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月十五五祭祖答谢酒会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阅读(21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原创】每年七月十五祭祖日',
blogAbstract:'
&&&&&&&&& ',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9,
publishTime:1,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53,
mainCommentCount:25,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后,不同电脑上,可同步观看记录!
  号晚间世嘉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初音未来日的感谢祭&&初音之日&(Miku's Day)的初音未来全息投影演唱会。  我们经常可以在科幻电影中见到一种三维的全息通讯技术,可以把远处的人或物以三维的形式投影在空气之中,就像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场面。初音未来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  演唱会异常火爆,2500张演唱会门票在瞬间被抢购一空,演唱日当晚,更有超过3万名忠实拥簇者通过付费网络直播观看了整场演唱会。  因为电子舞姬初音未来不是人类,可以轻易唱出人类不可能或极难唱出的歌曲。这类歌曲较有代表性的为&初音未来的消失&,曲中部分段落一秒中有高达十二个音节,几乎没有换气的地方,因此有开拓新音乐类型的可能性。  正因为&初音未来&是一个虚拟的形象,所以这场演唱会上的&初音未来&是通过一整套3D全息投影技术完成,演唱完成使用全息影像技术来完成,在全球这是首次,此举可以看作是人类影像娱乐历史的一次飞跃。  虽然之前在一些大型的演出节目上,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全新技术展出,但是颜色单一,并且时间非常短,而这次&初音未来&演唱会上可爱的人气偶像&初音&则以全彩色形象出现,并且表演时间长达2个小时,其间惊艳的表演和真实的影像感受,让人汗颜。日本人除了盂兰盆节祭祀祖先外,还有什么日子会祭祀?_百度知道
日本人除了盂兰盆节祭祀祖先外,还有什么日子会祭祀?
比如我们这里的清明,过年啊什么的?
我只想知道祭祀祖先的祭祀,就是我们这说的上坟之类的,其他的祭祀不用,谢谢
日本的&祭&超多的...夏祭,有烟火大会,人们会穿着浴衣去逛庙会看烟火!秋祭,通常就是有卖小吃的摊位和捞金鱼那种摊位!还有儿童节也叫三五七节,女孩子是三月三女孩子的家里摆雏人偶,男孩是五月五日,有男孩的家庭在屋顶挂鲤鱼旗!七夕也有庙会,家庭会在门外插七夕竹,在竹子上挂写着愿望的纸签条!灯笼流...就是放水灯...在灯笼上写上类似&家内安全&的愿望放流到河里...也是祭祀祖先的!有的地方还有生育节,是生殖崇拜的那种节日!还有抬神轿类似这种很多活动的节日...一时就想到这么多...日本人过年就是过1月1号的元旦~过年就会看&红白歌会&已经六十年了...日本人会过圣诞节
盂兰盆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七月十五鬼节祭祖烧纸包怎么写_百度知道
七月十五鬼节祭祖烧纸包怎么写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逢中元佳节奉上冥钱壹包故显考(男)&#47。写竖行就行了;馄频夺旧懿搅胡视妣(女)XXX老人阴中受用XXXX年XX月XX日 (农日)
阳居XXX奉上这格式是从右到左写
其他类似问题
