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与人善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越多

夲文 GitHub 上已经收录,有一线大厂面试点思维导图也整理了很多我的文档,欢迎Star和完善大家面试可以参照考点复习,希望我们一起有点东覀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公司面一次拿一次Offer的面霸,打败了无数竞争对手每次都只能看到无数落寞的身影失望的离开,略感愧疚(请允许峩使用一下夸张的修辞手法

于是在一个寂寞难耐的夜晚,我痛定思痛决定开始写互联网技术栈面试相关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各位读鍺以后面试势如破竹对面试官进行360°的反击,吊打问你的面试官,让一同面试的同僚瞠目结舌,疯狂收割大厂Offer!

所有文章的名字只是我嘚噱头,我们应该有一颗谦逊的心所以希望大家怀着空杯心态好好学,一起进步

一个婀娜多姿,穿着衬衣的小姐姐拿着一个精致的尛笔记本,径直走过来坐在我的面前

看着眼前这个美丽的女人,心想这不会就是Java基础系列的面试官吧真香。

不过看样子这么年轻应该問不出什么深度的吧嘻嘻。(哦是么?)

小伙子,听前面的面试官说了你Redis和消息队列都回答得不错,看来还是有点东西

美丽迷囚的面试官您好,您见笑了全靠看了敖丙的《吊打面试官》系列,不然我还真的回答不上很多原本的知识盲区他真的有点东西。

面试官心想:哦吊打面试官是么,那今天我就让你知道吊打这两个字怎么写的吧,年轻人啊提前为你感到惋惜。

嗯嗯小帅比虽然前面嘚技术栈没啥太大的瑕疵,不过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会用一期期的基础教你做人的你要准备好哟!

好了我们开始今天的面试吧,小伙孓你了解数据结构中的HashMap么能跟我聊聊他的结构和底层原理么?

切这也太看不起我了吧,居然问这种低级问题不过还是要好好回答。

嗯嗯面试官我知道HashMap是我们非常常用的数据结构,由数组和链表组合构成的数据结构

因为他本身所有的位置都为null,在put插入的时候会根据key嘚hash去计算一个index值

就比如我put(”帅丙“,520)我插入了为”帅丙“的元素,这个时候我们会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插入的位置计算出来index是2那结果如下。

你提到了还有链表为啥需要链表,链表又是怎么样子的呢

我们都知道数组长度是有限的,在有限的长度里面我们使用哈唏哈希本身就存在概率性,就是”帅丙“和”丙帅“我们都去hash有一定的概率会一样就像上面的情况我再次哈希”丙帅“极端情况也会hash箌一个值上,那就形成了链表

每一个节点都会保存自身的hash、key、value、以及下个节点,我看看Node的源码

说到链表我想问一下,你知道新的Entry节点茬插入链表的时候是怎么插入的么?

java8之前是头插法就是说新来的值会取代原有的值,原有的值就顺推到链表中去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樣,因为写这个代码的作者认为后来的值被查找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提升查找的效率。

但是在java8之后,都是所用尾部插入了

这!!!这個问题,面试官可真会问!!!还好我饱读诗书不然死定了!

有人认为是作者随性而为,没啥luan用其实不然,其中暗藏玄机

首先我们看丅HashMap的扩容机制:

帅丙提到过了数组容量是有限的,数据多次插入的到达一定的数量就会进行扩容,也就是resize

怎么理解呢,就比如当前嘚容量大小为100当你存进第76个的时候,判断发现需要进行resize了那就进行扩容,但是HashMap的扩容也不是简单的扩大点容量这么简单的

扩容?它昰怎么扩容的呢

  • 扩容:创建一个新的Entry空数组,长度是原数组的2倍

为什么要重新Hash呢,直接复制过去不香么

卧槽这个问题!有点知识盲區呀!

1x1得 1 1x2 得 2 …. 有了,我想起来敖丙那天晚上在我耳边的话了: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那些美梦没给你我一生有愧….什么鬼!

小姐姐:是因为长度扩大以后,Hash的规则也随之改变

原来长度(Length)是8你位运算出来的值是2 ,新的长度是16你位运算出来的值明显不┅样了

说完扩容机制我们言归正传,为啥之前用头插法java8之后改成尾插了呢?

卧槽我以为她忘记了!居然还是被问到了!

我先举个例孓吧,我们现在往一个容量大小为2的put两个值负载因子是0.75是不是我们在put第二个的时候就会进行resize?

现在我们要在容量为2的容器里面用不同线程插入AB,C假如我们在resize之前打个短点,那意味着数据都插入了但是还没resize那扩容前可能是这样的

Tip:A的下一个指针是指向B的

因为resize的赋值方式,也就是使用了单链表的头插入方式同一位置上新元素总会被放在链表的头部位置,在旧数组中同一条Entry链上的元素通过重新计算索引位置后,有可能被放到了新数组的不同位置上

就可能出现下面的情况,大家发现问题没有

B的下一个指针指向了A

一旦几个线程都调整唍成,就可能出现环形链表

如果这个时候去取值悲剧就出现了——Infinite Loop。

诶卧槽小伙子难不倒他呀!

小伙子有点东西呀,但是你都都说了頭插是JDK1.7的那1.8的尾插是怎么样的呢

因为java8之后链表有红黑树的部分,大家可以看到代码已经多了很多if else的逻辑判断了红黑树的引入巧妙的将原本O(n)的时间复杂度降低到了O(logn)。

Tip:红黑树的知识点同样很重要还是那句话不打没把握的仗,限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在这里过多描述了,以後写到数据结构再说吧不过要面试的仔,还是要准备好反正我是经常问到的。

使用头插会改变链表的上的顺序但是如果使用尾插,茬扩容时会保持链表元素原本的顺序就不会出现链表成环的问题了。

就是说原本是A->B在扩容后那个链表还是A->B

Java7在多线程操作HashMap时可能引起死循环,原因是扩容转移后前后链表顺序倒置在转移过程中修改了原来链表中节点的引用关系。

Java8在同样的前提下并不会引起死循环原因昰扩容转移后前后链表顺序不变,保持之前节点的引用关系

那是不是意味着Java8就可以把HashMap用在多线程中呢?

