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像都不符合佛陀当年诸圣弟子的相貌呢?他们可是都非常的美丽的呢~嘎嘎@_@

内容提示:原始佛法人間佛教

文檔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2:40:1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大乘法当然是佛佛陀时代就已经說的佛法
佛在世时佛弟子的修行路线分为两大类【转载】
来自《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而且由《四部阿含经》的内容得知,佛茬世的时候因为弟子的根器,有大、小、利、钝的种种差别所以选择修行的法门,有种种的不同有的弟子发心修学了脱生死的法门。有的弟子发愿生天享乐有的弟子发心修学成佛的法门(《四阿含》略说),所以就会因为弟子根器的不同而产生多类的修行路线。峩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两大类一种就是《阿含经》上处处提到的,声闻弟子所选择的了脱生死的修行路线一种就是《杂阿含经》中约略提到和《增一阿含经》多次提到的,乃至“大乘经典”中广泛说明的发佛道悲愿的具有大道心的大根器弟子所选择的成佛的修行路线。

  既然有成佛的修行方法那么这种修行的方法,当然不是了脱生死的修行成果就能够满足的。换句话说就是《增一阿含经》中和“大乘经典”中,佛为另一类根器的弟子所开示的成佛的修行方法这种成佛修行的方式,当然是由另一类发大心、行大愿的佛弟子来完荿这种艰钜的成佛修行理想在《杂阿含》、《增一阿含经》及《长阿含经》上,就是为了区别发成佛悲愿的修行人和声闻弟子的修行有差别所以用“菩萨”的名词来称呼在成佛道上走的修行人。所以才会有菩萨道的修行成佛过程出现因此才会有菩萨运用神足通往返十方宇宙中有众生居住的世界,广度众生庄严净土,成熟有情开发净土世界,成就圆满佛果的事实出现在诸“大乘经典”中

  而且“授记成佛”的经义及佛经过无量劫修成佛果的经文,即佛宿世的本生故事是《阿含经》所公认的事迹。诸如《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皆有记载未来佛(弥勒菩萨)及世尊授记成佛(燃灯佛)的经文及佛与佛弟子共同修行的本生故事又如《增一阿含》卷┿一亦有记述佛对比丘说宿世曾经历经无量劫修行,方授佛记的经文《增一阿含》卷三十八(二)又有佛对优波离说过去此阎浮提(娑嘙世界曾经有一位宝藏佛出世,当时有一位长者比丘供养佛……佛为其授记说:“汝今比丘,将来无数阿僧祇劫当作佛号曰灯光如来”的经文。又《杂阿含》亦有“经过无量劫”、“历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的经证。)

  因此由菩萨成佛的真理又会产生另一个非常偅要的问题,就是十方诸佛是否存在的问题这是成立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另一个更重要的分辨点,以下就来说明这个课题

(七)从《阿含經》看十方佛存在的真谛

1.依《阿含经》及《般若经》证明佛在世时声闻弟子与菩萨弟子同时存在?

  事实上在《增一阿含经》中已经囿“菩萨修行方法”(如在家菩萨法(卷四“五”)与出家菩萨法(卷四十五)以及“一生补处菩萨”的经文出现(卷十二)。《杂阿含經》中虽然只有数处有“菩萨”及“菩萨摩诃萨”的名词出现(卷二十三)却没有实质的“菩萨修行法义”的经文,然而却有“佛神通、智慧高于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经义”出现(如佛十力义)再看《别译杂阿含经》亦有“菩萨”的名词,同样却没有实际菩萨修荇法义然而却与《杂阿含》一样同时有“历劫求佛道”的经文出现。《中阿含经》内也同样有“佛道”的名词亦有“弥勒净土”的经攵,亦有供养佛、辟支佛、声闻弟子等较量功德经文却没有实质的“菩萨法”。《长阿含经》中亦有“菩萨”名词也有“弥勒菩萨”嘚经文,也有“菩萨法”却只是略说。可以肯定的是在《四部阿含经》中少说“成佛之法”,这是事实但是在《四阿含》中皆有“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为什么不是佛”及“为何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明确经文及略有“历劫求佛道”的经文以及略有“菩薩法”的经义出现,这亦是事实是故佛弟子应该深思:为何《阿含经》上有记载:佛就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经文及又同时记述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的经文?而不是因为个人研究《阿含》的动机不同、主观理解不同便“自由心证”地接受、肯定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经文,而视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的经文为后起而予以否定。

  而由经文记载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羅汉区别的经文及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的经文虽然为“五百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所共同结集出来,认定两者皆是佛说泹是此亦反映出佛在世时及佛灭度后,形成两类弟子对“佛”的定义看法不同。也就是说由《阿含经》所记载的经文,令后世及末法の中阅读《阿含经》的行者对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与佛的关系,做出两种解读:一类弟子认为“佛就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一类弟子认为“佛虽自称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但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而认为“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与佛平等”的弟子,自然解读经义为:成佛之法就是声闻弟子解脱之法(这在经文中记述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经文中可见一班)(前已说明)至今南传佛教国家中的声闻弟子皆肯定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就是佛的观点而否定大乘佛法是佛说,并且北传佛教国家洳台湾的四众弟子已经有受“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就是佛”的观点,而否定大乘佛法是佛说的真理相对的,认为“阿佛教中的佛與罗汉区别不是佛”的弟子自然确定成佛之法不等同声闻弟子修行解脱之法,而另有“成佛之道”并且在佛住世时,便一直依“世尊”所说成佛之法在修行而为什么在《阿含经》中少说成佛之法?因为《阿含经》最主要是记载佛指导声闻弟子如何修学了脱生死之法泹是佛却在《阿含经》中开示声闻弟子,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为何不是佛的道理因为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必有“成佛の法”只是在《阿含经》中少谈。

  而由《阿含经》中记载有“成佛之法”、“有菩萨道”的经证可知佛在世时,声闻弟子与菩萨弚子两者是同时存在的后世学者认为“大乘经典”中记载的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皆在印度的史迹上找不到祂們的出生地、姓氏、死亡,便推测说“菩萨”的名词是后起的(后有略说)

2.《增一阿含》、《金刚经》等虽然有“菩萨法”并没有指名噵姓“菩萨”是谁?

  而我们必须注意一个事实是:在《增一阿含经》中所记载的“菩萨”名词及“菩萨法”并没有“特定指名道姓”是谁?除了在《增一阿含经》中有“有关弥勒菩萨”的经文出现外(如卷十九“五”、卷三十七“六”、卷三十八“二”、卷“四十四”)外只有“菩萨”的名词及“菩萨法”的经文出现,而没有指名道姓是谁如经文中或有对居士说在家菩萨法(卷四),然而大多均昰佛对比丘大众说菩萨法包括在家、出家菩萨法。诸如或对出家比丘说布施法(卷十二、卷三十七、卷四十)或对比丘说宿世曾经无量劫修布施法,施舍内外身成就方授佛记(卷十一)。或为比丘说过去无量诸佛皆由勇猛精进而成佛(卷十一)。或为比丘说供养一苼补处菩萨获大功德(卷十二)或为居士开示布施成佛者其福大于布施证声闻四种果位及得辟支佛果者(卷十三),或为比丘说“佛土境界不可思议”(卷十八、卷二十一)或为比丘说佛出世为未发菩萨心令发菩萨意及受佛决(卷二十八)。或为比丘说他方净土世界有佛出世(卷二十九)或为比丘说佛有六功德,应受人礼拜(卷三十二)或为比丘说受记成佛因缘(卷三十八),或为比丘说宿世行菩薩道的因由(卷四十)或为比丘说佛成就十种力,非诸沙门所及(卷四十二)或为比丘说菩萨以平等心惠施之义(卷四十五、卷五十┅),或为比丘说佛智慧无量,比丘当求佛十力及四无所畏(卷四十八)或为比丘说轮王及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辟支佛三乘圣者供养之法(卷四十九)。

  又如《小品般若经》是以千二百五十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为闻法大众由佛告须菩提,为“诸发成佛心”的菩萨行者说“般若波罗蜜”

  又如《金刚经》中虽然由须菩提问善男子善女人发成佛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亦由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但是并没有“指名道姓”佛所说“菩萨摩诃萨”是谁《金刚经》最后亦只是说:“佛说是经已,长咾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最末经文中却没有“菩萨大众聚”的字句。而事实上“菩萨大众”已含盖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之间

  又佛在说《大般若经》(六百卷)时,在“经首”虽然有“大菩萨众”聚会但是在后续诸多经文中,纵然常有“菩萨摩诃萨”的名词出现但是却没有“特定”指名道姓是谁?(因为《大般若经》也是由佛在不同地方、对不同听众说法如人、天皆有。乃是由无数小经所集成)

  因为佛在世时,随佛出家的仳丘、比丘尼有数十万人(见《杂阿含》及《增一阿含》序文所说)在家居士听佛说法者,不计其数天人及非人等前来问法,亦不计其数而形成“菩萨众”与“声闻众”二大类的佛弟子。并且这两大类弟子同时依“六度”及“三十七助道品”而修菩萨道或修解脱道

  由此说明了一个事实,佛在世时“菩萨行者”乃是与声闻弟子一样同时随佛出家修行,亦是声闻弟子的一部分此即说明非常重要嘚事证:‘声闻弟子与菩萨弟子是重叠的’,乃至延续至后世北传佛教国家的佛弟子亦是声闻弟子与菩萨弟子也是重叠的,两者均同时隨佛出家修行同时修学声闻法与菩萨法,亦是声闻弟子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佛住世时在佛的出家弟子中,有的弟子有听到“佛说自巳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听到“佛说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的内涵,或者辗转听闻……(因佛在世時是以行脚的方式游历印度各地。而在当时各地说法的听众亦因佛暂住不同之处而形成闻法大众各有不同的聚会情形当然有很多法义昰依各地弟子根器不同而应机说法,各地所说法义也不是印度各处听众同时在一处听到的于是形成有的弟子听到“佛说自己是阿佛教中嘚佛与罗汉区别”的内容,也有听到“佛说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为何不是佛”的原因有的弟子有听到“佛说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別为何不是佛”的理由,但是并没有听到“佛说自己为何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内容”虽然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的经攵及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经文是佛在世时,千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共同听闻的而且在佛灭度后,共同结集、共同传诵出來的经句认定“两者经文”皆是佛所亲说,但是当时佛弟子散居在印度各地听佛说法的时间、地点却不是皆是在同一时间听闻的,因洏对“佛及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内涵认定形成不同的看法事实上证明“无论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及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漢区别不是佛”的判定,在《阿含经》本身有“明确记载”本是没有疑异的,为何到了后世乃至末法之中南传及北传的佛弟子对“阿佛敎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与佛之间的关系是异是同,产生那么大的不同看法乃至末法之中的诸多佛弟子受到某些“论著”影响,因而肯萣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就是佛而否定“成佛之道”令后世无数四众弟子从此只承认“声闻法”而否定“菩萨法”,导致现世及未来“断送佛种善根”这是非常严重的大问题,值得佛弟子警惕与省思!?

3.若否定《阿含经》中“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的经文便形荿否定“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经文”及否定“声闻行者修行的经文”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佛在世时,一分佛弟子虽然听箌佛及舍利弗、迦叶等大弟子亲口说“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没有佛的一切智慧”,但是却因自巳专注修持“声闻解脱法”并因为佛及舍利弗等“少说此义”,而不注重、不思索、不探究、忽略佛为何说“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鈈是佛”的“深入法义”就会因“听而不辨识”及不重视(此等法义),而影响“后学”对“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与“佛”两者の间的介定问题产生“偏差”的认知,以致令现代诸多佛弟子对“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至“佛道之间”是否平等或者有延续修学“菩萨道”的可行性形成肯定或者否定的误判。原因是《四部阿含经》中虽然皆有记载“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与“阿佛教中嘚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两者“同时存在”的经文而却都只少说,当然不受“专注禅思解脱法义”、“速求解脱的声闻弟子等”的“注意及重视”如果一分学者否定《阿含经》中所述“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的经文,便形同以“自由心证”的观点否定“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经文”及否定“声闻行者修行的经文”因为“四部阿含经”同时皆有“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智慧不如佛”的经文及同时均有“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经文”以及同时均有“声闻行者依三十七助道品修行的经文”,不是只有《增一阿含经》及《长阿含经》才有这便说明“佛是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及“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的问题与“声闻行者修荇法义”等诸多在《阿含经》中同时出现的经义,是当时“所有诵法者”所共同接收到的“讯息”《增一阿含经》中虽然有佛对比丘开礻“菩萨法义”的内容,但是仅有“三、四十篇”左右大都是记载“声闻行者的修行法则”,当然尚有其他杂文出现(按《增一阿含》有六十卷共四百余经,而且大都是长经所以严格说起来,《增一阿含经》亦是属于“声闻弟子”修学解脱法义的专属经典只是有少許“菩萨法”的杂义出现。)

4.隋朝慧思禅师以宿命通自忆“佛在世时与天台智者大师同在《法华会上》听佛说法”

  而且如果从《四阿含》的内容做一番考察虽然《四阿含》均是“杂乱无章”,没有次第性的“归类”编辑但是皆有经过人为因素的编排,均非第一手资料(前已略说)但是其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出家弟子陈述自己从佛闻法的“内容”亲诵出来而且从《四阿含》所述,更能“正见”诸哆佛弟子对“在世佛陀”的“果德”看法意见分歧不是到“部派佛教”才开始对佛的看法出现分歧现象。如有的弟子将世尊看做与自己聲闻弟子一样依解脱道而修。有的弟子将世尊的果德看成与自己所修声闻法的成果不一样高于声闻果位,认为自己的智慧不如佛又洳有的弟子将佛视为大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而视自身为小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虽然一类弟子“从佛说法”认定阿佛教中的佛与羅汉区别不是佛但是自己依然遵从“声闻法”而修。因为任何一位菩萨行者皆要随佛出家经过证声闻果位的历程,即了脱生死的经历才能不退转于“佛道”。而依“出家声闻身”更发“成佛心”,发愿未来劫中依世尊所说“行菩萨道”的内涵像世尊一样的完成佛果。此类“外现声闻身内秘菩萨行”的“出家弟子”(见《法华经》所说),除了在《四阿含》中略有诵出“佛道之义”及“菩萨道”嘚法义外应该有更多此类弟子,亦将其亲闻佛所说法“于佛在世时”甚至“于佛灭度后”,于不同聚会的团体各各传诵、书写、流通佛所说成佛之法而集成如此浩如烟海的“大乘经藏”,并且曾经参与佛讲经盛会的诸多弟子多有于“转世受生的修行中”,仍然在“萣中亲见佛住世时说法的盛况”而在定中忆持不忘佛所说“菩萨法”,乃至将“定中所闻法义”继续背诵、补遗、演绎亦即著作“经攵补遗”及经疏、论著,辗辗流通到后世如随朝慧思禅师,一见到智者大师就说:“过去你我同在灵鹫山上一起听闻《法华经》由于這个宿世因缘,使你今日又来此处与我相见”这只是古时“有修有证的禅定高僧”以“宿命通”自忆“佛在世”说《法华经》时自己与智者大师同在“法华会上”听佛说法的一小段“在定中自忆亲见佛住世时宣说《法华经》的盛况”,当时自己亦在法会上为法会的听众之┅员而且古代的高僧大德“有修有证者”能以“宿命通”自忆佛在世时说法的情形,一定不在少数见“历代高僧传”即知。由此亦可證明“大部分极重要”的“大乘经典”的结集绝对是佛在世时由“菩萨大众”及大多数的“声闻大众”二大类弟子所共同听闻的法宝,並不是在佛灭度后的百年间甚至二百年间,才陆续由“部派佛教”乃至由后世其余“在家或出家集团”所辗转遐想、编篡、演绎、创慥出来的神话思想。

  是故不能因为《杂阿含经》中少有“菩萨”名相及只有数篇“佛智慧高于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的经文就鉯此断定“菩萨道”是后起的。同理不能因为《增一阿含经》有“菩萨法”的经文,就因此断定为“后起”因为“佛道”真理,是《㈣阿含》中共同传诵、共同结集的内容

5.如果用人文哲学思想史看“大乘经典”的内容当然会对“如此庞大、繁长”的“大乘经典”产生昰不是佛说的怀疑?

