光量。一般来说常见的光圈值如下:f1.0,f1.4,f2.0,f2.8,f4.0,.6,f8.0,f11,f16,f22,f32。我们可以通过一张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不同数值的光圈和它孔径大小的关系。
光圈孔径大小示意图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 f 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如上图所示),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同理,光圈 f 值越大,通光孔径就越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少,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5.6 ,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F5.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同理,F2是F8通光量的16倍,从F8调整到F2,光圈开大了四级。
& 大光圈(右)具有背景虚化效果
  光圈在摄影中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上文中提到的控制进光量,其二就是控制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背景的虚化能力也就越强。
85/1.2 L II USM有着“大眼睛”的称号
  光圈的大小取决于镜头,并且光圈也是镜头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标示出一支镜头摄取光线的能力,并可以在景深的控制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光圈的价值从镜头的价格上也可见一斑,一支拥有F1.8最大光圈的50mm镜头只要数百元,50mm F1.4就要2000多元,佳能的50mm F1.2L更是接近15000元。
  一句话总结:光圈越大,背景虚化越明显;光圈大一点,价格翻一翻。
8关键词八:快门
·关键词八:快门
  我们这里所说的快门并不是指顶部那个用来拍照的按钮,通常摄影玩家口中的快门指的是快门时间。快门时间顾名思义是指单次快门所用的拍摄时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机的快门时间并不是由手按快门的速度决定的,它需要我们在相机的拍摄菜单中进行设置。
快门速度并不是由手按快门的速度决定的
  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0等。在相同光圈下,快门时间越短,进光量就越少,画面就越暗。同理,快门时间越长,进光量就越多,画面也就越明亮。
玩家可以选择快门优先档来调节快门时间
  当然,快门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除了控制进光量外,不同的快门速度还可以使我们的照片呈现出不同效果。高速快门一般用作于捕捉物体瞬间的美,比如在拍摄一些转瞬即逝的画面或者拍摄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时就需要我们用到高速快门。
瞬间的场景必须要用很高的快门速度去抓拍
梦幻般的水流要用较长的快门拍摄
  而较低的快门速度能让我们拍摄出过程美,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快门时间可以手动调节到很长,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几小时。
  一句话总结:拍摄的题材决定快门速度,手持1/30秒以下会发虚。
9关键词九:高速连拍
·关键词九:高速连拍
  很多新手对于高速连拍这个词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在每个摄影论坛中,都有许多资深网友对该功能其各抒己见,而陌生则是因为自己从来都没有用过这个功能。所有的单反都有高速连拍功能,区别只是每秒拍摄的张数不同,例如高端单反具有10张/秒的连拍速度,而入门级单反仅有3.7张/秒。需要注意的是,高速连拍速度并不是由手按动快门的速度决定的,而是由相机本身的实力决定的。
连拍选项一般在菜单中可以找到,有些相机也有快捷键
  在相机的设置菜单中有对拍摄模式的选择,常见的有单次拍摄、高速连拍、遥控拍摄、延时拍摄等,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当我们选择高速连拍模式后,相机就可以在一秒钟之内连续拍摄出多张照片。
高速连拍效果GIF展示
  在单次拍摄模式下,无论你的手指在快门上停留多久,都只能拍摄出一张照片。而当我们选择完高速连拍后,只要按住快门不放,相机就会持续的进行拍摄,直到相机的内存写满为止。这个功能往往被用来抓拍瞬间的场景,以免由于拍摄不及时导致错过好时机。
  一句话总结:想要抓拍就用高速连拍。
10关键词十:RAW格式
·关键词十:RAW格式
  大多数摄影初学者对RAW(肉)都没什么印象,只知道如果在照片格式中选择RAW格式,存储卡中就会出现一大推打不开的文件。其实RAW也是一种图片格式,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它是的“底片”。
电脑自带的看图软件是无法查看RAW文件的
  RAW中文解释是“原材料”或“未经处理的东西”。RAW文件包含了原图片文件在传感器产生后,进入图像处理器之前的一切照片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将照片设置为RAW格式后所拍摄图像文件的后缀名并不一定是xxx.RAW,RAW只是这类未经加工图像的统称。各家厂商会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记录RAW数据,所以相应的后缀名也不同。
每家厂商RAW文件的后缀名是不一样的
  RAW格式的优点在于它记录了相机拍摄时的全部信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后期空间,例如白平衡、锐度、饱和度等参数信息都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精细的调整,并且这些调整不会伤害到照片画质。从文件的体积上我们也能看出二者的区别,相同的照片,RAW格式的文件体积明显的要比JEPG格式的文件大很多,二者体积几乎相差了4倍。
RAW与JPEG画质对比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购买相机时附赠光盘中的官方软件来打开和导出RAW格式文件,这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拥有不止一家品牌的相机时,你也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应用软件来打开RAW格式文件,在这里笔者推荐使用Adobe公司开发的Lightroom软件。当然,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也是一门学问,网上相关的教程也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学习一下。
  一句话总结:新手用不到,老老实实JPEG。
  至此,摄影十大热门关键词就全部介绍完毕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新手摄影玩家尽快的熟悉相机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老手来说可能小菜一碟,然而对于新手而言些许是重要的“第一步”。当然,摄影是一个实践大于理论的东西,光有理论知识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行,笔者希望新手玩家们能多拍多练,早日提高摄影技巧。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入门学习文章,给大家解决的问题都是最为初级,但却是十分必要的问题。
产品类型 传感器尺寸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43005¥96006¥44007¥199008¥31009¥810010¥3900
立即登录,签到赢金豆~
登录后即可查看通知,和作者互动来自子话题:
