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如何把线上客户吸引到线下

空调线上跟线下的质量会不同吗?

老实说空调线下和线上其实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同样的配置换个型号名称就挂牌在不同的渠道出售了,很简单,因为每个品牌都需要保护他们的经销商的利益,不冲突,只有经销商赚钱了,品牌才能赚钱。

所以对于空调这个大件,更建议在线上购买,原因如下!

1.线上信息更透明化,哪款好哪款不好,有太多的消息来源去证实它。品牌想要做的好,现在已经越来越依赖线上的口碑了,特别是疫情影响,基本已经重塑了商业的交易形态,线下实体店将会越来越难。

2.线上容易产生规模效应,更容易拉低产品的成本。所以普遍线下的机型价格要比线上贵。

3.线下由于是实体交易,有一点就是服务会比较好,当然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空调这个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了,头部品牌效应特别的明显。见下图

图为2020年1—12月空调分品牌内销销量占比 资料来源:产业在线、华泰证券研究所

所以选择空调的话,建议在格力,美的,海尔这几大品牌中选择就好。

如果注重品牌和品质,可以考虑格力。

如果追求性价比可以选择美的,海尔。

而且近几年美的的表现非常的抢眼,其市场占有率逐年攀高,有赶超格力之势,格力龙头老大的地位岌岌可危啊!

618将近,建议加购以下我推荐的机型,都是各大品牌中的神机,值得拥有。

推荐一:华凌N8HE1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华凌这个品牌,其实华凌就属于美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凌=美的。
这款被称为华凌的神机,新一级能效+电子膨胀阀+双排铜管,1.5P的价格只要2000多,要知道这样的价格在美的,格力力只能入个低配机型,而华凌妥妥的高配版啊。
以防618断货,想选这款的可以早点入手,因为真的太容易断货了。
和美的风观差不多配置的还有美的的i青春II,都是不错的机型,风观比i青春II多了个CS舒省模式,观察其价格,活动期间,风观价格居然会经常比i青春II还便宜,所以果断的推荐风观给你。
附上i青春II的链接,方便你比价,原则上i青春II比风观便宜个100-200那是合理的。
美的的纤白主打无风感,这个美的的专利技术其实还是非常实用的。
比如说我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总会感觉人昏沉沉的,那么这款机型就会让你舒服很多。特别适合老人,孩子。
格力这个系列是格力公认的用料足的一个系列,品质稳定。
同时还有光敏传感技术,也就是说空调显示屏可根据外界环境的光亮强度自动调节亮度和蜂鸣器声音,这个对于夜间睡眠不好的人群是很有好处的。
格力品牌中柜机的性价比之选。
85度广角送风,防冷风设计智能+可控电辅热
缺氟保护(限制冷模式)
前面已经介绍过格力云锦Ⅱ这个系列了,同样它的柜机也是传承了用料扎实,品质稳定的优良传统。

文章来源:企鹅号 - 中央空调市场

8月19日,第三十一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以下简称“2020中国制冷展”)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这是中国制冷展首次亮相中西部地区,与广大行业同仁在山城重庆相会,期待一场冰与火的思维碰撞。

本次制冷展,除了常规的静态产品展示以外,依必安派特还引入了4台数字化Demo,通过人机交互系统与动态展示,让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风机乃至整个系统的工况,更可通过控制界面直接进行参数设置,调整系统运行状态,领略智能控制所带来的魅力。

空气处理机组(AHU)是用于集中处理空气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机场、酒店、医院和各类商用建筑。现场展示的带有人机界面和压差控制的AHU Demo,可轻松实现EC风机的运行监控及恒定控制。

为实现更高的空气性能,依必安派特将多台RadiPac即插即用型风机进行组合安装,提出了全新的风墙解决方案。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便捷、节约空间,冗余设计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

依必安派特G3G 190离心风机带有空气动力学优化的蜗壳,专为中央住宅通风装置设计而生。集成于风机内的中央控制电子,可根据位于气流中的风速计所记录的实际空气流量来调节风量,实现集成风量恒定控制。

对于应用在蒸发器、冷凝器和热交换器上的轴流风机,除了所需的风量外,极小的噪声和更高的能效也是应当具备的重要特性。AxiBlade采用了基于模块化系统的设计理念,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最多可将系统效率优化至54%。与标准方案相比,该系列风机降噪可达8 dB(A)。

