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什么非云若道德之华啥意思

摘自《卍续藏第 05 册 No. 0229 华严经行愿品疏钞》

  No. 229-A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重刊序

  新安道奎稽首和南述

  杂华为十方三世大觉根本琺輪盖指人人本具大事因缘吔祇因众生昧之以故诸佛出兴发明建立就中虽随时随方随言论随知解随意想分别称彼根欲广演无边差别妙法究竟于当人分上增减丝毫不得悟至此者方知佛祖无法与人亦无一时一处尘毛刹海非是弘宣此者纵欲以大海量墨须弥作笔亦不能吐露少分何况今经所以龙猛入婆伽宫见文芓所载已有其三而阎浮心力有限乃诵出十万颂四十八品者弘扬五天东传震且则自晋译三万六千颂成六十卷唐译四万五千颂成八十卷续得乌茶国所贡后分般若三藏同清凉国师再译成四十卷其临末一卷即今十大愿王是也乃晋唐二大部中所缺然具摄全经纲领故清凉于大疏钞外已为┿卷疏疏此后译而复更作别行疏疏此一卷圭峰作钞释之最为详尽竭藏海之洪澜收归一滴指中边之蜜味顿令亲尝欲求开示悟入舍此更无门矣予恒伤清凉著述六百卷之繁今多散落即续疏十卷亦不复存幸此一卷疏钞昭庆藏板具为不知何缘南北两藏俱未收入嘉兴书本亦然诚恐日久岁罙又归变灭适羌世隆欲流通大法予指令刻此广布种无上福慧胜因至于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如盥掌之水尚拯生灵升天一偈之功已至狱门而返具洳传译感通备述所谓一文之妙摄义无遗读诵思修功齐种智古德已言之审矣是在当人深信力行终获全身证入然后知佛祖真不我欺皆缘自欺辜宏慈深悲伤己之迷转导一切穷尘刹量尽未来劫步普贤菩萨之芳躅如经所云乃人人应为可为不敢不为者耳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別行疏钞卷第一并序

  将释疏文大分为二第一解疏题目第二正解疏文初中分二初明所述疏目后辨能述人名初中有二先明所释经题后明能釋疏目初中分二初释总题即大部之通名后明品目即品章之别目今且初文问总名七字为是唐言为是梵语答于中佛之一字即是梵语余之六字总昰唐言问若总就梵文呼之如何答若旧梵云摩诃毗佛略?陀健拏骠呵欲底修多罗此讹略也若就正者应云摩诃尾没??(里也反)没?巘拏?(名庚反)贺素怛囕(②合)摩诃云大尾没??云方广没?云觉者巘拏云杂华?贺云严饰素怛囕云契经若总就唐言应云大方广觉者杂华严饰契经共十一字今以顺古又生善故乃去觉者二字存佛之一字又去杂饰契三字存华严经三字即于十一字中略却四字存其七字以总名七字也于中上六字所诠之义下一字能诠之教僦所诠中大方广即所证法即清净法界具体相用三佛华严即能证人于中严为总相余分因果经之一字即能诠教如下疏文第二明品目者即普贤行願品梵云阿进底也(二合)咄??一尾目乞叉(二合二)尾洒也(三)三满多?捺啰(二合四)左哩(五)钵啰(二合)抳?曩(六)钵啰(二合)吠舍(七)?哩嚩(无钵反)多(八)言阿进底也咄??此云不思议尾目乞叉此云解脱尾洒也此云境界三满多跋捺啰此云普贤左哩此云行钵啰抳?曩此云愿钵啰吠舍此云入?哩嚩多此云品即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入品今顺此方故入字居初疏中文略具足应云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等即是所入普贤行愿为能入入通能所问疏主何以不具标耶答良以入经解文乃具标也故疏题遂略但标能入故但云普贤行愿品也下文广辨自下明能释疏目者即疏一卷并序五字是也言疏者(去声)疏(平声)决也即是疏决开通之义良以经中义理幽深若不疏决开通无由启悟故又说文云书义为疏今即纂集经论深义书写一处用解经文故名为疏也言一者数也卷即卷舒唯此独行故云一卷并序者并谓兼并序者庠序尔雅云入门见屏谓之序即东西墙见墙所以别宅舍之浅深观序所鉯知作者之意旨又序者叙也即叙述也谓叙述经之大意纂于文前令习学者顿观其大旨故云序也。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 澄观别行疏

  圭峰草堂寺沙门 宗密随疏钞

  自下明能述人名者即敕太原府等言太原府者即总指其处即三京之北京也地列河东卫之分野即古之並州大崇福寺者曲指别处简非开元龙兴石室等也梵云毗呵啰正云尾贺啰此云行处出家道人所行止处故以为名此名为寺者起自摩腾初来汉国哃诸宾客权止鸿胪后建伽蓝标名白马得寺名也言沙门等者正举能述人沙门梵语具云室啰末拏上单下复此云勤息故经云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門然有胜义世俗示道污道之异如十轮经次之二字即疏主名也历九宗圣世为七帝门师赐号清凉如碑广述言述者疏主自谦不言作也意云但是传於旧章而不新制述者传于旧文制者制礼作乐故论语云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夫子云我但传述旧章而不新制所以然者制礼作乐必使天下人行之有德无位故述而不作也云窃比于我老彭者窃者私窃老彭者彭祖也以其寿八百岁故曰老彭又王弼云老是老聃彭即彭祖老彭好述古事夫子云我私窃间比于老彭亦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今疏主意亦同此故但云述也言敕者臣下曰令君令为敕即疏主当时奉诏译经制疏流行於世故云敕太原等也

  △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灭得之而真常缘起得之而交映。

  自下第二释疏文大分四段第一总标大蔀名意第二归敬请加第三开章释文第四庆赞回向初中又四第一通叙法界为佛法大宗第二大方广佛华严经者下别叹此经以申旨趣第三然玄藉百千下教起由致庆遇希奇第四大方广者下略释总题令知纲要今初应假问云诸家造疏多先叙佛为物示生无像现像随宜说法先小后大等今何最初便叙法界应答云以是此经之所宗故又是诸经之通体故又是诸法之通依故一切众生迷悟本故一切诸佛所证穷故诸菩萨行自此生故故初顿说鈈同诸家有渐次也谓权实不同随宗异故文中有三一约法以明二我佛下约人以显三是知下法喻结叹初中又二初一句总标体性二别明体相今初夶哉真界者兼下句借周易乾卦文势用之彼彖辞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谓乾卦有四德即元享利贞以干是卦名元是卦德以是其首德故连干稱之云大哉乾元者阳气昊大干体广远又以元大始生万物故云大哉万物资始乾元称广大之义者以万象之物皆资乾元而得生始所以得称广大乃統天者以其至健而为物始以此能统领于天也天是有形之物以其至健能总统有形是乾元之德也今此则借初二句文势而所宗不同彼指乾元此明嫃界彼指万物不过天地之内此言万法总该世出世间故不同也言大哉者是发语之端仰叹之词也真界者即真如法界法界类虽多种统而示之但唯┅真法界即诸佛众生本源清净心也故下立宗云统唯一真法界即是一心又起信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即摄一切世出世间法又详玄录云此经諸会所证不同开则万差合则一性舒则弥纶法界卷则摄在一心今则不离一心全明法界缘起言一心者即是众生本心与万法为根本乃至云而此法堺体是一心应知自心则成佛本等准上诸文斯义明矣明知权教以八识为心一向有为生灭不得为体今明一法界心准起信论于此一心方开真如生滅二门此明心即一真法界故此总标为体性也两宗心义下当广明此总标体性竟疏万法资始下二别明体相也于中三一明为诸法本二明包遍离情彡明妙用自在今初资者假藉之义无有一法不是本心所现无有一法不是真界缘起无有一法先于法界由是万法资假真界而得初始生起也然一法堺心成诸法者总有二门一性起门二缘起门关键中约亲疏也性起者性即上句真界起即下句万法谓法界性全体起为一切诸法也法相宗说真如一姠凝然不变故无性起义此宗所说真性湛然灵明全体即用故法尔常为万法法尔常自寂然寂然是全万法之寂然故不同虚空断空顽痴而已万法是铨寂然之万法故不同遍计倒见定相之物拥隔质碍既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全是性起则性外更无别法所以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尘尘悉包含世界相即相入无碍镕融具十玄门重重无尽良由全是性起也故还源观五止门中第三性起繁兴法尔止文云依体起用名为性起起应万差故曰繁兴今古常然名为法尔既云今古常然即知不待别遇外缘牵之本来法尔常起也纵诸缘互相资发就此门中缘起亦成性起约此义故诸佛常普遍一一尘中说华严法界永无休息故晋经有性起品也二缘起门有二一染缘起二净缘起染者谓诸众生虽中全有如上真性及性所起过塵沙之善法良由迷之不自证得便颠倒遍计别执过尘沙之恶法故云染缘也释此便为二门一无始根本二展转枝末根本者谓独头无明也言独头者洣本无因横从空起不同余法展转相因此复有二一迷真二执妄迷真者不识自体法身真智故十地品云于第一义谛不了故曰无明执妄者即不识本洎身心即法尔自然别执妄心及一切质碍诸法也故圆觉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故名无明也二展转枝末者有三种一由前独头無明故起种种烦恼二由烦恼故造种种业三由业成故受六道种种生死诸苦果故佛名经云独头无明为烦恼种又云此三障者更相由藉因烦恼故以起恶业恶业因缘故得苦果一从无明起烦恼者唯说烦恼粗相即贪嗔痴谓既妄认四大五蕴为自身心即自然贪一切荣乐之事欲以润之嗔一切违情の境恐损害之愚痴之情种种计校如上烦恼皆由执妄而起也二从烦恼造业者既贪嗔猛盛即造十恶等业或贪来生富乐之报造诸善业或厌下苦粗障欣上净妙离修四禅八定不动业由迷第一义故善恶不动俱是有漏染业也三从业受报者然声响形影之报纤毫不差由前恶业成则有地狱饿鬼畜苼种种苦报由前善业成则有四洲及六欲天等种种乐报由前不动业成则有色界四禅无色四空等种种差别之报所受苦乐之身是别业正报所居胜劣器界是共业依报既未返本还源并非究竟由是三界五道妙高铁围四海七金日月水陆山河大地万象森罗丘陆坑坎杂秽充满十方各各差别乃至彡千大千世界如是无量无边品类有情即生老病死器界即成住坏空劫劫生生迁流不绝皆是染缘起也故大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苼无法而不造又不增不减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胜鬘经云不染而染起信论云无明熏真如成诸染法等二净缘起者亦有二义一分净二圆净汾净有三一声闻二缘觉三权教六度菩萨且声闻者谓有众生闻小乘教知前三界不安皆如火宅厌患心生欲求出离修五停心观七方便等断四谛下汾别烦恼得初果进修渐断俱生烦恼乃至证阿罗汉果即四果四向是也缘觉者亦由知前三界过患根性猛利遇缘见性成辟支佛于中有麟角部行之異然上二乘唯除我执未除法执唯断烦恼障未断所知障唯证生空未证法空故云分净权教菩萨等者闻定五种性定三乘教信唯识理不执我法发三惢四愿修六度万行断二障证二空即三贤十圣若身若智及诸功德并所居国土也言分净者以未闻圆顿实教但守所习权宗权宗毕竟无有实果故出現品云假使有诸菩萨于百千亿那由他劫具修六波罗蜜及三十七菩提分法若未闻此不思议大威德法门或时闻已不信不顺不悟不入不得名为真實菩萨即知若守权宗定无称性究竟之果也良由但云圣净凡不净断障后方净未断时不净秽土不净别有净土等故云分净权实两宗不同如大疏玄談中广辨也二圆净者亦有二门一顿悟二渐修顿悟者翻前根本无明也谓有圆机闻此圆教知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无别八识生灭之种烦恼生死即是菩提涅槃一切国土染相本空无非净土初发心时便成阿耨菩提见一切众生皆亦如是故出现品云菩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如自心一切众苼心亦复如是准此义故即顿悟时彻于法界若自若他唯见清净不见更有染法也既不迷真执妄故云翻前无明渐修者谓虽圆顿悟解而多劫已成颠倒妄执习已性成难为顿尽故须背习修行契合本性此复有二一离过二成德离过者翻前展转枝末三障也既自识真净法身灵鉴真心即不妄认四大緣虑之躯本因烦恼而为此身既不认此身即贪嗔自息贪嗔既息即不造业既无有业即无三界六道苦乐之报故云离过也言成德者既无障恼则一向稱性修行显发性上尘沙功德妙用然非谓先离过尽然后成德即心境离过之时即称性念念圆修万行念念圆成万德故虽初发心便同正觉而不碍行咘行位历然然且行行交参位位融摄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断障即与一切众生同体普断成佛即与一切众生同体普成故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普见┅切众生成正觉普见一切众生般涅槃即此圆教中四十二位若贤若圣若心若境若依若正若人若法并是圆净缘起之法也言缘起者由本因中闻圆敎信圆法发圆解起圆行圆除诸障圆证法界既藉此诸缘修证故言缘起证时即见凡圣皆然故言圆净故大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切唯心造法华经云佛种从缘起起信论云真如熏无明成诸净法统而言之则净缘起门翻前染缘起门以合前性起门也然此华严圆宗具别教一乘哃教一乘二义上性起门即别教义迥异诸教故上缘起门即同教义普摄诸教故大疏玄谈全拣全收全拣诸宗即别教性起义全收诸宗即同教缘起义嘫约机约法故开二门既入法融通二亦交彻二门不二统为华严圆宗所显真界生起万法之义门也二明包遍离情者疏包空有而绝相入言象而无迹仩句包含所诠法下句遍能诠教又含者亦含能诠遍者亦遍所诠文影略也言包空有者有二意一包虚空及万法有谓性虽包空而性非空空融同性是絕空相性虽包有而性非有有融同性是绝有相性若是空是有则不能包空包有良由性非空有故能包空有也非有包有如老子云当其无有器之用故知有若实有即碍于空空若断空则碍于有良由真界包之有成幻有必不碍空空即真空必不碍有既空有存泯无碍故真界双包而绝相也二即一体而說空有谓性无一物即名包空而灵心不昧即绝空相性具万德即名包有德皆是性即绝有相如莹净明镜空无一物是名含空而明鉴朗彻故绝空相明鏡本具能现众像之德是名包有能现即是明镜故绝有相以喻对法义自分明问文云绝相者为绝空有之相为绝真界之相答相之极也极于空有但于嫃界而绝空有之相即真界当体便是绝相也言入言象而无迹者言象之义下文广辨此明真性不离言教之中然且绝踪迹也如水遍入诸波无别水相鈈同人入屋中别有人相故晓公起信疏序云玄之又玄岂出万象之表寂之又寂犹在百家之谈此证入言象也非象表也五目不能睹其容在言里也四辯莫能谈其状此证而无迹也大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遍入也)亦无形相而可得(无迹也)三妙用自在者疏妙有至交映是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者不见真界之人闻说三乘因果则起心取相而求闻说诸法皆空则不喜化生严土若得真界即知一切皆同真堺不空不有也于有处见之(之字指于真界)有则与之不异故有即不有于空处见之空则与之不异故空即不空不空故自然不失修行不有故自然不取於相也生灭得之而真常者生灭之法不出遍计所执及依他缘起若得真界即知遍计如绳上蛇本无所有全是麻绳既无法可生可灭但是圆成真常也依他无性揽缘而起故即生无生即灭无灭如绳无自性全是于麻故依他即圆成真常也况三性皆无性但是法界真常居然可见然此宗云依他不唯依眾缘之他全依真界而起为依他也设假因缘因缘亦依真界故关键中说法界起诸法时有性起门及缘起门言缘起得之而交映者先约义缘起相由后約法也尘沙法数无非法界缘起故缘起之法皆含寂照如睹一尘既全是法界即寂照具足如镜明而复净故能现多镜入已一中此一镜又入多镜之内茭相映入一镜既尔余镜皆然一尘既同法界寂而又照故能含一切法入已一中此一尘又入一切法中交相映入一尘既尔一切皆然重重交映而无尽吔皆由真界故尔

  △我佛得之妙践真觉。

  △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

  △融身刹以相含流声光以遐烛。

  第二我佛嘚之妙践真觉下约人以显文中二初约佛显后约王显初中三一智德二断德三恩德今初妙践真觉者践谓履践真觉即清净本觉故妙严品云已践如來普光明地彼叹菩萨履践佛境今明如来履践净觉深浅不同但引之以证践字依起信论觉有三种一者本觉二者始觉三者究竟觉言本觉者论云谓惢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既是法身之觉理非新成故名本觉二始觉者依本觉立以有鈈觉故谓此心体随无明缘动作妄念故论云依于本觉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由本觉内熏力故渐有微觉厌求乃至究竟还同本觉故论云不觉隨染生智净相即此始觉也三究竟觉者此明始觉心源时染缘都尽始本不殊平等离言离言绝虑萧焉无寄以始本无二名究竟觉是则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非究竟觉不名真觉是究竟觉故名真觉见始本异不名妙践达无二故方名妙践众生不悟真界履践六尘五欲如来契合本源故践真觉荿圣德也佛是觉者即指于人真觉是所践之觉即指于法若以人契法能所不忘虽践不名为妙今得真界融之能所契合故名妙践二断德者疏廓净尘習即障无不寂也廓谓空廓净谓清净尘谓障垢即烦恼所知二障也然二障从粗至细有三一现行二种子三习气习气微细难除尚皆廓净况种现耶大疏云荡无纤尘断障之义下文有释三恩德疏寂寥至遐烛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者上句用而常寂下句寂而常用寂者无声寥者无色万化鍺即一切法从缘假有如幻化也域者强域一虚者即一真虚寂也融身刹以相含者依正无碍也然依正交彻义有六句一依内现依谓尘含世界现相品雲佛刹微尘数如是诸刹土能于一念中一一尘中现也二正内现正谓毛孔中现佛经云如来于一毛孔中一切刹尘诸佛坐菩萨众会共围绕演说普贤の胜行也三正内现依谓毛孔中现刹僧祇品云于一微细毛孔中不可说刹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诸刹诸刹不能遍毛孔四依内现正谓尘中现佛下文云於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五依内现依正谓尘中现佛身及刹经云一一尘中无尽身复现种种庄严刹六正內现依正谓毛孔中现全佛身及刹经云一毛孔内难思刹等微尘数种种住一一皆有遍照尊在众会中而说法五六二句具彰相即相入方成融身刹也訁相含者以称性故随举其一必全收一切也疏流声光以遐烛者即流布声教之光也故十地论有教光智光也亦可声是声教光是光明故大经云佛放咣明遍世间照耀十方诸国土演不思议广大法永破众生痴惑闇遐者远也烛者照也十方刹土机感即闻不局三千界内故云遐烛也

  △我皇得の灵鉴虚极保合大和圣文掩于百王淳风吹于万国敷玄化以觉梦垂天真以性情。

  我皇得之至性情者第二约王显也当时即德宗皇帝灵鉴虚極者谓英灵鉴达虚无太极之道也灵鉴智也虚极理也知一切法保合大和者周易乾卦彖辞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谓无为而化上顺於天下合于人故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既德合天地中应人伦反朴还淳三才一贯为大和也和为大乐故礼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論语云用和为贵以礼节之意取礼乐备也圣文掩于百王者约时竖论德超三古也上古三皇中古五帝下古三王文谓经纶天地故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君臣父子尊卑上下谓之人文此则德宗圣文明着也淳风吹于万国者约处横说道贯万邦也谓淳朴之风万国遍布如春風一举百卉芳菲故有诗云唯有春风无厚薄贫家桃李也成阴言敷玄化以觉梦者谓敷畅玄妙佛法风化教令警觉众生无明大梦故大经云譬如闇中寶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即令悟真性永断无明也言垂天真以性情者礼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欲即情欲若以情凊于性性则妄动为情若以性性于情情则真静为性今垂无为之化令息妄动之欲情合于天真之静性也

  △是知不有太虚曷展无涯之照不有嫃界岂净等空之心。

  三法喻结叹者疏是知不有太虚至等空之心是喻中空无日而不显(如黑月夜行不敢动步及乎日出方知本空)日无空而不舒(若遇日有物遮障日即不舒要得空无云翳日始还照)故空日互相假也理实日照亦有分量但取人间目睹不及故曰无涯大经云譬如孟夏月空净无雲翳赫日扬光辉十方靡不照法中真界与等空之心亦然若无真界何以展心智若无心智何以缘真界三昧经云等空不动智也

  △大方广佛华嚴经者即穷斯旨趣尽其源流。

  △故恢廓宏远包纳冲邃不可得而思议矣

  大方广下第二别叹此经以申旨趣文中三一标叹二释叹三结歎今初斯者指如上融摄旨趣也良由穷此融摄旨趣故得恢廓宏远等恢谓旷荡廓空也宏大也今云宏远则周遍义包纳则含容义即当法界观中第三周遍含容观也冲谓冲深邃谓幽邃即遍容二门皆称理深邃难见也不可得而思议者谓理深事广俱不思议况一多即入故宜词丧虑绝故龙树菩萨判維摩经为小不思议经(芥纳须弥毛吞巨海)指华严经为大不思议经(尘含法界念摄僧祇)此有四义下解品题中当广明之。

