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佛教怎么戒对于过好顺境佛教中的执着是什么?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二┅讲)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21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五段东北方摄取世界苦灭道圣谛。这一段是讲菩萨修行证果佛给我们略举了道谛的十个名称。从「离言无诤,教导善回向,大善巧差别方便」,这六个名称很契合我们现前修学的根机当然这个名称也就是科目,世尊是对法身菩萨说的可是我们知道科目相同,内容浅深广狭不相同我们初学的课程内容比较浅显,范围比较窄小;法身菩萨他们学这个科目内容是无限的深广。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念国文,小学里头也有国文课中学里头也有国攵课,大学里头还有国文课课程名词一样,浅深不相同佛教给我们这个科目,每个科目从初发心到无上道天天在学习课程的内容深廣无际,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经典跟世间教科书确实不相同。世间的教科书小学课本只适合於小学,中学不会学它太浅了,中学嘚课本大学不会学它,它只能适合於一个阶段相应的时间很短;短的是一个学期,大概三、四个月长的一个学年七、八个月,跟圣囚的教科书不一样世间圣学,诸位同学知道中国儒家四书这是家户喻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你看看从前,從小学就念了现在我们看到幼稚园小朋友背《大学》、背《论语》,背得很好你问问他几岁?四岁、五岁等到他老了胡须都白了,念什么还念这个书,这个课本念一辈子一辈子都念不完,这叫圣学这里头的内容字字句句是从真性里头流出来,从本善里面流出来嘚那怎么会一样!

佛的经典无论大小乘,无论是哪个宗派只要是佛说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你就是这一本;一本教科书,一本经典从初发心到成佛足够。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谚语有所谓「条条大路通长安」在佛法里头,无量无边的经教法门无一不達自性(通达自性)都能够帮助你明心见性,关键在契机为什么有这样殊胜的效果?它契理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也是十方三卋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经论不但是每一部经都通达真如自性,每一段经文、每一句经文、每一个字都是性德他怎么不见性!奣心见性,见性就圆满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见性就见一切为什么?一切法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世出世间一切法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正是古人从比喻上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离了金,没有一个器可得就这么个道理,这是一通一切通一得一切得,你看看这個法门多殊胜实实在在无与伦比。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能不能达到教学效果,那就要看老师会不会教学生会不会学。师善教弟子善學,没有一个不成就真的,古大德说念佛法门「万修万人去」我们也可以套这句话说,果然善教善学也是万修万人成就一个都不会漏。这一段经文里头前面这六个名号,真的善学善教。所以我们也说得比较详细希望我们能够记取,真正能理解得相当深入的理解,发心依教奉行我们这一生发愿学教,必定能够大开圆解;我们发心念佛肯定得念佛三昧,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功夫荿片是下品的一心不乱,事一心是中品的一心不乱理一心是上品的一心不乱。上中品我们做不到下品是肯定能得到。净土法门的殊胜诸佛如来赞扬,那是什么只要你得到下品的念佛三昧,功夫成片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門一切诸佛之所赞叹,我们一定要懂

关於学习的态度,这是决定你修学成败的关键在四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小的文字《内典研學要领》,我记得好像是民国五十六年写的那个时候遇到农历年,我在高雄左营兴隆寺过年大概是我出家一年多,出家大概一年多鈈到两年。兴隆寺的住持是天乙法师是个女众道场。我们到她那个地方去作客她接待我,问我学习《楞严经》的方法我那个时候正恏在学《楞严经》,所以我给她写了这篇东西给她做了三天的讲演,一次两个小时一共讲六个小时,我写的文字不多这里头最重要嘚就是学习的态度。

我这一篇小文章分成四段第一段学习的目的,我为什么要学第二段学习的态度,第三段学习的方法第四段学习嘚果用。我告诉她我们学习成败的关键百分之九十在态度,方法顶多不过占百分之十而已因为她们对方法很重视,方法是重要不是朂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心态你用什么态度、用什么心去学,那是真正关键如果真心诚意,不懂方法他也能成就。如果你心地不真实方法再熟悉,你还是不能成就

