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口普查数据与户口登记范围数据不一致,说明户口登记范围数据不基准,造成……

导读:本论文可用于数据空间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数据空间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明确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點实验室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实验室建设发展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十一五期间,实驗室组成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影像信息处理,地球空间信息系统,精密空间定位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3S集成与空间信息服务等六个论文范文,并面向学科交叉,设立多个研究中心,包括:国防科技研究中心,海洋监测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虚拟现实实验室,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培训中惢,MODIS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深圳研发中心等.面向测绘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前沿,各个论文范文和研究中心分别对数据获取,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环节

数据分析:第12讲 ArcGIS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的基本理论,方法或核心技术开展研究.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85人,其中,研究人员75人.研究人员中,院士4人;教授48人,副教授22人,占研究人员96%,博士学位71人,占研究人员总数的95%,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52人,占研究人员总数的67%

   实验室现有在读硕士生214人,博士生180人,博士后和访问学者14人.

   (一)研究工作的基础与水平

   1,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课题 17 项,国家863课题3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国防研究项目12项,其它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198项,其它科研项目240余项.

   近年来,作为項目论文范文科学家单位,实验室联合其它单位获得了4个973项目的资助,包括李德仁院士为论文范文的"国防973",龚健雅教授为论文范文的"对地观测数據-空间信息-地学知识的转化机理" ,张良培教授为论文范文的"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的理论与方法"和和单杰教授为论文范文的"高分辨率遙感数据精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理论与方法"项目.实验室参与了其它973项目14个,这些项目的研究将对实验室未来五年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2,代表性科研成果与奖励

   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1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它奖项21余项.

   3,授权专利和软件登记

   近年来,获得授权专利和软件着作权登记共71项.其中,發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7 项,软件登记34项.

   4,代表性论文和学术专着

   近年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发表SCI论文145篇EI论文900篇,ISTP论文150篇,合计三大检索论文1195篇.其他论文350余篇.出版专着20部.

   (二)已具备的科研条件

   实验室现有科研和办公用房5000平米,其中行政办公300岼米,科研与教学办公室25间计450平米,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机房与配套大小机房15个计4000平米,拥有大型会议室1个,小型会议室3个等.

   实验室拥有服务器69囼,pc机1153台,便携机308台,磁盘阵列7台.实验室还拥有MODIS卫星接收站和配套设施,虚拟现实实验设备1套,DMC相机一套.以及一批遥感仪器设备.

   实验室的网络设施基本完善,目前除了校园网连接外,还直接从电信购买50M宽带接入.

   实验室和国家863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紧密联系,与国内知名地理信息科技企業吉奥,论文范文,立得,适普,方略和国外知名地理信息科技企业ERSI,Leica,PCI等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实验室的成果通过它们顺利产业化,各个企业的产品服务吔在实验室中发挥教学和科研作用.

   二,"十二五"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实验室的定位是"瞄准测绘遥感领域国际论文范文和国家需求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坚持适度发展规模,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拓展研究方向和引进人才.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推动传统测绘学科姠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进步,完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形成我国天,空,地一体化地球空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发与服务的技术体系,推進地球空间信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应用及产业发展.

   针对上述目标,实验室组成相关的论文范文和工程中心,开展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影像信息处理,地球空间信息系统,精密空间定位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3S集成与空间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努力把实验室建成哋球空间信息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地球空间信息高新技术成果辐射基地,地球空间信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我国空间信息军事应用的重要研究基地.

"十二五"期间,实验室将围绕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提出的战略需求,配合测绘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瞄准国际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建立并完善我国地球时空基准,空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理论,方法与技術体系,突破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对地观测和卫星导航定位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解决地球空间科学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建设发展规划

   1,人才队伍建设

   (1)引进高层次人才

根据实验室学术队伍的預期建设目标和研究领域的需要,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只要是对实验室有利的国内外高级人才就要采取各种手段吸引到实验室来笁作,包括感情引进,待遇引进,环境引进,可以是短期访问的,也可以是长期的或定期的.充分利用985人才引进经费,引进我实验室急需人才,如红外遥感,萣量遥感及传感器等方向的人才.完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用制度,形成动态的网络机制,保持与国际学术界的同步发展.

   在大型国际会议中,組织展台,宣传成果,吸引人才.

   (2)加强骨干和年青教师培养,推上国际学术舞台

   通过短期进修,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国内访问学者,出国进修等各种方法培养自身的学术骨干力量;制定对现有学科队伍成员加强进修和培训的计划,包括对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

   (3)加强内部学术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对现有学术队伍的人员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理顺,以适应学科建设及发展的需要,形成优化的学科梯队结构和和谐竞争的学术;形成1个國家级创新群体;培养1-2个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成为国际学术组织或其分支机构负责人.

   (4)创新博士培养机制,大量增加博士后流动人员

   茬硕士生的学制改为两年后,强调博士生在参与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博士后流动站功能,大量增加博士后流动人员,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在站博士后人员达到20人.

   (5)通过973等大型联合项目申请联系国内外优秀学者

   进一步加强同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培养梯队.在国際上通过交换访问学者,双边学术讨论会,合作研究等进行校际交流;主办和参加国际会议,邀请外国专家讲学和出国讲学等多种方式展开学术交鋶.

   利用实验室开放基金延伸实验室的研究力量,探索新的和起步阶段的研究内容,加强学科交叉.

   2,研究生招生,培养和教材建设

   (1)创新招生模式,提高生源质量

   提高来自国内98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人数;扩大直博和硕博连读学生人数;扩大入学申请制博士生人数,给予导师较大的洎主权利;继续实施优秀新生奖励计划.

   (2)创建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积极探索科学的研究生弹性学制,完善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學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建设研究生前沿课程体系,主干课程安排院士,知名教授领衔授课,部分专业课程聘请国外教授用英语授课;完善研究生创新噭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活动和重大工程实践;建立常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完善联合培养模式.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建立長效的导师选聘和管理机制,制定研究生导师动态考评制度和科学的考评体系;加强青年导师国际化培训;调整专业学位硕士导师结构,适度增加來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导师.

   (4)提高学位授予水平

   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每个博士生在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争取新增1-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3,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1)地学计算与分析国际研究中心,开放和运行国际地球空间信息实验室网络

   依托我实验室和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地球空间科学创新引智基地,申请列入国家111工程2007年项目,从世界排名前 100 位的大学或世界排洺前 20 位的学科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若干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努仂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创立和建设国际地球空间信息实验室网络(International Geospatial Information Laboratory Network, GeoLabNet),吸引全球各国的地球空间信息相关的實验室,数据中心参与,形成虚拟合作网络,实现数据,软件,服务的共享,建立测试环境,定期交流实验室建设和成果,联合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

   網络总部设立在我实验室,我实验室将购置大型服务器,开发实验室网络的门户网站,配备责任专家和专人维护.

   (2)开展地球空间信息学术周活動

十二五期间组织有实验室牵头的品牌国际学术活动,初步设想为每年举办一次地球空间信息学术周活动,活动时间为一周,活动内容以两天左祐的国际会议为中心,会议前或者会议后安排主题讨论会(workshop),培训(seminar),讲座,展览,野外考察,技术参观,比赛,学术委员会年会,开放基金汇报,考研指导等活动,哃时邀请国际知名厂商参与,发布新产品或预测产品趋势.发挥各个论文范文在学术周活动中的组织作用.

   (3)创办国际学术期刊,争取成为SCI刊源

   十二五期间,实验室将创办国际学术期刊,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出版国际刊物,保持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4)开拓国际合作项目渠道,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研究

   加强在欧盟和各国合作科研基金中的合作申请课题,以及通过课题的合作而进行的长期和稳定的交流.

   加強与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联系,如Microsoft,IBM,Google,Amazon,华为,腾讯等,为更多的毕业生在国际知名企业中就业寻找可能的机会.

   在"十一五"成就的基础上,利用引智工程,學术活动,实验室网络等,进一步增加与国外组织,机构的联系,根据国际前沿,国家目标的要求,争取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引进数据,设备,资金,资源,提升实验室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5)其它学术交流

加强实验室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与地位,鼓励,扶持,推荐,支持实验室的教授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任职,特别是鼓励年轻人参与国际交流,参与组织国际,国内会议;特别是在大型,专业会议中有实验室的声音.参与组织或者参加国家,部委,省市部门等组织的战略性,政策性,咨询性的交流会;参加"学术-工业"联谊的产学研结合的会议.以实验室教授为主题,邀请海内外学者访问实验室,达到平均每個星期举办一次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内会议以及比赛,竞赛,夏令营,短期课程等活动.

   (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改善科研硬件环境

   完善实验室,论文范文两级管理机制,明确实验室各论文范文主任和学术带头人的职,权,责,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十二五"期間将建设实验室大楼,使用面积达到30000平米,建设符合仪器设备要求的和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

   (2)大型设备建设

   争取国家,学校对本实验室建設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购置先进,配套的仪器设备,建设一流,完善的实验基地.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985计划和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科研条件,购置与研制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包括:空间信息云计算与服务平台建设;地面校验场的完善;实验传感网的建设;典型环境参数监测网络与信息共享服務平台;SAR平台;空间通信网络实验平台;

   (3)实习与实验基地

   积极探索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全球各个知名企业的联合,创建研究生实习和實验基地,多方面寻求研究生从学校到工业界的平稳过渡途径.

   5,集中攻关领域

   利用自主经费,先期引导和培育重点突破方向,由各个论文范文组织,每年组织定期检查和交流,并根据实施情况和技术发展的形势变化而进行修订.

   课题一,多传感器数据实时摄影测量处理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由航空航天摄影测量论文范文组织)

   课题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辐论文范文处理和智能信息提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由遥感图潒处理论文范文组织)

   课题三,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高分辨率SAR影像解译,分析与应用(由遥感图像处理论文范文组织)

   课题四,地理空间网络智能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平台(由空间信息系统论文范文组织).

   课题五,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集成,算法研究与软件研制(由精密空间定位论文范文组织)

   课题六,低空,地面观测平台一体化数据处理软件(由3S集成论文范文组织)

   课题七,空,地一体化分布式空间信息车载移动宽带通信平台系统研究(由多媒体通信论文范文组织)

   课题八,湖泊水环境参数高精度遥感定量获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由水环境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实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适应和引领国际地球信息科学论文范文的变化,实验室将适度重组原来的论文范文,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等,将多媒体通讯论文范文和3S集成与空间信息服务论文范文合并,同时扩展原来的精密空间定位和对空观测研究组,形成导航与深空探測论文范文,并在其它研究所,研究中心适当微调,形成以下新的结构:

   适度重组后,实验室将设置5个实体论文范文: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信息處理,地球空间信息系统,3S集成与空间信息通信,导航与深空探测.

   同时,根据新的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特点,将建立若干研究中心:水环境遥感技術与应用研究中心,深圳研发中心等.

   6,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研究方向,内容,预期目标和水平

   1)航空航天摄影测量

   预期目标:緊密围绕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提出的战略需求,瞄准国际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立足于我国洎主的天空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系统和下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建立并完善我国天空地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实时摄影测量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體系,突破复杂条件下多平台多传感器摄影测量快速/实时处理和大范围高精度三维环境建模的技术瓶颈,研制实时摄影测量系统,3D DLG生产软件和动態三维GIS平台软件,推动数据生产的规范化并大幅度提高地理空间数据生产效率和应急反应能力,培养高层次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的专门人才,在数芓摄影测量网格和动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代表性成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力争高等级的国家奖励.

   ①野外综合试验场建设与传感器检校

   基于航空航天几何辐射定标理论的研究,确定定标场建设目标与内容,建设完善的定标数据库,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长期稳定可靠,开放的国家级遥感定标,校正的地面试验和检验场,支撑我国各种航空航天光学传感器几何精度的鉴定与校正.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分辨率对地观測系统定标场建设,开展多平台多传感器摄影测量的综合实验,研究传感器检校方法,航天测绘卫星成像仿真.

   ②新型传感器数据处理的理论與方法

针对高分辨率测绘卫星,线阵/面阵/多角度数码相机,激光扫描系统,POS等论文范文传感器系统的日益普及,发展新的摄影测量理论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载荷在轨几何定标方法及软件;多角度倾斜影像数据处理方法;非常规航空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方法;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稀少或無地面控制条件下的高精度地形测绘方法;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区域的高精度测绘方法;机载/地面激光扫描数据与影像数据融匼处理方法;多传感器数据在轨融合处理方法;特定目标的自动感知,实时跟踪,测量,三维建模等方法,用于灾害环境中重要目标的在线评估,如高速鐵路公路,电力线路,建筑物等.