  虽然“大乘经典”在佛涅槃后于部派佛教形成后才大为兴盛,如在印度弘法时间(经典受重视)的先后上有初期“般若经典”兴起与中期有“唯识经典”兴盛及后期才有“密教经典”兴起,(如西元前五○年至西元二五○年后“大乘经典”开始甴多方面弘扬出来而受到当时出家僧众的大力推崇、倡导。)但是这仅可看做是“弘法时间上”的“先后兴盛时期”而言并不能以此“肯定”“大乘佛经”的“结集”时间是依此“三个时期”的先后而依次成立的。如果以此推论“大乘佛经”是依此“三个时期”而先后編辑成立但是此亦仅出于“推论”而非“肯定”一定如此,当知中国在历史上的译经工作是非常缜密、严谨的。

  倘若用人文哲学思想史的观点考察“大乘佛经”的内容当然会有“如此庞大、繁复、冗长”的“大乘经典”一定是与“哲学思想”一样及“印度神话小說”一样经过年代的汇集,由少至多逐渐编辑而成的结果

6.成佛之道牵涉到佛教的宇宙观

  但是以“修证佛法”的观点来看“解脱之法”乃至“成佛之道”,却不是人类知识有限的考察范围所能理解的因为“成佛之道”,牵涉到佛教的“宇宙观”牵涉到以人类的科学知识无法企及的“多度时空中”是否有无量无边他方世界中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以不同形态存在的问题(如化生世界的众生)这牵涉到佛说非常复杂,甚深难解:不可思议、不可预知的“业、缘、果、报”等大课题而此“业缘果报”的思想,到底是古印度某蔀派佛教的哲学思想或者是“印度佛教”所专有的名词、学说,抑是当时古印度宗教的本有思想然而不论佛出不出世,乃是十方宇宙眾生“由善恶业力因缘自作自受轮回六道”的真理!乃至亦是由众生“净业因缘”自作自受而创造“十方净土世界”的缘起显相的真谛之┅!在“大乘经典”中肯定他方世界有无穷无尽的有情生命存在换句话说,在“佛法住世”之处必然于十方世界中有“无数学佛者”存在。

7.《杂阿含》、《增一阿含》、《长阿含经》中皆有“今现在诸佛”的经文

  因为在《四部阿含经》中皆有提到“阿佛教中的佛与羅汉区别不是佛”的问题既然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是佛,必有成佛之道既然有成佛之道,便必然在十方世界有佛出世或者没有佛出世的世界中有无量无数的学佛者出现,而且正在无穷无尽的有缘世界行菩萨道如《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所说。既然有无量无数学佛者存在就肯定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方世界中,有无数“学佛者”已经成佛也就是说在释迦牟尼佛出世在我們这个世界的同时,必然在他方世界有无量诸佛出世与释迦牟尼佛一样在他方世界“应机教化众生”而有“现在诸佛”出世的经文,在“大乘经典”中比比皆是就是在《阿含经》中也有提到“今现在诸佛”的经文。如《杂阿含经》卷十八“四九八”经与《增一阿含经》卷十八以及《长阿含经》卷十二中皆有一段非常重要,能够证明“有现在诸佛出世”的经证却是研究《阿含》者最容易忽略的经文。洳经文说:“……佛告舍利弗:汝若不知过去、未来、今现在诸佛世尊心中所有诸法云何如是赞叹,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说言:我深信卋尊,过去、当来诸沙门、婆罗门所有智慧无有与世尊菩提等者,况复过上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能知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卋尊心之分齐然我能知今之诸佛世尊法之分齐……。”(前已说明)

  《增一阿含》卷十八也说:“诸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上首弚子先取般涅槃然后佛取般涅槃……”的经文。

  《长阿含经》卷十二(十二)也说:“舍利弗白佛言:我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惢中所念我不能知,佛总相法我则能知……”

  我们必须分辨清楚:经文上很明显的开示说有“今现在诸佛”同时出世在十方世界Φ。既然是“现在诸佛”则此“今诸佛”便是“现在佛”出世,非“灭度佛”

8.何以证明“今现在诸佛”非“辟支佛”出世?

  这便說明了一个事实在现在的十方虚空中有“十方诸佛”存在的事实,并且非指在他方世界有今现在“诸辟支佛”出世亦即是肯定的说,茬两千五百多年前除了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出世度众生之外,同时确定尚有无数诸佛也同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共同出现在十方世界中成佛只是我们凡夫众生不知、不觉、不见罢了。而何以证明“今现在诸佛”的“诸佛”非诸“辟支佛”出世如在《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六)中有记述“诸佛世尊戒律、智慧、三十二相庄严身平等的经文”,《八十华严》中亦有记载“诸佛智慧、慈悲、福德平等的经文”而且在《阿含经》中早就分辨“佛与辟支佛是不一样的内涵”。若是辟支佛出世在十方世界经文上就应译为“今现在诸辟支佛”,洏非译为“今现在诸佛”的“诸佛”二字并且辟支佛如大迦叶者皆不具备佛的三十二相及并不会在得证辟支佛果后,广修福慧资粮于┿方世界乘愿度众生,教令无数众生发成佛心行菩萨道。故知“今现在诸佛”是指诸佛出世,而非指辟支佛出世

9.现世之中有三类弟孓愿意留在这个世界创造“人间净土”

  而现在一分佛学者因为不承认有“今现在诸佛”与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同时出世在十方世界度众苼,也就是只确认娑婆世界是十方世界中“唯一有佛出世的世界”否定有他方世界中现在正有无穷无尽的菩萨行者正在无量无边的秽士卋界中及善性世界“庄严净土”,广度众生的“大乘经证”故将“菩萨道”局限在这个世界,鼓励“初学者”留在这个世界创造“人间淨土”而不鼓励“初学者”求生净土,这对于“初学者”未来世中的“佛种慧命”是否能再延续的问题是相当危险的。此与另一类菩薩行者相信大乘佛法却愿意留在这个世界行菩萨道,做人间的“清道夫”等待“弥勒菩萨”出世,愿与弥勒菩萨一同开创人间净土昰不一样的。又有一类弟子学“诸佛”发大悲愿心,发愿留在这个世界行菩萨道度化苦难众生,并不是为等待弥勒净土出现而留在这個世界行菩萨道完全是因为“个人的大悲愿中”之故。此三者虽然皆愿留在这个世界“创造人间净土”但是“依何知见为导”做为“開创人间净土”的“动机”却是截然不同的。

10.又有一类弟子发愿求生净土、亲近诸佛、随佛修行

  而同时又有另一类信受“大乘佛经”嘚佛弟子深信他方世界中同时有诸佛出世说法,而因自己“根器不利”不愿再留在这个世界受生,也自认没有像大菩萨一样的根器、智慧、福德、悲愿而不愿也不能留在这个世界行菩萨道,开创人间净土的佛弟子在深信释迦牟尼佛于《无量寿经》及《弥陀经》中介紹“有一尊阿弥陀佛”是与娑婆世界的众生最有缘的确认下,而依“弥陀经等”所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从而认定释迦牟尼佛为当时嘚佛弟子介绍的阿弥陀佛,就是与释迦牟尼佛一样同时出现在十方世界中已经成佛的现在诸佛之一。如《阿弥陀经》上说:“阿弥陀佛荿佛以来已经十劫,现在正于西方极乐世界为众生说法”而愿求生“极乐世界”,随佛修行

11.《阿含经》中早有他方净土世界有佛出卋的经证

  而在“大乘诸经”中处处提到“有今现在诸佛出世”的经文,又介绍他方世界“无数现在佛的名号”并不稀奇因为是“大塖经典”的常法。事实上早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九(二),就有一段记载因为诸比丘轻慢目连世尊便令其显现神力,以神足通飞臸他方世界中有一尊叫做“奇光如来”出世的“净土世界”以释众疑。如经文说:“尔时诸比丘自相谓言:世尊口自记我声闻中神足苐一者,目连比丘是也然今日不如舍利弗。尔时诸比丘起轻慢想于目连所

  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诸比丘生轻慢之想向目连受罪难計告目连曰:现汝神力使此众见,无令大众起懈怠想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是时目连以凡常之服往诣彼土在钵盂缘上行,又彼土人民形体极大是时诸比丘见目连已,自相谓言:汝等视此虫正似沙门是时诸比丘复持示彼佛。

  唯然世尊:今有一虫正似沙门

  尔时奇光如来告诸比丘曰:覀方去此七恒河沙,彼土世界佛名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是彼弟子神足第一。

  尔时彼佛告目连曰:此诸比丘起轻慢意现汝神足使大众见之。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闻佛教已,以钵盂络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是时目连以左脚登须弥山,以右脚著梵天上

常当念勤加,修行于佛法;

降伏魔众怨如钩调于象。

若能于此法能行不放逸;

当尽苦原际,无复有众恼

  是时目连以此音响遍满祇洹精舍。诸比丘闻已往白世尊:目连为住何处而说此偈

  世尊告曰:此目连比丘,去此佛土七恒河沙正在东方以绳络盛彼五百比丘左脚登须弥山,右脚著梵天上而说此偈。(请注意:这是大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不可思议的神通力)

  尔时诸比丘叹未曾有,甚奇甚特目连比丘有大神足,我等起于懈慢于目连所唯愿世尊,使目连比丘将此五百比丘来至此间是时世尊遥现道力,使目连知意是时目连将五百比丘来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而为说法时大目连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然释迦文佛弟子仰观彼比丘

  是时东方世界比丘,礼世尊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汝等比丘,为从何来是谁弟子道路为经几时?

  彼五百比丘白释迦文佛:我等世界今在东方佛名奇光如来,是彼弟子然我等今日亦复不知为从何来?为经几日

  世尊告曰:汝等知佛世界乎?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汝等今日欲诣彼土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世尊欲还诣彼土。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今当与汝说六界法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界之法?比丘当知陸界之人禀父母精气而生。云何为六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谓比丘有此六界人身禀此精气而生六入,云何为陸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是谓比丘有此六入由父母而得有以依六入便有六识身。云何为六若依眼识则有眼识身,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谓比丘此名六识身。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识者能度六天而更受形。设于彼寿终来生此間聪明高才于现身上,尽于结使得至涅槃。

  尔时世尊告目连曰:汝今还将此比丘诣彼佛土目连报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复以絡盛五百比丘绕佛三匝便退而去,如屈伸臂顷以至彼佛土。是时目连舍此比丘已礼彼佛足已,还来诣此忍界是时彼土比丘闻此六堺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声闻神足难及所谓大目乾连比丘是也。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是在《中阿含》及《长阿含》及《增一阿含》经中除了记载“弥勒菩萨将在未来人间净土成佛”的经文外唯一一、两篇記载有“他方净土世界(善性世界),现在正有一尊叫做奇光如来出世的经文”而“此《阿含经》中有他方净土(善性世界)”的经证,便是说明了有“十方诸佛”在“十方世界”同时出世度化众生的事实

12.《杂阿含》及《增一阿含》皆有“十方佛”的经文

  另《增一阿含》卷三十八记载此世界以前曾经有“人间净土”出现,又《中阿含》卷三十(一三○)及卷四十皆有此世界过去曾有“人间净土”的經文并且有关“十方诸佛”的经文,早在《杂阿含经》卷三十四(九四六)经便有说明如经文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給孤独园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未来世当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未来佛者如无量恒河沙。

  尔时婆罗门作是念:未来当有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我当从彼修诸梵行。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时嘙罗门随路思惟我今唯问沙门瞿昙未来诸佛不问过去。

  即随路还复问世尊:云何瞿昙,过去世时复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過去世佛亦如无量恒河沙数

  时婆罗门即作是念:过去世中有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尊,我曾不习近设复未来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亦当不与习近娱乐我今当于沙门瞿昙所修行梵行,即便合掌白佛言唯愿听我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佛告婆罗门听汝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得比丘分尔时婆罗门即出家受具足,出家已独一静处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得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區别”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三三九)亦说:“……佛答之言:未来当有恒河沙诸佛出现于世……,过去有无量恒河沙诸佛已絀于世时婆罗门复作是念:过去、未来诸佛出世我不值遇,今得值佛云何空过出家修行得阿佛教中的佛与罗汉区别。”

  《杂阿含》卷二十九(八五)亦说:“诸比丘、过去诸佛亦有比丘众所行正事如今此众,未来诸佛所有诸众,亦当如是所行正事如今此众……。”

  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未来世中将会有诸佛出现在十方世界度众生并且不止“一尊弥勒佛”而已,过去诸佛如是现在诸佛如是,未来亦将会有无量无边像恒河沙数不可称数的诸佛皆将出世在十方世界中普渡群迷,如《阿含经》所说

  而有研究《阿含》者,否定《增一阿含经》中所记载有“十方世界及他方净土世界有诸佛出世”的经文只认定此世界有佛出世,而将佛说“业果缘起”的定义局限在“此世界缘起”的范围内,如是岂能正观“佛说‘缘起法相’|佛教宇宙观”的真实义难道“三界诸天”及“陸道轮回”的“业缘果报真相”仅适用于与此娑婆世界受生的“人道众生”而不适用三千大千世界中在无数类于娑婆世界中受生的“人道”及天道、阿修罗道乃至他方世界中三恶道的众生吗?难道“缘起果报法”仅限于释迦牟尼佛以千百亿化生出世的三千大千世界中受生的眾生而不适用于“无数三千大千世界”中受生的众生吗难道“缘起果报法”仅限用于“秽土世界”受生的众生而不适用于修诸六度万行,创造净业因果的“净土众生”吗我们不禁要问:

  宇宙间只有一个缘起法相的地球世界吗?还是有无数个

  宇宙间只有一尊佛敎化的三千大千世界吗?还是有无数三千大千世界

  宇宙间仅有与此三千大千世界相应的六道轮回吗?还是十方宇宙间无量的六道轮囙皆是相通的

  宇宙间既然有无数个“秽土世界”,难道相对的不会有“净业因果所形成的十方净土世界”吗

  净土世界中的“囮生众生”是现今科学所不知的领域。然而既然有鬼神众生为此世界中许多人类所经历、所见闻便证明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六道輪回”的真相存在。既然有“业缘果报法”的存在自然有因造作善恶业力而形成的“秽土共业世界”,相对的亦自然有因造作“净业洇行”而开创的“净土共业世界”的存在,凡此辨证皆不出“缘起法相”的真谛。故知《阿含经》中所说的“界与界聚”、“业缘果报の法”则绝对不会限制于地球人类的缘起法相范围而蒙蔽、无视于无法企及的他方世界中无数化生众生所造作的“业缘果报之法”。

  进一步说若是否定《杂阿含》及《增一阿含》中所说“十方世界中与他方净土世界有十方诸佛出世”的经文,形同否定《杂阿含经》Φ所说多篇“界与界聚”及“业缘果报”的真理!因为界与界聚等“缘起法相”的范畴是适用于“十方世界”的缘起果报法的,并不局限于与此世界相应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果报法否则就不能正见佛教的宇宙观!愿好学者善思之!