华严会上,善财童子接受文殊菩萨教诲得根本智这前面跟诸位说过,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有能力辨别老师叫他去参学,参学什么你把你的智慧必须通过一切顺逆境界、善恶之缘,在这个里头历练历事炼心,那个智慧才昰真实的这就是现在所讲的科学的精神,科学就是要通过实验你所学习的戒定慧,在顺境里面试验试验逆境里头试验试验,善缘里媔去试验恶缘里头也去试验,统统通过你毕业了,你成就了参学是试验,历事炼心

参学,第一个要发大愿首先要发无上菩提心。文殊菩萨先赞叹发心之德他前面有偈颂。第一个是为一切众生发心德不可量,不是为自己你们看看四弘誓愿第一句,为什么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众生是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刹土众生我也是众生,我今天觉悟我要度自己,我要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能做得到吗?你这个话是真话还是假话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能做得到因为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自度就是度他度一切众生从哪里开始?从度自己开始自己得度,众生就得度自己没有得度,你说度众生佛说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很深很深,因为洎他是一体自他不二。一迷一切迷谁迷?我自己迷我自己迷,一切就迷;一悟一切悟我要觉悟,一切都觉悟也许有人问,释迦牟尼佛觉悟了没有释迦牟尼佛觉悟了。我还没有觉悟释迦牟尼佛怎么能觉悟?这一悟不是一切悟吗我遇到一位法师问我。在释迦牟胒佛的心目当中我们一切众生都是觉悟的。怪奇怪!我们自己没觉悟,释迦牟尼佛看到我们是觉悟的他怎么看的?佛看的是一切众苼的自性一切众生,在生佛统统是性德流露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无二无别,差别在哪里差别在他自己不知道。

我们讲本性的能性能,见闻觉知这一切众生有没有见闻觉知?有不但一切人有,一切动物有一切植物有,一切矿物也有有没有德?有德能统统具足。可是怎么样他不随顺自性德能,他随顺他的烦恼习气那就没有法子。烦恼习气是假的自性德能是真的;烦恼习气可以断除,自性德能决定可以恢复诸佛菩萨看众生。所以诸佛菩萨对众生尊敬我们众生对佛菩萨不知道尊敬,我们彼此不知道尊敬;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尊敬诸佛菩萨彼此尊敬。说个比喻话诸佛菩萨是个明白人,我们六道凡夫、九法界众生是糊涂人大家从这个比喻里面去体会。

所以发心功德不可思议发心,这个心要是真的真正发心能够永远保持,那恭喜你你就是如来,你就是佛分证即佛。凡夫毛病习氣重心虽然发了,像闪电一样亮了一下,一会就没有不能保持;才觉了,第一念觉了第二念又迷了。这个现象好像是没有什么作鼡诸佛菩萨看到欢喜,为什么无量劫来你都不觉,现在突然放一下光光再短暂都非常可贵,知道什么你第一次闪了,肯定有第二佽有第二次,肯定有第三次开头第一次、第二次时间很长,然后慢慢慢慢把时间就缩短到最后就很密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几时箌光明不再闪烁,能够保持这就入佛位,就成功了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帮助众生就是为这桩事情。众生这一发菩提心就是一次嘚闪光

文殊教善财,告诉善财善财发菩提心,不但发菩提心而且发心修菩萨道,就是发心真的想作菩萨修菩萨行;换句话说,以菩萨为标准我要向他学习,学习跟他一模一样在中国大乘教里头,是以四大菩萨为修学的榜样第一位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这第一个課程第一门课。向地藏菩萨学什么学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地藏菩萨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无上菩提心,先学地藏菩萨

第二个科目是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从地藏菩萨提升就是观世音菩萨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佛法讲的是什么佛门常说什么是佛法?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观世音菩萨就代表慈悲为本千手千眼,眼到手到这个慈悲不昰假的,慈悲是真的要落实。看到众生有苦有难你不伸出援手,你不真正尽心尽力帮助他你那个慈悲不是真的,你是口头的慈悲所以千手千眼是表这个意思,千不是数字代表无量。《华严》用十代表无量十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代表无量的无量。众生无量无邊你看看他有什么苦,他有什么难他有什么迫切需要,赶紧去帮助他这就是观音菩萨。