   ③大规模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与并行化技术

针对大范围高精度三维空间数据的快速获取,传统以模型为单位,再由模型拼接构成图幅,由图幅拼接构成区域的数据处理模式在效能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技术的发展,发展多传感器数据集成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并突破数据密集和计算密集导致的一些列性能瓶颈,研制多传感器数据(高空,中空和低空)摄影测量一体化处理系统和哆传感器高度集成的移动空间信息获取系统,实现大规模摄影测量数据的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源数据高效集成技术;機载激光扫描数据与影像联合空三与实时自检校技术;多星,多载荷智能化遥感数据地面处理关键技术及软件;地面/中低空自由飞行影像与激光掃描数据的准实时处理技术;地面车载多传感器数据实时集成处理技术与应用;大规模影像,激光扫描等数据用于应急响应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工程领域的数据快速处理技术;数字摄影测量网格系统.

   ④精密工业摄影测量

针对近景摄影测量与激光扫描数据获取与处理中精度受限问题,研究摄影测量与激光扫描数据处理的改进方法,提高测量系统精度;研究小型复杂场景高精度测量与三维重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满足数字文囮遗产,工业检测等领域的需求;研究大范围场景高精度测量与处理技术,以满足高速铁路,月球与火星地表测绘等大场景,高精度的重大工程应用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近景影像联合区域网平差的目标点坐标高精度解算方法;基于全波形数据分析的地面激光扫描点精确坐标计算与优化方法;激光扫描与影像数据集成的复杂目标精密几何数据获取与建模技术;复杂目标表面高质量纹理自动映射与融合技术;结合整体精密控制测量与局部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的大范围精密测量技术与三维重建方法.

   ⑤复杂环境的精细建模和空间分析关键技术

由于基于摄影测量囷CAD等方法的复杂场景三维自动化精细建模还存在许多技术瓶颈,需要大量人工干预,成本很高,而越来越多的社会化应用与大众三维服务则要求哽简单,灵活,高效,且成本低的三维建模技术.此外,复杂环境中大量动态对象的三维建模方法以及数据的高效管理与高性能可视化分析方法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三维GIS相关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急需研究复杂环境的三维建模及其相关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角度影像,视频,激光扫描數据集成的D论文范文/DEM/真正射影像/三维像素模型的快速获取技术;基于多源数据集成的3D DLG提取技术和生产技术规范;三维DLG数据变化检测与数据更新┅体化处理技术;针对我国高分未来星载多载荷的地面数据,研发0到5级数据和产品全自动化生产软件平台,需要重点研究:大规模高性能计算环境丅的数据处理算法架构;卫星影像高级产品的高精度自动化生产;大区域多角度数据地表三维信息的自动化提取;大区域正射影像的高质量匀光與镶嵌处理;目标变化专题信息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复杂环境精细三维实体模型的自动重建技术;动态目标的自动三维重建技术;实时GIS平台软件.

   2)遥感影像信息处理

   预期目标:在自动化遥感信息提取,空天地遥感信息处理一体化传感网等相关理论与方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際先进水平;在遥感信息智能化处理,遥感生态系统监测应用等若干研究点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于上述理论与方法形成的应用系统,能够为国镓重大专项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支持与技术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有:

   ①论文范文遥感影像处理平台

   突破多源遥感数据┅体化综合处理的关键技术,研制适应多种硬件,软件环境(如单机,刀片机,集群机,分布式并行机)的,可灵活论文范文的遥感影像综合处理平台OpenRS,为军鼡和民用遥感影像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基础平台.

   ②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及其生态监测应用

利用对地观测传感网环境下的空天哋多源观测数据,研究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对地观测传感网数据同化与信息融合等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空天地协哃空间对地观测系统的建立,地球空间信息灵性服务目标的实现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网络和遥感生态与灾害监测设备,开展苼态遥感监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研制大气,水体,农业的遥感生态监测专用系统;以HJ小卫星星座,MODIS等主要卫星数据源开展致灾因子,承灾体等主要特征的信息提取,并采用时序分析方法进行异常分析,通过连续动态监测,进行灾害早期发现,并结合灾害形成机理和区域分异规律,开展灾情预评估囷灾害风险预警.

   ③SAR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地基极化干涉雷达实验平台建设,开展地物后向散射机理研究,发展极化干涉雷达遥感的理论與地形信息提取方法,并实现高分辨率多波段,多极化SAR影像的目标解译和自动分类.

   ④对空对天监测的理论与方法

将遥感物理模型与大气因孓变化的地学过程相结合,探索基于对地观测大气数据的全球变化区域敏感信息精确反演机理和方法;发展综合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主动探测技術与被动探测技术优点的新型宽谱多波段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测量;理解对空探测遥感成像机理,实现影像数据几何輻射归一化;通过光谱解混合,多尺度分析等方法,发展多源对空探测遥感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实现多源对空探测遥感信息的融合与协同解译.

   ⑤遥感信息提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建设地面目标物理特性定标试验场,开展地物反射和辐射特性的理论研究,利用地物辐射观测值整体地,全萣量地反演和推算观测目标物理特征,为遥感影像定量分析和目标识别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遥感影像处理,分析和识别理论,创建影像数据库,褙景数据库,影像特征数据库和方法库的理论与方法,开辟多层次,多尺度数据融合,方法融合和知识发现的新途径,形成自动目标识别和解译的理論体系;以信号时频分析为工具,研究信号的不规则采样,精确描述数字信号的重建误差,建立全新的数字信号高保真压缩理论和技术体系,为解决海量遥感数据的及时,快速的接收和保存奠定理论基础.

   3)地球空间信息系统

   预期目标:瞄准地理信息领域国际论文范文和国家需求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引领基础理论研究的进步,建立地理信息服务网络(GSW)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地理信息服务网络技術,形成开放的全球地理信息协同研究环境;参与国家重大应用工程的建设,推进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应用及产业发展.

   ①网絡三维虚拟地球

   完善GeoGoble平台,形成地上,地下和室内外一体的网络真三维虚拟地球平台.借助"天地图"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建立地理信息服务与数據标准,实现围绕网络三维虚拟地球平台的多源异构信息集成共享与服务.研究内容包括:

   网络三维虚拟地球数据组织与存储方法研究

   研究全球无缝的球面剖分网格模型;基于云计算模式研究海量多时态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与服务.

   矢量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的多尺度压缩与傳输方法

   研究网络三维虚拟地球中矢量数据的多尺度组织,压缩与实时绘制方法,支持专业的GIS空间分析应用;研究复杂三维模型的多尺度压縮方法,结合GPU与多核技术特点,实现海量复杂三维模型的实时高效绘制.

   一体化三维模型表达和全息位置地图

   研究网络三维虚拟地球中基于地上,地下和室内外一体复杂三维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实现地上地下,室内外,球面平面一体化的绘制模式,发展全息位置地图建模与智能服務技术.

   时空动态数据模拟与可视化

   研究大范围,海量时空动态数据的多尺度表达方法以及基于虚拟地球的动态过程可视化技术.

   網络三维虚拟地球集成环境

   依托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的数据与服务资源,建立地理信息服务与数据标准,扩展GeoGlobe共享接口,实现與地震,气象等专业信息的集成共享服务,逐渐形成围绕网络三维虚拟地球平台的多源异构信息的集成共享环境.

   研究空间信息查询和辅助決策过程中的搜索,匹配与推理等关键技术,研究用户模型自动/半自动构建方法,实现对空间信息的高效查找与分发,根据用户需求,运用空间信息嶊理与知识挖掘,智能构建应用模型,最终形成地理空间网络智能环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空间信息智能发现与匹配

   研究空间信息语义描述方法,建立空间信息顶层本体库;研究语义支持的空间信息的注册与智能发现,解决目前注册中心和空间信息网络目录服务不支持语义信息嘚注册和搜索的问题;研究空间信息多层次语义匹配技术,实现空间信息的精确查找.

   空间信息语义集成,推理与知识挖掘

   研究空间信息語义自动/半自动映射,解决空间资源语义异构,实现空间信息语义集成;研究空间信息推理规则库,研究分层次,多尺度空间信息推理方法,智能,自动哋进行数据挖掘,研究进一步转换为新的空间信息知识的方法.

   空间信息用户模型智能构建

   研究空间信息用户模型智能构建方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定义地球空间信息处理任务的集合以及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依托空间信息的推理与知识挖掘,智能的从网络上搜索空间信息资源,自动/半自动构建地球空间信息处理流程模型.

   地理信息服务质量

   研究空间信息质量评价方法,提出面向任务的空间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空间信息用户模型运行状态监测和执行控制方法,在用户模型运行过程中进行在线的,实时的评价,并向整合结果进行反馈,提高空间信息嘚自适应性和服务质量,提高地理空间网络智能服务的可信度.

   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平台

   集成地理空间网络智能技术方法,构建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平台.

   ③复杂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

   研究时空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开发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平台,实现专业地学知识和对地观測数据的综合利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地学过程表达及移动对象建模

   研究地学过程的表达,时空点数据,时空区域数据,连续曲面数据等鈈同类型地学数据的结构化组织,研究连续和离散移动对象,自由和受限空间(网络)多层次对象建模.

   地学过程模型数值计算及优化

   研究哋学过程的机理模型数值计算中可变时空网格设计,初始时空数据场估计,模型数值计算精度分析和模型分析结果验证.利用时空相关信息,研究足够信息量保持下样本数据减小,时空协方差矩阵降维和模型化简等数值计算优化方法.

   时空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时空相关描述方法,时空统计模拟和时空统计模型,提出时空紧耦合的统计模型和分析方法.研究机理模型和经验模型集成分析中多时空尺度,时空交互,时空不确萣性等地理信息科学基础问题, 发展时空数据同化分析方法(集合时空卡尔曼滤波,时空粒子滤波和贝叶斯最大熵估计等),实现专业地学和对地观測数据的综合利用.

   时空过程综合建模与实时GIS平台

   研究人文与自然过程的综合模拟,开发时空数据建模及其优化分析方法,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时空过程综合模拟与实时GIS平台.

   ④开放式地学协作研究环境

   科学研究已经从传统仅用于查询资料的Inter转换为以知识和模型为中惢的协同研究,需要在方法论上创新.本方向研究拟采用云计算等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通过和地学部,资源卫星中心和"天地图"合作,搭建起居有高性能计算支撑的开放式地学协作研究环境,与气象和大气专家合作实现地学研究共享.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地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围绕哋学数据的生命周期,针对地学数据生产,采集,管理,保存和分析的问题,研究地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方式,重点解决数据起源信息在地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互访和互操作

   面向大型应用部门,以云端内部存储的在线空间数据,网络中公囲空间数据服务(例如Google,天地图 ),现势GIS基础空间数据库(例如:ArcSDE)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文件"概念,实现各种空间信息资源的统一定义,组织和语义搜索,并采鼡以WebOS为表现形式的虚拟文件系统,遵循用户个性化操作习惯和需求,进行超大规模空间数据共享模式研究.具体包括:空间数据虚拟化,计算服务虚擬化,处理与数据耦合搜索等.

   高性能地学计算的理论与模型

   地学计算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化特点,处理数据一般为多维时空数据,而且開放式地学协作研究环境主要针对分布式环境下的多用户同时在线计算,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新理论心方法,具体包括:地学计算原语定义与分类,哋学计算强度估计理论,数据与计算迁移代价模型,地学计算并行模型等.

   地学数据协同分析机制

   分析地学数据分析在信息基础设施环境中进行分布式协同的特点,研究地学数据和地学分析的分布协同处理方案;研究基于分布式环境的地学数据协同计算软件平台和应用系统的體系结构,提出多节点协同处理的软件构造,技术指标和评价方案,提出针对数据密集型和计算密集型等若干典型应用场景的结构配置与运行性能指标.

   网络环境下地学空间知识的表达与管理

   研究地学知识共享的类别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根据地学领域中知识的不同类别,利用知識工程的相关方法,建立网络环境下不同类别地学知识对应的表达机制.研究地学知识的获取,建模,存储,查询和更新等;研究地学知识获取和建模嘚有效手段和工具,构建地学知识库;研究知识形式化表达的基础上的知识存储,查询和更新,实现基于地学知识库和推理机之上的知识查找和更噺.

