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朱德和朱德哪个大

网友互动:&&
朱德和林彪,谁更懂毛泽东的心?
楼主:&&[sanguolianluo@sohu]
最近读了两篇史料文章,分别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载《世纪风采》一篇文章《1959年朱德缘何未担任共和国主席》和凤凰网转载《百年潮》的一篇文章《采访王光美: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恶化来龙去脉》。感受很深,想了一个话题,于是又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找到《毛泽东传》,读了其中的第三十八章《林彪事件》。这些史料,包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林彪几个人物,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国家主席”。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可以知人知面又知心。因为,正是这种重大问题才是最考验人的。1954年,毛泽东担任第一任国家主席。日,毛泽东第一次向党外人士公布了他不准备担任下一任国家主席的想法,并拱手拜托在座的诸位在各自的范围内透露这个消息,帮他“刮点小风”。这个史实很重要,这表明那些“毛泽东因1958年大跃进失误而引咎辞职或被迫让出国家主席职位给刘少奇”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到了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向二届人大推举新的国家主席人选等名单。在当时的中共高层领导中,可以作国家主席的人选,经过中央书记处的初步酝酿,最后集中到朱德和刘少奇两个人身上。不论是按常理,还是以后的事实,国家主席候选人都锁定在朱德身上了,而刘少奇仍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没有提国家主席候选人人选。面对唾手可得的国家主席职位,朱德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谁是第二任国家主席的人选,毛泽东没推荐提名,只是说“让别人干”。朱德看了中央书记处送来的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候选人名单后,明白了中央的意图。日,朱德写信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朱德表态后,毛泽东马上做了积极回应。他在紧接着召开的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以他(指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比较适合,同时朱德同志极力推荐少奇同志。”毛泽东还特别提到了“我们的朱老总”,一再赞扬他“肚量大如海”,号召党内外人士都要向朱德学习。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刘少奇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显然,这次没有“国家主席职位之争”,而是比较融洽和顺利地进行的,而且结果也是皆大欢喜的。其中,朱德的高风亮节尤其是他对毛泽东的意思心领神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朱德没有私心,更没有野心,同时,也他又最能理解和尊重毛泽东的心。至于他讲的让贤的一个理由是“自己比毛泽东年长七岁,由他接替毛泽东任国家主席不符合情理”,显然也是善意的“言不由衷”。因为他接替刘少奇任人大委员长,他要比刘少奇年长十二岁呢。说到底,朱德是贵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刘少奇是党内二把手,是毛泽东的第一个接班人,理应由刘少奇接毛泽东的班。同时,由于此前“高饶事件”对刘少奇的不利影响(高岗等人认为毛泽东偏袒刘少奇),这个时候由朱德出面为刘少奇说话是最适当的、最有说服力的。显然,朱德是体悟到了毛泽东的良苦用心,也作出了顾全大局的明智之举。到了“文革”,毛泽东与刘少奇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刘少奇开始失势。日,在八届十一中全会闭幕会上,刘少奇在常委中从第二位降到第八位,林彪升到了第二位。选举后,少奇同志表态,愿承担所有责任,并请求辞去常委、国家主席等所有职务。据王光美讲,这时,唯有林彪情不自禁地叫“好”,当即站起来主动要和少奇同志握手,其野心昭然若揭。但刘少奇请辞国家主席职位的意愿没有得到毛泽东的同意,直到刘少奇被迫害致死也是在国家主席任上。