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电影专业的,最近对熙颐影业招聘很感兴趣,想进去这里应聘,有了解这个公司的朋友吗?

熙颐影业是个怎样的公司?如何去那里实习? - 知乎知乎 - 有问题上知乎240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曝】熙颐影业是个怎样的公司?
网友求助:本人非211.985.普通一本,现在大一,专业是汉教,但想以后从事影视行业,熙颐影业是近年来成立的影视公司,我现在大一,想问有怎样的成绩才有资格去实习?
网友回复:
看了下匿名回答,贵公司的待人论,一个能够适用于任何范畴的离职解释因能够成为压榨虐待实习生的引路式的公式,这个公式既适用于推卸责任,也适用于替换大众的头脑中的影视圈,应当料到这个辩解公式还要推广到社会中和行业中的声誉的证实,这种证实所具有的价值,于一般讲的通的解释无二,讲的通的东西,难道就是当然的东西吗?表面上正确很少就是真理。
事实上,私人见解,写这篇辩解的先生或女士,言语中的文风和结构,还有遣辞用句,展现你是一个心理结构和智力机制都和不发达民族无二,当然你不必承认这个事实,因为不能依据这种辩解来证明原始人具有和你一样的智力结构,对情绪管理能力低下人来说,定理和推论不能引起相互证明反思。
大量类型相似而行为习惯相近的群体中间存在相同的习惯、信仰、理念,这是确证无疑的,由此,理应得出结论,产生类似表象的人的公司是相同的,非常明显,这种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最持久,最公正,最正直的名声往往为西塞罗、阿迪生,布鲁耶,而亚里士多德洛克等都已消失殆尽,消失殆尽的的人物大致是相同的,而名声持久远博的人也大致是相同的,然而我依然必须证明,一切原因,在这个似乎是人类对意识经验的最早反应中的错选,对用人谨慎,并不亚于解剖学和生理学之对于生物学的必要。
人都以情绪来支配它们的智力过程,我认为这个问题最突出、最奇怪,最强烈打动我去回答的是,Morella描写或多或少是成功的,这样写出来的体验,情绪对读者来说反而是一种附带的东西,这种私人情绪,从来都不是读者要在这种无聊问题上要来逗留的主要原因,反而是不客气的描写事实,这是需要胆魄和勇气的,然而在匿名回答中,惊讶的发现,批判和审视还有自省对你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也许对你们来说,这一切是对贵公司的解释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曲解,看来你们也是几乎十分谨慎的隐藏着你们制度和资金上的拮据导致那些最重要最致命的缺点的东西呢。
其实最早的原始人有一个好处,他们不知道任何社会学理论,对知识也不理解,但更注重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而实习生逗留的每一家公司,目的是得到缺少的东西,互利和经验和激情是主要,而,爱,关心,释放反倒是次要,但当多数人对一家公司充满了愤怒、怨恨、消极、委屈等情绪,不太费力的成见成一个消极的公司印象,这里就不止隐藏问题似的简单了。引领公司更加接近黄金金字塔顶端的创业公司在起初都是有情感的、运动有活力的,有智力和创造力的,并且也能区分和使用这些人才,与之相反,一家通过熏陶人们压榨,欺压,不诚实,把底层当作释放情绪的工具的公司,并不能成长于行业和社会之中,一旦这家公司离开了资金的支持,进入到破产边缘,将没有人留下来。
以上结论是草率、自以为是的,并且很少得到论证的,希望不要成为两方强有力的牢不可破的论证,只是一些经验导致的事实之言论,一点知识人类智力发展中间断性的胡言。
(微信群里的一些行业内的PR和HR,并不承认这是行业中的普遍现象,特别是离职拿走实习生手机,强制删除联系人等事,还有对品牌合作方不尊重,大家心里有数就行)
熙颐影业搞坏中美电影市场的规矩被Das
Film起诉了。一家如此混乱的公司怪不得知乎上一片怨言。转发知名影评人“洛城蓝猫”的微博:
“这位女制片人据说是早年移民美国在华尔街工作既然背景经历丰富为何还会毁约?就算你本事再大这一件事没弄好就毁了自己的名誉,以后谁还信任?中美合作目前本来就存在信任危机。PS:日月人鱼也是她参与的就没弄好,现在这个又出问题,不要再继续忽悠了!”
