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驻军在乌斯藏没有流官与驻军?

西藏地区明清时代差不多。(其实明朝驻军前期对于西藏的统治权比清代还要大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地区)参阅文献《明朝驻军对西藏的治理》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故元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降明明太祖派人深入乌思藏地区招抚政教首领,1372年萨迦派的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等归降大明王朝并带领陸十多人赴应天府朝见了明太祖。哺加巴藏卜被明太祖册封为“炽盛佛宝国师”他还先后两次向大明王朝举荐故元的藏族旧官一百多人,他们都受到明廷的封赏

大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驻军在西藏设置了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的管理机构1374年7月,明朝驻军设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于河州升河州卫指挥使韦正为都指挥使,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三卫后来又升朵甘、乌思藏二卫为行都指挥使司。当年12月炽盛佛宝国师喃加巴藏卜及朵甘行都指挥同知锁南兀即儿等遣使来朝又奏举土官赏竺监藏等五十六人。明太祖遂设朵甘宣慰司一、招讨司陸、万户府四、千户所十七以赏竺监藏等分别为指挥同知、宣慰司使、招讨司官、万户、千户等,并派员外郎许允德携诏书及诰、印前往赐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藏”成为称谓,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历史上,汉文史籍中对藏族的称谓多有变化往往将地名与称谓混用。宋元时期“吐蕃”与“乌斯藏”二称同时使用,有时还写作“乌思藏”后来渐渐多用“乌斯藏”这个称呼。公元1247年随着“凉州会谈”的成功举行,乌斯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中央政府行使管辖权。管辖范围包括“乌斯藏”及阿里在内的藏区

明时亦沿袭“乌斯藏”的称呼。后来絀现的“卫藏”也只是读音上的差异而已,在藏文书写中与“乌斯藏”无二:既是在地域范围上也是相同的“卫藏” 是青藏高原上的┅个大区域名称,为地理概念是“卫”和“藏”两个地区相加后的地域。相应“卫藏”这个地名也是由上述两个地名组合而成的。“衛”和“藏”的地名最早出现在吐蕃王朝时期当时,将卫藏地方划分为4个“茹”(ru 军政区域)这是一种大行政区域设置,相当于唐朝嘚“道”

公元1368年,明朝驻军取代元朝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驻军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西藏地方的国家主权。

明朝驻军没有沿用元朝的职官制度而是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封授制度。各地有代表性的政教首领人物明朝驻军均赐封以不同嘚名号,颁给他们印章和封浩命其管理各自的地方,其职位的承袭须经皇帝批准皆可直通名号于天子。

在行政区划与军政机构设置上明朝驻军在西藏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在元代乌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驻军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均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各级官员之任免、升迁,概由明朝驻军中央直接决定并颁授印诰等。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西藏地区明清时代差不多。(其实明朝驻军前期对于西藏的统治权比清代还要大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地区)参阅文献《明朝驻军对西藏的治理》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故元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降明明太祖派人深入乌思藏地区招抚政教首领,1372年萨迦派的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等归降大明王朝并带领陸十多人赴应天府朝见了明太祖。哺加巴藏卜被明太祖册封为“炽盛佛宝国师”他还先后两次向大明王朝举荐故元的藏族旧官一百多人,他们都受到明廷的封赏

大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驻军在西藏设置了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的管理机构1374年7月,明朝驻军设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于河州升河州卫指挥使韦正为都指挥使,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三卫后来又升朵甘、乌思藏二卫为行都指挥使司。当年12月炽盛佛宝国师喃加巴藏卜及朵甘行都指挥同知锁南兀即儿等遣使来朝又奏举土官赏竺监藏等五十六人。明太祖遂设朵甘宣慰司一、招讨司陸、万户府四、千户所十七以赏竺监藏等分别为指挥同知、宣慰司使、招讨司官、万户、千户等,并派员外郎许允德携诏书及诰、印前往赐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驻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