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家属随军转业后能回原籍,孩子可以在原籍上学吗?

事项名称:转业军官(含自主择业转业军官)及随调家属(干部身份)的接收与安置

办理地址:道里区友谊路425号

办事程序:(一)调查摸底; (二)安置准备; (三)接收档案; (四)实施分配; (五)下发报到通知书; (六)组织报到。

办理条件:1、原籍为哈市或由哈市入伍的(不含原籍在其他地区,从哈市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入伍的)。 2、非哈市入伍的转业干部,其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有哈市常住户口的。 3、非哈市入伍的转业干部,其配偶随军在哈市取得常住户口满两年的。 4、父母身边无子女或者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的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父母原籍、入伍地或者父母离退休安置地安置。 5、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也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1)自主择业的; (2)在边远艰苦地区或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 (3)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二等功以上奖励; (4)因战因公致残的转业干部; 6、夫妇同为军队干部,双方或一方转业,可以到任何一方的部队驻地安置;双方同时转业,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者入伍地安置。未婚或者离异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比照驻地军队转业干部配偶随军条件予以安置。 7、因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新建扩建单位以及其他工作需要的军队转业干部,经黑龙江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 8、符合哈市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规定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哈市安置。

办理时限: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安置时限,原则上省安置完后2月内安置完毕,最迟不超过12月中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家属待遇,军官家属有什么待遇,军官家属随军待遇,现役军官家属待遇,军官家属待遇,解放军军官待遇,解放军现役军官待遇,军官家属随军条件,军官的家属 韩国电影,军官的家属

今天我家兵哥哥晚上开会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新政策出台,本身就是公务员的我可以对口安置到他所在的地区相应的公务员岗位!意味着我不用放弃公务员身份,也不用重新考试,就可以和他光明正大的团聚了,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呀~

这里附上全文,有需要的家属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希望大家都能早日结束异地,与兵哥哥团聚!

《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全文


第一条 为保障国家和社会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优待,实现随军家属充分就业,促进军队战斗力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随军家属,是指经军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并办理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配偶。

第三条 随军家属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奉献,其就业安置享受国家和社会的优待。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都有接收安置随军家属的义务。

第四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应当贯彻国家就业安置政策,坚持社会就业为主、内部安置为辅,鼓励扶持自主择业创业,不断提高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质量和水平。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重要责任,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具体办法,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

第六条 军队各级应当积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主动提供随军家属相关情况,教育引导随军家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组织随军家属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做好内部安置工作。

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下同)系统是驻地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牵头组织单位,应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安置办法,并协同抓好工作落实。

第七条 随军前是在编在岗公务员的随军家属,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原则,在编制职数范围内由接收单位结合本单位和本人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置。接收单位明确人员后,应当在6个月内办理接收手续。

第八条 随军前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随军家属,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原则,由驻地人民政府督导各事业单位在编制内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进行定向招聘。接收单位明确人员后,应当在6个月内办理接收手续。

随军家属符合事业单位招聘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第九条 随军前在中央和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单位工作的随军家属,是公务员的参照本办法第七条、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参照本办法第八条进行安置。各地垂直管理单位应当支持和落实当地政府安置随军家属的任务,具体办法由省军区系统会同驻地人民政府根据相关单位的编制情况、用人需求,商相关单位制定。

第十条 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和战时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随军家属需要安置就业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置。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在新招录职工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和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结合随军家属专业特长、经历学历等情况,按照适当比例择优聘用随军家属,具体比例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就业困难的随军家属纳入政府就业扶持范围,通过提供就业服务、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援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就业。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和扶持随军家属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按照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第十四条 驻地偏远、缺乏社会就业依托的部队,应当充分挖掘内部安置潜力,通过开办营区服务网点等形式,最大限度安置随军家属,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军队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随军家属根据其特长、就业意向和社会用工需求,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对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随军家属经培训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 军地各级应当加强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地方人民政府、省军区系统和驻军组成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

第十七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应在每年年初召开会议,部署年度安置工作;年中进行一次检查督导,查找整改问题;年底进行总结通报,促进工作落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第十八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8日起施行,以往有关随军家属优待安置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属随军转业后能回原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