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戴安澜将军墓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吗

说一说抗日战争都出现了那些令日本胆寒的名将?
说一说抗日战争都出现了那些令日本胆寒的名将?
说明:这是我补充我的回答所编纂的,这份回答上目前为国民党抗日名将,至于共产党的抗日将领,我会单独拎出一份榜单出来。本回答排名不分先后,只是单纯的想整理出来发给大家看看,如果有不实之处,还望各位大神海涵。凡在抗日战争中有所贡献的军人,无论党派,将军还是士兵,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天炉战神薛岳将军。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汉族客家人,国民革命军将领,军事家,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三次长沙会战,薛岳所指挥的部队共歼灭日军11.75万人(三战歼敌人数分别为2万、4.15万和5.6万)。虽然中国军队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失利,长沙和衡阳相继失守,但仍给日军造成了伤亡6.8万人的代价。
薛岳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
1952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曾任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后病逝于台湾,享年102岁。
薛岳将军面对日寇,敢打敢拼,三次长沙会战,他总结的“天炉战法”和“八字口袋战法”至今仍被世界各国战略研究所借鉴和学习。
薛岳曾获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自由勋章,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百战名将之一,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远征虎将孙立人将军。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十八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孙立人将军率领远征军在国土之外戎马征战,据相关战史记载,他率部共斩杀日寇3万—9万不等,是亲率部队歼灭日寇人数最多的中国将领。
3.瘸腿狼将张灵甫将军。
张灵甫,男,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因杀妻案改名张灵甫,字钟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日,阵亡于孟良崮战役,终年44岁。
张灵甫血气方刚,曾因杀妻案而名声狼藉,在抗日战争中,他常常身先士卒,从基层军官一路硬拼到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抛开内战及国共两党的恩怨来说,张灵甫当之为狼将!
1939年3月底,日军占领南昌,张灵甫奉命率领自己的部队赶到南昌西边的高安作战,主动向日军发起进攻。由于张灵甫带头增援,前军将士士气大振,打退了日军。然而他在冲杀的时候,右腿膝盖被机枪扫中,由于负伤后急于出院返回前线,他落下终身残疾,从此绰号“张瘸子”。
1940年冬,张灵甫出任74军58师副师长。日,张灵甫代理58师师长,指挥58师参加上高会战,作为上高会战的首功部队74军的核心部队58师与余程万的57师一起与日军血战11日。此役58师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何应钦称之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调集第六师团,第三师团,以及第40师团围攻74军,在永安58师孤军作战,与日军精锐的第三师团主力和第六师团一部混战,58师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参战官兵为官兵约一万一千九百人,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1942年6月,浙赣会战,张灵甫率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击毙敌86联队第3大队队长长岛田仁次郎。
日,鄂西会战,74军58师与51师携手打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师团,两师协同夹击敌独立混成第17旅团,使得该旅团成为日军在这次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独立步兵第87大队大队长浅沼吉太郎和第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实也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殒命。6月13日,张灵甫率58师主力收复瓮安。
日,鄂西会战,74军58师与51师携手打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师团,两师协同夹击敌独立混成第17旅团,使得该旅团成为日军在这次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独立步兵第87大队大队长浅沼吉太郎和第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实也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殒命。
将张灵甫的事例详细来说,不是为了洗白其内战中战犯身份,也不是为了故意吹捧,只是作为一名抗日将领,在不太漫长的岁月里,他背负了太多误解和非议。
4.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元帅。
为什么在介绍张自忠的时候用的是元帅,而不是将军,是因为他是二战中同盟国阵亡的最高级将领,为表敬意,标题上采用元帅来称呼。
他是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但蒋介石通过各种渠道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十余万百姓啜泣流泪,蒋介石抚棺大恸。从此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就摆上了张将军的遗像,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日,二十九军主力奉命由山西阳泉开赴通州、三河、蓟县、玉田待命。这是张自忠有生以来第一次同日军交战。