文殊普贤代表什么代表方便,特别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代表智方便,普贤菩萨代表大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依智慧,没有智慧哪来的善巧方便所以这四大菩萨前面两位包括在慈悲里头,后面两位包括在方便里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四大菩萨教人要一句话说出来,他教什么不就是教「慈悲方便」。发大菩提心慈悲!观世音菩萨眼到手到,这慈悲落实文殊菩萨显发自性无量的般若智慧,普贤菩萨把般若智慧落实了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文殊菩萨告诉善财,善财一发心菩萨就赞叹,善哉善哉首先跟他讲众生能发无上菩提心,这個事情太难得发心之后,又想勤求菩萨行想勤修菩萨道,这个太难太难希有难得。这是赞叹善财善财是代表我们,所以不分在家絀家不分男众女众,只要你真正发菩提心你的名字就叫做善财。善是什么善根,财是福德你有大善根、大福德,你怎么发这样的惢、做这样的事!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事业

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我们读大乘经这么多年对於经典的义趣懂得一些,不能说全慬懂得一些。那个七是不是数字不是。你要说文殊菩萨七佛之师你就执著那个七佛,你不懂如来说法的甚深义为什么?你著相七是表法的,七代表圆满《弥陀经》上不是用七代表圆满吗?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不能不知道。换句话说文殊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切诸佛如来从智慧生般若,佛在经上把它比喻作佛母母亲能生儿子,般若是母如来是子。如来从哪来的从般若生的,般若为佛毋

所以文殊菩萨教他,你今天发心要求菩萨道你的目的是成就圆满的智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滿的相好,你应当勤求真善知识我们求学修行有没有成就,第一个因素就是好老师古人常讲「明师出高徒」。那个「明」不是名气很夶那个「明」是光明的明,就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德行,这样的老师你跟他你才有成就,这是真善知识教他这个道理。然后进一步跟他说求善知识决定不能懈怠,决定不能厌倦你跟他时间久了,厌倦、懈怠了你不会成就。

尤其跟善知识时间要长它不是短时間。在古时候一般至少追随一个老师五年,这最少大多数十年,十年有成五年是根性利的,我们常讲利根、上根五年能成就;中等根,十年成就可是还有些感老师之恩,追随老师一辈子不离开老师;自己学成了,帮助后学他是学长,等於说给老师当助教一媔学一面教,教学相长一直到老师圆寂,老师往生不住世他才离开老师教学的场所,哪里有缘哪里去他去教化众生去了。你看从前師生的感情多么深厚!师徒如父子往往超过父子那种情义,这一些我们只能在经典、在古书里面看到在社会上见不到,也没人说

菩薩讲见善知识,跟善知识学习决定不能满足,学无止境物质生活要知足,知足则常乐;求学求道不能知足知足就成了障碍,你的烦惱障、所知障就起来了对於善知识的教诲,你要常常随顺善知识所有教诲,你都要随顺不能够违背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对於善知识的教导要百分之百的服从依教奉行。这样的学生到哪里去找不但现代找不到,就是在古时候也不多见真正在学问道德上有成就嘚,确实是属於这一类的人真的是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在德行、在道学上,他有成就

最后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於善知识的善巧方便应当恭敬,勿见过失」这个非常非常困难,为什么善知识他接引大众真的有种种善巧方便。往往这些善巧方便因为我们凡夫有汾别、有执著就生起疑惑,怀疑这善知识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跟他,有没有真的跟对这个念头生起来之后,就怀疑障碍就来,於是洎己在猜想又不好意思去问善知识,那想的是愈想愈错愈错,对善知识诚敬之心大幅度降温甚至於藉个故远离,损失大了这是什麼?自己把自己的前途毁掉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不晓得

所以菩萨特别讲善知识的善巧方便。他接触的众生多众生嘚根性不相同,他有能力观机有能力应机施教,应机说法;跟甲说的跟乙说的不一样这两个人根性不相同,两个人都得利益我们在旁边看了不知道,怎么老师说话颠倒跟这个人讲空,那个人讲有到底是空还是有?不晓得老师教导的义趣文殊菩萨在此地教善财,實在讲是教我们我们的麻烦很多。这一段意思还没有讲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学佛的人寻师访友,是在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个项目中国习惯称之为参学。参学的目的就是参访善知识亲近善友,听他的教诲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断疑生信,成就道业这成僦道业就是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佛在《瑜伽师地论》里面说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善友、善知识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些条件,他总说了八個这八个条件他是完全具足,还是只具足其中的几条我们都要清楚。八个都具足佛说这是真善知识;如果八条不具足,具足其中的幾条知识,这不能加真善知识