作为一家技术型企业,依必安派特集团从不吝惜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资,这也让其在空气动力学和声学等方面不断有所突破。今年制冷展创新产品的评选中,依必安派特依旧榜上有名,获奖的是带避振系统的RadiPac离心风机,其内置的EC电机集成了振动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超出许可范围的共振,配备的控制软件可以监控风机的振动速度,并且避开这些共振范围,从而保障整个通风系统安全而高效地运行。

商业通风与空调行业应用

如今,建筑物及其内部系统必须满足更高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在能效和使用寿命方面。新一代RadiCal 630离心风机能显著提高能源转换率,与前一代产品相比,功耗降低10%以上。由于叶轮中的空气流量损失减少,降低了紊流,层流分离较少, 因此风机的噪音也更小。

EC55电机是依托德国产品技术,由中国本土研发团队专为中国市场而量身打造。依托平台化设计,可衍生出多个风机组合类型。每款电机都可以与不同型号的叶轮进行搭配,例如轴流叶轮、前向或后向离心叶轮等,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通过几台AxiBlade组合形成的FanGrid风墙解决方案,可为冷却塔应用提供更强的安装灵活性和更均匀的气流分布。

iQC EC电机的效率高达70%,采用闭环速度控制,可在负荷变化的情况下保持恒定速度。搭配全新复合叶轮(已获专利设计),凭借其强劲的性能、紧凑的设计,成为超市展示柜、岛柜和冰激凌柜等的理想选择。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删除。

奥克斯原本是在四五线下沉市场大力拓展线下渠道,然而在疫情之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反而开始线上购物,这让本来就受疫情影响的线下店雪上加霜。比线下拓展没有成效更糟糕的是,奥克斯在选择拓展线下渠道后,跟赖以生存的线上电商渠道的关系开始急剧恶化。

距离2019年“格力举报奥克斯”事件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奥克斯空调的市场份额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消失。

这家偏居浙江宁波的空调小厂,曾经凭借低廉的价格席卷中国空调市场,甚至让广东巨头格力和美的都颇为忌惮。

2018年,奥克斯凭借较早的电商布局和降价营销,当年位居线上市场份额达到26%,位列第一,超过了格力和美的。

然而在此之后,奥克斯在空调市场竞争中意外地开始衰败。

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奥克斯线上市场份额已低于10%,跌出前三名,线下市场份额则不到1%。

上海清算所公布的《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跟踪评级报告》显示,2020年,奥克斯集团的空调收入62.18亿元,同比下滑了35.25%,毛利率从2019年的21.97%大降至9.97%,到2021年一季度继续下滑到了8.79%。

短短几年时间,奥克斯就从顶峰坠落,这不免让人好奇:奥克斯怎么了?难道是格力的举报击倒了奥克斯吗?

“这不是格力举报导致的,是奥克斯这两年自身的战略失误造成的。”一名跟奥克斯空调有深度接触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说。

2019年6月,格力电器在官方微博发布的一纸举报信将奥克斯空调送上风口浪尖,格力直指奥克斯生产销售了不合格的空调产品,称奥克斯部分型号产品与其宣称的能效值不匹配。奥克斯对此的回应则是“格力采用不正当手段诋毁同行,属于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双方的唇枪舌剑也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注意。约一年后,宁波市监局在2020年4月下达行政处罚书,对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能源效率标识进行虚假宣传处以十万元罚款。

同年6月,另一起格力于2017年提起的诉讼也有了最终判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定奥克斯部分产品恶意侵害格力专利权成立,认定奥克斯赔偿格力4000万。

虽然格力的举报让奥克斯处在了舆论的漩涡当中。然而,影响奥克斯空调走向的核心事件,并不是格力的举报,而是同样在2019年,奥克斯内部做出的战略调整。

2019年,奥克斯为了拓展品牌能力,开始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大力建设线下渠道。

《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主体与相关债项2020年跟踪评级报告》提到,2019年,公司空调业务对京东和苏宁体系的销售依赖显著,主要下游客户的稳定性将对公司空调业务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公司目前对线上渠道的依赖度较高,今后公司加强线下布局,将线上和线下销售有效结合是保障销售渠道稳定性的重要应对策略。

