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层的房子住6楼好还是8楼好?

买房时每个人都希望挑选到一个房子周围环境和室内布置合理的房子,但一部分人往往会忽略了风水方面的知识。

房子风水好坏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风水好了才能给居住者带来好的运势,人财两旺。下面一起来看看买房风水有什么风水讲究吧。

风水学里名为靠山,座后有靠是吉利的。若是窗门面对着穷山,同样是不好的。如果在居家的南方,摆放一些假山做饰物,这是以不利而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影响双眼。那么如何确定大厦的前后方呢,一般而论,大厦入口处就是前方;如果大厦有几个出入口,就以住户经常使用的出入频率最高的为前方。确定了前方,相对的就是后方。

若楼栋的左右没有山的格局是属于缺青龙砂或缺白虎砂。但楼栋左右没有山而只有楼宇,这栋楼仍属于吉利的。在风水学里宜龙强过虎。

最好买四-六层的,因为这个高度刚好大概高于树的顶部,住在这样的高度看外面的风景才不会被大树所挡,况且看到眼下郁郁葱葱的大树也很是陶冶心情。

因为前方称为明堂,明堂宜有水在此处聚集,是为向着水。如果前方向着的不是河流而是马路,也便是向着水。大厦前方,向着的是虚水,虽不如向着真水的财运好,但也算不错了,但马路的形状讲究不能是弓形或抢煞形。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吉利的,那便是明堂开阔。因为明堂开阔可以吸收到当运的旺气。在风水学上,前方开阔,居住者自会感觉到心旷神怡。

如果前方是拥挤或狭窄,居住者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甚至会有神经紧张等毛病。风水学属于气学,一是要纳自然之气,此气要合元运,或者是纳水,向前虽不见水但能向空,也有一番好的格局;而大厦的后方称为背或者坐,在买楼的要诀中最宜坐实朝空,顾名思义,就是坐方要有实,才算吉利。实者实之者,大厦的背有山,当然属于坐实。

行人往来带动地气,这条斑马线属于一种动机,所以斑马线在大厦外的吉方,会带来好运;若在大厦外的凶方,便会带来恶运。

6、楼栋入口前方中央朱雀门

风水学里讲究最好在入口前方有一平地、公园、广场等,上吉论之,主财运。

楼栋前方,车辆由右方向左方行驶(由白虎方向青龙方驶去),这时楼栋于前方靠左开门青龙门以吉论。这座楼宇可以购买。

楼栋前方,车辆由左方向右方行驶(由青龙方驶向白虎方)这时楼栋于前方靠右开门白虎门,以吉论,可以购买。

楼房入口前非马路,全是平台,以开前方中门及前左右开门的大厦为吉论。

楼宇前方为平台、公园、游泳池、停车场,以开中门为吉论。

7、忌伟楼房健在水体上

孤山顶上或山脉的脊线、悬崖峭壁下方都是不好的选择。

8、楼房周围环境布局要好

首先要看楼房周围的环境如何,因此周围有优质的外部环境,是营造阳宅好风水的基础条件,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如:火葬场、公墓、寺庙、监狱等等都不利于阳宅风水,四周的道路、河流,这些因素对整栋楼的风水好坏息息相关。如果周围有河流或道路弯曲环抱着整栋楼为吉利,如河流和道路直冲搂房是不吉。楼房后面有高大平整的建筑物或秀丽的山体做后靠为吉利。

(1)、楼房后靠低矮或空缺、零乱、有尖射或过于逼压的布局都是不吉利。

(2)、楼房前方宜开旷、美景,忌避压、闭塞、有尖锐物、屋角。

(3)、楼房左边(青龙位)的建筑宜比右边(白虎位)的建筑高。

9、买房风水的选址原则

不要选择朝风口或阴暗低洼或路冲的房屋,也不宜选易塌的山边,最好的住宅风水环境是前有河、湖、海,后靠有结实的青山,东边有矮山或树林,西有通畅的道路,房屋的朝向也最好是南方向。

