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之父缩写200字的基本步骤: 1.发现问题: 2.提出假设: 3.探究、验证: 4.得出结论: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报告会实录 - 乡村干部论坛
- 安徽大学生村官园地
当前位置: &&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报告会实录
&&  陈章良:欢迎袁隆平院士!(全场热烈鼓掌)   对我们这位大科学家,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而且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先生,我想我就不作任何的介绍,因为在中国农大的因特网上,几乎连着三天强烈要求请袁隆平来中国农大,应该给他授予中国农大的教授。那么,今天他终于来到我们学校,让我们欢迎袁老师作报告。
  袁隆平:谢谢陈校长、瞿书记!我特别高兴来到我们国家农业的最高学府,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向我们农大的老师和同学学习,这个最高学府了不得呀,知道吗,是世界上农民最多的高等学府。所以说我们起到的作用可以知道,我们是13亿人口,其中大概有8亿是农民,8亿是农民,(陈:你可以看一看今天的学生你就知道有多少农民。)我特别高兴的就是,原来他们瞧不起学农的,我现在觉得学农大有发展前途,这么多我们年轻学生有志于学农,我感到特别的欣慰。今天我借这个机会,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汇报一下我们最近研究的超级杂交稻留种现状和它的展望。我这个人是不善言辞的,不会讲话的,我讲的专业方面就是懂一点水稻,其他不太懂,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多多包涵。(掌声)
  还有对不起的就是我来得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我的讲稿是英文的,是以前给一个国际培训班讲的一个讲稿,是一个英文稿。但是我讲是用中文,反正大家都懂英文,英文都比我好,没有什么关系,(笑)。
  我的题目就是《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大家都知道,全世界也好,我们国家也好,人口在不断的增长,耕地在不断减少,粮食安全是在国际上人们关心的一个头等大事。所以说许多国家和研究单位,包括我们国家都提出来在新世纪如何保证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国家也特别关心。这个粮食安全问题,前不久副总理到我们湖南来视察工作说,我们中央领导人关心的四大安全,国防安全是第一位,那么第二位就是粮食安全,第三位是能源安全,第四位是水利安全,这是四大安全。这个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你们年纪轻不知道,在60年左右 那个三年困难时期呀,饥荒。我就亲身感受到吃不饱饭的苦衷呀,亲眼看到路有饿殍,我以前只是小说上见到“路有饿殍”,“饿殍”就是饿死的人倒在路上,满路的饿殍,我亲眼见到五个人,倒在路傍边、桥底下、田槛上,那个很苦的。所以粮食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没有饭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现在不讲这些,现在回头讲水稻,我是搞水稻的,许多国家和科技单位都提出来一个超高产优质水稻的育种课题。所以我们也是选了一个这样的课题,超级杂交稻,也就是超高产杂交稻。首先我们可以看,水稻到底好大的产量前景可以挖掘。
  我们首先看看水稻有多大的产量前景,这个根据一个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一个日本科学家,根据他的估算在热带每公顷最高产量可以达到15.9吨,在温带最高产量潜力可以达到18吨,这是吉田长一的估算。另外,根据光的利用来说,根据我国大多数学者的估算,水稻光的最高利用率可以达到5%左右,我们保守一点,根据这个数字对折,也就是光得力率为2.5%来计算,我们根据长沙气像站的资料,辐射能量,我们一季稻产量的前景是每公顷22到23吨,也就是每亩1500公斤左右,按理论的数值打对折大概是这样的产量前景。现在,看看实际上的产量是多少,这个全世界的平均产量大概是3.8吨每公顷,有一亿五千万公顷,大概是二、三亿亩,大概是这样一个数字,平均产量是3.8吨,其中产量最高的是澳大利亚,他的条件特别好,有10吨,但面积很小,他只有14万公顷,相当于我们一个小的地市。