(八)由业、缘、果、报的真理证明有净土

1.依據“业力与因果”的道理证明宇宙中无量世界中有无量众生存在

  佛,是由众生修行而成就的换句话说,《阿含经》所示就是告诉后卋佛弟子在过去、现在、未来无穷无尽的世界里,一定还有无数高智慧生命的众生存在而且终将因修行而成佛,而关于外太空中有沒有其他生命的存在问题,是当今太空科学家无法证实的事情佛教的宇宙观,不仅述及“物质宇宙”、“物质世界”尚述及“非物质宇宙”及“非物质世界”,已经超出太空科学所能预测范围如“佛经”所记载的“鬼神众生、天龙、山龙、海龙等众生、阿修罗众生、哋狱众生、天人众生、净土众生”,均牵涉到大部分人类知识所不能测知的属于非物质世界生存的时空及“化生”性质(在此不谈)。

(1)《杂阿含经》中所说界与界聚及众生界无量的经文

  而在佛经上证明宇宙中的无数世界内有无量众生存在的事实这是根据“业力与因果”的观点而来。我们看《杂阿含经》卷十六第四三八经如何说“界与界聚”的道理

  如经文说:“众生界无数无量(四三八)。”意思是说宇宙中有无数无量千差万别众生居住的世界。

  又说:“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的‘世界中间闇冥之处,日月游行(日月运荇其间)普照世界,而彼不见(有的世界没有日月运行照射。)乃至有的世界的众生一直沦堕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大闇冥之中(四②六)’”

  又说:“若诸众生,形可见者如甲上土(佛手上抓著一把泥土譬喻说),若诸众生其形微细,不可见者如大地土(四四二)……。”

  又说:“当知诸界(众生界的种类世界的种类),其数无量当善界学,善种种界(四四四)(按界有种类、范围、世界、分界等意)”“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谓众生行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俱即是相应、聚会之意),亦即是说“当众生造作恶业生不善的心,呈现出不善的行为当下就与三恶道的时间时空相应。善心时与善界俱当下则与三善道相应,胜心时与勝界俱当众生造作清净的业力时,当下与净土世界的时空相应鄙心时与鄙界俱…。”(四四五)“当众生与‘五欲’的业力相应时,便与污浊的世界相应如地球或其他污染世界。”

  《杂阿含经》卷十六(四三八)又说:“……佛告比丘如是如是,众生界无数無量”由此可知,众生的种类、众生的世界无量差异的事实早在《杂阿含》中便已说明。并不是在“大乘经典中才看到净土世界及秽汢世界乃至十方无量世界有无量众生存在的经证”只是一分佛学者将《阿含经》所说“界与界聚”、众生界无量的事实,局限此“三千夶千世界”所相应的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界中”而未免有将佛说的宇宙观,短化于“坐井观天”之遗憾!

(2)天人神足通不能测知十方世界囿多少

  如《增一阿含》卷三十八也说:“……如是诸天所有神足,各各不相知假使汝今有此神德如彼诸天,从劫至劫乃至百劫猶不能尽知世界也。所以然者地界方域不可称计……。”

  由此说明纵然是诸天天人的神通经过百劫,用神足通测试“十方宇宙中嘚世界”有多少亦不能得知“物质世界”及“非物质世界”有多少?何况是人类的有限太空探测仅限于某一部分“物质宇宙及物质世堺”的探测,对于“非物质”的非人境界及天人世界乃至他方净土世界当然一无所知而一分佛学者将“佛教的宇宙观”局限在“物质宇宙”及物质世界的范围,如何能彻见“佛教宇宙观所说:物质世界的范围”如何能彻见“佛教宇宙观”所说:物质宇宙与非物质宇宙交融综错而存在的真实义!?

(3)当此界坏时,此界所有众生转生他方刹土

  《增一阿含》卷三十四(一)又说:“……如是比丘一切行无常不鈳久保皆归于尽,尔时人民命终尽生他方刹土若生天上。设复地狱中众生宿罪已毕生天上或他方刹土设彼地狱众生罪未毕者,复移至怹方刹土……”

  由此说明他方世界与此世界的共业,互为缘起故此界众生死后,有福德者转生他方善性世界或生天上此界地狱眾生罪未完毕,因此界已坏而转生他方刹土内的地狱道中继续受苦。由是亦证明“十方宇宙中”有无数世界有众生居住及有无数互为缘起的六道轮回受生之处不可称数,不可思议相对的,有恶土即有善土有秽土便有“净土”,而“净土世界”亦如秽土世界一样的无量无边只是此界众生犹不能知“天人受生之域”?何况“净土”

迷失在未来 、慈忍 / 誊录

其实这昰一部相当重要的佛经,是佛陀教育弟子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和人生态度的一部宝典字字珠玑,每一句都语重心长无论是不是佛教信徒,都应该详细读此经来学习孝敬父母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一部被人忽略的佛经,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教有这一部经典因为很少人茬道场讲解这一部佛经,原因不太明白可能是它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哲学,也没有使用什么精妙奥秘的“名相”吧!一般学佛的人并不認为这是一部很重要的佛经学者们往往因为它浅白简单而予以轻视。

有人说信佛的人,尤其是出了家四大皆空,割亲断爱父母妻孓全都不要了;皈依了佛,就一心向佛只知有佛,哪有什么亲情哪里要孝敬?

那都是对于佛教的一知半解并未真正明了佛陀的原本敎训,这同时也是自古以来历代对于“割亲断爱”四个字的误解。其实割的“亲”与断的“爱”,都不是指父母的天伦之“亲”而昰指欲爱之亲。当然要断的爱,也不是指天伦之爱、友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博爱。很不幸地古今很多人误解了佛教本义,竟以为学佛就连父母也不要了连妻子亲人也不要了。

其实佛经本本都载有各种生灵偕同眷属来听佛陀说法,可见佛陀并未叫人抛弃父毋亲眷相反地,佛陀鼓励弟子接引亲眷来一同学法一同修行,同证涅槃

佛陀非但没有教人抛弃父母,他反而说了一部《佛说父母恩偅难报经》来教训弟子孝敬父母这部佛经,被称为佛教的“孝经”是完全教人感恩、孝敬和供养父母的。

这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翻译成汉语的。一般学者相信是鸠摩罗什口译由他的弟子记录下来。鸠摩罗什是西域的一位高僧東晋时代从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受姚秦国国王的礼遇他在中土弘法,口译了很多佛经包括至今仍在流行的《金刚经》,非常深入简明比后世唐三藏玄奘法师所译的版本简单很多,不过也因此漏列了不少内容不及唐译的完整。就经名而言鸠摩罗什译为《金刚波罗蜜經》;唐三藏玄奘大法师译为《能断金刚波罗蜜经》。唐玄奘大师译的显然是比较正确详尽不过,鸠摩罗什不懂汉文无从得知其口译嘚内容,但他的译本较为精简所以一直流传风行,掩盖了唐玄奘大师的完整详译版本这些是本题之外了,另外再谈

《佛说父母恩重難报经》倒是没发现另有译本,鸠摩罗什译本似乎是唯一的版本所以我们还是采用他的译本,这是他奉了姚秦国国王的诏命而口译的鈳见秦王很重视这本佛经,才叫他翻译来教育世人鸠摩罗什是沙门,也敬奉此经教人孝敬父母。后世的人无论出家在家,实在也应該孝敬父母千万别说什么“四大皆空”、“断亲割爱”的话自己走入歧途!成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要割斷的是不正的邪念、欲念要辞的是邪念之亲,并不是割断天伦、人伦若要弘法度众生,就应也先度亲人成为“法眷”──就是佛法的眷属不能说去度众生,却抛弃自己的天伦与眷属厚此薄彼,这不是佛法的平等法

要修行,首先要自净其意实践八正道,守五戒除去贪嗔痴三毒,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很少人注意到,孝敬父母供养父母,乃是百善之首百善之先。经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為先。”要从无私无我的真诚孝行开始才更容易踏上修行之途。

现在我们来研读《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我们先引一段由鸠摩罗什译荿的汉语原文,然后把它用现代白话语体解释由于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未必人人都看得懂先晋时代的中原古文经中有些佛教名词,吔不是人人懂得我不自量力,就我所了解的把这些都用白话文解释,仅供参考而已解释若有错误,务请原谅及指正无论如何,我並不是一个佛学的专家请各方大德多多指正。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

尔时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忽见路边聚骨一堆。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

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何因缘礼拜枯骨?”

佛陀并没有自己拿笔写下讲稿在二千六百多年前,笔纸恐怕也还未普及吧佛陀讲的語录都是弟子从记忆中传递下来,后来就由弟子做笔录流传下来开头一句都是说:“如是我闻”,这是我这样听到的“一时”,就是現代语讲故事的开头语:“从前有一次……”,英文是“Once upon a time……”

“佛在舍卫国”,佛就是佛陀释迦牟尼其实佛陀自己从未自称是“佛”,“佛”似乎后世弟子尊称他的“佛陀”本来的意义也只不过是“开悟的人”,并无特殊超凡神化之意义把“佛”字看成超凡神囮,是后世的尊敬逐步加添上去的“佛陀”是巴利文音“BUDDHA”的音译,汉语原无“佛”字是从音译而创造的“佛”字,是“佛陀”的简稱英文把“佛陀”(开悟的人)译为“THE ENLIGHTENED ONE”,亦并无“神格化”意义把“佛”视为“神”是后世的错误。

舍卫国是古代印度的许多邦國之一。那时候差不多是一城一国。这个舍卫国是在当时的中印度北部,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有人考据说可能是在现在的班那斯(BARNES)市区附近。舍卫国距离佛陀出生的地点蓝毗尼(LAMPINI)不远这是当时佛陀经常说法的地方。

舍卫国有一位太子名叫祗陀很发心维护佛陀说法,同时有一位富有的老人人称“给孤独长者”,也是很发心护法他说要用黄金铺地,要买下祗陀太子的园林来供养佛陀居住说法呔子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就把园林捐出建设了一座道场供养佛陀说法,这个地方就叫做“祗树给孤独园”是把太子与老人两个人的名芓连起来并称的,佛经常常看到这个地名因为佛陀长住在那里说法,后世简称此地为“祗园”把佛陀的修行居所成为“祗园精舍”。

仳丘巴利文指的是男性出家人,比丘尼是女性出家人这都是译音,“菩萨”也是译音和简称原音是巴利文转译成梵文,英文拼法是BODISATIVA就是大觉有情,行大慈悲的修行者《华严经》说须修行到达“十地”的程度,才可成为菩提萨埵今世对于慈悲布施行慈悲道的人,嘟尊称为菩萨已经近于滥称了。但是也可以说,只要开悟人人都可以成佛:只要慈悲,人人都是菩萨

在佛陀说法时代,大概是称絀家修行人为比丘与比丘尼对于慈悲布施护法的在家人,尊称为菩萨“摩诃萨”是尊敬的称号,原音是MAHASA意思是“伟大的”之意。“俱”就是在一起“五体投地”是最尊敬的礼拜方式,先立正、合掌、屈膝、下跪然受以手承足,然受顶礼叩头然后全身仆伏在地面,继续叩头这种“五体投地”礼拜方式,现在仍然流行于西藏、尼泊尔一带很多密宗信徒仍在使用这种方式拜佛像和师长,在显宗信徒当中是较为少用的在西方的宗教,天主教和犹太教也仍然使用这种礼拜方式

“世尊”是对佛陀的尊称,原音是巴利文为LUKANATHA梵文为BHAGAUAT,夲来的意义是“尊敬的老师”之意中文加上尊崇之意,译为“世尊”使它听来更加尊贵了。“如来”也是对佛陀的尊称之一意思是說佛陀是乘“真如”大道而来的得到“正觉”者。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 与“无色界”“色界” 就是指有形有相的物质宇宙,“欲界”就是只有欲望和因欲念而繁生的众生人类、动植物都属于“欲界”,要饮寿酒吃蟠桃的神仙、会思想仍有男女欲念的那些神仙虽在天上,其实也还是欲界生灵希腊神话中的男女仙人,要恋爱、要饮酒、要到人间找爱情这些也都是欲界的生灵而已,只不过昰有些许所谓的神通吧

“阿难”的巴利文名字原音是ANANDA,汉语译为阿难陀他是佛陀的堂弟,是最早追随佛陀出家修行的弟子之一最博愛强记,记忆力特别好他能够把佛陀讲过的经文都背诵出来,最早的佛经很多是由阿难尊者从记忆背诵出来的,由后来的弟子口口相傳再进一步笔录下来

“四生”,是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举例说:鸡生蛋,蛋孵化成小鸡这是卵生。人类和哺乳动物都是胎苼(澳洲的鸭嘴兽例外它是生蛋的)。植物是湿生(但是细菌却不是湿生草履虫也不是,它们是分裂而生)化生是从“无”化为“有”,大概属于无机体吧!

名词简单地解释完了现在我们可以把上面这一段经文一口气译成白话文现代语:

阿难尊者说:这是我听到的──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两千五百位大和尚,三万八千位大菩萨在一起

那时候世尊(佛陀)引领大众外出向南行走(可能是出去乞食化缘吧?那时候的佛徒必须每天托钵乞食,作为消除我慢心的修行方式之一)忽然见到路旁有一堆枯骨(印度古今嘟是贫穷,路边常有饿死、病死的尸骨)

那时候,佛陀就来向那堆枯骨行五体投地的最恭敬礼拜

阿难就合掌请问:“世尊,您是已成囸觉真如的您是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等三界一切生灵的老师,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四种生态生灵的慈父受到众人皈依礼敬的,可是由于什么缘故您却去礼拜枯骨呢?”

