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上做梦都在找工作,真后悔学了水处理的专业,学而时习之无用!

专业学而不用 是不是浪费
 网站导航:
 ? ? ? ? ?
专业学而不用 是不是浪费
中国青年报
&&& 大学4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和学生自己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就专业积累而言,这也是人一生中最难得的学习时间集中、学习效果显著的阶段,大多数人应该基本就此奠定了他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是: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舍弃原来的专业,从事与所学知识根本无关的职业;另一方面,许多基层单位却缺编严重,对专业人才求之若渴。问题出在哪里?是专业课程学而无用,还是学生自己学而不用?是市场驱动乏力,还是人为设置了就业障碍?
&&&&让我们一起探讨,一起寻求疗救的药方。
&&&&读者留言选编
&&&&我们在学校学的东西与用人单位的需要相差实在太远了。我们学的都是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原理,一些纸上谈兵的东西,对于实用性的操作一无所知,连最基本的什么是信用证,什么是汇票、本票都不知道,对银行的运作系统一无所知,我们倒是能把凯恩斯的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又能有几个单位会在招聘中考我们这些呢。
&&&&――一位重点大学财经专业的同学
&&&&试用期每月400元,转正后每月600元,这是我应聘一家猪场兽医的待遇!钱少不说,猪场一般都在郊区,去了就和坐牢没什么两样。大学毕业,都20多岁的人了,女朋友一听说我要在猪场干,一言不发。
&&&&同宿舍不同专业的兄弟,试用期每月1500元,其他还没算。现在也想通了,丢了自己的专业又如何,我现在找了份更好的工作,一样干得很出色!
&&&&――新浪网友
&&&&我在与学生接触时,多次听到让我震惊的问题――一名在保险公司打工的学生问我:“老师,您口才这么好,为什么不去保险公司当讲师,那里收入很高。”还有一位本科生问:“老师,您口才这么好,为什么在这里教书而不去当律师?”真让我这位大学副教授哭笑不得。在去年的研究生复试中,我们连续问了4位同学“毕业后想从事何种工作”,这4位同学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想当律师”。而没有人选择当法官、检察官或教师。
&&&&以上问题和回答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选择了他们认为能够赚钱的职业。金钱成了他们选择职业的惟一标准。个人的专业发展、社会的认可、对国家的贡献、将来一生的发展前途都基本上没有作为考虑的因素。以上情况的出现,是有些大学生胸无大志、急功近利的表现,也是整个社会物欲中心和消费主义在学生中的反映。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李牧羊
&&&&大学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挺荒废人的,我有这样的想法是在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后。大学体制陈旧,为教而教,学校不教学生生存技能,也根本不考虑现在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他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才;一个学期十几门古董课,大多数学生在为不挂科而疲于奔命,即使学习好的人考研也是因为他们毕业后同样适应不了市场要求,结果是我们所谓的大学高才生在人才市场上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
&&&&――中青在线网友
&&& 京3所高校毕业生流向调查:
&&&&专业离基层越近 就业离专业越远
&&&&虽然几次到黑龙江小兴安岭基层林场实习,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专业大四学生孙茜的感觉却是,同学们和基层的关系不是近了,而是更远,“不少同学被基层的环境吓倒了”。该校林学专业连续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大致都是:接近一半的同学读了研究生,找工作的同学大部分去了省级林业厅、林业科学院或大城市的造纸厂、大公司,还有部分同学干脆转行,比如转入计算机和市场营销行业等。
&&&&“按理说,基层林场是我们林学专业最对口、也最能施展才能的地方,实习时林场场长给我们开出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要知道林场工龄最长的职工每月也才300多元,即便这样,愿意去的同学还是很少。”孙茜说。
&&&&最能施展专业才能的基层工作单位,大学生反而不愿意去;和基层越近的专业,大学生就业时反而离得越远――孙茜的这种感觉,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有。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高校毕业生中进行调查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
&&&&专业离基层应用很近 很多毕业生却首选考研
&&&&大四被很多学校就业办公室的老师称为“就业冲刺年”,可很多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是考研。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马国玉说,大部分人都做了考研准备,学校读研究生的人数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1/3。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立平说:“考研成了很多毕业生的思维习惯,本科毕业不就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工作处处长乔红兵说,考研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大四学生的首选。该校上一届本科毕业生中有近30%的人考取研究生或保研。
&&&&中国农大生物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大四学生赵翼说,全班90%以上的同学都在准备考研,上一届毕业生中有80%的同学上了研究生。“我们这个专业搞生物理论研究,本科生就业没有什么竞争力,到基层单位没有好的实验条件,用处不大,本科生不就业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想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一位姓冯的大四学生说,全班25名同学,只有3人不准备考研。
&&&&记者在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专业、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生物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专业、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等十几个院系了解到,大部分毕业生都做好考研的准备。学生们说:只要考研成功,就无须选择就业了。