“国家主席”职位空缺,遗留下的同样是谁来接班的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传统和思维定势。但也恰恰是这让毛泽东作出了一个意外大胆的决定,从宪法中取消国家主席职位;同时,也让林彪的野心开始浮出水面。不妨推测,在毛泽东内心,刘少奇死在国家主席任上,这是一笔痛苦的政治遗产。毛泽东自然是不可能再次担任国家主席,因为他不会倒过来再去接刘少奇的班。而其他人也是不能去做的,谁去做了就意味着接了刘少奇的班,这在政治上是说不通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唯一可行的也很无奈的就是取消国家主席的职位。而恰恰是在这个关键点上,林彪没有理解毛泽东的心思。或者由于他的野心,他也不去在乎毛泽东的心思了。那么,林彪为什么非要坚持呢?至于林彪认为的即便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写进了党章也靠不住,所以要在国家主席职位上试探一下毛泽东的心思。而林彪的老婆叶群私下向吴法宪把话挑明:“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显然,这些也是言不由衷的,同样的,刘少奇不是当上了国家主席还是被打倒了吗?说实话,林彪当不当国家主席与他能不能保住毛泽东的接班人地位是没有直接和必然联系的。这一点林彪显然是下错了赌,卷入一场无谓之争当中。是他的私心,更是他的野心把他给害了,真的是自取灭亡。结语:林彪是“一贯爱窥视和揣摩毛主席心事和想法”的,但相比而言。林彪是没有朱德明智的,他没有朱德那么理解和尊重毛泽东的心,也没有像朱德那样体悟到毛泽东寄希望于他们的顾全大局而不要去争以及为他分忧的良苦用心。因而他们的结局也是注定的,必然的。朱德以及周恩来成为毛泽东难得的“左膀右臂”,而林彪即便有时被举得很高,但同时摔下来时也更惨。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并不带表本站观点
来源:搜狐新闻社区
本版精华帖
24小时论坛招贴排行
社区劲爆点林彪用一个连打败一个师:朱德提拔他上位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约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林彪在井冈山仅仅用了2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从那时起他就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被誉为“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排在第3位,仅次于朱德、,是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让我们慢慢解开这一历史谜团吧!陈毅曾救过他一命日,临近黎明时分,林彪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庄。父亲林明卿给儿子取名叫“林育蓉”。林彪每天都病怏怏的,父亲林明卿见状,就又给儿子取了个学名叫“林彪”。常言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林彪的私塾老师李卓侯是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的父亲,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还曾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多次聚首,思想开放、知识渊博。他启蒙了“林氏三兄弟”,“林氏三兄弟”指的是林育南、林育英(张浩)和林育蓉(林彪),他们不是亲兄亲弟,只是同一个高祖。林育南、林育英二人比林彪大十多岁,1923年,16岁的林彪在林育南、林育英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又是在林育南的帮助下,林彪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日,中共中央发布第62号通告,要求各地选派党、团员前往广州投考第四期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第四期预招新生3000人,分配到的名额有155人,就这样,18岁的林彪考进了黄埔军校。日,林彪黄埔军校毕业,由中共武汉军委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3连任见习排长。第4军独立团就是在北伐战争中被称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1927年初,独立团升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5师。在与奉系军阀的一次战斗中,林彪凭机智、果断立下了战功,被提升为第25师73团1营7连连长。