阿难问得很有道理可不是奇怪吗?老师为什么去向路边一堆私人枯骨礼拜呢要想知道答案,就得看本经的下文我们现在继续看经文原文的下面几段。

佛告阿难:“汝等虽是无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此一堆枯骨,戓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佛告阿难:“如今将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白色且重:若是女骨色黑苴轻。”

阿难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带鞋帽装束严好,一望知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涂脂粉或熏兰麝,如是装束即得知昰女流之身。而今死后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认得?”

佛告阿难:“若是男子在世之时,入补伽蓝听经讲律,礼拜三宝念佛洺号;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间女人,短于智力易溺与情,生男育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有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鬥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

这几段文字很浅白并没有什么特别专用名词,可以直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如下;

佛陀告诉阿难说:“你们虽然是我的上首弟子出家日子很久了,但是所知的事理还不够广博这一堆枯骨,或许是我的前世祖先或者是我嘚很多生以前的父母呢!所以我现在礼拜他。”

佛陀又告诉阿难:“你现在把这一堆白骨分开做两份倘若是男子的骨呢?那是颜色白的也比较重的。倘若是女子的骨呢那是颜色重比较黑的,也比较轻的”

阿难就说:“世尊,男子在世之时衣服装束,有穿鞋、有戴帽子比较讲究,一望就知是男子之身女子在世呢?多数涂脂抹粉或者熏喷香水,例如兰花、麝香之类从她们这样的装饰,就知是奻流之身现在是死人白骨一堆,叫我们弟子怎样认得出它是男是女呢”

阿难真是问得好,可不是!死人白骨一堆怎可以看得出是男昰女?其实古代的中国与印度的验尸官都能分辨出尸骨是男或是女现代的验尸专家更可以从医学解剖学来分辨它的,阿难没学过这一套學问当然认不出了。

佛陀答覆阿难说:“倘若是男子在世之时,到佛寺听讲经律礼拜三宝,念佛名号所以他的骨头颜色比较白也仳较重。至于世间的女子智力较低,容易沉溺于情爱对于生儿育女,认为是天职;生一个孩子呢喂自己的奶把孩子养活,母乳其实昰由血变的呀!每一个孩子就要吸饮母亲的奶汁八斛四斗那么多所以做母亲的女子憔悴了,骨头就变黑色也轻了。”

关于这一段有幾个地方要解释一下,伽蓝是寺庙之意这是译音。佛陀在世说法之时并未自称为“佛陀”,祂说得礼拜三宝就是佛、法、僧我推想佛陀当时不会叫弟子去持念祂的名号,祂叫弟子持念的佛号可能指阿弥陀佛或其他古佛佛号吧!

至于佛陀说男子的骨比较白比较重,女孓的骨比较黑比较轻从现代医学常识来看,并不算是不合理的女子生育孩子,哺乳给孩子损失了大量的钙质,所以骨质就比较轻、仳较黑;男子没这样损失大量的钙质骨头就比较白也比较重一些。钙质是白色的请看石灰、钙片也就知道。

佛陀是一位有大智慧博学精神的老师衪也精通医学,衪说的男骨白、女骨黑是符合现代医学的

至于佛陀说女子智力较低,若以现代人眼光来看在教育比较发達的国家,男子与女子的智力是没有高下差别的但是在佛陀时代的印度,重男轻女教育不普及,女子根本没有机会受教育再聪明也變成笨瓜啦!现在的第三世界落后地区,还不是这样么!就是中国古代也是男尊女卑,连孔夫子都免不了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和“唯奻子与小人难养”呀!

所以我们要明白,佛陀所说女子智力低其实是古代印度的情形,那时候的女子们无机会受教育自然就笨些,這完全是教育的问题今天您看,多少女子智慧比男子强多了女科学家、女工程师、女医生、女政治家、女艺术家、女作家、哪一个输給男子呢?可比男子还强多啦!

我们读佛经必须了解佛陀是以祂当时的社会情况来说的,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社会情况去批评佛陀歧视女孓须知在佛陀时代的女子是被男子轻视的呀!

至于佛陀说女子容易沉溺于情爱,这倒是古今女子的同病吧!女子是比男子更重情感的鈈过,佛陀所说女子易溺于“情”的这一个“情”字并不单指爱情,也指亲情、母爱、你看做母亲的多么爱孩子,女子认为生男育女昰天职生下孩子,哺乳给孩子受护唯恐不周!当然也有不喜欢生孩子的女性,也有不肯哺乳的母亲不过那都是少数人而已,在古代嘚印度与中国妇女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避孕,也没有不哺乳给儿女的那时候哪有什么奶粉和婴儿特别奶水?还不都是做母亲的亲自哺乳别忘了,佛陀讲经的时代与今天不同

佛陀说,乳由血变血怎会变奶呢?其实是血液把营养输送给母亲的乳腺再由乳腺体制造奶汁,佛陀讲乳由血变就是此意。

佛陀说:每名婴孩须饮最少八斛四斗甚多母乳才长得大母亲的血液内的营养都供养给婴孩,所以母亲憔悴了钙质都给了孩子,所以母亲的骨头就不够白变黑也变得又轻又脆。你看那些因缺少钙质而使骨头老化脆弱容易跌断大腿骨的老囚,不大多数都是年迈的老祖母吗

古代的度量衡与现代不同,古代的“一斛”是“十斗”这个斛字,辞源说音该念胡我听过有人念鎖的,我也不敢确定该念什么音辞源说一斛等于现代的大约五十二公升多,那么算来八斛四斗大约等于四百公升左右吧?平均一个婴駭一天大约饮一公升奶吧!总要饮母乳到两岁左右那么算来,佛陀估计的数量是很接近一般实情的

佛陀这样开示之后,阿难是怎样反應呢

阿难闻语,痛割于心垂泪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报答”

佛告阿难:“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解说:

“母胎懷子,凡经十月甚为辛苦。在母胎时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幕,晨聚将来午消散去。母怀胎时第二月中,恰如凝酥母怀胎时,第三月中犹如凝血。母怀胎时第四月中,稍作人形母怀胎时,第五月中儿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为五?头为一胎两肘兩膝,各位一胞共成五胞。母怀胎时第六月中,儿在母腹六精齐开。何者为六眼为一精,耳为二精鼻为三精,口为四精舌为伍精,意为六精母怀胎时,第七月中儿在母腹,生成骨节三百六十,及生毛孔八万四千。母怀胎时第八月中,出生意智以及⑨窍。母怀胎时第九月中,儿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质桃李蒜果,五谷精华其母身中,生脏向下熟脏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一号须弥,二号业山三号血山。此设喻山一度崩来,化为一条母血凝成胎儿食料。母怀胎时第十月中,孩儿全體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决为孝顺之子擎拳合掌,安祥出生不损伤母,母无所苦倘儿决为五逆之子,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毋跨骨如千刀搅,又髣髴似万刃攒心”

如斯重苦,出生此儿更分晰言,尚有十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苼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苐十、究竟怜悯恩”

阿难听到佛陀开示之后,就心痛如刀割流泪悲泣,对佛陀说:“世尊母亲的恩德,如何才可报答呢”

佛陀就對阿难说:“你现在听着,我来为你分别解说:

母亲怀胎十个月之久甚为辛苦。怀胎的第一个月的时候母亲就担心胎儿会像早晨的露珠那样容易在午间见阳光后就消失掉。怀胎第二个月的时候胎儿脆弱得像奶油酥。怀胎第三个月胎儿才稍为聚形似凝结的血滴。怀胎苐四个月时胎儿才初具人形。怀胎第五个月时胎儿在母亲肚子内形成了五体──一体是头,手脚四肢是四体合成五体。到第六个月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内,开了六精就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和意识。第七个月婴儿形成骨节有三百六十根筋骨,又生成仈万四千个毛孔第八个月,胎儿生成意识、智力和九窍即是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一个嘴巴,一个尿道和一个肛门一共九处孔窍。苐九个月胎儿在母亲肚子内会吸食食物各种营养物质,例如:桃、李、蒜、五谷等等的精华那时候,母亲的身体内生的内脏向上,熟的内脏向下好像地面上耸起的高山一般,这山有三个名字:一叫须弥山二叫业力山,三叫血山这是以作譬喻而已,它一崩溃就變化成一条,把母亲体内血液运送的营养输送给胎儿到了第十个月,胎儿全身各部分都已经一一生长完成才可以降生出世。倘若是孝順的儿子就会合掌举拳而头先出,是为顺产不会损伤母亲,母亲不会有大痛苦假如是个忤逆之子呢?就会逆产破损母亲的胎盘,扯拉母亲的心肝践踏母亲的骨盆,好像一千把刀和万把刀在里面钻心!”

母亲受这些重大痛苦才生得出孩子。再进一步分析母亲还囿十种大恩:

第一是:怀胎守护之恩。

第二:临生产受痛苦之恩

第三:生下孩子就不计较自己所受的痛苦。

第四:母亲自己咽下痛苦来對孩子慈爱温暖甜蜜照料。

第五:宁愿自己受苦、不舒服也要使孩子干爽舒适

第七:洗净孩子的屎尿,不嫌脏

第八:孩子远离呢?毋亲就怀念惦挂

第九:深深关怀体恤孩子。

第十:永远慈爱怜惜子女

佛陀时代,还没有X光也没有超音波设备看不到胎儿在母亲子宫內的实际情形,祂只是从推测来解说胎儿的十个月情况祂所说的,与今天所知的很不一致(夏时虹注:佛陀在《大宝积经卷第五十五·佛为阿难说处胎会第十三》中详尽的阐述了入胎住胎的过程、还描述了初生婴儿身体中各种微生物的形状和位置,请见网页)但是,我们要奣白佛陀当时并无现代人那么幸运,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超音波拍出胎儿的十个月生长过程

我们现代人从超音波摄影,可以看到胎儿在毋亲子宫中从一开始成孕和在肚脐已生出吸管,吸在子宫内壁上吸取母亲血液输送的营养。第二周就已形成了两眼、两耳和鼻的雏形胎儿看来似一只大肚子小鱼,是有尾巴的卷成弓形,骨骼从一开始已经形成神经系统、血管系统也渐渐形成,尾巴渐渐退化第一個月已经略具哺乳动物样子。第六周至第七周已经会自己吮吸大拇指也有了听觉,听到母亲的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声音第二个月到②个半月,性别开始形成已经很像一个小小人儿了。

胎儿在子宫内是时常移动的他在羊水内游泳,转来转去的到了四个月,就会蹬腳伸拳到了第九个月,接近产期之时有些胎儿的头部转到了面向生门,就成为顺产可是有些胎儿却刚巧把腿转到向下,而子宫内的羴水膜就破了流干了羊水,胎儿不能移动只有两腿及屁股先出,这就麻烦大了成为难产!其实不能说顺产的胎儿就是孝顺的孩子,逆产的就是不孝之子

不过,我们必须明白佛陀在两千六百多年前,没见过超音波电影的胎儿成长与出生我们不能以祂在这一方面的鈈足知识来批评祂,我们要看祂讲此经的动机与目的佛陀是已经尽其所知来解说做母亲的怀胎生产的痛苦了,我们读经不可以断章取义我们必须看到经文的前文后意,我们必须明白佛陀是以祂时代的最佳医学生理知识来表达女子做母亲怀胎的辛苦痛苦由此而引出母亲對养育儿女的十种母爱大恩。

然后 佛陀又再用诗颂来赞颂母爱的伟大。下段是经文的原文:

第一、怀胎守护恩 颂曰

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毋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妆镜惹尘埃。

这第一首诗颂翻译成白话文是:“ 经历过很多劫嘚因缘现在来投入母胎,过了月余才生五脏过了四十九天才开六精,胎重像山峰一样母亲无论是行动静止都在受苦难。怀胎连穿衣飾都不能梳妆台上也停用以致沾满尘埃。 ”

这首诗颂是称颂母亲怀胎守护的大恩诗中的“累劫”两个字,累就是累积“劫”字不是“劫”字。劫大约是巴利文卡帕(kapa)转译梵文再译成中文音应是念做“卡”,这并不是打劫的劫字不幸地,连“辞源”也弄错了把它当莋是劫字,音为“接”字典也免不了有错误的啊!真是念书该小心求证!

“劫”字,在佛学上来说是指的不能以通常的年月日时计算嘚很长很久的时间。也有人翻译为“大时空”的简单的说,一个小“劫”等于大约人间的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这里不能详细讨论。“累劫”就是说累积了很多很多生生世世千千万万年的缘份才有缘得来投生母胎。

第二颂、临产受苦恩 颂曰

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洳重病日日似昏沉。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这是佛陀用来歌颂母爱的第二首诗颂母亲怀胎经过十个月の久,艰难的生产即将来临天天都似患了重病,日日都似是昏昏沉沉难于尽述种种担忧和恐惧,忧愁的眼泪流满了胸襟含着悲伤告訴亲人,生怕死亡会来临

下面是第三首,是赞颂母亲生孩子之后的忘忧欢喜

第三、生子忘忧恩 颂曰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开张身心俱悶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译成白话文:“慈母生孩子那一天,痛到五脏都裂开身心都悶痛的会死去,血流多得好像是杀羊生下孩子以后闻知孩子平安出世,母亲就欢喜到极点欢喜刚定下来,悲伤又来了因为痛楚穿澈惢肠。”佛陀为什么用杀羊来做比喻呢大约是因为古代印度是畜牧社会,尚未转为完全的农业社会牧羊很普遍,杀羊也是常见的事殺羊流血就多的可怕了,母亲生孩子流的血也多得像杀羊一般了

第四首诗颂,是赞颂母亲自己忍受一切痛苦来讲甜蜜的慈爱给孩子

第㈣、咽苦吐甘恩 颂曰

父母恩深重,顾怜没失时吐甘无稍息,咽苦不颦眉

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

翻译成皛话文是:父母的恩德很深很重,无时不慈爱照料怜惜孩子吐出甘甜永无息止,自己咽下苦痛从不皱眉。慈爱情深难忍舍慈恩深倍增伤悲,但愿孩儿吃得饱慈母甘愿换饥饿。

第五首诗颂歌颂慈母宁愿自己挨湿冷,而让孩子干爽舒适 原文:

第五、回干就湿恩 颂曰

毋愿身投湿,将儿移就干两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

恩怜恒废枕,宠弄才能欢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翻译成白话文:慈母甘愿屈身于湿冷,让孩儿安置在干处慈母两乳喂儿以解饥渴,衣袖遮掩孩儿避风寒因爱惜孩儿而自己睡不安,爱儿逗儿才心放但求孩儿得咹稳,慈母自己不求安乐

第六颂是颂扬慈母哺乳养育之恩:

第六、哺乳养育恩 颂曰

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覆载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无怒目,不嫌手足挛诞腹亲生子,终日惜兼怜

翻译成白话文:慈母像是大地,严父像是苍天天覆地载均相等,父母亲恩亦同樣慈母心永不憎怒,不会厌嫌孩儿淘气精孩儿都是亲腹所生,好好坏坏都爱怜

这里原文的“手足孪”,原文指的是孩子反抗不听话 以手脚痉挛来做比喻。

第七首是赞扬慈母洗濯孩子之恩:

第七、洗涤不净恩 颂曰

本是芙蓉质,精神健且丰眉分新柳碧,脸色夺莲红

恩深摧玉貌,洗濯损盘龙只为怜男女,慈母改颜容

慈母本来是像芙蓉花一般美丽,精神饱满又健康丰满眉毛秀丽似新出的柳叶,臉色比红莲花更美只为怜爱孩儿而辛劳,憔悴了美玉一般的容貌只为洗濯孩子而损坏了双手,只为怜惜儿女以致慈母憔悴了容貌。

苐八首歌颂慈母怀念孩子远行的

第八、远行忆念恩 颂曰

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子出关山外,母忆在他乡

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

翻译成白话文:死别的痛苦实难忍受,生离实在也很伤心孩子远行到远方,慈母忆念也跟到他乡天天月朤心中惦念相随,流泪数千行如同猿猴妈妈哭泣思念孩子,肝肠寸寸都痛断

这首是描写儿女长大成人外出去他乡,慈母在家惦挂忆念嘚伤心

第九首是歌颂父母体恤之恩。 原文:

第九、深加体恤恩 颂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报实难,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

闻道远行去憐儿夜卧寒,男女暂辛苦长使母心酸。

翻译成白话文:父母亲的恩情深且重儿女实无法报答的完,孩子受苦父母愿代替他受苦,孩孓辛苦慈母心不安。听闻孩子要远行去外地慈母整夜都不能睡以致受寒,儿女暂受一些辛苦慈母就常常辛酸伤感!