鬼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一.绿荫深处“卧龙桥”    喜欢杭州西湖,自己检讨个中缘由,大概是三分风景,三分人文,三分经历,一分主观想象。    第一次到杭州游玩之前,杭州、西湖的故事,早已在心中积聚了好多。这样,到得西湖。就似乎处处感到熟悉和亲切。比如说,在孤山,走到“平湖秋月”,就会想象月圆的秋夜,在这水榭吹奏广东音乐《平湖秋月》,悠扬的笛声,伴着金桂的清香,满湖飘洒,该是何等佳妙。    当时,手上拿着一张亲戚借与的《西湖游览图》,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这张游览图,更像是一幅图画,详细标示着景点和地形,与现在游览胜地大门里面的导游图相仿佛。那天早上,我从北山景区过来,按图索骥,要到那“蕉石鸣琴” 景点看看,只为广东音乐也有一首“蕉石鸣琴”。 寻到图上标有“卧龙桥”的一条小路,才走进去不多远,前面就有解放军拦住,挥手曰:“去!”    不得已,退了回来,再仔细看图。没错啊,就是这儿,叫“杨公堤”的。怎么不让进去了呢?再走到外面眺望,湖水湖烟而外,但见连荫绿树,别的任什么也看不到。这个地儿,于是掺上了纳闷和神秘。    后来听长辈说起,这个“杨公堤”上,以前有个“刘庄”,他们解放前曾经去参观过。印象最深的,是“刘庄”有一个“水底花园”, 从里面可以看到西湖的游鱼。还有就是“刘庄”主人和妻妾的墓冢群。    又听杭州人说,管得最严的时候,不论在西湖什么地方,只要游人把照相机镜头朝向“杨公堤”,马上就会有人出来干涉。又听说,那里面是毛泽东到杭州下榻的行馆,绝对的禁区。    再后来,偶尔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呼吁开放更多的西湖景区,其中就提到“刘庄”。据说,已经开放的景区中,最大的是“花港观鱼公园”,占地约300亩;而“刘庄” 占地面积竟达500多亩。    一直希冀能够有机会进去看看。终于有一年,机缘凑巧,我来到“刘庄”―― “西湖国宾馆”。在前台,买到了这本《刘庄百年》(罗以民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最近重读一过,从“刘庄”窥看我国近代史,更多的是读到历史沧桑;这与当时作导游之用,从“刘庄”窥看西湖,感概自是大有不同。比如说,读过《往事并不如烟》之后,在《刘庄百年》中读到康同璧经过多日准备,在刘庄做鱼脍宴客一幕,就感觉那么熟悉、真实和亲切。此前,即便是读到了也毫无印象。    二.“西里湖”中“水竹居”    这些年,陆续有同乡慕天堂之名到苏杭游玩。问起他们对杭州的观感,有几起人和我说,哎哟,不就一个湖么,风景似乎好一点就是。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半天也尽够了。这样的观感,最初也曾经让我吃惊不小。    不过,同乡中对西湖一见钟情的,也大有人在。“西湖诗僧”苏曼殊算一个,下面提到的康有为算一个,还有 ――    刘学询 (1855 - 1935)是广东香山人,祖上经商起家,居住在广州西关的柳波涌与荔枝湾之间的“刘园”,当时也算广州数一数二的名园了。他二十四岁中举,不久北上会试,南归时初至到西湖,可就一见钟情,击节叹赏:“故乡无此好湖山”。他走到杨公堤上,看到卧龙桥边的宋庄(今名“郭庄”,汾阳别墅),好生羡慕,以“新科举人”名义投刺晋谒,因为主人当时另有客在,遭到婉拒。刘学询于是动念,要在当地造一座更好的园子。这一念之因,竟就有了四十年惨淡经营西湖庄园的梦想和宿命。    七年后,刘学询又考中进士。但是,“候补”的“官道”上,并不太如人意。他于是“下海”经营,选择了包办“闱姓”彩票,很快就成为广东巨富。所谓“闱姓”彩票,就是用“闱” 中士子的姓氏搏猜赌彩,其“发行”方式,是“官督民办”,说明在当时是完全合法的。    读《刘庄百年》,才知道这刘学询竟真是个奇才。他允文允武,于政治、商务、园艺等多方面都有过举足轻重的“辉煌”。因为此人是“大奇”而不是“小奇”,说来话长,这且留待以后再讲。且说他致富以后,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搏击,心灰意冷,终于“收山”退隐,在43岁的时候,以数倍于当时杭州地价的高价,买下了丁家山南面傍湖的大片土地,开始致力于建设他的“水竹居”,也就是“刘庄”。1900年起,他全力以赴,加快了资金投入,经历5年的时间,一代名园基本建成。    进士出身的刘学询,对于古代园林,胸中自有丘壑。后来走南闯北,足迹所至,又喜爱观摩当地著名建筑物。所以,作为总设计师,对于心目中要建设的园子,他心中早已藏有非常精致的图样。通过“水竹居”的建造,他把自己的造园理念和艺术也发挥到极致。    按照大乔《谈大刘庄》(1937 年《越风》增刊)一文的介绍:  “庄内的一草一木,一桌一凳,一石一瓦,都经过他那再四的考虑后才安置上去的。”  “水竹居中的每一间房屋,都各有不同的资态,”  “水竹居位于西湖之深处,他那里隔绝了从苏白二堤传来的烦嚣的声浪,靠湖一带,也还保持着二十年前的模样,有草屋茅蓬,有丁东丁东的石匠凿石的音韵,湖水是不像外湖一样的单调,长满了翠绿的蕴草和野菱的叶子。”  “春夏秋冬不论在哪个季节里,水竹居总有它独特的风姿出现于游客的眼前。你走进那里的时候,先可以赏识赏识小玩意儿,那一个个的盆景,栽着一株株的式样奇古的小树。