日承德失陷后,二十九军奉命赴喜峰口阻敌,冷口防务交商震部接替。3月7日,张自忠与冯治安抵达遵化三屯营与日军激战七日,日军无法获胜,转而将主攻方向转到罗文峪方面。张自忠、冯治安将三十七师刘景山二一九团和三十八师祁光远二二八团调往罗文峪方面,归刘汝明师长指挥。战斗结果,日军再遭败绩,狼狈撤退。这是抗日战争前期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之一。
1937年2月国共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事变发生时,张自忠在北平卧床治病,高级官员中惟有北平市长秦德纯主持工作。10日夜里,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与日本驻平陆军助理武官今井武夫会见张自忠,无功而返。蒋介石议和,平津舆论界一度认为张自忠为“汉奸”。8月6日,张自忠偕副官廖保贞、周宝衡躲进了东交民巷德国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8日,北平沦陷。9月3日,张自忠逃离北平。
1938年张自忠将军所部第77军179师师长何基沣驻防洋坪时,对蒋介石消极抗战极为不满,导致其手下多名将领被陷害致死。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张自忠将军,一生所做所为对的起他名字中的那个忠字!张自忠的戎马生涯,为“悲剧英雄”的真实写照。
5.王牌铁军王耀武将军。
他是第74军长创立者。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王耀武有七年是在抗日前线度过的。
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王耀武在军界以长袖善舞着称,投入大量金钱运动关系,而为后人所议论,但是少有人注意王耀武的财源多来自其私人企业。事实上王氏在金钱上相当明理,也塑造了第74军的优良风气。在最艰苦的时代,王氏允许部队长吃长夫缺,明白规定团长20名,营长10名,连长5名,排长1名(独立排排长2名)。长夫缺每名是15元,在吃缺后部队需用民夫时再临时征用并且给予酬谢,但严禁威迫强抓民夫。部队长严禁吃空额,所以第74军永远兵力完整。王耀武非常照顾官兵的一般生活,在第74军特支费中拨款成立子弟学校,一切免费。在江西安福、广西兴安购买田地,让年老伤残官兵开垦,两年后自给自足。垦殖工作由原第170团团长扈国珍负伤退役后专责主持,成效甚佳。部队在驻地集训时准接眷属,但由军部统一派车船输送。后方办事处按月发给眷属食米以及军官薪饷之半数。在战斗结束后,对本军伤兵也是能呵护备致。此外在军中成立互助会,官兵按级别每月扣薪1%-5%,凡有婚丧喜庆之用,可以申请补助。在整补编训时,垦田 农场种植蔬菜水果,开荒 蓄牧场养鸡鸭养猪鱼,由军中剩余经费作为开办费用,改善副食。1943年冯玉祥巡视该师,对该师的生活条件表示嘉勉。这些措施深受第74军官兵的拥戴。
他也因自己的战功而不断得到提拔,从师长升第74军军长,再升第24集团军总司令,直至第4方面军司令官。可惜的是,王耀武将军在内战中被俘,在文革中受冲击病倒而亡,一代将星陨落,让人唏嘘!
同时,王耀武是张灵甫的老上级,两人类似于主将与先锋大将的关系。
6.功勋闪耀李宗仁将军。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日在北京逝世。
李宗仁事迹里最光辉最重要的就是1938年他领导的台儿庄战役,或者一般称之为大捷。其实中国方面的军队兵力是远远大于日军的,29万对5万,最后的伤亡也是中方要大,5万对2万,但这些都不能磨灭它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方面取得的最大胜利。毕竟,抗日战争前期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他们军队一直是处于劣势和被打的一方,虽有胜利但都是小胜,而台儿庄这一仗虽然较大,但就意义是无比巨大的。
自日本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日军一路胜利一路攻占,中国军队虽然誓死抵抗,但最后也以战败告终,所以日军方面狂妄地扬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淞沪会战破灭了他们这个计划,但巨大的牺牲和战败都还是深深打击着中国军队的士气。尤其是南京被攻占,大屠杀等事情发生后,中国方面可以说是一直憋着一股气发不出来,他们需要一场大胜,这既是鼓舞士气,也是发泄愤怒。而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它是国民党方面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国的胜利,也是李宗仁一生中军事上最大的成功。
7.硬血铁脊杜聿明将军。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为截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从1939年夏起,日本侵略军集结兵力,准备开辟华南战场。11月17日,日寇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19日,又突破小董防线,向南宁进击。杜聿明的第5军奉命从全州向南宁附近集中,准备攻击由钦州、防城登陆的北进之敌。
11月24日,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是中村正雄)进占了南宁,一个月后,又攻陷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面对日寇气势汹汹的进攻,杜聿明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战局,估计了敌人的弱点,向重庆最高统帅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乘敌孤军深入后援未济之时,集结优势兵力,配合地方民众,迅速反攻,以击破侵敌而恢复国际之重要交通。”
12月16日晨,杜聿明奉命率第5军担任对邕宾路的正面攻击(参见昆仑关战役),意在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杜召集团长以上会议,宣读作战部署:以郑洞国荣誉第1师从正面进攻;戴安澜第200师为总预备队;邱清泉新编第22师迂回敌后进出南宁以北;向六塘守敌攻击,以截断南宁、昆仑关交通联络,孤立昆仑关之敌。第二天,白崇禧和陈诚到谭蓬村第5军司令部视察。陈严令杜要如期攻克昆仑关,直下南宁。杜连声称“是”,毫无难色。