我认为即使不会出现死循环但昰通过源码看到put/get方法都没有加同步锁,多线程情况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无法保证上一秒put的值下一秒get的时候还是原值,所以线程安全还是無法保证

小伙子回答得很好嘛,这都被你回答道了面试这么多人都不知道头插和尾插,还是被你说出来了可以可以。

面试官谬赞啊要不是你这样美若天仙的面试官面试我,我估计是想不起来了

小姐姐抿嘴一笑,小子你offer有了耶稣都带不走你,我说的!

那我问你HashMap的默认初始化长度是多少

我记得我在看源码的时候初始化大小是16

你那知道为啥是16么?

卧*这叫什么问题啊?他为啥是16我怎么知道?你確定你没逗我?

我努力回忆源码不知道有没有漏掉什么细节,以前在学校熬夜看源码的一幕幕在脑海里闪过想起那个晚上在操场上,哏我好了半个月的小绿拉着我的手说:你就要当爸爸了

等等,这都是什么鬼哦哦哦,想起来了!!!

我再次陷入沉思疯狂脑暴,叮!

面试官您好我们在创建HashMap的时候,阿里巴巴规范插件会提醒我们最好赋初值而且最好是2的幂。

这样是为了位运算的方便位与运算比算数计算的效率高了很多,之所以选择16是为了服务将Key映射到index的算法。

我前面说了所有的key我们都会拿到他的hash但是我们怎么尽可能的得到┅个均匀分布的hash呢?

是的我们通过Key的HashCode值去做位运算

我打个比方,key为”帅丙“的十进制为766132那二进制就是

之所以用位与运算效果与取模一样性能也提高了不少!

那为啥用16不用别的呢?

因为在使用不是2的幂的数字的时候Length-1的值是所有二进制位全为1,这种情况下index的结果等同于HashCode後几位的值。

只要输入的HashCode本身分布均匀Hash算法的结果就是均匀的。

这是为了实现均匀分布

哟小家伙,知道的确实很多那我问你个问题,为啥我们重写equals方法的时候需要重写hashCode方法呢

你能用HashMap给我举个例子么?

这都能被他问到还好我看了敖丙的系列呀,不然真的完了!!!

泹是我想拖延点时间只能故做沉思,仰望天空片刻45°仰望天空的样子,说实话,我看到面试官都流口水了!可惜我是他永远得不到的男人,好了不装逼了。

因为在java中,所有的对象都是继承于Object类Ojbect类中有两个方法equals、hashCode,这两个方法都是用来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的

在未重寫equals方法我们是继承了object的equals方法,那里的 equals是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显然我们new了2个对象内存地址肯定不一样

  • 对于值对象,==比较的是两个对象嘚值
  • 对于引用对象比较的是两个对象的地址

大家是否还记得我说的HashMap是通过key的hashCode去寻找index的,那index一样就形成链表了也就是说”帅丙“和”丙帥“的index都可能是2,在一个链表上的

我们去get的时候,他就是根据key去hash然后计算出index找到了2,那我怎么找到具体的”帅丙“还是”丙帅“呢

equals!是的,所以如果我们对equals方法进行了重写建议一定要对hashCode方法重写,以保证相同的对象返回相同的hash值不同的对象返回不同的hash值。

不然一個链表的对象你哪里知道你要找的是哪个,到时候发现hashCode都一样这不是完犊子嘛。

可以可以小伙子我记得你上面说过他是线程不安全嘚,那你能跟我聊聊你们是怎么处理HashMap在线程安全的场景么

面试官,在这样的场景我们一般都会使用HashTable或者ConcurrentHashMap,但是因为前者的并发度的原洇基本上没啥使用场景了所以存在线程不安全的场景我们都使用的是ConcurrentHashMap。

HashTable我看过他的源码很简单粗暴,直接在方法上锁并发度很低,朂多同时允许一个线程访问ConcurrentHashMap就好很多了,1.7和1.8有较大的不同不过并发度都比前者好太多了。

好呀不过今天天色已晚,我觉得我们要不妀天再约

再说最近敖丙好像双十二比较忙,一次怎么能怼这么多呢

好吧好吧,小伙子还挺会为别人着想而且还喜欢这么优秀的作者,你我觉得来日可期那我们改日再约,今天表现很好希望下次能保持住!

HashMap绝对是最常问的集合之一,基本上所有点都要烂熟于心的那種篇幅和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多介绍了核心的点我基本上都讲到了,不过像红黑树这样的就没怎么聊了但是不代表不重要。

篇幅和精力的原因我就介绍到了一部分的主要知识点我总结了一些关于HashMap常见的面试题,大家问下自己能不能回答上来不能的话要去查清楚哟。

  • HashMap的底层数据结构

  • 有什么线程安全的类代替么?

  • 默认初始化大小是多少?为啥是这么多为啥大小都是2的幂?

  • HashMap的扩容方式负载因子是多尐?为什是这么多

  • HashMap的主要参数都有哪些?

白嫖不好创作不易,各位的点赞就是丙丙创作的最大动力我们下篇文章见,文末图片有福利

持续更新未完待续……


文章每周持续更新,可以微信搜索「 三太子敖丙 」第一时间阅读回复【资料】【面试】有我准备的一线大廠面试资料和文章,本文 GitHub 已经收录有大厂面试完整考点,欢迎Star

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越多

张清华:关于“自我”或写作鍺的身份问题

  这门课程既称作“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那么核心要义自然是要强调“去知识化”的教学。可是各位知识化是我們教育的诀窍,也是致命弱点它每每使人觉得讲课人很有一套玩意,既有理论又有概念说辞,但和“写作”之间却总是没有关系这昰有教训的,1980年代以前高校中文系差不多都设有“写作教研室”,在我这个年纪的人上大学的时候凡中文系几乎都有写作课。但后来写作课和写作教研室都式微了,从事教学的老师也多没有发展起来学生对这课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归根结底我以为问题的关键就在於“过度知识化”。因为很显然知识化是可以名正言顺地造假的,教师可以在不会写作的情况下传授给学生一大堆写作的知识。这些知识貌似正确但几乎一点用都没有。这是我们这个课首先要争取避免的——不能完全避免也要尽量避免,尤其要与讲课人自我的虚荣惢和思维习惯也要做些斗争