日,汪精卫继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随后,党中央授权周恩来组织,全权指挥南昌起义。林彪所在的25师驻扎在马回岭,是预定参加南昌起义的主力之一。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起义军2万余人发动南昌起义,1日下午,25师的大部分官兵从马回岭乘火车开进了起义胜利后的南昌,并在南昌重新整编25师,由周士第担任师长,林彪仍任7连连长。8月3日,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开始南下,8月10日左右,的负责人周恩来找到,要陈毅到25师73团当团指导员。那时候还不叫党代表,也不叫政治委员,还是按照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叫团指导员。临行时,周恩来对他的这位旅法勤工俭学时的好友说:“73团是我们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装,在北伐战争中有‘铁军’之称。现在有2000多人,你要好好地去工作,不要嫌官小。”陈毅连忙回答说:“什么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都干,只要搞我就干。”起义军南下广东的途中,恰逢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沿途骄阳似火,途中给养、饮水严重不足,刚一出南昌,蔡廷锴的第10师就叛逃,接着也有不少士兵偷偷离开部队。当时73团的团长叫黄浩声,共产党员,是叶挺的老部下。团参谋长叫余增生,是陈毅留法勤工俭学时的好朋友。陈毅到团部报到的那天,当黄浩声、余增生正在与陈毅打招呼时,一个面带惶恐的青年人急急忙忙跑进来说:“报告团长,我们连120块毫洋的伙食钱给勤务员背跑了,我连的伙食钱现在发不出来。”当时起义部队刚刚从南昌撤出来,战斗频繁,给养补充十分困难,120块毫洋,那是一连人一个月的伙食费。黄浩声听后就大发脾气:“你怎么搞的?自己为什么不背伙食钱,现在经费这么困难!我要枪毙你!”年轻人慌忙回答说:“这个勤务员是我的表弟,以为可以相信,不料却拐款逃跑。”这个年轻人正是林彪。这时,参谋长余增生征求政治指导员陈毅的意见,陈毅说服团长黄浩声补发了那个连的伙食费。当时,陈毅还不认识林彪,就走到林彪面前问:“你是哪个连的?叫什么名字?”林彪两脚跟一碰,高声回答:“七连连长,林彪。”陈毅和蔼地说:“林彪同志,你既然当连长,以后伙食钱无论如何要自己背,你自己不背,让人再拐跑了怎么办?”林彪十分感激地回答说:“感谢团里的决定,以后,我保证自己背伙食钱!”陈毅救了林彪,可他们却互无好感,这要从两件事上说起。一次是丢饷事情过后不久,陈毅到林彪的连队去抓工作时,看到林彪和几个人在一起谈私话、打鸡子、吃吃喝喝,就批评了林彪。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林彪对陈毅这个团指导员就显得很是讨厌。还有一件事更为严重,就是林彪作逃兵的事。这件事是1971 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不久,陈毅在病中接受有关人员采访时首次披露的。他险些成了逃兵南昌起义失败后,林彪随部队南下广东,他所在的25师归第9军副军长朱德指挥,留守广东大埔县的三河坝。第9军及第25师与敌军激战数昼夜,被迫撤退,由陈赓率25师73团1营担任阻击掩护任务。敌4个团的兵力黑压压地朝阵地围上来,双方交战的中下级军官,多是黄埔同学,他们许多还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在肉搏战中,竟彼此喊着对方的姓名叫骂。突然敌人对着陈赓、林彪大喊:“陈赓、林彪,你们不要造反了,蒋校长可以原谅你们的!”过了一会儿,陈赓扫视了一下战场,发现林彪率领的7连正在徐徐后移,而7连的位置正处于阵地中央,如果再后退,后果不堪设想。陈赓对着林彪大声地喊道:“林连长,7连是怎么回事啊?”林彪答道:“我连伤亡太大,有生力量仅存三分之一,快撤吧?”陈赓厉声命令他说:“没有总部的命令不许撤退,你给我往上冲,填补阵地缺口,否则我枪毙你!”林彪一看,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他操起枪,率领7连士兵又投入了战斗。部队受挫后,朱德率领部队沿闽粤边境南下,当部队到达饶平时,又得知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利,部队就会合从潮汕突围出来的少数队伍退出广东,转战闽赣边境。部队在孤立无援和长途跋涉中,困难越来越多,情况也愈来愈严重。经不起考验的人,有不辞而别的,甚至有叛变的,有人带一个班、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公开离队,队伍愈走愈少,到信丰一带时只剩下七八百人了。据粟裕大将后来回忆,林彪就是一个“想跑而没有跑成的逃兵”。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队伍里湖南人最多,当部队到大庾县城时,就闹起来要回湖南。