买房风水里首先该注意风势。若房屋周围风大是十分忌伟,因为疾风易吹散门房屋凝聚的旺气。最好的风水居住环境是有柔和的清风送爽,这才利于居住者的运势。

买房风水学里忌伟房屋左边低于右边,因为左边是青龙位右边是白虎位而青龙代表东方的灵兽所以就怕白虎撑出头,若青龙位比白虎位低且静或不整洁是预示主人位不正、文昌位也跟着弱而影响住宅男主人的成就、也就是事业方面不利于贵人运也不利于健康运和男人家中的权威,若住宅右边的建筑高且前伸是属于白虎撑出头而影响家里的女主人健康和夫妻感情。

房屋不宜建设在斜坡之上,风水学里讲究地势平坦的房屋较为平稳,若居住斜坡之上的房屋易散财、也可能家人离散还颇多凶险。

1、由于潮湿,南方人买房买高层

如果您是偏南方的人,南方由于雨水多,气候湿润,接近地面的房子往往潮湿,则尽量不买底层买高层,北方不用顾忌这点。

无论在北方还是在南方,顶层能不买则不买,顶层通常冬冷夏热,房屋工程质量不好的还很可能漏水,买了这样的顶层就够有神烦恼的了。

若是屋大人少,容易导致阴气重,室内较为冷清,所以不宜长期在此居住,否则易精神空虚,情绪忧郁,甚至暗病缠身,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若是屋小人多,就是阳多阴少,在此居住的人容易造成口舌是非,脾气暴躁等等。要找一些门窗采光好的房屋,阳气较为旺盛为佳。

(1)、楼房后靠低矮或空缺、零乱、有尖射或过于逼压的布局都是不吉利。

(2)、楼房前方宜开旷、美景,忌避压、闭塞、有尖锐物、屋角。

这里指的采光不足是阳光很少照到室内,久而久之会阴气加重而阴阳失调。居住这样的房子里会使人脾气暴躁夫妻之间矛盾不断且还会影响财运。

5、阳台对着大门或厨房

阳台不宜对着大门或厨房否则形成了“穿心”前通后通而影响聚财也减弱家庭团聚功能,夫妻易有外遇,孩子也不爱回家而导致人财两空所以门、厨房或阳台之间窗帘长期拉住或拿玄关柜隔档化解。

卫生间对着门,钱财像流水一样存不住,也忌伟布置在房屋中心、因为房屋中心不可受污,洗手间也不可布置在房屋后半部的中心,还刚好和大门相对否则不利于财运还损丁。

(1)、卫生间宜压凶方建,但忌伟布置在吉方位。

(2)、卫生间内的环境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

(3)、卫生间内的气流要保持畅通。

7、炉灶和水龙头要保持一定距离

厨房中炉灶切忌与水龙头相对或离的很近,炉灶是火,水龙头是水,水火不相容,会影响女主人的健康,最好能隔一段距离的距离。

风水上门口对门口易形成“门冲煞”而家里是非多,犯冲煞的门向不同影响也不同,若门向“东”、“东北”、“西北”、“北”,因为男性卦位“乾、震、坎、艮”,属于男性卦的方位,所以不利于家中男性。若门向“东南”、“西南”、“西”、“东南”,女性卦位“坤、巽、离、兑”,属于女性的方位犯冲煞,所以家中女性易招惹是非。

家居装修时注意,进门不要直冲厨房,最好的格局是进门先见客厅,客厅在整个家的中间,这样的布局能旺盛家居风水运。但有一部分房屋格局是进门先见厕所或厨房、餐厅、卧室,等,这些格局都易破坏好的家居风水,而导致家运衰退。

10、卧房的形状不宜狭长

否则不利于通风,而室内易潮湿,影响运势。睡床不宜横梁压顶,否则使人心理上产生压迫感而影响睡眠质量。床头柜圆形为好,避免柜角横冲头部。

11、住宅不宜排列设置装修

看起来格局像宾馆、饭店一样一条长走廊连着几排房间,这样的布局不但装修麻烦,还不利于家居风水,家里易发生外遇或私奔现象,难得安宁。

12、厕所忌在走廊尽头

浴厕不可设置在走廊尽头,室内若有走廊,厕所可以在走廊边上,不可在布置在走廊尽头否则易破坏家居风水。

13、买楼尽量不买底层

通常小区的绿化都是比较不错的,如果您不在乎小区内的景观那就尽量往高处买吧,住在高处夏天南北通风会很是凉快,白天看看远处的景色,晚上稍微抬头就能看到空中的星星与月亮。

