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哪里卖猪头半成品?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我认为北方人类最充盈的“膘”应当是讳莫如深的年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饕餮5天、7天、15天,甚至超过30天。这种囤积脂肪的过程是大名鼎鼎的秋膘无法攀比的,毕竟秋膘只是仪式感地存在了立秋那么一天!而起自腊月里杀年猪开始贴的年膘,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大吃大喝后,也终于在农历二月收尾——二月二吃猪头乃是过年盛宴的最后狂欢!

据说吃猪头的习俗是因为旧时杀年猪后,猪头摆供。出了正月,猪肉耗尽,只余猪头。届时“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中国北方,天气转暖且缺乏制冷设备保鲜,猪头若再不吃就可能要坏掉,故此衍生出二月二吃猪头的习俗。不过我的记忆里,二月二吃猪头已经是一种旧俗应景。作为城里长大的孩子,我记得除非个别年景有农村亲属特意在杀年猪后,把头蹄下水当年礼送给我家,更多时候,二月二的猪头都是家里特意花钱去买的。

在九十年代中期,我的爷爷奶奶还健在的时候,二月二吃猪头是马虎不得的。尽管那时街市上已经有一些卖熟食猪头的店铺、摊床,因为节俭观念及饮食习惯等缘故,不仅我家,吉林城好多住户还是不怕麻烦,坚持购生猪头自己烹饪。

买猪头要越肥大越好,没膘的不香!我隐约记得家里有西关黄旗屯肉联厂的关系,总能买回比较满意的。可比起大快朵颐着吃肉,拾掇大个儿猪头的确是一项比较麻烦的工作。首先要在火上燎猪头上的长毛,然后用烧红的炉钩子烫去残存的毛茬,接着就用开水烫、用刀刮以去污除黑,反复数次才能将猪头处理干净。为了缓解燎猪毛时四溢的焦臭味对节日氛围的影响,我家的长辈们此时会纵容孩子淘气捣乱。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就爱拿着炉钩子在长辈身前身后乱窜,对着那猪头比划程咬金的三板斧:劈脑门、挖眼仁、掏耳朵。边比划边喊出招数,浑然不顾那猪头的亡魂有何感受!

猪金钱,就是猪的上颚,川菜里叫猪天梯

收拾干净的猪头割舌剃耳,有时还会把个头过大的猪头劈成两半。因嫌弃猪脑子太腥(始终未得处理要领),这部分往往被我家扔掉。处理好的猪头冷水下锅,加上调料,文火开烀。烀肉的过程比较久,而对渴望吃到肉的孩子来说,那时间仿佛更加漫长。

在最后烹入白酒去腥,并用筷子扎肉是熟时,我经常跑过去想尽早把握住吃肉的先机,然而即便关火,距离肉吃到嘴儿却还有一段时间——最折磨人的剔肉工序开始了!烀熟的头肉如果不趁热从头骨上取下,一旦肉凉了,便会紧紧粘在头骨上,极难剥离。所以只能趁热,忍住烫手的温度剔取。长辈会安慰馋嘴的孩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却在心中焦虑着暗暗顶嘴:不是说“吃肉要趁热”吗!

其实取下的肉在我家仍属于半成品:猪拱嘴、鼻子,眼睛、金钱(猪巧儿)可以直接切片蘸酱油、蒜泥吃;耳朵可以再用糖烟熏下,然后切丝、切片拌葱丝和黄瓜;猪脸切方块用原汤、酱油扒着吃。扒猪脸这道菜最见手艺:处理不好要么会很油腻,要么太烂没有咬头。同时还要兼顾颜色,红亮而不黑看着才有食欲。这道菜是我奶奶的拿手菜,她做出来的扒猪头肉色泽诱人,很酥很香却不油腻。

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吉林市修建解放东路,永昌胡同平房拆迁,因为新迁入的楼房里不具备使用大锅的条件,加之厨房主力们也渐渐倦于烹饪猪头肉的繁琐辛劳,于是我家的二月二也顺应社会风俗,改为去东市场、新地号、永强市场等处的熟食店购买熟食。可主力们因为省去自己烹饪猪头肉得来的闲暇,并未让节日过得更加充实——或许只有忙里忙外的过程才会营造出节日感,轻易得到的结果反倒让生活的滋味变得寡淡。

图片取自《满族大辞典》

记忆中,二月二吃猪头时还有一些有趣的副产品。在吉林,玩具匮乏的年代,剃下猪的下颌骨是满族儿童的玩具,被叫做卡巴车;猪惊骨,也就是听骨,会被取出洗净,穿上红绳,当作小孩子压惊辟邪之物。我则很喜欢把猪獠牙弄下来,用绳子系成一串,和老公鸡的“蹬儿”(鸡脚增生的角质物,被戴在手指上当作玩具或当做保护铅笔尖的笔套)一起,放在一个有粉色花纹的福源馆馃匣中……