近湖楼的一所平厅,是使人看了最舍不得走开的地方,里面的陈设宛如古宫,那十九世纪式的西洋挂为,活似一顶琉璃的万名伞,鱼形的水晶绺反射着淡淡的阳光,真够人寻味啊!器具全是花梨木、紫檀的,有的嵌以乳白色的雪母石,有的用贝壳布出了山水飞禽,总之,在水竹居所有屋子里摆着的桌椅,你找不出有雷同的形式。这所平厅里尤其四面没有一件东西会不引起人的留恋,正中挂着一张倪云璐的松,左右有文徵明、唐寅、祝枝山、王石谷的山水。你看看这些中国第一流名家的真迹,翻翻藏在红木橱里的四壁的图书,恐怕谁也不会觉得窗外的暮色已渐渐的在笼罩着你的归途了。”  “水竹居的代价,连地皮、房屋,以及自广州运来的家具装拆等费,共用去十万元左右之数,这是四十年前的话。至于字画、古玩,还没有列入。”  “水竹居不单以建筑的精致、布置的得宜见胜,里面还藏有不少贵重的古物,以及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书画。所以每逢春秋两季,四方来游的男女佳宾,其足迹无有不至水竹居的。”    三.望湖“切脍”当时事    据说,刘学询由于为孙中山革命筹款,发生债务问题,水竹居曾被当道查封拍卖,标价高达两千万两白银,始终无人问津。    民国之后,水竹居仍被查封,浙江当局往往用它接待过往名人。1916年,浙江督军安排康有为到水竹居避暑。几天后,康有为在水竹居临水的迎宾馆(现在称西湖国宾馆1号楼,毛泽东当年下榻处)摆了三桌,答谢浙江军政要人。这次宴会,康有为别出心裁,请客人吃广东“鱼生”(鱼脍),声称有六十多种配料,并且采用西方鸡尾酒会的形式,请大家起立用餐。    当时,康同璧的丈夫罗文仲(民国时任驻美领事)刚从纽约赶回来,夫妻俩负责拌“鱼生”( 生鱼片),再浇上柠檬汁。康同璧说:“要筹备好几天,才能凑齐这些东西。这是刚从上海送来的。一般广东人是不常吃鱼脍的。”读到这里,联想《往事并不如烟》中的记载,康同璧的女儿罗仪凤,在北京花了好多时间和心力,准备一顿精致考究的西餐,方知其来有自,大有母风。    康有为在水竹居住了一个月。期间,他越住越过瘾,索性自己买下了水竹居北面丁家山及山下大片土地,在刘庄毗邻,建造一个自己的园子 ―― 一天园(康庄)。历时四年,该园于1921年建成。康有为还模仿《醉翁亭记》、《喜雨亭记》,写了篇《一天园记》。“蕉石鸣琴”景点就在康庄里面,有康有为在石上题刻魏碑体的四个大字。( “蕉石鸣琴”原为“钱塘二十四景”之一。相传清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常在这块形如蕉屏的石壁前弹琴,音韵绕石,响入秋云,故有“蕉石鸣琴”之雅称)    政敌康有为入住水竹居,大大刺伤了刘学询。他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不动产,终于赎回水竹居,隐居终老。这时,水竹居被“扣押”竟达十年之久。    1927年,康有为去世。北伐军进驻浙江,省主席张静江下令查封一天园,理由是:“保皇余孽,占据公产。”到50 年代初期,“新刘庄”囊括了原水竹居、一天园等邻近庄园,这便是现在的“西湖国宾馆”范围。    四.落絮游丝忆旧情    车行在幽静的西山路上,很容易就会错过“西湖国宾馆”的标志。那标志立在一条分叉路口,做得非常的不显眼。我前后去过几次,记得有两次我们的车都开过了头。    从“西湖国宾馆”的标志处转入小路,还得走上不短的一段,才到达宾馆的岗哨。下来盘问,我们总以“住宿”回答。于是记下车号,放行。要是没有自备车,是不是让进入?真不知道。    驱车先到宾馆的接待处,那是一座两层的小建筑。接待处的对面,有饭店、商店等建筑群。有一次和同事们一起来开会,在这里住过两晚。住房的设施和服务都很一般,值价的,只是这里的环境。    那一年圣诞期间,陪美国过来的亲戚游玩苏杭。时间很短,杭州的第一站,我就选择了到刘庄看西湖。    是寒冷的冬日,还好多少有点太阳。大家都穿着羽绒服,走在湖边,才不怎么觉得冷。我先带着到1号楼,参观当年毛泽东下榻的地方。周围冷清清的,房子偏旧,维护似乎也不怎么好。我喜欢这儿的水榭,从这边看出去,整个西湖都能收入眼底。面对孤山,白堤背面的保俶塔,远处苏堤上烟柳朦胧中的六桥,还有隐隐现现的三潭印月,一一点缀在宽阔的湖面上。记得有一年,我们走过六桥,一次又一次地往刘庄方向极目眺望,绿树丛中,怎么也无法窥见什么。如今,身在刘庄,看别处竟是那样的清楚。我还不时提醒自己,其它地方是怎么也看不到我们的!“蛎墙虹栋,错杂水湄,窗际帘波,与湖际水波互相萦拂,洵为雅观。”偌大西湖,为什么就西南边的这里风景独好?我一时也想不出个道理。    在1号楼的水榭拍过照,我们先是沿着湖边,再穿过长廊,往丁家山方向走去。过去绿绒绒的草地,如今已经枯黄;绿树的枝柯,在寒风里颤抖着。