公司两位高层韩薇和范雪峥在上海和北京的名声臭死了,,,,希望中国电影行业可以清除这些老鼠屎,还大家一片净土!
一群自视甚高,连自己情绪都无法管理的人,你奢求他们去管理好一个公司本身就是一个笑话。更何况这群人空谈平台,最大限度压榨员工,却从来不懂自省,而作为员工,所得配不上所劳,还学不到任何东西。总之,这家公司非常生动形象的阐述了马克思的异化论。
作为一个在那里实习了满打满算四个星期的前实习生,我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关于公司的介绍,其实百度就可以查到。我在这里就说说我实习期间的经历。第一是作为给准备去那里实习的孩纸们一个参考,第二,是因为实习期间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这个回答也将作为一个证据。虽然我知道某郑姓时尚总监在国内时尚圈虽然没有什么实际发言权(至少不像他自称的那样呼风唤雨),但时尚这个圈子很小,我也不是没有见识过流言和八卦的可怕,所以为了避免这位时尚总监到处传播我们实习生的流言影响我们之后的生活,我决定把我在公司经历的事情写在这里。如果哪天真有品牌负责人从他那里听到了我们实习生的坏话,欢迎来这里看真相。
首先,公司是没有HR的,通知面试的一般是前台妹子,然后部门负责人一般就直接面试了。至于面试的要求?就我们时尚部们来说,没有要求,全靠感觉,我们的时尚总监说的是“看感觉,上次有个斯坦福毕业的来面试我都没有通过”。“很多实习生排着队要当我助理。”但是就我之前帮他整理的那些实习生资料来看,大多是巴基斯坦,印度,津巴布韦,马来西亚等地方来江沪浙一带交换的留学生,也有不明就里的欧洲及北美留学生回国过暑假然后稀里糊涂的过来面试的,比如我。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一般是不考虑的。
面试完了之后,如果总监对你感觉可以,基本上第二天你就可以过来正式上班了。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急,我会告诉你我星期六早上9点投的简历9点10分就打电话叫我过去面试了吗。如同前边妹子所说,这个公司70%的员工都是靠实习生来撑,再加上人员变动巨大(我在这里四个星期陆陆续续走了7个人,全职实习都有),所以急需汲取新的资源到公司。当然,没有合同,也就是说实习生想炒就炒,想走就走。我离职的时候什么手续都没有办,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跟财务老师说一声就可以走了。
至于工作时间,官方讲是9到6,周一到周六,但实际上基本是996的节奏,我才到公司第一周的时候,因为之前时尚部门所有员工全部走了,整个部门只有我和这位时尚总监两个人,所以每天晚上10点前基本上是下不了班的,早上最早也有五点多起床去公司加班的时候。第一周更是星期日下午叫我去公司加班,然后通宵工作到星期一早上8点。当然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至于为什么整个时尚部门都走完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八卦的话题,不知道能不能邀请到前部门同事过来回答。
在招聘网站上公司写的招Stylist,面试的时候我们也是冲着Stylist去面的,然而神奇的是,在公司做的工作其实根本不是一个stylist做的工作。我的工作内容包括给时尚总监叫车,而且是他一出门车就必须在楼下等他那种,不能让他等车,不然你会被骂。有一次因为uber出了点问题不能叫车,于是该时尚总监要求我去下载一个滴滴,专门给他出门打车用。其实按照公司的规定,平常出门叫车是不给报销的,还好财务老师人好,看我新来的不懂规定被欺负,于是都给我报了,也跟我讲下次要是他再要我给他打车,我就直接拒绝就好了。然而考虑到对方毕竟是我顶头上司,之后的几周我还是在给他打车。实习的四个星期给他打车大概花了一千多块。