&&&&考研不成功,毕业生就业首选也是北京、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一些专业几乎没有学生去基层。“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有学生这样表述自己的决心。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立平说,学校去年作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8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京。“学校很多涉及林业技术的专业在基层林场用得上”,可近年来没有考研的毕业生都到了省级的林业院校和设计研究单位,到基层林场的毕业生几乎没有,“去了也养不住”。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马国玉也表示,“毕业生中留在北京的,保守估计也占到了60%”。
&&&&中国农大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洪莉说,找工作的同学大部分留在了北京的各大贸易公司、国家科研单位和外企,最不济的选择也是到大的农药生产厂家,“去基层的同学很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该校毕业生中在北京地区就业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处长乔红兵说:“近几年,毕业生选择去大型统配煤矿、油田和科研单位的较多,还有一部分去中央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专业一名大四学生&&& 专业和基层工作越近 找工作和专业偏离越远
&&&&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很多毕业生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越贴近基层工作实际,找工作时自己和专业就离得越远。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罗树坤说,生物科学专业主要从事生物科学理论研究,和基层单位需求距离较远,本科毕业除了考本领域研究生外,要么进入本专业科研院所,要么进入生物领域企业,两者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而不对口就业的情况很少。
&&&&在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和观赏园艺专业的毕业生都表示,本专业和基层相距较远。只有在大城市,城市规划和园艺花卉才有市场。观赏园艺专业的聂艳霞说,本专业在大城市找工作不难,一个月工资几千元,“很少有同学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其他行业,上一届就业的大部分同学都留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
&&&&与上述两个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农大的动物科学专业研究如何养牛、养猪,如何进行牧草加工和饲料生产,理论上的就业方向是到基层的养殖场和饲料厂,可事实上,去这些地方的毕业生非常少,很多同学为了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干脆转行。
&&&&动物科学专业的胡耀东说,读了4年大学,去乡镇养殖场养猪,很多人心理上接受不了,基层待遇也不是很好,“很多毕业生宁愿在北京卖饲料当推销员,也不愿意到基层去”。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毕业生桓靖学的是园艺专业,研究如何让果树产量更高、花卉生长更好。“这个专业与基层联系紧密,果农和花农很需要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可很多同学后来转行了,有的去推销园艺产品,有的在办公室做文秘,有的当了记者编辑。”
&&&&在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志的印象里,院里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去基层养殖场了。“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去基层养殖场用处很大,也很对口,可毕业生大都愿意把户口落在大城市,很多人卖饲料搞营销去了。”
&&&&北京林业大学关于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显示,20%的学生从事的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没关系。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立平说,学园艺的搞管理,学林业的搞营销。“一边是很多基层林场长年招不到本科毕业生,一边是很多学生转行就业,我们的专业设置、学生培养和就业市场培育需要反思。”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特色专业如采矿工程、地质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和基层结合紧密,很多单位主动找到学校要毕业生。学校学生工作处处长乔红兵介绍,部分专业的供需比达到1∶6甚至更大,说明这些专业的需求很大。但是专业不对口就业的现象也有发生。
&&&&为了能留在大城市 有些学生刚进大学就调换专业
&&&&中国农大的毕业生陈龙,刚进大学时学的是农学专业,因为知道这个专业要跟基层农业打交道,大二时,他申请调换到了热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专业的一名毕业生说,为了能留在大城市,班上五六名同学刚进大学就调换了专业,还有不少同学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比如力学、土木、考古和新闻专业等。“很多同学说,只有读了研究生,才能进入大城市的科研单位或进入企业领导管理层,不用到基层单位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的胡耀东说,很多刚刚进入动物科学专业的同学了解到将来要和养猪场、养牛场打交道,就立刻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不愿意继续从事这个行业。“有的同学准备出国,有的同学从大二开始在各种企业里实习,谋求别的发展机会,甚至不少同学去听别的专业的课程,为将来不在这个专业就业做准备。”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专门研究农村基层发展,毕业生蒋金富所在寝室里的6名同学,有两人从大二开始明确表示不喜欢本专业,要换专业考研。另一名同学从大三开始到社会上一家教育公司兼职,“代课一个月能赚1500多元,学到了不少社会经验,将来肯定不从事本行业”。
&&&&中国农大理学院化学专业主要学习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河南、山东等地基层县市的好几个农药厂,每年都来学校要人,可没有学生去。学院党委副书记洪莉说,为了能留在北京,一名同学曾到一家民营企业卖牛肉,还有一名同学曾到一家私营企业卖巧克力,从事和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是把户口先落下来,一旦稳定了,还可以找其他的工作。”(作者:李健 )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公司全称: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电话:010-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18号国投创意信息产业园北楼1层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学而无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