埃及他的条件特比好,尼罗河两岸灌溉条件特比好,温光条件特比好,他的单产也很高,有8.9吨,但面积也不大,是60万公顷,这个也就是我们两三个地市的面积,不到湖南省四分之一的面积。美国排在第三,有6.7吨。那我们中国和日本是平的,是6.4吨。但日本的面积是180公顷,我们国家有3100万公顷,面积比他大多了,条件也复杂,其中我们杂交稻有7吨,常规稻是5.6吨。欧洲的意大利,产量是6.2吨,最高的。印度的面积最大,他有4500万公顷,但是产量很低,只有2.9吨。泰国是一个稻米出口的国家,大家都知道泰国米、泰国米,但是产量并不高,面积比较大,产量不够,他只有2.3吨。柬埔寨,还有非洲一些国家产量就是一吨左右,也就是一亩一百来公斤,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这是实际产量。我们说理论上的产量于实际产量相差十分悬殊。
  再看看我们四年前的最高产量是多少,小面积的,我们99年,上个世纪1999年,云南一个试验点,一亩多田,这么一个杂交稻他的产量达到了17.1吨。2000年,另外一个杂交稻接近18吨,今年验收的结果达到了19吨,这是小面积的,非常高,超过了吉田长一。就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很多国家,我刚才讲了开展了超高产留种的研究。最开始是日本,日本在1981年启动了水稻超高产优质计划,要求在15年之内把当时水稻的产量提高50%,也就是到95年要把原来产量6到8吨提高到9到12吨,这个计划,我在95年到过日本,我也看过,不过他没有完成,质量太高难度大,技术路线可能也有一点问题,所以他放弃了。到现在还是原来的产量,没有提高,这是日本。还有就是国际水稻研究所,这个叫做IRRI,International rice reseach institution,简称IRRI。他是非常有名的,他在89年也启动了一个叫做Super rice,超级稻。他计划到2000年,把当时水稻产量潜力,常规稻最高的产量潜力提高25%,也就是说由10吨提高稻12―12.5吨。这个计划也没有完成,去年我们在那开会的时候宣布推迟到2004年要实现,今年我也去看了,恐怕还不行。我去试验田看了,绝对不可能,还是小区域产量,我估计的最高产量也就是10吨左右。我们国家农业部也立项了一个超级稻留种计划,他的指标是这样的,我们只说一季稻,当时是1996年,杂交稻的产量水平是8.25吨的水平,他要求在“九五”期间,1996年到2001年第一期提高到10.5吨,就是亩产700公斤。第二期是年,又要提高到12吨,也就是亩产800公斤,就是这样,我们农业66.7公顷相当于100亩。连续两年两个百亩示范田亩产800公斤以上,第一期700公斤以上,二期800公斤以上就叫达标,农业部的指标。我们的进展和成绩,我们留出了了几个超级稻先锋组合,先锋组合pioneer ,他呢,达到了农业部第一期指标,到2000年。比如说在1999年,湖南省4个百亩示范田亩产700公斤以上,2000年就湖南由16个百亩示范田和4个千亩田亩产700公斤以上,就是达标了。这个组合在大面积生产上怎么样,在示范田上是700公斤,2001年有1700多万亩,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9.2吨,每亩620公斤,比一般杂交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这就是我们的先锋组合,“两优培9”,这是我们的近景。还有精彩的在后面。这个就是1999年在云南创造了每公顷17.1吨的高产记录,我这片子在国外放了很惊讶的。孟加拉的农业部长在观众中站起来拍巴掌,他说:“It’s looked like a waterfall!”像一个瀑布,我说是rice waterfall,水稻瀑布,像不像水稻瀑布?Waterfall是瀑布,我说这是Rice waterfall 水稻瀑布,瀑布稻。我们现在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大面积700公斤,我们现在正在集中力量,也就是协作攻关,向第二期目标进行攻关,协作攻关。我们进展也比较好,这个组合在去年我们在湖南有一个百亩示范田,有120多亩,它亩产800多公斤,也就是每公顷12.3吨,就是达到了第二期的指标,但是只有一个百亩田。今年,就是这个组合,有五个百亩示范田,包括湖南的,单产在800公顷以上,超过了12吨每公顷。这是其中一个,这是农业部验收的,组织全国的专家来验收的。就说我们现在很有信心,争取提前一年实现农业部超级稻指标,农业部规定的是2005年,我们很有信心可以提前一年。
