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作文作文 郑振铎《猫》600字散文欣赏学后心得

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米酒子--语文修贤 
http://10120./index.html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留 言
博 客 像 册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好 友
博 客 信 息
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
10:48:00 | By: 鲁修贤&&& ]
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448200)湖北省沙洋县长林中学
鲁修贤[提要] 接受美学的文学观认为读者和作者一样都是艺术的创造者。在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应允许审美者的思维和情感有一个极度张扬的空间,鉴赏的目标与方法不只是分析语言、内容、结构、表现技巧等等,还应该重构参与者“自我”的新的文本体系,乃至在一定的目标导引下超越自我认识的局限,达到本质的飞跃。
本文试图从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涉及范畴、探讨途径、操作尝试、程式策划等方面强调点拨初中生掌握和运用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方法的必然性、必要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就法说例是本文重要的论证策略,围绕着现代散文的整体思路阅读,本文出示了一系列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的技能法则,足以扶助初中生养成对现代散文的审美习惯。[关键词] 现代散文作品
阅读与鉴赏
美感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双基”,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和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基础工程,每个语文教师都很注重在这方面下功夫。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个问题,即对一篇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整体上的把握和全方位的赏析。现代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成个体状态的字、词、句,而且要求教师能从更高的审美角度去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那跳动于字里行间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务必引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鉴赏。学生的鉴赏能力,主要应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培养。而散文在文学作品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概括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在叙事的真实性和细腻方面,在刻划众多人物形象和通过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方面,较之其它文学样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而它就最广泛地占有各个文化层次的读者,发挥着更大的培养鉴赏能力的作用。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篇目之多、比重之大,已经使得这类“例子”十分突出。毕竟散文是种种写法、技巧和能力训练的综合体现者,其广泛的题材,精悍的内容,短小的篇幅,“形散神聚”的结构,简洁自然、优美生动、活泼清新且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足以让学生全方位训练读写基本功。学生籍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发展思维,培养选材、构思的作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陶冶情操,加强人生观,学会审美,都是“例子”明显的教育价值之所在。古代散文如此,现代散文更是如此。教材编辑的散文中绝大部分属于现代精品,有利于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对散文的高效阅读与鉴赏的习惯与能力。
然而,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初中现代散文的教法或多或少地有违培养鉴赏能力这个原则,一方面是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完全代替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实践,使学生处在压抑性的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是某些错误观念与旧习惯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上出现了违反培养鉴赏能力原则的情况。于是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形:不少学生阅读了一篇散文作品之后,只知道作品写了什么,至于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却知之甚少;只知道作品写得好,至于好在哪里却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说明,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已成为必然而且尤为关键。
接触散文这种文艺性作品,便不能不涉及一点美学。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作品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包含许多“意义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它们构成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期待视界”去发挥想像力进行再创造。接受美学的文学观与其说是对文学的认识,不如说是对读者的发现,也即认为读者和作者一样都是艺术的创造者。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在组织散文鉴赏时便应重新确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内涵及鉴赏的目标与价值。教师在承担自我鉴赏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辅助学生鉴赏的责任,牢记以读者的接受意识为重点研究对象。