日活跃度67%的数据不准确,是个翻译错误。原文是&在所有上一周使用过Instagram的用户里,有67%昨天也登录了。& 这不能算67%的日活跃度吧。上一周如果只有3个人用了,其中有2个是昨天用的,那么也是66.6%。&br&&br& &Co-founder Kevin Systrom didn’t disclose daily active users during his fireside chat with TechCrunch editor Alexia Tsotsis. &b&But he did say of all the users who have been active in the last week, 67 percent of them used the app yesterday.&/b& &&br&原帖地址:&a href=&//instagram-reaches-27-million-registered-users-shows-off-upcoming-android-ap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2012/03/&/span&&span class=&invisible&&11/instagram-reaches-27-million-registered-users-shows-off-upcoming-android-app/&/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日活跃度67%的数据不准确,是个翻译错误。原文是"在所有上一周使用过Instagram的用户里,有67%昨天也登录了。" 这不能算67%的日活跃度吧。上一周如果只有3个人用了,其中有2个是昨天用的,那么也是66.6%。 "Co-founder Kevin Systrom didn’t disclose dail…
来自子话题:
&p&Instagram在2010年10月在ios平台发布,到2012年4月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并在4月3日推出Andriod版。同时,Facebook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使得美国的独立用户访问量在当月激增78%。&/p&&p&&br&公司的愿景很简单,就是让手机照片变得“fast, simple and beautiful”。在Instagram的第一篇官博就表明了这个初衷。(具体见&a href=&/post//welcome-to-instagra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lcome to Instagram&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p&其中罗列了几个Instagram试图解决的问题:&/p&&p&· 我的手机照片实在不忍直视了。&/p&&p&· 不能分享给其他朋友这点太枣糕了。&/p&&p&· 传个照片慢到吐血,看照片也是。&/p&&p&&br&针对以上手机用户的常见问题,Instagram添加了11种滤镜特效,支持Facebook、Twitter、Flickr、Tumblr分享,并把图片压缩成60kb上传。&/p&&p&&br&Instagram上线一小时之内就被10000人下载,首周达到20万次下载,在一个月多月时间注册用户已超过100万。&/p&&p&&br&它在全球范围的扩散除了口碑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名人效应。2011年7月,在Instagram用户达700万时,Justin Bieber注册了账号,他在Twitter上分享了他在上面的第一张照片后,Instagram的服务器差点爆了(这里没有任何公关营销,Bieber只是听说有这么个应用)。当年年底,人家就成为了iPhone年度最佳App。&/p&&p&&br&Instagram之于数码摄影的意义相当于宝丽来之于传统摄影,让拍照变得更便捷简单且易于分享。&/p&&br&&p&有同学问到Instagram上线一小时下载量就达到10000次是怎么做的?&/p&&br&&p&这个问题的答案还真是迷思呢,连创始人都始料未及。不过2010年3月,Kevin Systrom和Mike Krieger在种子轮融资获得50万美元投资就受到一定关注了吧。他们最早开发的是一款叫做Burbn的LBS应用,因为对这个App不满意,在8周之内又开发出了完全不同的Instagram。App上线之前已经被一些科技博客推广,主流的科技媒体如TechCrunch、Wired、Lifehacker也在Instagram一夜爆红迅速报道。&/p&&p&&br&-------------------------------&/p&&p&&br&有大咖自然有关注,这和新浪微博红起来是一个道理。有朋友玩自然你也会跟着玩,这和微信火起来是一个道理。&/p&&p&&br&我是12年初下载的Instagram,但打开发现要注册我就翻了个白眼闲置了大半年,直到碰到用Instagram的同学才开始玩起来的。艾玛,终于有人给我点?了!艾玛,加个滤镜我也能不过脑子就P出神样照片了!之后也下载了七七八八的处理照片的应用,但大多玩了两次就放一边了,所以还是要有人和你一起玩耍啊。&/p&
Instagram在2010年10月在ios平台发布,到2012年4月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并在4月3日推出Andriod版。同时,Facebook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使得美国的独立用户访问量在当月激增78%。公司的愿景很简单,就是让手机照片变得“fast, simple and beautiful…
我在做文物保护调研的时候,曾经在很多寺庙拍过佛像,工作需要他们不会阻止。&br&&br&除了有些寺庙有宗教情结之外,一般单位出于下面三点考虑不允许拍照。&br&1)佛像等文物虽然已经过了著作权保护时效,但寺庙和相关管理单位仍然享有一定的版权优先,这就像故宫可以为其藏品制作相册出版,却不希望游客自己去攒一本影集。像大英博物馆,如无特殊说明,你拍照(不使用闪光灯)是可以的,但想要出版大英博物馆文物汇编是不可以的。有出版意图的摄影要和主管单位交涉,获得授权,图像资料要留档,收益要有分成规则。&br&2)安全防卫和仿造。虽然现在大家都有可拍照手机,如果真是歹人这些都不是问题,但确实是一个不允许照相的思考角度。 &br&3)游客拍照,首先闪光灯对塑像、壁画等不利,另外一方面是使用三脚架等器具会造成人流迟滞,甚至影响一些寺庙的正常活动,对僧人也不够尊重。&br&&br&去寺庙,尤其是真正由僧侣管理的寺庙,这就跟进别人家一样,注意标识,尊重他们的要求和习惯、少质疑是比较好的态度。他们没有义务来向你全面解释规则的来龙去脉,而你给他们带来的不愉快最终总还是会变成具体的不愉快事件。何必呢。僧人总比澳门赌场里不让人拍照的保镖和蔼……
我在做文物保护调研的时候,曾经在很多寺庙拍过佛像,工作需要他们不会阻止。除了有些寺庙有宗教情结之外,一般单位出于下面三点考虑不允许拍照。1)佛像等文物虽然已经过了著作权保护时效,但寺庙和相关管理单位仍然享有一定的版权优先,这就像故宫可以为…
&b&巧思&/b&&br&接受电子,拍摄派?那么就是巧思。&br&&img src=&/6b3b1fcb10dfaf60a201e2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6b3b1fcb10dfaf60a201e20_r.jpg&&&br&大师们的选择。荒木经惟,安妮·莱博维茨都不纠结快门速度,你纠结个啥???&br&&br&表现完美的大光圈 35mm ,安静到死的对焦快门和过片,超长的电力,造就了街头的幽灵。一切都为拍照而非装逼服务。你只需要拍摄,再拍摄。&br&&br&没有好片子?为巧思补充一卷胶卷,然后和他说一声”对不起“。马格南摄影师用巧思拍的照片说明,你应该扇自己两个嘴巴 - 把这么好的相机用错了的摄影师,不会有前途。&br&&img src=&/cb20efe53eb2ed279f2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b20efe53eb2ed279f25_r.jpg&&&br&&b&TC-1&/b&&br&接受电子,小巧,装逼派?那么就是 TC-1 。&br&&img src=&/7f5d8bcbc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7f5d8bcbc_r.jpg&&&br&华丽的钛金属机身,奢侈的真皮握把处处彰显你的装逼气质。&br&&br&难得的是她并非徒有其表的暴发户。即使考虑今天所有的数码相机,他也是最好,最小巧的的 28mm 全画幅。&br&&br&嘎吱嘎吱的对焦声会引起拍照者的注意。问题是,金属齿轮的摩擦声正式金属与机械的美妙之处。&br&3.5 的光圈会限制你的发挥。但是考虑他如此的小巧,却拥有最顶尖的镜头素质,你还要意思要求什么?