上述人士评价:与其他白电品牌开设线下店不同,奥克斯基本只有空调产品,而空调是在夏季畅销的季节性产品,所以单品类空调的线下店成本很高,因此导致门店质量很低。

奥克斯的线下渠道积累原本就十分薄弱。2015年奥克斯仅有8000个线下服务网点,而格力当年有2万个,差距巨大。

除此之外,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就在奥克斯开始拓展线下渠道的第二年,疫情汹涌而至,彻底打乱了奥克斯的计划。

奥克斯原本是在四五线下沉市场大力拓展线下渠道,然而在疫情之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反而开始线上购物,这让本来就受疫情影响的线下店雪上加霜。

比线下拓展没有成效更糟糕的是,奥克斯在选择拓展线下渠道后,跟赖以生存的线上电商渠道的关系开始急剧恶化。

界面新闻搜索京东、苏宁、天猫平台发现,在“空调”关键词下按销量排序,奥克斯产品均排在10名开外。

奥克斯以往在线上低价空调产品上充满优势,但目前这一市场被美的子品牌华凌、小米占据,这两个品牌的空调均价在2000及以下,销量都比奥克斯高。

不仅如此,格力、美的等竞争对手们都在进行线上渠道和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建设。自建物流、自建商城、搭建新的数字化生产体系等等,大厂商投入大且动作迅速,这是奥克斯无法匹敌的。

界面新闻调查还发现,奥克斯中高层管理人员近年流失严重,尤其电商团队,流动性很大,难以支撑其野心。

战略错误直接反应到业绩上。上海清算所公布的《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跟踪评级报告》(仅计入了部分子公司)显示,2020年,奥克斯集团实现收入340.26亿元,同比下降23.68%;综合毛利率为15.04%,同比下降7.21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2020年公司收入大降的主要原因是:空调板块收入和毛利率均大幅下降。

去年,奥克斯空调收入62.18亿元,同比下滑了35.25%。这大约是同年美的空调收入的十分之一。

收入之外,毛利率也有大幅度的下滑。当期奥克斯空调(家用空调+商用空调)整体毛利率为9.97%;销量占到九成以上的家用空调,其毛利率仅为8.52%,相比2019年的21.36%有大幅下滑。同期,格力与美的的空调产品毛利率则维持在25%左右。

2020年,奥克斯空调销量1033万台,比2019年少卖了近500万台空调,同比下降31.84%,其中国内销量同比下降48.19%,国外销量同比下降7.12%;产量973万台,同比减少34.35%。

在市场份额和销售均价方面,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年奥克斯空调线上和线下的零售额份额同比下降了12.4%和1.6%。其销售均价则从2018年的1780.79元/台连续下滑,到2020年均价为1569.99元/台,今年年一季度进一步降低到1485.08元/台。

可以看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奥克斯都处在“量价齐跌”的窘境。

从排名来看,根据奥维云最新数据,国内空调线上市场前三名为格力、美的、海尔,共占据70%以上份额,奥克斯屈居第四位,市占率7.1%;而线下市场集聚度更高,三家巨头份额共计超80%,奥克斯已跌出前十,以0.74%份额排名第13位。

上世纪80年代,宁波人郑坚江还是一个初中学历的汽修工人,25岁那年他开始创业,承包了濒临破产的龙观钟表零件厂。此后,这家工厂先后进入仪表、空调、汽车、手机、房地产、医疗和金融投资领域,从钟表小作坊成长为年营收超700亿元的奥克斯集团。

目前奥克斯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三星医疗和奥克斯国际,分别主营电表仪器和香港娱乐会所。主营中央空调的奥克斯电气目前正在接受上市辅导,承销商为东方证券。

奥克斯集团自1994年开始进入空调产业。彼时空调行业供不应求,年,空调产量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36.87%,可以说,只要产得出来就能卖得出去。郑坚江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

不过奥克斯空调在成立的前十年都是无名小卒。进入21世纪,美的、格力、春兰等大品牌产能扩张过激,空调进入供大于求状态,空调价格也逐渐走低。这时,郑坚江开始将自己在仪表行业用过的低价策略用到空调上。

那时的空调行业几乎没有技术门槛,核心部件——压缩机主要依赖进口,各家比拼的是产能。即使是美的、春兰这类头部品牌,其产品与技术也同质化严重。这是当时国产空调的根本问题,也是奥克斯发起价格战的契机。