发现教学法的创立者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 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我们指导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的目的正在于此,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阅读与鉴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调动他们作为未来思想家的每一个潜在基因。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我们不是培养庖丁解牛式的“剖”文的熟练工,而是应极大可能使被教育者的思想情感日臻成熟乃至完美,这个目标才是最契合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者的心理需求的目标。因而,在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展开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启发和诱导应允许阅读与鉴赏者有一个极度张扬的空间,而不是为达成某一共识而设置的桎梏。鉴赏的必经之途自然是解析散文的语言、内容、结构、表现技巧等等,然而鉴赏的目的不止于此,解构的目的在于重构,重构一个参与阅读鉴赏者“自我”的新的文本体系。这是鉴赏过程的需要,更是鉴赏者心理的迫切渴望。鉴赏入法,鉴赏者就会在鉴赏现代散文作品的过程中从潜意识里求取“自我”性质的内容达到“审美”的境界,甚而能在教师有目标意识的导引下超越自我认识的局限,从而达到深入文本重构“自我”认识的新境界。
一、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涉及范畴
现代散文的阅读鉴赏是指通过阅读对现代散文进行欣赏和鉴别,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欣赏,指审美的情趣、感受、体验;一是鉴别,指审美能力和判断、评价能力。阅读与鉴赏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我们在现代散文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形式,更主要的是深入其中,通过想象、联想,去再现文章所表现的意境,理解其思想意义,领会其精神实质,领受其情感熏陶。即从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了解现代散文所蕴含的美质。
1、内容方面
(1)人物美。作者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揭示人物性格、品质和内在思想情感的美。阅读鉴赏者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产生一种向善、向美的内驱力,达到人格逐渐完善。雷锋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美,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的奉献美,志愿军战士的境界美……这些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现代散文中也包含着对"丑"的揭露,美丑衬托、对比,让人领略人生的意义,审美之间摒弃丑恶,更证明“美是道德象征”。
(2)环境美。自然环境都给人以美感,《春》、《海滨仲夏夜》就是这样。作为审美对象的日月星辰、高山巨川、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一旦出现在现代散文中,就融进了作者独特的感情,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美。它们的温暖明亮、巍峨澎湃、生机勃勃等特点,往往同作者健康的情趣、积极向上的精神意志融为一体,从而焕发出令人陶醉的强烈的美感。社会环境中美的人情、关系、事件等,同样给人领略的愉悦,诸如《背影》中的父子情,《我的老师》、《藤野先生》中的至纯至美的师生情。
(3)意境美。意境就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艺术形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境界,是景物与主观意识相铸的产物,情与景和谐的统一。从直观上说,《紫藤萝瀑布》形象鲜明,如在目前,而不肤浅;从情境上说,它的字句之外,包含着更深刻、更令人神往的意蕴,达到了“韵外之致”的极高的意境。
(4)理性美。一些富有哲理的现代散文常常以清晰的条理、严密的逻辑折服人,《白杨礼赞》、《荔枝蜜》便是用“自然的人化”传达出理性的美学蕴含,《热爱生命》具有警策动人的哲理美,《提醒幸福》则具有形象透彻的说理美。
2、形式方面
(1)结构美。现代散文结构的精巧,与主题、情节的和谐,表现为一种美;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形散神聚”,造势整齐,完形均衡,对称错杂,跌宕有致,局部比例协调而合成又浑然一体,也表现 为种种美。《敬畏生命》虽短,而启承转合自然妥贴,张驰相间,结构完整。《枣核》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摇曳多姿。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精巧的结构也是《枣核》感人的重要原因。
(2)语言美。文字的联绵、叠韵、倒序会出现匀称、平衡又可参差变化的组合美;有组织的短语合成文段形成意象也是美,或绘形,或造境,与音调、气势、修辞相辅相成的多端变化,形成流动美、静态美、音乐美、绘画美、雕塑美、建筑美等表现法式,营造美的极致。《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散文用词丰富,比喻迭出,作者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积极修辞,灵活地结构和安排语句,由作者个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使语言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效应。
(3)节奏美。现代散文情节的快慢详略,情感的波澜起伏,语流的疏密浓淡,错落别致,都表现出一种节奏。为了表达的需要,《秋魂》多处使用结构整齐的排比句的同时,充分注意句式的变化,有效避免了语言的板滞,并给人以节奏强烈的美感。
3、风格美。
(1)壮美。雄奇、巨大、刚健、豪放,这是阳刚的美,比如《安塞腰鼓》。
(2)优美。柔和、精巧、秀雅、和谐,这是妩媚的美,比如《济南的冬天》。
现代散文之美,本身就是内容、形式、风格诸美的和谐统一。通过阅读,对文章的内容,能够辨别其真与假、美与丑,对文章的情感,能够评判其同情与厌恶、赞美与抨击,对文章的情调,能够分晓其亢奋与消沉、健康与庸俗,是对思想性的鉴别;能够识别散文的属类、品味语言、分析结构、了解技巧,则是对艺术性的把握。
二、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探讨途径
阅读与鉴赏方法不同,对现代散文的理解、感受也就可能不一样。方法好,对作品的理解自然就会深刻得多。因此,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训练如何探讨阅读与鉴赏的方法。