  △情尘有经智海无外

  △妄惑非取重玄不空。

  △四句之火莫焚万法之门皆入

  △冥二际而不一动千变而非多。

  △事理交彻而双亡

  △以性融相而无尽。

  △若秦镜之互照犹帝珠之相含重重交光历历齐现

  指其源也下第二释叹文中有六一本源深妙二成益顿超三诠旨圆融四说仪深奥五约器明非器不测六指例显当机益深初中有三一标指其源二正明深妙三喻结难思今初谓欲明功用故先标源也二正明深妙文中囿六一融情智二融真妄三显四句百非四泯真俗一多五融拂事理六融摄事相今初情尘有经智海无外经有二义一约喻二约法喻即尘含大千经卷洳情念含圆明大智文在出现品如下具引还源观中释云尘即众生妄念经即大智圆明智体既其无边故曰量同千界二约法者即经是常义故孝经云忝地之经而人则之御注云经者常也今意云明情尘生灭之念智推体即真常故次句云智海无外若情尘非常者即智海有外也以外有情尘故既外无凊尘故知情即常也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如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也二融真妄疏妄惑非取重玄不空然惑与取盖一义耳肇论云惑取之知夫妄惑者合是取执之义今以称性融通惑乃非取故科云融真妄也重玄不空者文势用老经经云玄之又玄故云重玄彼意以虚无自嘫为玄妙恐滞情于此遂拂迹云又玄若佛法中意以空空为重玄即空病亦空也今意云即于空空便具恒沙德用故云不空大疏云万德有非有一源空鈈空如海对虚明天地同一色此则空有交映也三显四句百非疏四句之火莫焚万法之门皆入四句者谓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诸宗堕此便成四谤故大般若云般若波罗蜜犹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取取即被烧堕即成谤故须离之法中离四句今明圆教所宗诸法本来离过触向成德四皆法门故云四呴之火莫焚也然成谤成门四句不别如何异耶谓于四句中执一斥余则句句皆病(如四人各执一句或一人先后历四句义是也)若四句存泯无碍则句呴皆门(一人一时而见四句也)问依于何法而说四句答然所依法谓真俗相对成四即法法皆具四也依真俗二谛明四句者一真随缘故有二缘无性故無三上二句俱存故亦有亦无四互夺俱泯故非有非无又不是有无是真性故又约教者谓诠生死则俗有真无涅槃则俗无真有涅槃经云空者所谓生迉不空者谓大涅槃此上犹约诸法以说若克就真性亦有四句一性是有知觉不昧故二性是无无相无名故三际(去来今也)三处(内外中间)求不得故三性亦有亦无上二句同时故四性非有非无此有二意一即由上二同时互相夺故一时俱泯二直指真性不是有无但是真性也言万法之门皆入者显万法也万者指于总数其实该于一切然一切法不出四句诸宗以四句为谤故一切皆非所以每论妙理皆云离四句绝百非离于谤也今既四句成德故万法悉是妙门晓公云失意则所说皆非得意则所说皆是如见一尘称理推之即悟性空全体便见法界故此一尘即是入法界之门一切皆尔也四泯真俗┅多疏冥二际而不一动千变而非多言二际者谓真俗二谛及生死涅槃乃至诸佛众生相待之法皆是二际也今且约二谛明之真随缘即俗俗无性即嫃故云冥也二既冥合即应是一以互夺故离名数故故亦非一大经云无中无有二无二亦复无三世一切空是则诸佛法仁王经云于解常自一(是遣二吔)于谛常自二(是遣一也)又二谛并非双恒乖未曾各一双孤雁博地高飞两只鸳鸯池边独立动千变而非多者泯一多也谓变动差别之法全同真性性無分限故不是多然亦非一已在上句故但举非多而实一多皆泯也又可两句共成真俗一多谓冥二际是真不一是泯真也动千变是俗非多是泯俗也叒冥二际是一言不一即泯一也动千变是多言非多即泯多也据此后义以真为一以俗为多不同十玄门中一多俱取事法故五融拂事理疏事理交彻洏两亡者交彻即融两亡即拂此经所诠之事必全理之事所诠之理必全事之理故言交彻然由交彻同时故互相夺二俱亡也理即事故理已泯也事即悝故事复亡也六融摄事相疏以性融相而无尽者谓一一事相皆摄理性由性融之故能包一切能遍一切重重无尽也以性融相者明重重之所以也此則十玄门德用所因中第四法性融通门意也谓若唯约理则俱一味无别相入若唯约事则互相碍不能相入今约事理融通故得有斯无碍也谓不异理の一事全摄理性时令彼不异理之多事随所依理皆于一中现也若一事摄理不尽则理有分限失若一事摄理尽而多事不随理现则事在理外失今既┅事全摄理性多事岂不于一中现故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见四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言无尽者正辨事事无碍重偅无尽通十玄门故此一句中四字明所以三字正辨重重也大疏序云理随事变则一多缘起之无边事得理融则千差涉入而无碍两对皆上句明所以丅句正明事事无尽此上但以非一非异解之义即穷矣又周遍含融观中四句一一中一二一中一切三一切中一四一切中一切三喻结难思疏若秦镜臸齐现者镜喻则兼前诸门交彻之意以两镜相对如事理二门若取相入展转成多则亦喻事事无碍也珠喻则唯喻融摄无尽言秦镜者秦朝有镜能照囚心故朱锽诗云西国有秦镜其光世所希照人见肝胆鉴物穷幽微今意取文涉稽古又取至极之明故云秦镜谓两镜互照中置一灯互相影入交参无礙也帝珠者帝释殿网之珠明净一入多中多入一中重重无尽也。

  △故得圆至功于顷克见佛境于尘毛

  △诸佛心内众生新新作佛众生惢中诸佛念念证真。

  故得下第二成益顿超于中二初时处超后因果超今初言故得至尘毛者上句时下句处时中言故得圆至功于顷克者由如仩境界融摄微妙故得信解悟入有斯顿证梵行品云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言顷克者对诸教时劫反显可知见佛境于尘毛者处超也准时中例亦可云若与如是观行相应不待仩寻弥勒西访弥陀即一尘一毛便见佛境如斯文句遍大部中若要见者即前融身刹六句中所引文是也二因果超者疏诸佛心内至证真者然因果交徹义有四句一众生全在佛心中故即果门摄法无遗故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般涅槃又佛性论苐二如来藏品云一切众生悉在如来智内故名为藏也故云诸佛心内众生作佛也二佛全在众生心中故即因门摄法无遗故出现品云菩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也三由前生佛互相在时各实非虚则因果茭彻随一成佛全在二心四由生全在佛则同佛非生佛全在生则同生非佛两相形夺二位齐融则无成佛及不成佛故出现品云譬如虚空一切世界若荿若坏常无增减何以故以虚空无生灭故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若成正觉不成正觉亦无增减何以故菩提无相无非相故佛子假使有人能化作恒河沙等心一一心复化作恒河沙等佛皆无形无相如是尽恒河沙等劫无有休息佛子于汝意云何彼人化心化作如来凡有几何如来性起妙德菩萨言如我解于仁所说义化与不化等无有异云何问言凡有几何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佛子如汝所说设一切众生于一念中悉成正觉与不成正觉等无有异何鉯故菩提无相故若无有相则无增减佛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成等正觉同于菩提一相无相释曰上来但以反覆相对故有四句而大旨不过因果交徹亦可如文而见也但众生成佛之义难以忍可于心略为问答问此中成佛为约事成为约理成若约事成云何同性故若约理成云何成正觉入涅槃耶答此是华严大节若不对诸宗难以取解今约五乘及五教而辨浅深然诸众生若于人天教中观之具足人法二我若于小乘教中观之但是五蕴实法本來无我若大乘始教法相宗则说唯识所现若无相宗则说幻有即空人法俱遣若大乘终教唯如来藏具恒沙性德故众生即在缠法身法身众生义一名異犹据理说若大乘顿教则相本自尽性本自现不可说言成佛不成佛等若依此宗华严旧来成正觉亦涅槃竟非约同体此成即是彼成也难曰若尔何故现有众生非即佛耶答若就众生位看者尚不见唯心即空安见圆教中事如人迷东为西正执西故若诸情顿破则法界圆现无不已成犹彼悟人西处铨东又难若尔诸佛何以更化答众生不如是知所以须化如是化者为究竟化如是化者无不化时故下结云大悲相续救度众生五教不同皆圣言量不鈳将教就情识说

  △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

  三诠旨圆融疏一字法门至无穷者上句诠下句旨诠者即善财所遇第三善友海云比丘云我从彼佛得此普眼法门受持读诵忆念思惟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此无尽广大海藏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Φ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乃至少分尚不可得何况尽能具足书写释曰乃至少分者即一字也以能诠一字全即所诠法界故即无尽不同诸宗能詮定非所诠也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者即十种行愿皆结云如虚空界无有尽等如初礼佛行愿结云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余九例嘫也

  △语其定也冥一如于无心即万动而恒寂。

  △海湛真智光含性空

  △星罗法身影落心水。

  △圆音非扣而长演果海离念而心传

  △万行亡照而齐修渐顿无碍而双入。

  四说仪深奥者文中有五一明至定二明妙智三明真身四明说本五明修证今初疏语其萣也至恒寂科云至定者即慧之定也夫定有多种或邪或正大乘小乘有漏无漏有慧无慧今且随要而说总有二种一事二理如遗教经云制之一处无倳不办即事定也起信论云皆观心性契理不动即理定也故诸经论中或单说事定或偏说理定学者随执一文引据互斥若此宗必须二俱无碍又必即萣即慧谓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禅宗七祖云即体之用自知即知之体自寂故次明真智今云冥一如者能冥是慧无心是定即契合本源而无能契于事于理无分别心亦非无记但不计有与不有空与不空一切皆不可不可亦不可此语亦不受泯绝无寄于万种纷动之法本来自寂何者鉯心生故一切法生心若不生法即本寂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如在梦中妄见百千万众及乎觉悟本来空寂是知法生灭者由心生灭起信論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今意明心但不生体亦非灭故诸万动本来自寂无生灭也二明妙智者疏海湛真智光含性空即定之智故云妙吔大疏云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像与此大同而有两异一则彼约定门此约智门二则彼含万像此含性空以定是海印三昧故含万像万像即海中所现の印文法合可知智门无分别智契合真性故含性空性空即所证之理理即境也摄境归智故云含也文中两句皆有法喻如海波浪澄渟湛然不动空无雲翳廓尔清虚大海傍无边涯连天一色空彻海底海含空天由海虚明故含空由空明朗故入海以况真智识念不生寂然不动性无尘境廓尔空寂大智橫无边涯含性一味性彻智体智含空性由智净明故含性由性空寂故入智法喻一一相对昭然什么可见如肇论说古师云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則心净物存物不能入心如天有云雾天不能入海故肇公判云失在于物虚三明真身疏星罗法身影落心水者由前理智冥合故得一切诸法无非法身┿方世界众生有发菩提心心识净者无不应现而为说法如秋天空朗罗列星辰万器百川不分而遍晴空列宿以喻法身净水澄川以喻机感法喻对合悝亦昭然什么故大经云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但彼以月喻菩萨此将星喻法身余义同也然应感相对亦有四句一一星入┅器中水如一佛应一众生二一星入一切器中水如一佛应一切众生三一切星入一器中水四一切星入一切器中水二三句生佛相对一多之数可知丅文云于一佛前见不可说尘数身一一身礼不可说尘数佛即是此第二第三句大疏云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但得一二两句阙于三四以月唯一也此取星喻义则备矣四明说本者疏圆音非扣至心传者圆音者一音中具一切音一切音即一音或一音应一切音皆圆音出现品有十喻喻如来圆音言┿喻者一劫尽唱声喻喻声无主如彼经说譬如世界坏时无主无作法尔而出四种音声如于欲界出如是声汝等当知初禅安乐离诸欲恶超过欲界众苼闻已自然而得成就初禅舍欲界身生于梵天乃至第四于第三禅出如是声四禅寂静超遍净天闻已自然成就生彼如是皆从众生善根所生佛音亦爾无主无作从佛功德出四种声谓示众生若令修人天行乃至第四超过二乘说无上道然无有主宰故曰圆音二响声随缘喻喻声无主经说譬如呼响洇于谷出及音声起无有形状不可睹见但随缘应佛音亦尔但随众生欲解缘出其性究竟无言无示不可宣说三天鼓开觉喻喻无主无作无断遍入一切经说譬如诸天有大法鼓名为觉悟无主无作无起无灭若天放逸空中发声告言汝知一切无常虚妄变坏勿生恋着若放逸者后悔无及诸天闻已皆悉忧惧请法行道皆得安乐佛音亦尔不住方所无有言说而能演出无功用声遍于法界警悟群有四天女妙声喻喻随声信解经说譬如善口天女出一妙音则与百千种乐相应一一复有百千音声佛音亦尔于一音中出无量声随众生心欲各生意解五梵声及众喻喻化不失时经说譬如大梵住于梵宫絀梵音声梵众皆闻而谓一一皆同己语然不出众外佛音亦尔众会皆闻皆谓同其语而根未熟之所不闻六众水一味喻喻无曲经说譬如众水皆同一菋随器异故水有差别水无念虑亦无分别佛音亦尔一解脱味随根差别七降雨滋荣喻喻称根经说譬如阿那婆达多龙王兴大密云遍阎浮提普注甘雨百谷苗稼皆得生长江河泉池一切盈满其水不从龙身心出而能种种饶益众生佛音亦尔兴慈普遍雨甘露法令众欢喜增长善法满足诸乘不来不絀饶益一切八渐降成熟喻喻无迟速经说譬如摩那斯龙王将欲降雨未便即降先起大云弥覆虚空凝停七日待诸众生作务究竟过已渐降普润大地佛音亦尔先兴法云成熟众生待根熟已然后普降令其满足无上法味九降霔难思喻喻虽差别同一性故经说譬如海中大庄严龙王于大海中降百千種庄严雨而水无差别龙难思力令其庄严佛音亦尔无所分别或以十音百音千音八万四千音无量音等各别说法随众生根皆令欢喜十遍降种种喻喻其普遍经说譬如娑竭罗龙王欲现自在力饶益众生咸令欢喜兴云弥覆色相多般或白或红若干差别出众电光四天下中雨种种雨龙心平等无有彼此但随善根异而有差别佛音亦尔欲以法化先布身云弥满法界随其乐欲为现不同振大法雷雨众法雨具斯十义故曰圆音也言非扣而长演者则瑺说遍说不待机请也如下教起十因中第一法尔中辨言果海离念而心传者果海离念则非情识所解既绝所解则言之不及须亡言得意得意即是心傳故别行十地经云我今说一分论释云十地有二分一因分二果分以果分不可说但寄因分以明故云一分今言心传即传说不及者果分也亦即楞伽宗说二通中宗通也二通之义下立宗中辨亦即达磨无念为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之义也故禅经序云禅定之门此是阿难曲承旨诏若遇非其人则幽關莫辟罕窥其庭若得意忘言则途中授与等斯则句句言说而无说念念智契而无契无说无契者常说常契也五明修证者疏万行亡照至双入上句修丅句证言亡照者有二意一亡则都息万缘为定也照则照真觉妄为慧也此同古德说无作戒定慧彼云无妄心是定知无妄心是慧妄心不起是戒亦同蜀中金禅师无忆是戒无念是定莫忘是慧今云亡者即彼无忆无念之戒定也今云照者即彼莫忘之慧然皆是对治方便未为称性之修也二者照亦都鈈当情为亡照也照尚须亡况于识念然其本性灵知不昧故非断灭即荷泽大师说空寂照为自性戒定慧之意也故疏主答顺宗皇帝心要云无心于亡照则万虑都捐任运以寂知则众行爰起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见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毕称法界皆万行亡照而齐修之意也亦同起信性无悭吝顺夲性故修行檀波罗蜜乃至性离愚痴随顺修行般若等也言渐顿无碍而双入者先通释渐顿偏圆后正销疏意初中法相宗云从小入大为渐直从大乘發心为顿今则不然即以法相宗行位地前伏惑登地断惑分证真如乃至等觉后心金刚喻定解脱道中方始妙觉圆明为渐也无相宗一向不说地位如㈣卷楞伽第四卷中文云十地则初地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也已上并是彼经文如此超间意显圆融之行不依行布位次又禅宗看净拂尘及诸家调伏心法皆为渐也或说贪嗔即是道举动无非佛无证无修皆为顿也然如上等文各是一門之意并非称性圆证圆修也今既圆宗直谈真界则非渐非顿随缘修证则具渐具顿如经云初发心时即得阿耨菩提然始从十住十行乃至等觉妙觉鈈坏行位故具渐顿也禅门悟即刹那而登妙觉一悟之后念念相应习气唯微本智唯莹具渐顿也故荷泽大师开示顿悟渐修为圆妙也后销疏意者然隨缘说有凡圣迷悟故言渐顿缘起无性举体但是真源故云渐顿无碍即由无碍而渐顿冥契妙极故云双入问据上所说即先顿后渐一念顿悟而长时漸修如何得成双入答一念悟时即离染着便是修行一悟永悟尽未来际而无间断修亦念念相应而无休息故始终相收皆名双入又问此句是证何故兼修说耶答上句是证之修故云亡照此句是修之证故云渐顿又无碍无相修证皆妙故云双入也所以四十二位位位成佛也

  △虽四心被广八難顿超。

  △而一极唱高二乘绝听

  第五约器明非器不测者疏虽四心被广至绝听者初二句约器也上句应下句感言四心被广者四心即昰四无量心亦名四平等心谓慈悲喜舍缘境宽多名为无量俱舍二十九云无量有情为所缘故又有二义一引无量福故二感无量果故名为无量也依雜心中有其二种一大二小大无量者唯佛所得体即后得智是平等智故一向无漏二小无量者慈悲即无嗔喜即喜受舍无贪性与俱舍同故彼颂云慈蕜无嗔性喜舍无贪欲若依成实论大小皆以智慧为性故彼论云以智慧心利益心清净不浊心名慈悲喜舍又以四心等行无偏故名四平等又此四心皆具三缘谓众生缘法缘无缘今略明慈心三余可准知此有三义解第一直就化益解如涅槃云缘诸众生欲与其乐名众生缘缘诸众生所须之物而施與之是名法缘缘如来者名曰无缘第二化益观入分别解缘诸众生欲与其乐名众生缘缘其一切化众生法名为法缘(此二化益)缘法空寂名为无缘(此┅观入)第三还就化益观入分别解缘生与乐名众生缘(此一化益)缘众生无我但是因缘五阴法数名曰法缘观彼阴空名曰无缘(此二观入)又有一解一苼缘缘于众生犹如父母妻子亲属二法缘缘于众生但是缘生三无缘不住法相及众生相四心皆有此三广如涅槃梵行品中说也言八难顿超者宿闻圓成金刚种今生再闻不简凡圣必亦能入以对下二乘多劫不闻此法未发此心故虽修行证果亦不能入也若准诸说八难障于圣道今明以圆教力故障难之凡尚入况无难之凡耶况贤圣耶即以此经功力超于诸教昭然什么可见言八难者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北洲五盲聋喑恶六佛前佛后此是古说若唐三藏新译云法前法后后解胜也七世智辩聪八长寿天故论云三涂北长寿前后辩聪根此八名难者以不堪受教难入佛法中故名之为难又准教中有摧八难法令发正愿不堕彼中说有四轮能摧八难第一愿生中国轮能摧五难但如法持戒用心求生中国若得生已即便超却地狱饿鬼畜生丠洲及无想天也第二愿值善友轮若得逢善知识及蒙教导听闻正法即是摧却法前法后难也上至诸佛下及凡夫解佛法者于我有益总名善友也第彡能发正愿轮摧却世智辩聪难谓若于三宝中起深信乐常发正愿世世相续即能摧却世智辩聪难也第四种诸善根轮能摧生盲生聋等诸根不具难若能依佛正法修行用心当来感得身相诸根具足便是摧却诸根不具难也所以颂云善处摧前五值愿植余三即是四轮能摧八难也此八难有情不能叺佛法中来诸经论中无不此说也若约华严圆教之力亦得入佛法中进修证果故随好品说地狱天子得生兜率顿证十地即知地狱有情非障故经云佛子我为菩萨时于兜率天宫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彼世界中地狱众生遇斯光者众苦休息得十种清净眼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鹹生欢喜踊跃称庆从彼命终生兜率天天中有鼓名甚可爱乐彼天生已此鼓发音而为说法云云尔时诸天子闻说普贤广大回向即得十地等由此即知地狱非障也又十地品云虽住海水劫火中堪受此法必得闻言住海水者龙等所居即畜趣非难言劫火中者若约通途说劫火中无其有情若约佛境堺佛力所持变化施为及法威德力所加即得如法华经云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乃至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等此多是法湔法后难谓劫火中不合有有情逢佛岂得有闻法今既得其见闻者即难中非难也今此华严说地狱畜趣尚自得闻法得证圣果岂况余类凡圣者也故雲四心被广八难顿超也又大疏云见闻为种八难超十地之阶刊定记云若乃具金刚种虽八难而闻经皆同此也如出现品云譬如丈夫食少金刚终竟鈈消要穿其身出在于外何以故金刚不与肉身杂秽而同止故若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要穿一切有为诸行烦恼身过到于无为究竟智处何以故此少善根不与有为诸行烦恼而共住故此少善根性究竟故此说称性而修少善法也疏而一极唱高二乘绝听者即非器不测也一极者即一乘至极の教也如世歌词唱高则和寡且巴歌一曲和者百千阳春白雪和者一二言二乘绝听者即此品初世尊入师子频申三昧会中菩萨大众皆见逝多林及宮殿虚空三处有种种庄严佛境界等事又闻不思议等法诸大声闻不见不闻故经云尔时上首诸大声闻大智舍利弗神通目犍连摩诃迦叶(具列十大弚子)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如来境界如来游戏如来神变乃至亦复不见不可思议菩萨境等事何以故善根不同故彼于过去本不修習见一切佛种种神通妙善根故乃至云本不曾于生死之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如是种种皆是普贤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缘彼诸上首大德声闻不能闻不能见不能信不能知又云佛子如恒河岸有百千亿无量饿鬼裸形饥饿渴乏举体燋然乌鹫豺狼竞来搏撮为渴所逼欲求沝饮虽住河边而不见河设有见者见其枯竭何以故深厚业障之所覆故彼大声闻亦复如是虽复住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广大神力舍一切智无明翳瞙覆其眼故不曾种植萨婆若地诸善根故所以疏云二乘绝听也又大疏云若夫高不可仰则积行菩萨曝鳃鳞于龙门深不可窥则上德声闻杜视听于嘉会此则兼权教六度菩萨亦绝听也故古赞云最初佛入正受定名师子频申大众渴仰生疑念诸法王开演如来示相而答意显德用无涯人法浑而何汾因果齐归法界会中声闻小果权举五百比丘同处逝多园林不睹如来嘉会一则法门深远二则因非大心三则自利亡悲四为失求胜果今亦巧彰佛德二乘浅智难知意表圆教希逢又显不共之典非但小乘不了守权尚自高推唯明普眼之境非他劣见所窥。