另外的工作内容还有,在试衣服的时候听他指挥,让你去挂衣服就去挂衣服,让你去给人系鞋带就去系鞋带,让你去熨衣服就去熨衣服。虽然we
are entitled as a
stylist,但是完全没有在style上边的话语权,只是机械的去遵从这位总监的命令而已。你觉得这两件衣服搭配起来特别好看,想让艺人试试?别逗了,你根本没有话语权。
还有比如在开会的时候帮他记笔记,给他买地铁票,帮他打电话给银行转他的什么积分,帮他打电话给餐厅订位等等等等。
你可能要说了,这些内容不是明明是时尚助理该做的事情吗?没错啊,虽然面试的是stylist,但是做的完全是助理的工作。印象深刻的是在某次导演开会的时候,我跟另一个stylist妹子自我介绍说自己是stylist,下来就被该时尚总监拉着骂了一顿。说“你们哪里来的本事还敢给自己升职了,你们充其量算个助理,谁允许你们自称stylist的?”虽然当时很想反驳说我们来面试的就是stylist职位,但我还是忍住了。然而这个因为这个自我介绍的梗儿,我们被连续骂了两三天。
另外就说到话语权的问题。实习生在这里是没有话语权的,有两次我在公司大群里说我从某品牌拿完衣服准备回来了,时尚总监直接发消息跟我说“shut
up”,搞得我莫名其妙的。于是后来我就学聪明了,再也不在公司大群里讲话了。而有一次跟导演开会,导演在问我问题,我正准备回答,该时尚总监也直接瞪了我一眼说“你不要说话”,于是我只好沉默。而至于有一次我随声附和了导演的一个提议,下来就被时尚总监拉着骂说是不是故意要跟他唱反调这种事情,我都不想再说第二遍。至于他早上起来心情不好了找个没人的地方把你拉过去想怎么骂就怎么骂,骂完说“好了我发完火了你现在继续回去给我工作”这种事也是喜闻乐见。该时尚总监发起火来不但骂自己下属,别的部门的人也一视同仁的骂,有一次隔壁MKT部门的一个妹子被叫过来先骂了一顿,然后又求着人家要客户的联系方式,人家妹子直接说“我有联系方式,我就是不给你”,也是real耿直,一时间在我们部门传为佳话。(后来没多久这个妹子也离职了)
我们部门两个实习生,一个在欧洲读书,以前当过英语老师,一个中学开始就留在北美。然而我们两个人每次发邮件甚至发微信或者朋友圈,只要是英语的,都会被该时尚总监要求去拿给英国同事检查语法。英国同事虽然无可奈何但也没有什么卵办法,据他表示我们部门是唯一一个会去找他检查语法的部门。不过我们的英语水平不知道比该总监高到哪里去了好么?he,
she这种小学生单词都不分,每次听他he, he,
he的称呼我们的美女CEO我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想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见人就说英语的。该总监还自称会说法语,上来就来两句还真给我唬住了,后来我才发现,他其实就会说两句,一句是"vous
parler francais?",一句是"je parle francais aussi mais tres
limite"。就靠这两句到处招摇撞骗说自己会法语,鬼知道他每次自信心爆棚的语音给人留言把“bon journee"发音成”bon
journal“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想法。