  我在2001年的时候,那时江总书记给我授科技奖的时候,我代表取过科技界发言,在人大会堂主席台上发言,第一阶段的超级稻目标实现了,我们现在努力争取实现第二期的目标,保证一定完成,而且力争提前一年实现,下面是拍了巴掌的,像你们一样拍了巴掌哦,台上台下的拍巴掌。散会之后,中央领导人就先走出去,后来温家宝走回来和我握手,他说:“你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那时候他是管农业的副总理,给我们巨大的鼓舞,但是压力也很大,牛皮吹出去了,怎么办呢?(笑 )要有交代,看来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实现。去年是一个百亩田,今年是五个百亩田,那么明年呢?可以完成,可以交差。这个交差呀,那个时候是温副总理,现在是家宝总理了,他讲要一定实现,是支持的。我说我们搞超级稻非常有信心,三届总理,每一届给我们1000万,支持我们搞杂交稻,超高产。李鹏总理给我1000万,打报告当时让他批,他马上就批了。第二届总理是朱g基,打报告第二天就批了。这一届总理又批了1000万,就是家宝总理,压力很大。鼓舞很大,压力也很大,给了你的钱是人民的钱,你拿不出成果不好交代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是学农的,这个技术问题。我们这个技术路线,是怎么样搞超高产的。我们概括起来有三条:第一个就是形态改良;第二个就是提高杂种优势的水平;第三个就是采用生物技术。根据这三条技术路线我们选育超级杂交稻。   
&&&&& 首先讲一讲形态改良,优良的株叶形态是一个基础,这个我就把他比作一个运动员,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架势,一个篮球运动员首先要高,要两米以上。光高不行,是个虚胖子不行呀,要体力充沛。身材高大,体力充沛,他才有希望成为一个篮球明星,你光是高大,体力不行,是个虚胖子,人家一推你就倒了。一推就倒了不行,不能成为球星。你光是体力充沛,但是很矮小,打球在人家胯下面钻,你肯定打不赢。他体力再好也不行,所以,又要高大,又要体力充沛。我们优良品种也是这么回事,第一个就是形态要好,株型要好,第二个,光是株型好是不行的,潜力有限的,他还要生活力强,就是要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很高的产量,这是一回事情。你看一看,形态改良很重视,很多育种家提出来这个模型。其中最著名的国际水稻所的新株形,它这个株型是它这个东西简单的说是穗子很大,杆子很粗,分蘖很少。就是有效分蘖只要三四个就行了。它是这么一个东西。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型是这么一个情况,就是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形态。这里所谓高冠层就是上面三片叶子要长、直、窄、凹、厚。冠层很高,一米二以上。这个图著名的杂志《science》在2002年登了,把它作为一个借鉴参考。这是一个国际水稻属的对比,他们的水稻系和我们的水稻系的对比。这上面三片叶要长,长用来增加页面积;叶要直,直可以两面受光,同时互不遮阴;窄是单位叶面积的指数可以更大,即ALI更大;凹型,可以使叶片坚挺不疲软;厚,光合功能比较好,不容易早衰。总的来说,高冠层就是能充分利用太阳光,光和效率高能购制造更多的有机物。
  再是矮穗层。穗层比较矮,到成熟的时候,穗尖到地面只有六、七十厘米。由于重心下降所以可以使植株高度抗倒。抗倒是超高产的必要的条件是个前提,倒了就没有产量的,斜了也不行,斜了以后互相遮阴,影响光和作用,叶绿素也受到阻碍,所以也不能斜。穗层矮,重心低,我们根据力学原理,因为它的茎杆是空心的管子,承受的压力与高度的平方成反比,一个70厘米高的比一个100厘米高的承受的压力要高一倍,所以矮穗是高度抗倒,同样的条件下对照,高的倒了,矮的规然不动。
  中大穗,每穗的谷重大概5克左右,我们要求1平方米300个穗子左右,1亩大概18万左右,一亩20万穗是1000公斤,18万是900公斤。现在要求16万,即每亩800公斤是非常容易搞到的,这个是有关形态的技术问题我就讲到这。