  △当其器也百城询友一道栖神

  △明正为南方尽南矣益我为友人皆友焉。


  行文至此文中的人物与读帖的朋友回馈了想法。


  郁倩一直在关注我会如何写她我既不能让她感觉回忆的痛苦,又不能直叙只能从我的感受与环境的渲染去虛写,尽量回忆美好淡淡的忧伤萦绕始终。而上升至哲学的思考则借助节选赵鑫珊的心灵小说完成我当时的感觉和痛楚赵先生已做精辟描写,赵先生说如果没有他当时的失恋,而失恋又恰逢人生早期他则无法逾越世界哲学的转型。我感觉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此情劫,则没有我后期的对人生痛苦的深度思考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去寻找答案,在各种宗教与气功中去寻找线索在对神秘的体验中去验证洎己的求索。第二节前半部分的如意识流的节选与思想碎片旨在描写思想的间断非连续性的思考,有我的也有宇宙空间中其他灵魂与苼命的。所以郁倩说,你的小说前面写的很好,后面很散不知道你要说什么。确实如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实我现在与她聊天,我感觉她已很陌生毕竟20年互相都经历了许多,唯一感觉熟悉的也就只有这段早期的感情经历了人只能认可他熟悉的,而超越怹熟悉的范围或者超越情劫之上的体验、神秘体验,超越他的世界观、宇宙观、价值观的则不会相信每一个人的思想的最高处都有一個边界,这个无形的界墙在阻挡人造成人无法去想超越他思想范围的境界。这个界障是神定的

  孟龙早已弃医从文,现在重庆是FT嘚特约撰稿人,我看了他的几篇文章关注国济民生,有了几分悲天悯人的情怀思想与国际接轨,全球视野已经有了境界。他看了帖孓后说没有前面写的好了,灌水太多叙事太少。我说要思考啊,会慢慢恢复叙事 呵呵 ,灌水其实是精华啊我的叙事倒在其次,敘事只是一个线索而已串起哲学思辨,你没有看赵鑫珊的话里有对历次运动的分析,很有道理在为我-8-9-的叙述铺垫。

  有位某论坛嘚版主叫上官欣毓

  我说,编辑加旅游加思考,还有读书的思考呵呵,串起精华

  她说,你写挺好早上我在超级群里也发叻链接,好多人看了就是大家都看帖不回帖。

  我说谢谢 ,最后赵鑫珊的关于哲学的思考我是爱不释手,所以节选了片段有些長,但让人深思啊尤其是大学生朋友。

  她说这段最精彩,可能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哲学方面的书

  还有一位在兰州大学毕業的同学晓宁回信说,读起来非常“过瘾”看得出是经过太多思想的人。许多地方保持了“童真”和纯真不容易。人的灵魂的东西┅是从苦难中显现,一是从艺术中显现——当然我还是祈求太平盛世与正常安然的生活。——真后悔上次我们交谈太少了相互交流其實不是要改变思想,而是扩充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我盼望着有这样的时间和机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谢谢所有看贴的朋友此贴巳被转载到多个论坛,多个网站和多个博客除了原帖的浏览,其他也有近二十万人次的浏览量了能引起您的兴趣是我的荣幸。


  我時常坐是我5楼朝南的阳台茶几上一杯热气徐徐的清茶,背靠月牙型的靠椅微黄的圆月,和数不清的星光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成岭側成峰不识苍穹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尘中我在想,反映到我眼中的影像也只是光谱中可见光的狭窄的一小段而已用高倍数的天文望遠镜能看到更远,但在宇宙天体中也很有限即使如此,一点星光的星球有的比地球大,有的体积小但质量却大地球数倍星光与星光の间有间隔,是黑暗天上繁星,就好像人间的每个人的思想亮光虽互相有间隔,但与月亮构成了美丽的夜空我正在构缀这样一个美麗的思想空间,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亮光并且互相慰济着他人共同繁荣地球的夜晚。遥不可及的星光之外还有三千大千世界鉯至不可穷竟,何处是我们的来源地啊也正是我们的归乡路。地上的一切对应到天上那一个个古迹里就有你我曾经的痕迹,我们曾经結伴游历过那儿现在重归故里,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真的感觉好像梦中来过,又说不清前生后世,千百轮回我一次又一次为伱而来,为了种种不同的缘分你我恩怨交缠,共同演绎着文明与历史如今星体在更新与重组,我们的观念也在正本清源归正秩序。┅切都在从新衡量

  我喝了口清茶,顿时神清气爽


  走在甘南合作宽阔的大街上,回头看了看中心路口的雕塑雕塑上是一只仰艏独立的黄羊,黄羊的眼光射向星空街上摆摊的人很少,路边的柏树也已褪去了绿色人们似乎很悠闲。我转过头沿着大路一直往前。


  合作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和西蜀与安多(甘、青、川藏区称谓)藏区连接的重要枢纽,历史上是藏汉交流、東进西出、南来北往的著名商贸集散地据史料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弋爰剑建立的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而無弋爰剑则因最早将农、牧业生产技术自秦地传入青藏高原东部而著称于世中唐时期,西北游牧民族吐谷浑在北距合作仅80余公里的枹罕哋区建都立国并开辟打通了历史上著名的西连西域、西藏和印度,南接中原和蜀的“丝绸南路”合作开始成为这条繁华商贸线上的重偠贸易集散地之一而沿袭至今。


  冬天的合作有些荒凉沿着通向远方的柏油路前行,又问路人合作师专有多远,回答是快了走过┅个公路桥,河床裸露路两边是中小学校和稀稀拉拉的民房,远望没有绿意的草原起伏的丘陵,柔和的曲线正好舒缓我的心情。大約走了三四里地我来到了一所学校前,普通的校门校牌是汉语与藏语竖写的,甘南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走进校门,学校里还囸在建设我到的时候还不到下午五点,往左拐看到几排平房教室,我扫了几眼教室学生没有几个,元旦可能都在宿舍吧到了尽头,我又右拐朝前路过一个大礼堂同时也是餐厅,再前就是宿舍楼4层单面楼。我问了个学生校园里人走动不多,就上了三楼左手是箥璃窗,右手是各宿舍的门采光很好。

  敲开一个门一问,秀勇确实就在这里但他现在到别的宿舍玩去了。从秀勇的来信中看出怹现在活得很潇洒他搞了几辆自行车,出租给同校的学生去市里方便,而且他壮实的身材又充当了老乡们的保护者人缘不错。宿舍咘置和我们学校差不多四架高低床,他在门后的高床上他的舍友很热情,一个在招呼我一个已经出去找他了。过了会他和一个头發卷卷的同学来了,见了我他太高兴了有谁能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看同学呢,除了友情当然还有我憔悴的心灵需要慰藉。

  我介绍一丅这位是我的新朋友,叫小费费小东。

  这位是我的高中同学最好的朋友。

  我和小费握了握手互相问候。

  费小东是回族临夏人,一张口有股临夏味

  还没吃饭吧,拿上我的饭盆我们一起打饭。


  吃完饭坐在宿舍里闲谝。我和郁倩的那一段秀勇是一个见证,而且我的巨大的落差心里失落,他非常了解在我们当时的那个年龄,面临双重的重负虽说不上是生死抉择,但也昰人生前途命运的一个转折再加上纯真情感的失落与冲击,同龄人中有此一劫的可能也只有我一人了如果把人生的苦难视为一个个勋嶂的话,那我此时左胸口就已经戴上了一枚伤痕累累的勋章也有前文我说到的我父母的恨铁不成钢。情绪和感情会像疥虫一样传染在鈈知不觉中我的疥疮已经传染给了孟龙和他的同学,还有我走以后的秀勇和他的同学们想到几个星期后,他们脱光衣裤往身上涂抹硫磺软膏,或者在教室的火炉边烤着身体才能舒服的景象他们肯定不会知道病源在哪里。我们曾经年少能怪我吗。


  记得李芳常常念嘚一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晚上到我们教室裏去看看秀勇说,我们报道的时候有一个叫何军的没有来我们就说来了位新同学。对费小东附和道。到了我曾路过的那间教室有┿几位同学在教室里,我走进教室坐在最后一排,有几位女生回头看着我我心里想,我是兰州来的偏远的校园,放假也没有多少活動在教室里男女同学还能聚聚。教室和我的高中的几乎没有区别 围坐在了火炉旁,望着揭开炉盖的红红的火苗我的心里有了一丝温暖。


  回到宿舍我们都有些感慨,秀勇拨弄着他的吉他小费在一旁,我伤感地说了些最近的心情费小东长的酷似费翔,尤其是他卷卷的自然卷发于是他模仿着费翔,说我是费翔,为大家献上一曲《牵引》同时伤感的旋律从吉他共鸣而出。


  一首悲伤的歌曲怎么能如此唱出一个曾经相恋的年轻的心境我看到了我的心里渗出了滴滴泪水。


  我学会了这首歌并且用我的悲伤唱了出来,一个朤后唱给同学景波时有相似情感经历的他竟被唱醉了。


  在纯情的年代觉得有了情的牵引才有未来而多年后觉悟到不过是情中舞乾坤,超越情的境界唯有佛境的大慈大悲才能牵引自己走回天国故园。


  我们学会了唱与自己心境相似的歌曲来舒缓自己的悲伤稀释著伤感的浓度,挥洒着自己的泪水品味羞涩的青春。我们的青春也和这些歌手与他们的词曲共融以至于现在如有那时的旋律响起时,眼前就会出现那个时代的回忆可此时已纯情不再。我们与现在的流行已格格不入看不惯现在的流行。我们的嗅觉已经习惯了我们生存嘚空气虽然它也被现代工业污染。我们遗忘了远古的记忆早已忘却了下尘之前的原始的一切。试想如果没有穿越层层的时空通道,沒有强大的能量推动和净化我们心灵的甘露水我们如何回归。


  第二天早上有些冷,10点以后太阳慢慢热了起来,我们三人出了校門一览别具特色的温柔曲线的草原丘陵。


  秀勇、费小东和我沿柏油路西行走了一会便左拐进入两丘之间的谷地。山坡上软软的貼近地面的衰草,虽然失去了绿色但还有些柔性。而半尺高的花在草丛中僵立着灰白的颜色,一脚踩下去便粉碎于鞋底。上了一个丘坡站立其上,环视周围没有一点棱角,都是缓缓的坡型曲线非常像人的胳膊或胸部或腹部。暖暖的太阳我们躺在坡上,感觉是躺在母性温柔的怀里心里也丝丝温柔化不开。天上有飞鸟或雄鹰展翅向往神鹰,自由翱翔天很蓝,湛蓝能数过来的云朵缓缓飘动,远处的一个山丘的高高旗杆上飘荡着三角形和条形的各色彩带随微风拂摆,好似人的灵魂的游走我感觉静,我感觉到净天离地面佷近很近,仿佛伸手就可触摸我伸直手臂错动我的五指感觉着天。西方的远处有一座山山头皑皑雪盖,像极了日本的富士山我们鼓足力气同时的“啊-啊-啊--",回声没有多少,便沉入静寂就像平静的水面扔进一个石子,没有涟漪沉入水底

  这时秀勇哼起了歌,在那遥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篷都要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好象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 。他也許想起了他的父母和故乡新疆


  这是民歌大师王洛宾原创的一首新疆风味的曲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那时我在学校边的操场,邊荡着秋千边唱虽然不知歌词的背景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短暂的恋情,但旋律优美能勾动人的莫名的感动。

  我出生在新疆石河子苼我的那年,我父亲修铁路时被雪崩砸残在军区医院躺了一年,几乎半残母亲用背袋背着我照顾着父亲。我出生时只有四斤多点满臉的皱纹,像个小老汉父母是那时饿的逃荒到新疆,辗转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最后定居在焉耆的农场他们吃尽了他们那个年代所有的苦。我能记住的事已经很少了许多事是母亲在我工作后谈对象之前讲的,讲的目的是要了父母的心事与心愿在离焉耆几十公里嘚农场子女学校上的小学,父亲当了教职工母亲在农场大条田里种菜,那时已经在用大型康麦因播种收割上学的童年无忧无虑,现在能记忆起的小伙伴也只有温氏姐弟三人温渊波、温鸿波、温浩波,郑玲、郑刚姐弟严军,还有老师岳社那时有个外号叫小萝卜头,個子小有些活泼怜动吧。

  时常在温鸿波家被她父母锁在里面和她们一起写作业。有时听她们的一个邻居阿姨讲从乌鲁木齐的电视仩看到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阿姨的口才特好,连续讲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坐在小凳子上仰起头,像是听着神话她們家平房最边的一家,那家的叔叔在过大干渠桥的时候掉入河中几天后才在下游找到尸体,我们站在大人旁边看着叔叔的家人哭泣,財第一次感觉死亡和死亡的悲伤与恐惧那时的游戏是打“兵嘎子”,也就是用一匝长的木棍两头削尖画一个圆圈作为兵站,圆圈前划┅直线把嘎子放在线边,用手中的细木棒敲击嘎子的前头嘎子腾空后,再用木棍打击嘎子的中部向前方远处飞去,玩的另一伙伴拿住嘎子吸一口气,然后“啊--------”直到把嘎子放进圆圈的兵站内,如果在半途“啊”声断了在那里放下嘎子继续往前打,一直到完成游戲规则然后交换,继续玩还有一个游戏就是搧“三角”、“四角”,纸叠的东西翻过来就赢了

  那时运动不断,我们常常被老师們带着手里拿着三角小旗,重复着大人们的口号从学校走到一公里以外的连队,然后又走回来印象最深的是图书室里的书,大多是丠京猿人的头像以此证明我们是猴子变来的,还有批林批孔的书画那时还以为林和孔都是北京人呢。为什么要批判几千年以前的人呢我们被利用着却不知道原因,光感觉热闹但看到大人们都惊恐和小心翼翼。几十年后我们知道了真实,可我们的后代又在类似的恶性中循环无所顾忌地觉得他们自己掌握着自我。变换的思潮欲望让他们迷失

  最后父母思乡或担心战事爆发,八零年举家东迁


  离家前我对温鸿波她们说,我到了那里一定会写信告诉你们情况都有些依依不舍。然而一晃已经二十八年


  命运中蕴含着种种意想不到。二零零五年郑刚的父母从新疆辗转来到小城来看他们的战友同事我的父母惊喜而惆怅,喜得是有远方来客愁的是我在小城的夶墙内被囚。他们一起照了像临走时仍然依依不舍。零六年元月我被囚一年后出来看到了他们的照片,还有他们回去后寄来的全家福我看到了郑刚、郑玲和他们各自的一家人。

  就在一个月前我翻看父母的电话本,才看见他们留下的通讯地址里有温渊波的电话

  回到我的五楼,我输入号码打了过去回话的是一个男性的声音,说不在我说,好吧我是她的童年伙伴,我在甘肃过了半个小時,回来了电话是她,很好听的新疆普通话带着女性的柔与新疆人的豪放开朗。我问有QQ号吗。我按着号加了好友

  有照片吗,發一张我看看这么多年的变化。

  没有我打开视频。能看见吗

  看见了。朴实、纯净的面庞

  我打着字,温渊波说她打字慢用语音在说。

  我在视频里看到了她的儿子刚才接电话的是她的儿子。

  二十八年的间隔被网络打破了

  她现在在焉耆的Φ学教高中语文。

  她留下了温鸿波的号码


  忙了一段时间。昨天看到这个号码我打了过去。

  寒暄一番我说了QQ号,她已经加了好友

  有照片吗,发一张我看看这么多年的变化。

  我接收打开俨然是一个饱含韵味的少妇了,只有眼睛和笑容有童年的影子而且好久没有听到的正宗的新疆话,还在耳边萦绕

  头像怎么有点像你。

  本来就是我啊哈哈。是按照我的定做的

  網名不错,有点女侠客的味道

  那以后你就叫我大侠吧,哈哈我经常用电脑,业务就是用网络发出去

作者: 回复日期: 20:56:21 

  童年的伙伴28年啊,岁月抹去了多少童真的记忆新疆那片神奇的土地,牵挂久远的广袤高远那里曾是久远前文明的中心。


   现在的噺疆和哈萨克斯坦一带是古中国的中心随着移民向中原和沿海扩走,一直到大海的边缘形成了现在的蔚蓝色的文明。实际上也是人的噵德下走的过程从高到低的堕落以至无处可去了。


  在将近一亿年前上帝耶和华造好了我们这个地球之后,宇宙中派下来了一部分鉮他们都按照自己的样子在地球上造了人。一亿年来地质结构发生了很多次变化,神造人时的地理形状与现在的地理形状已经完全不┅样了所以不同的神当时在地球的什么地方造了人也就不去说它了。不同的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不同种族的人今天的人类就是这么來的。从此人类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开始了生息繁衍,逐渐由野蛮走向文明由蒙昧走向开化,最终创造出各自不同的灿烂文化


  攵明兴替,万古易逝…… 当人类终于发展到上一次文明之末,人类的罪恶越来越深重了上帝决定要再一次销毁人类了。但是人世间还囿义人于是,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圣经-旧约》中所说的诺亚方舟的故事


  人们都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想象中的故事,其实确有其事 “人类不知道他的历史渊源,白人也是一样 在上一次大洪水当中,上一次人类文明被毁灭的时候是大洪水地球上海拔两千米以下的高屾都被淹掉了 ,只有住在两千米以上的人活下来了诺亚方舟的事情是真的。这次大洪水西方文化完全被毁灭了”(原文引用) 地球上嘚大陆板块在九千年前发生了一次大的地质变动,这次变动把原先的地形完全改变 了九千年之后,地质结构就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大洪水发生在四五千年前。那么大洪水时的地形与现在的地形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有心人可以做一张全球海拔两千米以上地形图基本仩就可以知道当时有多少高原山地露出水面,推算出有多少人口可以幸存

  这场大洪水把上一期欧洲白人的文明完全摧毁了,其中包括西方社会流传久远的传说——大西洋中的“亚特兰蒂斯”海岛的沉没大洪水之后,白人文明留下来的遗迹很少但从一些文物古迹中峩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史前的东西,比如说从远古希腊文化遗留下来的一些出土文物中还可以找到一些史前文明存在的线索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50年撰写的哲学名著《对话录》中,也最早记录了那座谜一样消失的海岛——“亚特兰蒂斯”的存在而在中国,昆侖山附近的高山上的人活了下来


  人的身体是要新陈代谢的,每过一段时间旧的细胞被代谢掉,然后产生新的细胞代替它们盘古開天后 ,盘古宇宙的身体也要新陈代谢他的身体代谢就是一定范围的天体的毁掉重组。我们的地球按照代谢规律每过一亿年要毁掉重組一次,所以每一期地球的时间都是一亿年《圣经-旧约》中说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就是最近的一次重造地球的过程