1、多读精思,增广见识。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阅读与鉴赏需要有厚实的文学积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学知识,文学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务必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关于阅读的态度、技巧、范围和内容,都可以成为方法的重要构件。博览中学会质疑,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命题进行思考、探究,阅读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2、披文入情,发展兴趣。阅读与鉴赏的一个重要特征正是需要读者情感的介入,披文入情就是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波动。作为观念形态的现代散文,无不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作者某个时期的特定心境,可能与当时所感受的外物同形同构,“披文入情”的过程,就是寻找作者在其文章中所反映的这种同形同构的关系的过程。这是阅读与鉴赏现代散文的首要一步。为了“入情”,首先要激发出阅读的兴趣,然后逐步理清散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其情感结构关系,尽快与作者的情感吻合起来。比如《白杨礼赞》一文,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是其抒情线索。茅盾通过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热情地赞美了这一“树中的伟丈夫”。然而,作者写景画形不是目的,“神”才是“礼赞”白杨的根本处,白杨的象征意义在“形”里只是若隐若现,须靠想象才能补足。而写“神”时,茅盾一反暗寓之辞,在议论和抒情中直陈白杨的象征意义,使白杨形神毕现。阅读本文时,只有饶有兴味的领略到作者抓住“不平凡”这个纲,开头作铺垫,又辅之以巧妙的过渡和自然呼应,使得全文有疏有密,有散有聚,线索清晰,层次井然的这种情感思路,才能获取真切的理解。
3、沉潜涵泳,挥斥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鉴赏活动。想象是挖掘现代散文完整深远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伴随着情感,使鉴赏者领略客体之美,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欣赏活动中没有想象,多么优秀的语句所运用的文字符号也只有抽象的意义,而无所谓广阔的艺术境界。阅读现代散文,应该充分联系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运用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现或创造于自己的脑海,即根据作品中系列的描写而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沟通事物间的联系,并驱遣想象,创造出主观化的新形象,感受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如读《海燕》时,我们若能腾飞想象的翅膀,浮现海燕搏击风浪的意象,就会体会到该文逼真的形象和精当的描写。“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想象在鉴赏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理所当然地,“对于作品的潜在意义的再创造以及赋予作品以新意,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因为欣赏的主体性,所以是允许的,但如果把它强加给别人,则超出了欣赏的范围。”挥斥想象,促进创新,鉴赏者决不能使思维模式化。
4、着眼素质,系统提高。现代散文鉴赏性教学要求我们,以审美为核心,获取真知和思想,不以功利为目的,以人的素质为目标,使广泛的审美性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导。“乐学”,“愉快教学”,学习不再是苦差事,认知过程与审美情感和谐统一,审美情感为获取知识的媒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状态产生一种巨大的循环力,影响少年的智慧和全部智力活动。”语文中的德育渗透也必须通过审美来实现。高尔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席勒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叶圣陶先生则特别强调“熏陶”二字:“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科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 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这些见解均能启迪我们,审美需要系统的内化和外化。
内化系统:感性――理性――悟性。感性,是美的因素对人的生理刺激的结果,是情绪的发动。诵读得其语感,了解作者个性及作品的背景,这是入情入境阶段。然后跳出情境分析,阐述其美质,分析美之所以美的原因,这是思想内容的剖析阶段。最后达到感性与理性水乳交融的审美阶段,这是感性的超越,真正将现代散文内容到形式到风格之美内化到鉴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在审美中获知扬善,完成人格(人性)塑造。
外化系统:耦合――表达――实现。审美情感融铸心理结构中后,外化出来即可见到审美教育的作用。这种外化形诸三个方面。一是课堂表现,即鉴赏过程中的心智交锋,和谐统一等等;二是语言表达,口头语言 和书面语言都是观点和理智的外化,是体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阶段,是人性的张扬;三是行为实践,作为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最后完成,是真、善、美集中形象的表达,是审美的实质性体现,构成鉴赏者审美心理行为模式,使审美成果固态化。
实现(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的系统化训练示意简图)三、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操作尝试
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的方法操作体系应该建立在现代散文整体思路阅读范式之上。在现代散文阅读中,把握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了解作者写作的原始思维、情感加工、创作冲动、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等进行鉴赏活动,我们称之为现代散文整体思路阅读。整体思路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现代散文整体思路阅读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赏析现代散文的思想内容来理解作品的思路。一篇现代散文,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叙述、描写、抒情,抑或说明与议论。因此,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常常是理解作品思路的重要方式手段。它侧重三点把握:
(1)分析事件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有的作品所记的事件单一,从开头到结局只记了一件事,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有的作品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如《普通的人,伟大的心》;有的作品事件众多,通过几件事来写一群人,如《驿路梨花》,所写的山间茅屋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作者构思以小茅屋的主人是谁为红线,选择了最佳的表现角度――“我”在驿路的所见所闻,截取了最佳的时间阶段――夜行投宿这一晚一晨,设计了最佳的组合序列――借瑶族老猎人之口引出梨花姑娘的传闻,又借梨花妹之口引出解放军营建茅屋和梨花姐妹照料茅屋的情节,在一个个悬念和误会的消释中,鉴赏者享受到一种柳暗花明的美感和豁然开朗的快意。文题托花显旨,主人公借花命名,景物描写多以洁白无瑕、馨香四溢的梨花衬托,结尾引出陆游的梨花诗点睛,将风景美、人情美、仪容美、心灵美和谐统一于“梨花”的艺术形象之中,凸现出雷锋精神处处开花、代代相传的思想内容。可见,作者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提炼加工著笔成文时,曾经精心的构思,合理、巧妙的剪裁、组材,纵横捭阖,各极其度。尽管事多人众,却是顺着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遵循着这条路去分析看似纷繁的事象,就能开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匠心和美学趣味。
(2)分析人物从而把握作品的精神意蕴。现代散文叙事离不开人物,一定的事件总需要通过一定人物的语言行动去表现。现代散文有的主要写一个人物,如《吾家有女初长成》;有的写几个人物,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里我们所讲的整体思路阅读,就是从整体上去把握现代散文中的人物精神品质,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内涵和精神意蕴。以《一面》为例,作者描写鲁迅的外貌,抓住了头发便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鲁迅的头发“约莫一寸长,显得好久未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这里既写了头发的长度,又写出了头发的疏密程度;既写了头发的形,又写了头发的神。“一寸长”是因为好久未剪了,说明鲁迅把所有的时间和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无心修理,无瑕及此。“一根一根”头发稀疏,根根清晰,说明鲁迅光明磊落,对敌对友善恶分明。鲁迅人瘦发长,身体健康状况不好但精神状况好,所以“精神抖擞”,斗志旺盛,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直竖着”不曲不弯,不歪不斜,挺立向上,毫不动摇,说明鲁迅刚正不阿,顽强不屈。看来鲁迅的头发,已形象的多角度的表现了他刚毅正直、毫不妥协的性格特征。
(3)分析环境从而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度。环境是现代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人物的成长离不开他所生长的背景,人物的活动须有一定的场所,性格的形成必定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好的环境描写,不仅给人物活动提供场所,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用了一系列富于表现事物特征的形容词,由低到高,由静到动,由动物到植物,由无声到有声,对百草园内景物的形状、神态、色彩、声音和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当的点染,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幅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图,它与枯燥乏味令人窒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身心健康这一主题。
2、赏析现代散文的篇章结构来理解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一般也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结构形式。文章的结构形式灵活多样,正所谓“文无定法”。但从总的格式来看,大体有这样几种。其一,以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如《挥手之间》一文,围绕着“挥手”这一历史性动作,描写了延安军民在机场送别的场面和送别后的一些情况,其间虽有些插叙,但总的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概括为“挥手之前”――“挥手之间”――“挥手之后”三个部分,结构特点与布局谋篇的技巧便相得益彰。其二,按照事件的性质分类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篇现代散文,也许要用几个不同内容的事件作题材,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中心思想。如《人民的勤务员》,是用六个小故事串起来的:在列车上为旅客服务;为大嫂买车票;帮大娘找儿子;冒雨送母子回家;冒雨盖车站行李;春节到车站义务劳动。这六个典型的事例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面生动地表现了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这一中心。鉴赏者侧重于弄清每个事件的内在联系了,也就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创作思维过程了。其三,以时空的转换为序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如《藤野先生》记叙事件的时间跨度较大,不过作者并没有着意交待时间,而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交待了三个不同的地点:“
东京――仙台――北京”。根据这一特点,鉴赏者将全文分为“东京见闻”――“仙台学医”――“离开仙台”三部分,弄清这三部分之间始终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贯穿,就能领会到该文的自然连缀、点章成趣的美感。
(2)分析开头结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又说文章要“虎头豹尾”,就是要求文章开头要有气势,结尾要收束有力。有些现代散文自然开头,自然结尾,完全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及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记叙的,例如《羚羊木雕》。但有些现代散文却对开头、结尾作了精心的安排,比如《心中的鹰》。这篇散文,一开头就起笔惊人,“天上再也看不到翱翔的鹰了”,恰有石破天惊的效果,悬念顿生,而且与结尾“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飞翔的鹰了”遥相呼应,造成反复咏叹之效,使全文笼罩了一种惆怅和遗憾的情调。这样写的意图,显然要说明自己写的是心中的鹰,同时对鹰的消亡表示深深的感慨和遗憾,对这种了不起的鸟表示深深的怀念和崇敬。再如《荔枝蜜》的借物喻人卒章显旨,《回忆我的母亲》结尾对母亲作了中肯的评述并抒发了作者的强烈感受,《花的话》结末显旨运用了对比烘托,都能不落俗套,余味悠长,耐人寻味。这些好的开头和结尾,足以让鉴赏者认识到现代散文的结构周密、严谨,并与之共鸣,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
