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国军被生擒的最高将领是谁

,”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命令张发奎、朱培德向南昌进攻,起义军按原计划向南挺进。

(新华社记者孟娜摄)  来到柏林,记者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于大熊猫外交官的欢迎和喜爱在机场、车站、商厦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印有梦梦和娇庆憨态可掬形象的印刷品或纪念品,不时可以听到人们谈起PANDA。  浙江杭州破获非法制贩枪支弹药案。

原标题:平津战役后,5位国军高级将领都是什么结局?只有2人逃到台湾

大家都知道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最后一场战略决战,这场战役最终以国民党方面的完败而告终,五十多万军队有的被歼灭,有的接受了和平改编。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在平津战役中,国民党五位高级将领最终都是什么样的结局?

一、傅作义,他是山西临猗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院。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担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是国民党在平津战役中的最高指挥官。起初,傅作义本想率部西逃绥远地区,但担心势单力薄难以生存,又不想听从蒋介石的建议率部南撤,害怕被蒋介石吞并。因此,在犹豫不决之中,西逃和南撤这两条退路被封堵,最终选择了率部和平起义。新中国建立后,傅作义先后担任过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74年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二、李文,他是湖南新化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平津战役期间,李文担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副司令兼第四兵团司令,当傅作义率部宣布和平起义后,李文发表通电与傅作义决裂,带领几名亲信随从逃到了南京。此后,蒋介石任命李文为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在全国解放之际,李文逃到了香港定居,后来在蒋介石的征召下,又逃到了台湾,一度担任国民党中将高级参谋。1977年,李文在台湾省病逝,终年72岁。

三、石觉,他是广西桂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在平津战役中,石觉担任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第九兵团是蒋介石部署在华北地区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属于蒋介石的嫡系。当傅作义宣布和平起义后,石觉扔下部队只身逃到南京,并向蒋介石痛陈傅作义的“罪行”,表示与傅作义决裂。后来,石觉跟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省,担任过国民党防卫总部副司令职务。1986年,石觉因病在台湾省去世,终年78岁。

四、孙兰峰,他是山东藤县人,早年间在阎锡山的晋绥军中任职,后来转投傅作义手下。在平津战役中,孙兰峰担任国民党第11兵团司令,当傅作义宣布和平起义后,孙兰峰率部逃到了绥远地区,但不久在傅作义的争取之下,孙兰峰发动了绥远起义。新中国建立后,孙兰峰一直在绥远省担任副主席、副司令员。后来,内蒙古自治区和绥远省合并,孙兰峰又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等职务。1987年,孙兰峰因病去世,终年92岁。

五、侯镜如,他是河南永城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平津战役中,侯镜如担任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但实际上他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这与我党的秘密联系。当傅作义宣布和平起义后,侯镜如为了革命工作需要,假装逃脱再次打进国民党阵营,并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担任过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一职,并促成了当地国民党军队的起义。新中国建立后,侯镜如由香港回到大陆,先后担任国务院参事、北京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4年,侯镜如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92年。

  粟裕一生打了无数的胜战,曾创造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歼灭日军1100多人,歼灭伪军5000多人),也发起并指挥了影响中国近代史的著名的淮海战役。可谓战功显赫。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粟裕将军完成的战争史上的五大奇迹。

  (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 以战养战的奇迹

  以战养战作为战争中的最高境界,在冷兵器时代,已经不多见,在现在战争武器装备对后勤要求非常之高的条件下,是很难办到的。但粟裕却做到了,苏中、宿北、 鲁南、莱芜、孟良崮等一系列战役最具典型意义。华东野军以缴获补充武器以俘虏补充兵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且完全靠缴获成立了一支炮兵纵队。国军在华 东从以旅为编制行动,到以一个整编师为规模,华东战场上的国 军出现过九个师集结在一起的方阵,最后淮海战役中的华东国 军完全是以兵团为规模行动,由此可见粟裕给国军的压力。南麻临朐两个战役为什么对华野来说算作失败?损失到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没有歼敌武器弹药不能从缴获 中补给。兵员不能通过俘虏补充。对靠战争补给的华野来说,这种无形的损失更大。