林彪约一些黄埔军校毕业的中、下级军官一起找到陈毅,表示要离开部队,另寻出路,还劝陈毅和他们一起离开。他们对陈毅说:“队伍不行了,你是个知识分子,没有打过仗,没有搞过队伍,我们是搞过队伍的,与其当俘虏,不如穿便衣走,到上海另外去搞。”陈毅说:“我不走,现在我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要杀我。所以,我还要看一看,不能走。”有几个要走的听了陈毅的话后还是留下了,后来他们都阵亡了,林彪与少数几个动摇分子离开了部队,朝梅关方向走去。但在山林中,他们遭到反动民团的搜捕、追杀,林彪也与那几个一起离队的人失去了联系,一人踯躅前行。路上一位好心的山民告诉他,梅关一带的路隘、关口被地主“挨户团”把守得水泄不通,只要碰到操着外地口音的人,轻则搜去财物痛打一顿,重则砍头杀身。一听这话,林彪吓坏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只得返回部队。回到部队后,林彪向陈毅检讨说:“现在外面搜腰包打人,还要杀人,我还是回队伍里来吧。”陈毅就说:“你现在不走就好,回来我欢迎,还是把你的七连抓好吧。”最早发现他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1927年10月底,国民党内部粤、桂两系之间爆发战争,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才得以在赣南的大余、崇义一带休整。所有的部队被整编为一个纵队,由朱德任司令,陈毅任,王尔琢任参谋长。整编后的部队分散在崇义的上堡一带的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不久,部队又收到中共广东省委要求南下参加广州起义的命令,当部队抵达离韶关30里的犁铺头时,又得知已经失败,他们只得就地驻扎下来。为了保存实力,朱德利用和国民党第16军军长范石生的关系,使部队暂时挂上第16军第104团的番号。范石生是朱德云南讲武学堂的同班同学,他让朱德化名为王楷,凭此,给予了部队部分给养。不久,发觉驻守在犁铺头的队伍竟然是南昌起义的余部,就严令范石生“就地解决”。朱德率领部队迅速撤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东乳源县北部与湖南宜章县边境。日,朱德带领伪装成国民党军的起义部队,开进宜章县城,宜章县长不知真假,还在县咨议局为他们举行接风宴会。酒过数巡,王尔琢指挥一个排按照预定计划,逮捕了反动官吏及地主豪绅20多人。接着,王尔琢又率队包围养正书院,解除了县团防局的武装,并收缴了近400支枪,打开监狱,释放了在押犯人。第二天,全纵队正式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全师共1200余人,由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因为智取宜章的时间是在旧历年前10天,所以又被称为“年关暴动”。2月29日,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后勤辎重从永兴赶往耒阳,走至耒阳东南小水铺时已是深夜,大地一片漆黑,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山路崎岖不平。突然间,数百名国民党民团团丁从暗处杀出,紧急时刻,林彪命令部队收缩,拼死抵抗,好不容易才将敌人击退。林彪清点一下部队人数,发现伤亡30余人,押运的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林彪领着剩余的战士沮丧地来到耒阳城。知道情况后,慈祥的朱德大为震一言不发。林彪决心复仇,朱德批准了他的计划。3月3日早晨,林彪带领一批人马化装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向小水铺开来,驻扎在小水铺的谭孜生刚刚抢得林彪押运的辎重,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来的这群人是林彪的部队化装的,立即设宴款待。在宴会上,林彪举起手中的酒杯,大厅里的20余名“国军”军官见到信号后,就一起举起枪向谭孜生等人开火,林彪不仅夺回了被抢的全部辎重,还俘虏了数百名团丁。接下来林彪做的几件事,让朱德对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3月9日,李宜煊带领国民党部队将起义军逐出耒阳城。参谋长王尔琢指挥起义军主力从耒阳城西门发起反攻,以收复丢失的耒阳城,激战一个多小时,毫无进展。李宜煊从枪声中听出革命军只有少量轻机关枪,根本没有重武器,于是下令打开西门,向我军主动发起冲锋,王尔琢见势不妙,命令起义军撤出阵地。当朱德等人准备放弃耒阳城时,连长林彪站出来对众人分析说:“现在耒阳城内,敌人多半是在领功请赏,戒备必定松懈,我军应该趁敌不备,连夜大举反攻。”按照林彪的设想,最终收复了耒阳,消灭敌军百余人,抓获俘虏80余名,缴获枪枝500余支。林彪又找到朱德,提出我军应一鼓作气,兵分三路,把耒阳境内敌军全部歼灭。