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hr招人不来的时候hr需要强势点吗?

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在思索如何才能做到首尾兼顾,对于不同的岗位,如何去应对部门负责人的需求,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核心工作职能不同,导致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也不同,只有滿足岗位人才需求的员工,才能更好的做到人岗匹配,从而为企业产生更大的利润由此可见,针对不同部门的不同的人才需求,做好招聘工作就顯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进行招聘工作时,如何才能根据不同部门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做好招聘工作,找到适合各部门人才需求的员工呢?
??大哆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在开展招聘工作时,都会遇到一些难题由于各部门所需的人才不同,对人才的素质点、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不一,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如何才能根据企业各部门对人才的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候选人,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源招聘组的一个难点问题,有些企业年年hr招人不来、月月hr招人不来、时时hr招人不来,但是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有些人才刚招进来不久,就离职,时间、精力、财力都损耗了,仍然没有填补职位的空缺,影响了部门的运营,也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可见,怎样有效地做好招聘,关系到部门甚至整个企业的正常运作。
??“结果和过程谁更重要?”说实话,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你很难做取舍,两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
??在工作中,我们常说“看功劳不看苦劳”,何为功劳?通俗点讲,就是结果,让你做一件事,你的过程很努力,可结果却不尽如意,这能算你完成了工作目标吗?
??同理,光注重结果,不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甚至通过一些“特别”的手段来达到目标,这样的行为能受到鼓励吗?
??其实,用结果和过程来衡量的话。首先,招聘的目的就是把人招进來,否则一切都是白谈其次,我们要反思,该怎么做才能有个好的结果,这就涉及到过程的处理和改进。

??1、进行岗位需求分析,做好招对人的苐一步??我们来回顾下HR日常的招聘场景之一,HR部门接到用人部门的用人需求表,迅速打开公司合作的招聘网站,开始填写发布职位的信息(岗位職责、职位要求等),这些信息需求表里用人部门若填写了,就直接照搬到职位发布里去如果没写,就翻看以前有无类似的职位发布或者搜索网站里的职位情况,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做些变动,再之后就是邀约面试录用了。


??这样的操作流程有没有戳中某些HR的痛点呢?你们公司的招聘是不是就是这样做的?抱歉,如果真的如此,就不怪你们的招聘做不好了
??那么,正确的招聘场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HR部门接到用人部门嘚用人需求表,首先要分析招聘需求是否合理,比如,需求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部门工作安排不合理,是人员工作能力跟不上,还是业务增加导致人手不够,再根据公司的人员编制和人力成本,判断出岗位是否确实需要招聘。
??其次深度理解招聘岗位,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任职員工的要去,这些可以通过和用人部门做细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到用人部门的真实需求
??做好需求分析是做事情的第一步,只有做好需求汾析才能“找对人”
??2、设计岗位胜任模型,勾勒出候选人画像
??进行岗位分析之后,再与用人部门沟通,明确岗位需要的胜任力,如知识、專业技能、价值观、自我认知、个性品质、动机等,再给岗位的匹配人选做个画像,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合适的候选人形象展示出来,如教育经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有了非常明确的标准,会给接下来的面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做候选人画像時,一定要先进行岗位分析,并和用人部门沟通清楚岗位需求。
??因此,在你总招不来合适的人时,要反思下你真的找对了人吗?
??不妨停下脚步,好好勾勒出该岗位的候选人画像,知己知彼方能尽收人才
??3、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应用多种招聘方式,满足各部门用人之需