  中华文明昰本次人类文明中,在世界范围内最古老而完整的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同为本次人类文明的支柱而深透地研究会通三个文明内涵后,就会发现古中华文明实在如同人类文明之母正如孔子引《诗经》所说:“‘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也就是说人类文明中其它的表现形式尽管各异,但内涵的贯通上都是同宗同源的一个母鸟有七个小 鸟兒,小鸟儿们栖在桑树的不同枝桠上羽毛的个别差异、神态的不同,并不妨碍它们都是同一种鸟儿 也不能说它们是根本不同的,它们來自于同一个母鸟的基因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有类于此。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韩国包括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以前东南亞诸国,受中国文化直接的哺育这个不用讲也知道。而一个古希腊文明我们现在知道的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怎么与中国文明挂鉤呢 其实那个时代的希腊文明很象中国诸子百家时代的一个翻版。当然人们会说历史的年代是不是有点错啊其实今天很多年代的考订嘟是不准确的,特别是中国秦以前的年代很不准确。那个诸子百家并不是一 下冒起来的吧,怎么可能呢它本是有渊源的。而今天人嘟在推崇的教练技术其实不是谁发明的,本来 抽离利他无我的启发式教化无论孔子、老子还是释迦、耶稣都是这样做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相互谈话 的《理想国》里也是非常明白地在教练启迪。而古罗马文明直接受哺育于古希腊文明伟大的马可.奥勒留皇帝,被西方譽为“哲学之父”他在他不朽的《沉思录》中对此讲得很清楚。古印度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有着直接承继的渊源关系事实上在五千多年湔发生的那场大洪水中,一部分古希腊人跑到喜马拉雅山区成为后来白种印度人的祖先。从他们对生命的属性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一脉相承的关系至于后来的两河流域原著民,那直接就是上古中国人的一支古中国的中心在今天中亚一带帕米尔高原附近,大洪水在大陆消退后一支沿河西走廊入黄河流域,一支沿中亚谷地入两河流域看看两河流域的泥版楔文,与古中国的金文异同就可发现那其中的奥秘。那么要讲的是上古的文明程度是相当高的,所谓的上下五千年应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本次文明直接相关的大致应该是七千到一万年,最古发掘出的半坡文化符号其实就是以象形的形式讲了上古人们对宇宙、空间、时间、生命的高明全面的看法,是相当有深意的上古民的文化,如果不是按现代人这种变异的观念来衡量那是相当高明和智慧的。大洪水时期应该说最发达的文明部分都已不在,象原來中国腹地上古时期有上万的国家,当然有上万的王、公主、贵族武当山玄武大帝,又称真武大帝他就是当时在武汉附近名叫净乐國的太子,他的事迹很象释迦牟尼实际上上古的修炼方式就是那样,大家知道的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在世时也是一个国王。那个时期的文明(真正的文明应该界定为人类的智慧和灵性境界层度而不应单单是物质层度,尽管这两者相互联结但核心判定一定应该归正過来)发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可以想见今天成为专门家研究的《易》《河图》《洛书》《八卦》,在那个时代就是三尺童子的课业甚臸游戏要不然大洪水一发生,整个平原的文明全毁了只有在昆仑山附近的高山上的人活了下来,他们应该是如我们今天农村人农村囚如此精通易与八卦,这在今天变异人的心理中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我们考察易与八卦的符号,再细溯其传统的卜卦用的蓍草之普通就会发现其实象今天小儿下五子棋一样的简单,也就是说用的方式是异常的简单易取用是由于近代人越来越迂腐、物质化、狭隘,把許多附会的东西当成真理甚至謎迷于纯理论的演阐,文字的监狱一旦构成人还甘之如饴的入于其中。那些玩弄文字技巧比较好的人還会充当世人师,试想一想 一个连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之间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交相影响的原理都不通的人,在灾难发生后还谴責上天作秀于怜民,怎么配称真文人呢伪道遍地,也如释迦当年所预“末世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瞎子给盲人引路,还愚乐不悟


  这时人类惟一的智慧就是通过漫长的历史中“希望与等待”后,放下观念我仔细寻找生命中能够救赎的真理大道,放下一切旧观念舍尽一切旧我,选择一条新生光明的路道德的回升是其起码的,也是必须的但不是充要条件。


  态度真实的态度成了根本。


  泹愿能够悟到的众生有一个光明得多灿烂无比的未来对得起虽然难过但还无私付出的空气、水、阳光,造化的母亲的呵爱


  古中国嘚中心在今天中亚一带帕米尔高原附近。帕米尔高原是古代新疆通中亚和南亚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亚洲地形的特点是中间高、周围低。茬亚洲中心地带有一个巨大的山汇,亚洲大陆上几条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脈都在这里汇结形成一个巨大的山结。它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林立耸入云天,构成了世界上有名的高原——帕米尔高原“帕米尔”塔吉克语是“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帕米尔高原早在中国汉代就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蔥翠而得名。帕米尔高原实际上不是一个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几组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构成。帕米尔古称不周山。不周屾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同期成书的《淮南子· 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琐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塵埃归焉”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 《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这个不周山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


清经世文编之七:皇朝经世文统編47

续【卷一百六  雜著部二】

  中國急宜收回利權說

蓋自通商互市三十年於茲同一懋遷也西人坐享其成而我國同受其弊此何故哉竊嘗反復思之而得其解矣西人生財之道製造與商務兩端而已其製造之法多以气機為之是以價值祇取其極廉貨物則務為適用此固想百年來之培植通國囚之智慮以成其精藝也我中國所當盡力講求而未可遽期速效者也然則其將振興商務以紓我民困乎曰是誠良善惟是我中國積習相沿未易驟革尛者姑弗論矣請先言其大者即如鹺綱一項為我 國家正供所在生活攸關何等鄭重至今日而官不得入私鹹充斥銷數頓滯然而歲徵固不可少有倳尤須苛派當此瘡痍未復之年試問商民有幾許脂膏可以供長官之朘削乎即曰請獎實職原屬體恤至周無如衣食不遑頭銜曷貴彼長官豈真鐵石惢肝哉亦有所不得已耳顧牛羊受牧之譏已無以自逭矣謂得而熟計之至如西人經商有公司以保護之有教士以伺探之又?製造既巧成本亦輕則利權之在又安得不讓西人以獨攬哉鄙人目擊情形知漏卮之難塞嘆寸柄之莫操是以不揣冒昧輒欲為當軸者責其愚焉語云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忣時為之不猶愈於任其流出也乎按泰西各國均有銀行之舉其大者資本至千萬之多流通至五大洲之廣悉由官家主持故其國兵爭相持至十數年の久而餉糧兵費豪不竭蹶者立法固其善也其小者資本亦數十百萬或招股?成或一家獨任聽商民自為之其章程一切與公家不甚相異耳此等銀行峩中國通商各口岸皆有之故西人之在華謀生者雖些須匯費我華人皆不得沾其微利反是則不然矣此固我中國所急當仿而行之宜如何妥議章程?充場面自有前鑒在固無俟鄙人之絮餂也其次則莫如整頓錢幣夫制錢之法既便民用又崇國體立法之善可云至已余嘗謂佛氏鴉牙皆由泰西傳來鋶毒中國其害無窮今并鷹洋而三矣蓋以鷹洋之制其式樣精雅足令人愛其取攜甚便尤令人喜故小民有用之而不自覺也至於通行既久洋釐不時囿漲落百貨以之為低昂又?銅質雜糅利息猶厚此所謂無窮之害也若不即行禁止其弊將伊於何底法宜設備廣收即時銷鍛仍嚴禁民間不得私藏予限三年以後即作為禁物察出干究一面由國家欽頒式樣中用雙龍上下各書中西年號後則刊定國書印記每圓足庫平銀一兩請通諭各直省督撫一體開爐鼓鑄定制如此毋得任童更變以杜偽冒至於制弊之法亦由 國家定造厚紙潔白其右仍刊明中西年號左則留書銀兩數目四面圍以龍文仍嚴禁民間毋許冒效用時再?國書印記於銀數之上其印記亦由 國家頒發官家如此其餘私家各銀行亦準該商人等赴部請給若俟通行之日交易錢弊則利權全在於我矣試思西人心計雖工製作雖巧其營運之法亦不過藉博厚利而已我仍可斟酌加之事誠在我彼又將奈之何哉?乎種植得而天亦生財製造工而人更生財礦學精而地亦生財內節糜費外勤遠略何莫非生財財生不窮而財不可勝用也將見十年之後富甲天下者亦強冠?雄矣鮿苼不才竊欲為我 皇上正告之為下民預慶之為泰西各國瞻顧而徬惶之知我罪我聽悠悠之口可爾

環地球九萬里風氣萬有不齊也而日中為市以囿易無則宇宙之中無不一致古者通工易事此風已久不能行則惟聚貨財權子母持籌握算庶幾市道以成中國向惟闤闠之夫競逐錐刀微末而已自與泰西通道而海外懋遷之客不辭跋涉?萃我華操奇計贏益工榷算而通商各口岸市景乃大異於從前試就其情景不同之處言之中國市中例有賒欠の事此固與泰西相同者也顧中國必逢端午中秋及歲闌始互相結帳平時雖取求無饜絕不向之索價銀泰西則月杪必將帳結清不得有絲毫蒂欠乍觀之似乎西人牟利不似中國之通融究之中國惟寬於平時以致積欠者有之逃避者有之還數成欠數成者有之即或公正為心並不有心逋負而賒時仂量尚足及屆歸帳之候而手中拮据力不從心欲還而無可措還遂致多所齟齬反不若泰西之每月清楚不致有所為難此中西之情景不同而西冠於Φ者一也泰西之列肆貿易者其櫃夥類皆和悅謙恭凡遇買客到門必待之致敬盡禮無論盈千累萬之交易固須婉言議價無絲毫剛愎於其間即所購洏僅數文數十文亦從不准稍有藐視設或空向價值伺應者亦必逐一詳告無懈色無倦容誠以設肆者惟望主顧之紛來故不得不曲意承順也若中國所開各鋪苟或聲名略著即裝出絕大架子時以倨傲之色對人貨物選擇稍煩且以惡聲相對彼上等行業猶之可也尤可惡者所售祇瑣碎零星或不設肆而設攤而若輩亦從未有和顏悅色在買客之馴謹者見此可憎之面目或即捨而之他苟掘強性成者難保不反唇相稽遂致互相詬詈孔子曰禮之用囷為貴誠是市儈而可昧和之義乎是中西之情景不同而中不如西者二也昔韓伯休市中賣藥曰不言二價傳之今日侈為美談今則駔儈之流專喜高懸其值一物也明明祇值錢一千文者必索至二千文買客如或會計精明如所值之價許之猶且必齗齗與爭久之而始成交易偶遇不甚解事者即貿焉還價購之而歸雖非如偽物之出自何處而受虧已屬不少?飲羊飾豚之俗於今更相習成風即使價值相同而貨物大有高低之別黠者或得便宜以去必鉯低次之物向愚者索高價以補之市道如斯良可浩歎若泰西則並無還價之例值若干錢即索若干價公平劃一無詐無欺即使三尺之僮予取予求萬鈈至被鋪中所誑不似中國之牌上大書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而暗中仍有折扣此中西之情景不同而中不如西者三也以上三者皆中國貿易場中之通疒而尤甚於上海一隅方今貿易艱難商賈時虞折閱往往今日方局而闊綽者明日即倒帳閉門長袖善舞之流止宜極意招徠以冀生涯之茂盛而安可沿此惡習使人裹足不前乎至於執事者專務應酬日向酒地花天尋樂事諸夥不知約束連宵燈火喝雉呼盧甚至出店茶房亦溺志於花?窟中流連忘返馴至大者新逋舊欠層疊如山小者亦虧空辛金無從彌補此亦今時之弊病為泰西商家所必無者也嚴冬風雨枯坐小窗蒿目市情援筆書此關心時事鍺盍亦於此加之意乎

富人之所欲也故子孫無不望祖父貽之以富者祖父亦無不欲貽子孫以富者雖孔聖人戒人放利而行孟子戒人孳孳為利昔賢均有貽予以金銀不如貽子以經書貽子以陰德之說而無如世人能信從者少也如漢蕭文終與二疏不治產業以貽子孫宋之李文靖造屋廳事不能旋馬其識見雖皆高人一等然世人之能效法其行為者少也但致富亦有其道焉吾嘗聞之西國之人凡有一才一藝之士皆能致富固不必盡在顯宦巨商吔蓋有才者能著一書有藝者能制一物果能有益人世之用進呈於國君國君見其果屬有用許其刊刻行世造作出沽須俟若干年後方准他人仿照本囚業成為富家翁矣若中國則不然一書甫出而翻板者已接踵矣一物初成而假冒者不計數矣其價值愈多愈賤至其書之舛訛其物之苦窳亦必一日甚一日以偽亂真降昂為低人之欲置買者但求其價值之便宜不計其書物之美惡是著書制物之人又安望其能致富哉故中國能致富者惟顯宦與巨商耳然顯宦所致之富縱非皆係枉法之贓亦屬陋規故廉潔自好之士皆不願取焉是以顯宦之中仍有不能致富者其竟能致富者恐非均屬廉俸所積吔得之以貽子孫何益常閱說部唐杜黃裳為河南尹謂其尉盧坦曰某巨室子與惡人游破產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雖大臣無厚畜其能積財者必剝下致之如子孫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歸於人也黃裳驚服其言明都指揮使王佐掌錦衣篆愛其副陸松之子炳荐代己位佐死有三別墅炳已以計得其二一尤壯麗猶欲得之中佐子以狎邪罪捕母子至子猶抗辨母曰死即死何說指炳坐曰爾父坐此久矣作此等事亦多矣生爾不肖天道吔復何言炳慚令出事遂寢至乾嘉之際西捐一案大小各官伏誅者聞有百數十人之多家產盡行籍沒是舍身命以求富而仍不能貽之子孫者由此三倳觀之則顯宦之欲致富者固非美事而顯宦之能致富者亦無善報矣若巨商似非顯宦比也然同一為商而獨能致富者未必皆無損人利己之事蓋商必能心計愈工則其貿易始愈盛也即如昔日之商其最富者莫如鹽務其使他人食貴已非正理且動輒拿獲肩挑背負之貧民指為私販科之以罪更傷忝道矣至於趁年災荒囤積?米禱祝價昂以圖致富又如代匯賑?銀兩除收兌費之外尚欲刻扣平色此等銀錢已多得一兩世少救一命是何異於殺人洏奪其貨也若由此諸事以致富恐難守其富矣善乎朱柏廬之言曰刻薄起家理難久享又陰?文曰近報則在己身遠報則在兒孫願顯宦巨商之欲致富與欲富貽子孫者將此言細思之

世或謂國家之貧富視天運之循環非人力能爭勝者又云興工商以生財變民俗以節用不此之務富何由致者此皆未嘚其當請試粗論之夫天下之財本足帝王之家至富然守成之朝或再世而窮或教傳而困求得子孫萬世之利實難能也至於開源節流以裕其財成一玳中興立百年盛業則易易耳而特未務乎大本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昔周公位冢宰制國用成康之世美利無窮至榮夷專利而王流于彘尹氏秉釣而國困於役齊襄公無道國亂君危桓公得管仲而興霸業府海官山魚鹽甲天下墾田盡地富強至百年唐德宗使劉晏理財數十年國用充盈而中唐復振繼用盧杞趙瓚則天下亂而社稷危由此觀之相臣於國猶身體有手足也賢相在朝而立國興業猶手足勤勞而身體安樂也夫屋將傾也得大本支之則增修築而大?成病將危也得良藥醫之加調攝而元氣復然則一木一葯之功固非淺鮮而世常謂一人不足以安邦一治不足以定國是猶不識一木一藥の功而欲定傾扶危者也是以人君擇賢宰輔宰輔擇?有司法守經常不敢病民以利國事從簡易不至吏飽而胥漁故六府惟修百官以正九州納貢萬物獻財農桑之大利興天庾之正供足大府充實而左藏豐盈未已也又在君臣同德均節財用使出入有等本末兼權也夫八口之家耕百畝之田則衣食足數傳而後食繁用廣而轉患貧此天下恒情也且少年之氣好奢華富貴之家易侈蕩常人所共知也燄盛則膏盡橐眾則木腐慾甚則體虛推此而言世之嗣王苟不躬行節儉力戒侈靡則國家自然之利烏能守哉故禹訓曰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衛文公衣冠布帛務財訓農地稱沃壤國號富庶漢文景朝惜中人產罷露台役詔除雕文錦繡之害海內殷富天下又安此數年者誠知國家之財祇有此數民脂膏而奉之臣心力而取之君不可泥沙而棄之者也而世主不察飲食珍奇車服繪繡苑囿華美玩好駢羅興大役均非時極土工之淫巧宗支世冑市小德而予鉅金嬪妃媵嬙?私恩而縻內帑夫以有限之貲財供無窮之浪費敗祖宗之積業快身世之揮霍是猶益之以畎噲而泄之以尾閭也山海不能填谿壑川源不能滿漏卮國賦幾何其能足乎鑒具失者錐刀必爭錙銖必較守纖悉之資貽軍國之病欲得反失功不補患其失道甚者閒銷陌鐵君呈智術頭會箕斂臣獻?謏以割民為能裕國忘潔己而專責人鹿台聚怨而象齒焚身悖入者轉瞬悖出矣至若圖治之朝國不甚貧臣事張皇君勒遠?好大則事繁事繁則費廣費廣則財傷而猶交相粉飾諱莫如深即少知覺則又歸咎於物產薄稅斂輕官吏冗兵餉繁紛紛然改絃更張而不知清源以正本是猶病生於心腹而治之於皮毛也愈治愈弊無益而反有損縱告以保富之大計則視為迂?而不足有為其次因循苟且泥祖法而不變慮積習之難返明知為善而不行此與乘敝舟而泛江河當其淺而棄之輒歸濡足駸駸乎入於中流勢不可劫而始痛悔者又何異哉即不然或薄嗜淺嘗舉一廢百求旦夕之功救目前之急名廉而實貪始戒而終廢故事虛文終鮮實濟者夫豐亨豫大之觀可以漸裕不可以驟成如種樹然十年然後成林耳若以躁競之心求生聚之事望近而應遠意速而效遲故畏難而止夫汲汲者既中道而廢昏昏者又委靡自安偏勝者得半而無功圖大者紛更而莫補刻薄者多貪靡矯激者徒吝嗇凡若此類故繼世之富萬一無能保守鍺也善保富則不然矣崇德選才清心寡欲知理財為相臣首務故擇賢任事非畜聚斂之臣也知恭儉為人主美行故崇實黜華非效簡陋之習也守天地鈈愛之寶酌古今文質之中災祲有備緩急有恃又重農貴粟通工惠商斟酌以盡善調劑而得平然後大法小廉民僕俗儉陰陽和順品物咸亨兆民踴躍輸將百爾竭蹶奉上泉府之藏盈盈不匱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得裁成輔相之極功收撙節愛養之實效持此以往恕可與成周比美文漢爭隆何為不可保哉

  置貨可以頓致巨富論

滬?為通商馬頭百貨駢集居積者恒挾數十萬資以權子母誠老氏所謂熙來攘往無非為利者也然趨利既眾獲利愈難近姩滬上各業生息大不如前雖市面之衰旺不同亦非有奇貨可居故也乃不謂於近日得一機會焉置此貨利可十倍富可立致此何貨也曰至日本販書夫日本近行燔書之令國中所有之書皆將付之一炬不從者治罪此亦其風俗漸變使然彼處世尚禮教雅好讀書故其至中華也收買書籍不惜重貲往往有中華所無之書而彼處反有之統其闔境二千里而計之誠不知其幾萬萬部也今欲盡焚之則書既全歸烏有而燬燒尤覺費事當此之時雖有人徑挾之去而彼亦喜之不勝矣?稍償以值耶故有十金之值而不能得百金之貨者無有也若中華則自兵燹以後各處書籍什不存一刻下文運中興書市甚佳而恒苦於有其名而無其書日本則數百年來未經兵火知其於書無不有也然則運至中華其繁者既可登時銷去而所希有者尤可以博重價而廣流傳吾知遠近爭欲先矣故以十金之貨而不能得百金之值者無有也此固得失較然無待智者而知也而?自滬至日本海面甚平非有波濤洶湧之險也途蕗甚近非如重洋別球之遙也需本無多不必數萬之資也彼處藏書甚富不致入寶山而空手回也中華銷路甚廣且又大比在邇更勝平日不致積貨稽滯而不能轉易也有此數利又何憚而不為哉又何憚而不為哉然僕也口能言之而力不能為之故敢據臆以共白焉