  如果放在东北根本不成为问题,四平攻坚战、德惠战役、农安战役林彪受的损失也不少,但背靠苏联的强大武器补充能力。东北的兵源没了还有朝鲜。因此不熟悉历 史的人根本看不出来。48年初粟裕发给中央电报中就提到目部队大炮不少但炮弹极为紧缺。陷入了有枪炮无弹药的尴尬境地。粟裕在豫东战役中打开封的目的之一 就是开封城内的弹药装备。淮海战役规模前所未有。实际弹药消耗差不多是辽沈平津两战的总和。靠豫东济南两次战役的缴获根本无力供给。于是才有大连到烟台的 海上运输线。所以粟裕在战役结束后就说,战役取得胜利第一功是山东的民工。第二就是大连的炮弹。这其实也正是一个天才军事家的受后勤条件制约的无奈感叹 吧。

  (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 孟良崮战役

  东北林彪打不动新一军新六军,粟裕却能全歼整编74师。有些人就得出新一军新六军比74强的观点。在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就部队装备来说。74师和新一军 新六军不相上下。部队战斗力74师和新一军不相上下。比新六军高出许多。一支部队打了胜仗战斗力就会提高,打了败仗就会下降,在孟良崮战役时74师和华野 交手互有胜败,战力维持在原水平。新一军在夏季攻势系例的胜利后战斗力最高达到历史的颠峰。不过这时东北来了草包陈诚。孙立人被脱离部队,部队编制被打乱 从此一蹶不振。

  因此孟良崮战役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来的那么简单。孟良崮之所以成功,第一74师被逼上山地筑不起工事。第二大量的重装备带不上去,水冷式机枪无水制冷战 斗力削弱。第三身处绝地仅靠空投弹药食品饮水不能得到有效补充。第四张灵甫与83师长李天霞有隙,国军对粟裕的围点打援非常忌惮。所以83师并没有派主力 援军。这一切战机都是粟裕捕捉和创造出来的。

  孟良崮之所以称为奇迹。是因为这是一次腹背受敌歼灭战。25师和83师一部相距74师不过几公里,在战斗打响后很快就能加入战斗。其他各路援军包括第五军 第十一师到达战场的时间,最近一两天,最远不过几天的路程。当时的情形华野大军在里面围歼74师,外围国军各位部包围着华野大军。其险恶程度无法用语言来 形容。

  (三)孤军深入的歼灭战 豫东之战

  现代战争条件下孤军深入敌后打歼灭战也就粟裕敢做。现代战争条件下,后勤要求不在限于粮草,战场上也离不开武器弹药的补充。如果战斗失利武器弹药得不到补充,部队要么成为任人宰割的的鱼楠之师要么成为一支流寇部队。

  在粟裕记念馆有人认为豫东之战的第三阶段是因粟裕贪功打黄伯韬导致部队受了部份损失。区寿年被俘后就对粟裕说,华野部队有被全歼的危险应该马上撤走。但粟 裕坚持对黄伯韬部发起攻击,同时下令对黄部攻击时不得穿插分割。在黄伯韬求生无望连遗书都写好时却突然撤走。因为黄自东来粟欲东去,在平原地区短距离大部 队行进速度,我军与国军相比并不占优。不打就走很容易被黄伯韬咬住。

  豫东之战可以说是整个解放战争中的转折点,沉重打击了华东战场上国军以兵团规模作战的信心。此战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为解放军进一步歼敌重兵集团,攻克敌坚固设防城市创造了经验。国 民 党 “国防部”在其《中原会战经过及检讨》中说,此次豫东会战,共军表现特异的有三点,“敢集中主力作大规模之会战决战”,“敢攻袭大据点”,“对战场要点敢作顽强固守,反复争夺”。

  济南战役徐州各兵团根本不肯去救援。每天只前进几公里。豫东战役后,毛泽东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四)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 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这样的大兵团作战,敌我兵力对我比军少于敌军的情况下,一般会打成击溃战。打成歼灭战很难。淮海名义上虽然有个两大野战军共同作战,刘邓大 军实力太弱,时中野全军仅有75mm野炮两门,山炮四十二门,炮弹约两百发;迫击炮两百零七门,炮弹约两百五十发,每门炮平均只有一发炮弹。凭借如此少量 的炮火根本无法压制住敌军火力,因而攻击难以奏效,无法达到迅速歼灭的目的。实际上只起到了一个阻援兵团的作用。吃黄维兵团根本吃不动,最后华野派出了4 个纵队加炮纵才搞定。