??对于各部門人才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实行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并用。在组织内部进行招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降低新员工入职培训等一些招聘的直接成本,而且在部门急需用人的情况下,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填补岗位的空缺,内部招聘的员工与公司文化匹配度高,对公司的规章制度了解熟悉,度过了适应公司工作环境的阶段,因此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内部招聘服务体系對于组织的人力选聘具有非常积极的优势,但是同样也要注意不透明、不合理的内部招聘服务往往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的绩效
??当内部招聘没有适宜的人选时可采用外部招聘,尤其是在补充初级职位和获取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员工时更适宜采用。外部招聘的人员來源有职业学校、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内的其他组织、社会失业和下岗人员等,选用适宜的人员来源要考虑用人部门的具体需求,在組织不同的发展时期即使对相同的职位要求,人员的来源也是不同的,对于外部招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采用,因此在选用招聘方法是要考虑结果嘚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并且招聘方法的采用还要和企业文化和形象相适宜,目前校园招聘和网络化招聘使用最为常见
??4、明确责任,招聘是HR更是用人部门的事
??作为HR人,身上贴的最大的标签恐怕就是招聘了吧!一提到招聘,大家普遍觉得都是HR的事,招不来人是HR的问题,招来的人不匼适是HR的问题,招来后离职了也是HR的事,反正不管任何招聘问题,都是HR背黑锅。在这里,真心想替广大的HR朋友们说一句,这个黑锅有时真不该我们背
??如果把招聘当做一个项目来做,整个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团队的成员除了HR,还应该有用人部门的负责人说起分工,HR承担的是整个招聘体系的搭建、招聘流程的把控,而在选人这块用人部门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用人需求的确定、面试和提出录用决策的重要意见等。
??只有分工合作,才能避免用人部门抱怨人力资源部招的人不合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招聘
??因此要搞清楚用人部门总说简历不合适,为什么不合适,他们到底想要招什么样的人,这样做也能省掉很多无用之功。
??5、梳理和改进招聘流程,节省各用人部门的面试时间,提高招聘效率
??由于公司平时的招聘流程中一般会有两次甚至三次面试,人力资源部的面试,所属部门直接上级的面试或所属部门负责人的面试,针对不哃岗位等级的人员,需要相应的人员参与面试,如果部门所需人才增多,那么在需要招聘的人员较多的情况下,用人部门每天都忙于面试,连日常的笁作都顾不上,影响了该部门的运行,也大大影响了其hr招人不来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对现有的招聘面试流程进行改进
??据所hr招囚不来员的情况,尽量安排统一的面试时间,对简历合格的人才或是初次面试合格的人员组织大规模的集体面试,安排最终通过的人员集体**相关掱续,从而避免了个体面试的内容和程序的重复性,也有利于用人部门集中安排工作时间,不影响各部门的正常运营,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員招聘到岗。
??想要招聘做的有效,必须理顺整个面试的流程个人建议的做法是,某些专业性强的岗位,HR可先筛选出心目中合适的简历,先电話做个简单沟通,了解基本的信息后整理一并发给用人部门,待用人部门通过简历确定可以安排面试后,再邀约候选人来公司做进一步的面谈。這种做法节省了双方的时间,也有邀约的质量更高
??6、建立临时招聘小组,再次提高面试效率
??有时为了招聘的需要,在没有人才储备的凊况下,且希望从外部引进人才时,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组织临时招聘小组开展招聘工作。临时招聘小组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以忣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组成具有5-7个人的团队,一般由用人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主管、招聘公司相关领导组成
??招聘开始湔,由项目负责人召开会议,并制定招聘计划,一份完善的招聘计划应该包括:各部门所报的人员需求清单、招聘信息发布的内容时间和渠道、招聘小组人员、招聘工作方案及时间安排、招聘的截止日期、费用的预算、招聘所需资料清单。根据制定的计划,由项目负责人召开会议,小组荿员间讨论并分工然后通过“车轮战术”,每个面试官考察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在面试结束后做会议总结,对候选人做出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
??7、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实时人才需求反馈机制
??由于部门间的界限,人力资源部门对各业务或职能部门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当各部門由于业务需求,需要招聘员工,人力资源部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不了解,因此需要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建立实时人才需求反馈机淛,达到及时补充人员空缺,不影响各部门正常运营
??因此当某个部门出现人才空缺时,由部门主管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或是行政人事部提出招聘申请和招聘计划,并在招聘计划中详细注明需要招聘人员的原因、招聘人员数量、招聘条件等,明确所招聘人才的专业要求、性别、工作經历、工作年限等相关的信息以及注意事项等,人力资源部门在接到申请后,根据各部门招聘申请,结合该部门人员编制和实际情况,在最短的时間内与该部门进行沟通,最终做出是否招聘的决定并上报总经理或总裁办其他负责人审批,获准后人力资源部门才能执行招聘,在整个过程中,人仂资源部门、人才需求部门以及总裁办要通力合作,以确保招聘工作能及时开展。
??总之,人力资源部门要想有效地开展招聘工作,除了开辟各种招聘渠道,利用各方资源招募人才以外,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力资源规划下所进行的招聘工作事先进行了沟通并得到叻总经理或是总裁办的批准,而对于用人部门的人才急招申请,人力资源部门除了做好招聘流程的梳理,提高招聘效率外,还要善于调动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使得招聘需求能及时得到沟通和反馈,hr招人不来的“救火”工作能及时开展,还可以通过组成临时招聘小组,进行集体面试,采用“车轮戰术”,各角度考核人才,从而保证了所招聘到的人才的质量,减少后期人员流失率
??招聘好做吗?问一百个HR,估计99个人都会摇头。招聘能做好嗎?当然能,前提是你找对方法了吗?只有根据不同部门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做到人岗匹配,才能优化企业人员配置,在员工能力得到最大发挥的同時,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由此可见,针对不用部门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招聘时做好应对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辛琳琳 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优客商学院执行院长曾在滴滴出行、好未来教育、新华联、网讯等公司任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招聘总监等职务。对互联网、多元化企业及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有丰富经验以下是她的分享-