朱德看着这个20岁的“娃娃”连长,再次采纳了他的建议,由三个连,从三路直捣新市街的耒阳县常备队和驻在大陂市的耒阳“挨户团”总局。经过此战,威镇三湘,在耒阳战役中,在中国革命处在低潮的时刻,他能用一个连的兵力歼灭敌人的一个营,接着还是用一个连的兵力击溃敌人的一个团,最后,他依然是用一个连的兵力打败一个师,创造了一个军事上的神话。朱德发现林彪是个做大事的材料,1928年3月,朱德提拔他为二营营长。如果把林彪比作军事才能上的千里马,朱德就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朱毛红军参谋长王尔琢倒下了,他升起来了1928年3月,蒋介石从湘粤调集近9个师的兵力,从南北两路夹攻朱德、陈毅、王尔琢、林彪等人领导的湘南革命力量。紧急时刻,部队接到了中央发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在桂东的北边茶陵、酃县以至江西莲花,均有毛泽东同志所带领的农军驻扎,不知你们已和他联络否?”“你们应确实联络,共同计划发动群众,以这些武力造成割据的暴动局面,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权。”根据中央的指示,他们决定撤出湘南,与湘南各县的农军一起向井冈山转移。1962年在《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一文中说:“日,我们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这部分队伍和湖南地方武装,在宁冈县的砻市同毛泽东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后来,何长工、肖克等老同志的回忆也都认为会师的时间是4月28日。日,在砻市举行了两军会师大会和红四军成立大会,会上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四军”取意时期叶挺所在的第4军,当时又被称为铁军。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下设第10、11、12三个师,每个师又下设3个团,其中第10师的师长是朱德兼任,第10师下设第28、29、30共3个团,第28团下设3个营,21岁的林彪是1营营长,何长工是营党代表。井冈山会师后,革命的武装力量更加壮大了。不久,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的“进剿”军队,少的时候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达十八个团。在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中,特别是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三打永新和龙源口激战中,林彪机智灵活、善用疑兵的战术风格赢得了毛泽东的赏识。1928年6月,江西的国民党军队发动5个团的兵力围剿驻在井冈山的红军,第28团奉命前往老七圾岭袭击敌人。由于敌人在老七圾岭有3个团的兵力,地形又对红军不利,这次战斗任务极其艰巨。为此,团长王尔琢召集全团连以上干部开会研究作战方案。会上,几种意见争论不休,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正在激烈争论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突然站起来说:“不要争了,我建议从全团连排干部中,挑选一部分骨干组成十几个冲锋队,每24人为一个冲锋队,然后,轮流向敌人猛冲猛打。这样,敌人必败无疑。”团长王尔琢觉得林彪这个意见很好,就采纳了。林彪提出的这一方案果然十分奏效,敌人被打得连气儿都喘不过来。林彪见敌人已经开始溃败,马上提出组织兵力追歼逃敌。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在作战总结会上,对林彪在这次战斗中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28年6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派代表杜修经、杨开明带着省委的指示来到边界,要红军离开,“立即向湘南发展”,强迫边界特委、军委必须“毫不犹豫”地执行,他们二人认为湖南敌军恐慌到极点,红四军应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为此,特委、军委和永新县委在永新城内召开联席会进行讨论。毛泽东、朱德等人在会上陈述红四军不能轻易离开宁冈、冒进湘南的理由,与杜修经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认为红军远离根据地十分危险,决定仍坚持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原定方针。从安福连夜赶回永新参加会议的王尔琢,也反对冒进湘南,并与杜修经据理力争。