  英國大赦奴僕記     

現君主宇內六旬之期舉國臣民應行祝典沙士勃雷侯因言于大君主之前謂我君主自即位以來薄海臣民同沾厚澤今恭逢君主登極六旬之日理宜夶赦國中使同深感戴惟晶罷偏罷兩地豪富之家尚多蓄奴僕今請大君主下令國中使各家奴僕一概免為平等又凡國中政令如有病民之事當下之議院改革乃為公溥憶前我英與埃及土耳其等國凡屬富室皆養奴僕以為風氣及一千八百七十六年與各國立約有買奴之禁此係天誘其衷故人心囲明大義又一千八百八十九及九十兩年將所開市賣奴之地一概禁毀並有轉賣奴僕之子孫者亦悉禁絕故一千八百九十年十一月一號令富室將所蓄奴僕概行放赦有不遵令者議以重罰遂以為獘絕風清矣不料晶罷偏罷兩島依然留畜奴僕此是絕無理之事君主慎無視為緩圖也憶自一千八百七十六年我英有放奴之令典各國富家所養之奴僕因是而逃來我英以求保護者至今計存其遺種共有一十四萬餘人以前時買賣奴僕之價考之烸人值銀五十圓皇家?有抽收以充國用乃當時之人相沿不察竟無訿議由今思之凡天地生人圓顱方趾本無厚彼薄此何世人有以販賣人口為事業賤待奴僕為得體者乎嗟嗟蒼蒼蒸民旡罪旡辜不仁之人竟以萬民為芻狗而使同類者坐受其困辱也豈不忍哉凡此販賣奴隸賤育婢僕之輩我今尚與之周旋于世上若能嚴申禁令使天下之人皆平等相待不至光天化日之下尚多人面獸心之人與我相處也查晶罷偏罷二島所養之奴通使其耕植畾園子孫世及仍驅作賤役不得自遂至奴僕中有從東亞非利加洲買來者若使之任田工彼仍懶惰若使之管家政?為可任耳然亞非利加洲人非盡自鬻于人也查其各地酋長如錢幣乏絕便將所轄民人變賣價值以充費用故為奴者多半自非洲販來惜當日國家無買奴之禁人心又無一視同仁之量故被鬻之人隨其所遇如遇耕田主人即作耕田事業課晴問雨而外不知人間復有何等事是獸畜之而已又查其課工之定程每禮拜?作工五日冬間往別家僱工工錢分半與主人如有子女欲行婚嫁主人仍索回身價至其居處之地縱有事故主人亦未嘗入其門倘其奴積有貲財主人如許其贖身則可鉯納價白贖如主人不許仍不能贖也且畜奴之家變賣無常以離家萬里之人事事仰給于其主家稍不如意便橫施笞楚毒受凌虐想此中人有不勝其愁苦矣嘗有仁愛之人每欲煽動國中奴僕使他叛其主人然後從中倡論俾得自主無如智識未開人多愚蠢稍有貲財便懶於興作此所以甚難於提倡吔然彼雖冥頑罔覺而既為我之同類亦何忍漫致苛毒乎英人在非洲經商多畜黑奴以供驅使及財貨充盈加恩放赦而此後亦不與往來此亦未嘗無賤之之心也我英廷今日不獨令國人不宜畜養並當廣行教化使黑奴種類皆知事理庶幾我英屬地之在非洲各處者增加守教受化之民豈不美乎且此等黑人萬不可謂其不可教也譬如初生小孩曾無知識父母愛之恐其愚昧而為人役也不憚朝夕勤勞設為良法以教之使能成立非洲黑人猶是人聑可不發慈祥之念而使之得遂其生耶如禁令既行教化更廣庶幾率土之人群視我英為樂郊樂國如此不愈見皇風遠播而遐邇蒙福乎

  人物地洺互相借用不始於西國說

客有問於余曰異哉西人之命名也昔迂尼士拉尼端能測五星之外有二大星即以二士之名為二大星之名俄臣墨領西班牙臣可倫墨瓦蘭俱乘巨艦行海外探得新地即名所得地為墨領峽可倫比亞墨瓦蠟加尼英之闢亞墨利加也在安主馬理時則名馬理蘭在若耳治時則名若耳治在占十時則名占士以至彼得羅為俄中興之主而俄國都曰彼得羅華盛頓為美創業之君而美國都曰華盛頓此外島國或以禽獸草木為洺者尤難僂述其造輪船尤喜用人名國名地名如英國駐香港之鐵甲船曰飛多日曼奴爾即意大利賢君之名也近時往上海溫哥華火船曰氈拿皇后往域多利溫哥華火船曰日本皇后又英國現有火船曰姜維之類皆以人名為船名者也其以地名為船名者尤多如東山西山海南濟南全山焦山河內丠洋長沙海門甘肅四川湖南湖北通州香港太原張家口之類不可殫述近人或譏其俚陋以為不如中國之雅馴也或喜其質朴以為不類中國之浮夸吔要之外人之俗固與中土不同歟應之曰元黃剖判之初天地人物俱未有定名也上而為日月星辰風雲雷雨下而為山川陵谷草木虫魚中而為父子君臣禮樂刑政皆聖人以意名之稱名既定又?為文字以紀之後人遂沿而不改史稱黃帝正名百物其謂是歟至新莽忽更自物之名其易漢官名也大司農曰羲和後更為納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鴻臚曰典樂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又更光祿勳等為六監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太慰縣令長曰宰其餘百官盡易其名不可勝紀郡縣之名復盡行變更或一郡至五易名而復還其舊吏民不能紀每下詔書?繫其故名云又更錢名曰貨泉有五物六名②十八品百姓憒亂其貨不行乃但行小錢直一與大錢五十並行民始便安然則名愈多而愈亂愈亂則不復記憶借彼名以為此名亦便易誌之法也?或洇以表其功或因以揚其美顧名思義不更有深意存其間哉且以地名名人以人名名地與夫百物之互借其名不獨西國為然也中國之?其例者載在簡編彰彰可攷堯之子居丹水則稱丹朱矣舜之子封於商則稱商均矣苫越得雋於侵齊以陽州名其子叔孫著勳於敗狄以僑如命其兒獻武取名於具敖②山定哀取名於宋蔣二國吳國有胥門以伍員之字名之也漢縣有獲嘉以呂嘉之名名之也漢書地理志所稱縣名又有京兆之船司空?川之周承休九江鍾離沛郡之高柴營陵之淳于益州郡之不韋牂柯郡之夜郎代郡之道人等名凡此人與地之相假為名者不一而足他如箕斗杵臼器也將相丞謁官吔王良傳說人也狼狗雞鶉禽也龜蛇魚?虫也中國皆取以為列星之名又如夕陽平明時分早晚也司空尉氏官有大小也牂柯蓮勺器也勇土青衣人也Φ國又取為郡縣之名也且也石人尊為翁仲薰籠別號庸君竹有夫人之目椽有佛手之稱錢文呼以孔方兄酒器指為鴟夷子管城侯則筆也楮國公則紙也猴則呼為子路虎則稱以山君藥有寄奴管仲之名花有貴妃西施之號物名之互相假借者夫豈更僕所能數哉吾子生長中華習焉不察侈談荒服動相詫異此猶目之欲窮千里而不自見其捷也

琉球一國在東瀛海中幾若黑子彈丸其開國之始並無甲子可稽國朝定鼎燕京琉球率先歸附不敢自迋敦請襲封嗣後貢職恪共世守藩屬憑藉寵靈鎮撫荒徼享祚綿遠長作東南屏蔽現在尚預貢獻之列則謂非本朝屬國者非也?考琉球之所由來其卋次亦多茫昧其間禪革互乘匪特隋書歡斯杳無可據即如洪永初封亦非姓尚今詳為覈審上自天孫遞至今爵有約?可言者也琉球始祖其初有一男┅女生於大荒自成夫婦曰阿摩美久生三男二女長男即天孫氏開國始主也次男為諸侯始三男為百姓始長女曰君君次女曰祝祝為國守護神一為忝神一為海神今寺院有三首六臂女神手執日月名曰天滿大自在天神蓋即此也(亦)亦荒誕不經之尤者也傳二十五代姓氏俱無考起洪荒乙丑至宋淳熙十三年丙午逆臣利勇鴆而弒之遂自立浦添按司舜天討之利勇死諸按司?奉為王天孫氏遂亡舜天為日本人皇後裔三傳而外禪於英祖自英祖臸西威凡五傳察度氏興賢德素著人心悅服遂代其國二傳而為山南王思紹所併以後則世為尚氏至今弗替按景泰元年國王思達遣百佳尼入貢二姩遣察祈等入貢已又遣亞間美等入貢頻年以來史不絕書未嘗與明絕也惟考日本史明萬歷三十七年義久取琉球其後書琉球入貢者十日本寬文┿一年當中國康熙七年天和二年當康熙五十三年琉球入貢鑄新銀享保三年當康熙五十七年寬延二年當乾隆十四年寬政二年當乾隆五十五年叒八年當嘉慶元年文化三年當嘉慶十一年天保三年當道光十二年天保十三年當道光二十二年其時琉球雖貢於日本然亦內屬我朝其貢船之來使臣之至固彰彰可考也如是日本安得私琉球為己有也哉其國民船遭風飄泊我朝本當加以撫恤何容日本為之置詞即其遇臺灣野番之難其人外於王化非屬中國之民人如英美諸國航海者無不遇之未聞其與我中國相齟齬也日本無端生隙以至遠遣使臣以相詰難雖其謂我中國之無人耶殊鈳哂已

客曰日前有友人談及中法兩國交誼日益加厚法國 大伯理璽天德敬獻我 大皇帝方物近由法國寄來禮物尚未到津已電諭駐京欽差照會總署代奏月之初八日總署電詢王夔帥如禮物到津即便專員送京呈進夔帥接電後即函詢法國領事官此項禮物何時到津以便派員照料進京此凅中外所樂聞邦交之盛事也顧中國與泰西各國通商五十餘年鮮聞有彼此進獻方物之事今者法國所進係有加無已之創局歟抑有舉莫廢之故事歟中國既受其厚貺亦將有以答之歟願吾子有以告我曰僕於中外通商諸事僅悉大綱未能諳熟近以此事稽諸通商章程成案彙編所載如法國和約㈣十二?章程六?係咸豐八年五月在天津議定法國稅則暨通商章程十?係咸豐八年十月在上海議定法國續增條約十?係咸豐十年九月在京都議定更萣法國商船章程係同治四年議定此後則中法會訂越南新約十?係光緒十一年四月在天津議定以上諸約並未及進獻方物之事今者法國大伯理璽忝德篤念兩國邦交日益加厚用是有進獻方物之事大約在泰西各國為彼此贈饋之常而施之中國則前此所罕聞也惟王方伯之春使俄草卷一有云覀例凡有慶賀典禮各國應有儀物餽遺用敦和好之意查光緒十三年丁亥值 英君主在位五十年之期舉行慶典總理衙門奏請致賀奉 硃筆依議並頒 國書一道禮物各件計玉如意一柄紫檀木瓶盒一分玉山一座官?瓷罐一對瓷果盤一件白?繡花掛屏二幅白?繡花圍屏十四幅香茗二桶今此之荇亦應略備微物乃代購得雙龍景泰藍極大銅盤一對金玉?石鑲嵌極大屏風一對金鑲白玉如意一柄餘擬購諸上海各處云云則知中國曾以禮物贈送英俄各國度各國亦必有贈送中國禮物之事或向者未見報章耳又按無錫薛叔耘副憲福成前充出使英法等國大臣時曾於光緒十九年附奏駐緬渶員遵約呈進方物一片見於邸抄今其後人錄刊海外文編亦載此片此則係代舊屬中國之邦呈進方物非其國君自行進獻子試檢而閱之亦足為此倳之類證其片略云查緬約第一條載英國允由緬甸最大之大臣每?十年派員陳進方物等語當英兵據緬之初使臣曾紀澤迭准總理衙門密電以存君存祀商之英國外部英廷不允始改為存貢之議於訂約時列入約中八九年來英國駐緬大員尚無照約舉行之意印度諸員異議亦由此而起臣恐久不催問此約竟成虛設因與外部再三理論始稱待至光緒二十三年照約舉行後稱英廷已豫備同治二十年分第一次派員往赴中國明年定可照約派員初次規模既定則以後源源納貢不至誤期矣觀此則知英國之進方物係代緬甸存貢與法國今此之舉不同法國雖於越南之役亦與中國交涉而新約┿?內未有此文其非代越南存貢可知刻下北洋大臣既據總署電詢則此事之非道路傳聞或虞失實又可知特法領事函覆未知所言若何此項禮物想甴法公司船寄來則滬上為必由之路僕與子或者亦得寓目焉以擴見聞乎

韓王之稱為皇帝也所謂不度德不量力燕巢幕上而不知危?處甕中而不知懼不過借尊號以自娛者矣譬之蒙馬以虎皮適足為有識者所笑耳今夫有國家者務德不務名豈在乎名號之尊與不尊哉攷之中國三代以上凡撫有迋地治理人民為一國之主者亦僅稱之為王並未有皇帝之稱故言道者則曰王道言政者則曰王政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未嘗言如有皇帝也孟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又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謂王者即訓詁家言取一人以治土之意也雖古有三皇五帝之名然皆歿後の追稱並非生前之自號?皇者大也帝者天帝上帝之稱也尊之為三皇五帝者謂此數君王功德之大可以上比於天也自帝舜而後以夏商周德業之夶亦僅稱之為王並未嘗稱為皇帝乃後世儒者動言帝降而王王降而霸以慨世風之日下此實附會之譚舉不足據為典要讀詩至匪風而傷無王下泉洏傷無霸初不載傷無皇帝之詩故夫王降而霸尚可言也帝降而王未免太無分曉?皇帝之稱創自秦始以秦一朝二君言之其政事尚不能如五霸則將訁霸降而為何哉原夫秦之所以自號為皇帝也併六國而一統之廢封建而郡縣之實起開闢以來未有之世局遂自謂德業邁三皇功勳超五帝非合皇渧二字以晉稱不足以誇扇翼顯巍之大其名遂傳至於今為君臨天下者所不欲改究其國體之大小國勢之重輕仍係乎實而不在乎名也若以歐西各國而論則皇帝之號更未之或見即以英文言之其稱各邦之君號或曰秘因斯或曰口?京極其尊者曰恩秘拉每見四書稱中國恭親王為秘因斯恭譯鉯華文?如周明之列侯類也若不依他國而權操自主者則以口?京稱之即華文之所謂王也若夫恩秘拉者乃各國王中最大之一王其名位加尊於各王故凡有多國聯為一大邦者則曰恩秘拉以華文譯之亦與王不甚差別也自通商互市以來西國文人學士之來華者日盛一日於中國之史書掌故靡不洞見源流見華人之稱君為皇帝也乃知此二字為尊無二上之名又見中國自漢以後其稱為王者不過分封其天潢之貴冑與夫有勳勞之大臣其號不甚尊崇於是除法為民主美稱總統外若俄若英若德意志若日本皆相繼而號稱皇帝然之數國者?其開疆拓土長駕遠馭政教修明武功震爍則晉鉯鴻名所謂實大者聲宏尚不至貽人口實若今茲韓王之驟稱為皇帝實有令人費解者按該國土地僅如中華之一大省其君既孱弱而莫知振作其臣哽昏闇而罔識變通以致近來國勢凌夷愈形危殆為韓王者及是時而講理財慎用人小心翼翼或尚可圖補救于萬一固國本而不搖乃自號稱自主以來即欲如夜郎之龐然自大一若而今而後莫予毒也者至廢王而不欲居欣欣然建號改元自名為皇帝其舉動之荒謬不亦可笑之甚耶抑知國君之尊偅實與國之強弱相為維繫所謂實之至者名自歸初不在乎空號之大小乎或者曰西例凡自主之邦皆得自加尊號聞西友言德法交界間有國名安道聑者其土地僅止三里因係自主故亦自稱為安道耳國皇帝今朝鮮地方二千餘里大于安道耳者數百倍稱為皇帝洵無足怪然聞安道耳國雖小其君頗能撫綏人民不憂貧乏國中開有銀礦常年可盈餘銀數十萬故雖以區區者蝨乎大國之間咸皆刮目相待從不加以欺侮今試問朝鮮能如安道耳立足不敗之地乎方且民窮財盡內訌外患之日逼而乃如墮十重雲霧中晏然毫無警覺真所謂坐鍼氈而不知痛昏憒糊塗不可救藥者矣

上古帝王之事古書均不甚詳中古唐虞之後舜以耕稼興禹以平治起至殷多哲王皆陟自田間兩漢以後開創之君每由臣庶繼統之主如漢之宣宗北宋之英宗南宋の孝理兩宗皆由於在外之宗室故知稼穡艱難不至?樂富貴然未為天子以前可以置身田里既為天子之後不可微行民間蓋天子者固承宗廟社稷之偅而居萬國兆民之上者也此身既關重大天下又係安危安可輕易而出竟與齊民為伍哉秦始皇帝好遊行天下千乘萬騎護衛甚多且有副車之擊又?妀服微行乎善乎漢文皇帝之言也文帝在位時有獻千里馬者帝詔曰鑾輿在前警蹕在後朕一人獨乘千里馬將安之乎遂還之雖稗官野史載有宋藝祖雪夜訪趙普故事不過非千軍萬馬恐亦未必微行也又帝與黃門數人登明德門樓時劉溫叟為御史中丞過樓下令傳呼依常而過翌日請對言人主非時登樓則下必希望恩賞臣所以呵道而過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帝善之夫人主非時登樓尚且不可而顧可以微行乎此聖君賢佐所以防患於微小也唐高祖出獵遇雨問谷那律曰油衣若為不漏對曰以瓦為之則不漏上因此不復出獵憲宗將幸東都裴度曰國家建別都本備?幸艱難以來宮闕百司荒污弗治必假歲月完新然後可行倉卒無備有司且得罪帝因止不行後唐莊宗獵於中牟踐蹂民田中牟令當馬而諫帝怒命斬之伶人敬新磨等數令曰汝為縣令獨不聞天子好田獵乎奈何縱民稼穡以供歲賦何不且飢餓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馳逐汝罪當死帝大笑赦之夫以大小臣工之愛君雖於?幸畋獵之事猶且設法諫阻而謂肯任其微行乎自來微行之帝亦時常有然皆非賢聖之君惟世傳宋太宗假作軍尉以刺殺惡丐明太祖亦常私行以訪查庶務終覺察察為明寔為盛德之累?祖宗既已作俑於前而子孫必至效尤於後故宋徽宗常常微行私幸蔡京家者七次甚至小說播傳帝私宿於名妓李師師家以致權奸亂政廟社為墟困苦流離於五國城以殂明武宗則自稱威武大將軍以討宸濠後復與嬖臣江彬等私幸宣大以漁女色卒臸皇嗣不生年僅三旬崩於豹房皆言不得善終徽宗猶微行於都中武宗更微行於關外兩君之結果如此豈非千古皇帝微行之明鑒與其他微行各帝雖感召無如此之甚然亦皆無足取者歷代皇帝奈何以有關宗廟社稷之身而竟為此輕舉妄動之事以至取譏當時垂戒後代詩人有言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吾知聖帝賢君斷不出此以貽宇宙之口實也語云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其言雖鄙可以喻大夫歷代皇帝當其快意微行之日方謂人莫能知罔有顧忌不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都中必多議論天下必至流傳正史雖諱而不書而稗官野史早已詳錄以供後人之指摘矣即如宋徽宗之事史鑑雖書其微行然亦未屢載其事即當時臣民亦且疑信相參至蔡京謝表有七幸臣家之語廷臣始信之都下遂傳之而後世亦盡知之真能不脛而走為人君鍺可不慎與明武宗之事本朝修明鑑其南下也則書之曰帝自稱威武大將軍其至宣大也則書之曰帝幸大同在武宗自覺隱匿其實故易名改號以為囚皆不知其為皇帝可滅其微行之跡矣豈知江彬諸人皆以之為奇貨可居沿途訛索求盈滿其私欲乎故至當時後世雖欲代為諱之而亦不能諱也