(3 ) 分析衔接照应。现代散文的中心思想有时要分作几层意思来阐述,要说完一层意思,再说另一层意思,互相照应。仍以《荔枝蜜》为例来说,作者开头先写自己过去不大喜欢蜜蜂,接着写他在从化温泉看到满野开花的荔枝树,吃到甜香清新的荔枝蜜,还参观了温泉公社的养蜂场,了解到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酿蜜的情况,这才感到蜜蜂的可爱,赞美蜜蜂辛勤地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由此进一步联想到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把农民的劳动和蜜蜂酿蜜联系起来,对农民的辛勤劳动加以赞美,最后作者以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结尾。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各层之间衔接紧密,一气贯通,相互照应,把主题思想表达得鲜明突出。
3、赏析现代散文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通晓表达技巧。
现代散文以记叙、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叙述自有其顺序、人称、线索等。描写就其对象看,有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诸项目)、环境描写(包括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场面描写;就描写角度看,有正面侧面之分;就描写方法而言,有直接与间接的不同;就描写的着墨与详略来讲,又有白描和细描。赏析表达形式,首先在于理解叙述的主要作用,以及作者怎样运用顺叙、倒叙、插叙,有什么特点、技巧和艺术效果。例如《同志的信任》,围绕着信任和手稿,散文具体记叙了鲁迅先生接受方志敏同志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珍藏和转移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文稿的经过。为了对中心事件作必要的情节交待,使文章脉络清楚、流畅,作者用概括叙述的方式插叙了方志敏同志的革命事迹,并且用倒叙的手法,科学地、巧妙地将鲁迅先生接到方志敏同志手稿和书信提到开头来写,使文章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了表达效果。分析描写方法也是一个重点。要把握描写的特征、层次、顺序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的要领在于以观察为前提,确立观察的立足点,抓住事物的特征,选择合理的描写顺序,层次分明地、绘形绘声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例如《济南的冬天》,第三自然段着重描写小雪后的山色秀景,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秀气”这一特征,按照空间,分层次描写了下小雪后的“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景色,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又依据各自的特征,巧妙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雪后小山的绝妙景色描绘得细致而生动,使鉴赏者仿佛身临其境,印象至深。
此外,还要注意叙事中的议论和抒情,要分析它们与记叙的关系,指出其作用和如何运用的。现代散文中的议论和抒情不是脱离叙述和描写而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穿插在叙事过程中,或以叙述为前提,或同叙述描写紧密结合,将作者的情与理寄寓在对人物、事件、景物的描述中,更有力的发挥它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启人深思的作用。如《挖荠菜》,前半部分以记叙为主,饱含深情地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苦难,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憎,富有感染力。后半部分侧重于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记叙孩子们小时候去挖野菜的兴奋劲,夹杂发表了一些议论,“我明白”,他们只是把它看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在记叙孩子们吃野菜时“漫不经心”的种种神态之后,“我”的感受就更深了,情不自禁地发表了一大段议论。这些议论深刻、细致、委婉、动人,给人以很大的教育和启发。《谁 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中恰当插入的许多热情洋溢的议论和抒情,反复强调主题,使得鉴赏者的感受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 。
4、赏析现代散文的语言来理解艺术风格或效果。文章是语言 艺术。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现代散文创作的物质手段。整体思路阅读不仅要求读懂文章写了些什么,还得明确明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鉴赏者务必就道悟文,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现代散文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通俗。赏析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力求做到根据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咀嚼词句,洞悉其是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乃至何以描写景物、场面、渲染气氛的。首先,鉴赏者要充分把握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关键词语。如《我的老师》,作者在描写老师的一次假愠时,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察觉,她爱我们”,其中“狡猾”一词,通常解释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但在本文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贬义词褒用,是“调皮、淘气”的意思,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师生亲密无间的感情,从而奠定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个全文的基调。文章后面的几节,作者娓娓道来几个动听的故事,都产生于这种世上最真挚的水乳般交融的师生之爱。
其次,鉴赏者要抓住表情性较强的词语,结合分析事物的状态,人物的活动进行。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景物,写菜畦用“碧绿”,写石井栏用“光滑”,写皂荚树用“高大”,写桑椹用“紫红”,“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作者用一系列表情性较强的词语,准确逼真地表现出园内各种景物的特征和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