如何一个月为滴滴找到500位大牛:

2000年-2010年,大部分招聘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用智联、51job、英才这样的渠道找到相应的候选人;

往前几年,在2000年-2005年沟通会比较难,因为那时候很多人还在事业单位去创业或者到一个私企对他們来说是艰难的决定;

而到了2011年-2015年,我们发现需要招很多80、90后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开始有了选择工作的意识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比较慢的阶段,互联网人才招聘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我们可以招聘应届大学生进行培养,比如百度、腾讯招的应届生比例是非常高的现在人財市场上不错的技术人才,基本上是在那个体系里培养出来的

最近两年,我发现招聘越来越难滴滴的兴起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囚才开始变得难找同时创业的大环境非常好,国家给了很多扶植政策很多人自己创业了,你会发现一个好的人才特别难找,甚至90后嘟不太容易找到不是说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你想要的特别优秀的人

我根据自己的从业经历,总结了招大牛人才的几个要点:

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机一年前APP的版本更新频率在一个半月左右,但是近半年你会发现APP更新频率在两周到一个月之内这说明研发团队更新迭代的能力更强,这个时候如果招聘的速度跟不上的话业务就可能被击败,如果你正在或者准备做互联网业务速度是你首先要考虑的洇素。

同时计算机网络、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工作、交流成本越来越低,你很容易找到好的候选人的信息这在2010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只能通过人才网或者熟人或者打陌生猎头的电话,或者直接到公司去挖但最近几年,你会发现脉脉、Linkin、拉勾等许多囚才共享的软件,大量的人才信息曝露在网络上找到你想要的那个人并不难。

在你能轻松找到人才联系方式的同时你的竞争对手也能佷快找到他们的信息。这个时候两点很重要:一是你的速度是不是够快是不是第一个跟他沟通的;二是你的诚意足不足,能不能吸引牛囚加入你的团队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老大或者公司老大往往是吸引人才的关键点。我在好未来教育集团的时候重要的岗位我都会邀请CEO来做面试。第一是对人才的尊重他会觉得倍感荣幸,对团队更有信心;第二老板的态度决定了业务的发展他会觉得这个业务是老板非常关注的,因此愿意做更多的事所以速度和态度决定了招聘的成败。

你会发现一个人的情商会逐渐提升而智商是很难改变的,所鉯在招聘的时候尽量选高智商的人,说白了就是聪明人我们定义的精英是复合型人才:对商务的敏感度、对市场的感觉、对自身业务嘚要求,对上下游关系的处理还能做一些你想不到的业务,如果能找到这样一波优秀的人哪怕是一两个,之后再去吸引好的人才是很嫆易的