&br&&br&&b&MINOLTA CL / 徕卡CL&/b&&br&不接受电子 - AF 也当然没有,玩镜头,装逼。MINOLTA CL / 徕卡CL。&br&&br&不知道为什么不考虑徕卡。好在徕卡CL有 MINOLTA 版本。而且徕卡版也没有那个惹眼的红标。&br&&img src=&/beaebfa7c9cb870f7b222ab_b.jpg& data-rawwidth=&810& data-rawheight=&5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0& data-original=&/beaebfa7c9cb870f7b222ab_r.jpg&&&br&日系的小巧,德系坚固在这里两全。可不插电工作。能使用徕卡的众多传奇镜头。&br&&br&金属,黄斑对焦,脱裤子换胶卷等“徕卡要素”一应俱全。快门不是那么安静可能是唯一的缺憾。磨损之后露出的是钢而非铜也减退了不少的沧桑感。&br&&img src=&/3a5c4dbda3c5cdae0ea5_b.jpg& data-rawwidth=&1066& data-rawheight=&8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6& data-original=&/3a5c4dbda3c5cdae0ea5_r.jpg&&
巧思接受电子,拍摄派?那么就是巧思。大师们的选择。荒木经惟,安妮·莱博维茨都不纠结快门速度,你纠结个啥???表现完美的大光圈 35mm ,安静到死的对焦快门和过片,超长的电力,造就了街头的幽灵。一切都为拍照而非装逼服务。你只需要拍摄,再拍摄。没…
来自子话题:
大学做海报时,曾经尝试过这种效果,所以凭借印象来回答这个问题。&br&
这种效果叫做蒙太奇效果。有软件可以实现该效果: &a href=&/en/ho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lcome | FMEdda&i class=&icon-external&&&/i&&/a&&br&
根据该网页上的描述,“A photo mosaic picture is made up of tiny photos which are fitted together in such a way that, from a distance, they blend together to create the appearance of a new picture.”&br&&br&
软件名为Foto-Mosaik-Edda,分为Standard和Professional两种版本,前者免费后者收费,不过也不贵,$8.00。软件有3种模式:Classic Style、Parquest Style、Chaos Style。后两种模式在收费版才能使用。具体区别就不详细介绍了,直接上网站看就懂。这里附上效果图。&br&Classic Style:&br&&img src=&/4b1cfba7e9c26afcb9a6b2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4b1cfba7e9c26afcb9a6b2_r.jpg&&Parquest Style:&br&&img src=&/1e0ddb704b1d39de6fadfd2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1e0ddb704b1d39de6fadfd2_r.jpg&&Chaos Style:&br&&img src=&/ff0e16ccc7d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ff0e16ccc7d_r.jpg&&&br&-------------------------------------------------------------------------------------------------&br&
意外拿了这么多赞,那么就再补充下算法方面的内容。&br&
当时我是个穷屌丝,买不起这软件(记得当时连经典模式都限制多多),其它类似软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所以有考虑过自己写一个。时间关系最后还是没做,不过还是对其实现算法有一点研究。&br&
对于经典模式,我们可以看成:把大图分割为若干小图,在素材库中寻找与小图最相似的图片。这个情景是否很熟悉?是的,谷歌的”以图搜图“就是类似的场景,都是搜索相似图片。于是,一个很小众的问题,就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br&
对于”以图搜图“这类问题,首先考虑的是颜色的相似;但颜色相似还不够,毕竟小图不只是一个像素点,所以另外还需要形状的相似。&br&
网上关于这类算法的探讨有很多,这里贴阮一峰前辈的两个链接以供参考:&br&&a href=&/blog/2011/07/principle_of_similar_image_search.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相似图片搜索的原理&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blog/2013/03/similar_image_search_part_ii.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相似图片搜索的原理(二)&i class=&icon-external&&&/i&&/a&&br&
对于Parquest Style,也是类似的原理,只是小图的分割多变一些罢了。但是像Chaos Style这种不规则的图片放置法,我就想不明白了,怎样做才能使效果最好。欢迎各位大神探讨~
大学做海报时,曾经尝试过这种效果,所以凭借印象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种效果叫做蒙太奇效果。有软件可以实现该效果:
根据该网页上的描述,“A photo mosaic picture is made up of tiny photos which are fitted together in such a way …
陈冠希老师说过,摄影的最高境界你们这些玩器材的人永远体会不到。
陈冠希老师说过,摄影的最高境界你们这些玩器材的人永远体会不到。
&b&推荐SNAPSEED和VSCO&/b&&br&&b&&br&&br&SNAPSEED适合调影调,尤其是selective adjust和HDR这俩功能。&/b&&br&&b&前者可以局部调整亮度,后者就不多说了。&br&&/b&&br&HDR效果如下&br&&img src=&/2280cdc7fa2b43581c3f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280cdc7fa2b43581c3fa_r.jpg&&影调效果如下,也可以利用光暗来修饰脸型。&br&&img src=&/650dbcf9bd9b8b96a6b11f111ee6a70e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50dbcf9bd9b8b96a6b11f111ee6a70e_r.jpg&&&br&&b&VSCO适合整体调色,你可以认为是调节氛围。&/b&&br&&b&最神奇的地方是还有色彩分离效果,即分别针对高光和暗部进行调色。&/b&&br&效果如下:&br&&img src=&/cb0c87b258d0adef18db24a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cb0c87b258d0adef18db24a_r.jpg&&&br&两者相结合,效果如下:&br&&img src=&/aa4b90bca4f97eb33b5e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aa4b90bca4f97eb33b5e_r.jpg&&&b&建议一般的步骤:&/b&&br&&ol&&li&是先用SNAPSEED,确定思路,如果走黑白/高对比/剪影风格这里可以一步到位了。&br&&/li&&li&加强影调,根据意图暗部加点光亮亮部减光,我一般亮部就不太动了。人像的话两颊减光嘴部/眼部加光非常重要。或者可以考虑在头发周围也加光,这步骤略繁琐。如果是风景图的话可以整体套一个轻度HDR省事&br&&/li&&li&上VSCO调色彩。&br&&/li&&li&如果VSCO没有特别满意的色彩,可以调个基本色,上instagram找,这儿也找不到,可能就只能这样了吧,这种情况以人像照片居多。人像照片请千万清空背景,保持背景简洁最好还有一道侧逆光。&/li&&li&永远记得要在结束之后套一个加锐,瞬间提升逼格。&/li&&/ol&&i&欢迎大家关注我的loft:&a href=&http://phoeni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晴明&i class=&icon-external&&&/i&&/a& 实在是没人气啊……&/i&