  第二个是提高杂种优势水平,就像我刚才讲了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求架子好,而且要体力充沛。就是说我们要优势强,生活力强。根据我们研究,水稻优势强弱有个一般的趋势:籼稻和梗稻杂交的优势最强;其次是籼稻和爪洼稻;然后是梗稻和爪洼稻;然后是籼稻和籼稻品种之间的;优势最弱的是梗稻和梗稻之间的杂交。它主要是梗稻的资源比较少,遗传的多样性少一些,它造成的优势比较小。下面看看左边是一个梗稻体系,右边是籼稻,中间是杂种,杂种的优势非常强大。不仅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也是一样的。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品种,根系特别发达,分蘖特别多,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所以说利用籼稻和梗稻的杂种优势,是长期以来许多育种家梦寐以求的愿望。下面看我们的具体研究,首先我们看干物质,这个籼梗杂交的干物质也是最多,梗稻和梗稻杂交的干物质最少。再看每株的隐花数,干物质是代表源的意思,隐花数代表库的意思,在其它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籼梗交的隐花数达到了三千多个,籼籼交只有两千多个,梗梗交不到两千,理论上籼梗交的产量潜力比籼籼交的高百分之三十以上,我们一直追求利用籼梗杂种优势。但是有个问题,籼梗杂交属于亚种间,他们有个不亲和性的问题,由于籼梗之间的不亲和性,使杂种的受精结实不正常。你看他们的结实率不正常,造成负优势,使结实率不到40%,这是一个难题,而梗梗杂交,籼籼杂交的结实率是正常的,籼梗杂交有可能穗子很大但是都是空壳,结果产量不高。这里我讲个故事,在七十年代,有些专家不相信水稻有杂种优势,他们说自花授粉作物没杂种优势。我们就做了一些试验给他看,有没有杂种优势我们种了几份田。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湖南农科院还是军管时期,主持工作的是一个政委,我和我的助手就做了几个优势很强的杂交稻给他们看。我的助手在政委面前吹牛,说我这是三超杂交稻。政委就问:“什么是三超杂交稻?”他就说:“它的产量超父本,超母本,超标准品种,所以就叫三超杂交稻。”那个政委就很高兴的去看,的确那个长势特别旺,那个对照品种才有七、八寸高,它有一尺多高;对照品种只有三、四个分蘖,它有七、八个分蘖。我们的政委几次去看,抱有很大的希望,后来把省里军区的司令员也吸引来看的来了,说是验收,验收的结果,结实率不高,营养优势很强。它的产量比对照的产量还减产7%,稻草的产量倒是增产80%,稻谷减产7%。后来就开会,人们就责问,你为什么要支持杂交稻。有人就讲风凉话说:“可惜人不吃草,人要是吃草的话,你的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笑声,掌声)后来我们就想开会的时候怎么办呢?我那个助手被人责问的时候答不出来,后拉我想了一下,两句话就把我们那个政委和领导说服了,我说:“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试验十失败了,但是本质上我成功了。因为现在争论的焦点是,水稻到底有没有杂种优势。现在我用试验证明了水稻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至于这个优势是表现在稻草上还是稻谷上那是技术问题。它的前提是有优势,如果没有优势,你再搞也是白搭。这个有优势,由于我们经验不足,配置不当,我们要改进技术,我们要把稻草的优势发挥再稻谷上。”那个政委说:老袁讲的有道理啊,我们要继续支持,哎哟我好高兴。所以说你有时候不要看有些事情失败了,其实是有成功的因素在里面。最后我们通过将近十年的研究终于解决了结实率低的问题。一个是利用广亲和基因,这个广亲和基因无论对籼稻还是梗稻都比较亲和,这个基因可以克服了籼稻和梗稻杂交不亲和的问题;另外一个我们就不用典型的籼稻品种与典型的梗稻品种配,我们用一个混合型的品系来利用籼梗的杂交优势,最后我们的研究成功了,这就是用中间型的品种搞的。
  第三个途径就是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我们有些几个方面有些进展有些苗头。第一个就是我们在野生稻里面发现了几个有增产效果的叫QJL的增产基因,这两个QJL有一个在第一染色体上,有一个在第二染色体上,我们把它定了位的,每个QJL比它的高产对照具有增产18%左右的效果。我们通过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选择相结合,把这两个QJL转到我们的栽培稻品种里面来了。它这个Q611带有一个QJL,这是一个恢复系,这两个都是著名的恢复系一个叫做明辉63,一个是9311。它比它大不少,它杂种也表现不错,我们 在2001年下,晚季我们随便选了100个对照,它是430克,它580克,很不错的,这是在大田的表现,它主要是做双季晚稻,有700公斤。再一个就是我们把b草的总体DNA导入到水稻里面来,作为新的资源,也取得比较好的进展。这是一个b草,把b草的总体DNA通过髓茎(音译)注射法,把它导入到一个水稻的恢复系叫做R207里面,通过几代的选择,我们证明了我们培育了一个新的品系叫做RB207,这个RB207带有b草的DNA片段,它表现得非常好,它的杂种呢,有很强的产量潜力。