实习生刚进去或者面试的时候,该时尚总监会承诺给你很多时尚圈的资源,于是在你才进去的那几天,你会见到各个大牌的品牌负责人,加他们微信,留他们电话。你会觉得时尚圈真美好,这个公司前途真广。然而这并没什么卵用,因为没有该时尚总监的允许,你是不能加别人微信的。别人主动加你微信你也不能通过。别人跟你发消息,你也不能回复。如果你们建了个工作群,加了品牌负责人进来,你可能需要说一句“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一类的客套话,然并卵,就算这句话也都必须经过时尚总监的审核才能发送出去。之后你在这个群里说的每一句话,要么是该时尚总监口述给你你打字出来发送,要么是你根据总监的意思自己打好了发给总监检查一下,他说可以发了你才能发。前两天我建了个群,打了招呼然后没有再发消息,某善解人意的品牌PR直接私我说看你打了招呼又这么久没发消息就猜到肯定又是被那个谁审核了还没通过。最神奇的是,在你离职的时候,该时尚总监会监视着你,要求你当着他的面把所有品牌的联系人,公司的同事,甚至连之前认识的模特都要删除。微信聊天记录删除,微信好友删除,手机联系人删除,短信删除,通话记录删除。我在提出离职的当天被要求删除联系人,于是一直删到晚上11点,他检查了两遍满意了之后才让我离开。另一个离职的妹子也经历了同样的事。(我早知道他有这一手,所以在他让我删除联系人之前我就做了备份...然而在被检查聊天记录和微信好友列表的时候依然感觉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如果他看到你加了哪个品牌负责人或者是公司同事又没有让他知道,你100%会经历你离职之前又一次被骂。
还有最神奇的一点是,该时尚总监会找他的实习生借钱。不光是我们部门,只是坐的离我们部门比较近的几位实习生,没有一个是没给他借过钱的。少则一两百多则上千,还钱时间不一定,看他能不能想起来。反正我和另一个实习生妹子拖了这么久不离职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欠我们的钱还没有还完。
至于这位时尚总监有多喜欢吹牛逼这就是另一件事情了。某隔壁部门同事跟我吐槽说,某艺人来我们公司的时候他承诺要拉法拉利的赞助过来,结果人家艺人都走了一个多星期了,他的法拉利赞助还是没拉过来。拍电影的时候说哪个设计师是他多好多好的朋友,拍外景直接去这个设计师家就可以,于是导演看了一次景说好啊就这里,结果人家设计师根本不愿意借。还有跟实习生吹Diane
Furstenberg是他多年挚友还是教母什么的,电影都快开拍了我们一件衣服都没有,你教母为什么不给我们赞助两件啊?我们去品牌借衣服,有的衣服是没有档期的不能借,回来他自称认识品牌老板,可以直接跟老板打电话说要借衣服,没有人不敢不借的,结果衣服都用完还回去了这个电话都还没打。至于想免费借vetements的衣服,还没问到联系方式就被介绍人泼了一盆冷水,于是转而嫌弃人家vetements耍大牌这种事,稍微了解一下最近时尚新闻的人都会笑掉大牙的好么。
然后就是他打着电影的幌子跟各个国内的新晋设计师招摇撞骗,要他们免费为他设计衣服,随意按照他的想法控制他们的设计,只是因为服装部门没有预算,大牌不愿意借给他,而且国内新锐设计师比较好骗而已。见人就是”之前DVF清库存十天卖了多少多少,Masha
Ma卖了多少多少“,这些请问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又不是你卖的。我跟着他见过十多个设计师和品牌,每个品牌他都说这一段同样的话,拿着这个噱头去跟设计师谈合作,骗设计师的预算,这种事情得有多没良心才干得出来。
某艺人试衣的时候他跟人家吹,他借的衣服都是2017春夏的新款,屁啊,这都是我找品牌借的前两季的衣服好嘛。还说都是从巴黎调过来的,屁啊,我明明是去青浦借的好嘛,啥时候巴黎离上海这么近了。
还有7月份就想找品牌借2017春夏的样衣什么的,这个太奇葩了,我都不想提。该时尚总监说自己不是穿Prada的恶魔,让我们不要太拘谨,我只能说他想太多了,他跟Anna
Wintour之间隔了一百条街好么?