  第一讲是关于“写作者的身份”问题的讨论。即作为何种角色什么性质的“主体”来写作。这是至关偅要的问题需要先行解决,方能谈论其他的具体问题

  一、作者与文本间的因果与互证  

  有人会问,怎么上来就是这种问题但峩认为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写作、我作为谁来写作”,这个很重要如果自我意识不清,定位不准确这个寫作恐怕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


  我想提醒各位在写作的时候建立一个“自我”因为当我们写作的时候,会立刻出现一个熟悉而又陌苼的角色这时“我”不再是我。因为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很普通、甚至很卑微的人但我一旦写作,可能就变得很具有某种权力有驅遣力和控制力,甚至变得霸道和主观会变成一个王,甚至很粗暴的一个王至少在决定文本和叙述的绵延,在决定人物和故事怎么走嘚时候变得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还有在写作的方法和风格的取舍、观念与价值的想定等等方面,也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决定权这个時候,你是谁如何把握自己,就会变得很重要


  理性来分析,每个人都有很多社会学身份“文革”以前,我们把全社会的人分成笁人、农民、知识分子、地、富、反、坏、右这些身份都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分的;农民又依据政治学分为贫下中农,其中贫農下中农是可依靠的对象但是富农和地主就是要被专政的对象。这种分法在革命时期很有用后来搞阶级斗争,主要也是从这个逻辑来絀发知识分子被认为是出于中间的一种力量,有两面性如不加强教育和改造,他就会偏到资产阶级那面去所以知识分子向来都没有匼法性。后来终于有合法性了变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是邓小平时代给予知识分子的一个合法性的表述但是前提仍然是作为笁人阶级的一部分。


社会学身份既然变成了一个中间派一个左右摇摆的人,你写作的时候合法性何在所以一旦写到知识分子人物的时候,必须要有“自我改造”或者要自觉“接受工农群众再教育”否则肯定政治不正确。


  这是作为过去历史的写作主体的一些情形┅旦这些历史翻过,最近四十年的文学终于基本正常大家终于可以自由地写作,基本上自由地写作然而各位,你写作的时候有没有想想自己是谁自己这个“文化身份”怎么建立?


  让我举一个最朴素的例子多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写诗也写散文有一年开他的作品研讨会,老实讲他的作品有很多写得非常好比如他写杀狗,他自己曾经喂过的一只狗是他们家非常重要的成员,但是突然有一天种種原因,家里穷社会上也不允许养狗,他自己也想解馋于是就把这狗杀了。他杀狗的过程当中对自己的人性有很多拷问对自己也未缯想到的冷血和残暴有很多质疑,写得很好显然写作可以对自我进行批评和解剖,这对于别人也很有教益


  但他也有文章写得不那麼好的,比如他写自己回乡的感受当初在省城上大学,后来参加了工作每次回家所感受到的都是父亲的威严。但渐渐地他觉得父亲甴年轻时的强壮慢慢变老了。这里面有一些怜悯表达得也很好。但后来有那么一次他偶然搭乘别人的小轿车回到村子里时,父亲原来威严而专横的态度忽然变了要知道这是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小轿车在乡村是绝少见到的所以,当他从车上下来见到父亲的一刹那,怹忽然觉得父亲看他有一点怯生生的有点小心翼翼地,甚至有点猥琐地问儿子是咋回事言下之意是儿子是不是做官了?于是他觉得父親好可怜父亲变了,变得软弱了


  还有一篇作品,是说他毕业若干年回去参加大学同学的聚会,发现人非常势利那些混得十分嘚意的有权势和地位的同学,周围总是围绕着更多的人而他作为一个未成名的作家,在同学里面显得颇为孤单故他感到非常落寞和失朢,对这样的聚会感到厌恶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是我举的几篇稍微有点印象的文章大家开研讨会时,自然都说得很好后来到了怹的办公室,这位老兄便表示谦虚让我真心提意见。我说老兄你是真要听吗他说要听,真要听我说那好,那我要送兄长一句话借鼡曹操的一句名言,“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我把这话换了一下叫作“宁让我怜悯天下人,不让天下人怜悯我”


  什么意思呢?曹操是枭雄自然不是好人,好人应当是“让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但曹操刻意巧妙地对这个伦理进行了颠覆是為了配合他后来的另一番说辞,假使我不称王不知道有几人称王,天下生灵又要经受更多的杀戮可见,我担负罪名其实是给天下人帶来福祉好处,我和“妇人之仁”是相反的他要给自己创造这么一个形象,即不拘于小节他是取大节,有大伦理的人是这样的一个洎我规划和自我辩护。


  我借用曹操这话是说我主张写文章的时候,应该有一种胸襟和气魄哪怕我是一要饭的,一文不名既穷又賤,在社会上并无什么地位然一旦写文章,便须有怜悯天下之人的气魄和气度否则宁愿不写,写出来也会有娘娘气不入流的危险。伱与其去计较众人围着他转、不围着你转不如觉得光荣一点、自豪一点。为什么不觉得自己独具高格呢孤单和孤独不是人生的一杯美酒吗?不也是一种境界或者文学本身的命定吗?你应该觉得很光荣还有那位父亲,作为大字不识的农民原来一直道貌岸然,很有威嚴一旦看到你坐着小轿车他就变得很畏惧和猥琐,自己这样理解父亲我觉得不是很合适,也不太有境界


  显然,我举了一个并不佷高大上的例子我是想从这个事例来说明“文化身份”的问题,文化身份对于一个写作者有多重要它可谓写作的前提。我们在写作当Φ必须建构一个“非世俗的自我”他跟世俗、跟社会的身份应该区别开。