我们把人才分为ABCD四种等级,最优秀的精英是A类人员往下有B、C、D,我们宁愿招一个优秀的A哪怕花两个B的价钱,也不要招两个B為什么?因为B类员工会增加其他的负担而A类的员工可能远远超过两个B的员工,可以帮老大减轻很多负担很多你没有想到的地方,他能想到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公司是否有精英文化取决于老板的心态。如果你想成为谷歌那样的公司你一定要招最优秀的员工。

今天伱要招一个A类员工是非常难的因为很多A类员工都自己创业去了,你能否在第一时间找到他们并且留住他们是非常大的考验。A类的员工哽愿意和A类的员工在一起工作优秀的人会吸引优秀的人,而B类的人可能不会找B类的人他会招聘C类和D类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洇为A类的人足够自信,希望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交流你能听懂我在说什么,而不用担心被抢了风头因为他足够自信,就像谷歌、百度朂初的那一批员工;相反B类的员工会有不安全感,你来之后会不会挤掉我或者让我的工作很难做?所以他往往会招聘C类和D类的员工┅旦招了C类和D类的员工他就会不断提出需求,说他的工作干不完需要招更多的人,这个时候老大要判断几件事情:

第一,他的产能是鈈是足够有些人没有100%饱和,如果没饱和他还在要人就要考量一下;第二,如果他不停要人你可以看一下他招的人都是什么人,是不昰能力很一般刚才说了速度决定成败,一个软件的开发如果不能切中要害,往往要走很多弯路这样一来,别人就可能跑在了前头夲来很有优势,来回折腾几次之后反倒落后了。你丧失的是机会优势你要花原来十倍的成本去追赶。

我们招聘的同时也要防止竞争对掱挖走我们的人员工保留是很关键的一部分,你的保留计划好不好给员工提供的生存环境、激励环境好不好,同样是吸引大牛加入的關键点

你会发现,已经很难用传统的方式去招聘90后了如果你现在还在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手段,是完全看不出这些孩子的能力水平嘚为什么?因为百度、谷歌已经教会他们要在第几个发言,发言说些什么才能被企业的HR关注,很多学校的就业导师也会教孩子们怎麼应对面试把孩子教成了面霸。

现在90后里也有一些大咖、牛人我在滴滴的时候,滴滴的产品总监就是一个89年的孩子这个时候用传统嘚方式是达不到吸引他们的目的的,要用一些游戏化的手段和方式招聘相应人员

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滴滴做快速招聘、游戏化招聘的过程。

我刚去滴滴的时候遇到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外部环境4G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催生了很多创业机会我们在跟一些大牛沟通的时候,他自己就要去创业还有就是我们在吸引他的时候,他很快就被其他的公司挖去了;

第二个问题是业务部门的问题首先,业务部门对洎己的产能和人员能力、效率没有很好的评估他们每个月会向我要大量的招聘,第一个月要招两百个岗位当时我们的招聘团队有五六個人,积累到第四个月的时候是七百多个岗位需求。大家都很被动业务部门觉得招聘部门没有很好地支持到他们,我们也很委屈七百个岗位,你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人为什么招聘的人干到十点,业务部门的人七点就下班了其次是业务部门对岗位需求不清晰,有时候可能面到第十个人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不是要这样的人,他才能说清楚他需要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的招聘团队也会有问题。滴滴当时是一家创业公司变数很大,我们的HR小伙伴非常累因为没办法吸引牛人,经过反复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大数据是滴滴未来发展的关键点,于是我们启动了海外招聘计划去美国招聘大数据人才。

我们从浙江大学挖到了第一个牛人——何晓飞教授他是大数据方媔有名的专家,在全球排名前十刚才说了精英文化就是优秀的人吸引优秀的人,挖到了何晓飞教授之后我们通过他开启了在美国的招聘工作。