  淮海战役从发起到统一指挥都是粟裕提出来,战场的大多数决策大多出自粟裕。就连战争进行中部队的粮食供给困难,都粟裕发现并亲自制定解决方案。

  (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战 上海战役

  有谁见过这样的攻城不能用重武器,攻城中电未停水没断。30万军队驻防的大城市,国民党的军舰可以直接参战。攻下来后完好无损。这无疑是又一大奇迹。

  1949年9月,粟裕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上刘伯承向代表们介绍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这就是粟裕,他的命运是与共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名字是胜利的象征。

三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全名录(旅以上) 
姓名 籍贯 起义时职务 军衔 起义时间 起义地点 
魏凤楼 河南西华 新编第3路军第56师师长 中将 河南淮阳 
程德耀 河南 豫南挺进军第13纵队司令 少将 河南正阳 
黄方刚 河北 先遣军兴隆防区副司令 少将 河北兴隆 
杜新民 山东厉城 新编第3路军第18师师长 少将 河南永城 
牛子龙 河南郏县 冀察挺进第9纵队参谋长 少将 河南汲县 
曹又参 陕西 新编第11旅旅长 少将 陕西安边 
高树勋 河北盐山 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 中将 河北邯郸 
廖华汇 河南罗山 第39集团军参谋长 中将 河北邯郸 
萧秉钧 山东济宁 第39集团军参谋处处长 少将 河北邯郸 
陈明韶 河南郑州 新编第8军参谋处处长 少将 河北邯郸 
许净凡 陕西宁陕 新编第8军军务处处长 少将 河北邯郸 
范龙章 河南汝阳 新编第6师师长 中将 河北邯郸 
商正夏 河北平山 河北民军副总指挥 少将 河北邯郸 
乔明礼 河北滦城 河北民军第2军区司令 少将 河北邯郸 
赵云祥 河南郾城 第2路军第1军军长 中将 江苏盐城 
张伴农 第2路军第1军参谋长 少将 江苏盐城 
路耀林 第2路军第1军副官长 少将 江苏盐城 
孔荫庭 第2路军第1军参谋处处长 少将 江苏盐城 
顾呈祥 第2路军第1军军械处处长 少将 江苏盐城 
戴心宽 河南郾城 第2路军第1军第40师师长 少将 江苏盐城 
何志斌 抗日挺进军第12纵队司令 少将 山东临城 
王继贤 河北围场 新编第3路军第55师副师长 少将 河南夏邑 
郝鹏举 河南灵宝 新编第6路军总司令 中将 山东台儿庄 
毕书文 新编第6路军副总司令 中将 山东台儿庄 
乜庭宾 河北景县 新编第6路军第1军军长兼1师师长 少将 山东台儿庄 
曾纪瑞 新编第6路军第2军军长兼4师师长 少将 山东台儿庄 
张 奇 河南宜阳 新编第6路军第1军第2师师长 少将 山东台儿庄 
李泽洲 新编第6路军第1军第3师师长 少将 山东台儿庄 
李克昌 新编第6路军第2军第5师师长 少将 山东台儿庄 
赵建勋 新编第6路军第2军第6师师长 少将 山东台儿庄 
李铁民 新编第6路军特种兵指挥官 少将 山东台儿庄 
孔从周 陕西西安 整编第38师副师长 少将 河南巩县 
孙子坤 陕西蒲城 整编第55旅旅长 少将 河南巩县 
杜 淑 山东聊城 保安第17总队司令 中将 山东东明 