推荐SNAPSEED和VSCOSNAPSEED适合调影调,尤其是selective adjust和HDR这俩功能。前者可以局部调整亮度,后者就不多说了。HDR效果如下影调效果如下,也可以利用光暗来修饰脸型。VSCO适合整体调色,你可以认为是调节氛围。最神奇的地方是还有色彩分离效果,即…
来自子话题:
-&br&在棚拍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开讨论。&br&&br&有时候,摄影师会不区分两种柔光箱的效果。&br&&br&两个主要原因:&br&1.配件本身就没有购置齐全。&br&棚拍摄影的配件是很贵的,一般至少得四盏灯打底。当然价格有高低,金鹰和爱玲珑还有宝富途就是天差地别。然后每盏灯都需要配件,灯架、魔术腿、柔光箱等。&br&其它的配件诸如背景纸,电动滚轴,吸光板,挡光板,三脚架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我会告诉你们么,当然这些相对灯和相机来说,就是小开销了。&br&所以买齐这些配件,对于一家刚起步的影棚来说蛮困难的。&br&比如有次拍摄我需要三个圆形柔光箱,但我只有两个,还有一个是八角的,那有什么办法,拿来用吧。&br&&br&2.摄影师本身没有经验。&br&--&br&&br&我当时常用的,主要是三种形状的柔光箱:圆形、八角、长方形(正方形)。&br&这些都是直射型的柔光箱。&br&一开始也是混用的,后来很快就发现了光效的不同。以下为个人使用心得,有纰漏还请指出。&br&&br&柔光箱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在闪光灯灯泡面前加上一层纸(布),让光更加自然柔和。我这四个柔光箱的柔光纸都是相同的质地,因此,他们最大的区别只有光的散射面积和柔和度了。&br&(写到这里我真的很烦天花板上的日光灯反射到我屏幕上晃眼睛!应该加一层柔光纸...)&br&&br&圆形柔光箱:&br&散射面积最大,在拍摄主体与背景要协调光效的时候,可用一两支来做主光源,然后其它灯配合去打阴影。&br&&br&八角:&br&散射面积和圆的比不算大,有一定聚光效果,但是不特别明显,特别是拍局部的时候(妆面,小型静物)。&br&这个用得不多,大部分时候我是一起混用的(惭愧..)。比如在里面多加一层柔光布,让它的柔光强度降低,和其它灯配合,打出层次感(比如拍服装细节的时候)。&br&&br&矩形柔光箱:&br&这种柔光箱在日常拍摄的时候最常用。散射面积一般,但是多灯组合,玩法最多。&br&&br&其实棚拍的效果不仅依靠柔光罩,还有聚光筒、雷达罩等等...&br&他们的用途,要依靠拍摄目标和预期结果来做调整,不能以偏概全。&br&当然棚内能玩的花样几乎都被玩过了,现在更多的是「感觉」..&br&&br&很多摄影师玩新颖的尝试,比如日光灯管、投影仪、手电筒...只要能出好照片,就是好配件。&br&柔光罩只是摄影配件造就效果中的一环...&br&&br&毁,终,生。&br&-
-在棚拍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开讨论。有时候,摄影师会不区分两种柔光箱的效果。两个主要原因:1.配件本身就没有购置齐全。棚拍摄影的配件是很贵的,一般至少得四盏灯打底。当然价格有高低,金鹰和爱玲珑还有宝富途就是天差地别。然后每盏灯都需…
我在印度留学三年,根据自身经历,结合楼上的回答,简单总结几句:&br&&br&1,印度的文化底蕴确实浓厚,为“人文摄影”奠定了基础。&br&&br&2,印度人既保守,但却也很“热情”;保守或是源于宗教,文化,以及物质条件的贫困;热情或是源于对外国人(印度也是旅游大国,印度人——尤其是旅游城市的印度人太容易见到外国人了,世界上没有哪个旅游城市的居民对游客不热情)的良性循环,同时亦是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的表现——所以可能才造成了楼上所说的印度人会非常热情的配合你拍照甚至主动要求合拍——这里不做深入讨论,因为如果要究其根源,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清楚的。&br&&br&3,印度城市基础建设比较差,城内环境少有西方国家那么优美,甚至规划得让人感觉不到有规划,所以我敢保证,除非你是见到一个你从未见到的建筑或者标志物,否则你绝不对对印度脏乱差的街道感兴趣的;相反,印度人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的装束,绝对会令你忍不住按下快门;更不必说那装束是存在于一个可爱的孩童、热情招呼你拍照的成人身上。&br&
所以这也正是如题主所说“拍人”居多。&br&&br&4,大多数去印度旅游的人——都是去的被大家去烂的地方,从西北边的焦特布尔(沙漠地区)到东北边的加尔各答(海港城市),主要的旅游地点都被集中在这两点之间,甚至从新德里、斋普尔、阿格拉这种金三角,到加尔各答,这更是游客去得最多的几个地方,这几个城市刚好就属于人文摄影的天堂。但再往边境,比如大吉岭这种地方,就相对少有人去;至于达兰萨拉这种地方,就更是少有人知晓了,而靠近喜马拉雅山脉的地方,雪山、高原景观也会令你叹为观止。——可惜,去过这些地方的人太少了。&br&
在人文色彩绝对浓厚的印度,自然风光确实也显得微不足道了;如同你见过了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和快餐速食,就会对胡同小巷和特色小吃感兴趣一样,你那么远跑去印度,就不会打算是去看大同小异的自然风光吧?&br&&br&总结得不全,但是可以抛砖引玉。
我在印度留学三年,根据自身经历,结合楼上的回答,简单总结几句:1,印度的文化底蕴确实浓厚,为“人文摄影”奠定了基础。2,印度人既保守,但却也很“热情”;保守或是源于宗教,文化,以及物质条件的贫困;热情或是源于对外国人(印度也是旅游大国,印度…
&img src=&/f65ab941d2df24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65ab941d2df243_r.jpg&&拍于工作室。感受一下。&br&&br&--------------------------------------------------------------------------------------------------------------------------------------------&br&我觉得我太水,还是多放点内容吧。&br&&br&前言:大气是个非常飘渺的形容词,老板让我帮他拍照,他从来就是说big air!!战汝娘,你尝试跟设计师说要大气,他绝壁拍死你!!&br&&br&尽管老板要我怎样大气什么滴,我是不管滴。&br&我只从好看这一层面拍。&br&&br&0.大气与样貌无关。&br&1.咱们准备个外置光源吧,不打灯不舒服斯基!&br&&img src=&/2b05f536a18b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2b05f536a18b_r.jpg&&&a href=&.cn/v/b/.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光线如何影响你的容貌&i class=&icon-external&&&/i&&/a&&br& 这是个大坑,知乎也有人发表过的,建议搜一下了解以下。&br&&a href=&/link?url=_630w1tZiLRPx36ROqpdY6ZfHM0Td1-e9XE9DbpfKnAkx_Kd5HFSxwHJv5lyZEr04oBTLXudEroipBWaWxd2o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伦勃朗式用光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
扩展阅读,超级泛用经典的打光。&br&2.男人个人照片,麻烦先把您的鼻毛修一下,洗个脸,牙缝的青菜先剃掉。&br&&img src=&/82e6beaed5f719a81f9d659dd878e221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3.服装没要求,无论西服便宜,干净无破损是首要的,整齐也要必须的。&br&
饰品随意,还是与适配为原则,比较万能的是手表,和眼镜。&br&&img src=&/dbd32e475fd8f4a8ac99669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dbd32e475fd8f4a8ac99669_r.jpg&&注:这是特例,不要模仿,模仿非死即伤。&br&&br&4.找个好背景,如果没有,即使是白墙灰墙也是一流的背景。&br&
背景能提升个人文华修养和气质,为了安全,建议与服装相匹配。&br&&br&5.对着镜子,找个好pose.&br&