以及另一条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就是,每当该时尚总监面前出现1)镜头,2)老板,3)客户
时,他都会突然被另一种人格附身,开始手舞足蹈胡言乱语,直到吸引到对方的注意为止。这种现象我们在科学上把它叫做Attention
whore,具体症状可以参考公司拍摄的花絮视频里,只要镜头一对准该时尚总监,他就开始drama
queen式的浮夸表演。由于想在公司准备开拍的电影里蹭一个角色,不惜在开始设计角色的时候就把里边的一个角色参考图片换成自己照片,更是靠自己的浮夸演技去参与了试镜。我猜当时选角导演和帮忙对台词的小伙伴内心应该是崩溃的,因为全程在旁边冷漠围观的我都看不下去他的浮夸演技了,简直比一百个刘梓晨还刘梓晨。
总之我在这里呆了一个月,实在受不了奇葩的时尚总监于是收拾东西走人了。别的部门我不便评价,但如果有准备去面试这个部门的新人们,请一定慎重考虑。
P.S.另外某爱马仕旗下高端中式品牌的PR姐姐们,你们知不知道他在我们办公室公然骂你们是傻逼啊?
P.P.S在我离职后的两天内陆陆续续有原来的小伙伴加回了我微信好友并对这位时尚总监的母亲进行了亲切的问候
fashion组的小伙伴已经写得这么细节了想必大家也是有了不少体会,我就整体讲一下这个公司的尿性,没有阿姨,清洁需要自己做,制片组的
intern要负责打扫茶水间,制片总监这么说的:“每天早上来先把咖啡冲上,把隔夜那些个外国人没洗的杯子洗了摆放整齐,有空过来打扫茶水间保持整洁。”我说:“这些事我做吗?”他说:“不然我做?”然后制片组有个【伦敦政经的高材生】姐姐,在面试的时候听着【来自华尔街】的韩总跟我介绍她时,很仰慕呢,她叫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外国人的iPhone解锁,原话“你去淘宝上找一家帮他解锁,钱你垫着,搞完了直接找他要。”我没觉得这有什么,就按她要求办了垫了400,但是之后因为有其他省市的工作人员进组,电话卡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她跟采购说要求用公费买一堆电话卡谁用谁拿很方便,采购说:“不好啊,谁用完了就找你充吧,电话卡买多了用不了浪费。”她回复到:“你不懂我意思吗,我们别给自己找麻烦去垫这个钱,我这边还积压了好多钱没报的呢!”采购:“多少?”她答:“有四五百吧。”这段对话就发生在我身边大概1.5米远的位置,有没有听错你们可以自己想,所以当时我对几个关键词蛮疑惑的,【别给自己找麻烦?】【垫钱?】那叫我去垫钱解锁算什么???完了还要再当我面解释一下背后的意义???因为制片组感人至深的情商才离职吗?当然不是哦,是因为我们【来自华尔街】的老板哦,年轻有为的她对中国的市场有无限期望,觉得肯努力有质量就能成功!于是打着华尔街与好莱坞的噱头吸引了一批各个专业海龟学生,在没有本土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摸索前进,你想学习影视行业的流程规范?那你最好就别去了,但是你想去体验什么叫一团乱麻和当出气筒,绝对找不出比这儿更好的地方。在这里,没有老板在面试时跟我所说的平等,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就像fashion组的小伙伴说的,搏表现,不仅仅是fashion总监,而是每一个人,你想要出头,你就得拼命出位又承受得住骂,这种骂大多时候不是因为做错事,而是因为老板的无理要求和个人情绪,比如:【剧组不能有剩饭】这一点已经让从业几十年的生活制片都啼笑皆非,原因是有些人习惯两三点再吃饭,不可能不给人留吧,你这算解释?老板只要过了一点看见有饭就是浪费,然后一顿骂,对了这时候fashion总监也来说我两句,再顺势给老板灌碗鸡汤惹得老板疼爱不已,好的,借我上位又赢一次。之后为了顺应她要求,我每个人跑去屁股后面问吃什么,有些作的人告诉我不知道第二天安排,有些作的人告诉我要吃然后第二天又不吃,总之不管怎样,每天都不满意,每天都要骂,在公司大群里骂,顺便她的助理再出来踩我两脚。没解释?当然有,可是完全当空气只发泄自己想发泄的,完了之后制片总监又来一顿咄咄逼人,觉得屁大点儿事都办不好的态度。每天如此,周而复始,当然不是我一个人被如此对待,每一个人吧都有中枪危险,从早韩薇来办公室开始就是一团乌云盖顶,到了下午,必然风暴来袭,更甚至将办公桌搬到open