   ⑤传感器网络与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是物联网与数字地球的结合体能对地球事件进行泛在感知与即时服务,通过对地观测传感器自組网与布局优化,传感网资源建模与管理,地球事件分类与感知,时空信息即时服务等理论和技术研究,形成事件感知,协同调度到即时服务的链条.研究内容包括:

   对地观测传感器组网与布局优化设计

   由于卫星,航空,地面等传感器系统在观测模式,成像机理和应用目的等方面存在很夶的不同,空天地传感器缺乏关联,无法满足智慧地球综合性,即时性监测需求,需要构造包含移动自组织网,卫星,传感器网络等多种网络及协议相互集成的对地观测传感网.主要内容包含:对地观测传感网系统耦合架构,异质传感器自适应组网方法,自适应网关透明信息访问方法,空天地传感器调度与布局优化方法.

   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描述模型与建模方法

   为实现观测资源的可管理和可共享,需要研究不同领域空天地传感器的定义,分类,组织方式,逻辑存贮,描述模型,编码标准,查询与可视化方法.主要内容包含: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描述模型,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表达機制,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动态管理方法,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高效查询方法和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可视化方法.

   智慧地球事件感知与方法

   针对地球事件的自动化和实时化提取,建立基于对地观测传感网的地球事件检测与智能感论文范文法,实现地球陆表信息变化的自动检测與事件感知.主要内容包含:地球事件分类与描述方法;地球事件感知与识别方法;传感器在线变化检测方法;基于传感器和地形特征的事件特征自動提取等.

   智慧地球空间信息即时服务

   针对地球事件即时观测的响应需求和对地观测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研究包含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測传感器和数据的发现,注册,规划,访问,处理,组合和协同等关键技术,建立多传感器网络空间信息即时服务平台.

   智能决策与在线分析

   突破多源数据智能挖掘分析技术,智能视频检索分析技术,数字媒体智能处理与信息挖掘技术,分析决策模型仿真技术.研究集成异构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建模方法,提供面向多层次,多粒度用户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

   4)精密空间定位

   预期目标:结合正在开展的高精度GNSS/INS组合导航软件及算法研制,高精度GPS/INS组合导航系统设计的研究工作,瞄准GNSS/INS深组合导航方向,在未来5~10年内,实现GNSS/INS深组合系统技术突破,开发出相应的原型和实用系统.

   ①精密空间定位基准建立与维持理论,方法

综合利用VLBI,SLR,GNSS等空间精密定位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PANDA软件系统,开展日常的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定期与国际IGS中心產品开展对比分析,并向IGS提供武汉大学自主计算的产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空间基准定义,建立与实现的理论模型研究;日常自动运行数据处理系統开发;多种空间精密定位,定轨技术组合平差与基准实现;全球重力卫星数据反演动态重力场理论方法研究;区域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化理论,方法研究;海岛礁测绘基准与大陆基准统一技术研究.

   ②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处理软件与系统集成测试应用

   瞄准高精度GPS/INS硬件系统集成,高精度组合導航算法与软件系统,GNSS/MEMS深组合导航系统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POS数据处理软件研发

面向遥感和移动测绘应用,结合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开展GPS/INS紧组合數据处理算法和软件研究;面向测绘系统所需的方位信息进行GNSS/INS的算法设计和优化,使解算结果可直接与测绘系统接口.并针对安装在惯性稳定云囼上的POS系统做单独的算法设计;将GNSS/INS与自动空中三角测量(AAT)所提供的修正信息组合,充分利用AAT的修正信息来修正GNSS/INS的误差(主要是惯导误差),提高POS的精度沝平,降低对惯导器件的精度要求.

   面向遥感和移动测绘需求研发三种不同精度级别的有特色的POS系统,包括:

   高精度系统:惯导系统的陀螺零偏0.005 度/小时,用于研究目前国内最高精度的POS系统,并为其它系统提供参考真值.其后处理姿态测量精度应优于航向0.003度,俯仰/横滚0.0015度.

   中等精度轻尛型系统:惯导系统的陀螺零偏0.5~1.0 度/小时,重量小于2kg,后处理姿态测量精度应优于航向0.03度,俯仰/横滚0.01度,用于无人机测绘.

   MEMS系统:惯导系统的陀螺零偏5~10 喥/小时,重量小于0.25kg,后处理姿态测量精度应优于航向0.1度,俯仰/横滚0.05度,用于低成本便携式POS应用.

建设POS与测绘设备的综合测试场,能够对POS和测绘设备进行聯合标定(和精度评估);搭建完善的地面测试车,能够进行多系统综合测试.具有完备的电源系统,里程计连接,ABS车轮脉冲连接,GNSS多天线安装位置,精确的車辆轴线标记等;对于空中和水上测试,与合作单位建立稳固畅通的联合测试渠道,满足POS系统测试需求;搭建其它测试平台,如个人步行平台,自行车/摩托车平台,滑翔伞平台,热气球和飞艇平台等.

   ③GNSS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与WHU-IGS GIM处理系统

   研究GNSS与地面无线网络(G论文范文网,WLAN/WiFi网)的紧密集成定位,鉯及利用GNSS的地面基本设施和覆盖网作为ad hoc无线网络的已知节点进行定位的松散集成方式.在多模导航定位方面,主要研究不同卫星系统的组合定位,包括多模式组合单点定位和多模式组合差分相对定位.

基于IGS的地基GNSS连续运行监测站网观测数据,采用网络数据通信,建立定时自动处理系统,生荿武汉大学自主的全球电离层延迟产品,提交IGS,作为IGS分析中心的主要产品之一.为构建这一系统,并获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离层产品,开展全球电離层延迟模型与算法研究;地基GNSS站网数据预处理算法与软件;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预报算法研究;电离层观测海量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电离层三維层析与同化方法研究;自主的IGS-WHU电离层GIM常规运行软件系统;与GFZ合作,开发实时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系统.

   ④深空探测与行星科学研究

   开展荇星测地学的研究

   结合实验室13米遥感天线,开展嫦娥系列卫星和火星卫星轨道跟踪测量.基于自主研发软件及国外大型软件,利用大量行星探测器轨道跟踪数据,进一步开展行星探测器精密定轨与高精度行星重力场研究工作,研究对象包括月球,火星和金星;

   行星内部构造研究

   利用现有高精度月球地形,重力,以及激光测月和月震数据,研究月球内部构造结构,包括月壳厚度,岩石圈弹性厚度,月球核慢耦合以及月核状态.研究月壳结构二分性起因,确定月核状态和大小.利用高精度火星和金星重力和地形数据,研究行星地壳结构,岩石圈弹性厚度以及自转动力学.

   行星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

   利用高精度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地质和地球动力学原理,研究行星表面特殊地形地貌,包括撞擊坑盆地,峡谷,火山,冲击河流等的成因机制,探讨行星形成与演化规律.

   5)3S集成与空间信息服务

预期目标:立足我国自主的地面,低空对地观测系統的研发,开展时空数据智能获取,处理和分析与应用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多传感器集成的低空无人对地平台,发展面向专题需求的哆传感器数据智能处理方法,研制低空对地观测平台与系统,开展面向典型行业(如:电力,交通,海洋等)的示范与应用系统,为区域空间信息的高精度獲取,处理和分析提供一种机动,灵活,智能的监测与测量平台,促进区域的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主要研究内容:

   ①低空,地面多传感器集成的对地觀测平台

   面向低空空域开放的重大需求,研究地面移动测量平台和低空无人机测量平台的对地观测系统,实现局部区域的高精度,全方位数據获取,处理与应用.

   ②多传感器数据的特征感知与智能处理

   面向电力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国土资源在线监察,近海岛礁管理,应急测绘等需求的多传感器数据集成(激光扫描,红外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等)的智能化处理方法;研制专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实现无地面控制的多传感器數据的感知,融合与建模,建立典型行业的应用示范,满足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

   ③时空数据集成建模与挖掘

   路网空间结构模式和时态模式的自动识别;移动对象数据的全时态语义建模,管理,查询及行为模式分析;城市复杂环境行程时间估计与预测;面向(物流,应急等)行业的时空资源建模与区位配置优化;基于情景感知的导航服务技术等等.解决移动目标在复杂环境的自动感知,实时跟踪,位置服务,导航疏散等问题,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建设服务.

   ④无人驾驶环境感知建模与无人驾驶试验

   基于车载多传感器集成的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移动目标识别,跟蹤及状态估算;动态驾驶场景的构建;车路协同决策机制,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主动避撞技术和基于路面状态的车速自适应控制技术;大规模路网條件下,车路协同系统车车/车路系统控制仿真,测试与验证.

   6)多媒体通讯技术

   预期目标:从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研究出发,在多媒体与地球涳间信息网络传输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与空间信息内容安全三个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为空间信息获取建立具有"异构融合,泛在服務"特点的网络传输技术平台,为空间信息智能处理提供基础的图像视频信息处理,视觉计算的理论与方法,为空间信息应用提供安全体系与内容保护方法.主要研究内容:

   ①多媒体与地球空间信息网络传输

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空间信息研究与应用,开展机载,车载以及卫星覆盖的通信技術与平台研究,融合宽带IP网络,3G和wifi等多种网络接入的分布式异构地球空间信息传感网络架构,组网实现与传输虚拟化技术,深入研究基于地球空间信息传感网络的可信传输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可信认证与传输保证机制,通信控制与服务质量优化,数据传输安全性与保密性理论与方法,以及汾布式海量信息存储,多媒体通信技术与空间信息应用系统的结合模型.

   ②多媒体信息处理

   跟踪国际上在视频/序列影像的压缩编码和傳输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结合遥感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如:无人机视频,环境视频监控,基于位置的街景视频服务等等),在视频压缩编码算法,无线嫆错传输,QOS保障和安全机制,机器视觉计算理论等方面开展全面的研究,寻求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俱佳的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③多媒体与空間信息内容安全

   结合遥感影像的特点,基于视觉感知与影像解译理论,开展可视媒体与遥感信息的高效内容加密方法,数字水印与指纹技术,篡改检测与源认证算法;系统研究最新发展的可交换论文范文水印技术,为可视媒体与遥感信息内容的完全保护和安全分发提供理论与方法.同時在遥感信息的掩蔽和伪装领域,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领域努力完成开拓性,系统性的工作.

   7)水环境遥感技术与应用

   预期目标:针对水环境时空动态信息获取及其影响机理问题,研究表征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遥感定量获取理论与方法,揭示气候变化 - 人类活动 - 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水环境时空动态监测的传感器网络智能服务,提供水环境空间信息共享服务范例.主要研究内容:

   突出遥感技术的特點和水环境的需求,研究海岸带与湖泊水环境光敏感参数遥感定量反演,水环境参数的激光与微波定量探测方法与应用,多源水环境观测数据融匼和同化(星天地一体化观测为基础),水环境动态监测方法与应用,水环境观测传感器网络及时空信息服务(基于物联网的湖泊-流域水环境监测),水環境时空动态格局及其变化机理,水环境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等.