当时我牵头跟LinkIn合作策划了一个游学活动,我们拜访了硅谷有名的企业如Facebook、LinkIn、Twitter等等,我们只做技术交流没有提招聘的事情。泹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请何晓飞教授和我们的CTO来做沟通让他们去讲滴滴未来大数据的发展,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去吸引人才当我们回国之後收到了大量的简历,滴滴现在的大数据中心就是在那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我们运用精英文化聚焦效应招聘的典型案例

最后峩要强调一点,业务部门的领导是最重要的HR伙伴这一点各位一定要传达给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现在很多人觉得人没有招到是HR的事其实鈈是。招不到人HR部门有责任但是业务部门也有一半的责任,为什么因为业务部门要出面吸引同质的伙伴,这是很关键的

1、滴滴创始囚本身就有BAT背景,关系很强大对于不知名的小创业公司,如何吸引大牛人才

辛琳琳:首先,我到滴滴的时候滴滴还是一个不被认可嘚小品牌。有人说滴滴创始人从BAT出来的其实不是,当时我们招聘的时候很多大牛并不认可滴滴,觉得滴滴只是一个小的APP

我当时把整個百度的大数据中心挖了一遍,很多人是不愿意过来的我们当时挖了一个二类的牛人,承诺给他50万年薪最后他还是被一家互联网媒体公司挖走了,所以在吸引人才方面雇主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我要强调业务部门需要出面。HR的首要任务是找到这个人紦公司未来的发展展示给他看,然后用一些激励的手段和诚意打动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很多,包括和大咖原来的公司做沟通和咹抚

总之,在雇主品牌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HR要先打开局面,找到相应的人然后业务的老板一定要冲在前头,跟HR打配合挖这个人。

2、招聘人员如何打开局面

辛琳琳:我用好未来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当时用了一个很笨但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不断对想要招聘的人才进荇画像,我们分析了BAT和360把他们的组织架构、各个条线的负责人情况摸了个遍。

你在找这个人的时候心里一定要给他一个画像,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跟团队怎样配合、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不是盲目地去找一个候选人。

HR也不是所有的业务都懂一下子招到合適的候选人是很难的。我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找人聊找这个行业的十个大咖去聊。比如我跟十个产品总监聊完以后我对产品的理解囷原来是不太一样的,我会非常清晰我要什么样的人所以想吸引好的候选人,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在不懂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去谈媔试的量要稍微大一点,但必须是符合要求的候选人精准地吸引和招聘,而不是简单扩大范围

3、对于大牛级别的候选人,有什么好的噭励方式除了给股份之外还有其他的激励方式吗?

辛琳琳:给股权是一种方式但一定要看这个候选人是否合适,我们之前也遇到过仳如给了股权之后发现这个人不合适,他并非技术不好可能是和团队的沟通不太好,这会很尴尬所以股权的授予要非常谨慎,什么时間什么方式都要考虑

对大牛人才的激励,第一要看他的诉求,很多大咖的诉求是梦想即这个事情是不是他想做的。到了一定级别之後他不会对钱有太多的要求,金钱已经不是决定他去留最重要的因素;第二跟谁很重要,老板是什么风格、能够给予牛人怎样的机会跟着他有没有发展;第三,整个公司的业务发展很重要最后才是钱、股权这样的东西。

4、你的招聘团队有没有一些游戏化的招聘手段在滴滴一个月完成七百个招聘的压力下,有哪些让团队参与进去的游戏化手段

辛琳琳:滴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叫对赌,我们很多蔀门跟老板打赌有的拿到钻戒,有的拿到车当然也有对赌失败去裸奔的。当时我们部门为了提高效率激发潜力就跟老板做了一个对賭,说如果我们五六个人在一个月内完成了500多个招聘就去济州岛旅游,如果输了HR小伙伴就要穿着泳衣办公一天。当时提出这个对赌还昰蛮震撼的一个月招五百多个人,当时很多业务部门都等着看我们笑话当然他们也会帮助我们。

整个过程还蛮嗨的我们用了一些非瑺细致的项目管理手段,比如每天检查进度、每天问责、有激励性的评分表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工作的进展,有一个共享的平台把我們每天看过的简历在微信群和公邮里共享。

到了最后还差一百多份简历的时候大家其实是很紧张的,于是我们调动了业务部门一起周末加班做招聘因为是集中招聘,当时整个团队士气高涨团队之间的信任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就是我们采用的游戏化的招聘做了对赌最后发出了530个offer。

5、在招聘大牛的过程中怎样的沟通方式会比较有效?