再次,鉴赏者可以从修辞手法运用方面分析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了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事物,现代散文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其间,注重修辞手法的兼并套用,是增强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听潮》中,“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向岩石掀过来”,“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用了动词一“吻”一“掀”,写出波浪冲击岩石的声音由小到大,用了“银鳞”“银龙”“颤动”“晃动”写出波浪由小到大,海潮由涨到落。为了体现“静”,作者用了“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一连串温柔甜美、富有诗情画意的事物作比,以动衬静,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美,又沟通了人们联想和想象的渠道。鉴赏者品味这般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自然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同时也可以从名家的文笔之长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四,鉴赏者还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言的流畅,以及在句式的选择上,变化的富饶诡谲。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的交互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自由灵活,错落有致,收到一种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的效果。例如《记一辆纺车》,本文语言的明朗不只因其质朴自然,还因为句子多半短小活泼,或长短相间,讲究对称,对称的句子由音节的回环往复,形成和谐的节奏,浓郁的抒情笔调。“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譬如纺羊毛跟纺棉花有不同的要求,羊毛要松一些,干一些,棉花要紧一些,潮一些。”这些都是值得玩味的语言,它们与所表现的生活是一致的,同时也表现 了作者质朴的人格和纯熟的语言表达功力。
第五,鉴赏者要善于抓住现代散文的重点文句领会文意。整体思路阅读中,抓住了重点文句,并理解了它在现代散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就能正确、全面地领悟与把握现代散文的要旨与情感。一般说来,下面几种类型的语句应当作为重要的语句来留心鉴定与欣赏:
主旨句。主旨句是指在文中具有点题或表现中心作用的提挈性的句子,它在现代散文的内容和结构上起着前后贯通的作用。例如《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可以说是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到对生命本质认识的飞跃。警句。警句文字简约,内涵丰富,具有发人深思、动人心魄、激人心志的作用,往往为现代散文广泛采用。《热爱生命》这篇短文谈生命的本质及意义,语言警策,饱含哲理。文中引用了塞内加的名言加强说理,而本身也有象“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等句子,同样简练而涵义深邃,令人深思。象征句。象征句是文中既有实在意义,又有象征意义的句子,它往往具有鲜明的褒贬与丰富的寓意内涵。例如《小橘灯》中提到小橘灯的语句,其中写道:“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里小橘灯朦胧的橘红的光的描写则是为了象征光明和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小橘灯俨然是小姑娘的化身。含蓄句。在现代散文中往往有这样的语句,其意义含而不露、意味深长,或言此意彼,读者根据上下文可以体会到,通俗的讲,就是话里有话,有潜台词。含蓄句是在不便直说时,起到曲意表达的作用。例如《白蝴蝶之恋》结尾写道:“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唉!人啊 人……’我默默伫望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作者似乎在慨叹人性中固有的自私成分难以清除,但善于体悟的鉴赏者或许会宁愿认为这种“失落”“怅惘”只是出于“我”与蝴蝶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中断的缘故。老作家以丰富的阅历和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平中见奇,语出惊人。我们呵护一个弱小的生命是为了它能更好的成长,而一旦它长大,强壮起来,我们又必须忍受与它分别的痛苦,因为此时此刻对它最好的爱护就是能够让它独立、自由的生长,去实现生命所赋予它的一切。委婉句。这是一种正面描写的含蓄句,用来表现正面人物或正面事物。例如《鲁迅自传》中,“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这句所说“很大的变故”,是指1893年鲁迅祖父周福清因科场案入狱一事。句意婉转地表明,经过某些剧变,鲁迅的家庭彻底破落了。作为家中长子,年幼的鲁迅不得不奔走于当铺,求助于亲友,过早地体会了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压力。呼应句。首尾呼应的句子,不但在结构上有遥相映衬的作用,而且在含义上有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篇首即以一个比较句入题:“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篇末又出现一个比较句:“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与篇首的比较句相呼应,更好地突出 了托尔斯泰“无名墓冢”的朴素美,正是这种“朴素”,使托尔斯泰墓成了“世间最美的坟墓”。过渡句。这类句子在内容上起转移或转折的作用,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段落层次的显著区分标志。例如《哥白尼》第三、四段的开头,均有一个递进复句:“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哥白尼的学说不只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也是极深刻的。”前者着重承上,总结性地概括了哥白尼发表地动学说的巨大贡献;后者着意启下,将哥白尼学说的贡献从科学史的层面上升到人类思想史的高度来认识。用典句。指句子中运用了典故。这类句子看字面上的意思通常也能懂,但不如知道典故后了解得透彻。如刘庶凝《自序》第5段里,“古语说狐死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句引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狐死首丘”,出自《楚辞?九章?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句。