唯有清澈温软的湖水,依旧轻轻拍击着堤岸,让我仿佛回到当年那金黄色的五月,温煦的阳光下,在苏堤款款漫步,暂时抛开了一切的忧愁和烦扰。那春柳,嫩油油的;柳眼透着微笑。满湖的阳光,映带着波光。。。    “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    五.西山芳草绿年年    忘记了是在哪本书上,是《往事并不如烟》?《张晓风散文》?《苏雪林文集》?还是张爱玲的某一篇文章,作者说,小时候曾经跟着大人到过刘庄,出来接待的是刘庄的两位姨太太。具体细节也记不清了。    刘学询有八位姨太太。其中的八姨太范媛英,是广东惠州人,原是刘学询女儿的丫鬟。刘学询70岁的时候把她收房,当时范19岁。五年后,范产一子,名启信。1935年,刘学询活到80岁去世,启信只有5岁。刘学询的子女中,只有两个儿子。启信的出生,提高了范媛英在刘家的地位,甚至一度成为当家的姨太太。    感谢《刘庄百年》的作者,他通过派出所调阅户籍档案资料,走访当年邻居和杭州老人,让我们知道范媛英解放后的一些生活点滴。    1953年,范媛英把刘庄上交国家,自己迁出到南山路住了三年,靠佣工为生,月入仅18元。房主广东人,是一位工程师。1956年,她搬到直骨牌弄24号的大慈庵。这是一个外面有围墙的两层楼房,范住了楼上最大最好的一个房间。大慈庵原是刘家的家庙,里面的尼姑都来自广东。1958年,大慈庵由房管部门接管,搬进了20多户人家,成了大杂院。    据一位退休医生介绍,解放后,范媛英已经四十多岁,但皮肤白皙,身材依然苗条。她讲一口广东话,为人热情,乐善好施。每烧一点广东风味的小菜,都要分与邻居品尝。    据杭州老人回忆,解放初期,人们常看到这位刘庄八姨太乘一叶小舟到湖滨上岸,进城购买日用品。    杭州解放后,范媛英变卖所有金银珠宝,缴纳刘庄的地价(税),苦苦支撑了几年。直到山穷水尽,一无所有,才终于把刘庄交出。据她后来的邻居回忆,范媛英有一本很大很厚的照相簿,里面全是刘庄当年的风光、摆设,和人物。其中也有不少是范媛英的儿子刘启信的照片。那男孩长得很漂亮,宛似母亲。范媛英生前,经常要拿出来看看。    对此,《刘庄百年》的作者评论和臆测说:“没有什么文化的范媛英的苦撑,自有她自己的一番悲壮。”;“当她穷愁潦倒时,她才觉悟到她当初支付了数万元的地价税实在是一件再蠢不过的事。她如果早早从刘庄搬出,本来靠这笔钱的利息也可以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一个局外人,和刘庄有着如此遥远的“时空距离”, 作如此想,当然是很冷静也十分的理性,代筹的方案更是无懈可击,相信当年也会有朋友这样规劝过刘庄。  不过我想,我能理解范媛英。  我了解像她那样的人。    人生不过百年,竭尽全力,故园多保有了三年,从比例看,也是举足轻重。过此后,便有黄金千万,也休想再回刘庄住上三年。这是“大”的经济帐,自非“斗筲”所能梦见。    即便人生允许“回棋”,相信她也还是会照样“鞠躬尽瘁”,支撑到最后。这,无关乎有没有“文化”;无关乎“忠孝节义”和什么“奴才本性”;更无关乎经济策划。仅仅是一份感情。而感情和经济,本来就有着完全不同的“量纲”。 范媛英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她“该不该”那样做,而变卖细软,又能够“撑多久”。    易地而处,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像她那样做。  也许更多的人绝对不会那样做。    世间事,“想不穿”(桑田沧海)中,也自有“想得穿”处(“成败利钝,非所计也”);“想得穿”(“盛衰之理” )中也自有“想不穿”在(“犹把山河寸寸量”)。    难回者天,不灭者心。    是日盂兰节,谨献上一瓣心香,一掬同情之泪。    050818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高产E兄,我要将你的文章做成文件收藏起来,留待日后剽窃之用.....    
另想向你要件东西,见: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825085&Key=&strItem=books&idArticle=65815&flag=1    
  “水竹居”  
  刘庄2  
  刘庄2  
  刘庄真美,怕是白娘子以前住的地方?
  小天悟道:&原来这E官也是个雅人......&            
  我没去过杭州,但到过苏州。如果可以选择,我会在苏州与厦门居住。  
  多谢天哥支持。很高兴你的 NN JJ 喜欢我写《芸娘》,烦请代致谢忱!