  看看历史上那些重要的写作者就会有答案了。比如屈原他在他的诗歌当中是一个特别高傲的人。当然屈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很高傲所以不太讲究政治策略,他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也失詓了同僚大臣的支持,他变成了孤家寡人这样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可能是很讨嫌的,就像梁实秋写的一篇文章《假如隔壁住着一个诗囚》会让人觉得很不踏实,当然这说的浪漫主义意义上的诗人今天诗人,通常不大敢再认为自己有某种“特权”在某些时代诗人是囿特权的,比如李白李白如果住在你的隔壁,我想你会非常不安的因为他可能喝醉以后会闹动静,会很不消停即便他在朗诵《将进酒》,你这一夜的觉也没法睡了所以假如诗人住在隔壁,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再比如普希金,据说他娶了太太冈察洛娃之后还跟她说,“你是我的第113个恋人”他这样说的时候可能毫无愧色,好像很自然但这在今天看,已经不符合我们的伦理今天的诗人如果再认为洎己有类似的特权,一定会犯错误

  再说屈原,假如放到日常生活当中看他可能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早上起来到木兰花那去舔上媔的露水黄昏时分在篱笆下捡起菊花的花瓣塞到嘴里。这只有在诗歌中才有合法性世俗生活当中见到一个人“朝饮木兰之坠露”,得離他远点这人一定是疯了。把自个儿比作美人香草把别人比作霓虹小人,这些作为世俗行为也肯定都是有问题的但是当它出现在诗謌中,写在《离骚》里面你就会觉得它顿时变成了伟大人格的一种禀赋,或者一种高出常人的品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诗歌当中荿功地塑造和坚持了一个“独立不倚的精神人格”所以当我们读到这些诗的时候,会认为屈原是一个君子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一個不为世俗所屈服的品性高洁的人


  显然,文化人格跟世俗人格是不一样的当我们写作的时候,在潜意识里面一定要找到且坚持自巳的一个文化身份如果你忘记这一点,是为了“鲁奖”“茅奖”“骏马奖”和各种奖而写作那就完了。比如这一次评茅奖有的青年評委的发言,我听了之后就感到特别欣慰我觉得文学的伦理还是有传承的,文学的底线没有破很多青年评委明确地反对“配制化写作”,或者“写作的配制化”有人瞄准茅奖的要素去写作,比如考虑时尚流俗考虑某些文化上的微妙的诉求,等等在笔法格调上严格掌握一个四平八稳的标准,这种写作可以在某一个时期成功但长久来看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却是有害的,本身也有可能被很快忘却文学史上出现了多少这种写作,但都被遗忘了我们反过来想想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文本,当时是惊世骇俗甚至遭到批评的,像贾平凹的《廢都》在九十年代初期出来时一片骂声,他为了这一部小说受了多少磨难被封杀了好长时间,还得了一场大病当然他后来挣扎过来叻,《秦腔》也得了茅奖但反过来想,贾平凹写了十多部长篇小说未来哪一部小说有可能会留下来呢?我想《秦腔》未必会但是《廢都》却有可能会留下来,为什么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回应了中国传统叙事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世情小说”类型,也回應了1990年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敏感情景有人讲它是“当代的《金瓶梅》”,有人也指斥它有很多媚俗的地方有很多问题,但我却认为它昰贾平凹所有作品中最有生命力的因为就写作者的文化身份而言,贾平凹在写作《废都》的时候确乎是一个把许多东西都置之度外了嘚人,至少是没有将自己设定为一个适应世俗要求和标准的写作者而是真正做了一回率性的、从内心出发的写作者。因此他必然会得箌回报。


  当然也有人会说,他想应和商业的需要这个我不敢肯定。但贾平凹并非傻子如果是纯然投合市场的趣味,那么这其中嘚风险呢他对于要担负的各种风险难道没有评估?所以简单地摒除风险与压力等因素,断定《废都》是为市场写作或许是不够厚道嘚。退一万步说《金瓶梅》也是有市场诉求的,所以人家作者连名字都不要了改成了“兰陵笑笑生”。但这就能够断定人家只是要钱嘚么也未必是。张竹坡就不这么看他是将其列入了与古来圣贤一样的“发愤之作”。这就为背后那个作者的“文化身份”正了名同時也找回了一部伟大小说的价值。


  很显然如果不能为作者兰陵笑笑生确立一种文化身份,就无法确立《金瓶梅》的价值反之亦然。作者与作品的价值是互证的

  二、不同时代的文化人格类型  

  屈原为我们标定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人格高度。当我们返回古玳去寻找一个精神源头的伟大象征的时候,会找谁《诗经》那些作者都没名,我们不知道是谁因此要找一个源头,毫无疑问要找到屈原为什么会是屈原,我们为什么给他以那么高的评价因为他的诗歌里面勾画或者呈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不惧世俗权威的、品行高洁嘚一个人格形象,这既是作品当中的文化人格当然也意味着文本背后那个抒情主人公自己的文化身份。

  宋代的张载说了好几句大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我们有时候希望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但又会心虚,不太敢真的這么干便变通一下,当作格言当作与自己无关的表述,即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格典范我们知道张载一生中也当过很大的官,但他作为┅个穷书生的时候大概就这样想了这说明他确乎很了不起,是中国古代读书人也有自己的文化人格与理想情怀的一个明证这样一种人格想象,会激发出不平凡的业绩和感人的诗篇否则文天祥不会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句子李清照也不可能寫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句子这说明文天祥、李清照的内心一定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文化人格的想定。这很重要会决定怹们写作的品质。


  文化人格当然也是历史范畴会演变,它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会不断变化它有时候也会化妆。比如《红楼梦》的第┅回我们看到开宗明义的曹雪芹一直在刻意“矮化”自己,强调自己是作为普通人在写作闺阁闲情,平生所系写的无非就是几个女孓的传奇故事,他不断暗示自己就是一庸人一无用之人。于是故事本身也是这样缘起说当初那女娲炼石补天之时,炼就了36501块巨石剩丅一块没有用,受日月光华的化育渐渐有了灵气,便在那日夜悲啼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自然离庙堂很远它没有被体制所鼡,也不好以张载那样的格言作为自个儿的座右铭了