恰在这时,湘赣国民党军队再度联合进攻永新,朱德、王尔琢根据军委决定,率领28团、29团出击湘东,红军首先攻克湖南的茶陵,后又进占酃县。可是,当部队准备回师宁冈的时候,由宜章农民军编成的29团部分官兵因思念家乡,想取道郴县返回湘南。杜修经、杨开明坚持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发展的指令,利用第 29团宜章籍士兵欲回家乡的情绪,指示部队开往湘南。朱德、王尔琢得知信息后,觉得29团单独深入湘南,处境将十分危险,遂决定率28团前去追赶。7月23日,29团抵达郴县,在攻城战斗中先胜后败,幸亏28团及时赶到,才使29团免于全团覆灭。但在撤出战斗时,29团部分官兵仍然不听指挥,并私自散去,“当日收集的不过百人”。王尔琢与朱德商量后,就将29团剩余的人员编入28团,然后率队从资兴、桂东回师井冈山。8月23日,在桂东与从湘赣边界赶来接应的毛泽东带领的31团3营会合,并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部队重返井冈山,撤销湖南省委任命的前敌委员会,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决定杜修经、龚楚留在湖南,组织以杜修经为书记的湘南特委。王尔琢的第28团下设3个营,第1营营长是林彪;第2营营长是袁崇全,党代表是杜松柏;第3营营长是肖劲。在部队向井冈山进发途中,由第2营营长袁崇全带领其属下的几个连和军部的机枪连、5连打前卫。8月25日,当部队到达崇义新地圩时,袁崇全突然改变行军路线。袁崇全串通营党代表杜松柏,伙同副营长,胁迫该营及一个机枪连、迫击炮连共6个连向敌刘士毅部投降。其实袁崇全早就有反叛之心,袁原是地主家的阔少爷,投机来到革命队伍中,以图升官发财。井冈山的艰苦生活,他早就受不了了,他同那些悲观失望的人一样,说什么“靠红米南瓜打不出天下”,怀疑“井冈山红旗打不了多久”。从湘南撤退途中,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袁崇全的行踪引起了四连连长粟裕、机枪连党代表何笃才、六连党代表赵尔陆等人的怀疑,他们识破了袁崇全的阴谋,率领4个连设法摆脱了袁崇全,但第5连和还是被袁带走了。林彪率部疾追,很快便追赶上了2营,并包围了2营驻扎的恩顺圩,袁崇全命令反包围,双方一场血战在即。在此危急关头,团长王尔琢带领军部警卫排突然赶到,王尔琢边走边喊:“我是团长王尔琢,是来接你们回去的!”一听到王尔琢的声音,对方没做任何抵抗就回到了王尔琢身边。王尔琢向战士们问明情况后,布置警卫排从两侧包围上去,防止袁崇全等人逃走。当时袁崇全、杜松柏正在庙里打麻将,王尔琢念及是同乡,又是同学的份上,就不顾危险,对着庙里喊到:“袁崇全、杜松柏,你们快出来,我接你们回去!”听到喊话后,袁崇全首先冲出来,他手持双枪,二话没说,对准王尔琢一连打了几枪,正打中胸部。王尔琢当场牺牲。第28团是北伐时期的老底子,后补充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精干力量,全团1900多人,是红四军中有名的“钢铁团”,1个团可以与国民党军1个师相抗衡。王尔琢牺牲后,经毛泽东、朱德再三思考,决定由28团1营营长林彪接任王尔琢的团长职务,这也表明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器重和希望,这年,林彪仅仅只有21岁。再接下来,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彭德怀的红五军与朱德、毛泽东的红四军胜利会师,从此,林彪与彭德怀成了毛泽东、朱德军事上的左膀右臂,也揭开了红军历史的新篇章。(来源:《文史月刊》)
本贴相关帖文
|||军迷有话说|||经典军事|||环球风云|||老照片
||争议话题|||社会万象||男人情感||天天贴图||网友实拍|中国近代20大军事家排行:朱德第一&林彪只能排第三【3】--河南分网--人民网
中国近代20大军事家排行:朱德第一&林彪只能排第三【3】
&&&&来源:&&&&&
  3.林彪
  林彪: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毕业于黄埔四期,后在毛泽东麾下逐级晋升至军团长、野战军司令员,与彭德怀同为毛泽东最器重之将领。
  年仅23岁的林彪接替升为红一军团总指挥的朱德,被毛泽东任命为红四军军长。从此,他几乎紧随着朱德的脚印,开始亦步亦趋的升迁之路。
  军事能力:97
关注人民网河南分网微信平台
安卓版新闻客户端二维码
(责编:尚明桢、杨晓娜)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各频道导航林彪和朱德谁的功劳大_百度知道
林彪和朱德谁的功劳大
提问者采纳
林有功劳吗?除非你认为管理公司1/4资源却只能创造1/6业绩的可以算功劳,故意饿死本国无辜百姓12万的可以算功劳。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欢迎你:
>>>开国十大元帅恩仇录:林彪最恨的到底是谁