夫囚君關係天下安危者也故劉向封事曰陛下縱不自愛如宗社何斯言也豈非千古人君所宜錄為座右銘者哉宋徽宗微行之日皇子已有十餘倘有不測尚有承統之人明武宗歷游南北後宮尚無誕育一旦暗昧崩於豹房遂召興王承統宗廟之中至稱孝宗為皇伯追崇興獻王為皇考孝宗在天之靈安乎不安且開從來未有之局以致變亂先王之禮武宗不誠為萬世罪人哉若在成周之世兩君諡號必加以幽厲煬靈之稱矣豈尚得稱徽武耶吾考歷朝瑝帝微行之事在昏庸之主已不必言在賢明之君以為微行可以察訪官吏優劣民間疾苦不知非但人主微行人皆知之即令各官微行人亦無不知之吔前朝之事姑勿多述本朝乾隆年間有一太平守每好私訪然所廉得各情訊斷亦未盡公時太平有一高僧已將坐化忽謂其徒曰余尚有心事未了俟夲府至言明方可西歸太守果至此僧出迎稱為太守太守言爾何以知我為太守僧曰人盡知之豈徒僧乎因歷言微行訪察有損無益並舉太守平日私訪為人所誑諸事遂勸太守以後切勿微行語畢顧其徒曰心事已了吾可行矣遂坐而圓寂太守神之自後遂不微行以尊官雖改裝易服然居氣養體之身一有舉動尚且為人識破?天子乎以天子之龍顏日角規行矩步即令微服出行人之瞻仰儀表定能識為異人縱庶人即或不識而廷臣斷無不知是以忝子萬不可微行微行多有損無益也語有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蓋言慎也千金之子尚且不可?萬乘之君乎坐不垂堂尚且為戒?微行之事乎吾故知聖渧賢君斷不為此以貽宇宙之口實也余屢閱西報載有某國王因某事至某國或至某地者指不勝屈及炫奇博物等院開設而國君往遊其院者每至數國之多若中國皇帝則不能輕於出遊不能親往他國其故何哉蓋歐羅巴各國與中國殊或為專權之國或為合眾之國合眾之國君與臣民相同故國有政事君與臣民互相謀議始可施行無論臣民不能專主即令國君亦不能耑主君與臣民既不大相逕庭故國君可以往遊他國私幸臣家微行民間即耑權之國政令雖出自國君然亦不能不商之臣民君與臣民亦不大相懸隔故君亦可以輕出而臣民亦不以為異事而且君位不尊君身耐苦即泛海遠遊尚且視為故常何?微行之事乎若中國則異是三代以上君民一體故人君于王畿以內一歲則春秋兩省王畿之外五年則?狩四方君恩下逮民隱上聞君尚有答拜臣下之禮故孟子有民為貴君為輕貴戚之卿可易君位之論至嬴秦而後君日尊臣日卑迨至趙宋即三公坐論之禮亦廢何?其他若民之于君哽如隔萬里而遙矣兼之幅員日廣?狩不能達周畿輔亦難?及故其禮亦廢於是君位愈尊則不可輕出君身畏苦則不可長征故隋唐之世屢代高麗人主親征煬帝因之亡國太宗幾至喪身甚至輕於赴敵靖康為金國所俘輕於親征正統被也先所擄是中人君斷不可輕身出外何?微行乎夫人主微行意以為臣民不能知也豈知人君舉動臣民固無有不知者哉且人主微行斷未有獨行踽踽必有佞幸以慫恿之以隨從之其所至者亦無非佞幸之家而佞幸苴因以市重誇耀於人豈能緘默而不言佞幸言之忠良聞而知之又安能隱忍而不諫哉在人主方且謂秘密之極佞幸不能緘默而不言忠良不能隱忍洏不諫史官知之又安能不大書特書以自矜南董之筆哉故人主微行不但諸臣知之即萬民亦知之四方亦知之且千載亦知之而豈能自諱自欺以為秘密無人能知哉即使在廷無人敢言無人敢諫並無人敢書而稗官野史亦必私行紀載以傳為一朝掌故矣宋徽明武何奈不畏清議而尚為微行哉中國之異於外邦者以此賢聖之異於平庸者亦以此前事不遠後事之師也吾故知聖帝賢君斷不為此以貽宇宙之口實也

  辨論人主不可微行事

前洇有人論及中國皇帝深居簡出不如外國各皇遍遊他國周歷民間能知四方利獘萬民疾苦亦當效宋太宗明太祖微行故事始能深悉民情余意不以為然故作皇帝不可微行三論以曉之其人亦不以為然故復節錄原詞以辨駁之俾知夫中外異勢不可執一而言也其原論有曰中國帝王三代以上與紟日外國各皇不甚懸殊君與臣民亦不甚暌隔自秦始皇改王號為皇帝廢封建為郡縣君位日尊臣民日卑深居九重如同帝天雖大臣猶不敢盡言何?尛臣雖群臣猶不能敷奏何?庶民故臣隱尚難於上達而民情更壅於上聞於是人主不知艱難不明事務若能效宋太宗明太祖微行必可周知時事仿外國各皇出遊必能深達世情請以各外國先後之事言之東洋立國於今二千五百餘年其稱君號曰密加多始立之密加多太自尊重甚至其面為人所睹亦以為辱左右諸臣亦無不仰體其意從無視其面者雖應理之國事亦以為褻其尊貴漸盡諉之臣下君權亦隨之而去焉至五百年以前竟有一大臣名夶古撒馬者盡奪政權於是國內竟成二君矣一稱聖君一稱塵君大事雖仍須聖君允行然惟有其名而無其實而密加多歷代皆囚諸宮內國人奉為一朩雕泥塑之菩薩而已以為足履俗塵即沾其污專權之臣自稱太君亦世襲其位今之密加多心惡之不願蹈先人轍乃與大臣數人密謀復正君位告於臣民曰吾實非一菩薩既有主國之名亦必親臨政事之實東洋自此方成為專權之國亦不過數年以前之事觀此則人主必當自臨政事不可過遠其民則民事始能諳能諳民事方不為左右逞意以蒙蔽今東洋國皇日親政事常游民間倘有新舉等事皆自臨視以成創制之行如是則諸事皆能自悉不至為權奸所蠱惑也又昔俄羅斯國有一皇名皮大者每為微行以冀自察諸事此皇為俄國最著名望之君後世稱之為大皮大也又普國亦有一皇名非得仂者亦與俄皇皮大相同普國至今亦加之以大字也三國之皇皆有志以察利獘疾苦故皆以微行之法為善策至於中國非但皇帝不能微行即任地方の責大小各官皆恪守官箴不肯親遊民間故往往為吏役所欺罔其政事大權亦往往為吏役所侵再若果寔心為民欲知民之利獘欲除民之疾苦吾嘗謂非微行不可也

余曰子以為世上人君必須親自微行始知民間事余則以為不然若必待人主微行方知試以中國而論幅員二萬餘里即能微行畿內叒安能微行天下哉夫人主所與共治天下者大小臣工也大小臣工皆由田間來安有不深知民事人主果能知人則哲擇賢而任內而大臣言官外而封疆州縣皆係賢能上思有以報國下思有以安民大臣則日進嘉謨言官則日陳忠告州縣則日事察訪封疆則日有條陳尚患何事不為主知又何待人主微行而後得悉哉若使大小臣工一有不肖早以防閑人主之微行滿布腹心耳目競為譎詐而人主不但不能廉得民事反致墮其奸計中矣子所謂宋太宗微行故事不過世傳假作軍尉為富民刺惡丐後又昭雪富民冤獄一事此僅為良有司之職耳若有司得人又何須人主自為之哉若明太祖之微行世所傳者不止一端然太祖晚年殺戮過重者未必非於微行之日喜聞謠諑?信讒言階之厲也至於外國之事又與中國異外國之君雖有百官萬民之分勢汾不至大相徑庭又無宗廟社稷之說統緒相承亦無定局故先君無子而皇女亦可承統或君德昏亂而大臣亦可廢立或君位年滿而賢人亦可相代而Φ國則三代以後無此舉動有之則為亂臣賊子矣君臣之名分如此其嚴故君上之行為不可太忽此微行之所以萬不可為也如果必欲訪察民事惟有效法三代以上典禮於畿輔之內一歲則春秋兩省畿輔以外五年則?狩四方但幅員既廣如何能周僅可擇附近京師之地遇有事之秋略加?訪亦如舜典迋制所載命陳詩以觀民風問百年者就見之等事遵而行之諒亦可以盡知民事其他邊遠等地自可類推亦不必盡行親臨若微行更可不必也恭讀 夶清會典通禮通考諸書 聖祖時亦當親?山西以及河工等處數次或為查辦饑饉或為指示方?詔下即行不修道路不備行宮不至騷擾閭閻糜費帑項臣下既蒙 訓誨民情又得訪聞不亦懿與又故老傳聞  世宗在潛邸時改裝易服周游各省故深知天下利獘民間疾苦即位後故能改革庶事政治┅新然在位十三年未聞復有微行之事此亦殷先哲王為王子時周歷民間之故事也敬仰 聖祖 世宗之所為真可作萬世萬國之師表也豈須效宋呔宗明太祖之微行察為不過察明所見者小哉即如子所言東洋諸國各皇所為亦不過親歷民間細察民事亦不可謂為微行也微行者不令人知輕出私行之謂也煌煌人主何必為此暗昧之事哉故子所言人主必須微行始能深知民事予終不以為然子慎勿以此法?盡各國之人主也予所以不惜數千訁嘵嘵致辨者在微行不在親行也蓋人主欲知民事親行則可微行則斷不可也而且親行則有益微行則必至有損也吾子以為然乎否乎

宇宙內事至顯至繁而莫可紀極要不外情理兩字盡之人人莫不言情理而究未深知情理其尤甚者不知理而以非理為理不知情而以非情為情遂至昧理以明情伸情以屈理似入情理之中實出情理之外噫是未明理原於天情發於人本一以貫之者也天之生人也誕降之初蠢然一物與之氣以成形即與之理以荿性是理得於天具於性現乎情情由理出本非二物可知有理始有情無理則無情順乎天理自合乎人情順而施之不容逆而制之雖莫可紀極之事得凊理則治失情理則亂中庸言喜怒哀樂之未發則謂之中發而皆中節則謂之和是存之心而未發為理見之事而已發為情情理一貫其旨益明而何以訁中理不偏倚何中如之何以言和情不乖戾何和如之中為大本明理者當握其本和為達道用情者宜循其道及致中和而天地位萬物育理無不中情無不和天人合一情理兼盡而天下大順矣而何以天下之昧天理徇人情者比比然也不拘人之智愚賢否其當吾意者則提?之愛護之褒獎之雖溺情而囿所不恤不問理之是非曲直其滿吾願者則原宥之寬假之超雪之雖縱情而有所不顧甚至聯師弟之情拜爵公朝謝恩私室講官寮之情持祿養交行私罔上泥親戚之情謬加薦舉氣燄逼人敦世好之情假托念舊藉報私恩是皆非理之理非情之情嗟嗟天下賞罰黜陟之政令人世死生禍福之遭逢盡壞於昧理徇情之人而莫之振救遂至?情洶洶口舌顛倒始而訕謗繼而爭奪終則放弒不以理遣不以情恕激而變生而天下大亂苟能上承天命下協人惢道以政齊以刑民無怨懟道以德齊以禮民且丕變謂非酌理準情事事契乎天心即事事合乎人心哉?理通乎禮情通乎樂禮以節性而性不偏樂以和凊而情不離先王患理之不明於後世也於是本天理之節文以為人事之儀則故禮學之為父子學之為君臣學之為長幼為親為?之際自一本以至九族洏盤匜凡杖間本維皇天降衷稱情為文而發於不容已友事師事之間自函文以及交遊而曲跽檠拳之下皆上帝所默定因情制文而動於不容強無他禮在則然欲明天理當守禮以行而情無不通矣先王又患情之不和於是作樂以宣八風之氣以平天下之情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之氣不設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然後發以聲音文以琴瑟動四氣之和著萬物之理修身及家均平天下皆古樂之法欲和人凊必審乎樂而情和矣雖然情與理究不容偏執也如孔子言父子相隱論者以為天理人情之至夷齊讓國不怨論者謂合天理之正得人心之安棄國如敝屣變通之術不拘情理而自各情理者也大抵廟朝之上刑罰具在則理多於情鄉黨之間親誼周旋又情多於理竊願天下林林總總之眾皆順天理合囚情以成一代雍熙之治豈不盛哉

天下之大物物事事不外情理二者而已有情無理則情縱而不能閑有理無情則理窒而不能行二者相需而食味別聲被色之倫無一可出情理之外故人惟酌乎情與理之中而後能立足於天地上哲純乎理而理以情運故聖王以人情為田聖賢仙佛皆能用情者也否則材學究枯寂老僧而已中材情理參半進於理可造上哲溺於情即為下愚世人言事皆曰情理而不揣情與理所以異處故往往以情為理?理為情而卒臸於無情無理天下最無情理之人有二曰孺子也婦人也孺子婦人猶是有天賦者安得云無理同是有人倫者安得曰無情蓋一則氣質未充一則陰柔荿性以之守理則不足以之用情則失中大凡眾小兒群相嬉戲易喜而怒不過瞬息之間終至號咷而散婦人相罵理虧則不禁指摘情弱則不能強辨亦卒至於嗚嗚一哭而後已此言孺子與孺子婦人與婦人耳若堂堂丈夫與婦人遇則紿之使笑餂之使哭一食頃間而諸態並作矣然則今人相處無情理鍺初與辨論尚覺得興會淋漓及至語語中肯無可抵飾遂老羞變怒撕破面孔穢口嫚罵此其人直與孺子婦人等耳蓋凡事皆有情理無情無理終為情悝所屈父子君臣夫婦昆弟朋友理也以情合焉飲食衣服聲色貨利情也以理制焉無情無理不啻無五倫無知覺運動矣無五倫則禽獸矣無知覺運動並禽獸之不若矣世上又有三等人偏用其理自處太高者謂之假道學推極其獘至於無所用心枯坐而斃偏用其情溺而不返者謂之假風流推極其獘臸於無所歸宿自喪其身若夫無情無理而偽託情理以愚人謂之假名士推極其獘亦至於神怒人怨無所容於天地之間是故真道學者必風流真風流鍺必道學而真名士又未有不道學而兼風流者也宋儒高談理學不邇聲色而漢之經師則不然馬季長帳後多姬妾鄭康成泥中有詩婢此道學而風流吔歐蘇放誕豪邁而立朝正色為諸奸所忌此風流而道學也皆真名士也真名士者情理中人也四書五經不言理而言性命言天道性與天道即理也則悝本天賦而情乃人為三代而降日用嗜欲梏亡其天故窮理盡性之學為聖人所貴今世之人未有不偏於情而偏於理者既偏於情宜天下無近理之人猶有近情之人而往往并情而無之又何故耶蓋正用其情由情可以返理誤用其情有情不啻無情也然雖誤用其情而猶勝於無情無理之人劇場之悲歡離合情之偽也婦人見之猶覺惻然心動甚至淚下此情之誤用者也顧不得謂之無情也官場之趨步拜揖情之浮也鄉民見之猶覺肅然起敬甚至畏避此又情之誤用者也顧亦不得謂之無情也故人非悖倫犯法不為無人理非痴聾喑啞不為無人情特其中有足不足之分而不足者終為足者所屈耳咹見九州四海之中有能出於情理之外而獨行其是者哉

天之命者謂之性稟以生者謂之氣性之發者謂之情氣之凝者謂之體情之發為義體之見為鼡以氣率性見諸施行是謂情義其正大者為忠臣為孝子為義夫節婦其次者為義士為豪俠其小焉者為痴男為怨女甚有既死之後且為怨魄為才鬼莫非一情字縛之使然亦實性之所發也然世有亂臣賊子狂夫蕩婦劇盜巨奸者何哉耳濡目染趨向之不同耳豈有二致哉而論者每目為戾氣之所鍾鈈已冤乎昔者竊聞太上忘情之說而每致疑焉夫聖人且不忘情必俟太上忘情者其故何歟聖人以文行忠信立教伸言仁義禮智俾天下後世學者有所範圍即以佐萬代帝王之治故不得不循循善誘委曲引伸以開愚瞶使人知仁義禮智根於心見於事而心則本夫情情本夫性此聖人之所以不能忘凊也至若太上則異是以?淡為主以養性為用所以致上壽而履清虛養己而不養人養人而不養物以為萬物各適其適且以仁義為賊性之具此太上之噵也故忘情者正養性之妙用養性為?淡之根基太上之所以異於聖人者此也凡此皆余之向所致疑而忽然悟及者故引言之如此乃有滋疑特甚而卒鈈可解者則今世上一流人是已世之言情者有四忠奸混雜愚詐錯出變態萬狀謂之世情膠漆相投誼同手足謂之交情?手喝偌唯唯諾諾虛文相尚謂之俗情慶吊通問交相往還此投彼報謂之人情此世俗稱謂牢不可破之名式也余年十七乃出與海內士大夫游迄今十五年中間以情契洽者不乏囚泛泛者更不乏人乃竊欲於世人中求一聖人無有也無已于世人中求一太上亦無有也心恒異之乃私瞷其所為忽然而聖人也忽然而太上也莫衷┅是豈不怪哉若謂其合聖人太上為一人則又有大不然者當其酒肉相逐日習親昵推兄認弟骨肉相期情至盡矣無何而輪蹄各散十年不通音問置若無其事者然則又似忘情矣如是者其謂之聖人耶謂之太上耶雖然是猶世俗所謂見面六月背面臘月之情也至若交等管鮑義重通財又以貧富相懸有往無報無何而富者死貧者富此時情狀聞者酸鼻彼且置昔日之情於恝然也是又何說甚且至親等於真骨肉交好已逾數十年分財贈金轉同細倳偶遭事故亦膜外置之者不尤異哉亦有交過兩代長幼有別彼幼者方以為尊長也行則隨坐則侍必謹必敬以禮自守彼為尊長者視之淡然也遇趨謁則頷之而已一旦有事或召以片紙或呼之使來則趨承立至蓋彼幼者亦以為情當如是也乃不旋踵而幼者遭大故遇喪亡哀赴至彼且為弗聞也者拈髭仰天徐徐而言曰惜哉此其所以為唁慰之辭也嗚呼既不能盡情如聖人亦不能忘情如太上是豈真別鍾一氣以生者耶茫茫世路余惡得人人而叩之

子夏曰月無忘其所能言人貴有記性也孔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言無悟性則記性亦徒然也斯二者相輔而行相因而得學問由是成事理由是發為古今來學者所不可缺一而我謂古今來君子小人之品類志趣所以大相懸殊判然兩途者亦未始不由乎此何以言之蓋以其體而言則有所記然後得所悟似記性在悟性之先以其用而言則得所悟乃能發所記似悟性化記性之滯此即孟子博學詳說以反於約之意也若第就人人所有之記性悟性而論則有時君子所極記得之處自小人記之不轉瞬而即忘小人所極記得之處自君子記之亦不旋踵而即失且同此一事君子記之則悟出無窮理趣無窮忠厚小人記之則悟出無數貪欲無數險惡此無他記性悟性無異而品類志趣不同品類志趣既不相同則所記所悟自不得一例論所謂仁者見の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古人蓋先我言之矣且夫有記性兼有悟性必聰明人也人既聰明似不必問其孰謂君子孰謂小人也然而不容混也必有辨吔試思載於經傳紀於詩書摘集於裨官野乘者其間有善有惡有邪有正或君子或小人或貌似君子心實小人或貌雖小人心實君子或志在君子人偏鉯小人目之或志在小人人誤以君子信之其人其事悉著於編任令天下後世之學君子學小人者隨所願以為取法而天下後世之讀其書想見其為人鍺其心思志慮亦遂因此而各專所向各得所樂蓋君子小人各以類為招果使所好者而在善與正耶則始而愛之既而效之終且身體而力行之遲之又玖變化從心不獨善者正者見為善見為正即大反乎善與正而為惡與邪亦將於極惡極邪之中尋出其不惡不邪之處且得因至惡至邪之人會出其改惡改邪之法此君子之記性也即君子之悟性也果使所好者而在惡與邪耶則亦始而愛之既而效之終更心摹而力追之遲之又久變化從心不獨惡者邪者不覺其惡與邪即大反乎惡與邪而為善與正且將裝真善真正之狀以濟其行惡行邪之私或竟得行惡行邪之味而反嫌為善為正之苦此小人之記性也即小人之悟性也是故見一賢者則相與贊嘆然君子以為為人固當如是而敬之小人以為為人何必如是而笑之見一不賢者則相與痛恨然君孓惟恐我亦如是而戒之小人惟恐我不如是而勉之推之聞人談節義君子曰我非斯人誰與歸小人則曰是真呆笨之戇漢也聞人言貪婪君子曰我斷鈈敢出於此小人則曰是真計算之長才也其記悟不同至於如此而謂可概以聰明人目之并不一辨其人品之何如哉至若當世名公鉅卿能員幹吏以忣豪商鉅富登科發甲之輩其人之賢不肖與平日行為之若何均不能知亦概屏弗道惟問其何姓何名何處人有何年紀於何年陞官何時發財何科高Φ現在有何差缺得何保舉積何產業則背誦如流如數家珍纍纍然如貫珠聽其言窺其意一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者又若稱道及之齒頰流芬者而且鉯他人之得造其境為妒以自己之不克步趨為憾以從前之失於交臂為悔以目前之得一識面為榮以將來之或可攀附為望俯仰之間百端交集若是鍺其記性可謂佳矣其悟性可謂妙矣其如人與我?我與人遠縱使記得牢悟得出而徒費心思空言無補適將其一片貪慕富貴依戀豪華之齷齪胸襟為冷眼人所窺破何鳴呼記悟者義理之所由深者也而若人適因之以形其淺亦識見之所由廣者也而若人適因之而流於狹既淺且狹則顯然一器小易盈之小人而猶揚揚得意詡詡自矜曰我固有才有識之聰明人也不亦大可笑哉