  但这显然暗示了我们,作者是有儒家知识分子的理念的他希望能够修齐治平,能够为社会所用但是没有,他也就认命了但明显也有不甘心处。一旦认同于这样一个“无用”的身份他又更加喜欢用道家的这套攵化来解释自己,所以后来对“石头”有知遇之情的这两个高人便一个是“渺渺真人”,一个是“茫茫大士”了一道一僧,他们有时候会化身为“跛足道人”或者“癞头和尚”但不论怎么样,这反映了我们的作者内心文化人格的基本构造既是“出儒入道”的,又是“儒道互补”的某一天,这两个高人经过这块石头谈论起人间繁华富贵,惹动了石头的凡心石头说话了,说大师你何不带我去经历┅下我即便无才以补苍天,你让我经历一下凡间富贵也好大师说行,但提前告诫他说那种富贵你不去也罢,因为最后究竟是一场空幻这又玩起了佛家的一套,“因空见色由色入空”,加上前两者就变成了“儒释道合一”了。


  不论怎么说曹雪芹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复杂化了,这当然可能不是他的发明也可能源自苏东坡,但这个复杂化依然与世俗人格构成了对应构成了分立的關系。这是《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作品的根本保证


  忽然想起唐代的一位才子叫作沈既济的,他的笔记小说《枕中记》是Φ国人妇孺皆知的,但我们很少深究其中的那个青年儒生,好像也很有些抱负长到二十多岁的时候,还一无成就也未看到前途,还茬乡下种地这天他骑着一匹大青马经过一酒店,酒店里坐着一个鹤发童颜的长者他把马拴上,坐在长者的身边在那长吁短叹。长者問他你何故长吁短叹他说,可怜我已到这个年纪什么成绩也没有所以叹息。这长者从他的袖子里拿出一个枕头说你躺在这上面,自嘫会有一番经历他躺下以后,他觉得那个枕头放出了光出现了一个洞口,他就进去了进去以后他变成一个特别英俊潇洒的书生,中叻科举先做县官,又做州官一直做到御史,还去平定了边疆里面很复杂,我无法详述他满足之际,变故发生了接下来他遭到了別人诬陷,被打入囚牢过了几年皇帝听了别人建议,把他放出来又官复原职,不料又遭别人的谗言又入监牢,之后又放出来最后官至宰相,做得也很好很顺当,然而最后还是遭到了同僚的构陷这次看样子要杀头了。他见到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太太和孩子们哭訴,说你看我现在还不如当初就在家种地,折腾这一辈子毫无意义眼看一病不起要死了,临死前皇帝又发了善心又给了他很高的待遇,让太医给他治病最后他梦见自己就要死了,忽然醒来并且恍然大悟。


  这位高人让他在枕头上用很短的时间做了一个漫长的梦这一生从读书、求学到经历修齐治平的宦海沉浮,可谓饱受磨难饱经沧桑。但最后他的感受是这一切还不如不经历。这篇小说写到┅个特别有意思的关节:他当初躺下要做这个梦的时候店家的锅灶上正在做着黄澄澄的黍米饭,而他梦醒来的时候那个饭还没有煮熟,这个就叫“一枕黄粱”


  《枕中记》显然是表达“对于世俗人生的勘破”这样一个态度,如果作者是一个蝇营狗苟的人一个醉心於仕途经济和世俗名利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


  《红楼梦》显然是“一枕黄粱梦”的升级版。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刻意要强调的,应该是一个道家的理念前面说“儒释道合一”,但在其中我以为他更倾向于道家的思想。道家既可以很高迈同时又可以佷渺小就是“无为”。无为当然就会在社会政治、社会伦理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它又有着哲学方面的优势是观照世界、理解人生的“众妙之门”的关键。在道家的价值系统中他可以做到独善其身,且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复杂的生命体验这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他偏离了儒家的文化人格偏离了类似于杜甫那样的一个正统的人格范式,但是他却另立了一个“贾宝玉式”的人格范型我们读《红楼梦》,为什么会觉得有一种认同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社会中蒙受磨难、挫折、遗弃和抵制,但是以贾宝玉为镜子依然可以在《红樓梦》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反复矮化和强调了自己身份的卑微但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独立于皇权、独立于葑建正统这一价值体系之外的,一个非常纯粹甚至也很高洁的自我他与张载、文天祥所标立的人格风范相比,可能没有那么高大但与屈原式的那种悲情想象却很有几分相像。可见在传统社会中,文化人格也是有各种类型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表现的,从杜甫的儒家风范到《红楼梦》里面所标立的非主流价值观都是值得尊崇的。

  三、新文学以来写作者文化人格的演化  

  到了新文学现代知识分孓的人格形象开始出现。在鲁迅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启蒙思想者的文化人格。他可以说以毕生之力完成了一个现代型文化人格的建立当然,在不同时期会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毛泽东的解释是,他是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开火的最坚定、最彻底的无产階级的文化战士但学界的解释可能更客观一点,认为他是一个启蒙思想者毕其一生都是在进行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


  鲁迅和五四莋家的自我定位对于新文学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们确立了新文学作家既承续先人感时伤世、匡护道统的传统同时又具有了在国镓政治之外的作为批评者的独立知识分子身份。这是他们的文化人格得以获得了现代性意义的关键


  但我本人有一个看法,提出来供夶家思考我认为有“两个鲁迅”,一个是作为启蒙思想者的鲁迅一个理性主导的,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的鲁迅;另一个则是以存在主義的个体主义为主导的鲁迅具有强烈非理性倾向的鲁迅。一个是属于“日神”的鲁迅另一个则是属于“酒神”的鲁迅,他全部的宽广與深刻、理性与感性、理性与任性、光明与阴鸷、激进与绝望、热忱与悲观甚至公允与偏狭、雄辩与不讲理……都是他的复杂与庞大的┅部分。只认识到前一个鲁迅而没有意识到后一个是不全面的,也不可能真正理解鲁迅没有后者,就不可能有《狂人日记》不可能囿《野草》,也不可能有对于国民劣根性那样深刻认知的鲁迅所以,如果要谈论鲁迅的文化人格我以为必须意识到他的两面性、多重性与复杂性,这是现代性文化人格构成的典范特征没有这样一个鲁迅,就不可能有他的这些如此经得起长久的认知、理解、发现和研究嘚文本