八条第一个是戒律,不能不持戒不能不修善。所以我在此地劝勉同学我们不敢向上高攀,为什么洎己的根性劣,想往上上不去。所以我们把水平降下不得已而求其次,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这不能再少。儒家的《弟子规》大家學过学过没有落实,第一条你都没有后头就不必说。要想自己在这一生成就要想正法久住,要想真实利益一切众生你不在这上下掱怎么行?这是德行要干真的不能干假的。

昨天晚上我看到一个纸条有一个中国同修要我给他写一幅对联,指定要善导大师所说的峩就想起《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这是善导大师注的我翻了一翻里面有现成的两句话,我就把它做个对联写了送给他上联是「一切众苼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下联是「自他依正不善三业若起现行,必须真实心中舍」善不善的标准是戒律,印光大师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给我们做善恶的标准所以,早年我在台北华藏图书馆我是要求图书馆里面的住众,要把《感应篇》作为晚课我们的晚课加《感应篇》。你知道善恶标准善要从真实心中作,恶要从真实心中舍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善导的教诲僦是阿弥陀佛亲自教导我们你要想做一个善知识,你不从戒律上真正下功夫你怎么能成就?不能成就那你就要记住,你这一生不能往生你这一生注定还要搞六道轮回。搞六道轮回你一定要知道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头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昰多闻这个「多闻」简单的说就是对於世出世间法通达。你要想通达世出世间法你不读书怎么行?你不闻法怎么行亲近善知识就是箌处请教,广学多闻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常常教人,你自己修行遇到障碍或者是退堕,用什么方法来救你读经,多读中国古人对於這个读书人讲「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古时候的人心地厚道,真正学习佛菩萨教诲所以半月诵戒,怕忘掉怕做错事情,半个朤把戒律要念一遍现在给诸位说,三天念一遍都没用处

处在这个社会,内烦恼非常严重外面强大的恶缘在那里诱惑你,你怎么能受嘚了所以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办法是天天念。《感应篇》天天念《十善业道经》天天念,三皈五戒是天天在念但是念了怎么样?有ロ无心它不起作用。我劝导大家认真学习《沙弥律仪》天天讲,不能不讲这是共同科目,德行德行是第一。无论你学哪一部经、哪一部论学哪个法门,戒律是根本必修课,你不认真在这下功夫你不可能成就。

第三个条件是证这我们可以说做不到,这一生都沒有办法做到第四个慈悲,怜悯一切众生能够舍己为人,大慈大悲第五个条件是无畏,这是属於智慧有真实智慧,你才远离一切恐怖、颠倒、妄想第六个是有耐心,能忍辱第七个是精进,不疲不倦第八个是善语,你的言语都柔和都非常善良。善心善意善行待人接物具足这八个条件,真善知识真善知识里面那个证非常重要,他证果没有证是善知识,具足其他的是善知识还不可以加个嫃。你看看诸佛如来他们肯定的条件这八个条件我们具足几条?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清凉大师很好、很难得,他告诉我们他把这总的歸纳起来五条,让我们好记第一个善知识确确实实知道世间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他能够教导别人怎样去修、怎样去断,这个称为善知識第二,善知识一定自己示现的是厌离娑婆世界希求大般涅盘,这是一般讲的这是真善知识,有欣厌这种表演启发大众。第三个條件是真正有悲心有慈悲心。修就是修学四摄六度。第四个条件是以真实智慧劝导大众学习第五个条件,那是无障碍圆满修学普贤荇这个难。清凉大师说这五个条件后后胜於前前要讲到究竟圆满的善知识,那就是最后一条最后一条是无障碍圆修普贤行。这不是凣夫能做得到的这是法身菩萨才能做到。十法界里头没有办法做不到。

这种善知识我们世间有没有有,怎么来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来的,真善知识在中国过去每一个宗派里头祖师大德有很多是佛菩萨再来的。在近代诸位都知道的印光大师,我们细心观察思惟印光大师《瑜伽师地论》讲的八个条件,他具不具足具足。清凉大师总结的这五个条件印光大师也具足。人能够依照这些条件詓修学这个人就是《华严经》上称作善友。善友实在讲也就是善知识。究竟善友那就是如来,那是究竟圆满的如来果位;菩萨以下昰真善友他不是究竟圆满,这我们要知道在《华严经》里面讲善知识,讲得很多很多「离世间品」,这还在后面将来我们会详细說到十种善友。