2001年,奥克斯发起了一场“免检是爹,平价是娘”的“爹娘革命”,40多款机型的空调降价幅度高达30%,开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

一年后,奥克斯又发布了《空调成本白皮书》,称一台1.5匹冷暖型空调成本只需1800元,并再次带头降价,遭到同行痛骂的同时,却博得消费者好感,带来了可观的销量增长。

年的空调价格战加速了小品牌的出清,这期间,中国空调品牌从400个直降到30余个,超过九成的小厂溃败破产。

而“价格杀手”奥克斯作为价格战的发起者异军突起,销量迅速跃升到全国前三,从2001年的20万套上升到2004年的325万套,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完成了从宁波的小家电作坊到全国知名空调品牌的转变。

价格战只能是一时之策。进入2010年,家电下乡与节能惠民政策刺激了空调市场的第二轮爆发,同时也对产品提出了高要求——淘汰高能耗空调,鼓励空调技术升级。

奥克斯空调在这期间选择的战略有二:一是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二是进军电商。

从前者看,当时奥克斯的高管金杰曾对媒体这样评价:我们比美的、格力要便宜200元,有价格优势,但比那些仍然打低价牌的品牌要贵500多元。同时,郑坚江也在内部强调要新产品、新技术。但即便如此,奥克斯空调并没有摆脱中低端的定位。

进军电商则是奥克斯最成功的策略之一。2009年,奥克斯进入淘宝,两年后进入天猫,2015年进入京东。其在线上市场的策略仍是低价,在龙头企业空调零售价卖3500元以上时,奥克斯保持着3000元以下的低价。

抓住新兴渠道的红利,奥克斯又实现了一波快速增长。2016年,奥克斯线上销售额达到57.7亿元,同比提升100.8%,线上销售占比达到49%,电商渠道占比超过了代理商渠道,成为其首要销售渠道。

2018年,奥克斯线上销售额达到288.7亿元,线上销售占比达到91.7%。也是同年,奥克斯排名国内空调电商市场份额第一,超越了美的和格力,市占率达到26%。

空调的寡头游戏容不下奥克斯

中国空调市场经历三十余年发展,市场扩容了千倍,空调从供不应求到如今走进千家万户,基本完成了普及。在这样一个技术更迭慢、饱和度高的市场,小厂商难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如果说奥克斯的线下战略是其衰退的表面原因,那么其产品能力就是核心问题。

“空调行业很传统,要工厂沉淀、经销商沉淀、技术沉淀,这些奥克斯都不具备实力。” 一位海外空调厂商管理层对界面新闻评价。

空调的核心技术是压缩机,占到约30%的成本。格力、美的两家龙头自21世纪初以来凭借规模优势,自建压缩机厂并不断扩张。美的旗下的美芝,格力旗下的凌达,以及格力控股的海立股份,是行业前三的压缩机厂商,目前合计市占率达到约80%。

而奥克斯空调压缩机全部是对外采购。《报告》显示,2020年,美芝向其供应约69%的压缩机,海立向其供应了约15%。尽管供货关系稳定,但公司没有核心零部件的控制权,意味着难以保证利润,也很难树立技术壁垒。

与之相对的是龙头厂商挖出了一条技术鸿沟。近十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专利数量不断攀升,从几百件发展到2020年的4万多件和6万多件,二三线厂商望尘莫及。

从整体市场上来看,眼下空调市场正从分体机向一体机演变,从家用空调向中央空调演变。分体机正是奥克斯空调的核心产品,同时,其也是格力美的这样的空调寡头占据绝对优势的区域。

“小空调厂商可以专攻一些场景,比如医院,工业等,但奥克斯偏偏想挤入非常成熟的分体机市场,结局可想而知”,上述人士评价。

如今的空调市场已被美的与格力两大寡头瓜分,并且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国元证券研报指出,在空调行业增速逐渐稳定的前提下,行业格局会在龙头产业链一体化以及数字化进程中继续集聚,或将延续强者恒强。

在此背景下,奥克斯空调究竟会再次转型突围,还是成为被挤出的牺牲者?虽然最终结局还未知晓,但在本就失去增量的空调市场,留给奥克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做中央空调业务怎么找客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