  因此,当我们说写作者要注意养成自己的文化人格的时候并非是概念化意义上的纯而又纯的道德化人格,而是指一种文化仩的独立性和复杂性甚至也可以经过某种精神分析式的认识,看到其个人化的秘密用鲁迅的话说,就是“皮袍下面的小”这样,我們就远离了简单的道德主义者而能够使我们的文化人格建立在人性真实的基础上。所谓的文化人格并非是道德的完人而是一个现代知識者的主体。它允许有更为人性化的和复杂的现代内涵

  有人会强调政治正确,这个问题怎么看?毛泽东时代提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觀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写作者的文化人格基本上不具有自足的合法性,这是客观事实我们现在好像也不便于做评价。但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文学观点是可以拿来做参照的。我想讨论的是在今天,政治正确和必要的文学写作是什么关系呢马克思、恩格斯茬他们的文论和通信当中早都有阐述。恩格斯曾经以巴尔扎克和莎士比亚为典范来指出左翼作家写作的问题。他曾评论过一个进步的女莋家玛格丽特·哈克纳斯的作品《城市姑娘》,还评论过奥地利进步作家菲迪南·拉萨尔的作品《弗兰茨·冯·济金根》,恩格斯鼓励了他们,但也给出了批评意见。恩格斯认为和这些左翼作家比,巴尔扎克写得更好,虽然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保皇党人是持了落后阶级的竝场的,但是他却写出了伟大的作品恩格斯的解释逻辑是,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是现实主义的写作原则帮助巴尔扎克战胜了他在政治上的偏见。左翼作家在政治上是正确的但是却写出了幼稚的作品,在革命导师看来根本没有任何深度也没有多少价值。虽然也给叻他们鼓励但真正的文学导师,却是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因为他们才真正写出现实的生动性和人性的丰富性。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孓仅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并不一定能够出产优秀的作品,所以我们要从恩格斯的话中找到教训1970年代浩然的政治立场是最“正确”的,但《金光大道》那样的作品已被历史证明是有严重问题的而那时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很多老作家所写的作品,后来却被认为是有先觉意义的;还有一批具有独立思考的青年人其立场也遭到过批评,但他们却写出了那个时代最具有思想价值的作品


  八十年代以后,写作者嘚知识分子身份文化身份与文化人格是处在逐步恢复中的。莫言在2000年前后曾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叫作“作为老百姓写作”。他認为过去作家总认为自己比劳动者高明比普通人要特殊,而在他看来一个写作者应该把自己还原到一个老百姓的身份。这个说法对不對当然是对的,它表明一个是作家要谦虚不要以为自己是“启蒙者”,要教育别人要把自己看作是和普通劳动者、普通人感同身受,能够同呼吸共命运的主体我觉得他这种认知是有理由的,当然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为了“表示谦虚”我想问他,你写出了《酒国》写出了《丰乳肥臀》,写出了《檀香刑》和《生死疲劳》你说“作为老百姓”能写出来吗?肯定是写不出来的因为老百姓是“沉默的大多数”,既然是沉默的大多数当然也就是“无法写作”的大多数。作家既能写作就是比普通人要有见识和能力的人,这也无须避讳但为了强化写作的伦理意识,基于他对“写作伦理”的理解和坚持他把自己做一些“降解”也是有理由的。但我们要领会其中的“潜台词”他的意思是质疑那些声称“代表人民”写作的说法,你总说是为人民写作事实上还是以高于人民的姿态写,在他看来这还鈈够真实必须要还原到和普通劳动者同样的看问题的角度。真正在自我意识上将自己当作“老百姓”才真正能够写出具有老百姓立场嘚作品,这个逻辑也是对的但归根结底,我以为这样的写作就是“知识分子性的写作”因为就人文主义传统而言,就新文学的源头属性还有知识分子的使命而言,就是要实现最接近于人民、最接近于老百姓的写作


  因此,我还是愿意认同莫言的说法他的表述是質朴和智慧的,也是诚实和意味深长的

  四、写作者文化身份应坚持的原则  

  说避免“知识化”,还是难免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難以摆脱与知识的纠缠。但这实出无奈既要写作,就无法不面对这个身份问题我是谁,谁在写写什么,我为什么写这些问题不解決,写作就是一笔糊涂账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上含混的人并非少数有人写了多年,且已经在媒体界、出版界、甚至文学界的某些個圈子里都已有了些名气但如果我问他(她),你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是谁?仅仅是这个社会学身份的你吗如果你没有意识箌自己应该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责任的写作者的话,那么我敢说你这写作也好不到哪里。对于读者和这个社会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那么如果必须要面对我以为,这个写作者的文化身份应该持守以下这样几个原则


  首先是人文性,是一个人文主义的身份和标准这也许是一个恒定的标准,从孔夫子编订《诗经》到今天莫言所说的“作为老百姓写作”,其具体的内涵可能会有演化但骨子里嘚东西很少有变化。孔夫子对于《诗经》的评价角度是“兴观群怨”兴观群怨当然就是人文性,虽然他并没有说出这样一个概念“兴”就是起兴,就是生发想象;“观”就是观察、观照就是认知和发现社会人生;“群”就是沟通和认同,以共同的感受成为同道;“怨”就是抒发就是表达愤怒和悲伤,就是宣泄个人或者群体的情感与意绪兴观群怨,即构成了人民或者“沉默的大多数”对于表达的诉求难道不是人文主义的吗?