这是b草的这个带,这个是R207一个恢复系中的,这是一个带b草DNA片段的一个恢复系RB207的,另外一个引物也是一个新的这样的带,我们原来恢复系中没有的,在b草里面来的,这个东西,这是RB207,这是原始的,它穗子大了,子粒重了。这个子粒有三十一二个,它的原来的父本只有二十来个,特别是杂种,表现得非常好。这个杂种啊,它都是典型的,没有作假的。在我们去年的小区实验田的产量是1000公斤以上,它的面积很小,只有四厘地,那不能说明问题,今年的表现特别好,可惜今年遇到了高温,抽穗的时候结实率受到影响,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900公斤,但是我想,明年可以达到900公斤。
  还有一个我们在生物技术方面就是把玉米的C4基因转到水稻里面来,大家都知道,水稻属于C3植物,玉米是C4植物,这样高温强光之下C4植物的光积效率比C3植物高30%,我们跟那个香港大学合作,这个基因已经克隆出来了,而且转到了水稻里面去了。原来以为,这个……美籍华人科学家叫古生本(音译)的他跟日本人合作,把这个基因转到了日本的梗稻里面去了,而且成功了,但是这个日本梗稻本身产量很低啊,不到500公斤水平,它当年的光和效率有30比普通的单一光和效率高,但是群体并不见得,因为株型,株叶形态不好,再一个本身产量很低,而我们是把它转到超级杂交稻里面,我们是800公斤的基础上增产30%,20%就不错了。所以,他那个500公斤变成C4也只有那么一点点高的产量不行。所以说分子技术和我们常规育种结合才行,我们想搞超级稻里面再增产20%的话那我们就不得了了,800公斤再增产20%就是900多公斤,我要求不高,我只要900公斤,暂时还不要1000公斤,不过正好前段时间朱容基又到长沙来了,见到了我,我去跟他汇报了,我说我们的超级稻在你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现在800公斤可以实现,我正在向900公斤发展,他说,那要1000公斤喔!哈哈哈……,我说那好好好……
他又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中国的粮食没有问题,有了这个杂交稻,有了你袁隆平啊,我们的粮食绝对没有问题。(掌声)压力很大,鼓舞很大啊。所以我们展望一下,由于我们以上的进展和成绩,所以说完全可以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九五是700公斤,十五是800公斤,十一五就是2010年,实现900公斤!朱总理提出来1000公斤怎么办呢?那个时候我年纪大了,不行了,就请你们来继承这个事业,搞1000公斤好不好?我们说怎样达到第二期目标,每一亩大概能增产150公斤。我们现在杂交水稻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大概2.2~2.3亿亩。就拿2亿亩种第二期超级稻每一亩增产150公斤算,那就是每一年种2亿亩,每年可以增产300亿公斤粮食。300亿公斤粮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湖南是个粮食大省,它全年粮食总产量还只有250亿公斤。30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口。这是一项成果。所以说展望一下最精彩的……,最精彩的在后面,看到了吗?这是真正的rice waterfall!这就是1000公斤的,你们看过这么好的水稻没有?啊!日本人非常骄傲的,他到我们面前不得不折服。把大拇指一竖,他说:“你们这个杂交稻是好,大大地好!”他折服了。他说这是真正的rice waterfall。我们创造的一个新的名词叫rice waterfall。瀑布稻,这就是瀑布稻。所以说,我们最后的结论是中国人不仅仅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科技进步和大家努力,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谢谢大家!
  &学生:袁教授也在研究抛秧,就是插秧的时候直接抛下去,不用插。这种速度至少可以提高5倍。但是我们那边的很多农民好像接受不了这种先进的技术,还是插秧。请问袁教授,你认为这是画蛇添足还是更有利于水稻栽培?
  袁隆平:他刚才讲的是他家乡抛秧比较好,但是他家乡的农民比较保守,不愿抛秧还是搞插秧。抛秧也是个技术,因为抛得不整齐。老农播种播得很均匀,不是老农就播得不均匀。抛秧一样的要有技术,你多练一下就会抛得比较整齐。一般抛两次补一下。叫他把这个技术学会了,熟练了,就会接受这个抛秧的技术了。这没有什么问题的。
  学生:您说b草基因进入水稻,对于水稻的品质有没有什么影响?您那个超级杂交水稻品质会不会降低一些呢?