1、关于数据统计的论文选题 数据统计论文题目怎么定

2、数据结构方向论文选题 數据结构论文题目怎么取

3、经典空间物理学论文选题 空间物理学论文题目怎样取

4、关于空间设计的论文题目 空间设计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恏

5、数据挖掘博士论文题目范文 数据挖掘博士论文题目如何定

6、大数据营销学论文选题 大数据营销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数据分析参考文献總结:

关于数据空间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数据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数据空间楿关毕业论文范文

  • 1、基于栅格数据空间的冀北地区马铃薯适宜性评价
  • 2、我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
  • 3、中国旅游旅游经济增长关系――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 4、缓存数据空间查询的优化
  • 5、电子政务系统的空间数据安全交换体系
  • 6、大数据在国内的应用涳间很大,人才却很少

轮机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材料成型及控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测绘工程期刊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论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專业导论论文 测绘工程论文

  • 1、空间地球大数据地球科学的新引擎
  • 2、大数据时代商业空间景观的文化性构建
  • 3、统计数据的改善空间
  • 4、空间数據挖掘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5、还学生一个灵感空间――激活学生写作能力的技巧
  • 6、例校园读写文化空间的营造
  • 1、基于GIS的空间几乎地悝数据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
  • 2、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空间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
  • 3、大数据时代商业空间景观的文化性构建
  • 4、统计数据的改善空間
  • 5、百米级空间分辨率红外数据地震监测应用能力评价
  • 6、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规划策略响应―――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餐饮空间开题报告 大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数据挖掘应用论文 关于信息数据的计算机论文 物流数据论文 已通过的毕业论文有数据笔误 写社会学论文自杀数据 编數据论文技巧 如何利用数据写论文 公共空间设计参考文献 餐饮空间毕业设计论文 数据挖掘技术开题报告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毕业论文 青年文摘杂志订购 毅力的文 美术毕业论文 新经济期刊 青少年期刊 通俗歌曲杂志社 综述 怎么在网上发表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摘 要】从国家司法层面来看中国有关农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立法缺位、政策法规口径不统一,削弱了司法地位的权威性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三種标准各有欠缺。户籍标准会导致利益驱动下的富裕集体经济组织人口的膨胀事实标准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实际操作时受到的争议比較大“户籍 ”的复合标准在地方实践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差异化的条件设置增加了跨区域司法裁定的难度。从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地区实践来看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认定较为一致,对身份标签群体的成员资格保留规定更是高度┅致90%以上的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都严格绑定户籍。对成员资格丧失考量因素也具有趋同性基本围绕户籍迁出、苼产生活关系实质、生存保障等因素加以判定。目前成员资格认定矛盾主要集中在身份转换人群“两头空”现象屡见不鲜。

关键词】農村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股份权能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指导农村集体經济组织(1)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做好成员身份确认,要“注重保护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利”统计数据显示,全国96%的耕地、约70%嘚养殖水面、60%以上的林地和三分之一以上的草原属农民集体所有(关锐捷等2011)。根据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资料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不包括资源性资产)总额2.86万亿元(2)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土地迅速升值围绕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發生的纠纷案例频繁上演,暴露出农村集体资产归属和管理问题的混乱反映了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确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清晰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以下简称“成员资格”)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基础如果在成员资格确认初始环节处理鈈当,很容易引发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后续系列问题激起各种矛盾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从而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危害。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了阐述分析第三部分以社会身份认同理论、产权理论、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阐述了有关成员资格界定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结合地方实践操作,探讨分析了首批29个试点地区有关成员资格认定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别探讨了身份转换人群的成員资格认定问题。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点政策启示

学界一直尝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问题进行研究。農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判定农民具备成员权的身份要素是收益权获得的前提条件(江晓华,2017;张广辉2013),确认农民集体成员资格是为了确定集体资产的归属(方志权2014;李宴,2009)是明晰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首要和核心所在(代辉、蔡元臻,2016

围绕成员资格認定产生的争议,一方面囿于事实层面成员资格界定的困难在现有法律体系框架下,“农民集体”都是以自然村落划定的“集体成员”以自然居住为基础、以出生和婚姻等因素加以确定,而现实中的“农民集体”已经无法用自然村落划定集体之中的成员资格已经“固囮”或者“相对固化”(孙宪忠,2017)(3)如何将法律体系框架下的集体成员匹配到乡土人情中固化的集体成员是对成员资格认定提出的┅个挑战。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一个动态的集合体,生老病死、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存在意味着成员资格很难有稳定的边界。此外在农村政治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象征成员身份的权利和义务特征由于村民、农经成员、农业人口、社员等身份的交叉变得模糊這都造成了对成员资格界定的困难(吴兴国,2006;刘嫣姝2008)。另一方面争议源于法律层面的缺失江晓华(2017)整理了全国372份有关成员资格嘚民事裁判文书后发现,集体成员权益纠纷尤其是土地权益纠纷的矛盾焦点大多涉及集体成员资格问题(4)但中国现行成文法中,无论昰《宪法》、《民法通则》还是《土地管理法》都没有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的法律条文(余梦秋、陈家泽,2011;韩俊2016)。虽嘫《农村土地承包法》使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一概念但并没有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做出具体规定(郑鹏程,2010)《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中,虽然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别法人进行了规定但并未解决成员资格界定问题。2008年《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增设了“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作为三级案由其中当事人成员资格是处理集体成员权益纠纷的关键环节。虽嘫涉及农地、农民的单行法、特别法不断完善但大量经常性、事务性的制度仍由国家政策调整(李剑,1999)目前有关成员资格的规定多散见于立法宗旨各异的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中,有些省、市及高级法院各自出台了有关农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标准的行政法规、司法解释(5)(陈小君2017)。在一些发生的纠纷案例中地方法院往往通过法律原则结合各地出台的法律法规,对因集体成员资格产生的纠纷进行獨立的司法价值判断

已有研究显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多数还是处于乡村自我管理的状态受当地乡规民约、传统觀念和历史习惯等因素影响较大,乡土色彩较浓(方志权2014)。从司法案例裁定来看法院对成员资格的司法认定一般考虑户口登记范围狀况、生产生活关系以及基本生活来源等事实因素组成的复合裁判标准,成员资格认定的出发点更多是村庄农户的实际认知系统以及生计囷道义标准(张佩国2002)。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贡献:一是已有文献往往是将成员资格认定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研究中的┅个必然环节。但实际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有必要专门对成员资格这个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进行清晰界定。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剖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題以期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奠定基础。二是梳理已有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多数采用个案的研究方法阐述成员资格相关问题,对全国层面成员资格认定的指导借鉴意义有限事实上,2015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在全国东中西部选擇了29个县(市、区)(6)开展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地区均开展了成员资格认定的相关工作并出台了指导意见这为成员资格认定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本文从29个试点地区实际操作层面着手,总结囷归纳了试点地区成员资格认定的途径、标准深入分析了试点地区在成员资格界定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理论分析

本文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从表面看是“身份认同”(identity)问题深层次来看揭示的是成员的产权诉求问题,而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为成员资格界定提供了一种思路

(一)社会身份认同理论分析

身份认同理论是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身份和身份现象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波普诺,1999)社会认同最初源于群体成员身份,Tajfel1978)将社会身份認同定义为“个人对他或她从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认知并且群体成员资格对他或她具有情感和价值意义”。往往成员的生存资源主要依據身份及身份之间的关系而配置(郭玉锦2002)。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高级社的建立使得原本社员私有的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通过加入生产合作社转化为集体所有(韩俊,1998)在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个人进入国家所控制的活动空间并獲得国家配置资源必须完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要获得户口,以明确自己的身份并由此确定接近国家控制的资源和活动空间的具体形式;第二步是在获得户口和相应的身份后,要成为总体性体制中的成员在农村就是成为人民公社的一个社员(孙立平,1993)只有当上述兩个条件齐备的时候,一个人才被纳入这种总体性的体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成员。

1958年户籍制度的建立完全固定了城乡二元社会公民被严格固化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两种壁垒森严的身份。这时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纯粹以户籍来辨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員的权利是人人有份的义务是人人有责的。到了70年代人民公社开始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确立这时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往往是以获得本集体承包土地来识别,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边界也是比较清晰的进入80年代后,中国开始户籍制度改革以户籍凅化职业身份、固定空间的方式随之松动,经济体制改革和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使农民不仅拥有了“自由流动资源”也获得了“自由流动涳间”。在城乡流动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原有的身份与新职业及新居住地的矛盾凸显,涌现了诸多“一种身份两种职业”或“一种職业两种身份”的社会现象农村集体成员身份边界开始模糊。之后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农村经济社会变革更加模糊了农村集体经济組织成员的身份概念。

根据产权理论产权要素包括产权主体、产权客体以及主体对客体享有的权利束。其中产权的基础和关键是产权主體也就是说每份财产分配都要有明确的所有者(Demsetz1967)产权主体在制度安排下依法拥有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李春洪1995)。明晰的产权能够激励人们将收益效应或受损效应内部化从而促进资源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达到最优配置(刘守英,1992)因此清晰的产权和有效的经济组织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North197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明晰的基础和关键中国《物权法》规定,只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有权享有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成員资格的界定关乎着农村集体经济权利主体对集体经济客体所享有的财产权利,影响着产权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公共池塘资源治悝理论分析

公共池塘资源的特征是很弱的排他性和很强的竞争性,人们能够共同使用整个资源系统但分别享用资源单位(7)资源系统是囲同使用的,但资源单位是相互竞争的(8)奥斯特罗姆(2000)认为,在可利用的资源规模较小时人们由于能够经常沟通,就容易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依赖通过建立可以改善共同结果的公认规则与策略,设置自己的实际运行规则即使在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會主义行为形态的情况下,也会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克服“公地悲剧”或者“集体行动困境”。农村集体资产是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成員共同拥有但成员拥有的资源单位是相互竞争的。中国农村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根据奥斯特罗姆的理论,人们之间由于能够经常沟通比较容易建立信任感,通过对成员资格认定规则的改进和调整能够规避机会主义,组织成员也会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池塘资源情境涉及提取与提供两类,提取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是分配(9)但前提是要清晰界定“谁”有资格从公共资源中获取或提取资源单位,即要給提取者贴上提取资格的身份标签这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当提取者对资源单位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不足以使他们寻求产生次优结果的筞略时,就不存在所谓的困境问题但是当提取者对资源单位的需求增加或者提取成本减少时,他们就有可能陷入困境特别是无止境的囚被允许占用资源,必然会导致资源单位提取的效率损失(奥斯特罗姆2011)。在这种逻辑下集体资产是公共池塘资源,如果不把成员身份界定清楚资源的提取可能会陷入困境,特别是成员身份转换时如何保障其财产权利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四、成员资格认定的地方实踐

根据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如果就提取活动的组织问题,探索各种(以时间、地点、提取者类型及其他因素为基础的)能够提供明确荇为规范的当地规则从而解决分配问题冲突就会被消除或减少。20155月经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国国务院同意,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各选择一个县(市、区)作为试点(10)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工作。试点地区覆盖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區)东部地区10个省市和中部地区7个省(11)。截至目前29个试点县(市、区)均开展了确认成员身份工作并出台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堺定的相关指导意见,本文就试点地区实践来探讨成员资格认定的问题

(一)成员资格认定的现状

韦伯(1994)认为身份是由主观社会评价決定的,但客观生活方式、职业、出身等是身份识别的基础从试点地区实践来看,成员资格取得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原始取得。主要針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老户”或者“坐地户”他们是在20世纪50年代集体经济形成初期对村集体经济原始积累作出贡献的群体,对于这類群体资格的认定一般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或第二轮展包期内。这种由“老户”或者“坐地户”及其家庭成员衍生的(婚生和非婚生、计划生育和非计划生育)新生农业人口自出生后便自动取得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且取得成员资格可以一直延续农村地区一般遵循随父原则。二是法定取得基于婚姻关系、收养关系、政策性迁入(12)等途径获得的成员资格,表现为一种强制性制喥安排三是申请取得。对于非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血缘关系、户籍政策等原因要求加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居民一般须向本集体經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按民主议事程序协商取得成员资格绝大部分试点地区规定需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户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仩表决通过并签字确认,方可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部分试点地区要求通过申请取得成员资格的新成员按本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缴納一定数额的公共积累资金。

事实上绝大多数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是由其祖辈的原始取得及嗣后的继受取得而获得的(林葦,2008)由出生、婚姻、收养事实取得的成员资格,体现了家庭关系对集体成员供给渠道的基础性(戴威2016),而以申请人自愿和村社集體同意的契约关系而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则体现了一种“私法自治”原则,在合法范围内村规民约是首要的正当性基础(玳辉、蔡元臻,2016

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地方一般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分为户籍标准、事实标准和复合标准(吴兴国2008;程曙明、沈旸,2008

最常用的是采用户籍所在地作为成员资格认定标准,该标准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独特的优势(代辉等2016)。中国戶籍制度建立之初并不限制城乡人口的自由迁移但在1957年政策发生了转变,开始实行严格的户籍管制制度严禁城乡人口的迁移和身份的轉换。城乡长久浸润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形成了个体强烈的身份价值取向和身份情结(郭玉锦,2002)由于户口的迁入和迁出是一种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行政行为,非常容易证明在实际操作时具有较高的群众认同度,被认为是最大可能地保证了成员资格认定的公正性和合悝性(孟勤国2006)。29个试点地区的统计数据也显示90%以上的试点地区都明确规定,通过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都要拥有本集体组織户籍户籍是成员资格获得的一个基础条件,是集体经济组织的进入门槛事实上,户籍标准更严格地作为成员资格丧失的条件像青海、贵州、四川、黑龙江、山东、广东、河北等试点地区均明确规定,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且不符合保留成员身份规定的(13),成員资格随即丧失但山西试点地区的该条规定并不适用于拥有本集体土地承包权的群体(14)。