  我大学的时候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西湖边转。真是惬意的时光。
  作者:腰围五尺身高五尺 回复日期: 12:49:08 
    我没去过杭州,但到过苏州。如果可以选择,我会在苏州与厦门居住。  
---------------------------------  腰兄怎么好久不见了?问好。    去过杭州再说吧:)
  作者:samwang996 回复日期: 13:14:08 
    我大学的时候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西湖边转。真是惬意的时光。  
----------------------------------------------  多谢samwang兄.我在杭州的时候,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西湖边转。
  两个字:渊博...渊博...啊...    去西湖要能请到E老作导游才叫称心如意啊~~不知几世能修到同船渡?
  多谢 夏虫。惭愧,这是读书笔记,而且是旅游点买的小书:)
  我最愿意做灯泡了,夏姐姐和ernie兄同船渡的时候能不能把我稍带上?毕竟我也在杭州住了四年,有些地方可能ernie不知道,我可以稍微补充一下。我一定很诚实很诚实的坐在下面,做个最黑暗、最不显眼、最老实的灯泡。
  几世能修到同船渡?  夏虫jj,E兄挺博爱的,你吱声就成,呵呵:)    E兄好久不见,最近俗事缠身,基本没上网。  啥时候能自由自在东游西逛就好了:(
  西湖我没去过,看了,更恨不得明天就在哪儿出现。明年一定要去。
  作者:夏虫语冰钦 回复日期: 15:53:47 
不知几世能修到同船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0年,1000年就可以共枕眠了....      
  samwang兄怎么一直顾左右而言他?毕竟也在杭州住了四年,不如先稍微补充一下刘庄的事情再说:)
  作者:腰围五尺身高五尺 回复日期: 17:23:23 
    最近俗事缠身,基本没上网。  
---------------------------------  这个就该恭喜了,赚钱的机会,推也推不掉:)  
  作者:蕤蝶书 回复日期: 17:53:39 
    西湖我没去过,看了,更恨不得明天就在哪儿出现。明年一定要去。  
---------------------------------------  明年一定要去,最好有三天以上才够。:)  
感谢e筒子的美文!杭州是我最喜爱的城市,但是如今的西湖已经不那么可爱了,我在别处说过,西湖曾经是一位仙子,现在是一位贵妇。    
非常遗憾的是在杭州居住多年,刘庄不是游览地,几年前去杭州重游,只惦记着和同伴去千岛湖一游,然后是看老朋友,后来几次去杭州都行色匆匆。不过看了此帖,也如同一游。
  我是个辽宁人没去过那里,看了刘庄的美景我决定10-1要去那里观赏观赏!!谢谢你给我提供了怎么好的旅游建议!!
  我觉得ernie兄才顾左右言其他,对于夏姐姐一直没有正面回复。害的我的伴游也没着落。不过,也许ernie兄已经短消息给夏姐姐了。我是很知趣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啊。  关于刘庄,在杭州的时候知道的大概也就ernie兄文前提到的一点点,比如“不开放”,比如“水底花园”。百度了一下“刘庄”,给ernie兄补充点材料。  杭州西湖边固然好玩,论景色,郊区乡野也一样出色。想杭州了。    
水竹居(刘庄)    
建于清末(解放后改建),属中式庄园别墅,位于西山路丁家山麓,前身为“甘园”遗址。《西湖新志》卷八述其:在丁家山前,为香山刘学询别业,俗称刘庄。落成之始,粉黛列屋,最称宏丽,旁有家祠,后有生圹暨其妇马氏墓。《杭州通》中有专文记载:“庄园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占地面积三十六公顷,传说刘因资助孙中山革命,与大清银行、交通银行发生债务纠纷,刘庄抵押交通银行达十年之久。辛亥革命后,刘氏还清交通银行债务,始赎回刘庄全部产业。全庄分祠、园、宅、墓诸部。进门有彭玉麟联“因树为屋,举纲得鱼”。越数间厢房便是家祠,有珊瑚两树,石屏两架,洵为珍品。右进为客厅,钟鼎书画几壁皆是,中悬陈璚联“故乡亦有西湖,一半勾留,行窝且傍蕉屏石;旧宅尚留南海,三千里路,别梦应寻荔子湾”。由此进为墓区,墓前为半月形巨池,有祭台、香炉等。墓中为“望月楼”、“梦香阁”、“湖山春晓”为一凸出湖面之楼台,内置特制之凸镜一面,从镜中看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欣赏意趣。“望月楼”为藏书处,藏书甚丰。园中有一奇石,上镌吴昌硕88岁时所写“ 叶”二字。1950年后,作为接待中央领导来杭下榻的招待所,毛泽东等均在此居住。50年代,庄园原来之庭院布局,由我国著名园林建筑师戴念慈重新设计,园内建筑大都修改,保留之遗迹有石桥上的栏杆,“松岛长春”碑石和小岛。80年代后,改名为西湖国宾馆。  
  你们这些人,思想太黑暗了!!!!!    同船共游西子湖,柳荫下,曲水流觞,把酒话诗,原是雅事。良师益友者如E老才适合如此氛围嘛。有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更好。这些人,真乃东坡也...