  袁隆平:关于超级杂交稻得品质问题,大家我讲一下。一般人的心目当中流行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比较片面,认为高产就没有优质,优质就没有高产。这是片面的,就水稻来讲,我们完全可以做到高产、优质的统一。我们原来在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我们的重点是高产,把品质的改良放在次要地位。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不满足于吃饱,他要吃好。因此我们做了战略调整,高产与优质并重,但是我有一条原则,决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求优质,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好,能不能做到,首先讲几个实例,99年广东省成海县市委书记到我这里来,他说我们成海市经济很发达,都吃进口泰国米,我们书记不好受,你有没有优质又高产的呢?我说有呀,请你吃完饭,结果他吃了五碗。第三天,港深记者代表团来了十几位记者,他们有五位小姐,很挑剔的哦,他们香港人民的生活水平高。我就把成海市委书记的故事给他们讲,他们不相信,我就请他们吃中饭,一个小姐吃四碗,一个小姐吃三碗。志不在此,再说我们现在800公斤的超级稻,前几天我到天津去了,搞了个分中心,我们请他吃。天津的小站稻是很有名的,你们年轻的不知道,过去小站稻很有名的,不过产量比较低。我跟他们讲,我们要重振小站稻的雄伟呀,我就把我们的超级杂交稻给他们吃,他们镇的党委书记吃了,他说比那个小站稻好。但是小站稻是500公斤,我么是800公斤,在天津肯定是900公斤,在湖南生长期短一点,一季稻温光还没有天津好。人们吃的天津的,包括我们的农业技术干部在内,没有一个说不好的。中央电视台几位年轻记者,我说你尝尝,他说好的,结果他吃了五大碗呢,吃了没有一个说不好的,你们不信,欢迎你们到湖南来,我请你们吃。(掌声,笑声)
  学生:……(大概意思:为什么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种植面积上只有一半左右,为什么不能进一步发展?)
  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为什么种植面积没有进一步发展啊,有两个制约因素,一个是我们有一亿多亩的梗稻在北方,梗稻的杂种优势刚说了,比较弱。所以推广不开,现在为止,他的种植面积还不到100万亩,就是说还不到1%。梗稻这一片,杂种优势还没有利用起来,这是我们为什么准备在天津搞个突破口,为发展杂交梗稻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这一亿多亩是一个很大的潜力;再一个长江流域的双季早稻有7000多万亩,因为杂交水稻一般生长期比较长,不太适合做双季早稻,只能在湘南、赣南有那么几百万亩双季早稻杂交稻。因此我们还搞个生长期短的杂交稻。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杂交稻的面积我估计可以达到70%。
  学生:水稻的产量有没有极限,有的话,是多少。
  袁隆平:是这样的,任何事情,我认为不会有极限的,这个根据我们学者的研究,我们水稻的光能利用率是5%左右,这是学者估算的,是一般常规水稻来估计的。但是超级杂交稻又不同了。再一个是我们的水稻是C3植物,以后有C4又是怎么样呢?所以说,最终的极限我们不知道,反正呢,这个水稻的潜力大大的有,呵呵!(掌声)
  学生:袁老师,您刚才说,今年由于高温,湖南的那个杂交水稻的制种受到影响,那我们知道哪个制种技术是很关键的。如果推广的时候,在育种的过程中遇到一些不利因素,引起制种的降低,那你有没有其他的应急的措施?
  袁隆平:是这样子的,我们的这个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很大,我们还不能管天,这个天灾总是有的,中国这么大,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总是局部的。这个如何防灾的问题,原来我们没有这个实力,现在呢,有些大的种子公司,在育种前有意识地储备了一点种子,如果种子不够,他可以从仓库里面拿出来。这个储藏的条件也非常好,一般可以保证三年之内他的发芽率不变。过去承担不起,都是小种子公司,现在有大种子公司,就可以负担得起。一到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可以把那储备的种子拿出来,他不要政府补贴。
  学生:请问袁教授,超级杂交稻的抗病性怎么样?