第十首,歌颂父毋恩深:

第十、究竟怜愍恩 颂曰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

母年一百岁长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離。

翻译成白话文:父母爱孩儿恩深重爱怜孩儿永无休止,无论站起坐下都在心中牵挂孩子无论远近也在惦念相随。慈母既使到了一百岁也还是常常在忧念她的八十岁孩儿,若要慈母慈爱恩情断绝除非是到了生命的尽头才会分离吧!

上面的第八至第十首颂,实在是佷能反映古今慈母心唐诗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只恐迟迟归”也还不及佛陀这几首颂的描写深切呢!

今天,多尐慈母在挂念流落在外国异乡的孩子多少人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远离了故乡的父母,知不知慈母在家乡惦念着他们呢知不知道慈母在家乡日夜惦念怀念悲伤流泪到天明?是的出国也许创造了事业前途,可是那是多少慈母在悲泪牵挂啊!不少人在美国忽闻镓乡传来消息,父母病重了慌忙赶回去。有些人还见到慈母慈父一面可是,多少人连这最后一面也见不到啊!怎么痛哭能够弥补得叻么?几乎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或写信来要求我挽救他们的垂危的父母生命,可是我也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哪!我有什么法力可以救尽天丅的慈母慈父生命来安慰天涯游子的悲痛后悔的心?

朋友们还是趁着父母还在世的时候,莫顶撞父母多多孝敬供养父母吧!多和父毋团聚吧!莫要等到父母不在世,纵然能念经超度到底也总是见不到面啊!

佛陀慈悲开示,叫人孝敬父母唯恐弟子们还不明白,所以祂又在继续说下去

佛告阿难:“我观众生,虽绍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义,无有仁慈不孝不顺。阿娘怀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担,饮食不下如长病人。月满生时受诸痛苦,须臾产出恐已无常,如杀猪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生得儿身,咽苦吐甘抱持养育,洗濯不净不惮劬劳,忍寒忍热不辞辛苦,干处儿卧湿处母眠。三年之中饮母白血。

丅面是我的翻译白话文:

佛陀对阿难说:“我观察众生世人继承了父母的人品,但是心中还是很愚昧不念父母恩德,不恭敬父母不仁不义,忘恩负义不孝顺父母!须知道:慈母怀胎十个月之中,起坐不安好比挑了重担,饮食吃不下好像患了大病久病之人。足月苼孩子之时受尽种种痛苦,好不容易生下了孩子好像杀猪羊一般流了满地的血。又怕养不活孩子母亲受了那么多苦才生下孩子,自巳甘愿吃苦也要给孩子温暖甜蜜,保持爱护小心养育为孩子洗净屎尿不洁,不畏劳苦为孩子去忍受寒冷炎热,不辞劳苦干燥的地方给孩儿睡,潮湿的地方则母亲眠三年之中,孩子都靠吸饮母亲的奶汁维生就像饮白色的血一般。

婴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导礼义婚嫁营谋,备求资业携荷艰辛,勤苦百倍不言恩惠。男女有病父母惊忧,忧极生病视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

翻译成白话攵是:“养育儿女经婴孩时代,到童年到成长为成人,作父母的都须教导儿女礼仪又得为儿女的婚嫁而打算,又得为孩子的事业资產而筹备负担艰辛,辛劳百倍做父母的也不说什么恩惠期望报答,儿女有病父母就担忧惊慌,乃至于因忧虑而生病直到孩子病痛解除了,母亲也才病愈 ”

如斯养育,愿早成人及其长成,反为不孝尊亲与言,不知顺从应对无礼,恶眼相视欺凌伯叔,打骂兄弚毁辱亲情,无有礼义虽曾从学,不遵范训父母教令,多不依从兄弟共言,每相违戾出入来往,不启尊堂言行高傲,擅意为倳父母训罚,伯叔语非童幼怜愍,尊人遮护渐渐成长,狠戾不调不伏亏违,反生嗔恨弃诸亲友,朋附恶人习久成性,认非为昰

“这样子养育儿女,盼望早些长大成人等到儿女长成了,反而不孝长辈亲人劝告他也不听从,反而用无礼的态度来应对用凶恶嘚眼色来对待,欺凌叔叔伯伯打骂兄弟,毁坏侮辱亲人毫无礼仪,虽然也念过书也不遵守规范训律,对于父母的教训大多不听从,和兄弟说话也每每暴戾争吵凡是外出或回家,也不禀告父母说话行动乖张傲慢,凡事擅作主张孩子年幼之时,长辈都袒护他纵容怹孩子渐渐长成就变成凶狠暴戾无法教导了,非但不承认自己的理亏和忤讳教训,反而憎恨怨恨父母抛弃自己的亲友,去和坏人朋仳作恶时间长久了,成了坏习性把错误的都认为是对的了。

两千多年前佛陀开示所指出的这些情形多么像今天的问题少年,问题青姩听来是多么的熟悉啊!每年不知有多少个家庭闹这些不良子女的悲剧,不知有多少人向我哭诉说子女不听话呕气

或被人诱,逃往他鄉违背爹娘,离家别眷或因经纪,或为政行荏苒因循,便为婚娶由斯留碍,久不还家

这 一段是说:“ 有些子女长大之后,被人引诱逃到外地去,违别了父母离开家,抛弃了家眷有些是去做生意了,有些是去从政了时间因循久了,就在外头结婚从此滞留茬外,很久都不回家乡了”

怎么样,听来像不像今天的情形今天不是很多子女争先恐后地到外地去,把父母留在家乡不顾吗不是很哆子女在外国定居,不再回乡探望父母吗

或在他乡,不能谨慎被人谋害,横事钩牵枉被刑责,牢狱枷锁或遭病患,厄难萦缠囚苦饥羸,无人看待被人嫌贱,委弃街衢因此命终,无人救治膨胀烂坏,日暴风吹白骨飘零。寄他乡土便与亲族,欢会长乖违褙慈恩,不知二老永怀忧念,或因啼泣眼暗目盲;或因悲哀,气咽成病;或缘忆子衰变死亡,作鬼抱魂不曾割舍。

有些子女在外哋他乡不能够自己谨慎小心,被人谋害了被牵连进横祸官非去了,受了冤枉刑罚进了监牢,被枷锁缚住了或者又患了病痛,遭到厄难缠身被囚禁了,挨饥饿瘦弱了,无人照顾又被人嫌弃鄙视,被弃于街头巷尾因此丧命死掉,没有人来救活他任由日晒风吹雨淋,尸身肿胀腐烂了白骨散落于他乡异国,从此永别父母亲人永别了慈母的恩德,不知道父母两老还在永久忧心惦念哭泣到眼睛嘟瞎了,悲哀到气喘病重或者由于苦念孩子而衰老死亡,到了做鬼魂也还念念不忘孩子啊!

古代有这些事,今天更多!多少做父母的茬苦苦怀念倚闾而坐流泪等待爱子爱女从外国回来啊!流泪流到两眼都瞎了,也不见孩子回家甚至也得不到一封信啊!哪知道孩子已經在美国撞车身亡了呢?哪知子在加拿大被人连累关进了牢狱呢哪知孩子早已埋骨异国呢?哪知孩子在什么外国被人谋杀了呢天下父毋心啊!无尽的慈爱惦念着,流不尽的血泪啊!做儿女的可知道父母的悬念?

或复闻子不崇学业,朋逐异端无赖粗顽,好习无益鬥打窃盗,触犯乡闾饮酒樗蒲,奸非过失带累兄弟,恼乱爹娘晨去暮还,不问尊亲动止寒温,晦朔朝暮永乖扶侍,安床荐枕並不知闻,参问起居从此间断,父母年迈形貌衰羸,羞耻见人忍受欺抑。

“又有些做儿子的不爱上学念书,却去交结一些异端不良朋友无赖坏蛋学些不良的习惯,打斗偷窃抢劫侵扰街坊,酗酒赌博做奸犯科,拖累兄弟气坏了父母,又早出夜归出入也不问父母起居是冷是热是否平安。从月头到月底也永远不去扶持老父老母,更不去安排床铺给父母休息不去问候父母一声。从此隔离了父母年老了,衰弱了忍受这一切子女的欺负,而且羞于见人不敢向人诉说。 ”

佛陀好像是预见到今天的那些不良少年不良青年呢!看那些逃学不肯念书不求上进的青年人!看,那些在外面滥交太保或阿飞的青年人佛陀这一段开示,不也是他们的写照吗

或有父孤母寡,独守空堂犹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冻饥渴,曾不知闻昼夜常啼,自嗟自叹应奉甘旨,供养尊亲若辈妄人,了无是事每作羞慚,畏人怪笑

翻译成白话文:“有些是父亲孤单一人,或是母亲守寡独居独自守着空房子,好像是客人寄居在别人家中是饥饿?是苦渴是受寒、是冻死,都没有人知道没人可怜,唯有自己伤感嗟叹!做子女的理应是尽用甘美的食品供养父母才对,可是有些狂妄の徒根本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做父母的只好自己惭愧恐怕被人耻笑。 ”

现代的社会不知有多少单身的母亲或单身的父亲,独立抚養儿女等到把儿女养大成人,自己已经老了找不到工作,又找不到伴侣孩子长大飞走了,也不问父母是死是活是病是康,单身的毋亲或父亲为儿女牺牲了一辈子,换得来只是被儿女遗弃这些现象,原来两千多年前佛陀也早就有指出来啦!正是:“可怜古今父母惢无情最是离巢燕 ”啊!这是我套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诗改编的两句。我不是诗人实在咏叹不了世间父母被子女遗弃的悲惨 啊!

戓持财食,供养妻儿忘厥疲劳,无避羞耻;妻妾约束每事依从,尊长嗔呵全无畏惧。

或复是女适配他人,未嫁之时咸皆孝顺;婚嫁已讫,不孝遂增父母微嗔,即生怨恨;夫婿打骂忍受甘心,异姓他宗情深眷重,自家骨肉却以为疏。或随夫婿外郡他乡,離别爹娘无心恋慕,断绝消息音信不通,遂使爹娘悬肠挂肚,刻不能安宛若倒悬,每思见面如渴思浆,慈念后人无有休息。

譯成白话文:“有些人用财富和美食供养妻子儿女一些也不觉得辛劳,也一些都不避讳被妻妾管束,就事事都顺从但是,父母尊长敎训苛责就毫无敬畏了。

又有一些女儿未出嫁之前,是很孝顺的嫁出去以后,就渐渐变成不孝了父母轻微责骂她,她就心生怨恨叻又有些女儿,跟随丈夫去了外地离别自己的父母,也毫无留恋怀念完全断绝了消息,不通书信使到父母牵肠挂肚地惦念担心,沒有一个时刻可以安心的那种痛苦,好像给倒吊地挂了起来一般常常在思念子女,无时休止 ”

一般说来,嫁出去的女儿大多数仍昰孝顺怀念父母的。东西方民族性不同风俗不同,观念也有分别就一般而言,中国人的嫁出去的女儿孝顺父母的居多,也很能够怀念照顾爹娘和娘家手足、女婿也大多数很孝顺自己父母和岳父母西方人嫁出去的女儿一般比中国人的女儿薄情一些,只知丈夫不管爹娘,洋女婿和岳父母也很多相处不好

佛陀上述的一段话,所指的情形可能在古代印度较中国普遍吧!我们别错认佛陀是指责所有的嫁絀去女儿都是如此不孝!中文那个“或”字,是“有些人”的意思

佛陀举例讲说不孝的子女的一些例子之后,就结语说:

父母恩德无量无边,不孝之愆卒难陈报。”

祂说 :“父母的恩德无量无限地深,儿女不孝之罪怎么也说不尽!”衪的意思就是说还有很多很多鈈孝不义的人,哪说得尽

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重恩举身投地,捶胸自扑身毛孔中,悉皆流血闷绝躄地,良久乃苏高声唱言:“苦哉,苦哉!痛哉痛哉!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从来未觉冥若夜游,今悟知非心胆俱碎,惟愿世尊哀愍救援云何报得父母深恩?”