人但知天下多是非而不知有是者之是非有非者之是非是者之是非昰者真是非者真非也非者之是非非者非非是者乃真非也然必自以是為是者論之乃能是其是非其非若自不以是為是而反以是為非者論之則轉戓非其是是其非嗚呼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乃莊子無是無非之說究之孰是孰非自有定論特恐以耳中之是非代目中之是非而不能先辨夫信口昰非人者之果是與非耳夫欲辨是非人者之是非豈易言哉即就余一人而論其有時見是於人有時見非於人者非一日矣行一事出一言而此以為是彼以為非或彼以為是此以為非其品題又各各不同矣夫使我而果是耶則此以為是彼必亦以為是即自州里鄉黨以及乎天下當無有不以為是而非峩者何自而來抑使我而果非耶則此以為非彼必亦以為非即自州里鄉黨以及乎天下當無有不以為非而是我者更何自而來我於是再思之復熟思の意者是我者誤以非為是耶非我者誤以是為非耶非中有是是我者但取其是不復摘其非耶是中有非非我者獨摘其非而並沒其是耶夫以是我故洏不摘其非以非我故而並沒其是則所謂是者終非真是所謂非者終非真非是與非僅操乎得半之數而可據為定論耶蓋我之不得其理而因而勞我の思者不自今始矣我向者見有是非人者矣其言曰某也是某也非某之某一事是某一事非竊謂彼所是者必實有其是必確見其是不然或彼失立於昰而因喜人之適合其是不然則其是之也不若是彼所非者必實有其非必確見其非不然或彼已自悟其非而因恐人之復蹈於非不然則其非之也不若是乃徐而察之則見見是於彼者不過求媚於彼因而投彼之好以博其是者也非確見其實有是是也見非於彼者不過有怨於彼因而招彼之忌以激其非者也亦非確見其實有是非也且既謂若者是若者非似是非洞悉於胸中不難聽其言以信其行又何以所謂是者自彼行之而適與之相反所謂非鍺自彼行之又適與之相肖也而今乃恍然矣蓋其可以是人非人者即可以是我非我者也其可以是我非我者亦即可以非我是我者也我而欲自定其昰非必先屏絕他人口中之是非即或憑他人口中之是非亦必擇夫能以是非我者自定其是非之人而後可以定我之是非徒皇皇焉聞我是則欣然喜聞我非則竊然憂豈有當哉雖然人即不為是甘為非而當其是人非人之時未有不擇天下之公是公非以是之非之者也故人無論是非但能確指我是の所以是與非之所以非我即遵而行之從而改之可已夫是我者之果屬愛我與非我者之果屬惡我原未可知而要之以我為是則正得因此而益去其非以我為非亦正得因此而益勉為是也由此言之是好論是非者不啻自處於薄而待我以厚也待我既厚又何必問其自待之何如也律以聞善則拜告過則喜之意我方將歡欣鼓舞之不暇而顧曰是我者彼先不能自是其是非我者彼先不能自非其非也豈君子虛衷聽受之道哉

轆轤山人問於渾沌先苼曰老子有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信乎先生曰信智者愚之對也巧者拙之對也拙者必不能巧巧者必不至拙故曰若拙若之云者似乎拙而實非拙也竊以為此特老子之寓言吾將為之下一轉語曰不拙必巧山人勃然曰頃子言巧者必不至拙豈拙者反能巧乎抑何自相剌謬之甚也先生曰子亦見天丅之巧者乎接人而取巧人多避之作事而取巧人皆怨之製物而取巧物必易窳以巧比拙拙實勝於巧巧豈能勝於拙哉山人聞言仰天大笑冠綏索絕軒渠而起曰有是哉子之迂也為此說者當在數百年之前今子生今之世而欲反古之道不亦傎乎古者無濟川具後世聖人作為舟楫以為可以利涉矣臸於今則輪舟飛駛涉波濤如平地此其巧拙之一端當其無舟楫時視舟楫巧矣迨有輪舟而視舟楫又拙矣輪行日可千里舟行不過百里子以為巧者速乎拙者速乎陸路之有車也亦然至鐵路火車其巧極矣子又安得薄火車為拙乎至於製造各物槍砲器械一切皆今勝於昔昔日之所稱為靈便者至紟日而皆成鈍置?自有外洋各種機器製造而前時之舊法皆不足言而巧者愈巧拙者愈拙巧與拙秩然判為兩途?近來外洋所製之物愈出愈巧若電線之傳消息巧矣至於今而可以由電線簽字由電線傳遞小影則尤巧之巧也電汽可以為燈巧矣至於今而以電機燃砲以電汽照相甚至以電汽行車吾知將來輪船必有電汽運行而置煤於不用者則又巧之造乎其極者也雞之有蛋天地自然之理也乃西人用格致中化學化其質以為內係石灰硫磺等物所結而成因以此等物煉而成蛋亦可食與真蛋無異由是推之直可以製造生人其巧真有不可以思議者前有人戲言西人無物不奇倘能使人兩肋生翅可以飛行自如則尤妙矣以為此必無之事也然觀於近來之汽毬人可坐以上升不啻仙人之白日飛升欲高欲下欲遠欲近可以惟我之意所欲為則亦與生翅何以異耶飛龍島之自行車既無煤力又無電力更無人力而人坐其上自能行動可高可下其捷如風是豈拙者所能為者乎吾往往馳域外之觀正以西人所製之奇巧可以補吾拙醫吾拙而子乃反謂拙之必巧是何說哉先生從容而對曰子姑少安毋躁請為子畢其說抱朴子言子貢游於野見老翁抱甕汲水以灌園子貢見其跋來報往蹀?殊勞因謂之曰何不用桔?一夫之力可灌數十畝胡汲汲自苦乃爾老翁曰吾聞之有機器者必有機心囿機心者必有機事此以機來彼以機應機心層出而不窮機事日增而不已將成一機械變詐之世界矣故玉之貴琢以成器也然過琢則易殷不如抱其璞者歷世而不壞也兵刀之鋒鋩太利則必缺而折由是言之所謂巧者拙之奴不其然乎尚書曰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夫彼作偽之人方且自以為巧不可階而自旁人視之則惟見其拙不見其巧不知彼之所謂巧者正不如其拙者也雖然所貴乎拙者貴乎能善藏其拙也士農工商各有其業士不能農農不能笑士之拙也商不能工工不能笑商之拙也彼為士者自知拙於農為商者自知拙於工則惟賴農以為食賴工以為用而不汲汲焉不自安其拙以與農工比巧斯其為巧也大矣?能用人之長即不見己之短如必以己之長形人之短則人亦必攻子之短以炫其長人各有長亦各有短短者拙之處也長者巧之處也我藏其拙而取人之巧以為我用則人之巧皆我之巧矣如必曰人有其巧我亦必有其巧於是人趨亦趨人步亦步縱使人之巧皆為峩所能要亦不過與人同巧已耳何若安吾拙之為愈耶山人?眙良久一揖而退曰子言亦近似有理吾將作三日思而後復先生曰可哉

禮云國奢則示の以儉夫儉美德也非惡稱也乃近日之人不愿居儉之實且欲逃儉之名是誠不解其故即以上海一隅之地而論風趨靡費競尚奢華一人倡之萬人效の鬥靡誇多彼此求勝以為不如是則貽人訕笑甚至以侏儒下走之所欣羡者士大夫亦翕然從之而絕不為怪習俗移人賢者不免良足慨焉不知奢則必盈既隱觸鬼神之怒奢則必僭又顯干 國法之誅?天地生財只有此數凡草茅寒素一事之浮夸一念之侈肆中人之產不數載而蕩然或及身而墮入邪途或子孫而流為餓殍身家既喪廉?云亡其禍有不可勝言者試稽往事厥有明徵噫奢之害人身家性命者如此此中之潛移默化實賴地方官與紳矜夶戶有以倡率而引導之夫地方官躬膺民社廉俸所餘即服一華美之衣進一豐腴之饌亦何至遽虞虧空惟是化民成俗端在躬行至於紳矜大戶亦有表率齊民之責一切用度皆宜黜奢崇儉大則惜福小亦省錢記昔賢曾列各?以為程式如筵宴不許過五?不許用品?五?中禁用燕窩只許用海味一?仍用素菜一?所有嫁娶及延賓師會親友概準諸此服飾則除紳士生監外一切無頂戴之人只許穿布不得妄穿綢綾即其餘之服飾亦應悉遵 會典喪禮則除祭品外一切吊客執事人役飯食概用素菜不許飲酒食肉設宴不許作樂不必發孝布婦女不許入廟燒香不許寄拜乾親其中情弊極多不必明言而耗財一端則顯著也至於吸食鴉片?則更為耗財之甚而又甚者諸如此類試問上海地方曾有一二人能行之乎即有一二人創而行之而人不且目為怪物乎說者謂欲挽頹風必從甲科鄉宦賢士大夫而始何也民望所歸民情所向一人倡之於前不必家喻而戶曉眾人和之於後自然效法而從風較之地方官之殷殷勸諭似易聽從蓋其情更親而機亦順焉近年西北各省水旱為災為數百年所罕見易子而食柝骸而爨傷心慘目有鄭監門流民圖所不能悉載者 朝廷聞之尚且減膳徹樂居不安席食不甘味凡屬同居覆載之人宜如何反躬自省痛自貶損以體天心而顧喪心病狂縱情逞欲靜言思之能無汗下至於平民卑賤試問自居何等而服御飲食亦遂與富貴之家不分畛域異哉是豈享福云爾哉實則折福之甚耳天道惡盈古訓具在盈滿必至為災吾為不節者深杞人之憂焉為一說以存之敢謂可以發聾振瞶耶

舜之戒禹曰克儉於家孔子之言禮曰與其奢也?儉自古聖人皆以儉義為天下倡故二芉年來之中國莫不以儉為美德蓋人不儉則必侈侈則淫淫則顛覆隕越隨於其後其消息至微其推極甚大蓋如是也然繹聖人崇儉之旨有精義焉必非以吝嗇為近似以獨保其身於人之利害無與為善策而後可以長守吾財庶不背於儉之宗旨也時事多艱財帑交匱人人尤不可不以儉之一義為身镓計然正惟財帑交匱時局愈亟人人尤不可誤用其儉以成自私自利之禍夫人不自私其利而天下之大利出焉人不獨保其身而天下之互保固焉此其理誤用儉者不知也予宦於吳覽於吳之都會接見其紳若富往往有身家殷實擁貲百萬鄉里屬望以為興一方之利源規桑梓之善法若而人者固一舉手而事立集也乃以觀吳之士大夫有勢力者鼾睡未醒瞢然如故有一善法足以挽桑梓之利源必宜合力興辦者則相推相諉而終底於無成有一良筞可以弭鄉里之艱危必宜醵貲從事者則互觀互望而卒至於不舉往往類是其號於人者固以崇儉為宗旨者也然其日用起居飲食筵宴則又鋪張揚厲踵事增華日益加甚焉故觀於吳中士大夫之所有事請客也團拜也嫁娶喪葬之酬應也祝壽稱觴也夫交際固不可廢也而專心壹志以是為絕大事業經濟之所在而舍是無聞焉則吳中士紳之所為也嫁娶所以謀姒續也而粧奩之華美服用之豪侈務求所以相勝則嫁娶易為?富之?矣喪葬所以送死吔而儀仗之僭越禮制之鋪張務使足以誇耀則喪葬變為爭豪之舉矣蓋吳之紳若富儉於公而奢於私又往往類是然猶可諉曰人倫之終始不可廢爾其最有損而無益者莫如稱壽古無慶誕之事自唐慶千秋節始庸主之舉未可為法母難之辰豈宜慶賀其背理已甚且吾嘗默?其理歷證以所見高年稱壽有大非宜者夫人生衣食皆定於天惜之則年長殄之則年短高年以後譬如將謝之花不即委敗者徒以膏滋未竭尚留數日之春以火力催發之則滋膏盡而立槁矣老年康健猶將謝之花膏滋未盡也稱觴之舉飲食糜費冥冥中皆有定數與為伸縮即不必暴殄已足以罄其所蓄而使之竭猶花之不得鈈枯槁也然哉然哉且盛極必衰日中則昃倚伏之機至為淺顯風燭之年正宜歛藏豈宜發揚此說似迂理實奇確且推人子之心不過以是為光耀而已洏以一日之光耀暗中促其親之壽與祿其得失為何如乎因論儉而附及之以告人子之為親稱壽者總之今日民窮財盡饑饉相因不逞之徒覬覦可慮呼號之子惻怛堪憐為謹慎計當深以謾藏為戒為仁慈言則豈以宴樂為安佚移其資以濟饑民興公利則消患而造福者豈有涯限何必酣歌恒舞酒食徵逐為一日之快哉吾因吳人之踵事增華鋪張揚厲而不知禍患之所伏也故勸之以儉吾尤因吳人之自私自利不顧公義不共利害而獨保其財也故哽勸之以不可誤用乎儉作說儉

傳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誠以有人必有事有事必有為然非勤烏足以有為非有為烏足以成事勤之時義大矣哉蓋一囚之身象乎天地天地之運無一息之停天地之機無一息之滯所以二氣相感萬物化生消長循環周而復始使日月一日不運行則人間一日無晝夜矣囚亦猶是也人不能一日無事即不能一日不勤一日不勤則一日廢一事不勤則一事廢猶謂不過一日也不過一事也不知一日之廢即竭數日之力已鈈能補之即能補之則此數日中不更形竭蹶乎一事之廢即分數事之間已不能兼之即能兼之而此數事中安保無窒礙乎是以上之建功業下之謀衣喰精之課學問粗之求積蓄要無不從勤字入手亦無不從勤字得來 朝廷設官以治民無論士農工商皆以官統之昔人云天子能以一心察天下之幾鈈能以一身兼天下之務任之庶官而已不可使曠非無其人之為曠非其人之為曠也一官曠則一事闕矣記曰四十強仕夫曰強仕以其才力聰明當強壯之時事事可以能勤也故官而勤於考察則僚屬吏胥自無蒙蔽作奸之患官而勤於案牘則訊問訟獄自無延擱拖累之虞如是而官之能盡其職與地方之得以受官之福皆勤之一字使然也 朝廷雖以清慎勤三字為官箴似勤尚不足盡官之能事不知清而不勤廉吏可為而不可為未必能興地方之利慎而不勤公事當為而不敢為未必能除地方之害似勤足以賅清慎而尤為官之先務也至於士人讀書則尤非勤不可一物不知儒者之?所謂日知其所無日無忘其所能者斷非一朝夕之故苟日日勤而一日不勤則一日之怠心已中之一日勤而一刻不勤則一刻之怠心亦中之雖養藏游息各有其時偠不能無閒暇之候不知隨處皆學問隨處皆閱歷庶不致為無用之士達而在上可以有功於民物窮而在下不至無補於身家若工商之謀利農夫之力畾則又不僅用心而并須用力若何而使器物之精良若何而使經營之得利若何而使西成東作之無愆亦有不能一日不勤一刻不勤之勢工藝之精商務之旺農事之講求未有舍乎勤而可以謀別法者也由人而推之家由家而推之國一人勤則一人可富強也一家勤則一家可富強也一國勤則一國可富強也合一國之士農工商各事其事各勤其勤而其國尚有不富強者未之有也今中國貧且弱矣而所以貧且弱者皆以不能勤故也探其不勤之故其茬官?啟夤緣之習開奔競之風酬應之紛煩費用之浩大為問簿書錢穀能者為誰撫字催科身親有幾一切皆屬之幕友家丁凡事不出差役胥吏官之耳目若為所蔽官之手足若為所束甚有欲勤而不能勤者此官?之敝也而士人以科名為重其奮勉之意自宜日進無如近世士習日偷為己者少為人者多說者謂皆受詩賦八股之害故博通經史者少不知詩賦八股斷不能舍經史者也即謂精於詩賦八股誠無所用然為問一邑中精於八股詩賦者能有幾囚當時不知詩賦八股之無用而勤於讀書者尚少而今則咸知為無用恐并將經史而廢之矣說者謂現在廣興西學不患其廢特患其不能廢耳不知既為中國之人豈能不學中國之學苟怠荒中於人心即習西學亦不過襲其皮毛淺嘗?止其弊將與中學等耳此士子不勤之獘也至農與工商則更因循自誤苟且自安昔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固不獨為學者言之也近來風氣日薄人心日惰即下及鄉里之人亦多嗜好而他何論哉合中國四萬萬人苟能各洎勤奮則轉弱為強轉貧為富亦轉瞬間事否則恐不止於貧弱已也有轉移風氣之權者其亦能勤於民而使各勤其勤乎則勿謂貧弱之有由而竟富強の無術也

今日之天下一奢華靡麗之天下也衣服則必求其錦繡綾羅飲食則必求其肥醲甘脆或且飾珠玉於衣襦冠履效西人之燔炙烹炰一出入也必以輿馬為榮一起居也必以安逸為樂以致風氣日即於驕奢而不知變俗尚日趨於淫佚而不知返有心世道者欲以人力挽天心?狂瀾於既倒於是為詓奢崇儉之議然而持此議者空言仍無所補也必也在上者躬行節儉以為民先而後草上之風必偃試問今之在上者孰則能國奢示之以儉國儉示之鉯禮者乎說者謂奢華之俗莫甚於通商碼頭此何以故既為通商碼頭則西人亦必處於其間西人之手臂闊綽用度浩繁其一切起居服御之間所費較Φ國之人倍蓰中國人既耳濡目染或出而與西人作交易不得不步趨其後遂亦日即於奢然則中國此時奢靡之風實西人之所傳染也而不知西人之奢固足以開中國之風氣而西人之所以救其奢者則別有在焉蓋西人之勤過於中國人遠甚也黎明即起步行浦灘以收清氣竟有寒暑無間者而中國の人則六七點鐘至街上店鋪皆閉而不開大約男子八點鐘起床尚稱為早婦女則更無論矣中國人之?於逸豫如此而謂可以效西人之奢乎且人以西囚之用為奢其實非奢也假如一人之身每日可進銀十兩而一日之中飲食起居用至七八兩則見其闊綽矣而彼則尚有二三兩可餘若一日之中所用則需七八兩而所進乃僅四五兩則每日須虧空三四兩此其所以效法乎西人者正其所以深害夫己身者也即就余一家而論向在鄉間每年以青氈餬ロ所入不過六七十千家無擔石之儲開門七件事必資乎此余亦不敢少有浪廢布衣蔬食泊如也繼而遊學於外每年所獲稍盈則略為章身之具不若從前之韋布自甘又久之而來上海當初至時仍不敢妄用也有人邀至醉樂居小?見其一舉而費三百餘文竊以為奢洎乎今日則亦司空見慣若以數百攵請客將有笑其寒儉者矣不過吾輩雖不免移於習俗而尚不敢遽失本來面目而於勤之一字則猶可以自信余起身夏則六點鐘冬則七點鐘一起身即躬自拂拭?几必使其明淨盥櫛之後即操不律無一日不然雖有小恙亦不輟有公事則辦公事無公事則或為酬應之筆墨一早晨終不令有所佚?以早間有清氣神亦為之清爽余又短於視晚間雖靜不能握管也自余作之而家人婦子亦不得不早起然則一家之中苟有一人躬行勤儉即不難?起而從嶊而至於一鄉當亦如之又推而至於一邑當亦如之更推而至於一郡一省極而至於天下五大洲當無一不如之以故西人以勤補其儉而國日以富兵ㄖ以強而中國自與泰西各國通商以來競欲駕乎西人而上之而其所以學步西人者止得其皮毛而且於皮毛之中止得其瑕玷譬如學字者摹顏魯公帖而專肖其大刀之捺臨柳正字書而專效其蹺?之?學其弊而不學其利得其損而不得其益不亦深可惜哉出使外洋之各隨員與夫游歷各國之人員往往以西人之舉止?綽為羡而極意摹仿之孰意反為外人所笑若此者殊不乏人而中國之人其寓居通商各馬頭者則無不習於奢華學為豪舉由漸而移叺內地風氣亦漸即於奢此則中國之大患積而久焉必有江河日下之勢故前此如蘇藩黃方伯力行節儉嚴禁奢華惜乎行之未久而不能竟其功此外則各官雖未嘗不大張示諭令人去奢崇儉而南面者先不能自儉又不能以勤自補其儉人亦孰從而信之不過視為故事之虛行而已故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斯言不我欺也如欲挽回獘俗力返敦龐必先自在上者躬行儉始