潘朔瑞 云南威信 第184师师长 少将 辽宁海城 
郑祖志 云南陆良 第184师副师长 少将 辽宁海城 
马逸飞 云南盐京 第184师参谋长 少将 辽宁海城 
蒋嘉宾 安徽砀山 苏鲁豫皖边区第18纵队司令 少将 河南虞城 
胡景铎 陕西富平 陕北保安副司令 少将 陕西横山 
王启明 河北威县 第32军参谋长 少将 河南汲县 
韩梅村 湖南华容 东北保安第3支队司令 少将 辽宁凌源 
王家善 黑龙江巴彦 暂编第58师师长 少将 辽宁营口 
唐仕林 暂编第58师副师长 上校 辽宁营口 
张 翩 暂编第58师参谋长 上校 辽宁营口 
吴化文 山东掖县 整编第96军军长兼整编第84师师长中将 山东济南 
徐孟儒 山东诸城 整编第84师参谋长 少将 山东济南 
杨友柏 安徽涡阳 整编第155旅旅长 少将 山东济南 
赵广兴 河南濮阳 整编第161旅旅长 上校 山东济南 
何志斌 陕西长安 整编第84师独立旅旅长 少将 山东济南 
乜庭宾 河北景县 暂编第23师46旅旅长 少将 江苏靖江 
曾泽生 云南永善 第60军军长 中将 吉林长春 
徐树民 第60军参谋长 少将 吉林长春 
李树民 云南橙江 第60军代理参谋长 上校 吉林长春 
姜弼武 第60军政工处处长 少将 吉林长春 
白肇学 云南宜威 第182师师长 少将 吉林长春 
李 佐 云南大理 第182师副师长 少将 吉林长春 
杨正隆 第182师参谋长 上校 吉林长春 
陇 耀 四川凉山 暂编第21师师长 少将 吉林长春 
任孝忠 云南文山 暂编第21师副师长 上校 吉林长春 
杨肇骧 暂编第21师参谋长 上校 吉林长春 
李 嵩 暂编第52师师长 少将 吉林长春 
欧阳午 湖南安仁 暂编第52师副师长 少将 吉林长春 
汤启望 暂编第52师参谋长 上校 吉林长春 
李佩膺 山西 “雪耻奋斗团”第108团团长 少将 山西太原 
许赓扬 吉林四平 暂编第53师师长 少将 辽宁沈阳 
徐继章 辽宁辽阳 暂编第53师副师长 少将 辽宁沈阳 
谢树辉 四川内江 暂编第53师副师长 少将 辽宁沈阳 
何基沣 河北藁城 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 中将 江苏汪贾 
张克侠 河北献县 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 中将 江苏汪贾 
刘自珍 第3绥靖区干训团教育长 中将 江苏汪贾 
薛绍仁 第3绥靖区副官处处长 上校 江苏汪贾 
彭秉信 第3绥靖区高参 少将 江苏汪贾 
孟绍濂 河北阜平 第59军副军长 中将 江苏汪贾 
刘景岳 第59军参谋长 少将 江苏汪贾 
李致远 第59军参议 少将 江苏汪贾 
时云朗 第59军炮兵指挥官 上校 江苏汪贾 
杨干三 江苏丰县 第38师师长 少将 江苏汪贾 
于麟章 第38师副师长 上校 江苏汪贾 
崔振伦 山东淄川 第180师师长 少将 江苏汪贾 
邢炳南 第180师副师长 上校 江苏汪贾 
过家芳 安徽蒙城 第132师师长 少将 江苏汪贾 
孙长坡 第132师副师长 少将 江苏汪贾 
陈乃昌 第132师参谋长 上校 江苏汪贾 
朱兴汶 山东滕县 滕县自卫总队总队长 少将 山东滕县 
赵 瑞 山西沁县 山西绥靖公署第8总队总队长 少将 山西淖马 
廖运周 安徽淮南 第110师师长 少将 安徽宿县 
杨柳营 湖南湘阴 第110师副师长 上校 安徽宿县 
洪炉青 湖北 第110师参谋长 上校 安徽宿县 
顾正光 山东即墨 第11绥靖区胶东警备旅旅长 少将 山东即墨 
 