14、楼层30米以上的空气不好

千万不要觉得高度越高,空气质量就越好,高度在30米以上的空气质量反而更差,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不宜住在这些高楼层;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会致使来自电器设备的电波沿着整栋房屋循环,尤其往高处走,住在高处和顶层的居民可能会感觉到头疼。

15、家中有老人孩子的不宜买太高层

如果家中有儿童,并且希望孩子能经常下楼玩耍的,买低楼层就好,这样平时大人和孩子不会因懒于下楼而忽视了孩子的活动性格,长期不下楼玩耍时间久了孩子易性格封闭。楼层高并不一定好小高层的4、5层有害物质较少。

购买小高层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如何,如果周围没山也没水,并且还是比自家楼层高的建筑物,这样的房子选择较低楼层的话会遭受光电污染,视野也会受到阻碍,并且高层周围的烟尘往往非常多,30米以上难免有集聚的有害物质。住在高层的朋友如果足够细心,你会发现在8-14层听到的地面噪声远比在1层的听到的大,因为声波的路线跟住宅周边树木和建筑物的多少有关,低楼层的噪声因受到周围低矮建筑物及树木阻档和吸收而相对减少,高层没有这些障碍去吸收噪音,因此在高层听到的噪音比较大。

16、阳台忌与大门直对

阳台如果正对房屋进出的大门,就会形成风水学上所谓的“穿心”,这在风水上是一大禁忌,这样的家居布局很不符合,如果阳台与大门直对,就形成了气场流通,也就是进门的财气关不住。这样家中不易聚财,而且易有破财之事发生。二来阳台不宜正对厨房,这也是一种“穿心”。这种格局会使家中的团聚之气减弱,丈夫会有外遇、妻子容易红杏出墙,小孩爱玩不顾家。假如你家出现了这种情况的话你可以安置一个屏风或者玄关起到一点遮挡作用。

17、厕所门不可正对厨房门

厕所里的浊气重,且属水,而厨房却属火之地,虽然两者都是浊气产生之地,但厨房作为一家大小的口腹之源,须纳吉气,而厕所是排出污浊的不洁之地,而厕所代表水,厨房代表火,水火不容,而导致家庭不和谐,口舌是非不断。

现代的建筑设计,有时为了考虑空间的配置,一进门往往先见到厨房、餐厅或浴厕。这是阳宅的大忌,也不合常理,居住其中,家运必衰。

19、住高层有恐惧感的朋友不宜买高层

有些人不习惯住高层,乍住高层还会觉得“根基不稳定”,内心感到惶恐害怕,还有些人在林立的高楼间走也会觉得惶恐害怕,家里有这些亲人的建议不要买太高的楼层。

20、厨房不要设置成开放式的

很多人家把厨房设置成开放式,即厨房与客厅是打通的,没错,这样确实使得空间大了不少,但里面的风水已经破坏,影响家人健康,更不利财运,此方面一定要多多注意。

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方明

这次疫情,大家开始反思高层住宅了,

中国人最适合住什么样的房子?

最理想的居住方式和环境是什么?

未来的理想生活方式又是什么样?

一.高层住宅不利于防疫

1、高层住宅加速了疫情的扩散。疫情期间,大家反思了高层住宅的利与弊,主要是因为中国大小城市和县城都是高层密集式居住为主,公用电梯、过道、扶手、门把手、管道都是主要传染途径。

2、高层住宅不利于宅家。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面,高层住宅像一个鸟笼子一样,住在里边很不舒服不接地气,出来透个气还得通过电梯。

3、高层住宅在舒适性,安全性都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人与人的交往,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维修,将来这么多高层住宅,怎么改造怎么修复?这都是个巨大的问题。

应该好好反思高层住宅了!高层住宅问题多多,低层高密度是中国人理想的居住模式。尽管房子都盖得差不多了,还是需要深度反思,亡羊补牢,做出正确选择。

二.美国人为何不住高层住宅?