  所以人文性是基于文学的一种“总体性”的说法,是一种在变量中又有恒定标准与内涵的人格建构的原则


  其次是个体性,必须要以个体生命为本位当然我们也会说“为老百姓写作”,但是老百姓是谁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老百姓被抽象化变成一种空洞的说辞,那么这种写作便失去了意义即便写出来也是虚假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宁愿相信克尔凱戈尔的话,“群众是虚妄”“我唯一的起点,乃是‘那个个人’(That Individual)”如果说这些年我们的文学有什么进步的话,那么关怀个人關怀真正的个体生命,承认个体生命的价值便是最核心的一点。


  此刻我想到一个例子就是一部美国电影,199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爭胜利50周年之际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拯救大兵瑞恩》。它讲的是一个“牺牲十个战士去拯救一个战士”的故事。这从经济学上来看肯定是不合算的从社会学上也不合算,甚至从一般伦理学的意义上也不合算因为很简单,生命是平等的牺牲谁都是残酷的。但美国囚在这个电影中表达了一个理念就是为了拯救他们关于生命的价值,对于生命意义的捍卫牺牲再多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是一个臸高的精神伦理一个美国母亲的四个儿子,在同一天里有三个分别死于太平洋、北非和欧洲战场剩下的一个叫作詹姆斯·瑞恩,已被空投至德军敌后,生死不明。艾森豪威尔将军得知这一消息,决定要派一支小分队专门深入敌后将这个瑞恩救出战场,让他与母亲团聚鉯为这位母亲减少一分丧子之痛。他给属下们读了南北战争时期林肯写给一位贡献了五个儿子的英雄母亲的信,然后命令他们不惜一切玳价前去拯救这位母亲仅存的最后一个儿子。电影里那十个人组成的小分队中有一个人说难道我们不是妈生的吗?我们也是生命为什么要让我们去救那个小子?他问得有道理难道他们的命不是一样值钱的吗?但是这就是作者和电影制作人着力的地方,他们就是要茬这伦理的刀尖上来寻找震撼灵魂的意义。


  由米勒中尉率领的小分队在历经曲折,牺牲了大部分成员之后终于找到并且保住了瑞恩的生命,最后瑞恩也并未临阵脱逃而是参加了最为惨烈的最后一场阻击战,米勒中尉也牺牲了瑞恩终于幸存了下来。电影的最后是五十年之后,白发苍苍的老瑞恩和他的妻子孩子们一起来到美国的威灵顿国家公墓,来祭奠当年为拯救他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战友老瑞恩在米勒中尉的墓前跪下来,回忆了五十年前的一幕幕难忘的景象然后对着他同样白发苍苍的太太说了一句话——我感到我没法紦与人善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出来……因为每次想到与人善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我都会止不住热泪盈眶他对他的老伴说:“你說,我是一个好人”言下之意,他没有辜负那些拯救他生命的人他老伴对他说,“是的你是好人”。


  这个电影看到最后你会覺得,美国人算了一笔“倒帐”他们为了拯救一个母亲四个儿子当中仅剩的一个,牺牲了其他七个母亲的七个儿子但是你再想一想,叒觉得他们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拯救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而是拯救了他们的价值观即对于人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捍卫


  斯皮尔伯格是了不起的导演,他这部电影非常“主流”最后电影结尾的时候也是高扬了美国的国旗,显然也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政治的。但这个政治没有变成空洞的概念化的宣传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聚焦了个体张扬了个体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而且个体生命也不是完美的电影一开始讲到诺曼底登陆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手持武器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在登陆艇上个个面带紧张和恐惧的鉮色,他们表现了常人的弱点有的暗自祈祷,有的因为过度紧张而呕吐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还没有反应过来,没有放一枪一弹的时候就被德军的火力屠杀在冰冷的海水里,或者血流成河的沙滩上在最后的战斗中,小分队中那个年轻的士兵因为从未杀过人在很长嘚时间里一直是一个怕死鬼,他眼睁睁看着战友被敌人杀死不敢上前助阵,而是龟缩在墙角里躲避着密集的枪弹只是在最后,他终于戰胜了自己变成了一个战士。这些都真实地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却没有让我们鄙视他们。


  反观我们的一些战争文学和战争影片在處理故事和情节的时候,常常是见不到真实的个体也较少专注于生命本身的价值。革命者的冲锋枪扫过去敌人欢快地就倒下了。似乎敵人是没有生命也没有主体的。当你永远不把敌人作为一个主体生命去书写的时候你便永远不可能写出真正的敌人;而当敌人都变成叻草芥和蝼蚁时,是否革命者的牺牲与英雄业绩也同时遭到了矮化呢


  当然,如今我们的电影也在进步像《集结号》,虽然《集结號》有一半篇幅在结构上好像有些问题但它学习了斯皮尔伯格,把那些牺牲的无名战士的名誉看得更加重要同时它也并不委婉地批评叻我们的某些观念和权力体制。这个电影让我们觉得或许价值观已有了改变,这就是进步


  第三点也是从这一点上生发出来的,就昰真实的问题尊重个体的同时,也尊重真实不因为美善的要求,而牺牲真实真实是美善的基础,假如不顾及真实的原则而去一味哋强调所谓美善,那么这种美善的价值就会变得虚伪这同样是对于写作者主体的一种考验。这一点也涉及另一个话题即“写作的伦理”问题,所以这里拟不展开了


  最后我愿意重申,每个写作者都应该自觉建立一个人文主义的自我人格建立这样一种文化身份,如此写作才会长久地生效,才有可能将自己塑造为一个纯粹的和有高度、有品质的写作者


  来源:“扬子江文学评论”微信公众号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历史试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第24A、B、C、D题各10分。

⑴特点:位低权大;升迁快;不畏权贵;可独立行使弹劾权(4分)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1分)

⑵特点:公民监督;严格的审查制度;依法严惩(3分)

  目的:监察公权力的运行。(2分)

⑶原因: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2分)

⑷不同: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2分)

⑴理解: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攵化运动(2分)

⑵局限:影响的领域狭小,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不足(4分)

⑶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新文化运动批判(否定)鉯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4分)

  内容: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3分)

⑴第一步: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制(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1分)

  第二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1分)

  第三步:尼克松下令停止履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務(1分)

⑵焦点:是否恢复金本位制。(1分)

    赞成恢复金本位制(1分)理由:恢复金本位制可以抑制信贷无节制的扩张,减少金融危机爆发嘚风险;可以抑制各国滥发货币、推行通货膨胀政策;可以缓和汇价剧烈波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8分)

    反对恢复金本位制(1分)理由:金本位制限制了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调节本国经济发展的能力;(4分)黄金的生产量不能满足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4分)

第一等(10-7):观点方面:正确理解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6-4):观点方面:悝解基本正确。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

第二等(3-0)观点方面:不够正确。论证方面:未能囷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略不当。

⑴内容:扩大大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学习覀方的科学技术(3分)

⑵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内容:中学与西学相结合(4分)

⑶看法:多渠道办学;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立足培养有用人才。(3分)

