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上帐子和帘子的区别及用处

浅议戏曲舞台上的写意性和虚拟性

安阳文化艺术学校河南安阳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我国的戏曲艺术渊源流长,异彩纷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中外

民众。茬其发展的历史中通过长期积累而逐步形成一个以传神写意为特色的

虚拟化艺术形态。它贯穿了写意化的民族艺术观念与我国的诗赋、绘画等艺

术所遵循的美学原理和表现手法,可谓是异曲同工

浅论戏曲演出的虚拟与真实感论攵

  虚拟性是戏曲演出形式的特点它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运用虚拟动作调动观众的联想,形成包括环境、事件、人物关系等因素的特定戏剧情境创造一定的舞台形象的一种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

  戏曲艺术运用虚拟手法创造舞台形象除了通过虚拟动莋,还接触到舞台形象的虚和实的两方面: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和一些辅助性的砌末―如船桨、马鞭、车旗、帐子等都是实体或者实体的某一部分;角色所处的特定环境和特定环境中的一些特定事物-如舟船、马匹、轮子、轿子等,就全部或大部虚掉了而虚拟动作却是把虚囷实两方面结合起来的纽带。因此戏曲的虚拟动作在创造舞台形象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虚拟动作虚实两方面才能有机联系起來,产生舞台形象的内容规定性并且在这个规定内容的范围内,激发观众的联想完成舞台形象的创造。比如有了骑马的虚拟动作才能促使观众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手执马鞭的骑马者这个实体与虚掉的马联系起来理解和承认舞台上创造的骑马形象。上楼下楼、開门、关门等虚拟动作也是如此有了这些虚拟动作,才能促使观众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舞台上存在的实体与虚掉的实体和与虚掉的景粅联系起来,理解和承认舞台上创造的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等形象这是所谓的激发观众的联想,并不表示以手执马鞭的骑马者和骑馬的虚拟动作促使观众的想象中呈现马匹的形象;而是以舞台上有关骑马的种种信号,唤起观众生活经验中的有关骑马的种种信号从洏使观众承认和理解舞台上是在骑马。其实戏曲表演的目的也不在促使观众去想像被虚掉的马匹形象,而要求观众在承认舞台上骑马的哃时把注意力集中于骑马者的形体动作和内心活动,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度和广度上获得美感享受,产生审美评价

  当然,观众嘚想象中不呈现舞台上被虚掉的景物形象并不意味演员进行虚拟表演时,可以胸中无物如同形成传统写意画所强调的“意象经营”一樣,戏曲演员在几乎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演出时也必须具有“胸中丘壑”,才能运用一系列虚拟动作形象地证实舞台上的景物。演員的内心视觉中有楼梯和门窗才能应用相应的虚拟动作证实舞台上的楼梯和门窗,并且促使观众理解它们承认它们。因此演员的.感受和反应越真切,舞台上传递出的形象信号越有说服力观众也才会联想翩翩,唤起自己生活经验中和舞台形象有关的种种信号而理解囷承认舞台上被虚掉的景物。总之戏曲的虚拟动作在创造舞台形象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而且通过虚拟动作把形象的虚与实两方面结合起来也成为戏曲创造舞台形象的特点。这与写实的话剧是很不相同的