1、美国为什么没有高层住宅?美国大多住连排住宅和别墅,连贫民窟都是联排住宅,城市有少量的高层公寓。在70年代,由雅马萨奇设计的高层公共住宅Pruitt–Igoe,起初因为便捷的基础设施广受入住的居民好评,但很快社区开始出现暴力事件,治安不断恶化,因此在1972年,美国政府又亲手炸掉了它。

当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 Jencks)还评论称,这一天“现代主义建筑已经死亡”。其实它反映了高层住宅的诸多问题,实际上其他一些国家也都很少有高层住宅。

2、香港的高层住宅是特例。香港特有的城市发展模式选择了高层方式,香港其实有的是土地,特别在新界这边,它也不用发展农业。这种模式导致香港的居住环境非常恶劣,香港人口密度东亚区最高,每平方公里约3.2万人。

3、过密的城市不便于治理。像香港的城市房子挨着房子,一旦出现疫情不好隔离,也不方便救治。过密的城区并不舒适,没有绿化空间,交往空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全世界就中国人(含香港)住高层建筑,全国县城新建住宅也以高层为主,危险!

三.中国人适合住什么样的房子

1、盲目学习香港居住模式。中国在居住的方式选择的时候,没有经过很慎重的考虑。据说是因为当时考察经费不够就到香港考察了,就把香港的模式作为中国的主要居住模式。

香港的居住模式,包括土地招拍挂的制度,都是很特殊的一种模式,现在看来,学习香港的招拍挂制度是个致命的错误,招拍挂带来了土地价格的飞涨和畸形,尽管给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也带来了资金低效率的和极大的浪费,也寄养了一大批靠拆迁和炒房的好吃懒做的城市寄生虫。

我们的样本是深圳河对岸的香港,继而无论东西南北、地理、人口、气候、经济……,大城市们学深圳,中小城市学大城市、学省会,直至县城,这也是一种病毒扩散,只是扩散的太久都麻木了,闭锁形成,跳出不易!

2、高层住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家想当然的认为高层住宅是因为容积率比较高,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符合中国的国情,也能节省了我们改革开放之初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

其实不然,高层住宅的容积率比多层的容积率高的是有限的,特别在北方地区。从历史数据可推算出低层高密度和高层低密度,对于城市土地的承载力没有大的本质差异,至少一千年以来中国的众多县城的城市承载力数据也是支撑1平方公里承载1万人的这个现代城市规划指标的。

事实上北京市城区人口密度14502人/平方公里,远超于要求。基础设施的节省也是不经济的,电梯交通的成本远大于汽车公交的成本,垂直管线比水平管线管线贵。高企的地价和漫长的拿地审批程序带来极大的成本,逼着开发商不断的提高容积率,不断的提高住宅的层数,连边远的西部县城和一些小城镇都在拼命建高层。城市化样本+土地制度,畸形化、加剧化了城市病,顶层设计需要重点关注了。

3、舒适的面积是理想生活的追求。美国梦就是大房子,中国梦呢?中国城镇人均面积已经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3平方米。美国人均面积67平方米,欧洲人均面积多少?德国47.5平方米,法国45.4平方米 ,意大利43平方米,西班牙27平方米,芬兰39.9平方米,瑞士46平方米,日本人38.81平方米,新加坡27.6平方米,香港15平方米。我认为未来中国人均面积应该在45-55平方米为宜。

4、低层高密度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行政领导和规划师都喜欢高层低密度,所谓的公共空间多,视觉效果好。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城市都选成住低矮的房子。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适合建设的用地比较少的实际情况,低层高密度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这既符合一平方公里1万人的城市规划的要求,也比较紧凑,居住起来也比较舒适。综合考虑容积率在1.5的2.0之间,4~6层,是最适合中国人居住的。

综合考虑,觉得中国应该选择二三层的联排住宅,四五层的叠拼住宅,五六层的花园洋房和少量的小高层公寓是最佳的方式形式,加上现有的高层,不要再新盖高层住宅了!

5、未来的房间功能发生演变。随着生活的变化,卫生间、厨房、卧室、客厅、阳台,还会像以前的理解和认识吗?其实很卫生间的功能早已经远远超出了洗和厕,厨房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卧室更加符合和个性化,客厅越来越变成了儿童活动的地方和其他功能的所在地,书房越来越成为一家人活动的中心。

四.叠拼是中国居民的理想住宅

1、叠拼住宅的创新形式。这里我要隆重推出叠拼住宅,这是我在2001年去美国考察规划制度的时候,发现美国连一些领救济金的穷人也住在联排房子里边,很少看见有人住在高层或者多层公寓里。当时我就在反思,为什么美国人大都住在联排住宅里?我们中国人尽管土地紧张,但是我们的城市人口也并不多呀。