万用姿势,侧身正面抱手,侧身侧面(抱手),正身正面(抱手)。至于正身侧面
我认为挺欠揍的。而且不认为仰视45°是个好姿势,容易暴露短板,即鼻梁
塌,鼻孔大,双下巴等等。&br&
面部表情很关键,坚毅向(木讷面)或者闷骚酷(扯嘴角,不知道普通话怎样表
达)的,先在镜子前选一个吧。&br&6.关于器材与运用。&br&
高成像质量的相机必不可少,如果是单反配常用变焦段也是十分棒的。&br&
室内的拍摄我比较喜欢用低于35MM的焦段。&br&&br&
在避开拍摄对象缺点的前提下:&br&
大头照下拍摄者请对焦于眼睛,然后向下平移直到焦点于人中位置。&br&
半身照建议拍摄者不要拍摄到对象鳃位。&br&&br&&br&以下借用酒仙网郝鸿峰《创业家》牛文文的照片,谢谢老板的杂志和曲酒(尽管对曲酒不稀饭)。&br&本想直接用杂志里的,发现杂志已被清洁阿姨卖掉。。。&br&&br&&img src=&/bee6decd55e22af380d57b_b.jpg&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4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img src=&/740d6509bdd31ca6b9c416f960f9fae1_b.jpg& data-rawwidth=&318& data-rawheight=&5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8&&&br&&img src=&/2ae3cb1c4c7db2d8e7a3_b.jp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br&挺抱歉的找不到牛文文在那期杂志的照片了。&br&&br&抱歉我又出来污染汝们的视线了。&br&《回复可见》
拍于工作室。感受一下。--------------------------------------------------------------------------------------------------------------------------------------------我觉得我太水,还是多放点内容吧。前言:大气是个非常飘渺的形容词,老板让我帮他…
&p&从整体水平来看 应该是图虫。&/p&
从整体水平来看 应该是图虫。
很佩服&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Y huang& data-hash=&e9e9c8ff103b883e91e587& href=&/people/e9e9c8ff103b883e91e587& data-tip=&p$b$e9e9c8ff103b883e91e587&&@JY huang&/a&先生的回答~~ 但是小弟有一点不太理解。就是关于rolleiflex 3.5F的生产年代的疑点。&br&小弟比较喜欢捣鼓Rolleiflex的双反,所以看到您给的那张图&br&“香港文化博物馆在07年的展览介绍,明确何先生使用的是禄来3.5F” 时候产生了疑问。&br&&img src=&/fae01d9f1900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fae01d9f1900_r.jpg&&&b&按照禄来的历史1956年 型号3.5F还没生产出。&/b&&br&&img src=&/2e14f9fde5ab7a6ebd9c562_b.jpg& data-rawwidth=&469& data-rawheight=&5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9& data-original=&/2e14f9fde5ab7a6ebd9c562_r.jpg&&&b&(红线划歪了 应该是上面一个 1958 Rolleiflex 3.5F)&/b&&br&根据维基百科“双反相机”词条中可以得知 型号3.5F 实在1958年才产出。&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8C%E5%8F%8D%E7%9B%B8%E6%9C%BA#.E7.A6.84.E8.8E.B1.E5.8F.8C.E5.8F.8D.E7.9B.B8.E6.9C.BA.E5.B9.B4.E8.A1.A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双反相机&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为了确保准确性 小弟又去搜索了一下英文版的维基百科中的Rolleiflex词条,可见以下&br&&img src=&/eba6ceebc7da_b.jpg& data-rawwidth=&583& data-rawheight=&5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3& data-original=&/eba6ceebc7da_r.jpg&&年生产的3.5型号为C (在北美称作3.5E?)&br&56年到59年&b& introduction 了2中不同镜头的 F3.5(最大光圈3.5)的机器 普兰娜Planar和仙浓塔Xenotar&/b&&br&禄来的双反型号命名是按照A B C D……这样来的,大致是这样来的。&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Rolleifle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olleiflex&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bbabbcb190c49b95c041c_b.jpg& data-rawwidth=&916&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6& data-original=&/bbbabbcb190c49b95c041c_r.jpg&&根据一个禄来福来比较专业的网站得知&a href=&/cameras/tlr/info/A-F_tlr.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olleiflex A&i class=&icon-external&&&/i&&/a&&br&禄来3.5F的生产年代应该是位于1958年之后。&br&&img src=&/efc57f6e832a2bc50bb359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efc57f6e832a2bc50bb359_r.jpg&&&br&这是一张禄来双反相机型号、生产年号、机身号码一览表。&br&从左向右是 型号 生产年代/ 机身号&br&由上图可见 1956年是不会出现禄来3.5F 这一型号的。&br&&blockquote&其次,问题里的作品Approaching Shadow,创作于1953年,发表于1954年,此时何先生已经22岁,是个年轻有为的、接触摄影多年的老手了。天份加上后天的热情,何先生的摄影创作在60年代已经到达了高峰&/blockquote&既然创作于1953年,&b&假定&/b&此作品就是禄来拍摄的,则可以&b&推测&/b&何先生使用的机器为1953年之前出产的禄来。&br&具体可以在此查找&a href=&/5376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禄来双反相机型号、生产年号、机身号码一览表&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总结一下吧。&br&&br&现在有3种可能&br&&b&1、创作年代不是1953年&/b&&br&&b&&br&2、博物馆的机器型号标错&/b&&br&&b&&br&3、这个作品压根就不是禄来机器拍摄的。&/b&&br&&br&由于我个人对禄来机器有一点点小的了解,所以详细推测下第2点。&br&&br&&br&&b&那张照片有可能是使用禄来机器拍摄的,不过是用禄来3.5F 这一型号拍摄的可能性不大。&/b&&br&&b&可能那台禄来的最大光圈是F3.5(即为3.5F之前的禄来产品),香港文化博物馆在07年的展览介绍上出现了错误,把最大光圈为F3.5的禄来机器和禄来3.5F这个型号所混淆。&/b&&br&------------------------------------------------------------------------------------------------------------------------------&br&半夜看到手痒回答了一下~语言混乱,大家见谅。&br&&img src=&/de25acd1e05723bdb2ce_b.jp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de25acd1e05723bdb2ce_r.jpg&&顺便自爆一张小子的爱机照~Rolleiflex 2.8E 1652XXX号的~~ 生产,算下来比我父亲母亲的年龄都大~~哈哈。