傅作义 山西荣河 华北剿匪总司令 上将 北 平 
邓宝珊 甘肃天水 华北剿匪副总司令 中将 北 平 
上官云相山东商河 华北剿匪副总司令 中将 北 平 
冯钦哉 山西万泉 华北剿匪副总司令 中将 北 平 
刘多荃 辽宁凤城 华北剿匪副总司令 中将 北 平 
宋肯堂 河北晋县 华北剿匪副总司令 中将 北 平 
郭宗汾 河北河间 华北剿匪副总司令 中将 北 平 
李世杰 甘肃兰皋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 中将 北 平 
梁述哉 山东武城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参谋长 中将 北 平 
杜文若 山西灵石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郑长海 河北宁武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雷立法 山西猗氏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第3处处长 少将 北 平 
景 行 山西猗氏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第4处副处长 少将 北 平 
郝世昌 山西霍县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第5处处长 少将 北 平 
温永栋 山西徐沟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务处处长 少将 北 平 
阎又文 山西荣河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 少将 北 平 
齐卿士 山西定襄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点编处处长 少将 北 平 
李腾九 河北任丘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联络处处长 少将 北 平 
王明德 山西荣河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处长 少将 北 平 
王赞臣 山西五台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处长 少将 北 平 
周荣金 河北磁县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通信指挥官 少将 北 平 
张寿龄 河北良乡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高参 中将 北 平 
高松元 河北沧县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高参 少将 北 平 
王孝鱼 山西榆次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议 少将 北 平 
刘 昶 安徽宣城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议 少将 北 平 
杨新铭 山西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议 少将 北 平 
谭子钦 湖南湘乡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议 少将 北 平 
张聿飞 山西榆次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编译专员 少将 北 平 
杜 逵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监察组组长 少将 北 平 
贾振藩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监察组组长 少将 北 平 
刁可成 山东益都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督察员 少将 北 平 
樊鹏翱 山西荣河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互助社主任 少将 北 平 
任兆? 辽宁法库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军官整训大队长少将 北 平 
苏开元 黑龙江青岗 华北剿总荣誉军人管理处代理处长少将 北 平 
李 才 山西临县 华北剿总荣誉军人管理处督导 少将 北 平 
李世绩 安徽凤城 华北剿总荣誉军人管理处督导 少将 北 平 
廉壮秋 河北宁河 华北干部训练团教育长 中将 北 平 
王锡符 华北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 中将 北 平 
杨凯南 华北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 少将 北 平 
刘丰初 华北干部训练团总队长 少将 北 平 
王燮亚 华北干部训练团教官 少将 北 平 
刘德泽 华北干部训练团教官 少将 北 平 
吕 彬 华北干部训练团教官 少将 北 平 
何吉升 华北干部训练团教官 少将 北 平 
董敏修 华北干部训练团教官 少将 北 平 
邢 喆 北 平 北平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王化南 北平警备司令部处长 少将 北 平 
谷之明 山东临清 北平警备司令部处长 少将 北 平 
宋文彬 北 平 北平警备司令部高参 少将 北 平 
袁德同 山东临淄 北平警备司令部高参 少将 北 平 
蒋士亦 联勤总部收支处处长 少将 北 平 
侯静轩 联勤总部督监 中将 北 平 
王任天 联勤总部副监 少将 北 平 
庞 俊 联勤总部监察官 少将 北 平 
耿幼麟 联勤总部第5补给区司令 中将 北 平 
刘见三 联勤总部第2兵站主任 少将 北 平 
惠德安 联勤总部军官训练队队长 少将 北 平 
刘良印 联勤总部第1临时医院院长 少将 北 平 
李宗义 联勤总部第2临时医院院长 少将 北 平 
李建五 联勤总部第3临时医院院长 少将 北 平 
刘裕经 第16军军长 少将 北 平 
王克斌 第16军副军长 少将 北 平 
马春霖 第16军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李善勋 第16军副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梁诗传 山东滨山 第22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李 峰 第22师副师长 少将 北 平 
李启南 第94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郭守福 第94师参谋长 上校 北 平 
张鹏翱 第109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周大千 第109师参谋长 上校 北 平 
朱大纯 山西定襄 第35军军长 中将 北 平 
丁宗宪 山西解县 第35军副军长兼第262师师长 中将 北 平 
孙杞云 河北武强 第35军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梁泮池 河北邢台 第101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杨耀康 第101师副师长 少将 北 平 
常效伟 第101师副师长 少将 北 平 
唐文佐 河北宛平 第262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王孝模 黑龙江 第262师副师长 少将 北 平 
刘一平 安徽 第267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李士林 河北蠡县 第101军军长 中将 北 平 
史宗义 第101军副军长 少将 北 平 
张辑戎 第101军副军长 少将 北 平 
宁得勋 第101军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李满塘 第101军副参谋长 上校 北 平 
刘祖笙 第101军附员 少将 北 平 
栾乐山 第271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齐鸿超 第271师副师长 少将 北 平 
刘化南 第272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魏永祥 第272师副师长 少将 北 平 
杨毓林 第272师参谋长 上校 北 平 
郑海楼 第273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张朝正 第273师参谋长 上校 北 平 
安春山 山西闻喜 第104军军长 中将 北 平 
王宪章 绥远丰镇 第104军副军长 少将 北 平 
邓世通 山西怀仁 第104军副军长 少将 北 平 
武耀国 山西沁源 第104军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毛铨印 山西万泉 第104军军官总队总队长 少将 北 平 
任双斋 第104军驻北平留守处联络员 少将 北 平 
王建业 山西五台 第250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慕新亚 辽宁锦州 第269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程德峻 吉林长春 第269师副师长 少将 北 平 
赵树桥 第309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崔建新 第309师副师长 少将 北 平 
赵日新 第309师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刘春方 骑兵第4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葛晏春 第9兵团代理司令官 少将 北 平 
尚炳垣 第9兵团副司令官 中将 北 平 
关中一 第9兵团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康博缨 第9兵团高参 少将 北 平 
鲍赓琦 第9兵团办公室高参 少将 北 平 
郑邦捷 第13军军长 中将 北 平 
虞上勤 第4师副师长 上校 北 平 
倪晋培 第89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石声璧 第297师参谋长 上校 北 平 
汪君勃 第299师副师长 上校 北 平 
马万钟 第9兵团副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孙子仁 第31军军长 中将 北 平 
黄 翔 第92军军长 中将 北 平 
刘儒林 第92军副军长 少将 北 平 
周仲达 第92军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王有湘 第92军附员 少将 北 平 
张伯权 第21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苏干城 第21师副师长 上校 北 平 
杜继新 第21师参谋长 少将 北 平 
周中砥 第56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陈寿恭 第56师副师长 少将 北 平 
谭 珉 第56师参谋长 上校 北 平 
王凤岐 第142师师长 少将 北 平 
王念三 第142师副师长 上校 北 平 
袁国征 第142师参谋长 上校 北 平
 