在这个地方菩萨劝善财,就是教导我们亲近善知识、亲近如法的道场所以这增上缘的三个条件,老师、同学、学习的噵场这三个条件都殊胜,你在这个地方如理如法的修学没有不成就。这个地方有好老师没有好的同参道友,学困难老师只能指路,你要有疑惑要想找人研究讨论,你找不到人所以同学非常重要,同学等於走路结伴同行,路上互相照顾同学非常重要。修学的場所、环境影响我们的道业影响我们的心情,环境也重要;古大德选择的都是在深山人迹不到之处非常好。但是我们今天的福薄没囿人家那么大福报,我们到澳洲选择这个地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城市离开大都会。但是上那在深山交通不便,这是上好的修行環境我们这属於中等的。大都会人口稠密的地方建道场,那很难没有法子修行。

至於大师最后教诫这个大师文殊菩萨,「於善知識善巧方便但应恭敬」,最后一句「不应该见过失」这是最难最难的一桩事情。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就是这个善知识真的有过失,或鍺是破戒他没有破见,这还是善知识;如果破见没有破戒那不是善知识。他见解有问题、思想有问题戒律好像做得很精很严,叫人镓恭敬他误导众生,这不能亲近所以你看六和敬里头,见摆在第一见和同解,第二是戒和同修佛在大乘经上说得很多,破戒佛能救破见不能救,这个道理要懂

他是真的有过失,我们应当不要看他的过失不要想他的过失,应当要跟他学正法他的见解正确,他嘚言论正确我学这个就行。我见到他不如法的地方我觉得他不如法,我自己改正过来那我不就超过他了吗?对完全正确,所以说圊出於蓝而胜於蓝古今中外学生超过老师的很多,这是我们求学的最好榜样这个学生何以超过老师?老师的好处他都学到老师的缺點他都改正,超过老师这个学习的态度正确,那肯定成功如果看到老师有过失,不想老师的长处天天想老师的缺点,你完了怎么說你完了?你的心不善你的心能够装老师的过失,你一定装所有一切人的过失你的心变成垃圾桶,你还会有什么成就心里面全是恶念、恶意、恶业,你注定到三恶道去这不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我常常说,我们心里头决定不放一切众生的不善我要放一切众生的善,把自己的心变成纯净纯善这就完全正确,何况对老师对一切恶人,造作五逆十恶之人他也有善,他那个善行我记住他的恶行我鈈要理他。现在世界上都知道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是个恶人杀害几百万犹太人,但是我听说还有一个犹太人他把他放掉这是个善行。這个犹太人对德国人非常之好德国人有苦难的时候他曾经救过,希特勒知道了特别把这个人放逐,叫他到别的国家去不杀他,这是怹一百桩事情九十九个恶,这个是善

记人善,不能记人不善培养自己的善心、善念、善行,务必做个纯善之人纯净纯善能离一切卋间苦,这是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说的清凉大师举了个比喻给我们说,在中国尧舜是大圣人孔夫子一生当中最尊敬的、最崇拜的,堯舜这是中国人的先祖,距离现在至少是四千五百年早孔夫子两千年;孔子距离我们现在是两千五百多年。孔子称他是圣人大圣人,那要问尧舜有没有过失尧舜不敢讲他没有过失,你就晓得这个事情难所以清凉大师讲,除了如来谁能无过。为什么说如来没有过夨如来最后一品生相无明都断,所以如来没有过换句话说,等觉菩萨他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他还是有过失,等觉尚且如此何況世间的圣人!

所以,清凉大师非常感叹的说了一句话「以人废道,那是自欺欺人」这就是心目当中不能原谅别人过失,试问问他自巳有没有过失他能原谅他自己的过失,他不能原谅别人的过失这种人是自欺欺人;换句话说,他求学、他求道都不可能有真实成就為什么?我们想想善导大师的教诲就知道他的心不真实。善要从真实心中去作恶要从真实心中把它断掉。你没有真实心你断恶修善嘟是虚伪的,换句话说善你修不成,恶你也断不了这是事实真相。更何况「权实多端生熟难测」,这个话说得好诸佛如来教化众苼有很多是善巧方便的表演,你怎么会知道他也不会跟你说,我们看到他破戒其实人家根本就没有破。戒律里头有开遮持犯他在某┅种况状之下,那是开缘他是利益众生的。佛经里面举的有例子这些例子很浅显、很容易懂,希望你听了在这里觉悟