很佩服先生的回答~~ 但是小弟有一点不太理解。就是关于rolleiflex 3.5F的生产年代的疑点。小弟比较喜欢捣鼓Rolleiflex的双反,所以看到您给的那张图“香港文化博物馆在07年的展览介绍,明确何先生使用的是禄来3.5F” 时候产生了疑问。按照禄来的历…
来自子话题:
感谢&a href=&/people/yanshar& class=&internal&&夏小琰Shar&/a&同学的提醒,更正了型号相关。&br&&br&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得匿了...&br&&br&首先解答一下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br&&br&1、电池:由于镜头本身体积的限制,这款产品用的还是普通卡片机的电池,也就是薄片的那种,具体型号我忘了。至于续航方面,大约可以拍出300张照片,综合各种耗电水平(少了屏幕,但是多了Wi-Fi Direct)估计实际也就150-200张左右。不过比起卡片机来说也算足够了;&br&&br&2、连接:这款产品配备了NFC及Wi-Fi Direct功能。前者用于和手机建立连接(即免除了手动的匹配和验证过程),相当于一个快捷方式而已;而实际的画面传输是通过Wi-Fi Direct实现的。由此就解答了前面的两个问题,第一,只需要手机支持Wi-Fi Direct的手机就可以连接,第二,这款产品是开放式的,只要能下载PlayMemories软件的两个平台(Android & iOS)并且支持Wi-Fi Direct的产品都可以使用;&br&&br&3、镜头和Sensor:这个不好说太细,只是低端的QX10基本就是十倍光变这一个卖点。而高端的QX100,就是从RX100上拆下来的一部分,参数请自行脑补就好。&br&&br&4、小功能:支持MicroSD卡,机身上的电量显示窗口,机身上集成变焦和快门按钮,标准脚架接口,另外,用于镜头和手机相连的部分其实是单独的卡口,是可以从镜头上拆下来的。&br&&br&回过头来说这个东西,其实从命名上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Cyber-shot的新产品系列,也就是说其本身是从一款相机的角度出发来开发的,成为手机的配件只是一个附属功能,只要软件支持,这玩意儿其实和平板还有笔记本电脑都能连。至于为什么会让大家感觉这是为手机开发的,这就是Marketing的事儿了(其实这公司经常这样,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然后我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你干出来的事情,咱俩坐下来开个会聊一聊,俩产品就绑一块儿了)。&br&&br&所以这其实是相机产业的一个革新,如何让拍摄高品质照片的能力与移动时代便携和便于分享的特性结合起来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QX系列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产品。而且由于是无线连接,所以可玩性很高,各种刁钻的角度都可以拍到。甚至,这玩意儿还可以不连接手机自己盲拍,也算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了。&br&&br&至于吸引力,个人觉得最主要的目标客户就是对拍照质量有一定追求,但是又不想再带一个相机的或者认为一般相机的分享功能还是很弱的用户了。另外还有一类很重要的人群,在SONY的消费者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就是不差钱的暴发户,这帮人一般买这些东西是不需要思考的,样子很唬人就够了。&br&&br&最后说说问题,个人最在乎的就是Wi-Fi Direct传输的延迟,抓拍啥的就比较麻烦了。
感谢同学的提醒,更正了型号相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得匿了...首先解答一下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1、电池:由于镜头本身体积的限制,这款产品用的还是普通卡片机的电池,也就是薄片的那种,具体型号我忘了。至于续航方面,大约可以拍出300张照片,…
也对此答案有好奇,坐等高人出现。下面是抛砖引玉。&br&&br&个人觉得,电影质感包含以下部分:&br&&br&视听语言:包括角度、景别、剪辑、节奏、表演,等等。总之是电影化叙事的综合。这是对【电影质感】影响最大的部分。&br&&br&光影呈现:包括画面光线处理、镜头运动、整体影调把握、色彩呈现,等等。好的摄影指导也能在电影化叙事无明显缺陷的前提下,对【电影质感】的提升起到极大帮助。&br&(谈【质感】不谈灯光的都是耍流氓。没一二十万瓦灯光,你跟我谈质感,我只能呵呵。)&br&&br&美术设计:包括场景、道具、服装、整体基调的设计和呈现、色彩和叙事的配合,等等。这是大多数电影和电视剧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是制作成本影响最大的部分。&br&&br&基于以上,基本上,我个人觉得所谓的【电影质感】涵盖了电影制作的几乎所有环节。也就是说,【电影质感】并不是某种单独存在的东西,它是基于整体的对电影的理解而呈现出的最终视听综合效果。
也对此答案有好奇,坐等高人出现。下面是抛砖引玉。个人觉得,电影质感包含以下部分:视听语言:包括角度、景别、剪辑、节奏、表演,等等。总之是电影化叙事的综合。这是对【电影质感】影响最大的部分。光影呈现:包括画面光线处理、镜头运动、整体影调把握…
来自子话题:
中端单反个人定义是高端APS机器。&br&&br&&b&说起来性价比最高的还真不是C社和N社的单反,而是R社上代旗舰K-5 IIs或者K-5 II。&/b&&br&&img src=&/5a1ab8b340abf93638a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a1ab8b340abf93638a5_r.jpg&&&br&相比起D7100和70D来说机身便宜不等,机身三防要比其他两个强很多,C社还有个塑料机身,存在的问题是对焦点数量偏少,16MP像素相对偏低,不过低光照下侦测更好(R社可以到-3ev,C:-0.5ev,N:-2ev),性能相差不多:&br&&img src=&/141da46eb77dc12426f8cebc49a59607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141da46eb77dc12426f8cebc49a59607_r.jpg&&&br&DXO仅供参考。&br&&br&&br&镜头的话R社便宜很多,DA*16-50/2.8和DA*50-135/2.8这两个宾得“大二元”只需要14K,C家一个16-35/2.8L差不多10K;N家更惨,一个17-35/2.8就11K了,低端镜头重点差太大没可比性。&br&&br&附件这一款R社优势不大,闪灯的话C社和N社有大量副厂TTL灯可以用,R社只有一个渠道很糟糕的图更美和操作麻烦Metz,原厂灯比较贵。&br&原厂手柄因为三防的问题也要贵一些,不介意的话可以选择副厂手柄。&br&&br&说几个需要注意的:&br&&ol&&li&R社大光圈镜头少,如果有F1.2及以上综合症,换门。&/li&&li&R社现阶段没有135相机,在意的可以考虑120,R社有最便宜的机身。如果未来考虑升级的话DA镜头可能会有不兼容情况。&/li&&li&R社缺少一个超广F2.8恒变,目前只有DA14-24/4和14/2.8。&/li&&li&容易被“人文关怀”。&/li&&/ol&
中端单反个人定义是高端APS机器。说起来性价比最高的还真不是C社和N社的单反,而是R社上代旗舰K-5 IIs或者K-5 II。相比起D7100和70D来说机身便宜不等,机身三防要比其他两个强很多,C社还有个塑料机身,存在的问题是对焦点数量偏少,16MP像素相对…
都是在为虚荣埋单
都是在为虚荣埋单