回来后,我就尝试着把两个连排住宅摞起来,下户型有小花园,上户型有屋顶平台,户均100多平米,面积不算大,几乎没有公摊,居住的质量接近于连排住宅。

2、达到多层住宅的经济指标。叠拼住宅容积率与6层住宅差不多,可以做到1.5以上,高层板楼不过2点多,加上公摊系数小、品质高等因素经济指标更优。正好当时的中国建筑设计院搞房地产开发,原计划盖23层的高层住宅,我把这个思路和方案抛了出来,得到了当时决策者的采纳,叠拼住宅就这么产生了。

叠拼住宅的经济性很好,单价利润大,对开发商而言利润很高,比盖高层住宅还划算。对住户也很划算,当时做的测算,套内使用面积比高层住宅还便宜,因为高层住宅公摊太大。

对城市而言,容积率一点都不低,这个小区与隔壁的国奥村容积率一样,国奥村用的是九层的小高层住宅,受高层比例的影响,住宅之间的绿地显得也不大,但是公摊面积在达25%之多,一套房子250平米比一套180平米的叠拼显得更小。市场二手房售价两个小区也相当,但是国奥村可是举国家之力建的一个高级住宅小区。叠拼当时发明,就是为了中国城镇居民作理想住宅。

3、类似联排住宅的体验感受。叠拼住宅既能够在舒适性上接近联排住宅,并且符合当前对于类别墅的限制政策,也能够对开发商的经济性有很好的回报,同时对于城市来讲,利用率也可以满足,应该说叠拼是中国人最适合的住宅了。

很遗憾叠拼住宅虽然在各地传播很广,但是大家都把它当成一个高档住宅去应用了,其实发明之初还是为了大部分人普通居住,就是想用这种叠拼住宅取代普通的高层住宅,让大家能用买高层住宅的钱买上叠拼。

很遗憾,现在中国人均已经在40多平米的当下,大家还大部分选择住的这种3房2厅的高层住宅。

1、未来的房子必须是智慧的。未来万物相连万物互联。他有思考,有智慧,可以与我们交流,和我们共同去探讨。每个房子应该有一个大脑中心,这个大脑中心应该是家庭的一员。

跟亲人一样,是一个管家,主人只要有什么需求一动脑子或者用语言控制,房屋就马上去执行,每个房间都有一面墙全是液晶屏,可以随时无缝隙的信息交流和管控。

2、未来的住宅应该是活动变化的机器。根据不同家庭不同时段,一部分隔断可以灵活组合,室内功能和装饰也是变化的,比如客厅的功能可以会客,也可以办公,也可以做音乐厅,装饰也是随之而变化的,一些客卧也是可以变化的,没有客人来的时候可以变成书房,变成休闲厅。

一些室外空间也可以伸缩的,比如阳台可以伸出去。号称当代的达芬奇的克拉尼大师设计的一个36平米的多变住宅,有三档不同的功能,第1档是客厅,第2档是餐厅,第3档是卧室。在房屋的一角有一个变化的机器。

随着不同的功能选择改变房屋的性质和布局变化,空间不变功能变,把36平米达到了108平米的效果。

3、未来的住宅是有机生命体。传统建筑都是无机物,未来的住宅一定要有一堵墙是有机的,是绿色生物质的,会呼吸有温度有湿度,能改变家庭的小气候,俞孔坚家里阳台设计的雨水花园就是一个不错的有机墙体部分。未来的住宅还是要是健康的,空气和水能够检测和过滤,对阳光温度都是有监控的。

4、未来的住宅还应该是有情感的。能感知主人的情感变化,能提供关怀,能够交流。主人也许思乡了,也许高兴呢,也许在反思了,他都能给予一些相应的环境音乐、背景音乐、环境图像。甚至空气的感觉、气味的感觉,这种电影院4D技术早就解决了,坐在家里可以转换大海模式、森林模式、沙漠模式、家乡模式等,马上身临其境。

5、未来的住宅是个文化品。住宅不仅仅是用来住的,也是个文化的载体。我们传统的民居本身就是个文化遗产,雕梁画栋、天地君师亲、对联一系列的文化故事,都应该去传承到我们的未来住宅里去。

6、未来住宅是体现价值的。我们现在一套房子动辄上千万,它的价值体现哪里呢?工业产品怎么去体现价值呢?手表可以镶钻,我们的房子镶什么呢?贵重金属,名贵的石材、木材,精致的有价值的烧陶制品,还是其他呢?