12月18日拂晓,反攻开始。在战车、炮火掩护下,杜聿明第5军对昆仑关守敌进行了猛烈的攻击。郑洞国师与日寇展开白刃战,首先占领了仙女山。当晚各部乘胜进行夜袭,相继占领了老毛岭、万福村、441高地,最后占领了昆仑关。可是,19日午后,日军在大批飞机掩护下,进行反攻,昆仑关又被夺去了。此后,双方反复争夺,官兵伤亡甚重。杜聿明在此期间,集中全副精力掌握战机。虽然敌人的炮弹纷纷落在指挥所附近,在杜的身边爆炸,但他极为镇定。从容指挥战斗。他随时传令嘉奖并用物质鼓励作战英勇的部队,以鼓舞士气。他每天随身携带一部电话机,一架望远镜,冒着敌军炮火的轰击和敌机的轮番轰炸,不计个人安危,来到便于了望的前沿阵地,观测敌情战况,因而对昆仑关周围地形和敌阵兵力火力,能够作出合于实际的判断,并据以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经过缜密的研究比较,并同各师长研究后,他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逐步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
杜聿明命令第200师副师长鼓璧生率部从公路左侧越过昆仑关,形成包围之势;邱清泉师把战车埋伏在公路两旁的丛林地带;郑洞国师则加强右翼攻势,再度进入昆仑关内敌军纵深阵地,将敌指挥部及炮兵阵地摧毁。战斗整整打了18天,于31日以中国军队获重大胜利而告结束。
昆仑关一战,日军损失空前巨大。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统计,这次战役,第12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
虽然杜聿明将军在中国远征军战役中有指挥失利之责,然铮铮傲骨一腔爱国血气注定让他流传百世。
8.怒冠虎将卫立煌将军!
卫立煌,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现属包河区)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
抗战初期,八路军一度属于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就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后,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又属于第二战区战斗序列。卫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也是如此。
1937年10月,卫立煌组织指挥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会战——忻口战役。卫立煌经常和八路军将领联络磋商,协调行动。《彭德怀自述》中说,十八集团军“归卫立煌所指挥,但他又从未指挥过我们”,就是说那时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坚持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卫立煌不干预、不夺权、不搞“磨擦”。书中还指出卫立煌是“当时国民党中抗战派”。卫立煌多次明确表示,凡是抗日的部队,他都一视同仁。他排除干扰,顶住压力,给八路军调拨、支援了大批武器弹药、食品、服装等军需物资。例如,1938年春,他一次就拨给八路军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颗。当时有人顾虑数目太大,不敢下发。卫立煌就亲自做工作,使这批物资迅速送到延安。卫立煌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对其坚持抗战给予褒奖。林伯渠书赠:“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1940年,卫立煌兼任冀察战区司令长官。他周密布防,在中条山设背水阵,保卫黄河,保卫华北。1941年9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更换为熟悉中国情况的冈村宁次。9月底,冈村宁次集中兵力,分三路渡过黄泛区偷袭郑州。由于郑州守备空虚,10月4日被日军占领。卫立煌认为郑州是中原重镇,调集部队于13日拂晓实施全面反攻,并亲至前线指挥,于10月31日一举收复郑州。这次战役亦即抗战时的12次会战之一。1942年1月,日本正式发动了入侵缅甸之战。3月,中国组建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入缅与英军并肩作战。卫立煌被任命为司令长官。在待命重庆期间,他与八路军之间的密切关系被人告发,蒋介石大怒,改派罗卓英担任第1路军司令长官。1943年远征军作战失利,蒋介石组成新的中国远征军,重新起用卫立煌,让其接替陈诚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其主要任务是,打通滇缅公路,保证云南到印度公路这条中国大西南后勤战略补给线的畅通,并和在中缅印战区的盟军协同作战。日本方面闻讯,当即派出外号为“马来亚之虎”的寺内寿一大将接任日军滇缅战区司令,以加强指挥力量,企图卡住滇缅公路,卡死中国大西南这条仅存的国际陆路通道。11月19日,远征军攻占芒友,并乘胜追击,于12月1日占领遮放,歼敌1000余人。日,远征军攻克国门重镇畹町,拔除了日军盘踞在云南境内的最后一个大据点。23日,中国远征军第53军130师与中国驻印军的先头部队在中缅边界取得联系。远征军各部队分进合击向芒友追击,当日19时30分,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美军部队在芒友与畹町之间的南坎会师。至此,中国远征军收复了滇西全部沦陷国土,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
卫立煌将军在抗战中,战绩卓越,并且在抗日大计之前放下党派之争,援助八路军,行为可嘉。
9.远征名将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日,授陆军少将。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蒋中正赋诗:“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1943年3月,毛泽东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10.京冀雄师傅作义将军!