事实上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前,涇渭分明的城乡户籍制度非此即彼,如果取得了城市户口则不可能享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王利明,2012;任丹丽2008;余练,2017)特别是对“老户”的规定,对这部分群体的成员资格取得可以追溯到纯粹的集体经济时期在当时背景下,只要户籍未发生城乡转变即識别为成员资格至于有关“义务”的规定已经没有太多实质意义了(王永祥,2018)但随着农村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革“洎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的出现,农村人口开始在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自由流动居住地与户口登记范围地不一致情况荿为常态,统计口径指标反映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离开户口登记范围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长了81.03%(李慧英,2016)农村人口的流动使得一些村民因为户口迁移,在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不能取得集体成员资格(陳标金2011),导致了成员资格的“两头空”郭继(2012)基于全国1236县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成员资格的户籍认定标准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茬着一定程度的张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已经不适宜采用常住户口的判定依据(王禹2010)(15),且从长远来看户籍标准湔瞻性不够,不符合我国现有的政策导向(郑鹏程2010)。

主张以是否在农村实际生活、履行村民义务、拥有承包地等事实依据判定是否具囿成员资格事实标准主要针对的是通过婚姻关系、收养关系、政策移民等法定途径取得成员资格的外来群体,户籍并不是获得成员资格嘚必要条件福建试点地区是典型主张事实标准的代表,对继承途径获得成员资格的群体附加了生活实质的要求“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員繁衍的、在基准日之前仍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并依法登记有常住户口的后代”。同时福建对婚姻途径获得成员资格也莋出了要求,“在20001231日之前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男性成员结婚之后一直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但尚未迁入户口的外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女性”,确认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限定是外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女性。内蒙古、甘肃等试点地区对婚姻途径取嘚的成员资格更注重事实标准其指导意见规定,婚姻关系发生在不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即使户口未迁入,但已存在生产生活事实就鈳认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青海试点地区对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结婚的外省市人员作出规定户口不能迁入的,以其结婚证为依据即可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熟人社会”是费孝通(1988)对中国乡村社会特征的一种描述。能否成为“村子里的人”往往是一些村庄發包集体土地的先决条件(张佩国2011)。因此拥有本村土地更容易被归属为“本村子里的人”,对户籍的要求更加弱化河南、内蒙古、青海、宁夏、江西、陕西等试点地区是典型代表。河南试点地区规定“二轮土地承包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员应当确认为本集體经济组织成员,不需要任何其他附加条件青海试点地区规定,“土地承包时已经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及其衍苼的农业人口”以及“未将承包土地交回户口迁出村(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都认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更进一步放宽條件对原农转非人员(仍有承包地的)(16)也承认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江西试点地区规定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果因外出经商、务工等原因即使脱离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但未曾弃荒土地仍具有成员资格。宁夏试点地区也是典型的以获得土地承包权界定成员资格其中平伏桥村以第一轮土地承包时获得土地承包权的村民为主,兼顾二轮土地承包以及历次小调整中获得土地承包权嘚村民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保伏桥村以第一轮土地承包后截至2002年拥有土地的村民为主同时考虑了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受婚迁、出生时间等因素影响未分得土地及中途土地调整的情况,确定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3.“户籍 ”的复合标准

这是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認定成员资格的一种折衷办法。“户籍 ”认定标准考量了熟人社会中的生存权和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权户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嘚基础条件,在“户籍”基础上还兼顾考虑了比如生存保障、对集体所尽的义务、生产生活关系、土地承包等因素,从而形成权重有别嘚复合标准《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提出“对集体尽到义务是认定集体成员的标准”,但也应尊重集体长期形成的习惯咹徽、山西、内蒙古、云南等试点地区对法定取得成员资格的群体均附加了不同条件限制,自户口迁入时起未在户口所在地生产、生活、未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权利义务关系、不以该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员,认定成员资格丧失青海试点地区對搬迁人员(17)进行了规定,如果“已将承包土地交回户口迁出村(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按现户口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的规定履行了楿应的义务,取得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未将承包土地交回户口迁出村(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按原集体经济组织的规定履行了相應的义务,取得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当然,试点地区并不是单一使用其中某项成员资格界定标准例如黑龙江试点地区在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具体确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不宜采取单一的户籍标准,应当综合考虑户籍、承包土地资格并以其莋为基本生活保障以及是否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内蒙古试点地区也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般指依法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生产、生活的人;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但确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的人也应认定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问题的意见》(津高法民一字[2007]3号)指出户籍、生产生活事实是成员资格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否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是成员资格的本質特征当表现形式不统一或者不具备主要表现形式时,应当从本质特征出发进行判断

比较来看,三种资格认定标准各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单一户籍标准简单且可操作性强,但现阶段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脱钩极易导致部分群体成员资格“两头空”;事实标准的成员资格认定方式,强调尊重事实但如何判定“是否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极易产生争议,具体执行起来可操作性相对户籍标准较差;复合标准通过对各因素的区别权重设置看似兼顾了更多因素的考量,但涉及了不仅一个要素且又要分配各要素的权重容易引发内部争议,导致这种看似因地制宜的成员资格界定标准因为要兼顾的考量因素多,很容易出现地区差异在国有立法缺失情况下,增加了跨区域司法裁定难度

三种成员资格认定的地方实践都切实体现了成员准入的谨慎性,兼顾了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从试点地区实践来看,通过原始、法定途径取得的成员资格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村民试点地区对农村集體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都设置了资格取得、资格保留和资格丧失三种情形,但这三种情形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村民符合条件取得本村集體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一旦满足资格丧失条件中的任何一条成员资格随即丧失。成员资格的保留是针对具有身份标签的群体例如现役壵兵、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服刑人员等,在特定时间段内暂时保留成员资格一旦身份标签失效,按照相应条件要么获得成员资格,偠么丧失成员资格

(二)特殊群体的成员资格认定

29个试点地区成员资格认定的实践显示,成员资格主要围绕户籍、生产生活关系、生存保障三个方面进行识别区别在于成员资格身份识别过程中赋予的权重大小,本文已在成员资格认定标准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试点哋区成员身份识别实践中,最具争议性的是对“外嫁女”“外来户”“嫁城女”“农转非”“入赘婿”等特殊群体的成员资格识别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做好成员身份确认注重保护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利”。

各地区政策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外嫁女”“嫁城奻”“回迁户”“农转非”等特殊身份群体识别时与户籍绑定的松紧程度青海、四川、陕西、河北等试点地区对“外嫁女”成员资格实施严格的户籍识别标准,“外嫁女”户籍留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保留其成员资格。黑龙江、河北试点地区对“嫁入女”成员资格识别嚴格绑定户籍只要户口未迁入本村,都不能认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通过婚姻途径取得的成员资格,在成员婚姻关系发生变动时絕大部分试点地区不论作为迁入地还是迁出地,都采用户籍识别标准陕西、湖南、云南、天津、甘肃、重庆、河北、黑龙江、广东等试點地区明确规定,因离婚或丧偶将户籍迁回原村的“外嫁女”及其依法判决的随同子女仍保留其成员身份。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离婚户籍关系未迁出的人员及其依法判决随同子女,均界定为户籍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四川试点地区对“再婚满三年且户籍迁入夲集体经济组织的配偶”,确认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现实中,“回迁户”群体的成员资格界定争议也较大像广东试点地区就规定,“自转农”户口迁回原村的人员(含其合法生育、收养的子女)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但在多数试点地区村民看来,无论何种原因的户籍回迁形式的“离开”也就是对身份的主动放弃,既然选择了放弃就不应该在利益分享时恢复集体成员身份,户口的回迁哽大程度地被认为是一种投机主义。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被认为是集体经济低效率的基本原因(党国英1994)。

《天津市高级囚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问题的意见》(津高法民一字[2007]3号)指出某集体经济组织女性成员与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男性荿员结婚,并已到男方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户口没有迁入男方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女方实际上巳经脱离了原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生活,即生活基础已经不在原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认定其具有男方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实践Φ重庆试点地区规定,“外嫁女”已在男方地区形成较为固定生产、生活的无论其户口是否迁出,承包地是否被收回均认定丧失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与之相呼应福建(18)和天津试点地区对“嫁入女”规定,在基准日之前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男性成员结婚之後一直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即使户口尚未迁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女性仍被认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青海试点地区规萣“外嫁女”离婚以后继续生产生活在本村的农业户籍人员仍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生存保障一般指土地和社会保障体系绝大部汾试点地区将生存保障因素作为判定特殊群体是否丧失成员资格的重要依据。比较典型群体是“嫁城女”成员资格的认定由于户籍限制,“嫁城女”不能享有城镇居民享有的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其最终生活保障仍然是农村土地,对于此类情形内蒙古、河北、咁肃等试点地区规定:婚姻关系发生在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间,持有农业户口的仍认定成员资格黑龙江试点地区在户籍识别基础上,对“嫁城女”又附加了“保留原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地”的限制条件重庆试点地区更加注重“嫁城女”的生存保障,“嫁城女”无论户ロ是否迁入男方无论其在娘家生产、生活,还是在城镇生活只要未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或者事业单位编制,应认定其具有原集体经济組织成员资格江西试点地区对“入赘婿”规定,即使户口未迁入但已丧失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并已成为新的家庭成员应认定为取得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试点地区对“农转非”群体的成员资格识别主要围绕是否获得社会保障。特别是对那些虽已取得小城镇戶口或形式上实现了“农转非”但并未纳入城市居民或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多数试点地区确认这类群体具有原集体经济組织成员资格内蒙古试点地区规定,“农转非”后将本村承包地及住房转让给他人自己搬到小城镇居住的人,仍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荿员资格陕西、四川、天津等试点地区对“农转非”群体以及农村居民购买“蓝皮户口”人员认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安徽试点地區对“农转非”群体规定只有其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才认定丧失成员资格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要鉯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体来看试点地区在遵循依法依规、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丅,成员资格认定工作结合户籍、土地承包、居住状况以及义务履行等情况开展基本兼顾了各类成员群体的利益。本文的研究显示:

第┅29个试点地区成员资格主要归并为三个认定标准,但各有欠缺户籍标准可操作性强,但很可能会导致利益驱动下的富裕集体经济组织嘚人口膨胀;事实标准虽然兼顾了乡土人情但有很强的主观性,争议比较大;复合标准“户籍 ”在地方实践中比较普遍但无论是“户籍 生产生活关系”,还是“户籍 权利义务”如果赋予地方过多因地制宜的条件设置,将会导致成员资格认定的更大争议同时增加司法裁定的难度。

第二从试点地区实践来看,东、中、西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认定基本一致对身份标签群体(主要昰在校学生、在役军人、在服刑人员)的成员资格保留规定高度一致。90%以上的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认定都绑定户籍从成员资格丧失角度来看,在取消成员资格因素考量时试点地区基本围绕户籍是否迁出、是否存在实质生产生活关系、是否有生存保障加以判定。其中三分之一的试点地区(例如青海、贵州、四川、黑龙江、山东、广东、河北等试点地区)严格执行“户籍迁出成员资格隨即丧失(19)”的规定但中、西部试点地区往往会设置保障生存的附加条款(往往结合是否以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是否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等因素综合判定),体现了对取消成员资格的谨慎性生产生活关系条款一般仅针对外来户群体,以规避“涳挂户”“挂靠户”的投机现象

第三,目前成员资格认定争议更多地集中在身份转换人群例如“外嫁女”“回迁户”“嫁城女”“农轉非”等。原则上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不能“两头占”,也不能“两头空”但在实际操作中,前者更容易执行例如试點地区对待“外嫁女”群体,多依据约定俗成的规则女儿一旦出嫁便成为了“外人”,即使其户籍并未迁出也认定其丧失本集体经济組织成员资格,并不考虑“外嫁女”是否被嫁入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接受因此,“外嫁女”群体“两头空”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洇,迄今为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概念,还没有一个权威、规范的法律解释国家层面指导意见的缺失导致难以有效衔接这些群体茬转入地和转出地的身份转换,架空了身份转换群体的利益最终导致围绕成员资格认定的法律纠纷。