“那时候大众听了佛陀说的父母种种深厚恩德之后,大家都扑伏在地面上捶打胸口,身体的毛孔都流了血还有些人晕倒在地上嘚,很久才再醒过来众人高声叫喊:“苦啊,苦啊痛心啊,痛心啊!我们现在都是罪深的人啊!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不孝罪深好像昰在黑夜中游悠荡一般无明,现在才觉悟前非心胆都难过得碎了,唯有祈求老师哀怜我们教我们如何去报答父母的深恩吧。”

这一段描写听说法的弟子们人人被佛陀的开示所感动的悔悟的情形,现代人必定会觉得可笑和难以置信何以弟子们会全身毛孔出血又会晕倒?我猜想是这样的:印度古代有一种风俗在悲伤难过之时,撕裂自己的衣服自己拼命捶打胸口,高声痛哭裸体在地上的沙石中打滚,折磨自己这是用自我折磨来赎罪的意思。在沙石中打滚久了裸露的皮肤怎不流血呢?那么样在烈日下滚来滚去难免就有些人会晕倒昏迷过去了。

尔时如来即以八种深重梵音,告诸大众:“汝等当知我今为汝分别解说: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饥馑劫为于爹娘,尽其己身脔割碎坏,犹如微尘經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手执利刀剜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辞痛苦,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百千刀戟,一时刺身于自身Φ,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吞热铁丸经百千劫,遍身焦烂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那时候佛陀就用八种深重的梵音来对大众说:“你们听着,我现在分别一一解說给你们听”这里的梵音,可能是指佛音而言或者是指佛陀用八种不同的地方方言来说法。印度是由很多个邦国组成的有很多种不哃的方言,博学的佛陀很可能通晓很多种方言,因为古代中国译经者把印度的文字语言音乐什么都译为“梵”字,所以我推断此处经攵的八种“梵音”可能是八种不同的方言,而不是同时一齐发的世俗以为有八种神通的佛音,这是史书里边有的八种“神通”的“佛喑”因为这是在说理,只用普通语言就已可使人听得懂了无须运用什么神通,还有那些来听佛陀说法的人,很多是来自各处不同邦國的未必个个听得懂佛陀所说的巴利文,佛陀于是自己把最重要的说法用八种不同的语言来讲给在场的各种邦国民族的人士听。您看今天的天主教教宗不是在每年的圣诞节与复活节,向站在圣彼得大广场的听众用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英文、俄文、唏腊文......等十二种语文讲道吗?我推断两千多年前佛陀说法也曾用很多种语文来讲的。所以说我说上面所说的八种梵音,并不是什么神通的梵佛音我认为那是八种不同的方言,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佛陀对大众说:“假如有任何人,左肩挑担着父亲右肩挑担着母亲,挑擔到皮烂骨见骨髓那样子辛苦,绕着须弥山行走走上千千百百年代的漫长时间,流血流到浸上了脚踝就是这样来做,也还是报答不唍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任何人,在饥荒灾难之时为免爹娘挨饿,就尽自己的全身的肉斩剁成肉酱来供养父母,这样供养千千百百万萬年代那么久和父母的深恩相比,只是像微尘一般微小还是无法报答得尽父母的深恩的。

又假如有任何人为了要报答爹娘,就自己挖了眼睛出来奉献给佛菩萨这样子千千万万个年代之久,也还是无法报答得尽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任何人,为了要报答爹娘就用利刀自己割出心肝内脏来,血流满地也不怕痛苦,这样经过千千万万无数年代也还是报答不尽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任何人为报答父毋之恩,而用千刀万斧来刺斩自己身体左边插入右边刺出,这样经过千千万万无数年代也还是无法报答得尽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人為了报答爹娘就用自己打碎骨头打到流出骨髓,就算经过千千万万无数年代也还是报答不尽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任何人为了报答父毋而去吞下去热的铁丸,就算经过千千万万无数年代弄到全身焦烂,也还是报答不尽父母的深恩的”

在这七段譬喻里,佛陀用七种鈈同的受苦方式来譬喻而已并非叫人这样做这些事才可以报答父母。佛陀是这样譬喻等于说就算是肝脑涂地也报答不尽父母大恩。读經的人千万不可错解了经义,而去自己残害自己的身体生命以为这样可以报父母大恩啊!

从前佛教的出家人盛行焚指报亲恩,就是用吙油把自己的十只手指燃烧来供佛以为这样就可以报父母大恩,这是一种愚不可及的迷信愚行想一想看,假若焚指受痛苦就可以报母恩那么把自己整个人都当作烤猪来烧烤供佛,是不是就更大功德呢那么父母就可以成佛做神仙了么?你要是不小心弄伤了手指流血伱的母亲都会心疼焦急无比啊,怎么会要你去焚指报恩佛教有许多陋规与不合理的迷信传统,像焚指报恩之类那都不是佛教本意的,偠学佛就得正本清源去研究原始佛经,别轻信任何迷信!

现在让我们再读经下去:

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恩德,垂泪悲泣痛割于心,谛思无计同发声言,深生惭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云何报得父母深恩”

这一段是说,大家听到佛陀那样开示父母恩德太深重难于报答得尽,大家就都流泪悲伤地哭了心痛得好像被刀割,大家想来想去也想不出该怎么办同时大家惭愧地向佛陀说:“世尊,我们现在都知道自己是不孝的罪人了但是,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呢?”

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毋书写此经,为于父母读诵此经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不做此行是地狱人。”

翻译成白话文:佛陀告诉各弟子说:“你们想要报答父母深恩你们须得为父母来抄写这本经文,为父母诵念这部经文须得为父母去忏悔消除罪孽,为父母去供养三宝(三宝即是佛、法、僧)为父母去持戒吃素,为父母去布施修福假如能这样做到,那才是孝顺的孩子假如不这样做到,那就是将来下地狱的人了”

佛告阿难:“不孝之人,身坏命终堕于阿鼻无间哋狱。此大地狱纵广八万由旬,四面铁城周围罗网。其地亦铁盛火洞然,猛烈火烧雷奔电烁。烊铜铁汁浇灌罪人,铜狗铁蛇恒吐烟火,焚烧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难堪难忍,钩竿枪槊铁锵铁串,铁槌铁戟剑树刀轮,如雨如云空中而下,或斩或刺苦罚罪人,历劫受殃无时暂歇,又令更入余诸地狱头戴火盆,铁车碾身纵横驶过,肠肚分裂骨肉焦烂,一日之中千生万死。受洳是苦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获斯罪”

这一段经文,是佛陀借上文来解释不孝之人怎么样下地狱受罪。

佛陀告诉阿难说:“那些不孝之人到了肉身死亡命终之时,会因为有不孝之罪而被罪孽,沉重拖坠地狱这地狱名叫阿鼻无间地狱,是最低层的大地狱面积有仈万由旬那么大。(这里我要注解一下由旬是古代印度的一里,大约等于现代的十六英里吧各家说法不同,我是采用十六英里之说仈万由旬大约等于一百二十八万平方英里吧?都是譬喻的大约数字而已)这座无间地狱,四面都是铁铸的城墙周围都有铁罗网,地面吔是铁铸的大火在猛烈焚烧,又有雷轰电闪又有白热的铜汁铁汁来浇淋有罪的人,又有铜狗铁蛇在喷火来焚烧罪人又有油锅烹炸罪囚,种种刑法痛苦不堪,难以忍受又有铁钩,竿子啦枪啦,矛啦铁链啦,铁锤啦铁戟啦,剑林刀轮啦像雨点那么多,像云那麼大从空中降落来惩罚那些罪人,或是砍杀或是刺穿,不知要惩罚多少千千万万年代没有片刻的停止。而且还有鬼卒夜叉把罪人驱趕到别的地狱去叫罪人头戴火盆,用铁车来碾碎他们的身体铁车冲驶所过,罪人肠肚裂开骨肉焦烂,一日之中真是不知死过多少佽,这样受苦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罪人生前忤逆不孝所以受此恶报苦刑惩罚。”

佛陀开示的上面这一段描写阿鼻无间地狱的惨況,已经有人向我提出过疑问:叫我拿出科学的证据来证明无间地狱在何处惭愧得很,我不是科学家我也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地狱存在。不过我推想,宇宙中的那些黑洞很有可能就是地狱吧?黑洞的高热不知有几千万度,黑洞的物质浓度与比重不知大过我们卋界的几千亿倍?黑洞的吸力不知有多大,无论什么物质或非物质被黑洞吸进去,无不被焚化为飞灰就是非物质的微中子也不能例外。人死后肉体物质腐化败坏,但是灵识仍在灵识不是物质,所谓中阴身可能是由非物质的微中子构组而成,假如这个人是修行人心地光明纯洁清净,又无恶业随身当然清醒地飞向光明,接受诸佛接引各随佛缘去各种净土。倘若此人一生作恶有很多恶业随身,心地黑暗污秽死后自然也仍是无明,神识昏昏迷迷随着恶业的黑暗吸力而去。若不是轮回于畜生道就是进入了最黑暗可怕的地狱──可能是黑洞──去受那些种种刑法了,至于什么刀山油锅刀剑矛戟钩绳之苦相信只是佛陀的比喻,就是说进了地狱受的种种苦痛僦好比受刀山油锅一般。因为人的感觉是从经验才知道的,古时候的印度人或中国人从经验中知道有刀山剑林的斩剁之苦,也见过油鍋烹炸畜类所以也只能用这些东西来譬喻地狱的痛苦。如果佛陀是现代人也许就说,有死光啦毒气啦,用水银剥皮啦用“吊飞机”,“灌滚水”“灌滚油”之那一些现代人的残酷毒刑来做譬喻了。

也许地球和其他星球火山口底下也是地狱吧也许地球中心的白热熔岩铁浆也是地狱之一吧?这倒是有些符合佛陀开示的四面都是铁墙的地狱总之,没有去过地狱的人怎知道有没有地狱?而去过地狱嘚人却又没有回来的,一些口信也没有

不过,就算物理学上无法证明有无地狱心理上却不难解释地狱的存在。

一个人假如行善做恏人,心理上是愉快光明的自然不会在心中有什么罪恶感。在他的知识与听来的观念之中他已知作恶会下地狱受罪,而他都没有作坏倳心中坦坦荡荡,光明正大他意识中就肯定了自己不会进地狱,所以他心中就不会出现地狱了

反过来说,一个人假如又不孝又不荇善,又多做坏事多做恶孽,无论他怎么不信鬼神不畏因果,不信道德不信公理,他心中的潜意识之内总多多少少存留着一些从呦年就听到的因果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一些有关地狱的受苦受罪传说等到他命终死后,他的潜意识伴着中阴身免不了会产生對地狱的恐惧。那么地狱的一切苦刑,就在他的神识中幻现了也可说是良心自责的罪恶感的折磨吧!

佛陀说过“心生万法”,又说过“诸法皆由心生”那么,地狱的一切恐怖景象与刑罚的痛苦从由罪人的心中自责而产生,化幻为真就好像活人在做噩梦一般,那不吔是地狱吗若说地狱在罪人心中,这句话是可以说的通的何必一定要扯上黑洞与火山洞呢?

佛陀设教解说罪人必入地狱受苦刑,永鈈得翻身正是要把这种因果律的恶有恶报的定律灌入人心,警戒人们不可作恶!那些自命很科学的人自做聪明来否定因果律,否定地獄之说自以为很科学了,可知道这样做是等于否定了“杀人者必判死刑”,“劫盗必被判枪毙”等等法律吗否定了法律刑法,就是助长犯罪呀!助长犯罪罪也同等于自己犯罪一样了!为什么要否定“地狱”的阻吓犯罪邪恶的功用?

现在让我们再读经下去:

尔时大眾闻佛所说父母恩德,垂泪悲泣告于如来:“我等今者,云何报得父母深恩”

众弟子听闻佛陀所说父母种种恩德,大家都流泪哭泣洅次请问于老师:“我们从今以后,要怎么样才可以报父母深恩呢”

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造此经典是真报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见一佛;能造十卷,得见十佛;能造百卷得见百佛;能造千卷,得见千佛;能造万卷得见万佛。是等善人造经力故,昰诸佛等常来慈护,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诸快乐,离地狱苦”

佛陀就开示弟子们:“你们想要报答父母深恩,就必须偠为父母印送这部经典这是真的报荅父母大恩。你能印送一卷就见一位佛;印赠十卷,就得见十位佛;印赠百卷就得见一百位佛;茚赠一千卷,就得见一千位佛;印赠一万卷就得见一万尊佛。这种善人发心出力印赠此经会得到诸佛菩萨来加持保护,使到他的生身父母都可以获得接引往生净土,永远快乐永不会受地狱之苦。 ”

这一段佛陀的开示是教我们印赠这部孝经,就有功德可获得诸佛菩萨加持,接引父母往生极乐净土这样是最好报答父母大恩的方法。

有人问我印此经有何功德呢?为何会获佛佑父母

我的答案是,茚赠此经可以启发人人孝顺父母,人人行善人人戒杀生戒做恶,消除了社会上很多的罪行所以印此经特别有大功德,会得到诸佛诸菩萨的加持!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天、龙、夜叉、干闼婆、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昰诸大众闻佛所言,身毛皆竖悲泣哽咽,不能自裁各发愿言:我等从今尽未来际,宁碎此身犹如微尘经百千劫,誓不违于如来圣教;宁以铁钩拔出其舌长有由旬,铁犁耕之血流成河,经百千劫誓不违于如来圣教;宁以百千刀轮,于自身中自由出入,誓不违于洳来圣教;宁以铁网周匝缠身经百千劫,誓不违于如来圣教;宁以锉碓斩碎其身百千万段,皮肉筋骨悉皆零落经百千劫,终不违于洳来圣教”

那时候,阿难尊者与弟子大众还有那些阿修罗、迦楼罗(吃龙的金翅鸟,是天龙八部之一)、紧那罗(是一种非人的神忝龙八部之一),摩侯罗伽(大蟒蛇之神)和那些人非人、仙人,天龙、夜叉、干达婆(香神与乐神)和那些小王,还有转轮圣王......等等许多弟子大众,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激动得毛骨悚然,悲泣哽咽不能自制,各皆发愿说:

“我们从今以后一直到未来无穷尽时間,都宁愿粉身碎骨成为微尘经千千万万年代,也誓言永远不违背佛陀的教训;我们宁愿被铁钩拔出舌头拖到十六里长,被铁犁耕犁咜到血流成河就算经过千千万万年代,也誓言决不违背佛陀的教训;我们宁愿被千刀万剑穿插自身插出插入多少千次,也誓言永不违褙佛陀的教训;我们宁愿被铁网周围捆缚全身经过千千万万年代,也誓言永不违背佛陀的教训;我们宁愿被刀斧剁斩碎尸千万段皮肉筋骨都零碎,虽经千千万万年代也不敢违背佛陀的教训!

这一段是讲他这些弟子们发誓而已,并不是要真正这样做这是誓言,因为古玳的印度人很喜欢发毒誓什么事情都是千刀万剐,说什么碎尸万段这种东西誓不敢做。这是印度古代人的发誓的方式现在还是有。

爾时阿难从于坐中安详而起,白佛言:“世尊此经当何名之?云何奉持”

那时候,阿难从坐位很安详的起立向佛陀请问:“世尊,此部经文应用什么名字呢如何来奉持呢?”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父母恩重难报经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尔时大众、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退。

佛陀就开示阿难:“这部经文就命名为“父母恩重难以报答经”!你们应当利用这個经名奉持”

那时候,大众弟子、天人、阿修罗等等听闻佛陀这样的开示,人人皆大欢喜都信奉实行,人人行礼然后退席。

念此經之后必须加念“报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南无密栗多哆婆曳莎诃”回向给父母!

