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的是哪一个宪法修正案

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公基法律-宪法之题海小试》。

中公教育关于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基法律中的宪法部份题目考察形式和内容具体,给大家作如下呈现,助力大家考试成功!

1.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是:

【答案】B。解析: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的都是最基本最基础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

2.(多选)根据《宪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公民享有向国家、社会申请物质帮助权利的是:

A.家庭特别贫困的大学生张某 B.先天失聪的李某

C.地震受灾者岳某 D.80岁的退休老人谢某

【答案】BD。解析: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中包括物质帮助权。我国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的条件是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其中特别容易混淆的是贫困和自然灾害。在本题中,A选项家庭特别贫困-贫困,不属于三种条件中的任何一种;B选项先天失聪-疾病,符合条件;C选项地震受灾者-自然灾害,不符合条件;D选项80岁的退休老人-年老,符合条件。A、C选项就是典型的拿常识判断觉得正确,但实质上错误的最容易考察的混淆选项,同学们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应当精准记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D。

3.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社会主义特色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解析:A选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B选项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的国家性质。C选项社会主义特色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D选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本题是对于《宪法》中最基本的国家相关的基本制度的考察,属于识记型的考点,需要同学们精准记忆,切忌混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

4.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的时间是:

【答案】D。解析:我国至今一共有四部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而现行宪法至今一共做了五次修改。本题中“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新华社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主任郭雷代表:

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非常必要

上一次修改宪法是在2004年。过去的14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增多。

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需要一个坚强有力而稳定的领导核心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来确保我国的稳定大局和正确发展方向,来确保国家未来发展的稳定预期。因此,根据新形势新实践新要求,在总体上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对它进行部分的适当的修改非常必要。

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与时俱进地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也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实施宪法,坚定地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权威。这次宪法修正案草案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实践和各个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宪法修正案草案的每一条、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慎重的研究考虑,具有深刻的含义和深远的意义。

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委员:

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也在于实施。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我国现行宪法连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委员:

有利于中国未来更好更优更稳地发展

修改宪法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是为了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通过国家根本大法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遵循、指导国家各项事业的准则;二是修宪更好体现了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同时,修宪有利于中国未来更好更优更稳地发展。一方面,修宪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的判断增强了稳定性预期,更加有利于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促进未来中国社会更好更优更稳地发展。

福建省律师协会名誉会长洪波代表:

修改宪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宪法具有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一般不轻易修改。1982年宪法制定以来,30多年里只进行过4次修改,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04年。14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修宪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且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机构改革措施也应适时调整。

(本报记者吴晓杰整理)

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委员:

为深化改革深入发展保驾护航

宪法修正案草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当前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修宪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可以为深化改革、深入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修宪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需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体人民意愿的体现。修宪也是适应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这是历史的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委员:

此次宪法修改有四个特点:一是层次高、范围广。充分听取有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二是进程快、讲程序。自2017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宪法修正案草案历时4个月左右形成,时间短,进程快,但必要的程序无一缺少。三是坚持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充分肯定了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因此不大改;同时也与时俱进,部分应改的进行适当的修改。四是有自信、包容强。充分体现了“四个自信”的内容;关于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表明宪法的包容性更强了。

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委员:

充分反映新时代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历史性的、深层次的。要让新时代的新要求在宪法中得到充分反映,从而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本报记者李笑萌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委员:

顺应时代潮流 促进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并被写入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成为党执政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崭新理念,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是中国共产党为国际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是中国以法律的形式和国家的名义,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庄严承诺。

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委员:

凝聚各方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趋势。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述。这样修改,视野更高,格局更大,根基更深,范围更宽。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奋斗。只有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实现中国梦才能获得强大持久广泛的支持。

(本报记者刘江伟整理)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代表:

体现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制”到“治”,这一字之改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法制”与立法本身关联较多,偏重于法律的制定,而“法治”是动态的,还包括法律实施,体现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动态整体建设,讲“法治”比讲“法制”更为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修改既是对过去成就经验的总结,也有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迈向更高水平。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委员:

体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这表明中国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待全球问题,而不是单独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这有利于我国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我国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刘江伟整理)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胡旭晟委员: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第二款增写“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内涵非常丰富。第一,严格来说,宪法序言已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它明确写入宪法正文,使其约束力更加刚性化。第二,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是对我国国体的规定,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使之对国体的规定更加清晰化,这有助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第三,这样的规定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具有宪法的保障力,有助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委员:

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共同发力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意义重大。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位阶最高的价值观,最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共同发力、相互促进。第二,体现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进入法律层面,成为人人遵循的行动指针。第三,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宪法的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能够充分发挥宪法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价值导向功能和社会规范整合功能,积极完善社会规范与制度规约体系。

(本报记者王斯敏整理)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忠林代表: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

此次宪法修改将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大法,顺应了时代要求,符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宪法修正案草案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依宪治国的有机统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

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是地方人大的首要职责。我们将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人大工作之本,使之贯穿于履行职责全过程,体现在人大工作各方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我们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家东代表:

通过顶层设计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在宪法中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是对国家监督制度的重大顶层设计,顺应了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迫切要求,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部署,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丰富和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制定监察法、设立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提供宪法依据,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保证。这次修宪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了规定,为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提供国家根本法保障,必将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大成就,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赖,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本报记者吴晓杰整理)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黄利鸣委员:

宪法宣誓制度彰显宪法权威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写入宪法,意义重大。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有效实施的前提在于宪法权威的树立。在宪法中确认宪法宣誓制度,目的正在于此。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既是对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精神的洗礼,也是对社会公众的法治教育。这一庄重而严肃的宣誓仪式,有助于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促使其在工作中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祁志峰委员:

有利于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

修宪是时代必然、民心所向、国情所需。其中,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改动,虽然只是一字之变,但这体现了从制度到治理上的延伸,也是我们国家高速发展、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取得巨大成效,赢得了党心民心,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对完善国家监察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改革成果均具有积极意义。对和平外交政策方面内容的充实和完善,则体现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担当,顺应了国际关系发展潮流,有利于为国家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大大增强国人的自豪感。

(本报记者李笑萌整理)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03月08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21年“宪法宣传周”来啦!

关于宪法,你了解多少?

是我国第八个国家宪法日

是第四个“宪法宣传周”

今年“宪法宣传周”主题为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我国 宪法是 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社会主义宪法,

明确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我国现行宪法包括哪几个部分?

共有5个部分,分别是: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我国宪法神圣庄严,守护着人民根本利益和每一位公民具体权益:

比如,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又如,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再如,第四十五条规定: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 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公民的基本权利,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议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

(2)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3)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

(4)保障妇女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正当权利等。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

200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决定明确,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014年12月3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2016年12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

2018年12月4日,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现行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强大生命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完善宪法,就是要发挥宪法 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要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尊严,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020年12月4日,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在京召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总结宪法实施经验,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全面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弘扬宪法精神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新时代下宪法的精神不断发扬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

让宪法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北京市“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

法律知识题库(共50 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国家宪法日确定为。

2.我国《宪法》已经历了修改。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

5.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的分配制度

C.坚持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宪法以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序言  B.法律  C.文件  D.决议

7.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原则。

A.为人民服务   B.民主集中制  

C.社会主义法制  D.精简

8.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A.民主选举   B.人民代表大会  

C.人大常委会  D.党内选举

9.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的是。

10.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既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A.劳动权 B.休息权 C.选举权 D.监督权

11.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人民 C.人民代表大会 D工农联盟

13.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

A.宪法宣誓 B.就职宣誓 C.党校学习 D.宪法学习

14.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B.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C.只有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D.只有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1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所有。

A.集体 B.集体和公民个人

C.国家和集体 D.国家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起施行。

17.根据《民法典》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8.下列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小明,24岁,大学毕业后待业在家

B.小周,36岁,精神病患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

C.小李,17岁,自主创业,具有稳定收入可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D.小波,6岁,明年准备上小学

19.李某在洗衣店干洗了自己的一套名贵西服,之后却拒绝支付洗衣费。对此,洗衣店可以。

A.借此机会将西服据为己有

B.将衣服暂时留置,并要求李某支付洗衣费

D.将李某的衣服拿出去抵押

20.《民法典》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 )责任。

二、多选题(共15题)

1.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社会文明 E.生态文明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A.国家的利益 B.集体的利益

C.社会的利益 D.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3.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年满18周岁

C.具有稳定收入来源 D.享有政治权利

4.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权利包括。

A.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住宅不受侵犯 D.宗教信仰自由

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有。

A.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B.保卫国家、抵抗侵略

C.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D.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我国宪法规定,( )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族乡

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的权利。

9.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有( )。

A.居民委员会 B.村民委员会

C.业主委员会 D.物业委员会

10.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包括。

11.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 )的基础性法律。

A.固根本 B.稳预期 C.利长远 D.惠民生

12.《民法典》立法目的是( )。

A.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B.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C.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D.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全文共7编,以下属于这7编的是( )

A.总则、物权 B.合同、人格权

C.婚姻家庭、继承 D.侵权责任

14.涉及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A.行为能力 B.接受赠与

C遗产继承 D.人格尊严

15.《民法典》规定,旅客不得随身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 ),有放射性以及可能危及运输工具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或者违禁物品。

三、判断题(共15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2.依据我国现行宪法的相关规定,公民所有的私有财产都不受侵犯。( )

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 )

4.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

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6.依法纳税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7.小李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其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不能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 )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修改宪法。( )

9.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10.宪法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

11.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

12.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13.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只要证明损害过程中并不在场,就可以免于承担责任。

14.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表现所载内容,一律不视为书面形式。

15.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虽然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但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仍然受到了损害,医疗机构也应当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本文由“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公众号编辑,资料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全国人大、司法部、市司法局。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

想了解更多资讯,快来加入我们吧~

北京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解读②|走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新路子

这些数据,亮出了国家高新区发展的硬实力!

榜单来啦 !2021中关村前沿大赛大数据与云计算领域TOP10新鲜出炉

国家卫健委集中回应17个热点问题:涉奥密克戎变异株、内蒙古局部疫情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