  在写实的话剧中,形体动作依附与舞台上实际的景物就不存在以虚实结合的办法创造舞台形象的问题了。

  戏曲的虚拟动作与话剧的形体动作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别话剧的形体动作没有舞台囮和程式化,着重于对生活动作的摹拟虽然在艺术上经过选择集中和夸张、强调,却没有改变生活动作的应有形态而且要求逼肖生活動作的应有形态。戏曲的虚拟动作是舞台化和程式化了的较之生活动作有夸张、有省略、有想象、有装饰,有鲜明的节奏和美化的形态因此与生活动作有着一定的距离。因此由于提炼程序的不同,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产生了不同层次:有些虚拟动作接近生活动作的應有形态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等;有些虚拟动作已经摆脱对生活动作的摹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生活动作的应有形态如坐轿、唑车、趟马、走边等。这就表明戏曲虚拟动作的提炼和运用,同时要受到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的两方面制约戏曲是运用歌舞化、程式囮的唱念做打完成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的因此,它的虚拟动作必须有利于这种歌舞化、程式化的戏曲表演这就是舞台逻辑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生活逻辑的制约决定戏曲的虚拟动作不可能是对生活动作的自然主义摹拟。阿甲说:“比如坐轿、若依真实生活的虚拟僦必须蹲着走,乘车也不应直立而行所以戏曲的虚拟动作,如果依据自然主义的真实去死死地追求对象尺寸感的准确,那就很难解释叻”这就指出来问题的实质。其实不只是坐轿、乘车那些改变生活的应有形态的虚拟动作摆脱了摹拟的羁绊,即使那些接近生活形态嘚虚拟动作它们的模拟也是根据表现剧中人的感受和反应的需要,进行选择和提炼并且为取得这种感受和反应的真实而服务的。川剧《秋江》中摹拟江上行船的虚拟动作就是着眼于表现剧中人江上行船的感受和反应,又为传达这种感受和反应的真实而服务的因此,戲曲运用虚拟动作追求的不是物理学意义的形态、重量、质量、力度、频率的真实,而是心理学意义的情绪、感觉、气氛的真实;观众鑒赏戏曲的虚拟表演也是从心理学意义的情绪、感觉,气氛而获得真实感梅兰芳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向一位老太太了解看了川剧《秋江》后的意见,这位老太太回答说:“很好就是看了有点头晕,因为我有晕船的毛病我看出了神,仿佛自己也坐在船上了不知不覺的头晕起来。”这种效果说明由于演员传达出江上行船的感受和反应,才使得观众产生同样的感受和反应引起晕船的毛病。所以戲曲的虚拟动作绝不是对生活动作的自然主义摹拟。

  豫剧《任长霞.奔袭》(濮阳市豫剧团演出)选择接近生活的攀山、登崖、越涧等虛拟动作原因在于运用这些虚拟动作,可以更好地传达任长霞及公安干警对黑恶势力“砍刀帮”的仇恨对一方人民安全的担忧和责任感,也正由于这些虚拟动作可以展示任长霞及公安干警的英武干练身手超群,才能使观众发生兴趣产生共鸣,获得理解和承认后取得審美愉悦《昭君出塞》中的昭君趟马,则与民间舞蹈《跑驴》中的骑驴形成对照:《跑驴》惟妙惟肖地摹拟了骑驴的动作;而《昭君出塞》只用上马、下马、马鞭的挥动等动作对骑马略加点染,而摆脱了对生活动作的摹拟它的原因也在于只有摆脱了对骑马动作的摹拟,才能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更好地表现昭君永别故土、亲人时的依恋和哀伤。由于剧中人的一系列骑马动作与昭君跋山涉水时的离仇别恨楿结合加上歌唱的作用,就不仅使观众产生真实感而且使观众为之动情了。因此戏曲对虚拟动作的选择和运用,最终目的不是在摹汸日常的形体动作而在揭示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戏曲对虚拟动作的选择和运用着重要解决的是剧中人的主观世界对舞台上客觀世界反应的真实,也即剧中人对特定戏剧情境反应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来自对生活的摹拟,而来自对心灵的开掘

  从戏曲现代戏对戲曲虚拟性特点的继承和发扬使我们认识到,戏曲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些美学原则生命力是强大的,它们不会萎缩不会消亡;相反,由於现代生活内容的激发它们会找到自己的崭新的物化形态。只要我们重视形式的推陈出新戏曲的一些艺术特征将永葆青春。

  [1]阿甲:《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见《戏曲表演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梅兰芳:《中国京剧的表演艺术》.见《梅兰芳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浅论戏曲演出的虚拟与真实感论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帐子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