开国十大元帅恩仇录:林彪最恨的到底是谁 14:34作者:点击:204641林彪与七位元帅最后一次合影林彪打了一辈子的仗,只负责军事,虽然有过党政军一把手的经历,但是和军中的将帅们打交到的时候还是占据大多数时间的。1.林彪和朱德的关系林彪是叶挺的部下,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成了朱德的部下,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后来飞黄腾达,所以他对朱德总体上是尊敬的,但是在军事上对朱德就不怎么尊敬了。上了井冈山之后,朱毛在军事问题上有过几次较大的争论,而在争论的时候,林彪支持毛A泽东的主张,领会毛A泽东的军事思想比较深刻一些,毛林两个人的友谊从井冈山延续到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由于朱德一直都是林彪的上级,所以林彪在多年间没有对朱德进行过顶撞,也接受了朱德对他的处分。在井冈山后期之后,朱德实际上没有多少直接指挥战斗了,越来越多的表现在“红军形象代言人”的位置,故林彪在军事上也听不到朱德的话了,和朱德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的。在文革中,刘A少奇受托主持中央召开批判朱德的会议,我浏览了当时的各位的发言,应当说林彪批判朱德的话还不算是最厉害的,算是中流的,当时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污蔑朱德,林彪也要敲鼓的,不然被专机接回到北京的作用就会招致不满。批判朱德的会议的目的,其实就是削弱朱德在军中的威望的。林彪针对朱德的发言,是因为林彪提出了“顶峰”之说,朱德表示反对这个说法,给林彪来了个窝脖,林彪也借此会出气。除了这个事情之外,林彪还没有和朱德有过不去的事情。朱德的女儿朱敏曾说林彪对朱德还是比较尊敬的。2.林彪和彭德怀的关系林彪一直是佩服彭德怀的,原因是彭德怀敢打硬仗。由于彭德怀是平江起义的领导,年龄也大些,一直是中央红军的直接指挥者之一,在红军的初期中,在军事指挥上和林彪配合较多,尤其是在长征中相互配合掩护中央红军长征打仗,所以林彪比较钦佩彭德怀。在红军土城之战后会理会议之前,林彪曾经因为队伍牺牲的太大,对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从长征开始到遵义后损失大半有意见,所以给彭德怀写信,说希望彭德怀能出面领导整个红军的军事指挥。后来这封信让毛A泽东很生气,记了几十年。好在林彪在庐山上大家都在批判彭德怀时候,林彪声明了哪封信是他写的,和彭德怀无关。这个澄清让彭德怀感动,写在《彭德怀自述》里了。抗战时两人都不同意八路军只打游击战保存实力的主张,结果前有林彪的平型关,后有彭德怀的百团大战,都是违反中央军委的意图,为此后来都被批评,彭在庐山蒙难,吓得林忙说百团错误,平型关也是错的,是任弼时搞的。实际上,彭德怀的军事指挥权利一直在林彪之上,林彪是下级。在中央红军缩编到“陕甘支队”是,彭德怀是司令,林彪是副司令。后来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林彪是115师师长。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事情,林彪是被叫上山来的,必须要批判彭德怀。等到人到齐了之后,重新开会时候,林彪是第一个发言的,但是林彪的发言耐人寻味:“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别人谁也不要想当英雄,你我离得远的很,不要打这个主意。”这句话是将彭德怀放在追求名气的位置上,而不是像别人把彭德怀归之于反党集团的方面。甚至在会上林彪还说:批评彭德怀是帮助他,工作还要彭德怀来做。但是彭德怀还是被“破鼓乱人捶”了。后来林彪被摔死之后,中央让彭德怀批判林彪,彭德怀故意拖延含糊,不愿意批判林彪。这两个人在红军之初结下了友情,感情上还是近一些的。两个人都是在庐山会议时候遭灾的,算是同命运吧。3.林彪和罗荣桓的关系林彪和罗荣桓的关系虽然较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都是铁的追随者。但是两个人共事是在遵义会议之后,罗荣桓是在遵义会议之后被毛A泽东调动到一军团林彪的政治部当主任的,邓A小平当了副主任。两人是一直到抗大时候林彪当校长时候才分开。在东北的时候,两个人配合的相当好,联手进行了辽沈和平津战役;所以在罗荣桓病重时,林彪多次到医院看望罗荣桓,当罗荣桓病逝时,林彪参加了追悼会,并一直陪着家属等到骨灰放好后才离去。尔后好像是林彪只参加过陈赓的追悼会,再没有参加过谁的追悼会。有人写文章说在一次会议上林罗曾经发生过不愉快,把罗荣桓气的不轻,不知是真是假了,抑或是扩大了此事。总体来说林彪对罗荣桓还是不错的。
文章摘自作者:出版社:
相关推荐 09:20:21 11:02:00 01:12:20 09:10:01 09:10:12 10:11:21 10:44: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彪的大女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