最近一周开始用手机拍照,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一图定逼格:&br&&img src=&/0f69b5eeb114cfacc11e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f69b5eeb114cfacc11e9_r.jpg&&N年前开始用PS做过一些平面设计,切图做网站,玩了四年单反,近年没玩,所以可能对颜色什么的会熟悉点。大概业余玩玩,可能对初学者有一些帮助。&br&&br&首先推荐几款应用:&br&&b&Instagram&/b&:不要把Instageram当成普通的摄影应用,它的滤镜非常牛逼,十分适合风景,以至于我大多数拍摄都会用Instagram来拍。滤镜算法高出国内几百个级别。(广告:我的ID是Peterdeng87)&br&&br&&b&PS EXPRESS&/b&:看名字就知道是adobe出品的了,较为专业的图像处理应用,遗憾的是不能对通道进行调整,也没有选区等牛逼哄哄的调整方式。但可以对对比度、色相、饱和度等进行调整,还有就是剪裁等。&br&&br&&b&VSCOcam&/b&:无意中在iTunes里面看到这款应用,激发我用手机来拍照的想法,如果你有一定的摄影基础,这款应用将会帮助很大,1)抓拍能力强,可以猛按快门,不像预装的有得瑟的快门动画效果。2)对滤镜可以进行分级调整,有时候你会觉得Instagram的滤镜味道是对了,但效果有点猛,VSCO可以对特定滤镜进行分级调整。3)具备一些PS EXPRESS的功能,可以方便进行剪裁等操作,并提供相应的比例。4)提供测光锁定与焦点锁定分离。&br&&br&OK,应用推荐完毕了,说一下最近的心得:&br&&b&微距&/b&:众所周知,iPhone等手机是没有微距的,但是可以通过图像的剪裁来达到微距的效果。并且——&&br&&b&虚化&/b&:微距、人像重要的是虚化,但众所又周知,手机没有虚化,但所幸Instagram提供了一种简便模糊的效果,通过渐变模糊与剪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类似的虚化效果(如图例中1、2)。在人像上处理会有一些难度,不能做到让边缘呈现,但虚化并非只有分离,即使在单反摄影中,也有非常多大师用过风景中进行羽化模糊来表现主体。&br&&b&人像&/b&:人像没什么好说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偷拍……经常偷拍女同事,然后发给女同事看,被骂变态(⊙o⊙)…&br&&b&风景:&/b&风景也没什么好说的,本身对虚化没什么要求的话,又是在手机上查看,不必像PC上一样追求细节。拍完通过Instagram与PS EXPRESS处理下就是了。&br&&br&其他技法与相机拍摄一致,譬如通过剪裁可以弥补构图的不足,构图这事,构图这事,一两句说不清,不同阶段的理解也会有不同,就不细说了。&br&&br&暂时心得只有这些,以后有再继续补充,由于手机拍了别人也是手机看,所以现在我觉得“细节”什么的无所谓,毕竟不是像在桌面端上需要放成大图。同时手机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性。在记录生活方面,比带出去累死的相机要好很多。另外,手机拍照不必介怀于“真实还原”,大胆使用滤镜吧!&br&&br& 22:33更新——&br&&br&搜了一下知乎,用了几天,补充几款应用:&br&&b&Picsplay:&/b&功能比较强大,有直方图、有曲线工具,对摄影师是个福音,因为大多数摄影师应该比较习惯用曲线工具调节对比度了,并且可以分RGB通道调整,不过手机调节幅度很大,可用性没有电脑上的PS强。&br&&br&非常逆天的是,他不仅可以擦除滤镜效果,而且还带有蒙版,能让你擦除得更精确。还有光晕调节、底纹调节、文字工具等,功能强大,但界面让你用起来很痛苦,且免费版中带有广告。&br&&br&&b&Snapseed:&/b&这款推荐起来就有点老了,开始让我感觉很惊艳,但用了几次之后发现,他的滤镜太过了,更像是lomography的工具。不过非常值得推荐的有三件事情:第一,他比较智能的能对颜色进行选区,第二、他的Black&White中拥有添加杂色功能,这对“胶片感”来说太棒了。第三、他可以增加多个中心点来进行选区,并通过选区进行调节。但这款应用有个不太好的地方在于,他的Center Focus(模糊效果)只有两种,第一种轻度的是用模糊进行柔光叠加,第二种重的又太重了,感觉还没有Instagram自带的好。不过这款应用的成功,来自于他交互、设计实在太好,用起来感觉倍高端大气。&br&&br&&b&PicsArt:&/b&滤镜基本零分,可用性极差。但他能对滤镜进行擦除,并且还有一些形变效果。&br&&br&&b&Magichour:&/b&这个应用牛逼了,虽然曲线工具、阴影、相框、其他调节前面的基本都有,但胜在他界面非常好,现在用曲线工具我首先会用Magichour调整。&br&&br&&b&Aviary:&/b&极佳的交互,友善的流程,可以让你方便附加任何图形和文字,非常适合推荐给女士使用。如果说他对较为专业的调整有什么好处的话:他有一个“清除污点”工具,原意是将面部痘痘模糊掉,但可以通过手指划,用来对特定区域进行模糊。
最近一周开始用手机拍照,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一图定逼格:N年前开始用PS做过一些平面设计,切图做网站,玩了四年单反,近年没玩,所以可能对颜色什么的会熟悉点。大概业余玩玩,可能对初学者有一些帮助。首先推荐几款应用:Instagram:不要把Instager…
来自子话题:
这道题又在我的时间线上出现了,看了所有的回答,觉得包括题主和一些答案的答主对有一些概念有所误解和混淆,需要澄清一下。对于问题的答案, &a data-hash=&c59fe90ef34d81& href=&/people/c59fe90ef34d8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著微& data-tip=&p$b$c59fe90ef34d81&&@著微&/a& 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我这里就补充一些概念的定义和解释。&br&&br&首先,什么是焦距?&br&题主的问题补充里提到:&br&&blockquote&摄影技术中焦距的定义和物理学焦距的定义不同,导致回答争议较大。&br&而可达成的共识是:人眼是个固定视野,可调焦点的镜头。&br&按照摄影学的定义,焦距为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决定了视野,人眼为定焦。&br&按照物理学的定义,焦距为平行光入射从透镜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和镜头屈光度相关。人眼可调,为变焦。&/blockquote&这段话这么说并不恰当,不论在物理学中还是在摄影中,焦距的概念都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各自不同的定义。焦距的严格的定义是「从光学系统主平面到焦点的距离」&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Focus_(optic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ocus (optic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The distance in air from the lens or mirror's principal plane to the focus is called the focal length.&/blockquote&&img src=&/2f74eea7e61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3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焦距就是上图虚线(主平面)到焦点的距离,注意上下两个图展示了两个方向的焦点情况,这两个方向的主平面(就是虚线所在)一般来说是不重合的,所以在需要严格区分的场合会说「物方焦点/焦距」和「像方焦点/焦距」&br&&br&第二,镜头的「对焦」与「变焦」&br&很多答案里也把这两个过程混淆了,镜头对焦过程,是使得画面变清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改变焦距的。大部分镜头通过整体移动镜片组,从而改变象距,来达到图像清晰的结果。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镜头设计成「内对焦」或者「后组对焦」,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有轻微改变焦距的。但不管怎么样,在对焦(使得画面变清楚)的过程中,焦距可以认为是基本不变的(或者有轻微变化),主要改变的是像距。&br&而变焦呢,通过移动镜头内部的镜片,直接改变了焦距。另外,对于【变焦镜头】来说,还需要有额外的限制,在改变焦距的过程中,成像位置不能发生较大改变。简单说来,就是变焦之后,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重新对焦。