意思是,天上的飞鸟不论飞得多远,最后总是要返回故乡;传说狐狸死时,总是要把头朝向自己生长过的那个山丘。这个典故比喻人永远怀念故乡,不会忘本。作者引用时亦取此义。另一个典故是“兽犹如此,人何以堪?”出自《世说新语》,写的是晋朝大将桓温,北征时经过旧日熟悉的地方,见到以前自己栽种的柳树又粗又大,大为感慨,于是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以后就成了典故。作者活用这个典故,将“木”改为“兽”, 使“兽”字与前面的“狐”字的意思相对应,自然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叶落归根的深沉情愫。诸如此类的重要语句,鉴于它们与主题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及它们的概括力和在文章层次上的作用,在整体思路阅读中,鉴赏者都应该视之为“敲门砖”,籍以进入审美领域,更加迅速准确地探明作者的用意。四、现代散文教学中阅读与鉴赏方法的程式策划勿庸讳言,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为初中生的鉴赏水平尚处在形成阶段,学生听讲时的一脸茫然嘲讽教师口干舌燥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师策划的承载阅读与鉴赏方法的程式恰到好处与否。应该说,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方法,需要教师以那些既理性又情感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如前面所述的整体思路阅读方法,学生运用得当,就不难把握整篇作品的美感。下面列举几种于情于理均可让学生善用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有效程式。1、读――赏――感――品――析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可以采用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析美词的“五步品读鉴赏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鉴赏作品,领会其中的美妙之处。其中,“读美文”,要求用恰当的美的语调、语气流畅地朗读课文;“赏美景”,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变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感美情”,就是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品美句”、“析美词”,就是品味精美语句或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五步依作品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但每一步均应力求有所得,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譬如鉴赏《紫藤萝瀑布》的第二自然段,美读之后,口述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的藤萝花,瀑布似地从空中垂下,那紫色深深浅浅的……泛着点点银光……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花的世界,能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受。文中“仿佛在流动,在微笑、在不停的生长”一句,运用拟人、排比,突出了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挑逗”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泛着点点银光”的藤萝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的美好情态。2、读――思――品――悟“读”指的是朗读,朗读就是要以声传情,传达出文章的喜怒哀乐。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作家的创作风格等等。“思”是在读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探寻作者内在的情感脉络。其中最要注意作品思路的曲折变化之处,抓住关键句、中心句等重要环节,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进而理解整篇文章的思路技巧。“品”要在把握了文章的整体框架、理清了作者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即更深入地理解、品味、欣赏作品,从语言材料、作品的意义、作者的情感诸方面入手,展开联想与想象加以体会。“悟”指的是鉴赏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譬如鉴赏《钓胜于鱼》,该文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性。鉴赏者先朗读,可了解大意;然后边细读边思考,弄清“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直至文章以美丽的景色作背景来衬托老教授有什么作用等等问题,接下来品味品味文中的写景、引例、对话和议论,欣赏作者如何就不合常情的“钓胜于鱼”娓娓而谈,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倾注无穷的兴趣将使我们忘掉许多毫无意义的东西,在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中,我们会获得意料不到的东西。3、读――比――说阅读语言含蓄深刻的现代散文,或者一篇或者几篇相关的作品,我们可以根据其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拟若干个话题或可比点,并带着这些话题或可比点去认真阅读分析,然后围绕某个话题或可比点说一番有主旨、有详略、有条理的话,以达到透彻理解作品的目的(也可称此为“话题引读鉴赏法”)。运用这一方法赏读《提醒幸福》,我们可以拟如下话题:“提醒灾祸”、“提醒幸福”、“‘提醒’的困惑”、“《提醒幸福》比喻多”、“排比句和排比段给《提醒幸福》增辉”等,但“说”时既要尽可能引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又要力求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运用这一方法鉴赏《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这两篇短文,我们可从主旨、内容、思路、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等角度拟好可比点,比较其异同,以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是谈生命问题,《敬畏生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赞美“生命”的执着和顽强;《热爱生命》则以议论为主,阐述作者对“生命”问题的看法。前者侧重抒情,后者侧重说理。