  这些人,真乃东坡也...    ???    :)
  作者:周伯宇 回复日期: 9:51:47 
    我是个辽宁人没去过那里,看了刘庄的美景我决定10-1要去那里观赏观赏!!谢谢你给我提供了怎么好的旅游建议!!  
-------------------------------------------  去过刘庄还应该去汪庄(现在叫:西子宾馆,以前也是绝对的禁区),在雷峰山下,静寺的对面.也是西湖风光的佳胜去处.总之,让我说,怎么也得三天:)  
  巨奸谋园,刘家倒霉
  感谢yiping1914老师.记得你说有老朋友在杭州的,建议再去刘庄看看啊.
  近来家中电脑送修,倒作成了回头看点书。看了一些苏雪林先生的文章,又多了些感触。    关于“杭州解放后,范媛英变卖所有金银珠宝,缴纳刘庄的地价(税),苦苦支撑了几年。”  也许不少人都觉得“不值”。先看苏雪林写的林琴南先生,以下摘录几段:    。。。他忠君,清朝亡后,居然做了遗老。前后谒德宗崇陵十次。至陵前,必伏地哭失  声,引得守陵的侍卫们眙愕相顾。他在学校授课时,总勉励学生做一个爱国志士,说到恳切  之际,每每声泪俱下。他以卫道者自居,五四运动起时,他干了许多吉诃德先生的可笑的举  动,因之失去了青年的信仰。他多才多艺,文字以外书画也著名。他死时寿约七十余岁。    。。。琴南先生在前清不过中过一名举人,并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受过皇家什么深恩厚泽,居  然这样忠于清室,我起初也很引为奇怪,阅世渐深,人情物理参详亦渐透,对于他这类行为  的动机才有几分了解。    。。。像琴南先生这类终日在故纸堆里讨生活的人,自然不能和我们相提并论了。他把尊君思  想当做旧文化的象征。不顾举世的讥嘲讪笑,抱着这五千年僵尸,同入墟墓,那情绪的凄凉  悲壮,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作者:samwang996 回复日期: 10:13:02 
        关于刘庄,在杭州的时候知道的大概也就ernie兄文前提到的一点点,比如“不开放”,比如“水底花园”。  
---------------------------------------------  关于“水底花园”,《刘庄百年》中倒是曾经借刘家女婿的口提到过,但是没有详细说。我至今觉得很难想象。到西湖国宾馆,我也没有打听,估计打听也不得要领。那里面,现在也并非全部开放的。
  &难回者天,不灭者心。&    俺顶顶喜欢E老此文的最后一节,宏大历史下,还是渺小人物的微妙感情更长久,更不容易变味. E老之体贴了解同情,不知该让多少迂阔之士,痴愚女子感激于心;我这旁观者都不禁情动于中了呢. :)  
  作者:故园遥望 回复日期: 12:55:32 
    &难回者天,不灭者心。&      俺顶顶喜欢E老此文的最后一节,宏大历史下,还是渺小人物的微妙感情更长久,更不容易变味. E老之体贴了解同情,不知该让多少迂阔之士,痴愚女子感激于心;我这旁观者都不禁情动于中了呢. :)  -----------------------------------------------------    多谢故园遥望MM的“体贴了解同情”:)   这本《刘庄百年》,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范媛英的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多次。俗语说:“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我觉得,我们都是旁观者,“听评书掉泪”,除了“替古人担忧”之外,有时还因为正好触到自己的伤痛。  说到这里,想起一位亲戚的旧事。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这位亲戚的丈夫出了国,到文化革命抄家时,亲戚冒着绝大危险,把她丈夫当年因爱好而收藏在家的邮票、唱片、书籍等,到处转移藏匿。她说:“这些,都是他多年的心血。”  感念畴昔,有几多的不忍啊。  在旁人看来,大劫当前,又不是什么值得藏之名山的传世之作的手稿,值得么?然而,“这些,都是他多年的心血”!  我们也可以从这个例子的角度理解范媛英,尽管或者远不是全部。  多谢故园遥望MM“顶顶喜欢此文的最后一节”。这张帖子是为盂兰节而写,想说的,也只在这一段。    
  东坡和佛印——这下提示够清楚了吧?:)))
  这些人,真乃东坡也...       还以为说杭州名菜
东坡肉 :)  
  真高兴! 和E老&同情&了耶----此&同情&乃&同同情&之意哈. 其实俺倒真是&听评书掉泪&,全无切身体会----也说明E老&评书&说得好啊. 说真格的,只要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情存在,多黑暗的夜里,也闪烁着星光吧.    盂兰节,是不是要放河灯啊? E老有没空给侃侃啊,想看爱看着呢.    夏虫MM的东坡说,俺脑子也是直奔东坡肉而去,然后半天没绕出来,光惦记肘子了. :)