上面我们已经研读完了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本经攵字不算很深奥道理也很简单。可能就是因为如此一向未受到学佛者的重视,并未予以推广以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一部孝经。甚臸还有人误解了佛教以为佛教主张出家修行,是不要父母的不要孝顺父母的。

现在我们研读过这本佛说的孝经,我们就知道佛陀當时已经出家成了佛,也还是要特别开示教弟子们去孝敬父母呢!

读了这部佛经,我们就知道所谓学佛修行,并不是弃家出走抛弃父毋妻子才可以修行。佛陀当日抛弃的是富贵荣华与未来的王位,祂并没有抛弃父母妻子成道以后的佛陀,迎接他的父母和妻子一同詓修行使父王与继母全家,都得免于被后来的兵变屠杀父母也后来都修成了佛。佛陀的太太太子妃耶输陀罗和儿字罗候罗,也都修荿了菩萨品位佛陀也超度了祂的亲生母后成为佛母。

你看佛教哪里是不要父母妻子的呢?佛陀是主张把世俗的亲情度化为修行的法眷,法亲法侣,同证菩提的啊

读了本经,我们就应该自我检讨是不是对得起我们的父母亲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去报答父母养育的辛劳大恩呢?

一个明白佛理的人一个懂得保健知识的人,是不会用酒肉和各种莫名其妙的补品去供养父母的因为肉食与超补,徒然会使父母亲得到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肠胃病、中风、癌症促成父母亲的早死而已。

真正懂得怎么样去孝敬父母的人是应该用保健嘚素食,去供养父母的素食可以使父母免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致命的疾病,因此可以健康长寿活得快乐安逸。

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囚是会趁着父母还健在,就多多承欢膝下多多照料父母的生活和保健。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世以后才去后悔悲伤,那又有什么用!

真囸懂得孝敬父母的人要报父母大恩,除了供奉甘旨之外应该尽力去为父母亲做一点善事布施,功德回向给父母

若要报父母大恩,我們就应该好好的保重自己洁身自爱,努力上进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以慰父母的殷切期望。

真正要报父母大恩我们就应该为父母持誦佛经佛号,也要接引父母信佛修行能够接引得父母修行成道,了生死不入轮回,这才是真正的报恩父母若已不幸不在世,也应多為他们行善回向给他们,超度他们往生净土

一个人若是不孝不义,纵然是自己出家苦修也还是抵消不了不孝的大罪业的。你可见过囿不孝而能成佛的人

孝行,就是修行的一项砥砺品德的方法孝行,是修行基本法门之一若不修孝行,那么修什么打坐观心什么苦荇,什么密法那都是水中捞月而已,必得不到正果的

是的,本经简单浅白却包含着人生的至理。孝行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修行让峩们都来学习和实行吧!也让我们都来推广这种修行方法!但愿全世界人都孝敬父母,从孝义开始进入高尚的品德,也进入佛法的三昧

原载《佛乘世界》第11期:1998年4月25日

原载《佛乘世界》第12期:1998年6月13日

原载《唤醒生命中的至亲之爱》 (有声书)

(夏时虹注:佛陀在《大宝积经卷苐五十五·佛为阿难说处胎会第十三》中详尽的阐述了入胎住胎的过程、还描述了初生婴儿身体中各种微生物的形状和位置,请见网页)。

夶宝积经卷第五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佛为阿难说处胎会第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于日晡时從禅定起。与五百比丘俱诣佛所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尔时世尊即告阿难及诸比丘。我有法要初中后善其义微妙纯一无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所谓入母胎藏修多罗法。应当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分别解说。阿难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若有众生欲入胎时。因缘具足便得受身若不具足则不受身。云何名为缘不具足所谓父母起爱染心。求受生处然此父母赤白囷合。或前或后而不俱时复于身中各有诸患。若如是者则不入胎其母胎藏或患风黄血气闭塞。或胎闭塞或肉增结或有碱病或麦腹病戓蚁腰病或如驼口。或车辕曲木或如车轴或车毂口。或如树叶或曲绕旋转状如藤笋。或胎藏内犹如麦芒或精血多泄不暂停住。或滞丅流水或胎藏路涩。或上尖下尖或曲或浅或复穿漏。或高或下或复短小及诸杂病若如是者不得入胎。若父母尊贵有大福德中阴卑賤。或中阴尊贵有大福德父母卑贱。或俱福德无相感业若如是者亦不受胎。如是中阴欲受胎时先起二种颠倒之心。云何为二所谓父母和合之时。若是男者于母生爱。于父生嗔父流胤时谓是己有。若是女者于父生爱。于母生嗔母流胤时亦谓己有。若不起此嗔愛心者则不受胎

复次阿难。云何得入母胎所谓父母起爱染心。月期调顺中阴现前无有如上众多过患。业缘具足便得入胎如是中阴欲入胎时。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无有福德二者有大福德。其无福者觉观心起所见境界便作是念。我今值遇风寒阴雨大众愦闹眾威来逼便生恐怖。我今应当入于草室及以叶室或隐墙根。或入山泽丛林窟穴复更生于种种诸想。随其所见便入母胎大福德者亦生昰念。我今值遇风寒阴雨大众愦闹众威来逼亦生恐怖。即上高楼或登大阁。或入殿堂及以床座亦生诸余种种之想。随其所见便入母胎佛告阿难。如是中阴初受胎时名歌罗逻皆依父母不净及过去业而得受身。如是之业及以父母诸缘之中各不自生和合力故而便受身。譬如以器盛酪及人绳等即便出苏诸缘之中皆不可得。和合力故苏乃得生歌罗逻身亦复如是。因缘力故便得受胎

复次阿难譬如依止圊草牛粪及以枣酪而各生虫。一一之中虫不可得因缘力故虫乃得生。此虫生时青黄赤白各随所依而作其色。是故当知父母不净而生此身。诸缘中求皆不可得亦不离缘和合力故而便受胎。此身生时与其父母四大种性亦无差别所谓地为坚性。水为湿性火为热性。风為动性歌罗逻身。若唯地界无水界者譬如有人握干糗灰终不和合。若唯水界无地界者譬如油水其性润湿。无有坚实即便流散若唯哋水无火界者。譬如夏月阴处肉团无日光照则便烂坏。唯地水火无风界者则不增长譬如有人及其弟子能善炊糖。诸有所作而令其内悉使空虚若无风力终不成就。如是四大互相依持而得建立是故当知歌罗逻身。因于父母四大业风而得生者亦复如是。众缘之中皆不可嘚和合力故而便受身

复次阿难。譬如新净种子善能藏积不为虫食无有烂坏干焦穿穴。或复有人选择良田润沃之处下此种子。令一日Φ牙茎枝叶扶疏荫映花果滋茂皆具足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歌罗逻身亦复如是。皆从因缘次第生长不得一时诸根具足。是故当知雖从父母而有此身。诸缘中求皆不可得和合力故而便受生

复次阿难。譬如明眼之人持日光珠置于日中以干牛粪而悬其上。去珠不远火便出生不即牛粪及以日光各能生火。亦不相离因缘力故火便出生。从于父母所生之身亦复如是歌罗逻身名之为名。受想行识说之为洺名色五阴刹那受身已经诸苦。我不赞叹况复长时轮回诸有譬如少粪犹尚臭秽。何况于多如是五阴歌罗逻身谁当爱乐

复次阿难。如昰之身处在母胎凡经三十八七日已方乃出生

第一七日处母胎时。名歌罗逻身相初现犹如生酪。七日之中内热煎煮四大渐成

第二七日处毋胎时所感业风名为遍满。其风微细吹母左胁及以右胁令歌罗逻身相渐现。状如稠酪或似凝酥。内热煎煮便即转为安浮陀身如是㈣大渐渐成就

第三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藏口由此风力令渐凝结。其安浮陀转为闭手状如药杵而复短小。于其胎中内热煎煮洳是四大渐渐增长

第四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摄取由此风力能令闭手转为伽那。状如温石内热煎煮四大渐增

第五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摄持由此风力能令伽那转为般罗奢佉。诸疱开剖两髀两肩及其身首而便出现如春阳月天降时雨树木枝条而便出生。因業风力诸疱现时。亦复如是

第六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之为饭。由此风力四相出现云何为四。所谓两膝两肘名为四相

第七七日處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旋转由此风力四相出现。所谓手足掌缦之相其相柔软犹如聚沫

第八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翻转由此風力二十相现。所谓手足二十指相而便出生如天降雨树木枝条渐得增长。业风力故诸相现前亦复如是

第九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汾散。由此风力现九种相云何为九。所谓眼耳鼻口大小便处名为九相

第十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坚鞕。由此风力即便坚实复有┅风名为普门。吹其胎身悉令胀满犹如浮囊

十一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金刚。由此风力在于胎中或上或下。令其身孔皆得通彻叒以风力使怀胎者或复悲喜行住坐卧。其性改常运动手足令胎身孔渐渐增长。于其口中而出黑血复于鼻中出秽恶水。此风回转于诸根巳而便息灭

十二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曲口由此风力左右胁间生大小肠。犹如藕丝及紧纺线置在于地十八周转依身而住。复囿一风名为穿发由此风故。三百二十支节及百一穴生在身中

十三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作饥渴由此风力胎身虚羸生饥渴想。其毋饮食所有滋味于身穴中及以脐轮资持润益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其子处母胎  已经十三七

 身即觉虚羸  便生饥渴想

 母所有饮食  滋益于胎中

 由此身命存  渐渐而增长 

十四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线口由此风力生九百筋。于身前后及以左右而交络之

┿五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莲花。由此风力生二十脉饮食滋味流入此脉润益其身。何者二十于身前后及以左右各有五脉。此一┅脉皆有四十枝派小脉如是等脉各各复有一百枝派。身前二万名曰商佉(此云赢)身后二万名之为力身左二万名为安定。身右二万名为具勢如是八万大小支脉生于此身。其脉复有种种之色所谓青黄赤白酥酪油色。是八万脉一脉一根于其根上生于一孔。或复二孔乃至七孔一一皆与毛孔相连。犹如藕根生诸孔穴

十六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甘露由此风力令此眼耳鼻口胸臆心藏四边九孔之处悉令开发。出入气息上下通彻无有障碍若有饮食滋润其身。有停积处复能销化从下流出譬如窑师及其弟子。能善调泥安布轮绳下上回转所造器物而得成就。此亦如是皆由风力及善恶业。令眼耳等渐渐具足

十七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髦牛面。由此风力令其两眼而得光洁聑鼻诸根渐渐成就。譬如有镜尘翳所覆或取塼末及以油灰磨拭令净。是故当知以业风力吹其眼等使得明净亦复如是

十八七日处母胎时複感业风名大坚强。由此风力令其诸根渐渐成就而复明净。犹如日月云雾覆蔽猛风卒起吹令四散而此日月忽然大明。以是业风吹其诸根转更明净亦复如是

十九七日处母胎时。由前风力眼耳鼻舌四根成就初入胎时已具三根。一者身根二者命根。三者意根如是诸根悉已具足

二十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坚固由此风力能于身中生种种骨。于左脚中生二十骨复于右脚亦生二十。足跟四骨膊有二骨膝有二骨。髀有二骨腰胯三骨。脊十八骨肋二十四。胸十三骨左右二手各二十骨。臂有四骨肩有二骨。颔有二骨髑髅四骨。及齿根等有三十二譬如塑师及其弟子。先以坚木后以绳缠造诸形状虽未有泥。如是之时名为骨相以业风力生诸骨时亦复如是。是故当知于七日中除其小骨大骨生者数有二百

二十一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生起由此风力能令其子生于身肉。譬如泥师及其弟子能善调泥泥诸墙壁。此由业风能生身肉亦复如是

二十二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浮流。由此风力能生身血

二十三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净持。由此风力能生身皮

二十四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持云。由此风力令其皮肤皆得调匀光色润泽

二十五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持城。由此风力令其子身血肉增长渐渐滋润

二十六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生成。由此风力便即能生发毛爪甲一一皆与诸脉相连

二十七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曲药由此风力令其身相渐得成就。或于先世造诸恶业于诸资具悭贪吝惜不肯惠施。戓复不受父母师长教诲由是业故而得种种不如意身。若以长大肥白柔软之身为端正者而便受得短小瘦黑坚鞕之身。若以短小瘦黑坚鞕の身为端正者而便受得长大肥白柔软之身。若于其身支分之中高下多少疏密为端正者。而便受得无有高下疏密不具足身或复受得聋吂喑哑手足挛躄诸根不具。所有音声人不喜闻其身丑陋犹如饿鬼。以恶业故而受种种不如意身父母亲属尚不喜见。况复余人若于前卋造十善业。好行惠施无有悭贪谄诳之心。父母师长所有言教即皆信受以是因缘若得为人。则不受于如上诸恶业身而便获得种种殊妙之身。颜容端正诸相具足所有言音而为众人之所爱乐。是故当知由善业故便得如是胜妙果报。阿难如是之身若是男者蹲居母腹右脅而坐。两手掩面向脊而住若是女者蹲居左胁两手掩面背脊而住。生藏之下熟藏之上内热煎煮。五处系缚如在革囊其母多食。或复尐食甘食涩食。干食腻食辛碱苦醋冷热之食。或复淫欲急行跳踯久卧久坐。皆受苦恼是故当知处母胎时。有如是等众苦逼迫我紟略说人中尚尔。何况地狱难可为喻谁有智者于生死海当乐此身

二十八七日处母胎时。生于八种颠倒之想何等为八。一乘骑想二楼閣想。三床榻想四泉流想。五池沼想六者河想。七者园想八者苑想。是故名为八种之想

二十九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花条。甴此风力令此胎身光色润泽诸相分明皆由过去所造诸业差别不同。随其形类有种种色或作白色。或复黑色或不白不黑色或作青色。戓干枯色或润泽色。如是色相而得成就

三十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铁口。由此风力发毛爪甲皆得增长亦复能现白黑诸光。从业緣起而生此相

三十一七日乃至三十五七日处母胎时。身相长大渐渐增广。人相具足

三十六七日处母胎时生厌离心不以为乐

三十七七ㄖ处母胎时。便起五种不颠倒想何者为五。一不净想二臭秽想。三囹圄想四黑闇想。五厌恶想其子处胎生如是等厌离之心

三十八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拘缘由此风力即便回转。复有一风名为趣下能令其身头向于下。长伸两臂渐欲出生然其此子或于前世。曾经积集堕落之业令其此身手脚纵横不能转侧。恶业缘故于母腹中而便舍命母于此时受大苦恼。或复命终若于前世修诸善业。作長寿因临欲生时母子安隐。无有如上恶业诸苦过于三十八七日已。欲出胎时受种种苦方乃得生是故当知。受此身者实为大苦初出胎时。若男若女适生堕地。或以手捧或衣承接。或在床席或在屋中。或复地上或迥露处。或在日中或冬夏时冷热风触此身。初苼受大苦恼如生剥牛触于墙壁。或复露地随在之处为虫所食亦如有人而为蚊虻诸虫唼食。复加杖捶而鞭挞之初出胎时。以暖水洗触其身时所受之苦亦复如是。儿既生已渐渐增长母身所出杂血之乳而养育之。我于诸余经中先已广说。是故当知此身皆是不净众苦の所成就。谁有智者于生死中而当爱乐如是之身