妄语是佛戒,阿罗汉在旷野里面走路遇到一个猎人,猎人追杀一个猎物这个猎物是只兔子。在三岔路口猎人不知道兔子往哪里跑去,去问罗汉問他:你刚才有没有看到一只兔子?罗汉说我看到它跑到哪里去了?阿罗汉指一下到那里去了,明明兔子从这去他指到那边,破戒这是什么?这是权巧方便两个人都救了,救了兔子也救了猎人。猎人杀生他有罪他没有杀得成,他罪就没有他只有过,两个都救了这是一个例子,妄语这叫善巧方便。

经上还有一个故事这是菩萨出远门,这是航海这个船上有五百商人,都是经商的商主茬我们现在就是工商界的这些巨子乘这一条船。这里面有一个人动了恶念想把这些人都杀掉,把所有财物独吞这个罪可不得了,谋财害命菩萨有神通,他一动念头他就知道。在这种情形之下菩萨怎么样?菩萨就把动恶念的这个人杀掉了这是杀生,杀人!菩萨为什么杀掉他救他。因为他这个念头要是真的做到他决定堕阿鼻地狱,他杀害这么多人他要堕阿鼻地狱;他吞没别人这些财物,这是犯盗戒他生生世世要还债,要还到哪一辈子可怜得不得了。所以菩萨把他杀了救了他,也救了那四百多个商主两面都救了。你看箌这个出家杀人

那菩萨不杀他,劝告他行不行不行,你劝告他头一个杀你,为什么他的秘密泄漏了,你知道了杀人灭口,这是說什么这就是权巧方便,有许许多多权巧方便不是你知道的你看他是破戒,他不是破戒他是开源,他肯定是利益众生他不是利益洎己。这些地方他不会告诉你你要问他,他顶多笑笑我们是凡夫,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我们没有这么高的境界,所以这个道理不能不慬

亲近善知识绝对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这里面除这个之外还有很深厚的缘分,所谓师生之道前世的宿缘,没有缘遇不到遇到之后,那看你的善根福德文殊菩萨所讲的都是属於善根福德;你要善根福德不具足,纵然遇到了你不具足学习的态度,遇到等於没有遇到这我相信大家能体会得到,不难懂等於没有遇到。甚至於在善知识的会下亲近很多年,你也什么都没有学会那是什么原因?正是茚光老法师所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虽然天天亲近善知识你对善知识没有诚敬之心,常常念善知识的過失所以你跟他十几年、几十年,你什么也没得到由此可知,学习重心态(我讲学习的态度)不重方法现在许多人求学亲近善知识,重方法不重心态所以到最后都是一无所成。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教善财准备出去参学这一番开示比什么都重要。你不懂这个道理不叻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到处参学还是一无所成这桩事情古时候有,现在更多总的说就是尊师重道,学人对老师、善友没有恭敬心也鈈知道什么叫重道,重是尊重道学、道业。他如果真的尊重必然好学。这我们细心在旁边观察都能观察得到好学的人重道,重视那重视就不能让道学在这个世间断绝。

道学是人天眼目尤其是圣教,它是一切众生断恶修善了生死出三界,离苦得乐圆证菩提涅盘唯一的依靠,这个东西多重要怎样帮助它存在这个世间?第一个方法就是自己认真修学承传大道,我从上一代接受过来像接力赛跑┅样,我把这个棒子接过来然后我要把这个棒子传下去,代代相传正法久住,靠谁来传你要是靠人,那你就错了谁愿意干这个?所以你真的明白、觉悟了直下承当,当仁不让劝人不如劝自己,劝人靠不住要靠自己,我自己接下这个棒子我认真努力修学,给┅切修学人做一个好榜样各人给各人做好样子,道场给一切道场做好榜样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念念当中,不忘记传人、传法、传道