&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Zoom_le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oom len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A true zoom lens, also called a parfocal lens, is one that maintains focus when its focal length changes. A lens that loses focus during zooming is more properly called a varifocal lens.&/blockquote&&br&第三,镜头的焦距与视角&br&在摄影中,「焦距决定视角」这句话也是铁律一样的存在了,变焦距就是变视角这样的概念也被各位摄影师牢记于心。但这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b&对焦于无穷远&/b&。&br&也就是说,在对无穷远合焦的情况下,镜头的视角和焦距是一一对应的,否则镜头的视角是会有轻微变化的,物距越短,这个变化越明显。有条件可以拿微距镜头实验一下,在对不同距离物体对焦的过程中,看看视角是不是会发生变化。&br&&br&第四,人眼的视角&br&在 &a data-hash=&c59fe90ef34d81& href=&/people/c59fe90ef34d8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c59fe90ef34d81&&@著微&/a&的答案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人眼由于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人眼的视角也是固定的。&br&&br&第五,人眼的焦距&br&同样著微的答案写的很清楚,毫无疑问,在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人眼的焦距是改变的(怀疑的同学请再看看上面第一点对焦距的定义)。&br&换句话说,人眼的「对焦」过程是通过改变焦距做到的,而并不是如一般镜头那样通过改变像距做到。这是人眼与相机镜头一个很大的不同。&br&那么,人眼到底是不是相当于变焦镜头呢?稍加分析我们就知道,人眼在改变焦距之后,一定无法维持同一个物体的像的位置不变(人眼变焦就是为了看不同的物体嘛),而这对于一个变焦镜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再看看上面变焦镜头的定义),所以结论也很直观了,&b&人眼焦距会发生变化,但与变焦镜头是不一样的,甚至无法作为一个正常的变焦镜头看待&/b&。
这道题又在我的时间线上出现了,看了所有的回答,觉得包括题主和一些答案的答主对有一些概念有所误解和混淆,需要澄清一下。对于问题的答案,
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我这里就补充一些概念的定义和解释。首先,什么是焦距?题主的问题补充里提到:摄影…
有很多, 很多… 不同部門有不同的摄影师, 在市場部和我工作過有幾個老牌的有:&br&&br&Micheal Mclaughlin- 早期照了很多学校,教育照片,近年来照了很多中国的生活照,&br&他也是唯一的一个在WWDC Steve Jobs Keynote 的在場御用摄影师。&br&很多西門子(Siemens )的照片也都是來至他照的。&br&&br&&br&Roy Zipstein- 老牌的零售店开幕摄影师, 包括: 纽约第五大道店, 北京三里屯,上海浦东店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官方照片(可以很多天不睡覺)。&br&&br&Alex Tehrani- 近年, 在店內 和网页上的生活照有很多都來至他的手中。&br&&br&Noah Sheldon-主要是生活照,iPhone的和iPad的那个水珠背景也是他的作品。
有很多, 很多… 不同部門有不同的摄影师, 在市場部和我工作過有幾個老牌的有:Micheal Mclaughlin- 早期照了很多学校,教育照片,近年来照了很多中国的生活照,他也是唯一的一个在WWDC Steve Jobs Keynote 的在場御用摄影师。很多西門子(Siemens )的照片也都…
&blockquote&1、伸出手遮阳光。&br&2、靠墙上,从侧面拍,一般冲着镜头伸出一只胳膊,看与不看镜头,镜头就在那儿。&br&3、捂住一只眼睛。&br&4、装惊讶捂住嘴。&br&5、竖着的食指挡住嘟着的嘴。&br&6、一只手手背放在额上,抬头眯眼作防晒状。&br&7、站在空阔的地方,掐腰,叉腿,摆淘宝POSE。&br&8、闭上眼,闻花,闻草,闻气场。&br&9、蹲着,屈膝伸出大腿,仰角拍,突出高跟鞋。&br&10、站立,背对镜头,扭过来,掐腰,仰角拍,突出长腿。&br&11、室内照,躺床上,身体L形,两条大腿靠墙上。对胸小的模特这么拍很悲剧。&br&12、拿气球,拿风车,拿雨伞,拿水果,拿毛绒玩具,拿煤油灯,拿小花,拿小叶,拿乐器,拿皮箱,拿神马。&br&13、俯下身子,面对低角度镜头,手里结V字,结桃心儿,结眼镜儿。&br&14、甩头发,没风的时候甩,风大的时候抡。&br&15、跳跃,对着镜头,W腿形,表情多狰狞都没事儿,跳毛,为毛跳,忽略。&br&16、俩手按在头两边,歪头,或者直头,表情一般都困惑,迷茫,咬下嘴唇效果更佳。&br&17、浴室定律1:一定把衣服淋湿了。&br&18、浴室定律2:一定要扶浴室的玻璃,隔着玻璃拍。&br&19、浴室定律3:一定要蜷缩在喷头下的角落里,头发湿的,乱的,被抛弃的,人。&br&20、浴室定律4:一定要坐马桶,短裤,白衬衣,叼香烟,有木有!&br&21、浴室定律5:一定要躺浴缸,一样的浴缸,不一样的躺,分玫瑰花瓣躺,纯水躺,泡沫躺,着衣躺,不着衣躺以及无水干躺。&br&22、浴室定律6:一定坐在盥洗台上,盥洗台一定有镜子,一定白衬衣,腿,光且长。&br&23、站着,蹲着,靠着,拍,换场景; 站着,蹲着,靠着,拍,再换场景; 再站着,再蹲着,再靠着,再拍……&br&24、手机党,玩手机中,发短信中,接电话中,手机自拍中,手机放桌子上,主人公背景虚化中……&br&25、双手握一起,靠近下巴,祈祷状,陶醉状,迷惑状,寒冷状。&br&26、靠树、靠车、靠家具、靠墙,一脸迷茫。&br&27、一指禅,指天,指地,指花,指阿猫阿狗,指字,指牌子,指画,指别人,指自己,指不拉不拉。&br&28、在门框类结构里做“因”字造型。&br&29、贴玻璃上拍里面的倒影。&br&30、坐汽车前机盖子上拍照。&br&31、草坪控,绿底儿白人,拍成头冲下。&br&32、永远大头,永远半身。&br&33、室内照,永远有打哈欠,伸懒腰。&br&34、室内照,永远坐床头挡板上。&br&35、拿叶子挡脸,拿花挡脸,拿围巾挡脸,拿头发挡脸,拿门挡脸,挡脸或挡眼,挡眼挡一只,挡脸挡一半。&br&36、趴在餐厅,路边摊,酒吧,咖啡厅,教室的各种桌子上,一种姿势,各种美。&br&37、找一特破楼栋子,站那儿,嘛也不解释。&br&38、找一特破楼梯,坐那儿,嘛也不解释。&br&39、找一特大墙,蹲那儿,嘛也不解释。&br&40、不管天多热,戴一耳朵帽儿,升级版本再配个耳机线,一手抚脸侧,表示有声儿。&br&41、坐驾驶位,开门,把脚撂地上,必须高跟鞋。&br&42、黑衣服、黑裤,站黑影里,黑你黑到你伤不起。&br&43、被拍的永远,看镜头,看镜头,看镜头,看镜头……&br&44、婚纱照永远坐栏杆上,河边上,桥边上,俩人永远面朝天空,永远笑逐颜开。&br&45、婚纱照永远有一张飞头纱,有一张飞裙角,有一张飞花束。&br&46、婚纱照男猪脚永远手插裤兜酷,女猪脚永远身靠后背甜。&br&47、永远有个小胶片相机,摆弄摆,摆弄摆,摆弄摆。&br&48、双手起,身体十字形,仰望天空,闭眼,无比陶醉幸福状。&br&49、扬落叶、扬落花、扬雪花、扬水花。&br&50、一拍铁轨就抱一吉他,一拍花园就抱一提琴,一拍婚纱就抱一花,一拍校园就抱一书,一拍私房就抱一毛绒,一拍酒吧就抱一瓶子,一拍浴室就抱一喷头,一拍休闲就抱一咖啡杯……&/blockquote&P.S.:&br&网上搜的,没实战过。。 链接:&a href=&http://jiaren.org//zishi/&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jiaren.org//z&/span&&span class=&invisible&&ishi/&/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1、伸出手遮阳光。2、靠墙上,从侧面拍,一般冲着镜头伸出一只胳膊,看与不看镜头,镜头就在那儿。3、捂住一只眼睛。4、装惊讶捂住嘴。5、竖着的食指挡住嘟着的嘴。6、一只手手背放在额上,抬头眯眼作防晒状。7、站在空阔的地方,掐腰,叉腿,摆淘宝POSE。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70d对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