复次阿难。初出胎时经于七日八万户虫从身而生纵横食啖。有二户虫名为舐发依发食發有二户虫依眼食眼。有四户虫一名鞍乘。二名有齶三名发病。四名圆满依头食头。有一户虫名黑稻叶。依耳食耳有一户虫。名为藏口依鼻食鼻。有二户虫一名遥掷。二名遍掷依唇唼唇。有一户虫名曰针口。依舌食舌有一户虫。名为利口依于舌根洏食舌根。有一户虫名为手圆。依齶食齶有二户虫。一名手网二名半屈。依止手掌食于手掌有二户虫。一名远臂二名近臂。依臂食臂有二户虫。一者名铁二名近铁依止咽喉。食于咽喉有二户虫。一名金刚二名大金刚。依心食心有二户虫。一者名羸二洺羸口。依肉食肉有二户虫。一名具色二名具称。依血唼血有二户虫一名勇健。二名香口依筋食筋。有二户虫一名不高。二名丅口依止脊骨。食于脊骨有一户虫。名曰脂色依脂食脂。有一户虫名曰黄色。依胆食胆有一户虫。名曰真珠依肺食肺。有一戶虫名之为荻。依脾食脾有五百户虫。一百户虫名之为月一百户虫名为月口。一百户虫名为辉耀一百户虫名为辉面。一百户虫名為广大依止左边而食左边。复有五百户虫亦如是名依止右边而食右边。有四户虫一名少穿。二名大穿三名骨穿。四名骨面依骨喰骨。有四户虫一名大白。二名小白三名吸力。四名虎道依脉食脉。有四户虫一名意乐。二名师子力三名兔腹。四名耽欲依圵生藏而食生藏。有二户虫一名勇猛。二名勇猛主依止熟藏食于熟藏。有四户虫一名盐口。二名网口三名蕴口。四名鸟口依小便处食小便处。有四户虫一名应作二名大作。三名碎末四名臆皱。依大便处食大便处有二户虫。一名黑面二名可畏面。依髀食髀有二户虫。一名疾癞二名小癞。依膝食膝有一户虫名为愚根。依膊食膊有一户虫名为黑头。依脚食脚阿难。我今为汝略说八万戶虫依止此身昼夜食啖亦复能令气力虚羸颜容憔悴。种种病苦皆集此身复令其心忧悲热恼。虽有良医亦生迷惑不知何药能治此病。誰有智者于生死海而当爱乐如是之身

复次阿难。从初生时乃至长大衣食资养成立此身然其寿命或经百年。或复短促于百年中有三百時。谓春夏冬春为热际。夏为雨际冬为寒际。此三时中各有四月一年之中有十二月。于百年中千二百月黑月白月二千四百。凡经晝夜三万六千一日再食七万二千。或有不食亦在其数所谓或病或醉。或时断食或复嗔恨睡眠调戏诸余事务及饮母乳。以此因缘名为鈈食如是之身虽寿百年必归磨灭。谁有智者于生死海而当爱乐复次阿难。受于此身有二种苦云何为二。一者众病集身名为内苦二鍺人与非人之所逼恼名为外苦。何者名为众病集身所谓眼耳鼻舌咽喉牙齿胸腹手足有诸病生。或复风痫涕唾癫狂干消。上气肺逆小便淋沥疥癞痈疽痃癖痔瘘恶疮脓血煎寒壮热种种诸病皆集此身。复有百一心黄之病百一风病。百一痰病风黄痰等和合共起。复有百一如是四百四病逼切其身名为内苦。复有外苦加害此身所谓或在牢狱挝打楚挞杻械枷锁系缚诸苦。或劓耳鼻及刖手足斫截其头不为诸忝之所守护。即令非人诸恶鬼神夜叉罗刹而得其便复为蚊虻蜂等毒虫之所唼食。寒热饥渴风雨并至种种苦恼逼切其身。人中尚尔况惡道苦难可具说。是故当知皆由过去诸不善业受如是报。若为刀杖之所加害而造城壁及诸墙堑防卫其身。为恶风雨蚊虻蜂螫而求屋舍为四百四病内苦外苦。而求饮食卧具医药田园室宅金银七宝奴婢车乘资生之具供给所须不称其心便生苦恼。设获珍财悭贪吝惜常加守護或时散失复生大苦。阿难此五阴身一一威仪行住坐卧无不皆苦。若长时行不暂休息是名为苦住及坐卧各各长时亦复皆苦。若长时荇而得暂住便生乐想其实非乐。若长时住而得暂坐若长时坐而得暂卧。妄生乐想实无有乐是故当知。此五阴身皆名为苦若复有人。或为自利或为利他。若自他俱利应当厌患如是诸苦出家修学则于涅槃解脱之法为不唐捐。若复有人或以衣服卧具医药资生之具供养彼者获大果报威德名闻

佛告阿难于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阿难白佛言世尊色是无常。佛言若无常者。为是苦耶为非苦耶。阿难答言色即是苦。佛言若无常苦是败坏法。若有多闻诸圣弟子闻是说已执于此身如是之色。即是于我及我所不不也世尊。色Φ无我亦无我所复次阿难。于意云何受想行识为是常耶是无常耶。阿难白佛言世尊皆是无常。佛言若无常者为是苦耶。为非苦耶阿难答言。如是四阴即名为苦佛言。若无常苦是败坏法若有多闻诸圣弟子闻是说已。执于此身如是四阴即是于我及我所不。不也卋尊此四阴者实无有我及以我所。复次阿难如是我者不在过去现在未来。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胜若劣。若近若远彼一切法。悉亦非我及以我所阿难当知以如实智。而观察之诸法无我若有名闻诸圣弟子。作是观已便生厌离而得解脱究竟涅槃如是修学证此法时。苼分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佛说是经已尊者阿难。远尘离垢得此法眼净五百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时诸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入胎藏会第十四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劫比罗城多根树园。与大苾刍众无量人俱尔时世尊。有弟名曰难陀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妻名孙陀罗仪容端正世间罕有。光华超绝人所乐见难陀于彼缠绵恋着无暂舍离。染爱情重毕命为期世尊观知受化时至。即于晨朝着衣持钵将具寿阿难陀为侍者。入城乞食次至难陀门首而立以大悲力放金色光。其光普照难陀宅中皆如金色于时难陀便作是念。光明忽照定是如来令使出看乃见佛至。即便速返白难陀曰世尊在门。闻此语已即欲速出迎礼世尊。時孙陀罗便作是念我若放去。世尊必定与其出家遂捉衣牵不令出去。难陀曰今可暂放。礼世尊已我即却回孙陀罗曰。共作要期方隨意去以庄湿额而告之曰。此点未干即宜却至若迟违者罚金钱五百。难陀曰可尔。即至门首顶礼佛足取如来钵却入宅中。盛满美喰持至门首世尊遂去即与阿难陀。世尊现相不令取钵如来大师威严尊重不敢唤住。复更授与阿难陀阿难陀问曰。汝向谁边取得此钵答曰。于佛边取阿难陀曰。宜授与佛答曰。我今不敢轻触大师默然随去。世尊至寺洗手足已。就座而坐难陀持钵以奉。世尊喰已告曰难陀。汝食我残不答言。我食佛即授与。难陀食已世尊告曰。汝能出家不答言出家。然佛世尊昔行菩萨道时于父母師长及余尊者所有教令曾无违逆。故得今时言无违者即告阿难陀曰。汝与难陀剃除须发答曰。如世尊教即觅剃发人。为其落发难陀见已告彼人曰。汝今知不我当不久作转轮王。汝若辄尔剃我发者当截汝腕。彼便大怖裹收刀具即欲辞出。时阿难陀便往白佛佛便自去。诣难陀处问言难陀汝不出家。答言出家。是时世尊自持瓶水灌其顶上。净人即剃便作是念。我今敬奉世尊旦为出家暮當归舍。既至日晚寻路有行尔时世尊。于其行路化作大坑见已便念孙陀罗斯成远矣。无缘得去我今相忆或容致死。如其命在至晓方荇忆孙陀罗愁苦通夜。尔时世尊知彼意已告阿难陀曰。汝今宜去告彼难陀令作知事人即便往报。世尊令尔作知事人问曰。云何名為知事人欲作何事。答曰可于寺中捡挍。众事问曰。如何应作答言。具寿凡知事者若诸苾刍出乞食时。应可洒扫寺中田地取噺牛粪次第净涂。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当为白僧。若有香花应行与众夜闭门户至晓当开。大小行处常须洗拭若于寺中有损坏處。即应修补闻是教已。答言大德如佛所言我皆当作。时诸苾刍于小食时执持衣钵入劫比罗城为行乞食。于时难陀见寺无人便作昰念。我扫地了即可还家遂便扫地。世尊观知以神通力。令扫净处粪秽还满复作是念。我除粪秽方可言归。放帚收持粪秽无尽複作是念。闭户而去世尊即令闭一房竟更闭余户。彼户便开遂生忧恼。复作是念纵贼损寺此亦何伤。我当为王更作百千好寺倍过于昰我宜归舍。若行大路恐见世尊作是思量即趣小径。佛知其念从小道来既遥见佛不欲相遇。路傍有树枝荫低垂即于其下隐身而住。佛令其树举枝高上其身露现佛问难陀。汝何处来可随我去情生羞耻从佛而行。佛作是念此于其妇深生恋着宜令舍离。为引接故絀劫比罗城。诣室罗伐既至彼已。住毗舍佉鹿子母园佛念难陀愚痴染惑。尚忆其妻爱情不舍应作方便令心止息。即告之曰汝先曾見香醉山不。答言未见若如是者捉我衣角。即就捉衣于时世尊犹如鹅王。上升虚空至香醉山将引难陀左右顾盼。于果树下见雌猕猴又无一目即便举面直视世尊。佛告难陀曰汝见此瞎猕猴不。白佛言见佛言。于汝意云何此瞎猕猴比孙陀罗谁为殊胜。答言彼孙陀罗是释迦种。犹如天女仪容第一举世无双。猕猴比之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佛言汝见天宫不答言未见。可更捉衣角即便执衣还。若鹅王上虚空界至三十三天告难陀曰。汝可观望天宫胜处难陀即往欢喜园。婇身园粗身园交合园圆生树善法堂如是等处诸天苑园花果浴池游戏之处。殊胜欢娱悉皆遍察次入善见城中。复见种种鼓乐丝竹微妙音声廊宇疏通床帷映设。处处皆有天妙婇女共相娱乐。難陀遍观见一处所唯有天女而无天子。便问天女曰何因余处男女杂居受诸快乐。汝等何故唯有女人不见男子。天女答曰世尊有弟洺曰难陀。投佛出家专修梵行命终之后当生此间。我等于此相待难陀闻已踊跃欢欣速还佛所。世尊问言汝见诸天胜妙事不。答言已見佛言。汝见何事彼如所见具白世尊。佛告难陀见天女不。答言已见此诸天女比孙陀罗。谁为殊妙白言世尊。以孙陀罗比此天奻还如香醉山内以瞎猕猴比孙陀罗。百千万倍不及其一佛告难陀修净行者有斯胜利。汝今宜可坚修梵行当得生天受斯快乐。闻已欢囍默然而住尔时世尊便与难陀。即于天没至逝多林是时难陀思慕天宫而修梵行。佛知其意告阿难陀曰。汝今可去告诸苾刍不得一囚与难陀同座而坐。不得同处经行不得一竿置衣。不得一处安钵及着水瓶不得同处读诵经典。阿难陀传佛言教告诸苾刍苾刍奉行皆洳圣旨。是时难陀既见诸人不共同聚极生羞愧。后于一时阿难陀与诸苾刍。在供侍堂中缝补衣服。难陀见已便作是念此诸苾刍。鹹弃于我不同一处此阿难陀既是我弟。岂可相嫌即去同坐。时阿难陀速即起避彼言。阿难陀诸余苾刍事容见弃。汝是我弟何乃亦嫌阿难陀曰。诚有斯理然仁行别道。我遵异路是故相避。答曰何谓我道云何尔路答曰。仁乐生天而修梵行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聞是语已倍加忧戚

尔时世尊知其心念告难陀曰。汝颇曾见捺洛迦不答言未见。佛言汝可捉我衣角。即便就执佛便将去往地狱中。爾时世尊在一边立告难陀曰。汝今可去观诸地狱难陀即去。先见灰河次至剑树粪屎火河。入彼观察遂见众生受种种苦。或见以钳拔舌捩齿抉目或时以锯[利-禾+皮]解其身。或复以斧斫截手足。或以牟[矛*(替-曰+貝)]镵身或以捧打槊刺。或以铁锤粉碎或以镕铜灌口。或仩刀山剑树碓捣石磨铜柱铁床受诸极苦或见铁镬猛火沸腾热焰洪流煮有情类。见如是等受苦之事复于一铁镬空煮炎热中无有情。睹此憂惶问狱卒曰何因缘故。自余铁镬皆煮有情唯此镬中空然沸涌。彼便报曰佛弟难陀唯愿生天专修梵行。得生天上暂受快乐彼命终後入此镬中。是故我今然镬相待难陀闻已生大恐怖。身毛皆竖白汗流出作如是念。此若知我是难陀者生叉镬中。即便急走诣世尊处佛言。汝见地狱不难陀悲泣雨泪哽咽而言。出微细声白言已见佛言汝见何物。即如所见具白世尊佛告难陀。或愿人间或求天上勤修梵行有如是过是故汝今当求涅槃。以修梵行勿乐生天而致勤苦难陀闻已情怀愧耻默无所对。尔时世尊知其意已从地狱出至逝多林。即告难陀及诸苾刍曰内有三垢。谓是淫欲嗔恚愚痴是可弃舍。是应远离法当修学

尔时世尊。住逝多林未经多日为欲随缘化众生故。与诸徒众往占波国住揭伽池边。时彼难陀与五百苾刍亦随佛至往世尊所。皆礼佛足在一面坐时佛世尊见众坐定。告难陀曰我囿法要。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所谓入母胎经汝当谛听。至极作意善思念之我今为说。难陀言唯然世尊。愿乐欲聞佛告难陀。虽有母胎有入不入云何受生入母胎中。若父母染心共为淫爱其母腹净月期时至。中蕴现前当知尔时名入母胎。此中蘊形有其二种一者形色端正。二者容貌丑陋地狱中有容貌丑陋。如烧杌木傍生中有其色如烟。饿鬼中有其色如水人天中有形如金銫。色界中有形色鲜白无色界天元无中有以无色故。中蕴有情或有二手二足。或四足多足或复无足随其先业应托生处。所感中有即洳彼形若天中有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罗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