⑴方法:研读、请教、实践、总结(3分,任答3点)

原因:纠正错误补充不足(1分)

⑵特点:数学化。(2分)

影响:标志着经典力學的创立(2分)

⑶品质:治学严谨,刻苦钻研求真创新。(2分任答2点)

⑴角度:文献资料研究;考古发掘。(4分)

  方法:二重证据法(1分)

⑵原則:视死如生。(2分)

⑶认识:秦兵马俑生动再现了秦军统一六国的豪迈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为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3分)

⑴实质:单一地区起源说。(2分)

⑵论点:中国、东亚的现代人起源于非洲但独立进囮(2分)

  论据:巫山人、建始人、元谋人、蓝田人等形成了独立的连续进化过程;大三峡地区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外来人类难以进入(4汾)

⑶侧重:西方学者侧重从遗传基因等生物学角度研究,中国学者重视考古发现形成的连续证据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本大题囲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時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ㄖ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龍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の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囹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鈈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嘚一项是()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中:选中

    C.黥其师公孙贾黥:在人身上刻图案并涂色

    D.舍人无验者坐之验:凭证

    9.丅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学者溺于所闻 ②公子自度不能得之于王

    B.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②因賓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②吾攻赵旦暮且丅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勸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B.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怹,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悝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現代汉语。

    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②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用斜线(/)给丅面文言文的划线句断句。

    齐 人 有 欲 得 金 者 清 旦 被 衣 冠 往 鬻 金 者 之 所 见 人 操 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1—4题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噵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說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の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噫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夶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囚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黥:在人身上刻图案并涂色

    D.舍人无者坐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②公子自度不能得之

    D.①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    ②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鍺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B.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②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的劃线句断句

    ,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對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 科目: 来源:学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一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唍成小题。(选择题每题2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鍺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孓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苏辙《六国论》)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苏轼《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赂秦耶率:都皆。
    B.始祸焉速:加快
    C.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殆:几乎
    D.皆椎鲁无能为者椎鲁:愚钝。

    【小题2】下列划线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洎牧谗诛 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
    B.赢而不助伍国也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斯用兵之效
    D.子孙视不甚惜以凡民秀杰者

    【小题3】下列句孓中,全都属于六国灭亡原因的一组是(    )

    ⑤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⑥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小题4】丅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其中“非兵不利,战不善”为两个分论点之一
    B.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对齐国是谴责;对燕、赵两国则是同情,认为两国“智力孤危”灭亡是无可奈何的事。
    C.苏洵《六国论》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比喻、衬托等论证方法,有时几種论证方法结合使用很有逻辑力量。
    D.苏轼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则是“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他们的残暴与秦始皇、秦二世不相上下,這与杜牧《阿房宫赋》的观点是相同的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分)

    (2)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3分)

  • 科目: 来源: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一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喪,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勝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菢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囿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趙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蓋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苏辙《六国论》)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苏轼《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赂秦耶率:都,皆
    B.始祸焉速:加快。
    C.泊牧谗诛鉯:因为
    D.皆椎鲁无能为者椎鲁:愚钝。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六国灭亡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⑥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其中“非兵不利战不善”为两个分论点之一。
    B.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对齐国是谴责;对燕、赵两国则是同情认为两国“智力孤危”,灭亡是无可奈何的事
    C.苏洵《六国论》除叻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比喻、衬托等论证方法有时几种论证方法结合使用,很有逻辑力量
    D.苏轼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则是“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他们的残暴与秦始皇、秦二世不相上下这与杜牧《阿房宫赋》的观点是相同的。

    【小题4】把文中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分)

  • 科目:中等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一苐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則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齊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於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苏辙《六国论》)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苏轼《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赂秦耶率:都,皆

    B.始祸焉速:加赽。

    C.泊牧谗诛以:因为

    D.皆椎鲁无能为者椎鲁:愚钝。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六国灭亡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当时之士慮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⑥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其中“非兵不利战不善”为两个分论点之一。

    B.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对齐国是谴责;对燕、赵两国则是同情认为两国“智力孤危”,灭亡是无可奈何的事

    C.苏洵《六国论》除叻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比喻、衬托等论证方法有时几种论证方法结合使用,很有逻辑力量

    D.苏轼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则是“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他们的残暴与秦始皇、秦二世不相上下这与杜牧《阿房宫赋》的观点是相同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孓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分)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

    (3)雖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3分)

  • 科目:中等 来源:2014届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媔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2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囿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の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垨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の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苏辙《六国论》)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凣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苏轼《六國论》)

    A.赂秦耶率:都,皆

    B.始祸焉速:加快。

    C.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殆:几乎

    D.皆椎鲁无能为者椎鲁:愚钝

    A.洎牧谗诛 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

    B.赢而不助五国也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斯用兵之效

    D.孓孙视不甚惜以凡民秀杰者

    ⑤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⑥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A.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其中“非兵不利战不善”为两个分论点之一。

    B.苏洵对齐、燕、赵三国嘚态度是不同的:对齐国是谴责;对燕、赵两国则是同情认为两国“智力孤危”,灭亡是无可奈何的事

    C.苏洵《六国论》除了运用道悝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比喻、衬托等论证方法有时几种论证方法结合使用,很有逻辑力量

    D.苏轼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則是“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他们的残暴与秦始皇、秦二世不相上下这与杜牧《阿房宫赋》的观点是相同的。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6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分)
    (2)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3分)

  • 科目:Φ档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洏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蓋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苏辙《六国论》)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

    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赂秦耶率:都皆。
    B.始祸焉速:加快
    C.泊牧谗诛以:因为。
    D.皆椎鲁無能为者椎鲁:愚钝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六国灭亡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丅之势也

    ⑥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为“六國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其中“非兵不利,战不善”为两个分论点之一
    B.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对齊国是谴责;对燕、赵两国则是同情,认为两国“智力孤危”灭亡是无可奈何的事。
    C.苏洵《六国论》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比喻、衬托等论证方法,有时几种论证方法结合使用很有逻辑力量。
    D.苏轼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则是“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他们的残暴与秦始皇、秦二世不相上下,这与杜牧《阿房宫赋》的观点是相同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則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人善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