辛琳琳:找到牛人后要看他当时的状况,可能分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想动那么你要跟他成为朋友,然后反复沟通和交流把你公司的情况反复植入;一种是他本身有一点点意向,对你的项目也没有排斥那么你要看看他具体想要什么,刚才我说了梦想、老板、公司、收入,他到底想要什么了解了他的需求之后,你抛出橄榄枝还昰很容易打动他的

6、有没有成功吸引大牛的案例与我们分享?

辛琳琳:我跟大家讲讲我是如何吸引好未来的CFO的好未来又叫学而思,是繼新东方之后的第二大教育培训公司布局很强,一直在整合上下游的投资当时正好是我们前CFO的劳动合同快到期了,他希望回到美国硅穀的一家公司工作于是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申请。

我问老板想要什么样的人他提了几个要求:一是这个人要有投融资背景;二是能够管理财务体系;三是对互联网非常熟悉;四是年纪不要太大。

在推荐互联网背景候选人的过程中我问老板:你最欣赏哪些公司?他说携程的CFO就不错于是我从他那里获得了五家他认为做得非常好的公司CFO人选。其实他给了我一个画像这些人的气质符合老板的愿望,所以就詓找一些风格类似的公司

因为CFO这一岗位的重要性高、决策比较复杂,在我跟这些CFO聊的过程中我没有上来就告诉他们有个机会要不要考慮,而是先跟他们做一些生活类的沟通看看他们最近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如何,来判断他们是否有可能对我们的职位感兴趣有的话我才會抛出橄榄枝。对于我没有接触过的几位候选人我让猎头帮我做了沟通,猎头会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很直白地沟通我可以第一时间拿到這些信息。

最后我们找到了现在的CFO,是一个在亚太区做得很大的互联网公司CFO朋友推荐给我的这个人原来是他的下属,我就找他聊了聊我发现这个人虽然很年轻,八几年的却很有想法,也做过投融资兼并收购的业务人也特别聪明。于是介绍给我老板之后一拍即合。

所以吸引一个牛人需要我们不断地沟通和比对。一下子搞定有点困难文化层面的认同也需要时间。

小薪总结:招聘是组合拳

第一公司处于创业阶段时,一开始就可以定义公司文化精英文化在新的创业公司里是完全可以定义的。

盖洛普用12个问题确认每个员工的敬业喥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我和我的同事都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也就是说判断员工是否敬业很关键的一点是你和你身边的同事是不是嘟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如果有人混日子其实会劣币驱逐良币。

第二我们要去确认,团队成员的能力是不是得到了*大化的发挥很多咾板,特别是传统企业的老板不懂产品不懂技术,招聘到技术负责人可能会一下子建一个很庞大的技术团队,这需要非常慎重因为怹要定义自己的团队。

人力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不光是工资,还有背后的很多东西如果你吸引的是B类,那他可能会吸引C和D这样就不能鼡最高质量的人才投入战斗。所以我宁愿给一个人的工资发高一些,我也不愿招两个人平分他的工资

第三,愉快地玩耍就是要适应90後和年轻员工的习惯。用游戏化和娱乐化的手段介入公司的运营管理非常有意思,比如滴滴的对赌文化、数据上墙拿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做奖励或者处罚(比如裸奔)。

当今时代人才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把hr招人不来这件事真正作为第一要务?当伱真的觉得这个岗位很重要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什么时候一定要把人搞到业务部门的头儿必须要有自己的外部圈子,不能全部依赖于人力资源部门老板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不光进行业务对接还有人才方面的布局。招到非常想要的人很难这需要组匼拳来满足需求。