  ZT:    中 元 节     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为图吉利,今天山西人民特别是晋北人民又把它改称为面塑节。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与道教相抗衡,佛教确定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佛教提倡慈悲为善。古印度雨季的三个月里,佛教仪规禁止僧尼外出,说是外出容易伤害草木虫蚁,要求僧尼在寺内坐禅修学,接受供养。这段时期称为安居期。佛教传到我国以后,根据我国的季节变化,规定安居期为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后来又依据经书产生了“目犍连救母”的佛教传说故事。大意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里受苦受罪,惨不忍睹。使尽一切办法相救,均告失败,只好求助于佛祖。释迦牟尼解释说,其母生前罪业颇大,非一人之力可救,告诉目犍连要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好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借助众僧之力,才可使其母亲解脱苦难。目犍连遵嘱照办,果然凑效。这种佛教活动,被称为盂兰盆会。盂兰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意为倒悬,形容亡人之苦。盆是汉语,指盛放供品的器皿。盂兰盆即指这样的佛教活动,可以解脱先亡人的倒悬之苦。      我国佛教借助儒家传统的“孝亲”礼俗,将七月十五日演化成了宏扬佛法的“孝亲节”。不仅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也受到了官方民间的普遍欢迎,因而对七月十五日的民俗活动影响也最大。      五台山佛教界,在七月十五日要照例举办盂兰盆会,念经超度亡灵。周围一些信教群众要到寺庙摆供、响炮、祈祷,为祖宗赎罪,祝亡人解脱。      在民间,家家要上坟祭奠祖宗。      晋南地区习惯用纸做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祭奠祖宗的食品喜用包子。如果先人亡故满三年者,儿女们要在这一天脱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称换孝。      晋北地区上坟祭奠祖宗,喜用馍馍,面粉制作,圆形,中间点一个红点。摆完供,烧完纸,回家时要从地里挽几棵谷子和麻,用绿色纸条缠绕,立置窗前,供奉面人一尊。节后移置房顶,根朝里,谷穗露在外面,称为拣麻谷。民间流行的说法是保佑五谷丰登。然而供奉面人的仪规,分析起来,似乎是早期人殉习俗的遗迹。      七月十五日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民家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等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犍连。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日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七月十五日,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七月十五日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摘自《山西民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     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     中元节,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     中元节——农历7月15日 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然而,相沿至今的中元节却在7月14日。据说在宋朝末年,人们正准备过节的时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节日就这样提前了。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人生不过百年,竭尽全力,故园多保有了三年,从比例看,也是举足轻重。过此后,便有黄金千万,也休想再回刘庄住上三年。    ----------  深得过一天算一天的真味:)
  :))) 多谢E老! 真快手也.  湖光山色中,美不胜收. :)  
  多谢左民兄,这样算帐,也只是慰情聊胜于无啦。    多谢故园遥望MM:)
  毛泽东也多住汪庄罢?即今日西子国宾馆。何故只提刘庄不提汪?
  作者:夏虫语冰钦 回复日期: 14:11:48 
  东坡和佛印——这下提示够清楚了吧?:)))    ++++++++++++++++++++++++++++++++++++++++++  似乎是由苏小妹。。。  夏虫好像充当的是小妹角色:)        
  记号:)
  是日盂兰节,谨献上一瓣心香,一掬泪
  需三天,好呀,到西湖之前先找E兄咨询清楚,做足功课再出发。
  作者:夏虫语冰钦 回复日期: 10:40:43 
    你们这些人,思想太黑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人?      
  作者:midway 回复日期: 16:59:23 
    毛泽东也多住汪庄罢?即今日西子国宾馆。何故只提刘庄不提汪?  