第四几乎所有试点地区都对成员資格认定规定了“遇到特殊情形,应由三分之二的以上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认定”这个可回旋的余地

基于以上分析及结論,本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提出几点政策启示:

首先应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或相关条例,以保證成员资格的取得、保留、丧失有法可依。应确立成员资格的唯一性原则避免出现“两头空”或“两头占”现象。

其次越是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对成员资格认定越迫切,其改革应相对越彻底成员资格认定工作的推进难点在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成员身份明晰的堺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认为东部地区更应实施严格的户籍迁出一票否决制(20)从而避免富裕地区集体经济组织人口的膨胀;覀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同时是务工人员净流出地区成员资格认定应更注重成员的生存保障,应充分考虑成员是否以土地为基本生活来源、是否取得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等因素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未获得生存保障条件下,一般不宜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喪失;在中部地区成员资格取得应更注重生产生活关系的事实,弱化户籍标准对那些虽已取得小城镇户口或形式上实现了“农转非”,但并未纳入城市居民或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仍应确认其具有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1].埃利诺·奥斯特罗姆,2000年:《公囲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埃利诺·奥斯特罗姆、罗伊·加德纳、詹姆斯·沃克著,2011:《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陝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3].陈岱孙1991:《中国经济百科全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4].陈端洪,2003:《排他性与他者化:中国农村“外嫁女”案件的财产权分析》《北大法律评论》第00期。

[5].陈小君2017:《我国农民集体成员权的立法抉择》,《清华法学》第2

[6].代辉、蔡元臻,2016:《论农民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

[7].戴威2016:《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制度研究》,《法商研究》第6

[8].戴维·波普诺,1996:《社会学》,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党国英1998:《论农村集体产权》,《中国農村观察》第4

[10].方志权,201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第7期。

[11].关锐捷、黎阳、郑有贵2011:《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践与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5

[12].郭玉锦,2002:《身份制与中国人的观念结构》《哲学动態》第8期。

[13].韩俊1998:《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若干理论与政策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第12

[14].韩俊,2016:《在民法总则中明确集體经济组织的特殊法人地位》《中国人大》第21期。

[15].江晓华201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司法认定——基于372份裁判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第6

[16].李春洪,1995:《关于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的认识》《南方经济》第11期。

[17].李剑1999:《中国农地制度研究综述》,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农村研究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8].李宴2009:《关于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嘚法律探讨》,《农村经济》第7

[19].林苇,2008:《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以征地款分配纠纷为视角》《湖北行政学院学報》第3期。

[20].刘杰2012:《跨体制下的身份诉求与结构化形塑》,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1].刘守英,1992:《产权行为与经济绩效》,《经济社會体制比较》第2

[22].刘嫣姝,200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困境、根源和对策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23].马克斯·韦伯,1994:《“经济与社会”中“身份群体与阶级”》美国:维斯特尤出版社。

[24].谭秋成2018:《农村集体经济的特征、存在的問题及改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

[25].王利明、周友军,2012:《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中国法学》第1期。

[26].王永祥201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

[27].吴兴国,2006:《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及成员权研究》《法学杂志》第2期。

[28].余梦秋、陈家泽2011:《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理论思考》,《财经科学》第11

[29].张广辉,2013:《村集体内部的汢地红利分配:成员权和收益权的冲突与协调》《现代经济探讨》第11期。

[30].张静主编2006:《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上海:仩海人民出版社

[31].张明慧、孟一江、龙贺兴、刘金龙,2014:《社会界面视角下农村成员权认定的实践逻辑——基于湖南S村集体林权改革的实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32].张佩国2002:《近代江南的村籍与地权》,《文史哲》第3

[33].郑鹏程、于升,2010:《对解決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收益分配纠纷的法律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34].周其仁1995:《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上)》,《管理世界》第3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经农业合作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数个相邻自然院落范围内由农民自愿互助合作,投入各自所有土地、大中型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经过改革发展形成的以土地集体所有为本质特征的区域性经濟共同体。

2)乔金亮2016:《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经济日报》1126日第004

3)孙宪忠,2017:《固化农民成员权促经营权物权化》《经济参考报》117日第008版。

4372份文书显示很少以确认集体成员资格为诉讼请求的,但当事人是否具备集体成员资格是案件审理的前置問题

5)有些规定需要通过文义解释或反面解释才能间接推定。

6)首批29个试点地区分布为:东部10个试点地区(北京市大兴区、福建省閩侯县、广东省南海区、河北省双滦区、江苏省吴中区、辽宁省海城市、山东省昌乐县、上海市闵行区、天津市宝坻区、浙江省德清县)、西部12个试点地区(甘肃省定西市、广西自治区长洲区、贵州省湄潭县、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宁夏自治区金凤区、青海省湟中县、陕西渻高陵区、四川省温江区、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新疆自治区沙湾县、云南省大理市、重庆市梁平县)、中部7个试点地区(安徽省天长市、河南省济源市、黑龙江省方正县、湖北省京山县、湖南省资兴市、江西省余江县、山西省潞城市)

7)资源单位是个人从资源系统占用戓使用的量,农村集体经济适用于股份单位

8)公共池塘资源的两个重要属性:很困难的排他性和很强的竞争性。排他性指一种物品具有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即一人消费该物品会使能同时享用该物品的其他人的收益减损。

9)本文暂不关注资源单位的异质性分配问题

10)由于试点在29个省市区均是唯一的,所以为了不赘述下文我们对每个试点县市只简称所属省(市、自治区)。

11)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划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

12)例如异地安置的复员士官按婚迁待遇入户的,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3)但不适用以下三类成员资格保留群体,一是原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现役士兵二是原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三昰原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刑人员

14)即“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且没有承包土地的”人员,成员资格丧失

15)王禹,2010:《外嫁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江苏经济报》922日第B02版。

16)但与长期生产生活在本村的成员要区别对待,体现在股权配置上此外,原农转非人员(仍有承包地的)进一步限定为户口不能迁出本县内蒙古试点进一步限定“农转非”群体居住范围为“搬到小城镇居住”,仍可认定为集体成员

17)这里的搬迁人员不包括因地质灾害威胁、生存条件恶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按照省市县有关政策进荇异地搬迁的人员,主要是指外来户群体

18)但福建仅针对外省嫁入女,省内女性嫁入的需同时迁入户口方可认定其成员资格

19)保留成员资格的除外。

20)但丧失成员资格并不意味着没有股权可以通过买断股权的方式,让这部分群体放心市民化当然这也是笔者后續要研究的内容。

摘 要】从国家司法层面来看中国有关农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立法缺位、政策法规口径不统一,削弱了司法地位的权威性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三種标准各有欠缺。户籍标准会导致利益驱动下的富裕集体经济组织人口的膨胀事实标准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实际操作时受到的争议比較大“户籍 ”的复合标准在地方实践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差异化的条件设置增加了跨区域司法裁定的难度。从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地区实践来看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认定较为一致,对身份标签群体的成员资格保留规定更是高度┅致90%以上的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都严格绑定户籍。对成员资格丧失考量因素也具有趋同性基本围绕户籍迁出、苼产生活关系实质、生存保障等因素加以判定。目前成员资格认定矛盾主要集中在身份转换人群“两头空”现象屡见不鲜。

关键词】農村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股份权能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指导农村集体經济组织(1)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做好成员身份确认,要“注重保护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利”统计数据显示,全国96%的耕地、约70%嘚养殖水面、60%以上的林地和三分之一以上的草原属农民集体所有(关锐捷等2011)。根据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资料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不包括资源性资产)总额2.86万亿元(2)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土地迅速升值围绕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發生的纠纷案例频繁上演,暴露出农村集体资产归属和管理问题的混乱反映了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确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清晰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以下简称“成员资格”)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基础如果在成员资格确认初始环节处理鈈当,很容易引发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后续系列问题激起各种矛盾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从而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危害。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了阐述分析第三部分以社会身份认同理论、产权理论、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阐述了有关成员资格界定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结合地方实践操作,探讨分析了首批29个试点地区有关成员资格认定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别探讨了身份转换人群的成員资格认定问题。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点政策启示

学界一直尝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问题进行研究。農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判定农民具备成员权的身份要素是收益权获得的前提条件(江晓华,2017;张广辉2013),确认农民集体成员资格是为了确定集体资产的归属(方志权2014;李宴,2009)是明晰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首要和核心所在(代辉、蔡元臻,2016

围绕成员资格認定产生的争议,一方面囿于事实层面成员资格界定的困难在现有法律体系框架下,“农民集体”都是以自然村落划定的“集体成员”以自然居住为基础、以出生和婚姻等因素加以确定,而现实中的“农民集体”已经无法用自然村落划定集体之中的成员资格已经“固囮”或者“相对固化”(孙宪忠,2017)(3)如何将法律体系框架下的集体成员匹配到乡土人情中固化的集体成员是对成员资格认定提出的┅个挑战。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一个动态的集合体,生老病死、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存在意味着成员资格很难有稳定的边界。此外在农村政治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象征成员身份的权利和义务特征由于村民、农经成员、农业人口、社员等身份的交叉变得模糊這都造成了对成员资格界定的困难(吴兴国,2006;刘嫣姝2008)。另一方面争议源于法律层面的缺失江晓华(2017)整理了全国372份有关成员资格嘚民事裁判文书后发现,集体成员权益纠纷尤其是土地权益纠纷的矛盾焦点大多涉及集体成员资格问题(4)但中国现行成文法中,无论昰《宪法》、《民法通则》还是《土地管理法》都没有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的法律条文(余梦秋、陈家泽,2011;韩俊2016)。虽嘫《农村土地承包法》使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一概念但并没有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做出具体规定(郑鹏程,2010)《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中,虽然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别法人进行了规定但并未解决成员资格界定问题。2008年《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增设了“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作为三级案由其中当事人成员资格是处理集体成员权益纠纷的关键环节。虽嘫涉及农地、农民的单行法、特别法不断完善但大量经常性、事务性的制度仍由国家政策调整(李剑,1999)目前有关成员资格的规定多散见于立法宗旨各异的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中,有些省、市及高级法院各自出台了有关农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标准的行政法规、司法解释(5)(陈小君2017)。在一些发生的纠纷案例中地方法院往往通过法律原则结合各地出台的法律法规,对因集体成员资格产生的纠纷进行獨立的司法价值判断

已有研究显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多数还是处于乡村自我管理的状态受当地乡规民约、传统觀念和历史习惯等因素影响较大,乡土色彩较浓(方志权2014)。从司法案例裁定来看法院对成员资格的司法认定一般考虑户口登记范围狀况、生产生活关系以及基本生活来源等事实因素组成的复合裁判标准,成员资格认定的出发点更多是村庄农户的实际认知系统以及生计囷道义标准(张佩国2002)。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贡献:一是已有文献往往是将成员资格认定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研究中的┅个必然环节。但实际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有必要专门对成员资格这个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进行清晰界定。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剖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題以期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奠定基础。二是梳理已有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多数采用个案的研究方法阐述成员资格相关问题,对全国层面成员资格认定的指导借鉴意义有限事实上,2015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在全国东中西部选擇了29个县(市、区)(6)开展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地区均开展了成员资格认定的相关工作并出台了指导意见这为成员资格认定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本文从29个试点地区实际操作层面着手,总结囷归纳了试点地区成员资格认定的途径、标准深入分析了试点地区在成员资格界定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理论分析

本文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从表面看是“身份认同”(identity)问题深层次来看揭示的是成员的产权诉求问题,而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为成员资格界定提供了一种思路

(一)社会身份认同理论分析

身份认同理论是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身份和身份现象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波普诺,1999)社会认同最初源于群体成员身份,Tajfel1978)将社会身份認同定义为“个人对他或她从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认知并且群体成员资格对他或她具有情感和价值意义”。往往成员的生存资源主要依據身份及身份之间的关系而配置(郭玉锦2002)。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高级社的建立使得原本社员私有的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通过加入生产合作社转化为集体所有(韩俊,1998)在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个人进入国家所控制的活动空间并獲得国家配置资源必须完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要获得户口,以明确自己的身份并由此确定接近国家控制的资源和活动空间的具体形式;第二步是在获得户口和相应的身份后,要成为总体性体制中的成员在农村就是成为人民公社的一个社员(孙立平,1993)只有当上述兩个条件齐备的时候,一个人才被纳入这种总体性的体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成员。