傅作义(日-日),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绥远抗战、百灵庙战役。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9月28日,傅作义与宋哲元等50余名北方将领联名通电,“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奋斗”。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5日,傅作义电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请缨抗日。15日,以绥远省主席名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全省同胞“奋起救国御侮”。25日,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作义任总指挥,35 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1933年于5月22日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然而,正当傅军痛击顽敌,英勇苦战时,23日晚黄郛在北平接受日方的停战条件。何应钦随即令傅部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无比愤慨,质问说:“怎么抗日还有罪?”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经交涉双方同时后撤,傅才忿然下令撤兵。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该战役击毙日军246 名,中国官兵阵亡367人,伤484人。
整个抗战期间,傅作义将军一直坚持在抗战前线,不得不说,傅作义将军深具民族大义。傅作义是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11.川军雄师王铭章将军。
尽管日军的烽火并未占据四川,然而川军却早早的站到了抗日的前线。在这个中国所有省份中,对日寇的仇恨最大,也最让日寇胆寒的省份却是四川,川军将领中首推王铭章将军!
王铭章,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民族抗日英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那是1938年的春天,日寇攻陷上海、攻占南京后,沿津浦线北上,企图与沧州南下之敌南北夹攻,占领徐州,继而觊觎中原,威胁武汉。中国国民党第二十二集团军受命阻敌,王明章被任命为第四十一军前方总指挥,率领122师师部和第364旅进驻滕县,以解徐州之危。3月14日,滕县战役打响,王铭章奉命守敌,此时真正投入的兵力才两千人,因为王明章的川军属于杂牌军,不成体统,而敌人一万有余。16日黎明,万余敌寇发动猛攻,况且装备精良,密集炮火轰击万发以上,飞机从早到晚狂轰乱炸。城内居民惊恐万状。此时王明章镇定自若,号召守城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日寇见自己最精锐的机械化师不能攻克,于是当夜又调集三万兵力、七十门大炮、四五十辆战车,包围了滕县东南北三面。
敌人占领南城墙、突入东关后,王明章在县城十字街口督战,他说:弟兄们,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拼到最后一滴血!下午五点,王明章及少数随从在西北角登上城墙继续督战,不行被敌枪扫射,弹洞穿透腹部,士兵们帮他绑紧绑腿,继续号召人作战,最后失血过多牺牲。
王明章坚守滕县四昼夜,为鲁南会展赢得了时间。当时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高度评价王明章:“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为此国民政府日追赠王明章为陆军上将,当时汉口、重庆、成都均举行公祭。毛主席、王明、博古等人合写下一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灵柩运往四川的时候,群众路祭络绎不绝,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赠“壮节殊勋”,国民党军事委员长赠“死重泰山”四字,表达对王明章的追思。
大敌当前,无论是谁,只要他爱国爱民抗日,无论他是哪个党派,都会受到老百姓的赞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那个时候,宁死不做亡国奴是当时军民共同的心声,瓦罐不离井口碎,大将难免阵前亡,既然是抗战杀敌,虽死犹荣,万古流芳。
王铭章将军可以说是为日后中国抗日战场上的所有抗日将领,打出了血性,也让川军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安澜将军墓 的文章

 

随机推荐