  袁隆平:是这样的,超级杂交稻的组合品种有几个,不是一个。它有的品种目前还不能做到多抗,只能做到一抗两抗。我们现在正把分子技术,也就是转基因,把抗病的基因转到这里面,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多抗的目的。我们现在还只能做到一抗两抗,比如说或者抗稻瘟或者抗病虫,还没有做到多抗,达不到多抗。这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学生:……大学……教授在全世界推行一种叫做转……的新品种,他说他这个品种的产量可以达到每公顷12、13顿甚至15顿。请问袁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没有前途?
  陈章良:你说的是转基因的,是吧?什么手段?
  学生:美国有一个教授叫罗曼,他在……
  袁隆平:啊!我知道了。这个美国人我非常熟,他是康乃大学的教授,一个主任,叫做罗曼? 阿泊夫,晓得了吧?他搞了一个叫做水稻强化栽培体系,这么一个东西。他说在马达加斯加搞到了单产最高21顿每公顷。这个是不是属实,后来我们去了,没有。他是搞了几吨。我们开了两次国际会,就是SRI,叫做“System of Rice Intensifcation”。但是是不可能的啊,我跟你讲。但是他的这个水稻强化栽培系统有很多与我们传统的栽培技术类似,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改进了一下。但是同样的栽培技术,杂交稻与常规稻比还是要高20%左右。他用的品种是一个叫做台中16号的一个选系,我们都知道这些情况的,是吧?他故意,他不是一个学农的,而是一个搞经济的,他是一个社会科学家,有些东西他不太懂。
  学生:刚才袁教授说,看到图片我知道杂交水稻产量确实很高,它主要……刚开始在70年代,袁教授有个助手发现有的稻子很大,但产量反而减少了。你们怎样克服这个难关,而把它的产量体现在它的稻谷上面,得到两大?刚开始是秆子很高大,但产量减少了,你们怎么样克服这个难点的?
  袁隆平:也是一言难尽。我们讲,首先,株叶形态要好,光是杂种优势强而株叶形态不好,那是草多谷少;光是株叶形态好而没有优势,那产量就徘徊。我们常规稻产量徘徊了40年没有变。矮杆化之后,包括国际水稻所的一个著名品种叫国际8号矮杆品种,40年来,出了几百个新品种,没有一个在产量上超过国际8号的。我们第一代的矮杆品种,早稻是广丽晚4号,中稻叫做矮枝粘,这些东西,到现在为止40年过去了,产量基本上还是原来那个水平,它只是形态改良。单纯的形态改良,产量潜力有限。
  学生:我是农大青年网的记者。我想问袁教授一个问题:刚才在您的讲座中,您提到了把基因技术用于水稻,而这个问题是国际上比较热门的,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请问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
  袁隆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如何,大家很关心,国家也很重视,有一个专门的审批程序,非常严格,我们做试验什么时候才能释放,等等,非常严格,我认为这是对的。转基因有两类:一类比如说抗虫抗病,来埋什么毒蛋白、BT基因大家有点关心,虫子吃了都死,人吃了不死才怪呢!但是另外一种转基因,像我们搞的转基因,一个是玉米C4基因转到水稻。玉米能够吃的,有什么关系?b子,b子也可以吃的啊。你别看那b子,!b子里面有糯b子,你没有吃过啊。那个时候三年困难时期,b子也吃过的也很好吃的呢!这有什么关系?野生稻也是可以吃的。这是一类。但是另外一类,像抗病抗虫,什么BT基因,这些毒蛋白那倒是特别要慎重。不能一概而论。我想在美国比较开发,它的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的摆在柜台上。转基因的你要吃就吃吧,你不买就不买。我们想今后可能会这样子的。像大豆,我们现在进口美国的大豆好多了,1000多万顿呢。美国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有基因在里面,抗那个除草剂的。你不照样在吃?那个豆腐啊,酱油啊什么东西的,还不是一样的?我估计只要经过了严格是试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转基因的安全性就有问题。是这样子的,但总的来讲,我们从留种的来讲最后的发展,就是我们常规的留种手段已经全改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借助于分子技术,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到新的高点。
&|&&|&&|&&|&&|&&|&&
主办单位:省农组办 & 省选派办 & 省选聘办 
联系电话:2 
传真:3协办单位:安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安徽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信息部电话:6  
技术部电话:6-8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杂交水稻之父缩写2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