马敦靖 甘肃临夏 第81军军长 中将 宁夏中卫 
马敦信 甘肃临夏 第81军副军长 少将 宁夏中卫 
杨遇春 山西 第81军参谋长 少将 宁夏中卫 
马敦德 甘肃临夏 第81军副参谋长 少将 宁夏中卫 
马奠邦 甘肃 第35师师长 少将 宁夏中卫 
卡得云 甘肃 第35师副师长 上校 宁夏中卫 
刘仁昭 贵州 第35师参谋长 上校 宁夏中卫 
马绍翰 甘肃 第294师师长 少将 宁夏中卫 
康占元 宁夏 第294师副师长 上校 宁夏中卫 
张显声 河北 第294师参谋长 上校 宁夏中卫 
马明德 青海循化 第358师师长 少将 宁夏中卫 
马文炳 甘肃 第358师副师长 上校 宁夏中卫 
彭铭鼎 湖南长沙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参谋长 少将 甘肃酒泉 
彭月翔 江苏如东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参谋长 少将 甘肃酒泉 
祖岳衡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办公室主任 少将 甘肃酒泉 
何其祥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1处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孙馥庭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1处副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张焕琪 湖北汉阳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3处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武文轩 陕西富平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3处副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蒋树枬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4处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张本华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秦怀玺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政工处副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徐懋勤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军法处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汤祖坛 湖南大庸 河西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 少将 甘肃酒泉 
郑壮怀 湖南长沙 第91军参谋长 少将 甘肃酒泉 
宋耀华 第120军参谋长 少将 甘肃酒泉 
李焕南 第173师师长 少将 甘肃酒泉 
陈定行 湖南耒阳 第173师副师长 少将 甘肃酒泉 
朱玉清 湖北沔阳 第191师参谋长 上校 甘肃酒泉 
田子梅 第231师师长 少将 甘肃酒泉 
刘漫天 河南渑池 第245师师长 少将 甘肃酒泉 
余 奇 第245师副师长 少将 甘肃酒泉 
王应瑞 第245师副师长 少将 甘肃酒泉 
王公弼 河南孟津 第245师参谋长 少将 甘肃酒泉 
沈芝生 湖南湘潭 第246师师长 少将 甘肃酒泉 
王新儒 第246师副师长 上校 甘肃酒泉 
曹展志 第246师参谋长 上校 甘肃酒泉 
曾震五 联勤总部第8补给区司令 中将 甘肃酒泉 
陈开疆 河北景县 联勤总部第8补给区副司令 少将 甘肃酒泉 
毛际盛 联勤总部第8补给区办公室主任 少将 甘肃酒泉 
贺义夫 联勤总部第8补给区副官处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王 斌 联勤总部第8补给区军械处处长 少将 甘肃酒泉 
粟 鼎 中央骑兵学校教育长 少将 甘肃酒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战争国民党将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