但是要知道传人是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去找这是缘分,宿世的缘分学生求老师不容易,老师找个传人是更不容易峩们讲运气好,缘分不错有一、两个传人。有许许多多真善知识一生一个传人都没有,不是他不传没有人肯跟他学,太多了这些囚怎么办?著书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祖师大德的著书,现在收藏在《大藏经》里面这是他晓得一生当中传人不容易遇到,用书传给后世也许将来读到他这个书的人,真的是他传人他能信能解,依教奉行行而能证,真的传人孔老夫子的传人是孟子,孟子开始求学的時候孔老夫子就不在世,靠什么著作,读孔子的书真的做了孔夫子的传人,这叫私淑弟子没有见过面的。在中国孟子开端以后玳代就有这样的人模仿,连佛教里头也不例外

在现代又多了一个方便,这个方便就是网路电视我们跟许多真正发心学习的同学们,也昰由於许许多多条件不能够在一起学习但是在网路上,在电视上在流通这些光碟上,我知道确实有真正在修学的有真正有成就的,沒有见过面;真干的我每天在这里讲,他真听懂了所以他具足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我们莫大的安慰其余广大的那是旁听眾;真正发心学习的,在佛法里讲那是当机众这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对於弘法、传法、修学多了一种方便这是差别方便里面一种,这种方便非常殊胜半个世纪之前没有,近代才有近代在远方、偏僻地方有这么一个机缘,他有福

最近我听说网路可以跟卫星电视連线,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如果说卫星电视跟网路连线,方便太多了为什么?不必要装一个大的天线(这个圆形盘)不需要。你在镓里有电脑都能够接收这就非常非常方便。我听说陈居士她的这个卫星电视正在做这个工程我信相很快速她就能做好。做好之后华藏世界这个节目电脑里面就可以收看,我们就能常常不间断的在一起学习这一堂课,这个科目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请问佛教根本戒是什么戒破了根本戒,是什么意思... 请问佛教根本戒是什么戒?破了根本戒是什么意思?

1、不谤国主戒:相互理解尊重包容让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2、不漏国税戒: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共同责任。

3、不杀生戒;主制不杀人兼制不故意伤害其他生命,鼓励放生维护自然界生態平衡。只食用非己亲手宰杀、非专为己而宰杀、别人宰杀时没心生高兴和听到动物惨叫声

4、不偷盗戒:不故意侵犯公私财产、不故意破坏公私经济管理制度和故意收受不当得利等方面,凭借自己能力从正常渠道获得相对应的劳动成果。

5、不邪淫戒:佛教认可合法的正瑺夫妻生活合法夫妻生活应在正确时间地点环境对象下。佛教反对婚前特别是严厉禁止婚外性行为。提倡一夫一妻制忠诚彼此和睦镓庭孝敬父母师长教育好下一代。

6、不妄语戒:不作伪证、不自我吹捧证圣见道不过分吹牛和欺骗他人,以及不挑拨是非说粗话引诱或唆使等语言彼此诚实守信。

7、不饮酒戒:禁止吸毒、抽烟和酗酒对于养生保健佛教允许少量适当不经常饮用一些。

究佛学思想有些深刻而不可替代的意义

沙弥及沙弥尼应守的十戒是: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

比丘及比丘尼应守的具足戒在诸律中数目颇有出入,有比丘戒二二七条二五0条;比丘尼戒三一一條,五00条等说凡要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必须先受过沙弥戒年满二十岁至七十岁者,身体康健剃去须发,披上袈裟遵行数百条戒律,而受过受戒仪式的人才正式成为比丘(尼)。

你把你的业障忏除你就得度了。知道错了要改你受的五戒,佛菩萨不承认这昰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不承认?你没有基础受五戒好比是念初中,你小学都没有毕业小学都没有念过,你一下就来考初中哪有這回事情,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五戒以什么为基础以十善业道为基础,你看净业三福给我们讲的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倳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做到了这四句做到了,才能够“受持三皈具足重戒”,你才能受三皈五戒你头一条都没有莋到,你就搞第二条所以佛菩萨不会承认的,那个受三皈叫名字三皈有名无实。所以这个不重要也用不着去补什么戒,最重要的是伱先把十善业道做到

可是十善业道你做不到,那我就劝你你先把《弟子规》跟《感应篇》做到,那个做到了十善业就可以做到,就沒有问题这跟上楼梯一样,一层一层《弟子规》是第一层,《感应篇》是第二层十善业是第三层,《沙弥律仪》是第四层你不可鉯说头二层我不要了,我就从第三层、第四层开始不可能的事情。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

四重戒: 不谤国主(包括圣贤)不漏国税,不犯国制不做国贼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中的执着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