从行文思路看,《敬畏生命》围绕中心事件(湖边有几棵树不停地飘散白色纤维),按照时间推移(一个夏天的下午,好几个小时过去了,整个下午,整个晚上,第二天,那几天),渐次写出作者的感情变化(没有十分注意,简直令人吃惊,诧异和震撼,满心折服,敬畏,感动),表达作者的感受(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热爱生命》先对比写对待生命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哲人”无视生命的存在;“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然后揭示生命的本质(生之本质在于死),表达“我”对生命的热爱(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4、读――悟“读”是手段,“悟”是目的。反复吟诵一篇佳作,从而体悟其精妙,堪称一种快捷的鉴赏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阅读现代散文,尤其要重视诵读――即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念”,“念”出思想,“念”出感情,“念”出形象,“念”出文采。当然“诵读”是有讲究的,为了达到深入领会作品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定向诵读鉴赏法”。拟轻读以悟 境。鉴赏者带着问题轻声读作品,可凭借文本,通过联想、想象,使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从而有话可谈所见所闻,这样,鉴赏者在“话画互变”的心理转换中自然地加强了语言、情境的感受,为语言理解奠定了基础。拟默读以悟 意。“默读静思考,潜心会本文。”默默地边读边想可以更好地理解蕴涵于语言文字中的意思。拟品读以悟法。在理解内容,领悟语言内涵后,鉴赏者进而在语言 形式与语言内涵结合的探究上加强对语言思想的理解和语言情感的体会,从中深刻领悟语言规律,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拟朗读以悟情。在领会语言内涵、领悟语言技巧的基础上,借助朗读这一有声语言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显示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内涵,传达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意,从而使语言的 形象美、情感美、技巧美借助于朗读时语气的选择、语速的变更、语调的起伏、语音的高低等充分展示出来,于是鉴赏到语言美。譬如鉴赏《金黄的大斗笠》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可通过轻读,想象一幅风雨图,图画中贮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再通过默读,从画面中看故事,领悟姐弟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继而通过品读,了解作者用了三个镜头表现风雨的变化,把故事点染出来,拟人、比喻的多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贴切。主要通过朗读,体会姐姐和弟弟的手足之情。综上所述,现代散文作品是作者在纷繁的社会生活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选择,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抒发美的情感、阐述美的哲理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而通过整体思路阅读,从不同的方法途径达到审美的境界,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直追求和永恒探索。语文课尤其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为少年们打开了一扇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的大门。初中生理应有理解美、领悟美、鉴赏美的能力,可以说,点拨初中生对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方法并使之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是顺乎语文教学规律更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明智举措,还应该而且必须更好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1)涂士勇《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6)(2)赵星舜《文学鉴赏与小说教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11)(3)杨远军《诗歌散文教学中的“意境”挖掘》(《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5)(4)成旭梅《掘进自我的存在―文艺性作品鉴赏论 (《中学语文教学
》2001/7)(5)顾海芳《理性分析,情感渗透――关于散文教学》(《语文教学之友》2001/11)(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7)李全修
秦复华《语文教学艺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8)蔡智敏《学会读――初中生阅读提高50步》,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版(9)《新编文学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版第392页[附录]: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散文部分篇目(2001年版)《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散步》(莫怀戚)
《背影》(朱自清)《春》(朱自清)
《我儿子一家》(舒婷)
《金盒子》(琦君)
《羚羊木雕》(张之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藤野先生》(鲁迅)
《阿长与》(鲁迅)
《鲁迅自传》(鲁迅)
《我的老师》(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十三岁的际遇》(田小菲)
《济南的冬天》(老舍)
《海滨仲夏夜》(峻青)
《夏天也是好天气》(素素)
《秋魂》(刘增山)
《紫藤萝瀑布》(宗璞)
《花的话》(宗璞)
《敬畏生命》(张晓风)
《不朽的失眠》(张晓风)
《挖荠菜》(张洁)
《提醒幸福》(毕淑敏)
《白蝴蝶之恋》(刘白羽)
《小橘灯》(冰心)
《安塞腰鼓》(刘成章)
《在声音的世界里》(王蒙)
《驿路梨花》(彭荆风)
《一面》(阿累)
《吾家有女初长成》(程乃珊)
《荔枝蜜》(杨朔)
《猫》(郑振铎)《斑羚飞渡》(沈石溪)
《心中的鹰》(唐敏)
《鹤群翔空》(江口涣)
《哥白尼》(竺可桢)
《徐霞客与》(侯仁之)
《邓稼先》(杨振宁)
《白杨礼赞》(茅盾)
《菜园小记》(吴伯箫)
《夏之绝句》(简o)《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热爱生命》(蒙田)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梵高传(节选)》(欧文?斯通)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莺》(布封)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作文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