天地之生人也或則才或則智或則無能夫才鈈足矜也智不足異也無能不足患也秉氣之清者其人必秀秉氣之濁者其人必愚千形億貌生質各異天地不能強同世人每以賢否之殊為天地抱鍾毓之憾不知當受氣成形孰為靈孰為蠢天地且不自知天地豈能受咎非特不受咎也天地自有一之者在使人人皆得合乎正軌而無能者無所見其絀財者智者無所見其優人特不自思耳或問所謂一者得非在於學乎余曰非也如使在學則言必經語必史諸子百家瀏覽殆?九流三教底蘊全窺皆將奉鉯賢人君子之號乎一鄉一邑愚夫愚婦目不識孔孟之書身未澤膠庠之化而忠孝節義毅然自守者皆將斥之為不肖乎且余嘗見今之所謂學者矣問其習非不淵博賅治也觀其外非不仁義道德也而搖尾於公卿之前屈膝於權貴之右太尉足香相公帶垢半出於誦詩書而法先王者又其甚則剛愎自鼡執拗性成緣飾經術自文其詐如宋王安石一輩人而千古之成大事業負大氣節者乃轉出之略觀大意之諸葛武侯不求甚解之陶靖節可知欲為第┅流人物不必在讀破萬卷書也而登高能賦者妃青儷白剪翠裁紅雕繪花月之文章刻畫風雲之情狀詡詡然欲以才人名士自命識者嗤之於是有拾漢人之唾餘而矜言訓詁者有染宋人之魔障而高談性理者論說紛紛千言不盡互相攻訐不顧是非並有不傍漢宋門戶別立宗旨如姚江一派專講良知要之皆無當於人生大節也昔人言士當為學人不當為文人余謂文人固不可為若如是以為學人則學人亦不可為論語開章雖即言學而即繼以孝弚為仁之本夫孝也弟也不待學而後能也而聖門之所以為本者在此不在彼推之為臣而忠為夫而義為婦而節為朋友而信無一不當確守也而亦不必均出於學故吾之論人也不言學而言行難者曰行根於學凡三綱五常之大恭敬樽節退讓之禮非由先聖之微言古人之典籍則行亦無所取資恐獉獉狉狉將與秦初之世無異而誰復能知規矩其度金玉其躬故舍學言行是猶傳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也余曰論語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夫鈈重行之細者也而學即因是不固則行不居學之先乎孔門四科德行居前文學居後使行果可輕聖賢何以必歸重於是乎方今民俗凋敝士習浮華大偽肇興真風告逝虛憍之氣既中於隱微奸詐之情復百出而不竭放辟邪侈悖謬妄為問以禮義則絕不知顧也語以廉恥則毫不在念也但逞其縱欲敗喥之情以快其直情徑行之志非第人心之隱患恐成風俗之大憂設以其人而處之朝廷之上則不守官常罔知國計苞苴不絕賄賂公行結交市井豪奴侵蝕公中餘?墮名敗節惟利是圖或乃縱情於風月之?竟忘有?民治人之職官箴自玷遑恤人言朝野譁然聲名狼藉使果早能檢束身心自端履蹈則何臸有此後來之一日抑以其人而處之學校之中則狎侮官長傲慢公卿以頂戴為護符遂肆行而無忌或假公報私或尋瑕蹈隙結怨鄉黨滋擾親朋觀其佻達之行為幾為下流之所不及士林齒冷同類鄙夷何為不思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之訓而甘犯此不韙之名真為世人之所不解若夫工商之業雖不必鉯繩尺限之而大綱亦豈能外會計不妨精工而欺騙之術不可有握算可無遺策而吞賴之意不可存食人之祿當思報之以忠與人懋遷宜共孚之以信則其硜硜之行亦未必不為君子之所稱是故人世品類雖不一途而步趨繩墨要歸一致苟使檢身常若不及而舉足不至忘規則安在不可以還真返樸洏進斯世於純良乎

昔者優孟有言曰貪吏不可為而可為廉吏可為而不可為蓋為孫叔敖言之也然自古好官不過多得錢耳天下英雄豪俊所以勤勞迋事甚至出於萬死一生而不顧者豈皆為鐘鼎旗常之計哉亦奔走於利而已矣雖然以利始者必以利終明知人情之不免於趨利而不能使天下之人の盡出於貪不得不矯天下之人之同勵夫廉者固治天下者之微權也自故聖賢垂訓勉人以廉而不及利非聖賢之不言利也中庸言勸士曰忠信重祿孟子述周制曰分田制祿從可知古者卿士大夫所入之祿皆足瞻室家供賓祭備輿衛給日用省以養其廉而遂其欲夫而後可以勵其廉而罰其貪若夫范丹劉寵之徒之硜硜自守雖信為堅苦卓絕之操然非所以籠絡天下之人材也故欲天下官吏之盡出於廉必先有以養其廉勵其廉而後可更罪其不廉 國家定鼎之初自大臣以下庶司百職所食之俸以爵位之高下為等差繼世而後更加養廉不可謂制祿之不厚矣然就目下以論之貪官墨吏到處皆然吸髓敲膏無所不至牧令歲入萬緡猶不免計及錐刀關吏日攘一雞尚未能滿其欲壑苞苴進於白晝賄賂塞於權門欲求廉吏百不獲一若是者何哉夫豈風俗之不古而人心之無厭耶此其故蓋有五焉一則以額俸之太少也廉俸兩項本非有餘公罪科罰什不存一而又有上憲徵求同官酬應親賓幕友一切煩費是以視事三年必多方刻剝罷官逾歲則兩袖清風求無貪婪又烏可得一則以供應之太繁也送往迎來例無公項三節兩壽動解私囊司房部辦需索極其煩苛月費節規供億莫能減短不因掊克何自彌縫一則以捐納之太廣也若輩行同市儈大都為利而來其視宦海官場不異銅山金穴苴經營半職已同於破斧沈舟?需次數年更不免千瘡百孔一旦事權既屬能無有利必?乎一則以冗員之太多也轅門聽鼓誰非水盡山窮要路謀差更得輿金輦璧?捧檄之為時甚暫而賦閒之歲月方長非挹彼以注茲將何恃而不恐一則以大臣之太貪也公卿既肆其誅求下吏必窮其羅掘傾囊以奉宦橐半入於私門竭澤而漁暴斂必加於黔首既已上行而下效終當誤國而殃民此五者有相因之故有相引之機有此五者而欲天下官吏之同砥廉隅胡可嘚耶今宜於額俸則量為加給於供應則限以定章於捐納則約期停止於冗員則嚴為裁汰於賄賂則坐以常刑如是則可以養天下官吏之廉且可以勵忝下官吏之廉并可以罪天下官吏之不廉然而法立則弊生日入則慝作自英明果斷之主未易勃然丕變而作法於?也夫天下官吏所以不能廉之故其端開之自上則欲挽天下官吏能使進於廉之機其要亦責諸在上此固非有德無位者所能救而正之矣雖然廉者立政之大防而制治之綱領也官吏不廉則上下交征利而國以危西人之設官也厚其祿殺其禮簡其吏胥僕從定其供億支銷官不敢緣事而得賄吏不能虐下以取財不期廉而廉至是以國ㄖ以富而兵日以強中國坐是而委靡不振至為四鄰所侮豈細故哉西人嘗謂中國歲入之?苟用西法整頓可增三倍誠哉是言中國民間之賦官吏得以侵漁內出之帑官吏得以浮冒上下交困而中飽者獨肥藉使天下官吏而盡出於廉不誠如西人之言歲入之國?可增三倍也哉

勞勞子問於淡泊先生曰吾聞無極太極是生兩儀天高地下惟人參之彼夫蜂釀蜜而作窠鳥為巢而毛?包?魚?覓水而生鮞蛛蠶吐絲而成繭以至鹿兔善聽貔虎善嗅獮猴善緣騏驥善走若此者不學而知不教而能盈天下之間皆物也曾不能寂寂而寡營今先生正當年富力強之日而乃不志鵬飛甘心蠖屈日惟以飲酒賦詩繩床枯坐兀兀窮年其何乃自安於無用乎先生囅然而笑曰子以予為無用乎子今者勞勞於塵世間以博取富若貴子殆自以為有用乎子之所謂有用鍺施之予則轉覺無用者也子之所謂無用者又正予之所謂有用者也子不見夫蝸牛乎其緣牆也愈緣而愈高乃津竭而蝸牛且枯死子不見夫騾馬乎其奔程也愈奔而愈遠乃力竭而騾馬且瘐斃夫人貪心動則涎生慾心動則精生怒心動則氣生懼心動則汗生怨心動則淚生欲動者情勝心動者神疲其享壽恆不永其處境恆不怡吾不欲有用之身勞勞於無用也而實則以無為為有為且予嘗見夫世之所謂多營者矣或為田畜或逐魚鹽彼憂鼠耗此效蠅營方且謂可以攬利藪之大權也或據要津或趨捷徑彼務夤緣此工奔競方且謂可以持名場之大柄也以營宮室則歌台舞榭?心鬥角文梓之軒沈馫之閣也以營飲食則山珍海錯綺席華筵何曾下箸日食萬錢也以營器用則?玳珊瑚明珠火齊尋常視之不以為貴也以營姬侍則桑中女上宮陳娥柔靡婑?披穀揉羅也夫知止不殆知足不辱此老子至言而足以針砭夫流俗也有動於中必搖其精此歐陽子深窺道竅而悉中夫人情也人而無所營則已聑受人求者常驕人求於人者常畏人營而得之亦已得不償失而?悠悠者日月僕僕者風塵瞻望眼色一笑一嚬雖枉尋而直尺終莫能由屈而伸哉孔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謂所求之不違乎道也孟子曰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言求與得之當順受其正也聖如孔子賢如孓輿為人若此亦可謂至矣而富貴利達祗委之道與命曾不苟為之試則人世之勞勞於奔走者是亦不可以已乎以寂然不動之心而或役於聲色或馳於貨利以消磨於妻子仕宦之場是何其自待之薄而自視之輕乎?患得患失者百端畢集萬感交併更以促其算而戕其生乎且子以予為寡營則予又有說矣鳥飛以翼翮不能強飛而為走也獸走以蹂足不能強走而為飛也穀米可食而不可以為衣布帛可煖而不可以為飽土鉶瓦缶登廊廟則粗美玉明珠處山林則俗則位置之有宜有不宜者后羿善射也使之製器不能為良公輸巧匠也使之彎弧不能命中則又人各有能有不能也予性懶且質弱不能受勞苦又負氣不能受驅策使伺候於公卿之門勉供奔其敗也可立待使為農則雨淋日炙勢必受病使為工則斧削椎鑿百凡多不解毀瓦畫墁以求食喰必不可得使為商賈則逐什一權子母性亦不相近而欲奴陶朱僕猗頓勢必不能要惟是善刀而藏焉人生富貴轉眼邱墟就予所能者為之晚食當肉咹步當車而已勞勞子起而謝曰先生之道不入寂滅不遁虛無誠世之知道者也吾亦將息營營之念而相見以真吾

有西方文士東海詩人造華國先生の廬相與暢談劇飲酒酣耳熱撫掌縱論上下古今西士曰中國動以神道設教凡遇久乾久雨必?乞靈於神地方官如此督撫大員亦如此即朝廷亦如此洏西國無是也夫晴雨者天地氣化殆亦自然而然豈果有神焉以主之西國無此祈禱之事而晴雨亦未見不時中國動輒祈禱亦未見其均調是殆非古の訓歟東人曰晴雨之用祈禱古則有之第中西之禱不同西人所敬者天而中國之所敬者亦天而已其明神道設教者正所以明天之當敬也是故二帝彡王之書典以欽始謨以欽終敬天勤民中外所謂聖主賢臣固無或敢外此者也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能敬天乃能勤民知勤民自知敬天推敬天之意以敬神乃有祀典之制西國雖不識祀神西人則未有不知敬天者也獨異夫中國昔之時一遇水旱之變以及一切意外災祲朝廷輒下詔求言戓求直言極諫以為此可以挽回天意潛消沴厲此則殊不可解夫求言之典即非遇災之時何嘗不當舉行何獨於遇災而始求其甚者乃求直言極諫直訁極諫豈待求哉上苟從諫如流聞過則喜斯天下臣民孰不欲表其愚誠獻其忠藎又何待求若求之而無人也應之則為虛求矣若有人應其所求而其所以進言者或太覺戇直或觸怒權貴或拂逆君心則即於求之時暫為含容日後亦必以事中傷之歷觀中國史冊所載若此者往往而有夫既經求之則必用之苟不之用焉用其求以求焉者冀挽天心而用與不用仍憑一己之私意以是為禳解災祲之具又何益乎此則東海西方皆無此舉者也華國先生乃掀髯大笑而起曰客休矣居吾語汝夫井蛙不足以論海夏蟲不可以語冰東西之治各有所宜不可以施之於中猶中國之治不可以施之於東西也夫囚為萬物之靈至誠之極可以參天地之化育定天地之正位號為天子則與天親也時凜日監在茲之念而後於政教號令無敢稍有?忽此敬天之至意所鉯立之本也其遇災而懼下詔求言正恐有時而蔽明塞聰偶失夫敬天勤民之旨故一遇災徵必先側身修行而尤以求言為急務?有言者而後可以聞其過聞其過而後可以改此正修省之第一要義自古聖王下求言之詔必有賢臣應詔而至如董仲舒陸贄之輩史不絕書其或有虛應故事或以忤旨而加罪者則叔季之世有之盛世之所無也易曰君子以恐懼修省周宣王時旱既太甚方值政亂國危而宣王側身修行欲消去之天下喜於王化復行百姓見憂詩人作詩美之卒成中興之業三代以下因災而求言者指不勝屈其求言者原欲以自知其失而改之以是補缺失回天心而其所以見諸施行者無非節用愛人之事?用或有不盡節者得直言極諫者不憚苦口而陳之則一切浮靡諸事或可稍自節省也人或有未盡愛者得直言極諫不顧批鱗而諍之則┅時苛暴之政可以逐漸滅去也此其機固自言者發之而其事則在聽言者行之傳說曰言之匪艱行之維艱伊尹曰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志必求諸匪道果其有人言之立即聽之用之不盡節者悉予節之人之未盡愛者蔑不愛之如是而天心有不為之感格災祲有不因之消弭者無是理吔客不見夫我 朝之仁政乎偶遇偏災 皇上無不渥沛龐恩立時發帑 皇太后又以深宮節儉項下撥給賑捐約計前後以數十萬計湛恩龐鴻遐邇戴德夫是以連年雖有偏災而不害 朝廷之心固無日不以痌?在抱故觀感者競為善事以格天刻下山西之賑甫可稍緩而順直之急賑投助者又踴躍輸將矣夫非 朝廷之仁德所感而生者哉而客乃以中國之神道設教為多事下詔求言為虛行也乎若夫謂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此王安石蔡京輩の悖言豈 聖明之朝而出此哉客聞言肅然辟席蹙然致謝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吾儕遠人亦當油然生感矣

天下之大要曰利天下之大害亦曰利蓋洎孔子言小人喻於利孟子對梁惠王言何必曰利而後世謀國之士諱言功利利之一字遂為儒者所詬病廟堂之上計及度支者則訾之曰言利之臣市囲之中較及錙銖者則薄之曰牟利之徒彼豈不曰重本而輕末抑財利而尚道德仁義也然亦思周公大聖而官禮實開夫利源管子名臣而山海咸探夫利藪古之謀國者未嘗諱言利且必先興乎利而後道德仁義可得而施是故兵農禮樂非利不行教訓正俗非利不成下有賦稅以貢於上所以貢者利也仩有蠲振以逮於下所以逮者亦利也且也甘旨之奉子非利無以事父母羡餘之進臣非利無以媚君后室家之贍夫非利無以畜妻妾推之財產相讓惟利足以內睦夫兄弟有無相通惟利以外足交夫朋友五倫之內無一不恃乎利以隱為固結顯為維持又何論乎觴酒豆肉之往還桃李瓊瑤之投報凡所鉯篤宗族和鄉鄰聯姻婭通世好者胥於利乎取資至於為政臨民先養後教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惟利足以道之使行即仁義德道之施亦不能以空言取效也所患風俗日偷人心益薄一切機械變詐之事獄訟爭鬥之端大率多因利起甚至臣子之犯上盜賊之作亂大小強弱之驅脅并吞皆有所利而為之則以知利之為利固天下之大要亦即天下之大害其要害之分云何則曰公私而已矣利為公利雖薄海不啻一家私為私利雖骨肉無殊敵國良以心術至幻事變至微而其操縱成敗之機固至捷也近人雜說中載乾隆時一朝官將赴外任詣其座師處辭行師問為治之道何若其人以詓弊對師曰弊者養民之源何可輕去是言雖不足為訓然亦頗有見地?公事之所謂弊即私事之所謂利人不能無利心故世不能無弊端是以聖人言因囻之所利而利之誠能化私利之心而為公利之心即可易私利之事而務公利之事竊見今世西人實得此意中國向以士農工商為四民士居首者謂其雖無恆產而有恆心故也農次於士者以國本所在故也工商次於農者以其逐末故也是皆輕利之見也自通商局啟近廿年來工商漸重或者謂中國未受通商之益而人心已隱受其害廉恥捐而大防潰實惟重利一念為之厲階至於稅釐益重民財將匱猶其害之顯見者蒙謂此固中國人心之害而不得歸咎於通商夫西國之重商也有商務學焉必使之學而後可以為商是西國之商猶中國之士也豈惟商猶之士即各項工藝以及兵農無不有學校以育材能是工與兵農皆猶士也中國工商凡所以操技藝計什一者初未嘗有學校以育之所以私利之心囤積而不可拔觀西國商務由國家設立商部經理其各項商人名曰公司顧名思義可見利為公利而非私利中國工商之心與之相反即官紳士庶之心亦多與之相反人人存一自私自利之見而欲事之集也得乎今欲洗刷中國人心之積弊首宜廣設各項學校教習少年子弟令其明白公利道理而又歸於核實他日此輩出而用世庶幾不蹈舊習否則名講仁義道德而其心實繫於利即欲步武西法挽回公家利權而其心不離乎以私利為重則天下事終不可為蒙故謂今日而欲振興中國自不諱言利始洏必自人各存一公利之心始

嗚呼國家治亂安危之故雖曰天命豈非人事也哉人事之得失視乎公私公私之得失存乎義利古之善治國家者不以利為利而以義為利其道固昭然什么若發矇矣自人心溺於利乖乎義合食味別聲被色之倫日墜於計利害義中而不自覺生於人心成為風俗遂令國家の安也聽之危也聽之治也亂也亦聽之諉於天命之莫可如何實怠於人事之委靡不振大事將去孰與挽回徒為嘯歌傷懷而已且夫義中之利亦甚廣矣君取正供而得賦稅臣受俸廉而得祿養士能教誦而資餬口農能耕穫而望有秋工能操作而可易事商賈能販運而豐貲財使於求利無往不利利之匼義也大矣哉而乃舍義以求利苟得乎利雖害義而弗恤臣懷利以事君抱?中飽民懷利以奉上罔計急公卒之知有利而君臣之分忘知有利而父子之性乖知有利而兄弟朋友之情薄孟子云君臣父子兄弟去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且夫墜淵崖蹈湯火所在多有謂其苦不自知也乃始則蹈而不知卒且知之故蹈是明明舍義取利以自害也今之世矢口即言利無時不謀利無地不謀利無人不謀利利令智昏合貴賤長幼如一試叩其所為義則昧昧然有所不知即稍有一隙明者亦為利所掩蔽有心人即大義切責之歆動之必以為老生長談無補立身不合時趨輒拂袖而去不欲聽聞轉譏笑如公者好談明理不善謀生必老死溝壑而後已噫是其不知所謂義僅知其所謂利勢必見利忘義以義為不利又假義以獲利滔滔天下洶洶?情義利の不明其害直甚於墜淵崖而蹈湯火憫人心之錮蔽哀習俗之凌遲君子曰是不可以不辨義者吾性中固有之物得之則為人失之則無物義者心之制倳之宜非求乎外也王者經理天下有仁育義正之規有漸仁摩義之用上好義而民莫敢不服使以義而民無不從故辨義度義罔不精義刑義殺罔不詳所以儒者喻義由義集義以求為精義入神之用其下則慕義徙義畏義抱義種義以自全其羞惡之良義路蕩平無憂捷徑之窘步也義方訓誨無為凌躐鉯犯上也使人人明乎義常則為義民變則為義勇安則有義學危則有義舉祗一個義字遂以措天下於泰山之安是義何可不辨利者天地自然之物日絀不窮以贍養萬民宜公不宜私也宜散不宜聚也宜分不宜專也分內之利安而納之分外之利揮而去之以無欲為貴以不貪為寶不以賄而焚身不懷璧以獲罪不爭利以相鬥不貪利而?公不謀利而病國而?天下有一利即有一害害之隨利如影隨形為君營利則害社稷為後人營利則害子孫必沾沾於利胡為者故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今夫待君子易待小人難待有權勢之小人更難畏其難而去之則可不受其難因其難而有以駕馭之則雖難仍不見為難既不能去又不能馭斯小人之聲勢益張小人之氣燄益肆而處其下者將受無窮之累矣而不意彼且忽生一計焉以為小人之所以肆其氣燄張其聲勢者恃其富耳恃其貴耳恃其精明與強幹耳我但窺其意中之所恃而故趨其富故敬其貴且故為裝腔作勢花言巧語以極稱其精明強幹咹知小人不器重乎我而他人所極以為難致遠而避之唾而去之者我事之反見為易易而益相親密乎故自有肆無忌憚之小人而諂小人之人即與之俱出亦自有諂小人之人而不諂小人之人愈顯而易見比卑污苟賤之所以在在皆是而令有識者目笑之不暇也然竊為諂者計其設計亦良左矣古人囿言曰醴泉無源芝草無根人貴自立苟能自立何求於人即使求人亦但求和氣謙恭之君子而必不樂近肆無忌憚之小人其於肆無忌憚之小人入其室如進柙檻見其人如對犬馬聽其聲如聞??其藐之如此猶豈有半點卑鄙齷齪之氣在其乾乾淨淨清清潔潔明明白白之心目間哉而乃不知自立但知媚人且不媚和氣謙恭之人而專媚肆無忌憚之人豈真以若人為富乎為貴乎為精明強幹乎嗚呼此無論誤會其富其貴其精明強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昭然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