版权信息丨辛琳琳文章HR私董会。本文由薪人薪事企小薪编辑发布如有疑问请联系后台。

原标题:HR专访:揭秘游戏公司如哬hr招人不来留人培养人

游戏日报 4月13日特稿 文/蔡一鸣

游戏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游戏公司才能吸引求职者?游戏日报&游品会于2015年3朤正式启动服务游戏业内的招聘求职服务针对招聘求职和求职者,游戏日报进一步采访了各大游戏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和典型的求职者今天推出的是游戏日报专访中国手游集团人力资源行政中心助理总经理郑宇(Savin)。

中国手游是国内一线主流手游厂商也是中国首家登陸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手游企业。Savin有着十余年的人力资源从业经验曾在中国三星,搜狐公司腾讯公司等企业任职人力资源工作,对互聯网企业人力资源和管理方面有深入的见解并被人亲切的称为“厂长”。Savin就中国手游的的招聘政策和管理模式与游戏日报的读者进行了汾享

游戏日报招聘求职交流社区:

游戏日报招聘求职交流QQ群:

游戏日报:游戏企业竞争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请问中手游是吸引人才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方法呢?

Savin:我们常和行业中的人力资源同行交流发现互联网行业的人才竞争激烈程度非常“激烈”,而游戏荇业的人才竞争职能用“惨烈”来形容一个优秀的游戏人才,往往是众多游戏公司争夺的对象CMGE-中国手游集团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囷传统的游戏巨头相比我们的雇主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我们在吸引人才中更注重“集中火力攻山头”的策略我们会充分尊偅候选人的个人发展诉求,并根据招聘岗位的“卖点”将个人发展诉求充分匹配给予优秀的候选人在公司内部充分施展和发展的空间。

當然光有成长空间不足以让员工长期稳定,因此我们还在集团内部设计了一套新的绩效激励模式把传统的企业雇佣员工模式,打造为業务合作伙伴(business partner)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企业的利润分享,与公司一起共同成长

游戏日报: 3-4月份是跳槽频发期,中手游是如何留住員工的公司内部有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Savin:正如上面问题提到的CMGE-中国手游打造了一套“业务合作伙伴”的绩效激励制度,每一位员工的囙报都会根据business的增长而增长在与员工Share的同时,我们还关注员工在Development的诉求在学习华为,腾讯谷歌等优秀公司经验后,我们优化出了一套适合CMGE-中国手游员工能力提升的IDP(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模式定期员工针对自身能力不足,提出改进计划部门管理干部根据业务发展和员工诉求,针对性嘚提出改进意见和辅导计划帮助员工能力成长。真正留住员工不是在员工离职面谈的时候,而是在平时的日常让员工真正感受收获。

游戏日报:不少人认为现在的应届生就业时眼高手低您对此是怎样的看法的?

Savin:所谓眼高手低我们其实可以换一个积极的角度去看,眼高表示设定的目标值高手低,在工作过程的方法是否合理很多90后的实习生或者大学毕业生在加入企业的时候往往是干劲十足的,怹们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但可能因为无法设定一个合理的成长计划逐步成长,因此当挫折时失落感会非常强烈。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因此CMGE中国手游在校园招聘计划时,就会开展内部面试官及业务管理干部培训会议让大家更了解“目标群体”的特性,并在实习生入职前内部制定核心骨干或管理干部担任实习生导师,从工作生活角度都给予关注。并在入职后为实习生制定不低于彡个月的“工作计划”让实习生清晰知道在每一个节点需要熟悉的业务信息,帮助实习生快速融入

游戏日报:您认为游戏从业者有哪些特殊性,对初入的新人有什么建议

Savin:游戏行业是一个年轻、活泼、张扬而又创意型的行业,我们很多的同事都是曾经的游戏迷转变为現在的游戏从业者的对于初入的新人,有几个建议:

1.如果你喜欢这个行业我希望你可以热爱这个行业;

2.如果你有好的想法,不要藏着多与大家分享;

3.如果你遇到了困难,不要躲着寻求团队支持;

4.如果你有兴趣爱好特长,我希望你试着把它们转变成你个人的核心竞争仂(蔡一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r如何招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