除了吃猪头外,二月二还要剃头。老年间传下的规矩:正月剃头妨舅舅。在过去,正月期间,一般人家都不剃头,吉林城乡老少爷们都在“靠茬儿”(任由头发长长),只等着二月二去理发“剃龙头”。小时候我并不知道这 是汉人“思旧”而沿袭的风俗,却记得当时长辈们说,农历二月二前后就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是老龙王在新的一年抬头昂首、兴云布雨,催生万物的开始,男人们借机剃头,可以精精神神地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学习。

小孩子都不爱剃头,多动人的传说也只是传说。我记得自己在二月二,也经常是一百二十个不乐意着去的理发店,由于理发店这天人会很多,排队等候时,我的魂儿经常还被猪头肉撕扯羁绊,莫名其妙地联想:唐长老在高老庄的那个艳阳天里,庄严地为八戒的猪头剃度——理发和猪头都有了,那天应该是二月二吧?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A9999私家菜,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猪头肉”——不管熏的还是卤的,热蒸还是凉拌,都是下酒菜中的佼佼者,一口肉一口酒,筋道不油腻,简直快活似神仙,很多吃货对此,可谓是又爱又恨。

爱只爱,肥肉香,瘦肉软,口感丰富,极有弹性,吃一口满嘴回香

恨只恨,肉价上涨,涨幅一倍有余,嘴巴再馋,奈何手里钱包并不富裕

总盼望着哪一天醒来,“猪头肉”能够降回原来的价格,好下得狠心,一口气来上2斤,大快朵颐。

猪头肉的讲究也多,像我们常说的“一拱二条三顺风”,就非常有道理。

“一拱”指的是猪鼻子,也叫猪拱子,肥而不腻,特别筋道,有嚼头。

“二条”指的是猪舌头,也称作“口条”,肉质结实,韧性十足。

“三顺风”指的是猪耳朵,与前两种一样,都是脂肪含量少,口感脆嫩,是猪身上不可多得的下酒菜。

好吃归好吃,但价格越贵,就越是不敢买便宜的。

虽然嘴巴想吃,但心里也非常有数——卖肉的铺子是一模一样,但这肉可得区分好坏甚至还分真假

当然了,这里的假可不是指“拿面粉糊的猪头肉”,而是说有些猪头肉,表面光泽太过于鲜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常见的猪头肉有“煮制”“卤制”“熏卤”三种,前两者较为常见,而“熏卤”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多加了一道工序

即将茶叶、红糖、白糖、小茴香、果木等材料加热,达到冒烟但无明火的程度,上色的同时,还会将香薰味道覆盖在猪肉上面。

这一种方式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一带较为常见,例如熏大肠、诸城熏鸡等。

第一种呈枣红色,那是放了糖色、酱油或者大酱,当然现在酱油的种类增多,提色容易,已经很少有用大酱的了。

第二种是略微发黑的,也没有关系,因为糖色着风之后,会氧化变黑,这与病态、变质的黑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第三种就是微微偏黄的,一眼看去,往往不那么鲜红诱人,这多半是用大料和老汤卤出来的。

但如果表面过于鲜红,包括切开之后,中间的猪肉都与表面同样红的扎眼,那很可能是加了“硝”

这硝指的就是“亚硝酸钠”属于“亚硝酸盐”的一种,是我们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与传统卤制的猪肉不同,它能够让其长期保持肉鲜色亮,增加储存时间

有些常识的朋友都知道,长期食用这种添加剂,对身体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尤其是在一些不正规的摊贩手里,对“亚硝酸钠”的掌握往往不是那么准确。

也有朋友说,“抛开剂量谈毒量的,都是耍流氓”,这句话也不无道理,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1. 找老字号,品牌不仅仅是资本,还是约束“良心”的好手段,名气越高,往往越是安全。

  2. 现拆骨头的,都是新鲜猪头,味道也好。而拆过骨头的,多半是半成品的冻猪头。

  3. 不要对价格太敏感,贵的不一定健康,但真正健康的,一定不便宜。

说了这么多,不是宣扬“猪头肉”不健康,也不是在否定辛勤的生意人。

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内行坑外行的事情常有遇见,重点也是希望大家多学一些小技巧,关注食品安全,才是对健康的负责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杀完年猪之后,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猪头与猪脖子装在筐里,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

说是“发善心”未免有些自我标榜,因为相对于常规肉来说,这些都是下脚料级别的存在。

而如今,却成了值钱的东西,尤其是这两年,家中吃猪肉的频率明显下降,不得不感叹,时代变化太快,还是要跟上脚步呀!

03:调肉馅时,先加盐还是先加油?记住3个顺序,肉馅鲜嫩多汁,真香

看完记得点赞+分享,(识别下方抢先阅读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头半成品加工利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