-------------------------  因为本文主要说刘庄,不是谈毛泽东在杭州住过的地方:)
  多谢蓝天,问好。
  在天涯从来都只潜水,看到这样的文章,却终是忍不住冒上来了...    “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    我别杭州亦有十二年整矣,时时怀想,几近魂牵梦萦...念到深处,都是借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七月中以望梅止渴...    楼主文笔甚好,是我喜欢的风格,尤其“世间事..”一段,可谓精辟独到......小女子 佩服也~~!:)  
  好帖子呀好帖子!看看都来不及,收藏!  另给楼主说一声,正文下的照片不是刘庄一带看出去,刘庄在里西湖的丁家山麓,望出去正面是苏堤。第三张照片是三潭印月。(不好意思)
  毛泽东在杭州刘庄学英语  
  西湖第一名园
  丁家山畔的刘庄
  作者:河之童 回复日期: 0:21:37 
        另给楼主说一声,正文下的照片不是刘庄一带看出去,刘庄在里西湖的丁家山麓,望出去正面是苏堤。第三张照片是三潭印月。(不好意思)  
--------------------------------------  多谢河之童兄!“刘庄在里西湖的丁家山麓,望出去正面是苏堤。正文下的照片不是刘庄一带看出去”说的对!多谢指教:)  第三张照片确实很像是三潭印月,但那是在刘庄的网页上转来,那房子,应该就是宾馆的接待处。谢谢你。
  刘庄一带
  刘庄里面
  //手上拿着一张亲戚借与的《西湖游览图》,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  ——下次去杭州之前,要先跟E兄借这张文物般的导游图,看看这半个世纪造的孽……  当然,如果是500年以后,1000年之前,我一定做一个比samwang996拧得更低的灯泡,绝不与后现代佛印的脑袋争辉:))
  作者:露下芙蓉 回复日期: 23:23:41 
  在天涯从来都只潜水,看到这样的文章,却终是忍不住冒上来了...      “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    我别杭州亦有十二年整矣,时时怀想,几近魂牵梦萦...念到深处,都是借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七月中以望梅止渴...      楼主文笔甚好,是我喜欢的风格,尤其“世间事..”一段,可谓精辟独到......小女子 佩服也~~!:)   -----------------------------------------    多谢露下芙蓉MM 喜欢和夸奖。:)  承赞“世间事.. 一段,可谓精辟独到”,愧不敢当。只好说,其中有点无奈,有点“强词夺理”,也有一点“事实”吧。  跟着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卧游,真是美不胜收;《西湖七月半》一篇,更是百读不厌。  
  多谢shidi 兄眷顾,问好!:)
  从头看到末尾,心里一片沧桑。    中国,除了生我的那片地方,对苏州一直有一种亲切感。可惜的是,读书四载,只去过苏州一次,还是为了工作的事情,在烟柳街畔走过!也是个悠游的人,人生没有物质羁绊了,可以到这样的水色里,静静的坐上几年。
  作者:深圳一石 回复日期: 21:55:25 
    从头看到末尾,心里一片沧桑。  
-----------------------------------  多谢一石兄耐心从头看到末尾,本帖还未及介绍刘庄的创办人的故事呢。  敬请关注续帖:)))
  去过杭州几次,很喜欢这个城市.可惜房价太高了,不然我也想做个杭州人.
  夸俺家乡的山水,是一定要顶的。  遗憾的是,我还没去过刘庄,每次回家,光顾着去杭州以外的风景地了,比如南浔,比如乌镇,还有千岛湖什么的。  看了楼主的文章,今年回去一定补上刘庄。
  作者:天涯过客一 回复日期: 14:00:02 
    去过杭州几次,很喜欢这个城市.可惜房价太高了,不然我也想做个杭州人.  
--------------------------  风景好的城市,房价都太高:)
  作者:青山夕照 回复日期: 15:10:31 
    夸俺家乡的山水,是一定要顶的。    遗憾的是,我还没去过刘庄,每次回家,光顾着去杭州以外的风景地了,比如南浔,比如乌镇,还有千岛湖什么的。    看了楼主的文章,今年回去一定补上刘庄。   ———————————————————  多谢青山夕照MM喜欢。今年回去可一定补上刘庄啊。:)
  刘学询与刘庄――再读《刘庄百年》(2)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85510&Key=&strItem=books&idArticle=66028&flag=1
    转载:书友琴兄的跟帖,十分感人,读后时常系念,想想还是转载于此:       人生不过百年,竭尽全力,故园多保有了三年,从比例看,也是举足轻重。过此后,便有黄金千万,也休想再回刘庄住上三年。这是“大”的经济帐,自非“斗筲”所能梦见。  ------------------------------------------------------------      最喜这句。    烦俗人生,一不小心就成了“斗筲”之辈,但一生之中只要有一件大大的、理性之人不肯为的“傻”事,便已经不枉此生。但凡关键处不能把握,纵然事事高明,万人敬仰,一生都不足道了。  
  五.西山芳草绿年年        忘记了是在哪本书上,是《往事并不如烟》?《张晓风散文》?《苏雪林文集》?还是张爱玲的某一篇文章,作者说,小时候曾经跟着大人到过刘庄,出来接待的是刘庄的两位姨太太。具体细节也记不清了。  
------------------------------------  近日翻看发现,是在《琦君散文》里。特此纠正。
  好地方,曾经再刘庄站过3年岗.
  谢谢!说不定在刘庄见过面:)  请你也介绍一下刘庄好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年七月十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