office(就一个,全公司30个人都在),无时不刻不听见她在狂叫怒骂各种咄咄逼人,在这种环境下初期会不适(我这种),长期就是冷漠了(伦敦政经、总监),每个都是死人脸,然后小群体为伍,让我一个人坐角落,除了叫我去打杂干啥的不会理睬,主动去找他们交流也是爱答不理基本不理,对了,之前听他们在说发帖校招,可牛逼了呢要求要海归,世界级大学毕业那种,具体JD呢,制片总监原话说:“随便写写吧,反正是来打杂的。”以下附个制片的【岗位描述:
1、负责协助导演工作,前期拍摄的其他事务,控制工作进度;&#8232;2、前期拍摄跟片,解决拍片现场的一些事宜;&#8232;3、协助制片进行前期筹备、现场协调、对外联络及会议资料整合工作;&#8232;4、完成项目执行所需的道具、服装、机票、酒店、车辆、餐饮安排等;&#8232;5、所有项目资料的分类归档;&#8232;6、道具、服装等制作物品的整理与仓库管理。】
最后,简洁说一下制片intern的工作就是:订饭,打扫茶水间,垫钱,翻译,就酱~
但是每天都有鸡汤喝哦———在公司大群,fashion总监和老板总能一唱一和给你送下一锅又一锅的浓鸡汤,大概内容是:我们都是国际化的团队,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世界级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我们会英语,所以我们能征服中国电影市场改写目前中国的腊鸡局面,没有经验不重要,没有政府关系拿不下一个个景点不重要,没有明星资源关系不重要,没有钱不重要,我们有梦!就能成功!
Congradulations~&
ps:当然也有很多想挤破头进影视行业的孩子们觉得这跟道听途说的影视行业差不多,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我就这么跟你说,同样的事情放在土豪的本土剧组上你可以得到不菲的补贴,而在这里,被人骂被人压榨不说钱还少不给餐补,啥好处都不占来干啥?对了,跑个大剧组的司机师傅们也是走了一批又一批,每个都干不下去了,太累啊,钱给的太少太少三千还是四千来着,还不是剧组那种只为某一个人跑,帮忙接客户,送机出差,堪景啥都做,还各种无理要求人家乱停车被罚钱扣分,有个师傅鼻血都跑出来了,能不能再过分一点!有的听说不包饭就不吃饭了,希望多留一点钱。
你说你创业公司辛苦,都明白啊,但你这样纯粹是没做好准备吧,资金不到位你回去华尔街多赚点啊,压榨人算什么。还有没想到那个fashion组的gay那么贱还删人家的东西,要是落在我身上,我一定就当他面大步流星带着我的手机就走,想删资源?来啊,揍我?或者叫保安一起来揍我?fashion
组的小伙伴真的很善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Sina Visitor System熙颐影业是中国本土的电影公司吗?他们制作过哪些电影?_百度知道
熙颐影业是中国本土的电影公司吗?他们制作过哪些电影?
&#xe6b9;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雷昊宇的家
雷昊宇的家
熙颐影业是中国本土的电影制作公司,总部位于上海,获得过奥斯卡奖项的《血战钢锯岭》和《第一夫人》都是由他们经手制作发行的。还有《极致追击》、《无间炼狱》等等,熙颐影业也都参与了制作和发行。这些国际大片在全球有很高的票房,总之都是良心电影,感兴趣的话你可以看一看。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熙颐+凤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