疫情催生了网络时代提前来临,家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了,我们的住宅功能和其他都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办公的功能增加了,互联网的要求是更全面了。开发商要把握未来的形势,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设计师要引导设计的方向。

六.理想的城乡居住空间

把握城镇化的发展趋势,选择正确的居住形式,打造高品质的空间,创造理想生活模式。

1、借鉴日本东京紧凑高效的核心区。日本人口密度远大于我国,但是东京不照样是以8层的集合住宅和联排住宅甚至别墅为主吗?东京混合布局,采用智慧城市理念。

我们不要在老城区过分强调日照间距,新老城区不能用统一标准,在城市中心如果选择过严的日照间距标准,在老城区开发的经济性会受到影响。同时对城市的形象和活力也有影响,破坏了原来城市的肌理。老城区的日照间距标准应该在正常间距的50%就可以。

老城区功能复合,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城市尺度比较小,优势在于生活方便。苏联的住宅小区模式不利于城市的交通和活力,比较适合在郊区。

2、学习中国台湾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文化往往不容易落实到空间里边,文化空间才是城市未来需要提升的品质。中国台湾在文化空间建设上比较成功,以诚品书店、台北国际艺术村为例,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文化创意商业模式,包括文化创意零售、特色餐饮、剧院式商业空间、展览空间等多种模式,他们将文化创意与商业结合在一起,打造一种独特的商业体验空间。这种模式下的商品有情怀、重设计、高品质,并且能植入本土文化,具备独特的产品造型形式,可爱、可人、实用,有匠心精神。越南中部高地的铜锣文化空间覆盖了多个省份和近17个属于太平洋-亚洲和太平洋中南部诸岛族群的少数民族,这些人靠传统农业生活并且发展了自己的工艺传统、装饰风格和房屋类型。

3、探索新加坡式城景交织的组成区。新加坡花园城市,土地面积710平方公里、绿地面积9707公顷、绿化覆盖率50%、人均公共绿地18.74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绿城。这次国土空间规划将拉开生态格局。

4、打造德国式的都市郊区。德国的城市中心经常不经意的有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乡村却拥有与城市无差别化有现代化的设施。疫情过后城市圈周围郊区是个发展的重点,城乡交融既能享受城市的便利,又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生态,是个理想的居住场所,我们要提前谋划,高标准的谋划和打造。

5、向往凤凰式的充满活力的特色小城镇。凤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城,山水入城,文化厚重,尺度宜人,居住方便充满活力。但是从全国来看,高地价和漫长的拿地程序必然催生了高层住宅,连边远的西部县城和一些小城镇都在拼命建高层,顶层设计需要重点关注了!

6、憧憬李子柒式的诗意栖居的乡村生活。田园牧歌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诗意栖居的乡村生活是每个人的梦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古代人理想的生活,现在李子柒所倡导的大家自己种的食物,自己亲手做、自己吃体验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在大城市郊区的一些乡村会重新热起来。呼吁国家允许把大量空置的乡村农房卖给城里向往乡村生活的人。

七.疫情初现未来的理想生活

1、未来理想的生活:半天都市高效工作,半天乡村居家生活。这次疫情催生和出现了未来的理想生活,大家不能去上班,宅在家里。

2、大都市圈郊区居住。未来随着城际轨道交通的进一步便捷,互联网信息的进一步应用,未来的生活将打破城乡的界限,我们可以居住在乡村或者是郊区。

3、互联网上工作。每天有一半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一边工作,一边生活。早上9:30坐上轨道交通,不到一小时就已经坐到了办公室,工作一个半小时,中午同事们在一起午餐情感的交流。下午再工作一个半小时,4:00阳光明媚已经回到家里面,跟家人们、跟孩子们一起,又可以工作,又可以感知家庭的生活。

4、优质的公共服务。这些地方都有优质的公共配套服务,互联网加快递提供的优质生活的保障。

5、寄情山水休闲旅居生活。现在很多地方都建设了旅居新区,在大都市圈的外侧,在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都建了一些这种未来的社区,威海的银滩、巴马的康居、神农架下的兴山都打造了很多旅居新区。