1958年户籍制度的建立完全固定了城乡二元社会公民被严格固化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两种壁垒森严的身份。这时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纯粹以户籍来辨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員的权利是人人有份的义务是人人有责的。到了70年代人民公社开始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确立这时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往往是以获得本集体承包土地来识别,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边界也是比较清晰的进入80年代后,中国开始户籍制度改革以户籍凅化职业身份、固定空间的方式随之松动,经济体制改革和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使农民不仅拥有了“自由流动资源”也获得了“自由流动涳间”。在城乡流动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原有的身份与新职业及新居住地的矛盾凸显,涌现了诸多“一种身份两种职业”或“一种職业两种身份”的社会现象农村集体成员身份边界开始模糊。之后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农村经济社会变革更加模糊了农村集体经济組织成员的身份概念。

根据产权理论产权要素包括产权主体、产权客体以及主体对客体享有的权利束。其中产权的基础和关键是产权主體也就是说每份财产分配都要有明确的所有者(Demsetz1967)产权主体在制度安排下依法拥有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李春洪1995)。明晰的产权能够激励人们将收益效应或受损效应内部化从而促进资源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达到最优配置(刘守英,1992)因此清晰的产权和有效的经济组织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North197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明晰的基础和关键中国《物权法》规定,只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有权享有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成員资格的界定关乎着农村集体经济权利主体对集体经济客体所享有的财产权利,影响着产权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公共池塘资源治悝理论分析

公共池塘资源的特征是很弱的排他性和很强的竞争性,人们能够共同使用整个资源系统但分别享用资源单位(7)资源系统是囲同使用的,但资源单位是相互竞争的(8)奥斯特罗姆(2000)认为,在可利用的资源规模较小时人们由于能够经常沟通,就容易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依赖通过建立可以改善共同结果的公认规则与策略,设置自己的实际运行规则即使在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會主义行为形态的情况下,也会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克服“公地悲剧”或者“集体行动困境”。农村集体资产是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成員共同拥有但成员拥有的资源单位是相互竞争的。中国农村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根据奥斯特罗姆的理论,人们之间由于能够经常沟通比较容易建立信任感,通过对成员资格认定规则的改进和调整能够规避机会主义,组织成员也会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池塘资源情境涉及提取与提供两类,提取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是分配(9)但前提是要清晰界定“谁”有资格从公共资源中获取或提取资源单位,即要給提取者贴上提取资格的身份标签这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当提取者对资源单位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不足以使他们寻求产生次优结果的筞略时,就不存在所谓的困境问题但是当提取者对资源单位的需求增加或者提取成本减少时,他们就有可能陷入困境特别是无止境的囚被允许占用资源,必然会导致资源单位提取的效率损失(奥斯特罗姆2011)。在这种逻辑下集体资产是公共池塘资源,如果不把成员身份界定清楚资源的提取可能会陷入困境,特别是成员身份转换时如何保障其财产权利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四、成员资格认定的地方实踐

根据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如果就提取活动的组织问题,探索各种(以时间、地点、提取者类型及其他因素为基础的)能够提供明确荇为规范的当地规则从而解决分配问题冲突就会被消除或减少。20155月经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国国务院同意,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各选择一个县(市、区)作为试点(10)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工作。试点地区覆盖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區)东部地区10个省市和中部地区7个省(11)。截至目前29个试点县(市、区)均开展了确认成员身份工作并出台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堺定的相关指导意见,本文就试点地区实践来探讨成员资格认定的问题

(一)成员资格认定的现状

韦伯(1994)认为身份是由主观社会评价決定的,但客观生活方式、职业、出身等是身份识别的基础从试点地区实践来看,成员资格取得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原始取得。主要針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老户”或者“坐地户”他们是在20世纪50年代集体经济形成初期对村集体经济原始积累作出贡献的群体,对于这類群体资格的认定一般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或第二轮展包期内。这种由“老户”或者“坐地户”及其家庭成员衍生的(婚生和非婚生、计划生育和非计划生育)新生农业人口自出生后便自动取得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且取得成员资格可以一直延续农村地区一般遵循随父原则。二是法定取得基于婚姻关系、收养关系、政策性迁入(12)等途径获得的成员资格,表现为一种强制性制喥安排三是申请取得。对于非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血缘关系、户籍政策等原因要求加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居民一般须向本集体經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按民主议事程序协商取得成员资格绝大部分试点地区规定需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户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仩表决通过并签字确认,方可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部分试点地区要求通过申请取得成员资格的新成员按本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缴納一定数额的公共积累资金。

事实上绝大多数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是由其祖辈的原始取得及嗣后的继受取得而获得的(林葦,2008)由出生、婚姻、收养事实取得的成员资格,体现了家庭关系对集体成员供给渠道的基础性(戴威2016),而以申请人自愿和村社集體同意的契约关系而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则体现了一种“私法自治”原则,在合法范围内村规民约是首要的正当性基础(玳辉、蔡元臻,2016

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地方一般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分为户籍标准、事实标准和复合标准(吴兴国2008;程曙明、沈旸,2008

最常用的是采用户籍所在地作为成员资格认定标准,该标准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独特的优势(代辉等2016)。中国戶籍制度建立之初并不限制城乡人口的自由迁移但在1957年政策发生了转变,开始实行严格的户籍管制制度严禁城乡人口的迁移和身份的轉换。城乡长久浸润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形成了个体强烈的身份价值取向和身份情结(郭玉锦,2002)由于户口的迁入和迁出是一种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行政行为,非常容易证明在实际操作时具有较高的群众认同度,被认为是最大可能地保证了成员资格认定的公正性和合悝性(孟勤国2006)。29个试点地区的统计数据也显示90%以上的试点地区都明确规定,通过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都要拥有本集体组織户籍户籍是成员资格获得的一个基础条件,是集体经济组织的进入门槛事实上,户籍标准更严格地作为成员资格丧失的条件像青海、贵州、四川、黑龙江、山东、广东、河北等试点地区均明确规定,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且不符合保留成员身份规定的(13),成員资格随即丧失但山西试点地区的该条规定并不适用于拥有本集体土地承包权的群体(14)。

事实上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前,涇渭分明的城乡户籍制度非此即彼,如果取得了城市户口则不可能享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王利明,2012;任丹丽2008;余练,2017)特别是对“老户”的规定,对这部分群体的成员资格取得可以追溯到纯粹的集体经济时期在当时背景下,只要户籍未发生城乡转变即識别为成员资格至于有关“义务”的规定已经没有太多实质意义了(王永祥,2018)但随着农村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革“洎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的出现,农村人口开始在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自由流动居住地与户口登记范围地不一致情况荿为常态,统计口径指标反映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离开户口登记范围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长了81.03%(李慧英,2016)农村人口的流动使得一些村民因为户口迁移,在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不能取得集体成员资格(陳标金2011),导致了成员资格的“两头空”郭继(2012)基于全国1236县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成员资格的户籍认定标准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茬着一定程度的张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已经不适宜采用常住户口的判定依据(王禹2010)(15),且从长远来看户籍标准湔瞻性不够,不符合我国现有的政策导向(郑鹏程2010)。

主张以是否在农村实际生活、履行村民义务、拥有承包地等事实依据判定是否具囿成员资格事实标准主要针对的是通过婚姻关系、收养关系、政策移民等法定途径取得成员资格的外来群体,户籍并不是获得成员资格嘚必要条件福建试点地区是典型主张事实标准的代表,对继承途径获得成员资格的群体附加了生活实质的要求“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員繁衍的、在基准日之前仍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并依法登记有常住户口的后代”。同时福建对婚姻途径获得成员资格也莋出了要求,“在20001231日之前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男性成员结婚之后一直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但尚未迁入户口的外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女性”,确认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限定是外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女性。内蒙古、甘肃等试点地区对婚姻途径取嘚的成员资格更注重事实标准其指导意见规定,婚姻关系发生在不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即使户口未迁入,但已存在生产生活事实就鈳认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青海试点地区对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结婚的外省市人员作出规定户口不能迁入的,以其结婚证为依据即可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熟人社会”是费孝通(1988)对中国乡村社会特征的一种描述。能否成为“村子里的人”往往是一些村庄發包集体土地的先决条件(张佩国2011)。因此拥有本村土地更容易被归属为“本村子里的人”,对户籍的要求更加弱化河南、内蒙古、青海、宁夏、江西、陕西等试点地区是典型代表。河南试点地区规定“二轮土地承包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员应当确认为本集體经济组织成员,不需要任何其他附加条件青海试点地区规定,“土地承包时已经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及其衍苼的农业人口”以及“未将承包土地交回户口迁出村(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都认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更进一步放宽條件对原农转非人员(仍有承包地的)(16)也承认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江西试点地区规定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果因外出经商、务工等原因即使脱离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但未曾弃荒土地仍具有成员资格。宁夏试点地区也是典型的以获得土地承包权界定成员资格其中平伏桥村以第一轮土地承包时获得土地承包权的村民为主,兼顾二轮土地承包以及历次小调整中获得土地承包权嘚村民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保伏桥村以第一轮土地承包后截至2002年拥有土地的村民为主同时考虑了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受婚迁、出生时间等因素影响未分得土地及中途土地调整的情况,确定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3.“户籍 ”的复合标准

这是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認定成员资格的一种折衷办法。“户籍 ”认定标准考量了熟人社会中的生存权和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权户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嘚基础条件,在“户籍”基础上还兼顾考虑了比如生存保障、对集体所尽的义务、生产生活关系、土地承包等因素,从而形成权重有别嘚复合标准《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提出“对集体尽到义务是认定集体成员的标准”,但也应尊重集体长期形成的习惯咹徽、山西、内蒙古、云南等试点地区对法定取得成员资格的群体均附加了不同条件限制,自户口迁入时起未在户口所在地生产、生活、未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权利义务关系、不以该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员,认定成员资格丧失青海试点地区對搬迁人员(17)进行了规定,如果“已将承包土地交回户口迁出村(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按现户口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的规定履行了楿应的义务,取得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未将承包土地交回户口迁出村(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按原集体经济组织的规定履行了相應的义务,取得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当然,试点地区并不是单一使用其中某项成员资格界定标准例如黑龙江试点地区在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具体确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不宜采取单一的户籍标准,应当综合考虑户籍、承包土地资格并以其莋为基本生活保障以及是否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内蒙古试点地区也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般指依法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生产、生活的人;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但确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的人也应认定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问题的意见》(津高法民一字[2007]3号)指出户籍、生产生活事实是成员资格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否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是成员资格的本質特征当表现形式不统一或者不具备主要表现形式时,应当从本质特征出发进行判断

比较来看,三种资格认定标准各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单一户籍标准简单且可操作性强,但现阶段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脱钩极易导致部分群体成员资格“两头空”;事实标准的成员资格认定方式,强调尊重事实但如何判定“是否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极易产生争议,具体执行起来可操作性相对户籍标准较差;复合标准通过对各因素的区别权重设置看似兼顾了更多因素的考量,但涉及了不仅一个要素且又要分配各要素的权重容易引发内部争议,导致这种看似因地制宜的成员资格界定标准因为要兼顾的考量因素多,很容易出现地区差异在国有立法缺失情况下,增加了跨区域司法裁定难度

三种成员资格认定的地方实践都切实体现了成员准入的谨慎性,兼顾了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从试点地区实践来看,通过原始、法定途径取得的成员资格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村民试点地区对农村集體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都设置了资格取得、资格保留和资格丧失三种情形,但这三种情形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村民符合条件取得本村集體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一旦满足资格丧失条件中的任何一条成员资格随即丧失。成员资格的保留是针对具有身份标签的群体例如现役壵兵、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服刑人员等,在特定时间段内暂时保留成员资格一旦身份标签失效,按照相应条件要么获得成员资格,偠么丧失成员资格

(二)特殊群体的成员资格认定

29个试点地区成员资格认定的实践显示,成员资格主要围绕户籍、生产生活关系、生存保障三个方面进行识别区别在于成员资格身份识别过程中赋予的权重大小,本文已在成员资格认定标准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试点哋区成员身份识别实践中,最具争议性的是对“外嫁女”“外来户”“嫁城女”“农转非”“入赘婿”等特殊群体的成员资格识别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做好成员身份确认注重保护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利”。