这次疫情已经提前显现这种未来的生活了,我们未来的住宅应该给这种去调整和适应。

八.把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更有文化和品质

1、功能复合更新的方向。新业态、新生活、新文创。城市的老旧小区在过去是住宅,在未来可能是一种混合布局的。一定要调整新的业态,不是单纯的居住,可以是酒店,可以是办公,可以是工作室。这种新业态是一种将来临的城市井喷的服务业,也会适应未来智慧时代来临之后,人从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大量的时间去生活的需求。同时这些老旧的小区往往是艺术家们文学家们的创造基地,像798和首钢文化区都是过去的老旧工厂区。

2、时代风格体现的手法。我们时代的风格:杂乱,冲突,多元。如果说民国风是欧式用青砖来表达的话,如果说文革风是大字报标语的话,那么我们改革开放过去这几十年的风格是什么呢?我想杂乱冲突和多元就是这个时代的风格,我们要正视这个风格,不要回避,我们要把它整理出来,因为这个时代社会是最动荡的,这个时代文化是最冲突的,这个时代经济是最不均衡的。文化最多元的,欧式的,中式的,东洋式的,现代式的,后现代式的,徽派的,吊脚楼风格等等,各种文化都在这里冲撞,也许过很多年之后,一切又归为平衡,再回看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会觉得是如此的有特色,记得有一年LV的一款新包用的是中国农民工用的红蓝编织袋包图样,它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承。

3、新增产权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动力。随着老龄化的来临,老旧小区改造最为经济,要体现文化演变,提升丰富多彩的老旧区。我们的老旧小区大部分建立在八九十年代,到现在已经四五十年过去了,他也成为了文化街区,我们要善待它,要丰富它,要完善它。功能的提升是最最重要的,特别是电梯,既解决老年问题,也解决舒适性。我们要积极探索由政府掏钱来建电梯,或者租用,或者把新增交通部分的产权过户给原住户。老旧小区的改造实际上带来了住宅的升值,要积极撬动居民自己掏钱来改善居住质量和价值的积极性,我认为产权过户是最为重要的,新增的交通面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也是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的最终来源。

亡羊补牢!在城市化出现拐点的今天,在以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为主的当下,更加要做好顶层设计,别一错再错了。

疫情带来了所有人的冷静和反思,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其实不管是高层还是小高层,都要根据家庭居住需求来选,因为高层和小高层有不同的优缺点,大家可以参照购买:

1. 小高层住宅大多都是南北朝向的板楼,非特殊情况下采光通风效果会比塔楼形态的高层好。

2. 一般情况下,楼层越高,地基越深,墙体也就越厚,所以小高层住宅的建造成本相对来说是比高层住宅低的,在这一方面购房者不会过多承担相应的支出。

3. 现在大多小高层都是一梯两户,而高层则多为两梯四户,相对来说小高层的居住环境更为安静一些,房屋朝向也比高层的房屋具有胜势。

4. 小高层的楼层总数不是特别高,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停电,上下楼比高层住宅要方便的多。

1. 小高层住宅楼的高度有限,所以视野自然不比高层住宅开阔。

2. 小高层住宅的住户离地面道路和其他噪音源比较近,噪音相对会大一些。

3. 很多小高层住宅一个单元只有一部电梯,如有故障可能会给一些住户带来不便。

4. 由于建筑质量要求标准的不同,在建筑质量方面,小高层大多都不如高层。

1. 楼层越高,视野就越开阔,通风性越好,空气清新,采光性能也好,所以相较小高层来说,高层颇受年轻人喜爱。

2. 高层住宅远离楼下功能区,受到的噪音污染也少,这也是高层住宅楼层越高价格越高的原因之一。

3. 电梯作为高层的主要承载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电梯要比小高层多。对于高层住宅楼上12层以下的住户来说,无疑比小高层住户要方便许多。

4. 高层的结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建筑质量要比小高层的要求高,比如说建筑的耐紫外线性、耐热性、耐寒性等。

1. 高层住宅层数多,户数多,所以居住人数普遍大于小高层。

2. 高层电梯多、高压水泵设备复杂、公共区间多于小高层,导致公摊面积大,得房率普遍低于小高层。

3. 电梯具有受限制性,若发生停电或多部电梯同时需要修理(极少出现),就会影响出行。另外高层不安全性高,如果有火灾等意外情况发生,不便于逃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高层6楼7楼8楼9楼哪层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