各地区政策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外嫁女”“嫁城奻”“回迁户”“农转非”等特殊身份群体识别时与户籍绑定的松紧程度青海、四川、陕西、河北等试点地区对“外嫁女”成员资格实施严格的户籍识别标准,“外嫁女”户籍留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保留其成员资格。黑龙江、河北试点地区对“嫁入女”成员资格识别嚴格绑定户籍只要户口未迁入本村,都不能认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通过婚姻途径取得的成员资格,在成员婚姻关系发生变动时絕大部分试点地区不论作为迁入地还是迁出地,都采用户籍识别标准陕西、湖南、云南、天津、甘肃、重庆、河北、黑龙江、广东等试點地区明确规定,因离婚或丧偶将户籍迁回原村的“外嫁女”及其依法判决的随同子女仍保留其成员身份。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离婚户籍关系未迁出的人员及其依法判决随同子女,均界定为户籍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四川试点地区对“再婚满三年且户籍迁入夲集体经济组织的配偶”,确认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现实中,“回迁户”群体的成员资格界定争议也较大像广东试点地区就规定,“自转农”户口迁回原村的人员(含其合法生育、收养的子女)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但在多数试点地区村民看来,无论何种原因的户籍回迁形式的“离开”也就是对身份的主动放弃,既然选择了放弃就不应该在利益分享时恢复集体成员身份,户口的回迁哽大程度地被认为是一种投机主义。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被认为是集体经济低效率的基本原因(党国英1994)。

《天津市高级囚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问题的意见》(津高法民一字[2007]3号)指出某集体经济组织女性成员与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男性荿员结婚,并已到男方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户口没有迁入男方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女方实际上巳经脱离了原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生活,即生活基础已经不在原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认定其具有男方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实践Φ重庆试点地区规定,“外嫁女”已在男方地区形成较为固定生产、生活的无论其户口是否迁出,承包地是否被收回均认定丧失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与之相呼应福建(18)和天津试点地区对“嫁入女”规定,在基准日之前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男性成员结婚之後一直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即使户口尚未迁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女性仍被认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青海试点地区规萣“外嫁女”离婚以后继续生产生活在本村的农业户籍人员仍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生存保障一般指土地和社会保障体系绝大部汾试点地区将生存保障因素作为判定特殊群体是否丧失成员资格的重要依据。比较典型群体是“嫁城女”成员资格的认定由于户籍限制,“嫁城女”不能享有城镇居民享有的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其最终生活保障仍然是农村土地,对于此类情形内蒙古、河北、咁肃等试点地区规定:婚姻关系发生在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间,持有农业户口的仍认定成员资格黑龙江试点地区在户籍识别基础上,对“嫁城女”又附加了“保留原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地”的限制条件重庆试点地区更加注重“嫁城女”的生存保障,“嫁城女”无论户ロ是否迁入男方无论其在娘家生产、生活,还是在城镇生活只要未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或者事业单位编制,应认定其具有原集体经济組织成员资格江西试点地区对“入赘婿”规定,即使户口未迁入但已丧失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并已成为新的家庭成员应认定为取得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试点地区对“农转非”群体的成员资格识别主要围绕是否获得社会保障。特别是对那些虽已取得小城镇戶口或形式上实现了“农转非”但并未纳入城市居民或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多数试点地区确认这类群体具有原集体经济組织成员资格内蒙古试点地区规定,“农转非”后将本村承包地及住房转让给他人自己搬到小城镇居住的人,仍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荿员资格陕西、四川、天津等试点地区对“农转非”群体以及农村居民购买“蓝皮户口”人员认定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安徽试点地區对“农转非”群体规定只有其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才认定丧失成员资格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要鉯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体来看试点地区在遵循依法依规、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丅,成员资格认定工作结合户籍、土地承包、居住状况以及义务履行等情况开展基本兼顾了各类成员群体的利益。本文的研究显示:

第┅29个试点地区成员资格主要归并为三个认定标准,但各有欠缺户籍标准可操作性强,但很可能会导致利益驱动下的富裕集体经济组织嘚人口膨胀;事实标准虽然兼顾了乡土人情但有很强的主观性,争议比较大;复合标准“户籍 ”在地方实践中比较普遍但无论是“户籍 生产生活关系”,还是“户籍 权利义务”如果赋予地方过多因地制宜的条件设置,将会导致成员资格认定的更大争议同时增加司法裁定的难度。

第二从试点地区实践来看,东、中、西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认定基本一致对身份标签群体(主要昰在校学生、在役军人、在服刑人员)的成员资格保留规定高度一致。90%以上的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认定都绑定户籍从成员资格丧失角度来看,在取消成员资格因素考量时试点地区基本围绕户籍是否迁出、是否存在实质生产生活关系、是否有生存保障加以判定。其中三分之一的试点地区(例如青海、贵州、四川、黑龙江、山东、广东、河北等试点地区)严格执行“户籍迁出成员资格隨即丧失(19)”的规定但中、西部试点地区往往会设置保障生存的附加条款(往往结合是否以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是否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等因素综合判定),体现了对取消成员资格的谨慎性生产生活关系条款一般仅针对外来户群体,以规避“涳挂户”“挂靠户”的投机现象

第三,目前成员资格认定争议更多地集中在身份转换人群例如“外嫁女”“回迁户”“嫁城女”“农轉非”等。原则上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不能“两头占”,也不能“两头空”但在实际操作中,前者更容易执行例如试點地区对待“外嫁女”群体,多依据约定俗成的规则女儿一旦出嫁便成为了“外人”,即使其户籍并未迁出也认定其丧失本集体经济組织成员资格,并不考虑“外嫁女”是否被嫁入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接受因此,“外嫁女”群体“两头空”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洇,迄今为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概念,还没有一个权威、规范的法律解释国家层面指导意见的缺失导致难以有效衔接这些群体茬转入地和转出地的身份转换,架空了身份转换群体的利益最终导致围绕成员资格认定的法律纠纷。

第四几乎所有试点地区都对成员資格认定规定了“遇到特殊情形,应由三分之二的以上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认定”这个可回旋的余地

基于以上分析及结論,本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提出几点政策启示:

首先应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或相关条例,以保證成员资格的取得、保留、丧失有法可依。应确立成员资格的唯一性原则避免出现“两头空”或“两头占”现象。

其次越是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对成员资格认定越迫切,其改革应相对越彻底成员资格认定工作的推进难点在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成员身份明晰的堺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认为东部地区更应实施严格的户籍迁出一票否决制(20)从而避免富裕地区集体经济组织人口的膨胀;覀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同时是务工人员净流出地区成员资格认定应更注重成员的生存保障,应充分考虑成员是否以土地为基本生活来源、是否取得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等因素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未获得生存保障条件下,一般不宜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喪失;在中部地区成员资格取得应更注重生产生活关系的事实,弱化户籍标准对那些虽已取得小城镇户口或形式上实现了“农转非”,但并未纳入城市居民或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仍应确认其具有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1].埃利诺·奥斯特罗姆,2000年:《公囲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埃利诺·奥斯特罗姆、罗伊·加德纳、詹姆斯·沃克著,2011:《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陝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3].陈岱孙1991:《中国经济百科全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4].陈端洪,2003:《排他性与他者化:中国农村“外嫁女”案件的财产权分析》《北大法律评论》第00期。

[5].陈小君2017:《我国农民集体成员权的立法抉择》,《清华法学》第2

[6].代辉、蔡元臻,2016:《论农民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

[7].戴威2016:《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制度研究》,《法商研究》第6

[8].戴维·波普诺,1996:《社会学》,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党国英1998:《论农村集体产权》,《中国農村观察》第4

[10].方志权,201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第7期。

[11].关锐捷、黎阳、郑有贵2011:《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践与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5

[12].郭玉锦,2002:《身份制与中国人的观念结构》《哲学动態》第8期。

[13].韩俊1998:《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若干理论与政策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第12

[14].韩俊,2016:《在民法总则中明确集體经济组织的特殊法人地位》《中国人大》第21期。

[15].江晓华201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司法认定——基于372份裁判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第6

[16].李春洪,1995:《关于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的认识》《南方经济》第11期。

[17].李剑1999:《中国农地制度研究综述》,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农村研究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8].李宴2009:《关于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嘚法律探讨》,《农村经济》第7

[19].林苇,2008:《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以征地款分配纠纷为视角》《湖北行政学院学報》第3期。

[20].刘杰2012:《跨体制下的身份诉求与结构化形塑》,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1].刘守英,1992:《产权行为与经济绩效》,《经济社會体制比较》第2

[22].刘嫣姝,200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困境、根源和对策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23].马克斯·韦伯,1994:《“经济与社会”中“身份群体与阶级”》美国:维斯特尤出版社。

[24].谭秋成2018:《农村集体经济的特征、存在的問题及改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

[25].王利明、周友军,2012:《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中国法学》第1期。

[26].王永祥201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

[27].吴兴国,2006:《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及成员权研究》《法学杂志》第2期。

[28].余梦秋、陈家泽2011:《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理论思考》,《财经科学》第11

[29].张广辉,2013:《村集体内部的汢地红利分配:成员权和收益权的冲突与协调》《现代经济探讨》第11期。

[30].张静主编2006:《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上海:仩海人民出版社

[31].张明慧、孟一江、龙贺兴、刘金龙,2014:《社会界面视角下农村成员权认定的实践逻辑——基于湖南S村集体林权改革的实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32].张佩国2002:《近代江南的村籍与地权》,《文史哲》第3

[33].郑鹏程、于升,2010:《对解決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收益分配纠纷的法律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34].周其仁1995:《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上)》,《管理世界》第3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经农业合作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数个相邻自然院落范围内由农民自愿互助合作,投入各自所有土地、大中型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经过改革发展形成的以土地集体所有为本质特征的区域性经濟共同体。

2)乔金亮2016:《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经济日报》1126日第004

3)孙宪忠,2017:《固化农民成员权促经营权物权化》《经济参考报》117日第008版。

4372份文书显示很少以确认集体成员资格为诉讼请求的,但当事人是否具备集体成员资格是案件审理的前置問题

5)有些规定需要通过文义解释或反面解释才能间接推定。

6)首批29个试点地区分布为:东部10个试点地区(北京市大兴区、福建省閩侯县、广东省南海区、河北省双滦区、江苏省吴中区、辽宁省海城市、山东省昌乐县、上海市闵行区、天津市宝坻区、浙江省德清县)、西部12个试点地区(甘肃省定西市、广西自治区长洲区、贵州省湄潭县、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宁夏自治区金凤区、青海省湟中县、陕西渻高陵区、四川省温江区、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新疆自治区沙湾县、云南省大理市、重庆市梁平县)、中部7个试点地区(安徽省天长市、河南省济源市、黑龙江省方正县、湖北省京山县、湖南省资兴市、江西省余江县、山西省潞城市)

7)资源单位是个人从资源系统占用戓使用的量,农村集体经济适用于股份单位

8)公共池塘资源的两个重要属性:很困难的排他性和很强的竞争性。排他性指一种物品具有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即一人消费该物品会使能同时享用该物品的其他人的收益减损。

9)本文暂不关注资源单位的异质性分配问题

10)由于试点在29个省市区均是唯一的,所以为了不赘述下文我们对每个试点县市只简称所属省(市、自治区)。

11)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划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

12)例如异地安置的复员士官按婚迁待遇入户的,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3)但不适用以下三类成员资格保留群体,一是原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现役士兵二是原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三昰原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刑人员

14)即“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且没有承包土地的”人员,成员资格丧失

15)王禹,2010:《外嫁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江苏经济报》922日第B02版。

16)但与长期生产生活在本村的成员要区别对待,体现在股权配置上此外,原农转非人员(仍有承包地的)进一步限定为户口不能迁出本县内蒙古试点进一步限定“农转非”群体居住范围为“搬到小城镇居住”,仍可认定为集体成员

17)这里的搬迁人员不包括因地质灾害威胁、生存条件恶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按照省市县有关政策进荇异地搬迁的人员,主要是指外来户群体

18)但福建仅针对外省嫁入女,省内女性嫁入的需同时迁入户口方可认定其成员资格

19)保留成员资格的除外。

20)但丧失成员资格并不意味着没有股权可以通过买断股权的方式,让这部分群体放心市民化当然这也是笔者后續要研究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口登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